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13367U - 内部充氩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部充氩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13367U
CN204413367U CN201520011693.4U CN201520011693U CN204413367U CN 204413367 U CN204413367 U CN 204413367U CN 201520011693 U CN201520011693 U CN 201520011693U CN 204413367 U CN204413367 U CN 204413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gon
filling device
fixed
post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116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成杰
叶建波
杨志军
冉东
吉西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Xinjia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116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13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13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13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保护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其包括左充氩装置、右充氩装置、前拉杆管和后拉杆管,左充氩装置位于右充氩装置的左方,前拉杆管的后部与左充氩装置固定在一起,后拉杆管的后部与右充氩装置固定在一起,在左充氩装置的侧壁上有前充气孔,前拉杆管与前充气孔相通,在右充氩装置的侧壁上有后充气孔,后拉杆管与后充气孔相通。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左充氩装置、右充氩装置、前拉杆管和后拉杆管的设置能够对两个以上的焊口进行相应的焊接作业,使焊接人员有效地利用焊接设备进行作业,实现施焊过程的流水操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内部充氩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保护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内部充氩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焊接不锈钢、钛、镍(或内层为不锈钢、钛、镍等材质的双金属复合管)、双相不锈钢等不同材质的金属管道过程中,随着施焊过程温度的升高,金属管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从而降低金属管道组织抗腐蚀性能,因此,需要对焊接的金属管道进行背面保护。目前,背面保护的方法通常有三种:第一种为采取免充氩保护焊丝或焊剂,该方式在后续层焊接过程中易造成根部二次受热氧化;第二种方式为背面贴焊接陶瓷衬垫等,使根部与空气隔绝,但该方式在焊接前及焊接后均需要人员在管道内部进行操作,只适用于大管径(DN≥400mm)的施焊过程;第三种方式为采用背面充氩保护,充氩保护分为整管充氩及焊接部位局部充氩,整管充氩对于管径大于200mm的管道而言,氩气充气量较大,而焊接部位局部充氩方式为防止背面二次受热氧化,需要等到一个焊口的根焊、过渡焊、填充焊、盖面焊等后续工序全部(或部分)完成后才能撤除充氩保护装置,再对下一个焊口进行施焊作业,不能实现施焊流水作业,该方式造成人员和设备的大量窝工,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焊接保护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包括左充氩装置、右充氩装置、前拉杆管和后拉杆管,左充氩装置位于右充氩装置的左方,前拉杆管的后部与左充氩装置固定在一起,后拉杆管的后部与右充氩装置固定在一起,在左充氩装置的侧壁上有前充气孔,前拉杆管与前充气孔相通,在右充氩装置的侧壁上有后充气孔,后拉杆管与后充气孔相通。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左充氩装置可包括前筒体,在前筒体上有前缺口,在前筒体内侧固定有前固定杆,前固定杆的内端与前拉杆管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前固定杆上固定有前滑杆,在前滑杆上套装有前滑轮,在前缺口的一侧固定有前柔性绳,前柔性绳的中部绕过前滑轮,前柔性绳的另一侧固定在前拉杆管外侧,在前筒体的侧壁上有前充气孔,在前充气孔固定安装有前软管,前软管与前固定杆相通,在前筒体的外侧沿圆周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前行动轮;或/和,右充氩装置包括后筒体,在后筒体上有后缺口,在后筒体内侧固定有后固定杆,后固定杆的内端与后拉杆管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后固定杆上固定有后滑杆,在后滑杆上套装有后滑轮,在后缺口的一侧固定有后柔性绳,后柔性绳的中部绕过后滑轮,后柔性绳的另一侧固定在后固定杆上,在后筒体的侧壁上有后充气孔,在后充气孔固定安装有后软管,后软管与后固定杆相通,在后筒体的外侧沿圆周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后行动轮。
上述前筒体的外侧沿圆周可通过前弹片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前行动轮,前弹片的一侧与前筒体铆接在一起,前弹片的另一侧与前行动轮安装在一起,在前筒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保护层;或/和,在后筒体的外侧沿圆周通过后弹片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后行动轮,后弹片的一侧与后筒体铆接在一起,后弹片的另一侧与后行动轮安装在一起,在后筒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保护层。
