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88294U - 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88294U
CN204388294U CN201420682163.8U CN201420682163U CN204388294U CN 204388294 U CN204388294 U CN 204388294U CN 201420682163 U CN201420682163 U CN 201420682163U CN 204388294 U CN204388294 U CN 204388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lement
indoor
element box
power
termina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821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亲慎也
高木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88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8829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7Casings or covers with control knobs; Mounting controlling members or control units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得到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和空间削减的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电气元件箱(1-4)收纳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基板(2),其控制空调室内机;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其设置于控制基板(2),并连接有从空调室内机布线至空调室外机的通信线和供给电源的电源线;以及通信布线端子台(4),其设置于控制基板(2),并与外部输入用的通信线连接。

Description

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各种形态,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四向盒型(four-directional cassette-type)室内机按照如下方式构成:驱动设置于室内机壳体内的电动机,使与电动机的轴连接的鼓风机旋转,由此通过设置于壳体内的钟形口(bell mouth)吸入室内空气,将由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向室内排出。在这种室内机中,将收纳用于控制室内机运转的控制基板的电气元件箱配置于室内机下侧的情况较多,在电气元件箱中除了控制基板之外,还设置有用于将室内机与室外机电连接的端子台、用于将室外机与遥控器电连接的端子台、以及连接用于向室内机供给电源的电源线的端子台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6801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代表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课题,即由于上述各端子台被螺钉固定于电气元件箱的壳体,所以不仅伴随着从被螺钉固定于电气元件箱壳体的各端子台向控制基板布线而需要花费材料费、组装工时,而且由于端子台较大,所以还需要在电气元件箱内确保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和空间削减的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且实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收纳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箱,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基板,其控制空调室内机;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其设置于上述控制基板,并连接有从上述空调室内机布线至空调室外机的通信线和供给电源的电源线;以及通信布线端子台,其与外部输入用的通信线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是收纳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箱,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基板,其控制空调室内机;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其连接有从所述空调室内机布线至空调室外机的通信线和供给电源的电源线;以及通信布线端子台,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并与外部输入用的通信线连接。
此外,优选所述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
此外,优选所述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设置于在所述控制基板设置的电源变压器的初级侧,所述通信布线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电源变压器的次级侧,所述电源线以不与布线于所述电源变压器的次级侧的所述通信线接触的方式,布线于所述电源变压器的初级侧。
此外,本实用新型是收纳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箱,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基板,其控制空调室内机;室内外布线端子台,其与从所述空调室内机布线至空调室外机的通信线连接;通信布线端子台,其与外部输入用的通信线连接;以及电源布线端子台,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并与供给电源的电源线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是收纳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箱,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基板,其控制空调室内机;室内外布线端子台,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并与从所述空调室内机布线至空调室外机的通信线连接;通信布线端子台,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并与外部输入用的通信线连接;以及电源布线端子台,其与供给电源的电源线连接。
此外,优选所述电源布线端子台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
