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83612U - 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83612U
CN204383612U CN201520005430.2U CN201520005430U CN204383612U CN 204383612 U CN204383612 U CN 204383612U CN 201520005430 U CN201520005430 U CN 201520005430U CN 204383612 U CN204383612 U CN 204383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frame
turnover panel
flap
lower turnover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054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相森
魏江
李秋瑾
张鸿鹏
王东堂
褚青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HONGYU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HONGYU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HONGYU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HONGYU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054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83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83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836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安装在厢式车的车厢外,固定框架底部通过螺栓连接在厢式车的副车架纵梁上,固定框架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一个折叠式宿营机构,两个折叠式宿营机构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布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翻板式结构进行空间扩展,其结构简单,扩展机构占用车厢空间较小,且制造、保养成本低,其适用面大大提高;采用人力操作,省去了复杂的动力装置,不仅可降低成本、节约空间,也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厢式车,尤其涉及一种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厢式车的车厢内只有装载并运输货物的作用,在运输过程中,经常会在夜里驻车宿营,驾驶员或乘客无法野外宿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折叠或展开用于野外宿营的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安装在厢式车的车厢外,固定框架底部通过螺栓连接在厢式车的副车架纵梁上,固定框架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一个折叠式宿营机构,两个折叠式宿营机构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布置;
每个折叠式宿营机构均包括下翻板、上翻板、支撑杆、支腿、梯子、翻板床和吊绳,下翻板和上翻板均呈矩形结构,下翻板内侧边沿与固定框架下端外侧边沿铰接,上翻板内侧边沿与固定框架上端外侧边沿铰接,支腿垂直设置,支腿上端支撑在下翻板底部外侧,支撑杆上端万向连接在上翻板底部外侧,支撑杆下端支撑在下翻板顶部外侧,翻板床内侧边沿铰接在固定框架外部,吊绳下端与翻板床外端边沿连接,吊绳上端连接在固定框架上,上翻板由内侧边沿到外侧边沿之间的宽度、下翻板由内侧边沿到外侧边沿之间的宽度和固定框架侧部的高度相等,固定框架外侧中部设有可与上翻板外端边沿和下翻板外端边沿定位连接的搭扣,固定框架外侧设有可与翻板床外端边沿挂接的固定挂钩;上翻板上以及上翻板和下翻板外边沿之间设有粘扣式帆布,梯子上端挂接在下翻板后侧。
所述上翻板底部与固定框架外部之间设有气弹簧。
所述固定框架底部设有与下翻板底部连接的助力器。
所述翻板床设置上下两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厢式车空间的扩展,具有野外宿营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原整体厢式车进行改装,在不破坏原车设施的前提下,在车厢两侧加装折叠式宿营机构。
