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6534U - 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6534U
CN204476534U CN201520151561.1U CN201520151561U CN204476534U CN 204476534 U CN204476534 U CN 204476534U CN 201520151561 U CN201520151561 U CN 201520151561U CN 204476534 U CN204476534 U CN 204476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urging
light section
carbon
baff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515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灿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515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6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6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65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发动机缸体外连有水冷循环系统,排放管顺尾气排放流向依次设置有化碳段、射流段、混氧段、光催段及排放段;化碳段管壁顶部设有喷淋孔,喷淋孔连通水冷循环系统;射流段内设有整流板,整流板上设有射流孔;混氧段管壁上设有空气入口,空气入口上装有空气单向阀;光催段内设有多个挡板,每个挡板与光催段内管壁之间留有缺口,且每个挡板朝向混氧段的一侧涂覆有纳米二氧化钛,朝向排放段的一侧设有紫外光灯。本实用新型由于排放管内设有化碳段、射流段、混氧段及光催段,使得尾气中的碳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催化还原为甲醇等有机可燃物质,可大大减少尾气中一氧化碳及碳颗粒的排放。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节能减排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不可缺少的动力设备,应用于机动车辆、通用机械等,对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发动机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机动车辆来说,产量和保有量不断增加发动机的尾气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也日益受到重视。
发动机尾气是发动机做功后产生并排放的废气,含有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HC(碳氢化合物)及碳颗粒等有害物质,不但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还具有较多由于燃烧不充分遗留的可燃性气体,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效率,浪费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可大大减少尾气中一氧化碳及碳颗粒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所述发动机缸体外连有水冷循环系统,所述排放管顺尾气排放流向依次设置有化碳段、射流段、混氧段、光催段及排放段;
所述化碳段管壁顶部设有喷淋孔,所述喷淋孔连通所述水冷循环系统;
所述射流段内设有整流板,所述整流板上设有多个轴向贯穿的射流孔;
所述混氧段管壁上设有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上安装有空气单向阀;
所述光催段内设有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沿所述排放管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挡板与所述光催段内管壁之间留有缺口;且每个所述挡板朝向所述混氧段的一侧涂覆有纳米二氧化钛,朝向所述排放段的一侧设有紫外光灯。
优选地,所述喷淋孔上安装有雾化喷嘴。
优选地,所述挡板设有5个,其中三个为上挡板,所述上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光催段内管壁顶部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光催段内管壁底部相隔;另外两个为下挡板,所述下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光催段内管壁底部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光催段内管壁顶部相隔,且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相互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挡板设有5个,其中三个为前挡板,所述前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光催段内管壁前部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光催段内管壁后部相隔;另外两个为后挡板,所述后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光催段内管壁后部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光催段内管壁前部相隔,且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挡板相互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排放管还包括回收管路,所述回收管路一端与发动机缸体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放段靠近所述光催段的一端相连通,实现回收部分尾气中的可燃气体以及所述光催段反应产生的甲醇气体燃料,返流至发动机内并参与燃烧,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在发动机排放口连接有排放管,而排放管顺尾气排放流向依次设有化碳段、射流段、混氧段、光催段及排放段,化碳段上设有喷淋孔而产生水蒸气,与尾气中的碳颗粒在尾气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碳段内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及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再在光催段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再经催化还原形成甲醇和水,如此则可大大减少尾气中的碳颗粒及一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在化碳段后设置射流段,起到将尾气及化碳段反应产生的气体集中形成多股,起到一定的射流作用,利于气体的均匀混合以及加速后续反应;在射流段之后光催段之前设置混氧段,利于借助经射流段集中形成多股的混合气体的推动作用将经空气入口和空气单向阀输入的氧气混合进入光催段,保证一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优选实施例中排放管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优选实施例中排放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发动机;20.排放管;21.化碳段;22.射流段;23.混氧段;24.光催段;25.排放段;26.回收管路;210.喷淋孔;220.射流孔;230.空气单向阀;240.挡板;241.上挡板;242.下挡板;243.前挡板;244.后挡板;30.水冷循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该排放管20与汽车发动机10的尾气排放口相连,所述发动机10缸体外连有水冷循环系统30,所述水冷循环系统30包括循环管路、散热器和水泵,所述循环管路设置在所述发动机10与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水泵之间以及所述水泵与所述发动机1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放管20顺尾气排放流向依次设置有化碳段21、射流段22、混氧段23、光催段24及排放段25。所述化碳段21管壁顶部设有喷淋孔210,所述喷淋孔210连通所述水冷循环系统30中的所述循环管路,所述喷淋孔210上安装有雾化喷嘴。所述循环管路中的冷却用水流经所述喷淋孔210时部分会向所述化碳段21喷射水,然后该喷射水在所述排放管20前端的高热量作用下化为水蒸气,从而与尾气中的碳颗粒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
所述射流段22内设有整流板,所述整流板上设有多个轴向贯穿的射流孔220。在所述化碳段21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氢气以及尾气经所述射流孔220向所述混氧段23及所述光催段24流动,由于所述整流板上设有多个射流孔220,使尾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等集中形成多股,起射流的作用,利于均匀混合及后面的反应加速。