此外,优选所述电源布线端子台设置于在所述控制基板设置的电源变压器的初级侧,所述通信布线端子台与室内外布线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电源变压器的次级侧,所述电源线以不与布线于所述电源变压器的次级侧的所述通信线接触的方式,布线于所述电源变压器的初级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的电气元件箱。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所述的电气元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箱设置于形成于天花板嵌入式的所述室内机的钟形口的开口部的边缘与形成于所述室内机的空气排出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起到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和空间削减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2的空调机的图。
图2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将图1所示的装饰面板取下后的室内机壳体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气元件箱的内观图。
图4是从下表面侧观察使用了现有的电气元件箱的室内机的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气元件箱的内观图。
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尺寸A与空调机的耗电量的期间效率(APF: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气元件箱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电气元件箱的内观图。
图9是设置有电源布线端子台、室内外布线端子台以及通信布线端子台的现有的电气元件箱的结构图。
图10是从下表面侧观察使用了图9的电气元件箱的室内机的图。
图11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电气元件箱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电气元件箱的内观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电气元件箱的内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1-2、1-3、1-4、1-5…电气元件箱;1a…外侧面;1b…内侧面;1c-1、1c-2…短边侧面;2…控制基板;3、3-1…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a…初级侧端子;3b…次级侧端子;4、4-1、4-2…通信布线端子台;4a…初级侧端子;4b…次级侧端子;5…安装端子;6…卡止部件;7、7-1…电源布线端子台;7a…初级侧端子;7b…次级侧端子;8、8-1…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a…初级侧端子;8b…次级侧端子;9、10…布线导入口;11…支承部件;12…电源布线;13…电源变压器;100…空调机;101…室外机;102…室内机;102a…壳体;102b…装饰面板;102c…吸入口;102d、102d-1…排出口;102e…钟形口;103…室内外通信布线;104…遥控器通信布线;105…遥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2的空调机100的图。空调机100由室内机102(例如四向盒型室内机)和室外机101构成,室内机102经由遥控器通信布线104与遥控器105连接,室外机101经由室内外通信布线103与室内机102连接。在遥控器105与室内机102之间,经由遥控器通信布线104进行信息传输。
在室内机102的壳体102a的下表面安装有装饰面板102b,在装饰面板102b的中央部分以自由拆装的方式设有室内空气的吸入口102c,在吸入口102c的周围设有排出口102d。
图2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将图1所示的装饰面板102b取下后的室内机102的壳体102a的图。如图示例那样,壳体102a构成为具有:钟形口102e,其设于与装饰面板102b的吸入口102c对置的位置;多个排出口102d-1,它们设于与装饰面板102b的排出口102d对置的位置;以及电气元件箱1,其设置于排出口102d-1与钟形口102e之间。并且,在壳体102a设有:通过钟形口102e吸入室内空气并且通过排出口102d-1排出空气的鼓风机(未图示);和设于该鼓风机的周围的换热器(未图示),等等。
电气元件箱1为了不堵塞钟形口102e的开口部,构成为其壳体的一个长边侧面(内侧面1b:钟形口102e侧的面)位于相比钟形口102e的开口部的边缘更靠外径侧,并且另一个长边侧面(外侧面1a:排出口102d-1侧的面)位于相比排出口102d-1的边缘更靠中央侧,并以其下表面与装饰面板102b对置的方式设置于壳体102a。通过该结构,通过装饰面板102b的吸入口102c的室内空气不会被电气元件箱1的内侧面1b阻挡地吸入钟形口102e。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气元件箱1的内观图。在图3中示出了内置于电气元件箱1的部件的一个例子,在电气元件箱1例如设有:控制基板2,其安装有对搭载于室内机102的鼓风机用电动机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等;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1;以及通信布线端子台4。在电气元件箱1的壳体,形成有用于对堵塞电气元件箱1的开口面(与装饰面板102b对置的面)的盖(未图示)进行固定的卡止部件6和安装端子5。
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1在电气元件箱1的壳体的一个短边侧面1c-1与控制基板2之间,被螺钉固定于电气元件箱1的壳体。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1的初级侧端子3a例如与从形成于电气元件箱1的短边侧面1c-1的布线导入口9引入的电源布线12(例如单相3线200V用的布线)连接。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1的次级侧端子3b与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连接,并且例如供电源布线12的接地线连接的S1端子以及供电源布线12的一个电源线连接的S2端子(或者供电源布线12的另一个电源线连接的S3端子)与室内外通信布线103连接。由此电源叠加地连接室外机101与室内机102。
连接于次级侧端子3b的布线与设置于控制基板2的电源变压器13的初级侧线圈(未图示)电连接。电源变压器13的次级侧线圈(未图示)与安装于控制基板2的整流电路(未图示)电连接。在图3中,将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初级侧线圈侧的区域表示为“初级侧”,将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次级侧线圈侧的区域表示为“次级侧”。
通信布线端子台4设置于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次级侧线圈侧的区域,并且设置于电气元件箱1的另一个短边侧面1c-2的附近。通信布线端子台4例如与从形成于短边侧面1c-2的布线导入口10引入的遥控器通信布线104连接。
以下对动作进行说明。利用安装于控制基板2的整流电路(未图示)将从电源布线12供给的商用电源转换为直流电,并利用逆变电路(未图示)将转换后的直流电转换为所希望频率的交流电,并向室内机102内的电动机供给。通过使连接于电动机的轴的鼓风机旋转,从装饰面板102b的吸入口102c吸入室内空气。此时,通过吸入口102c的室内空气不会被电气元件箱1的内侧面1b阻挡地被导入钟形口102e,利用室内机102内的换热器进行换热后的空气自排出口102d向室内排出。