上述内部充氩保护装置还可包括前支撑架,前支撑架包括前支撑环、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呈交叉状固定在前支撑环内,在第一支撑杆的左部和第二支撑杆的左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套装在左充氩装置左方的前拉杆管的外侧,在第一支撑杆的右部和第二支撑杆的右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套装在左充氩装置左方的前拉杆管的外侧,在前支撑环的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运动轮。
上述内部充氩保护装置还可包括后支撑架,后支撑架包括后支撑环和内限位套筒,内限位套筒位于后支撑环的内部,在后支撑环内侧与内限位套筒外侧之间间隔固定不少于一个的连接杆,内限位套筒套装在左充氩装置与右充氩装置之间的后拉杆管外侧,在后支撑环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运动轮。
上述前拉杆管的左端可安装有前手轮,在后拉杆管的左端安装有后手轮;或/和,在前拉杆管和后拉杆管上均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左充氩装置、右充氩装置、前拉杆管和后拉杆管的设置能够对两个以上的焊口进行相应的焊接作业,使焊接人员有效地利用焊接设备进行作业,实现施焊过程的流水操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左充氩装置和前拉杆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前支撑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后支撑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前拉杆管,2为后拉杆管,3为前充气孔,4为前筒体,5为前缺口,6为前固定杆,7为前滑杆,8为前滑轮,9为前柔性绳,10为前软管,11为前行动轮,12为前支撑环,13为第一支撑杆,14为第二支撑杆,15为第一套筒,16为第二套筒,17为运动轮,18为后支撑环,19为内限位套筒,20为连接杆,21为前手轮,22为后手轮,23为管道,24为一号焊口,25为二号焊口,26为后筒体,27为后行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至4所示,该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包括左充氩装置、右充氩装置、前拉杆管1和后拉杆管2,左充氩装置位于右充氩装置的左方,前拉杆管1的后部与左充氩装置固定在一起,后拉杆管2的后部与右充氩装置固定在一起,在左充氩装置的侧壁上有前充气孔3,前拉杆管1与前充气孔3相通,在右充氩装置的侧壁上有后充气孔,后拉杆管2与后充气孔相通。左充氩装置、右充氩装置、前拉杆管1和后拉杆管2的设置能够对两个以上的焊口进行相应的焊接作业,使焊接人员有效地利用焊接设备进行作业,实现施焊过程的流水操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内部充氩保护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至4所示,左充氩装置包括前筒体4,在前筒体4上有前缺口5,在前筒体4内侧固定有前固定杆6,前固定杆6的内端与前拉杆管1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前固定杆6上固定有前滑杆7,在前滑杆7上套装有前滑轮8,在前缺口5的一侧固定有前柔性绳9,前柔性绳9的中部绕过前滑轮8,前柔性绳9的另一侧固定在前拉杆管1外侧,在前筒体4的侧壁上有前充气孔3,在前充气孔3固定安装有前软管10,前软管10与前固定杆6相通,在前筒体4的外侧沿圆周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前行动轮11;或/和,右充氩装置包括后筒体26,在后筒体26上有后缺口,在后筒体26内侧固定有后固定杆,后固定杆的内端与后拉杆管2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后固定杆上固定有后滑杆,在后滑杆上套装有后滑轮,在后缺口的一侧固定有后柔性绳,后柔性绳的中部绕过后滑轮,后柔性绳的另一侧固定在后固定杆上,在后筒体26的侧壁上有后充气孔,在后充气孔固定安装有后软管,后软管与后固定杆相通,在后筒体26的外侧沿圆周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后行动轮27。当需要移动前筒体4时,通过旋转前拉杆管1,使前柔性绳9滑过前滑轮8并缠绕在前拉杆管1上,同时前筒体4的下部沿着前拉杆管1的旋转方向运动,使前筒体4的外径在前柔性绳9的拉力作用下减小,便于前筒体4在外径减小的前提下移动;当需要移动后筒体26时,通过旋转后拉杆管2,使后柔性绳滑过后滑轮并缠绕在后拉杆管2上,同时后筒体26的下部沿着后拉杆管2的旋转方向运动,使后筒体26的外径在后柔性绳的拉力作用下减小,便于后筒体26在外径减小的前提下移动;前行动轮11的设置便于移动前筒体4;后行动轮27的设置便于移动后筒体26。
根据需要,在前筒体4的外侧沿圆周通过前弹片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前行动轮11,前弹片的一侧与前筒体4铆接在一起,前弹片的另一侧与前行动轮11安装在一起,在前筒体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保护层;或/和,在后筒体26的外侧沿圆周通过后弹片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后行动轮27,后弹片的一侧与后筒体26铆接在一起,后弹片的另一侧与后行动轮27安装在一起,在后筒体2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保护层。前弹片和后弹片均具有一定的弹力,前弹片的设置使前行动轮11紧贴管道23内管壁,便于前筒体4在前行动轮11的牵引作用下移动;后弹片的设置使后行动轮27紧贴管道23内管壁,便于后筒体26在后行动轮27的牵引作用下移动。在施焊过程中,耐高温保护层分别能够对前筒体4和后筒体26起到保护作用,提高了前筒体4和后筒体26的使用寿命。
