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6501U -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6501U
CN204476501U CN201520025978.3U CN201520025978U CN204476501U CN 204476501 U CN204476501 U CN 204476501U CN 201520025978 U CN201520025978 U CN 201520025978U CN 204476501 U CN204476501 U CN 204476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ump
radiating fin
engine
hange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259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忠民
贾海庆
李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259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6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6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6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及汽车,该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包括油底壳和设置在油底壳上的多个第一安装孔,发动机油底壳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油底壳底部的散热翅片,散热翅片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散热翅片的顶部的两相对侧边上均设有多个第一吊耳;设置在散热翅片底部的风扇结构,风扇结构包括风扇本体、与风扇本体电连接的控制电路以及设置于风扇本体四周的用于固定风扇本体的风扇边框,风扇边框的两相对侧边上均设有多个第二吊耳,其中,散热翅片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配合与油底壳连接,风扇结构通过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的配合与散热翅片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油底壳总成能优化发动机的热性能、提高整车的热平衡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对汽车的外观要求及使用环境也越来越苛刻,这就造成了进气格栅面积、发动机冷却系统尺寸以及发动机机舱空间三者之间的矛盾。其次虽然前期冷却系统经过仿真计算设计,但也不可避免后期产生热平衡问题或机油油温过高问题,而后期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从周期上都很难对总布置及冷却部件进行更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及汽车,能优化发动机的热性能、提高整车的热平衡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该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包括油底壳和设置在油底壳上的多个第一安装孔,发动机油底壳总成还包括:
设置在油底壳底部的散热翅片,散热翅片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散热翅片的顶部的两相对侧边上均设有多个第一吊耳;
设置在散热翅片底部的风扇结构,风扇结构包括风扇本体、与风扇本体电连接的控制电路以及设置于风扇本体四周的用于固定风扇本体的风扇边框,风扇边框的两相对侧边上均设有多个第二吊耳,
其中,散热翅片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配合与油底壳连接,风扇结构通过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的配合与散热翅片连接。
可选地,发动机油底壳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油底壳与散热翅片的顶部之间的导热硅脂层。
可选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数量均为3个。
可选地,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的数量均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汽车还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油底壳总成,控制电路与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设置在油底壳下方的散热翅片通过油底壳吸收发动机机油的热量,并把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同时,设置在散热翅片下方的风扇结构会产生主动风量,帮助散热翅片将从油底壳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从而优化发动机的热性能、提高整车的热平衡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动机油底壳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油底壳;2、第一安装孔;3、散热翅片;4、第二安装孔;5、第一吊耳;6、风扇结构;7、风扇本体;8、第二吊耳;9、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整车热平衡能力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及汽车,能优化发动机的热性能、提高整车的热平衡能力。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该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包括油底壳1和设置在油底壳1上的多个第一安装孔2,发动机油底壳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油底壳1底部的散热翅片3,散热翅片3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4,散热翅片3的顶部的两相对侧边上均设有多个第一吊耳5;设置在散热翅片3底部的风扇结构6,风扇结构6包括风扇本体7、与风扇本体7电连接的控制电路9以及设置于风扇本体7四周的用于固定风扇本体7的风扇边框,风扇边框的两相对侧边上均设有多个第二吊耳8,其中,散热翅片3通过第一安装孔2和第二安装孔4的配合与油底壳1连接,风扇结构6通过第一吊耳5和第二吊耳8的配合与散热翅片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翅片3采用铝质材料,具有散热快的优点,且散热翅片3的布置方向与汽车的行驶方向一致,这样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另外,散热翅片3的尺寸可根据散热量的要求进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设置在油底壳1的底部并与油底壳1接触的散热翅片3通过油底壳1底部吸收发动机机油的热量,并将吸收到的热量散发出去。同时,设置在散热翅片3底部的风扇结构6能提供主动风量,帮助散热翅片3将热量散发出去。从而优化了高温地区发动机的热性能、提高了整车热平衡能力,弥补了由于前期冷却系统设计经验不足造成的缺陷,解决了发动机冷却系统尺寸与发动机机舱空间之间的矛盾。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发动机油底壳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油底壳1与散热翅片3的顶部之间的导热硅脂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导热硅脂层可使散热翅片3与油底壳1底部之间实现无缝隙接触,从而增大油底壳1与散热翅片3之间热传导面积,进一步增大油底壳1的散热面积。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安装孔2和第二安装孔4的数量均为3个。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安装孔2和第二安装孔4的具体数量。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第一吊耳5和第二吊耳8的数量均为两个。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吊耳5和第二吊耳8的具体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汽车还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油底壳总成,控制电路9与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风扇结构6的控制电路9可以接受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使得电子控制单元可根据发动机水温、机油油温信息控制风扇结构6中的风扇本体7开启或关闭或低速档运转或高速档运转,从而智能地进行工作。其中,控制电路9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包括油底壳和设置在所述油底壳上的多个第一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总成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油底壳底部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散热翅片的顶部的两相对侧边上均设有多个第一吊耳;
设置在所述散热翅片底部的风扇结构,所述风扇结构包括风扇本体、与所述风扇本体电连接的控制电路以及设置于所述风扇本体四周的用于固定所述风扇本体的风扇边框,所述风扇边框的两相对侧边上均设有多个第二吊耳,
其中,所述散热翅片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配合与所述油底壳连接,所述风扇结构通过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的配合与所述散热翅片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底壳与所述散热翅片的顶部之间的导热硅脂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均为3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的数量均为两个。
5.一种汽车,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总成,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
CN201520025978.3U 2015-01-14 2015-01-14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204476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5978.3U CN204476501U (zh) 2015-01-14 2015-01-14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5978.3U CN204476501U (zh) 2015-01-14 2015-01-14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6501U true CN204476501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32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25978.3U Active CN204476501U (zh) 2015-01-14 2015-01-14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65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046A (zh) * 2021-08-23 2021-11-09 苏州麦克洛威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046A (zh) * 2021-08-23 2021-11-09 苏州麦克洛威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85437U (zh) 一种变频空调器散热装置
CN205810916U (zh)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散热装置
CN201365389Y (zh) 一种车载电控系统及其散热装置
CN202840556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车充电器
CN202434876U (zh) 固体激光器的风冷水循环冷却装置
CN204476501U (zh)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及汽车
CN202813870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器的散热装置
CN204559299U (zh) 一种集成控制器的电机
CN207598344U (zh) 一种工程车辆的独立散热系统
CN103179843B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变频控制器的散热结构
CN206099401U (zh)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器
CN204968336U (zh) 一种托台散热结构
CN210075860U (zh) 含有散热装置的电动工业车辆控制器
CN210432261U (zh) 一种结合金属泡沫和线板式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翅片散热器
CN206472412U (zh) 一种电控盒组件
CN202949687U (zh) 一种插片式电机控制盒风冷散热结构
CN207083348U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开关电源的散热结构
CN209982972U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用的外置散热器
CN205681757U (zh) 一种具有烟囱效应的油冷变频器冷却装置
CN203574552U (zh) 一种再生制动回馈变流器
CN203496894U (zh) 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
CN103917072A (zh) 一种充电器散热装置
CN202098270U (zh) 一种集成冷却系统的车载充电机
CN215988930U (zh) 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
CN201829551U (zh) 一种蓄电池罩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02

Address after: 101300 Beijing city Shunyi District Shuanghe Street No. 99

Patentee after: BAIC MOTOR CORPORATION 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Beijing City Renhe Town Shunyi District Shuanghe Street No. 99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9

Address after: 10013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