固定框架底部与原汽车副车架纵梁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框架外侧通过铰链连接下翻板和上翻板,上翻板起到支撑帆布的作用。
上翻板和下翻板采用骨架式大板结构,采用钢质方管为框架,内外蒙防锈铝板,中间填充聚氨酯发泡材料,经压制成型的板片,表面平整、美观(每平方米表面不平度不大于2mm),并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热传导、气密、水密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板片制作后,在其周边采用金属件进行装饰,并在下翻板上表面铺设橡塑地板进行装饰,为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
下翻板内侧边沿通过铰链连接在固定框架上,实现下翻板的翻转,并在下翻板和固定框架底板之间安装助力器,以减轻设施搭建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搭建速度。 在下翻板的后端设置有连接钩,用于固定梯子,便于工作人员上下。
本实用新型在行车时折叠收藏在车厢侧面,使用时,下翻板呈水平状,通过下翻板下部的支腿与地面进行支撑。根据目前常用的车厢板片的制造方式,下翻板采用标准方舱的板片设计方式,在其内部进行加强,满足人员休息、工作时的承载要求。
上翻板主要作用是上部帆布篷的支撑,上翻板通过铰链和固定框架的顶部连接。翻板式宿营设施上部帆布支撑装置行车时折叠收藏在舱体侧面,使用时,上翻呈水平状,上翻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在下翻板上的支撑杆以及固定在上翻板和固定框架之间气弹簧。
支撑杆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在上翻板和下翻板上,支撑杆上端与上翻板之间通过活接头连接,可实现支撑杆的俯仰和水平方向旋转,运输状态下,支撑杆旋转至与车厢长度方向平行,并通过锁定机构固定在固定框架侧部的卡槽内,需要使用时,将支撑杆旋转至与车厢长度方向垂直。
上翻板与下翻板可分别收起至竖直状态或展开至水平状态,收起时,先向下收起上翻板,然后再向上收起下翻板,即下翻板收起后在外侧,下翻板构成扩展后的侧壁板。
在宿营时,车厢的上翻板、下翻板展开,粘贴式帆布通过压条固定在上翻板和下翻板上,侧面通过上翻板和下翻板之间的三根支撑杆支撑。
翻板床上安装有转轴和活动挂钩,通过固定框架上设置的轴套、固定挂钩来实现床铺的展开和放置。
上翻板由内侧边沿到外侧边沿之间的宽度、下翻板由内侧边沿到外侧边沿之间的宽度和固定框架侧部的高度相等,这样在上翻板和下翻板在展开呈水平状态时,帆布篷内部的空间较大,进一步提高人们野外宿营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翻板式结构进行空间扩展,其结构简单,扩展机构占用车厢空间较小,且制造、保养成本低,其适用面大大提高;采用人力操作,省去了复杂的动力装置,不仅可降低成本、节约空间,也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当中的上翻板和下翻板内、外蒙板选用防锈合金铝板,经磷化后表面喷涂防腐漆。金属结构件间合理搭接,避免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金属结构件均进行耐腐蚀处理,如磷化、电镀、喷漆、喷塑等,具有防湿热、防霉菌、防盐雾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有成熟的结构(通用件、标准件)和生产工艺,能够满足扩展舱的使用寿命要求;设计依据降额设计的原则,保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厢体所受载荷产生的应力远小于材料的极限强度,使厢体安全、可靠,确保产品的可靠性。
各结构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能经受规定使用环境条件下的应力。机械连接牢固可靠、不松动,外露部位、拐角、边缘处均应倒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一个折叠式宿营机构展开、另一个折叠式宿营机构收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包括固定框架1,固定框架1安装在厢式车的车厢外,固定框架1底部通过螺栓连接在厢式车的副车架纵梁2上,固定框架1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一个折叠式宿营机构,两个折叠式宿营机构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布置。
每个折叠式宿营机构均包括下翻板3、上翻板4、支撑杆5、支腿6、梯子7、翻板床8和吊绳9,下翻板3和上翻板4均呈矩形结构,下翻板3内侧边沿与固定框架1下端外侧边沿铰接,上翻板4内侧边沿与固定框架1上端外侧边沿铰接,支腿6垂直设置,支腿6上端支撑在下翻板3底部外侧,支撑杆5上端万向连接在上翻板4底部外侧,支撑杆5下端支撑在下翻板3顶部外侧,翻板床8内侧边沿铰接在固定框架1外部,吊绳9下端与翻板床8外端边沿连接,吊绳9上端连接在固定框架1上,上翻板4由内侧边沿到外侧边沿之间的宽度、下翻板3由内侧边沿到外侧边沿之间的宽度和固定框架1侧部的高度相等,固定框架1外侧中部设有可与上翻板4外端边沿和下翻板3外端边沿定位连接的搭扣,固定框架1外侧设有可与翻板床8外端边沿挂接的固定挂钩;上翻板4上以及上翻板4和下翻板3外边沿之间设有粘扣式帆布10,梯子7上端挂接在下翻板3后侧。
