CN105283028A - 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3028A
CN105283028A CN201410294987.2A CN201410294987A CN105283028A CN 105283028 A CN105283028 A CN 105283028A CN 201410294987 A CN201410294987 A CN 201410294987A CN 105283028 A CN105283028 A CN 105283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ng opening
cover body
air
heat dissipation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949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3028B (zh
Inventor
路遥
梁骐
李帅
杨立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2949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8302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6754 priority patent/WO2015196588A1/zh
Priority to EP14896167.5A priority patent/EP3163987A4/en
Priority to RU2017101204A priority patent/RU2666522C2/ru
Publication of CN105283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3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3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3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536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racks or cabinets of standardised dimensions, e.g. electronic racks for aircraft 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H05K7/20554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05K7/20572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within cabinet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sub-racks, e.g. plen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降噪装置包括导流体,所述导流体设置在机柜前门上的第一通风口上方,所述导流体上还设有与第一通风口相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导流体与所述机柜前门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通风口为机柜内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风流通道中设有吸音材料;本发明的降噪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带散热设备的室外机柜产生的噪声。

Description

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通讯产品噪声控制是从设计开发到工程应用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室外机柜的噪声控制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和热设计强相关,同时受到产品体积、架构、热耗等多因素制约。
当前室外机柜主要应用的散热方式有直通风、热交换器、TEC空调、压缩机空调等。其中一种常见一体柜,即,机柜中既有用于安装设备的设备舱,又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舱,它的设备舱采用热交换器散热,电池舱采用TEC空调散热。这种格局的室外机柜既能满足设备电池一体布局,又可以提供密闭的内部环境,在一些高温环境,以及防腐要求较高的环境中有较大的需求,然而目前其噪声数据一直居高不下,无法满足较高的使用需求。
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机柜中设备的功率越来越大,发热量较高,热交换器内外循环风机通常在全速下运转,导致噪声的产生。与此同时,TEC空调风扇运转产生的噪声也较大。热交换器、TEC空调二者噪声叠加后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此外,受机柜产品的架构、空间、成本和热耗的综合因素制约,降低这种室外一体机柜的噪声成了一个难题。当前客户定义的室外产品的噪声指标要求日趋提升,逐步由原先的城市级走向乡村级的指标需求。现有的针对一体机柜的降噪方法尤其是对这种一体机柜中的TEC空调的噪声控制未能达到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能够解决目前针对带散热设备的室外机柜无法有效地降低其噪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降噪装置,包括导流体,所述导流体设置在机柜前门上的第一通风口上方,所述导流体上还设有与第一通风口相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导流体与所述机柜前门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通风口为机柜内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风流通道中设有吸音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体包括罩体,所述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上方,所述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风口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相配合形成空腔;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罩体的内侧面设有吸音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
或者
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或者
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上方,所述第一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罩体上的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一空腔构成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第一罩体内侧设有吸音材料;
所述第二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上方,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罩体上的第二通风口以及所述第二空腔构成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上方,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空腔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所述第二罩体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上方,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对应的通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二罩体上的通风口构成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第二空腔以及与所述第二罩体上的通风口构成了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的风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一空腔构成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