如附图1至4所示,内部充氩保护装置还包括前支撑架,前支撑架包括前支撑环12、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呈交叉状固定在前支撑环12内,在第一支撑杆13的左部和第二支撑杆14的左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套筒15,第一套筒15套装在左充氩装置左方的前拉杆管1的外侧,在第一支撑杆13的右部和第二支撑杆14的右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套筒16,第二套筒16套装在左充氩装置左方的前拉杆管1的外侧,在前支撑环12的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运动轮17。前支撑架对前拉杆管1起到支撑的作用;运动轮17的设置便于移动前支撑架。
如附图1至4所示,内部充氩保护装置还包括后支撑架,后支撑架包括后支撑环18和内限位套筒19,内限位套筒19位于后支撑环18的内部,在后支撑环18内侧与内限位套筒19外侧之间间隔固定不少于一个的连接杆20,内限位套筒19套装在左充氩装置与右充氩装置之间的后拉杆管2外侧,在后支撑环18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运动轮17。后支撑架对后拉杆管2起到支撑的作用;运动轮17的设置便于移动后支撑架。
如附图1至4所示,在前拉杆管1的左端安装有前手轮21,在后拉杆管2的左端安装有后手轮22;或/和,在前拉杆管1和后拉杆管2上均有刻度。前手轮21的设置便于旋转前拉杆管1;后手轮22的设置便于旋转后拉杆管2;并且前手轮21和后手轮22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拆卸。在前拉杆管1和后拉杆管2上均有刻度,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获知左充氩装置和右充氩装置的移动距离,使充氩装置和右充氩装置能够准确移动至相应的焊口,当配备红外线快速测距仪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获知左充氩装置和右充氩装置的移动距离的精确度。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在施焊过程中,首先,内对口器在一号焊口24完成组对,焊接设备在管道23(如附图1所示)外对一号焊口24(如附图1所示)完成根焊层焊接,接着,内对口器行进至一号焊口24左方的二号焊口25(如附图1所示)进行组对,然后,左充氩装置前进至一号焊口24,前拉杆管1的左端外接氩气源并向前拉杆管1内充氩气,前拉杆管1内的氩气依序经过前软管10和前充气孔3将氩气快速充入管道23内对一号焊口24进行氩气保护,焊接设备在管道23外对一号焊口24进行过渡层焊接与部分填充层焊接,当二号焊口25完成根焊层焊接后,内对口器继续前进至二号焊口25左方的三号焊口(后续移动到第四焊口,以此类推),当二号焊口25作业空间空出并且左充氩装置辅助焊接设备完成一号焊口24过渡层焊接与部分填充层焊接后,左充氩装置行进至二号焊口25继续进行二号焊口25的过渡层焊接与部分填充层焊接的充氩保护,紧接着,右充氩装置行进至一号焊口24,后拉杆管2的左端外接氩气源并向后拉杆管2内充氩气,后拉杆管2内的氩气依序经过后软管和后充气孔后将氩气快速充入管道23内对一号焊口24进行氩气保护,使一号焊口24完成剩余部分填充层和盖面层焊接,由此循序,实现施焊的流水作业。

Claims (10)

1.一种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充氩装置、右充氩装置、前拉杆管和后拉杆管,左充氩装置位于右充氩装置的左方,前拉杆管的后部与左充氩装置固定在一起,后拉杆管的后部与右充氩装置固定在一起,在左充氩装置的侧壁上有前充气孔,前拉杆管与前充气孔相通,在右充氩装置的侧壁上有后充气孔,后拉杆管与后充气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充氩装置包括前筒体,在前筒体上有前缺口,在前筒体内侧固定有前固定杆,前固定杆的内端与前拉杆管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前固定杆上固定有前滑杆,在前滑杆上套装有前滑轮,在前缺口的一侧固定有前柔性绳,前柔性绳的中部绕过前滑轮,前柔性绳的另一侧固定在前拉杆管外侧,在前筒体的侧壁上有前充气孔,在前充气孔固定安装有前软管,前软管与前固定杆相通,在前筒体的外侧沿圆周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前行动轮;或/和,右充氩装置包括后筒体,在后筒体上有后缺口,在后筒体内侧固定有后固定杆,后固定杆的内端与后拉杆管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后固定杆上固定有后滑杆,在后滑杆上套装有后滑轮,在后缺口的一侧固定有后柔性绳,后柔性绳的中部绕过后滑轮,后柔性绳的另一侧固定在后固定杆上,在后筒体的侧壁上有后充气孔,在后充气孔固定安装有后软管,后软管与后固定杆相通,在后筒体的外侧沿圆周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后行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筒体的外侧沿圆周通过前弹片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前行动轮,前弹片的一侧与前筒体铆接在一起,前弹片的另一侧与前行动轮安装在一起,在前筒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保护层;或/和,在后筒体的外侧沿圆周通过后弹片间隔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的后行动轮,后弹片的一侧与后筒体铆接在一起,后弹片的另一侧与后行动轮安装在一起,在后筒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耐高温保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支撑架,前支撑架包括前支撑环、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呈交叉状固定在前支撑环内,在第一支撑杆的左部和第二支撑杆的左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套装在左充氩装置左方的前拉杆管的外侧,在第一支撑杆的右部和第二支撑杆的右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套装在左充氩装置左方的前拉杆管的外侧,在前