上翻板4底部与固定框架1外部之间设有气弹簧11。
固定框架1底部设有与下翻板3底部连接的助力器12。
翻板床8设置上下两层。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厢式车空间的扩展,具有野外宿营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原整体厢式车进行改装,在不破坏原车设施的前提下,在车厢两侧加装折叠式宿营机构。
固定框架1底部与原汽车副车架纵梁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框架1外侧通过铰链连接下翻板3和上翻板4,上翻板4起到支撑帆布的作用。
上翻板4和下翻板3采用骨架式大板结构,采用钢质方管为框架,内外蒙防锈铝板,中间填充聚氨酯发泡材料,经压制成型的板片,表面平整、美观(每平方米表面不平度不大于2mm),并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热传导、气密、水密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板片制作后,在其周边采用金属件进行装饰,并在下翻板3上表面铺设橡塑地板进行装饰,为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
下翻板3内侧边沿通过铰链连接在固定框架1上,实现下翻板3的翻转,并在下翻板3和固定框架1底板之间安装助力器12,以减轻设施搭建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搭建速度。 在下翻板3的后端设置有连接钩,用于固定梯子7,便于工作人员上下。
本实用新型在行车时折叠收藏在车厢侧面,使用时,下翻板3呈水平状,通过下翻板3下部的支腿6与地面进行支撑。根据目前常用的车厢板片的制造方式,下翻板3采用标准方舱的板片设计方式,在其内部进行加强,满足人员休息、工作时的承载要求。
上翻板4主要作用是上部帆布篷的支撑,上翻板4通过铰链和固定框架1的顶部连接。翻板式宿营设施上部帆布支撑装置行车时折叠收藏在舱体侧面,使用时,上翻呈水平状,上翻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在下翻板3上的支撑杆5以及固定在上翻板4和固定框架1之间气弹簧11。
支撑杆5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在上翻板4和下翻板3上,支撑杆5上端与上翻板4之间通过活接头连接,可实现支撑杆5的俯仰和水平方向旋转,运输状态下,支撑杆5旋转至与车厢长度方向平行,并通过锁定机构固定在固定框架1侧部的卡槽内,需要使用时,将支撑杆5旋转至与车厢长度方向垂直。
上翻板4与下翻板3可分别收起至竖直状态或展开至水平状态,收起时,先向下收起上翻板4,然后再向上收起下翻板3,即下翻板3收起后在外侧,下翻板3构成扩展后的侧壁板。
在宿营时,车厢的上翻板4、下翻板3展开,粘贴式帆布通过压条固定在上翻板4和下翻板3上,侧面通过上翻板4和下翻板3之间的三根支撑杆5支撑。
翻板床8上安装有转轴和活动挂钩,通过固定框架1上设置的轴套、固定挂钩来实现床铺的展开和放置。
上翻板由内侧边沿到外侧边沿之间的宽度、下翻板由内侧边沿到外侧边沿之间的宽度和固定框架侧部的高度相等,这样在上翻板和下翻板在展开呈水平状态时,帆布篷内部的空间较大,进一步提高人们野外宿营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翻板式结构进行空间扩展,其结构简单,扩展机构占用车厢空间较小,且制造、保养成本低,其适用面大大提高;采用人力操作,省去了复杂的动力装置,不仅可降低成本、节约空间,也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当中的上翻板4和下翻板3内、外蒙板选用防锈合金铝板,经磷化后表面喷涂防腐漆。金属结构件间合理搭接,避免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金属结构件均进行耐腐蚀处理,如磷化、电镀、喷漆、喷塑等,具有防湿热、防霉菌、防盐雾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有成熟的结构(通用件、标准件)和生产工艺,能够满足扩展舱的使用寿命要求;设计依据降额设计的原则,保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厢体所受载荷产生的应力远小于材料的极限强度,使厢体安全、可靠,确保产品的可靠性。
各结构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能经受规定使用环境条件下的应力。机械连接牢固可靠、不松动,外露部位、拐角、边缘处均应倒圆。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4)