所述第二罩体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上方,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对应的通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二罩体的通风口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第二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通风口构成了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的风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罩体内的隔离体,所述隔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上方,将所述第二空腔隔离成内、外两个空腔,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位于内空腔内,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进风口位于外空腔内;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的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对应的第二通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外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进风口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内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上与所述第二散热设备通风口对应的通风口构成所述第二散热设备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内空腔的内侧设有吸音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包括:空调的进风风扇口和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述隔离体为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与所述进风风扇口相配合将所述第二空腔隔离成内、外两个空腔;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外空腔内,所述空调的出风口位于内空腔内,所述进风风扇口位于所述内空腔的顶部;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进风风扇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罩体还设有与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外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进风口构成了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所述进风风扇口、外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进风风口构成了所述进风风扇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内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出风口构成了所述空调的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所述支撑体的内侧设有吸音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导流体还包括:隔离片;所述隔离片位于所述内腔体内,与所述空调配合将所述内腔体隔离成第一内腔体和第二内腔体;所述上出风口位于第一腔体中,所述下出风口位于第二内腔体中;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上出风口对应的第二上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对应的第二下出风口;
所述空调的上出风口、所述第一内腔体以及所述第二上出风口构成了所述空调上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
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所述第二内腔体以及所述第二下出风构成了所述空调下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罩体的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罩体的左右两个侧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二上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所述第二罩体的下侧部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口。
同样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降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机柜前门上的第一通风口上方设置导流体;
在所述导流体上设置与第一通风口相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导流体与所述机柜前门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通风口为机柜内散热设备的通风口;
在所述风流通道中设置吸音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带散热设备的室外机柜产生的噪声;具体地,本发明的降噪装置包括导流体,所述导流体设置在机柜前门上的第一通风口上方,所述导流体上还设有与第一通风口相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导流体与所述机柜前门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通风口为机柜内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风流通道中设有吸音材料;本发明通过在机柜前门上安装导流体形成散热设备的通风口的风流通道,引导散热设备的进出风在风流通道中流动,同时在风流通道上设置吸音材料,使得散热设备产生的噪声尽可能地被风流通道中的吸音材料吸收,降低了机柜的噪声;本发明的降噪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在较恶劣的环境中降低机柜的噪声,使得噪声等级可以满足乡村级水平;同时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在不改变机柜本身的结构情况下降低噪声,其装配简单,不影响机柜的美观,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对机柜噪声控制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降噪装置与机柜前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图1沿中轴线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降噪装置与机柜前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图3沿中轴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三种降噪装置与机柜前门装配后沿中轴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四种降噪装置与机柜前门装配后沿中轴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降噪装置与机柜前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图7沿中轴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图8的正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TEC空调和热交换器进风消音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TEC空调出风消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考虑到由于带散热设备的室外机柜中散热设备的运转导致机柜的噪声较大,而目前针对这类机柜没有有效地降噪装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噪装置,应用与带散热设备的机柜,其可以通过在机柜前门的通风口上方形成可以消音的风流通道,利用风流通道将散热设备产生的噪声吸收,有效地降低了机柜的噪声。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降噪装置包括导流体,所述导流体设置在机柜前门上的第一通风口上方,所述导流体上还设有与第一通风口相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导流体与所述机柜前门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通风口为机柜内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风流通道中设有吸音材料。