所述混氧段23管壁上设有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上安装有空气单向阀230,管外的空气可经所述空气单向阀230进入所述排放管内,且所述排放管20内的气体不能经所述空气单向阀230向外排出。本实施例通过所述空气入口及所述空气单向阀230向所述混氧段23内输送氧气,继而由经所述射流段22的尾气及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等混合气体对输入的氧气推动进入所述光催段23内,从而保证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及所述化碳段21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能够充分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所述光催段24内设有多个挡板240,多个所述挡板240沿所述排放管20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挡板240与所述光催段24内管壁之间留有缺口。在一较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挡板240设有5个,其中三个为上挡板241,所述上挡板241固定连接在所述光催段24内管壁顶部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光催段24内管壁底部相隔;另外两个为下挡板242,所述下挡板242固定连接在所述光催段24内管壁底部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光催段24内管壁顶部相隔,且所述上挡板241和所述下挡板242相互间隔排列。在另一较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挡板240设有5个,其中三个为前挡板243,所述前挡板243固定连接在所述光催段24内管壁前部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光催段24内管壁后部相隔;另外两个为后挡板244,所述后挡板244固定连接在所述光催段24内管壁后部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光催段24内管壁前部相隔,且所述前挡板243和所述后挡板244相互间隔排列。
而且,本实施在每个所述挡板240朝向所述混氧段23的一侧涂覆有纳米二氧化钛,朝向所述排放段25的一侧设有紫外光灯。在所述光催段24内发生如下反应:
2CO+O2=2CO2   (1)
TiO2(e-)=TiO2+e-   (2)
CO2+2H2=CH3OH+H2O   (3)
本实施例由于所述光催段24内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挡板240,可增加气体行程,延长尾气在所述光催段24的停留时间,以便将尾气中的CO2、CO等物质催化还原为甲醇等有机物质并作为发动机燃烧所需气体的一部分,从而实现节能,并减少尾气中有害成分的排放。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放管20还包括回收管路26,所述回收管路26一端与发动机10缸体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放段25靠近所述光催段24的一端相连通,如此可使得部分尾气及所述光催段24反应产生的气体经所述回收管路26返流至发动机10并参与继续燃烧,节省燃料及减少排放。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所述发动机缸体外连有水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放管顺尾气排放流向依次设置有化碳段、射流段、混氧段、光催段及排放段;
所述化碳段管壁顶部设有喷淋孔,所述喷淋孔连通所述水冷循环系统;
所述射流段内设有整流板,所述整流板上设有多个轴向贯穿的射流孔;
所述混氧段管壁上设有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上安装有空气单向阀;
所述光催段内设有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沿所述排放管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挡板与所述光催段内管壁之间留有缺口;且每个所述挡板朝向所述混氧段的一侧涂覆有纳米二氧化钛,朝向所述排放段的一侧设有紫外光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排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孔上安装有雾化喷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排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有5个,其中三个为上挡板,所述上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光催段内管壁顶部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光催段内管壁底部相隔;另外两个为下挡板,所述下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光催段内管壁底部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光催段内管壁顶部相隔,且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相互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排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有5个,其中三个为前挡板,所述前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光催段内管壁前部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光催段内管壁后部相隔;另外两个为后挡板,所述后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光催段内管壁后部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光催段内管壁前部相隔,且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挡板相互间隔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尾气排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还包括回收管路,所述回收管路一端与发动机缸体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放段靠近所述光催段的一端相连通。
CN201520151561.1U 2015-03-17 2015-03-17 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6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1561.1U CN204476534U (zh) 2015-03-17 2015-03-17 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1561.1U CN204476534U (zh) 2015-03-17 2015-03-17 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6534U true CN204476534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32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5156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6534U (zh) 2015-03-17 2015-03-17 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65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3839A (zh) * 2017-08-30 2017-11-03 烟台真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尾气处理方法及其高温反应器和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3839A (zh) * 2017-08-30 2017-11-03 烟台真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尾气处理方法及其高温反应器和处理装置
CN107313839B (zh) * 2017-08-30 2023-05-16 烟台真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尾气处理方法及其高温反应器和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76533U (zh) 汽车尾气排放管
CN206016920U (zh) 用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的尿素喷射混合单元
CN202431342U (zh) 车用三元催化转化器
CN202431343U (zh) 车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消声器
CN204476534U (zh) 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
WO2008083529A1 (fr) Dispositif à micro-effluent utilisé pour le traitement des gaz d'échappement
CN103352775A (zh) 发动机尾气治理节能减排方法及其系统
CN204476547U (zh) 一种内燃发动机节能减排系统
CN204646373U (zh) 节能减排内燃发动机
CN204457981U (zh) 发动机尾气排放管改进结构
CN202140146U (zh) 一种含氧燃料为吸热载体的柴油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3130210U (zh) 柴油机用选择性催化消声器
CN204152606U (zh) 一种三元催化器
CN210068278U (zh) 一种大型柴油机scr尿素混合管
CN103089385A (zh) 尾气强电离净化制燃气助力零排放节能器主件装置
CN203809162U (zh) 一种内燃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系统
CN207936087U (zh) 一种垃圾低温热解处理器
CN203098084U (zh) 节能环保氢气辅助动力装置
CN203098083U (zh) 内燃机节油器
CN214741566U (zh) 汽车节能环保净化器
CN203614274U (zh) 一种发动机水蒸气回收光解复式燃烧节能减排装置
CN205400928U (zh) 一种水混合燃料发生装置
CN109505717A (zh) 具有双等离子发生器的甲醇发动机
CN203296869U (zh) 高效汽车尾气净化器
CN203126460U (zh) 客车尾气催化消声采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