图4是从下表面侧观察使用了现有的电气元件箱1-1的室内机的图,图5是图4所示的电气元件箱1-1的内观图。图3的电气元件箱1与图5的电气元件箱1-1的不同点在于:在电气元件箱1-1,通信布线端子台4-1被配置于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1的附近,并且被螺钉固定于电气元件箱1-1的壳体。通信布线端子台4-1的初级侧端子4a与遥控器通信布线104连接,次级侧端子4b与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电气元件箱1-1中,由于需要在通信布线端子台4-1与控制基板2之间布线,所以伴随着该布线而花费材料费、组装工时。另外,电气元件箱1-1的内部需要用于设置通信布线端子台4-1的大空间。并且,由于通信布线端子台4-1设置于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1的附近,所以来自电源的噪声被次级侧端子4b的布线感应,从而存在设备故障这样的问题。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箱1由于将通信布线端子台4设置于控制基板2,所以能够省略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从而能够减少伴随着该布线而花费的材料费、组装工时,并且能够削减上述空间。另外,由于通信布线端子台4设置于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次级侧线圈侧的区域,所以不会将来自电源的噪声感应至通信布线端子台4,从而能够抑制设备故障。
并且,在现有的电气元件箱1-1中,由于通信布线端子台4-1在电气元件箱1-1的外侧面1a与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1之间,被螺钉固定于电气元件箱1-1的壳体,所以电气元件箱1-1的短边侧尺寸相对较大。例如在将图3的电气元件箱1的短边侧尺寸与长边侧尺寸分别设为W1、W2,将图5的电气元件箱1-1的短边侧尺寸与长边侧尺寸分别设为W1-1、W2-1时,W2-1与W2相等,而W1-1比W1大。在图4中示出了在壳体102a设置有现有的电气元件箱1-1的状态,电气元件箱1-1的外侧面1a位于相比排出口102d-1的边缘更靠外径侧,但电气元件箱1-1的内侧面1b位于相比钟形口102e的开口部的边缘更靠内径侧。这样,由于使电气元件箱1-1的内侧面1b相比钟形口102e的开口部的边缘更向内径侧悬伸,所以通过装饰面板102b的吸入口102c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被电气元件箱1-1阻挡,向室内机102内的换热设备流通的空气量相对降低,而使换热效率降低。
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尺寸A与空调机的耗电量的期间效率(APF: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之间的关系的图。图6的表是表示使电气元件箱1、电气元件箱1-1的内侧面1b相比钟形口102e的开口部的边缘向内径侧悬伸的量变化时的APF值的表。横轴表示从电气元件箱1、1-1的内侧面1b至钟形口102e的开口部的边缘的距离(图4的尺寸A),纵轴表示APF。在图6的表中,将尺寸A为20mm时的APF假定为100%,可知APF随着尺寸A从20mm变小而得到改善。即,由于通信布线端子台4设置于控制基板2,从而电气元件箱1的短边侧尺寸W1比现有的电气元件箱1-1的短边侧尺寸W1-1小,进而电气元件箱1的内侧面1b相比钟形口102e的开口部的边缘不向内径侧悬伸,因而改善APF值。
图7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气元件箱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在图7的电气元件箱1中,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设于控制基板2。通过该结构,能够省略从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从而能够降低伴随该布线而花费的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对作为空调机的室内机使用了四向盒型室内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电气元件箱1也可以应用于四向盒型室内机以外的室内机,并且也可以应用于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外的设备(至少具备控制基板2以及通信布线端子台4的设备)。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上述效果(特别是,由于省略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而实现的成本降低、空间削减)。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箱1具备:控制基板2,其安装有控制负载驱动的电路部件(逆变电路等);电源变压器13,其设置于控制基板2,且初级侧线圈与向负载供给电源的电源线(电源布线12等)连接,次级侧线圈与电路部件连接;通信布线端子台4,其设置于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次级侧线圈侧的区域,并与来自远程控制装置(遥控器105)的通信线(遥控器通信布线104)连接。通过该结构,能够省略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从而能够减少伴随着该布线而花费的材料费、组装工时,并且能够减少用于设置通信布线端子台4的空间。另外,不会将来自电源的噪声感应至通信布线端子台4,从而能够抑制设备故障。并且,由于电气元件箱1的壳体的短边侧尺寸比现有的电气元件箱1-1小,所以通过装饰面板102b的吸入口102c的室内空气不会被电气元件箱1阻挡,从而能够改善换热效率。
实施方式2.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电气元件箱1-2的内观图。与实施方式1不同之处在于,代替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而使用电源布线端子台7-1以及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设于控制基板2。以下,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此处仅叙述不同的部分。
电源布线端子台7-1在控制基板2与电气元件箱1-2的短边侧面1c-1之间,被螺钉固定于电气元件箱1-2的壳体,电源布线端子台7-1的初级侧端子7a例如与从形成于电气元件箱1的短边侧面1c-1的布线导入口9引入的电源布线12(例如单相200V用的布线)连接。电源布线端子台7-1的次级侧端子7b与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连接。连接于电源布线端子台7-1的次级侧端子7b的布线与设置于控制基板2的电源变压器13的初级侧线圈(未图示)电连接。
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设置于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次级侧线圈侧的区域,并且设置于电气元件箱1-2的短边侧面1c-2的附近。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例如与从形成于电气元件箱1-2的短边侧面1c-2的布线导入口10引入的室内外通信布线103连接。此外,在图示例中,在相比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更靠控制基板2的外侧面1a侧的区域设置有通信布线端子台4,但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与通信布线端子台4的位置不限定于图示例。