支撑环的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运动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支撑架,后支撑架包括后支撑环和内限位套筒,内限位套筒位于后支撑环的内部,在后支撑环内侧与内限位套筒外侧之间间隔固定不少于一个的连接杆,内限位套筒套装在左充氩装置与右充氩装置之间的后拉杆管外侧,在后支撑环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运动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支撑架,后支撑架包括后支撑环和内限位套筒,内限位套筒位于后支撑环的内部,在后支撑环内侧与内限位套筒外侧之间间隔固定不少于一个的连接杆,内限位套筒套装在左充氩装置与右充氩装置之间的后拉杆管外侧,在后支撑环外侧安装有至少两个运动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拉杆管的左端安装有前手轮,在后拉杆管的左端安装有后手轮;或/和,在前拉杆管和后拉杆管上均有刻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拉杆管的左端安装有前手轮,在后拉杆管的左端安装有后手轮;或/和,在前拉杆管和后拉杆管上均有刻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拉杆管的左端安装有前手轮,在后拉杆管的左端安装有后手轮;或/和,在前拉杆管和后拉杆管上均有刻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部充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拉杆管的左端安装有前手轮,在后拉杆管的左端安装有后手轮;或/和,在前拉杆管和后拉杆管上均有刻度。
CN201520011693.4U 2015-01-08 2015-01-08 内部充氩保护装置 Active CN204413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1693.4U CN204413367U (zh) 2015-01-08 2015-01-08 内部充氩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1693.4U CN204413367U (zh) 2015-01-08 2015-01-08 内部充氩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13367U true CN204413367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63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11693.4U Active CN204413367U (zh) 2015-01-08 2015-01-08 内部充氩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133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2694A (zh) * 2021-01-12 2021-06-01 遵义航天新力精密铸锻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工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2694A (zh) * 2021-01-12 2021-06-01 遵义航天新力精密铸锻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70933A (zh) 一种大孔径管端堆焊耐蚀合金复合钢管的复合焊接方法
CN204413367U (zh) 内部充氩保护装置
CN107378290B (zh) 下井管套管的安装及焊接方法
CN205393745U (zh) 一种管道焊缝背保护简易气坝装置
CN102390002A (zh) 锥体上插入式大接管的埋弧自动焊方法
CN207555026U (zh) 便于连接的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CN107350603A (zh) 一种管道焊接装置
CN103151114B (zh) 单芯MgB2超导线材的制备方法
CN110270742A (zh) 焊接全钢间冷塔三角架钢梁的供气焊接机构及其构建方法
CN103143873B (zh) 一种圆筒膜式壁全对称组对方法
CN202660137U (zh) 一种预制直埋高温蒸汽管补偿端帽
CN206065722U (zh) 管道对接坡口充氩封堵装置
CN206513980U (zh) 一种消防接头
CN204252850U (zh) 隔热管接箍密封器
CN201799763U (zh) 一种分体式不锈钢管路焊接背面充氩气保护装置
CN202655773U (zh) 锅炉不锈钢管焊接背面充氩气装置
CN102366868B (zh) 低温恒温器内管支撑板的装焊工装
CN102275045A (zh) 铝合金螺旋管双面双丝高速焊接装置
CN206943663U (zh) 一种带直管段的对接焊无缝合金钢高温高压弯头
CN204470765U (zh) 仪表管焊接充氩装置
CN206290912U (zh) 衬钢网聚氨酯塑料外护管
CN103273208B (zh) 一种高合金异种钢及高合金钢焊接方法
CN205677618U (zh) 一种一次性二氧化碳爆破管专用带阀门的外管套
CN204413427U (zh) 具有背面保护功能的内对口器
CN108406220A (zh) 一种钢管对焊夹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1

Address after: 6 liupukang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2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atentee after: CNPC (XINJIA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834000 A1, friendship road, 115,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Karamay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