本实施例装置中导流体可以与机柜前门配合形成散热设备通风口的风流通道,这样散热设备的进、出风均需经过该风流通道,延长了散热设备噪声传递的路径,同时在风流通道中设有吸音材料用来吸收散热设备产生的噪声;本实施例装置可以为散热设备提供进风和/或出风消音路径,在不改变机柜本身结构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了机柜的噪声,使机柜噪声等级可以满足乡村水平。
优先地,本实施例中的导流体可以包括罩体,该罩体在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上方,该罩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风口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相配合形成空腔;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罩体的内侧面设有吸音材料。
本实施例可以利用罩体来与机柜前门形成通风口的风流通道,例如进风口的进风通道,然后在罩体的内侧面设备吸音材料;当进出风流经过风流通道时,罩体内侧的吸音材料可以将散热设备的噪声吸收;例如散热设备出风时,风流先经过通道内的吸音材料吸收,再从罩体上的通风口排出,达到散热设备出风消音的效果。本实施例装置可以利用罩体这种简单的结构来构建风流通道,可以方便用户使用,并节省成本。
下面介绍利用本实施例装置降噪的具体情况:
本实施例中机柜前门上的通风口可以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
1、当机柜前门上的通风口为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出风口时;所述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
如图1和2所示,降噪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出风消音罩2,安装在机柜前门1上热交换器出风口11的上方,与前门上的热交换器出风口11连通,消音罩2包括罩体21,吸音材料22;所述罩体21的内侧设有吸音材料22,热交换器排风时,气流从出风口11排出经过消音罩2并消音罩2上的出风口211排出,风流在消音罩2内吸音材料22可以吸收热交换器产生的噪声。
本实施例装置消音原理为:散热设备排风时,散热设备的出风气流先经过罩体内吸音材料吸收噪声,再通过罩体上的出风口排出,达到散热设备出风消音的目的。
2、当机柜前门上的通风口为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进风口是;所述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此情况下降噪装置的结果与图1和2类似,可以参考图1和2所示的结构。
本实施例装置消音原理为:散热设备吸风时,将外部环境的空气从罩体上的进风口吸入,风流先经过风通道中的吸音材料吸收噪声,再进入散热设备的进风口,达到散热设备进风消音的目的。
3、当机柜前门上的通风口为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即同一个散热设备的进出风口时;所述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此情况下降噪装置的结构与图1和2类似,例如消音罩位于散热设备(例如热交换器)的进出风口上方,设备吸风和排风时,风流都会经过消音罩,这样消音罩内的吸音材料就可以吸收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如图3和4所示,降噪装置包括热交换器的进出风消音罩3,安装在机柜前门1上出风口11和进风口12的上方,分别与前门上的热交换器出风口11和12连通。消音罩3的罩体31被隔离片35隔离成出风消音罩体31a和进风消音罩体31b;出风消音罩31a的侧部设有与出风口11对应的出风口311,进风消音罩体31b的顶部设有与进风口12对应的进风口312;罩体31的内侧壁上设有吸音材料32;热交换器出风时,气流经过出风消音罩体31a内侧吸音材料32吸收噪声然后从出风口311排出,达到热交换器出风消音的目的;热交换器吸风时,将外部环境的空气从进风消音罩体31b的进风口312吸入,风流先经过风消音罩体31b内侧的吸音材料32吸收噪声,再进入散热设备的进风口12,达到散热设备进风消音的目的。
本实施例装置消音原理为:当散热设备风时,散热设备的出风气流先经过罩体内吸音材料吸收噪声,再通过罩体上的出风口排出,达到散热设备出风消音的目的;
当散热设备吸风时,将外部环境的空气从罩体上的进风口吸入,风流先经过风通道中的吸音材料吸收噪声,再进入散热设备的进风口,达到散热设备进风消音的目的。
此情况下,可以同时达到出风消音和进风消音的目的,进一步降低机柜的噪声。
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设备可以包括:热交换器、TEC空调、压缩机空调或者空热一体机。
在另外的一种场景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即不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在次情况下,为能够达到消音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上方,所述第一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罩体上的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一空腔构成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第一罩体内侧设有吸音材料;
所述第二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上方,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罩体上的第二通风口以及所述第二空腔构成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
本实施例的降噪装置可以针对不同散热设备进行降噪,当机柜前门上的通风口为两个不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时,可以对应每个散热设备分别设置一个罩体来消除该散热设备的噪声;例如机柜前门上有热交换器的出风口和空调的进出风口时,本实施例可以在热交换器的出风口上方设置一带出风口的罩体,与机柜前门配合形成出风口的风流通道;热交换器排风时气流从机柜前门上出风口排出,先经过罩体内的吸音材料吸收噪声,然后通过罩体上的出风口排出;同时,在空调的进出风口上方设置一带进出风口的罩体,与机柜前门配合形成进出风口的风流通道,这样空调在排风或者进风时,气流都会先进过罩体内的吸音材料吸收噪声,然后通过罩体上的出风口排出或通过空调的进风口吸入。
如图5所示,降噪装置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出风消音罩4和第二散热设备的进风消音罩5,出风消音罩4安装在机柜前门1上第一散热设备出风口11的上方,与前门上第一散热设备的出风口11连通,出风消音罩4包括罩体41,吸音材料42;所述罩体41的内侧设有吸音材料42;第一散热设备排风时,气流从出风口11排出经过消音罩41并经过消音罩41上的出风口(图中未示出)排出,风流在消音罩41内吸音材料42可以吸收热交换器产生的噪声;第二散热设备的进风消音罩5安装在机柜前门1上第二散热设备进风口12上方,与进风口12连通,进风消音罩5包括罩体51、罩体51内侧的吸音材料52以及设置罩体51上的进风口53;第二散热设备吸风时,外界气流从进风口52进入经过罩体51内侧吸音材料52吸收噪声,然后从进风口12进入第二散热设备,达到第二散热设备进风消音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降噪装置可以应用与带两个散热设备的机柜,降低该机柜的噪声,同时由于两个设备的风道相互隔绝,可以有效地防止气流短路,提高了热设计能力。