图9是设置有电源布线端子台7-1、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1以及通信布线端子台4-2的现有的电气元件箱1-3的结构图,图10是从下表面侧观察使用了图9的电气元件箱1-3的室内机的图。图8的电气元件箱1-2与图9的电气元件箱1-3的不同点在于:在电气元件箱1-3,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1被配置于电源布线端子台7-1的附近,并且被螺钉固定于电气元件箱1-3的壳体;以及通信布线端子台4-2被螺钉固定于安装于电气元件箱1-3的外侧面1a的支承部件11。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1的初级侧端子8a与室内外通信布线103(参照图1)连接,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1的次级侧端子8b与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连接。另外,通信布线端子台4-2的初级侧端子4a与遥控器通信布线104(参照图1)连接,通信布线端子台4-2的次级侧端子4b与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电气元件箱1-3中,不仅需要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1与控制基板2之间的布线,还需要通信布线端子台4-2与控制基板2之间的布线,从而伴随上述布线会花费材料费、组装工时。另外,电气元件箱1-3的内部需要用于设置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1和通信布线端子台4-2的大空间。并且,由于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1设置于电源布线端子台7-1的附近,所以来自电源的噪声被感应至与次级侧端子8b连接的布线或与次级侧端子4b连接的布线,从而存在设备故障这样的问题。并且,在电气元件箱1-3中,由于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1在电气元件箱1-3的外侧面1a与电源布线端子台7-1之间,被螺钉固定于电气元件箱1-3的壳体,所以电气元件箱1-3的短边侧尺寸相对较大。此外,由于在电气元件箱1-3的壳体内部,不具有用于设置通信布线端子台4-2的空间,所以需要如图示例那样在设于电气元件箱1-3的壳体外侧的支承部件11安装通信布线端子台4-2。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箱1-2将通信布线端子台4与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设置于控制基板2,因此能够省略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从而能够减少伴随着该布线而花费的材料费、组装工时,并且能够削减上述空间。另外,由于通信布线端子台4与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设置于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次级侧线圈侧的区域,所以不会将来自电源的噪声感应至通信布线端子台4与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从而能够抑制设备故障。并且,通过将通信布线端子台4与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设置于控制基板2,电气元件箱1-2的短边侧尺寸W1比现有的电气元件箱1-3的短边侧尺寸W1-1小,进而电气元件箱1-2的内侧面1b不会相比钟形口102e的开口部的边缘更向内径侧悬伸,所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改善APF值。
图11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电气元件箱1-2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1的电气元件箱1-2中,将电源布线端子台7设于控制基板2。通过该结构,能够省略从电源布线端子台7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
实施方式3.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电气元件箱1-4的内观图。与实施方式1不同之处在于:左右相反地配置通信布线端子台4、4-1与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3-1。以下,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此处仅叙述不同的部分。
在图12的(a)的电气元件箱1-4中,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设置于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初级侧线圈侧的区域,并且设置于短边侧面1c-2的附近,通信布线端子台4-1在电源变压器13的次级侧,被螺钉固定于电气元件箱1-4的壳体。即图12的(a)的电气元件箱1-4具备:控制基板2,其控制空调室内机;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其设置于控制基板2,连接有从空调室内机布线至空调室外机的通信线(室内外通信布线103)和供给电源的电源线(电源布线12);以及通信布线端子台4-1,其与外部输入用的通信线(遥控器通信布线104)连接。通过该结构能够省略从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从而能够减少伴随着该布线而花费的材料费、组装工时。另外,无需将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螺钉固定于壳体而要设置的空间。另外,不会将来自电源的噪声感应至通信布线端子台4-1,从而能够抑制设备故障。并且,由于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设置于控制基板2,所以电气元件箱1-4的短边侧尺寸W1(参照图3)变短,从而与实施方式1同样改善APF值。
在图12的(b)的电气元件箱1-4中,通信布线端子台4设置于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次级侧线圈侧的区域,并且设置于短边侧面1c-1的附近,从而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1在电源变压器13的初级侧,被螺钉固定于电气元件箱1-4的壳体。即,图12的(b)的电气元件箱1-4具备:控制基板2;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1;以及设置于控制基板2的通信布线端子台4。通过该结构,能够省略从通信布线端子台4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从而能够减少伴随该布线而花费的材料费、组装工时。另外,无需将通信布线端子台4螺钉固定于壳体而要设置的空间。另外,不会将来自电源的噪声感应至通信布线端子台4,从而能够抑制设备故障。并且,由于通信布线端子台4设置于控制基板2,所以电气元件箱1-4的短边侧尺寸W1变短,从而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改善APF值。