1.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安装在厢式车的车厢外,固定框架底部通过螺栓连接在厢式车的副车架纵梁上,固定框架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一个折叠式宿营机构,两个折叠式宿营机构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布置;
每个折叠式宿营机构均包括下翻板、上翻板、支撑杆、支腿、梯子、翻板床和吊绳,下翻板和上翻板均呈矩形结构,下翻板内侧边沿与固定框架下端外侧边沿铰接,上翻板内侧边沿与固定框架上端外侧边沿铰接,支腿垂直设置,支腿上端支撑在下翻板底部外侧,支撑杆上端万向连接在上翻板底部外侧,支撑杆下端支撑在下翻板顶部外侧,翻板床内侧边沿铰接在固定框架外部,吊绳下端与翻板床外端边沿连接,吊绳上端连接在固定框架上,上翻板由内侧边沿到外侧边沿之间的宽度、下翻板由内侧边沿到外侧边沿之间的宽度和固定框架侧部的高度相等,固定框架外侧中部设有可与上翻板外端边沿和下翻板外端边沿定位连接的搭扣,固定框架外侧设有可与翻板床外端边沿挂接的固定挂钩;上翻板上以及上翻板和下翻板外边沿之间设有粘扣式帆布,梯子上端挂接在下翻板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板底部与固定框架外部之间设有气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底部设有与下翻板底部连接的助力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床设置上下两层。
CN201520005430.2U 2015-01-06 2015-01-06 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83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05430.2U CN204383612U (zh) 2015-01-06 2015-01-06 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05430.2U CN204383612U (zh) 2015-01-06 2015-01-06 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83612U true CN204383612U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56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0543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83612U (zh) 2015-01-06 2015-01-06 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8361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1470A (zh) * 2016-04-08 2016-06-22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可拆卸式快递运载车
CN110065428A (zh) * 2019-04-18 2019-07-30 刘青会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CN110206342A (zh) * 2019-04-23 2019-09-06 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宿营舱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1470A (zh) * 2016-04-08 2016-06-22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可拆卸式快递运载车
CN110065428A (zh) * 2019-04-18 2019-07-30 刘青会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CN110065428B (zh) * 2019-04-18 2024-01-26 内蒙古北集元房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CN110206342A (zh) * 2019-04-23 2019-09-06 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宿营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83612U (zh) 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
CN208715308U (zh) 厢式运输车货厢及厢式运输车
US20020140252A1 (en) Collapsible camper
CN204488618U (zh) 旅游车厢
KR101615107B1 (ko) 탑승함 구조
CN204774858U (zh) 一种铝合金u型半挂自卸车
EP3165402B1 (en) Foldable superstructure for vehicles
CN204355171U (zh) 厢式车对开式扩展装置
CN206765898U (zh) 一种警用移动办公方舱
CN205853982U (zh) 折叠式房车
CN102009695B (zh) 一种车架部件
CN205220491U (zh) 厢式车对开扩展方舱
CN206579738U (zh) 太阳能发电站方舱挂车
CN202283892U (zh) 一种战地宿营车
CN108327613A (zh) 多向扩展厢式车辆
CN204754751U (zh) 车载修井机折叠式上车梯
CN2728877Y (zh) 升降式客车
CN109653538A (zh) 应急保障方舱
CN213167857U (zh) 一种野战宿营车
CN206015892U (zh) 多维扩展方舱
CN204978386U (zh) 一种多功能车厢
CN107985167A (zh) 多功能新型商房货汽车及其使用方法
CN2883131Y (zh) 车用后货架
CN205387154U (zh) 车载方舱或厢式车顶部翻板
CN205203149U (zh) 厢式车折叠式多功能车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Jianguo

Inventor after: Wang Dongtang

Inventor after: Jiao Yan

Inventor after: Ma Jinyong

Inventor after: Jiang Xiangsen

Inventor after: Wei Jiang

Inventor after: Lu Jiehan

Inventor after: Hou Yonghua

Inventor after: Li Qiujin

Inventor after: Chu Qingfei

Inventor after: Hu Fangp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Hongpe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Xiangsen

Inventor before: Wei Jiang

Inventor before: Li Qiujin

Inventor before: Zhang Hongp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Dongtang

Inventor before: Chu Qingfe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JIANG XIANGSEN WEI JIANG LI QIUJIN ZHANG HONGPENG WANG DONGTANG CHU QINGFEI TO: WANG JIANGUO JIANG XIANGSEN WEI JIANG LU JIEHAN HOU YONGHUA LI QIUJIN CHU QINGFEI HU FANGPING ZHANG HONGPENG WANG DONGTANG JIAO YAN MA JINYO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