在另一种场景中,本实施例的降噪装置使得两个散热设备共用一个出风通道,这样可以解决现有机柜空间限制的问题,扩大降噪装置的应用范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上方,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空腔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所述第二罩体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上方,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对应的通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二罩体上的通风口构成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第二空腔以及与所述第二罩体上的通风口构成了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的风流通道。
在此情况下降噪装置可以使得两个散热设备共用一个出风通道,节省了成本。
在另一种场景中,本实施例的降噪装置使得两个散热设备共用一个进风通道;具体地,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一空腔构成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
所述第二罩体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上方,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对应的通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二罩体的通风口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第二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通风口构成了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的风流通道。
在此前情况下第一散热设备的进风口与第二散热设备的进出风口共用一个风道降噪。
如6所示,在上述图5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进风口13;进分开13和进风口12共用消音罩5;第一散热设备和第二散热设备吸风时,外界气流从消音罩5上的进风口53进入,经过消音罩体51内侧的吸音材料52吸音,然后从进风口13和进风口12分别进入第一散热设备和第二散热设备,最终达到第一散热设备和第二散热设备进风消音的目的。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介绍的第一散热设备的进风口与第二散热设备的进出风口共用一个风道的基础上,为了防止第二散热设备出现气流短路的情况,本实施例降噪装置可以设置隔离体将第二罩体与机柜前门形成的空腔隔离成内外两个空腔,用来隔离第二散热设备的进出风风道和第一散热设备的进风风道。具体地,在上述基础上,本实施例的降噪装置所述罩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罩体内的隔离体,所述隔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上方,将所述第二空腔隔离成内、外两个空腔,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位于内空腔内,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进风口位于外空腔内;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的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对应的第二通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外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进风口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内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上与所述第二散热设备通风口对应的通风口构成所述第二散热设备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内空腔的内侧设有吸音材料。
本实施例的降噪装置可以隔绝第二散热设备的进出风风道,防止气流短路,增加了机柜散热的效果。
而当第二散热设备为空调时,即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包括:空调的进风风扇口和所述空调的出风口;由于空调风扇是设置在机柜前门上的,所以隔离风道时,只需设置一个支撑体与空调风扇相配合即可隔离第一散热设备进风口通道与第二散热设备进出风口通道。具体地,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包括:空调的进风风扇口和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述隔离体为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与所述进风风扇口相配合将所述第二空腔隔离成内、外两个空腔;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外空腔内,所述空调的出风口位于内空腔内,所述进风风扇口位于所述内空腔的顶部;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进风风扇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罩体还设有与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外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进风口构成了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所述进风风扇口、外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进风风口构成了所述进风风扇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内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出风口构成了所述空调的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所述支撑体的内侧设有吸音材料。
为了进一步增加降噪效果,本实施例可以采用隔离片,将内腔体分隔成第一内腔体和第二内腔体。具体地,当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时,所述导流体还包括:隔离片;所述隔离片位于所述内腔体内,与所述空调配合将所述内腔体隔离成第一内腔体和第二内腔体;所述上出风口位于第一腔体中,所述下出风口位于第二内腔体中;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上出风口对应的第二上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对应的第二下出风口;
所述空调的上出风口、所述第一内腔体以及所述第二上出风口构成了所述空调上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
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所述第二内腔体以及所述第二下出风构成了所述空调下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
本实施例降噪装置可以将空调进出风口所在的内腔体隔离成两个腔体,进而将空调上下两处出风口排出的气流相互隔离,分别由不同的消音罩出风孔排出,提升消音效果。
优先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罩体的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罩体的左右两个侧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二上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所述第二罩体的下侧部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口。
例如可以在第一罩体的侧面设置与第一散热设备的出风口对应的出风孔,在第二罩体的左右两个侧部对应空调的上下出风口设置相应的出风口;另外,在第二罩体的下侧部设置与第一散热设备进风口对应的进风孔。
本实施例中在罩体上设置进出风孔的原则是:尽量拉长风道长度,使得罩体内的吸音材料可以充分吸收噪声,提高降噪效果。
下面将以第一散热设备为热交换器,第二散热设备为TEC空调为例,具体介绍本实施例第一散热设备进风口与第二散热设备进风口共用一风流通道的降噪装置,参考图7-11:
图7-11所示,本实施例的降噪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出风消音罩6和空热一体消音罩7;热交换器出风消音罩6安装在机柜前门1上,与前门上的热交换器出风口11连通完成热交换器出风口的消音;空热一体消音罩7,安装在机柜门1上,与热交换器进风口12连通,同时与TEC空调的进风风扇口81和出风口82、83连通,完成热交换器的进风消音,同时完成TEC空调的进风、出风消音。
具体地,在热交换器出风消音罩6侧壁上设有出风口62,热交换器出风消音罩6包括罩体61和吸音材料62,热交换器出风消音罩6,吸音材料62粘贴于罩体61的内侧。空热一体消音罩7包括罩体71、支撑件72、吸音材料73、74,吸音材料73粘贴于罩体71内侧,吸音材料74粘贴于支撑件72的内侧,其中支撑件72与进风风扇口81将罩体71分隔成内、外两个空腔,空调的出风口位于内空腔内,而热交换器的进风口位于外空腔内。
如图7和11所示,出风口611位于热交换器出风消音罩6的罩体61的左侧或右侧。空热一体消音罩7的罩体71两侧面设有出风口711和出风口713,罩体71下方有进风口712。
罩体61上的出风口611与罩体61、热交换器出风口11构成热交换器出风口11的风流通道;进风口712、罩体71的外空腔以及空调进风口81构成空调的进风风流通道;出风口711、罩体71的内空腔以及空调出风口82、83构成空调出风风流通道。
应理解,图7所示的进风口、出风口的位置、面积并非必须固定不变的。根据通风量的要求,进风口、出风口的面积和数量可以做出调整,而根据风道的走向,进风口,出风口的位置也可以调整,原则是尽量地将风道拉长,最大限度地利用风道中的消音材料降低噪声。本发明实施例并仅不限定于上述形式。
如图9所示,为热交换器消音罩6和空热一体消音罩7安装在前门1上之后的侧面剖视图,热交换器9、TEC空调8固定于前门1上、下。热交换器包含外循环风机91。热交换器出风消音罩6固定于前门1上,对应热交换器出风口11;空热一体消音罩7固定于前门1上,对应TEC空调8以及热交换器进风口12。
如图10所示,介绍了本实施例降噪装置的降噪原理:首先,热交换器外循环的进风路径为:风流经进风口712进入空热一体消音罩7,经过吸音材料73吸收噪声,再进入热交换器进风风扇91;热交换器外循环的出风路径为:由热交换器出风口11出来的风流,经过吸音材料62吸收噪声,再经出风口611出去。,TEC空调外循环的进风路径为:风流经进风口712进入空热一体消音罩7,经过吸音材料73吸收噪声,再进入空调进风风扇口81。
如图11所示,空热一体消音罩7、TEC空调8本身、吸音材料74、以及设有吸音材料隔离片77、78,与前门共同形成两个独立的腔体,即左腔体和右腔体,两个腔体分别与TEC空调的上出风口82和下出风口83连通。TEC空调外循环的出风路径为:风流分别从TEC空调上出风口82和下出风口83出来,经过贴于支撑件72内侧的吸音材料74吸收噪声,然后通过空热一体消音罩两侧的出风口711和出风口714出去。
本实施例降噪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热交换器和TEC空调共用同一个进风风道,解决了现有机柜空间限制的问题。
2、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隔离,有效防止气流短路,提高了热设计能力。
3、所有的进、出风风道的路径设计为环绕形式,能够保证进风和出风的气流最大程度地经吸音材料吸收噪声。
4、机柜的噪声等级原先是城市级水平,在不改变机柜本身结构的情况下,采用该装置后测得噪声数值为67dB以下,即满足了乡村级使用需求,提升了消音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机柜前门上的第一通风口上方设置导流体;
在所述导流体上设置与第一通风口相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导流体与所述机柜前门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通风口为机柜内散热设备的通风口;
在所述风流通道中设置吸音材料。
本实施例方法通过在机柜前门上安装导流体形成散热设备的通风口的风流通道,引导散热设备的进出风在风流通道中流动,同时在风流通道上设置吸音材料,使得散热设备产生的噪声尽可能地被风流通道中的吸音材料吸收,降低了机柜的噪声;本实施例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在较恶劣的环境中降低机柜的噪声,使得噪声等级可以满足乡村级水平;同时本发明方法可以在不改变机柜本身的结构情况下降低噪声,其装配简单,不影响机柜的美观,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对机柜噪声控制的需求。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体,所述导流体设置在机柜前门上的第一通风口上方,所述导流体上还设有与第一通风口相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导流体与所述机柜前门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通风口为机柜内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风流通道中设有吸音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包括罩体,所述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上方,所述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风口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相配合形成空腔;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罩体的内侧面设有吸音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
或者
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或者
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空腔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上方,所述第一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罩体上的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一空腔构成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第一罩体内侧设有吸音材料;
所述第二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上方,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罩体上的第二通风口以及所述第二空腔构成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上方,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空腔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所述第二罩体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上方,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对应的通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二罩体上的通风口构成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第二空腔以及与所述第二罩体上的通风口构成了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的风流通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一空腔构成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