在图12的(c)的电气元件箱1-4中,通信布线端子台4设置于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次级侧线圈侧的区域,并且设置于短边侧面1c-1的附近。并且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设置于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初级侧线圈侧的区域。即,图12的(c)的电气元件箱1-4具备:控制基板2;设置于控制基板2的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以及设置于控制基板2的通信布线端子台4。通过该结构,相比图12的(a)、图12的(b)的构成例,能够进一步减少伴随布线而花费的材料费、组装工时,并且由于无需设置上述端子台的空间,所以能够实现电气元件箱1-4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在图12所示的各电气元件箱1-4中,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3、3-1设置于电源变压器13的初级侧,通信布线端子台4、4-1设置于电源变压器13的次级侧,电源线(电源布线12)以不与布线于电源变压器13的次级侧的通信线(室内外通信布线103、遥控器通信布线104)接触的方式,布线于电源变压器13的初级侧。通过该结构,不会将来自电源的噪声感应至通信线,从而能够抑制设备故障。
实施方式4.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电气元件箱1-5的内观图。与实施方式2不同之处在于:左右相反地配置通信布线端子台4、4-1、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8-1、以及电源布线端子台7、7-1。以下,对于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此处仅叙述不同的部分。
在图13的(a)的电气元件箱1-5中,电源布线端子台7设置于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初级侧线圈侧的区域,并且设置于短边侧面1c-2的附近,通信布线端子台4-1以及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1在电源变压器13的次级侧,被螺钉固定于电气元件箱1-5的壳体。即,图13的(a)的电气元件箱1-5具备:控制基板2;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1;通信布线端子台4-1;以及设置于控制基板2的电源布线端子台7。通过该结构,能够省略从电源布线端子台7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从而能够减少伴随该布线而花费的材料费、组装工时。另外,无需将电源布线端子台7螺钉固定于壳体而要设置的空间。另外,不会将来自电源的噪声感应至通信布线端子台4-1以及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1,从而能够抑制设备故障。并且,由于电源布线端子台7设置于控制基板2,所以电气元件箱1-5的短边侧尺寸W1(参照图8)变短,从而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改善APF值。
在图13的(b)的电气元件箱1-5中,通信布线端子台4以及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设置于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次级侧线圈侧的区域,并且设置于短边侧面1c-1的附近,电源布线端子台7-1在电源变压器13的初级侧,被螺钉固定于电气元件箱1-5的壳体。即,图13的(b)的电气元件箱1-5具备:控制基板2;设置于控制基板2的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设置于控制基板2的通信布线端子台4;以及电源布线端子台7-1。通过该结构,能够省略从通信布线端子台4以及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向控制基板2的布线,从而能够减少伴随着该布线而花费的材料费、组装工时。另外,无需将通信布线端子台4以及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螺钉固定于壳体而要设置的空间。另外,不会将来自电源的噪声感应至通信布线端子台4以及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从而能够抑制设备故障。并且,由于通信布线端子台4以及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设置于控制基板2,所以电气元件箱1-5的短边侧尺寸W1变短,从而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改善APF值。
在图13的(c)的电气元件箱1-5中,通信布线端子台4以及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设置于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次级侧线圈侧的区域,并且设置于短边侧面1c-1的附近。并且电源布线端子台7设置于相比电源变压器13更靠控制基板2的初级侧线圈侧的区域。即,图13的(c)的电气元件箱1-5具备:控制基板2;设置于控制基板2的室内外布线端子台8;设置于控制基板2的通信布线端子台4;以及设置于控制基板2的电源布线端子台7。通过该结构,相比图13的(a)、图13的(b)的构成例,能够进一步减少伴随布线而花费的材料费、组装工时,并且由于无需设置上述端子台的空间,所以能够实现电气元件箱1-5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在图13所示的各电气元件箱1-5中,电源布线端子台7、7-1设置于电源变压器13的初级侧,通信布线端子台4、4-1与室内外布线端子8、8-1设置于电源变压器13的次级侧,电源线以不与布线于电源变压器13的次级侧的通信线接触的方式,布线于电源变压器13的初级侧。通过该结构,不会将来自电源的噪声感应至通信线,从而能够抑制设备故障。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的一个例子,当然能够与此外其他的公知技术相组合,也能够构成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省略一部分等、变更一部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那样,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特别作为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成本降低与空间削减的实用新型是有用的。

Claims (10)

1.一种电气元件箱,收纳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基板,其控制空调室内机;
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并连接有从所述空调室内机布线至空调室外机的通信线和供给电源的电源线;以及
通信布线端子台,其与外部输入用的通信线连接。
2.一种电气元件箱,收纳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基板,其控制空调室内机;
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其连接有从所述空调室内机布线至空调室外机的通信线和供给电源的电源线;以及
通信布线端子台,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并与外部输入用的通信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元件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元件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兼室内外布线端子台设置于在所述控制基板设置的电源变压器的初级侧,
所述通信布线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电源变压器的次级侧,
所述电源线以不与布线于所述电源变压器的次级侧的所述通信线接触的方式,布线于所述电源变压器的初级侧。
5.一种电气元件箱,其收纳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基板,其控制空调室内机;
室内外布线端子台,其与从所述空调室内机布线至空调室外机的通信线连接;
通信布线端子台,其与外部输入用的通信线连接;以及
电源布线端子台,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并与供给电源的电源线连接。
6.一种电气元件箱,其收纳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基板,其控制空调室内机;
室内外布线端子台,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并与从所述空调室内机布线至空调室外机的通信线连接;
通信布线端子台,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并与外部输入用的通信线连接;以及
电源布线端子台,其与供给电源的电源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气元件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布线端子台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元件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布线端子台设置于在所述控制基板设置的电源变压器的初级侧,
所述通信布线端子台与室内外布线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电源变压器的次级侧,
所述电源线以不与布线于所述电源变压器的次级侧的所述通信线接触的方式,布线于所述电源变压器的初级侧。
9.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2、3、5、6、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元件箱。
10.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权利要求1、2、3、5、6、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元件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元件箱设置于形成于天花板嵌入式的所述室内机的钟形口的开口部的边缘与形成于所述室内机的空气排出口之间。
CN201420682163.8U 2014-01-15 2014-11-14 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8829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5369A JP6238759B2 (ja) 2014-01-15 2014-01-15 電気品箱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4-005369 2014-0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88294U true CN204388294U (zh) 2015-06-10

Family

ID=518301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82163.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88294U (zh) 2014-01-15 2014-11-14 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1410646204.2A Active CN104776567B (zh) 2014-01-15 2014-11-14 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6204.2A Active CN104776567B (zh) 2014-01-15 2014-11-14 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74977B2 (zh)
EP (1) EP2896896B1 (zh)
JP (1) JP6238759B2 (zh)
CN (2) CN204388294U (zh)
ES (1) ES2768176T3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567A (zh) * 2014-01-15 2015-07-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11954785A (zh) * 2018-04-18 2020-11-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控制基板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8984B2 (ja) * 2014-10-10 2019-01-3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6020543B2 (ja) * 2014-12-17 2016-11-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WO2018235947A1 (ja) * 2017-06-23 2018-12-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6593402B2 (ja) * 2017-08-09 2019-10-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735U (ja) * 1983-06-20 1985-01-10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08271024A (ja) * 1995-03-31 1996-10-18 Toshiba Ave Corp 空気調和機
JP3086623B2 (ja) * 1995-04-27 2000-09-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08312989A (ja) * 1995-05-23 1996-11-26 Toshiba Corp セパレートタイプ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H0964562A (ja) 1995-08-30 1997-03-07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電気機器取付用ブラケット
JPH10259929A (ja) * 1997-03-18 1998-09-29 Funai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端子台取付け構造