所述第二罩体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上方,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机柜前门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对应的通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二罩体的通风口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所述第二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通风口构成了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的风流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罩体内的隔离体,所述隔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上方,将所述第二空腔隔离成内、外两个空腔,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位于内空腔内,所述第一散热设备的第一进风口位于外空腔内;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的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对应的第二通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外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进风口构成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内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上与所述第二散热设备通风口对应的通风口构成所述第二散热设备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内空腔的内侧设有吸音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设备的通风口包括:空调的进风风扇口和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述隔离体为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与所述进风风扇口相配合将所述第二空腔隔离成内、外两个空腔;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外空腔内,所述空调的出风口位于内空腔内,所述进风风扇口位于所述内空腔的顶部;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进风风扇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罩体还设有与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外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进风口构成了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所述进风风扇口、外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进风风口构成了所述进风风扇口的进风风流通道;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内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出风口构成了所述空调的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所述支撑体的内侧设有吸音材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导流体还包括:隔离片;所述隔离片位于所述内腔体内,与所述空调配合将所述内腔体隔离成第一内腔体和第二内腔体;所述上出风口位于第一腔体中,所述下出风口位于第二内腔体中;所述第二罩体设有与上出风口对应的第二上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对应的第二下出风口;
所述空调的上出风口、所述第一内腔体以及所述第二上出风口构成了所述空调上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
所述空调的下出风口、所述第二内腔体以及所述第二下出风构成了所述空调下出风口的出风风流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的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罩体的左右两个侧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二上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所述第二罩体的下侧部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口。
11.一种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机柜前门上的第一通风口上方设置导流体;
在所述导流体上设置与第一通风口相对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导流体与所述机柜前门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道;所述通风口为机柜内散热设备的通风口;
在所述风流通道中设置吸音材料。
CN201410294987.2A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5283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4987.2A CN105283028B (zh)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
PCT/CN2014/086754 WO2015196588A1 (zh) 2014-06-26 2014-09-17 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
EP14896167.5A EP3163987A4 (en) 2014-06-26 2014-09-17 Noise red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RU2017101204A RU2666522C2 (ru) 2014-06-26 2014-09-17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одавления шум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4987.2A CN105283028B (zh)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3028A true CN105283028A (zh) 2016-01-27
CN105283028B CN105283028B (zh) 2019-07-09

Family

ID=54936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94987.2A Active CN105283028B (zh)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163987A4 (zh)
CN (1) CN105283028B (zh)
RU (1) RU2666522C2 (zh)
WO (1) WO201519658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1107A (zh) * 2017-04-28 2017-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装置
CN108870085A (zh) * 2018-08-23 2018-11-23 北京鑫广进燃气设备研究所 一种燃气调压箱通风降噪门
CN109723621A (zh) * 2017-10-27 2019-05-07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降噪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5623A (zh) 2015-06-02 2015-08-12 浦江大口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维护且可降噪的变压器
US11102909B2 (en) * 2018-01-12 2021-08-24 Quanta Computer Inc. Front panel air duc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71820A1 (en) * 2001-03-05 2002-09-12 Heeseob Park Soundproofing cabinet with muffler for the noise reduction
CN101088312A (zh) * 2004-12-22 2007-12-12 多美达瑞典有限公司 设备壳体和包括所述设备壳体的计算机
US20090133957A1 (en) * 2007-11-26 2009-05-28 Robert Lee Owens Sound attenuating air vent
US20090201640A1 (en) * 2008-02-13 2009-08-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oise-reducing attachment apparatus for heat exchanger door of an electronics rack of a data center