JP2000088281A (ja) 1998-09-17 2000-03-3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電装品箱
JP3259719B2 (ja) * 1999-08-31 2002-02-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467943Y (zh) * 2000-10-14 2001-1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
JP2003106558A (ja) * 2001-09-28 2003-04-09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KR100575304B1 (ko) * 2003-12-19 2006-05-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2007120818A (ja) * 2005-10-26 2007-05-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4023505B2 (ja) * 2006-02-03 2007-12-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582818B2 (ja) 2006-04-28 2010-11-1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WO2010050600A1 (ja) * 2008-10-31 2010-05-06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202434B2 (ja) 2009-05-22 2013-06-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同時給排形換気扇
JP5401355B2 (ja) 2009-10-20 2014-01-29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GB2474685A (en) 2009-10-23 2011-04-27 New Widetech Ind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odule
JP5084813B2 (ja) 2009-11-18 2012-1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3024455A (ja) * 2011-07-19 2013-02-04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電気品箱
CN104136860B (zh) 2012-02-28 2017-06-23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以及空调机
JP6238759B2 (ja) * 2014-01-15 2017-1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品箱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567A (zh) * 2014-01-15 2015-07-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4776567B (zh) * 2014-01-15 2018-03-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11954785A (zh) * 2018-04-18 2020-11-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控制基板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11954785B (zh) * 2018-04-18 2021-11-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控制基板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01519A1 (en) 2015-07-16
EP2896896A1 (en) 2015-07-22
US9674977B2 (en) 2017-06-06
JP6238759B2 (ja) 2017-11-29
ES2768176T3 (es) 2020-06-22
CN104776567B (zh) 2018-03-16
CN104776567A (zh) 2015-07-15
EP2896896B1 (en) 2019-12-25
JP2015132450A (ja) 2015-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88294U (zh) 电气元件箱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US20080203866A1 (en) Rooftop modular fan coil unit
AU2014371372B2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US20100186441A1 (en) Multi-air conditioner
EP3193098B1 (en) Air conditioner base
CN108344127A (zh) 一种电器盒及空调器
US907118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combined blower motor and draft inducer motor control
WO2015018275A1 (zh) 一种变频空调
CN108931041B (zh) 电控组件及空调器
CN207599881U (zh) 360度环绕气流嵌入式家用空调
JP2019196891A (ja)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15075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1448934U (zh) 空调器室外机
US11852368B2 (en) Air conditioner electric control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CN111089415B (zh) 一种新风机组
KR20120087733A (ko) 모터 제어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 조화기
JPWO2017175370A1 (ja) 端子台および空気調和機用電気品箱
CN210402055U (zh) 用于空调器的电脑板
US20170276390A1 (en) Indoor digital centralized controller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heating/cooling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14150603A (ja) パッシブフィルタ、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09689158U (zh) 一种空调系统用金属箱体
CN219059485U (zh) 一种晾衣机
CN112682983A (zh) 抗电磁干扰的热交换器组件及空调装置的热源单元
JP2005236126A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7431739A (zh) 一种晾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