US20100258377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oustic cooling muffler for computing systems
CN101466251B (zh) * 2008-12-26 201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出风降噪装置及系统
US8028793B2 (en) * 2009-09-21 2011-10-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oise attenuating inser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cabinets
CN103021399A (zh) * 2012-11-21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隔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141167A (zh) * 2011-09-30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风降噪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
CN202979509U (zh) * 2012-11-21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音装置及户外机柜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13646U (zh) * 2009-12-08 2011-04-27 苏州新大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户外一体化机柜的降噪音结构
CN201928574U (zh) * 2011-01-24 2011-08-10 张家港迪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机柜
WO2012083698A1 (zh) * 2011-08-01 201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风降噪装置和通风降噪系统
CN203040090U (zh) * 2012-12-20 2013-07-03 南京华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用室外机柜风扇降噪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71820A1 (en) * 2001-03-05 2002-09-12 Heeseob Park Soundproofing cabinet with muffler for the noise reduction
CN101088312A (zh) * 2004-12-22 2007-12-12 多美达瑞典有限公司 设备壳体和包括所述设备壳体的计算机
US20090133957A1 (en) * 2007-11-26 2009-05-28 Robert Lee Owens Sound attenuating air vent
US20090201640A1 (en) * 2008-02-13 2009-08-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oise-reducing attachment apparatus for heat exchanger door of an electronics rack of a data center
CN101466251B (zh) * 2008-12-26 201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出风降噪装置及系统
US20100258377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oustic cooling muffler for computing systems
US8028793B2 (en) * 2009-09-21 2011-10-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oise attenuating inser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cabinets
CN103141167A (zh) * 2011-09-30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风降噪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21399A (zh) * 2012-11-21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隔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979509U (zh) * 2012-11-21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音装置及户外机柜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1107A (zh) * 2017-04-28 2017-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装置
CN109723621A (zh) * 2017-10-27 2019-05-07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降噪结构
CN108870085A (zh) * 2018-08-23 2018-11-23 北京鑫广进燃气设备研究所 一种燃气调压箱通风降噪门
CN108870085B (zh) * 2018-08-23 2024-04-05 北京鑫丰泰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调压箱通风降噪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96588A1 (zh) 2015-12-30
RU2017101204A (ru) 2018-07-26
RU2666522C2 (ru) 2018-09-10
RU2017101204A3 (zh) 2018-07-26
EP3163987A1 (en) 2017-05-03
EP3163987A4 (en) 2017-07-12
CN105283028B (zh)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3028A (zh) 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
CN107612216B (zh) 干湿两用电机的散热及降噪结构
CN202065062U (zh) 新型可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静音装置
CN204141728U (zh) 空调器
WO2019127906A1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机组
CN204226288U (zh) 一种用于氧化风机降温降噪装置
CN101221460A (zh) 电脑机箱
CN203464581U (zh) 一种对开门风冷加湿冰箱的风道
CN204492985U (zh) 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WO2023246116A1 (zh) 一种空调箱体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CN204478316U (zh) 小型移动式空调机
CN206439942U (zh) 空调电控箱散热装置
CN105546611A (zh) 抽油烟机
CN210760604U (zh)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
CN202947250U (zh) 具温度调节功能的换气装置
CN203474453U (zh) 一种制氧机静音吸风式冷却系统
CN205052004U (zh) 户外全天候节能型的风井式外壳箱体结构
CN210053084U (zh) 一种降噪散热型箱式变电站
CN208183967U (zh) 一种新型移动板房
CN206989404U (zh) 一种新风系统
CN202269650U (zh) 一种风冷式音响柜
CN202672786U (zh) 调温系统一体化的移动式房屋
CN20603725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5561009U (zh) 广电模块化可移动式机房
CN204611868U (zh) 高效散热的导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