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5428B -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5428B
CN110065428B CN201910314527.4A CN201910314527A CN110065428B CN 110065428 B CN110065428 B CN 110065428B CN 201910314527 A CN201910314527 A CN 201910314527A CN 110065428 B CN110065428 B CN 1100654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late
carriage
auxiliary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145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65428A (zh
Inventor
刘青会
崔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Beijiyuan Rv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Beijiyuan R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Beijiyuan Rv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Beijiyuan R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145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65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65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5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65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5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32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comprising living accommodation for people, e.g. caravans, camping, or like vehicles
    • B60P3/34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comprising living accommodation for people, e.g. caravans, camping, or like vehicles the living accommodation being expansible, collapsible or capable of rearran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其中折叠收放式车厢包括车辆开放式车厢、三连板组件、顶部展开板组件和端面转动板;所述三连板组件包括自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且位于所述第三基板的中间位置上还设置有窗口,且所述窗口处安装有窗体;所述顶部展开板组件包括第四基板和第五基板;所述端面转动板其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一端面基板和位于第一端面基板顶部的第二端面基板,两者沿着长度方向边沿绞链连接。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其具有适应结构性强,兼容性好,可快速拆装,操控性更好,而且各个结构可分别独立运行,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车装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背景技术
人们在户外进行集体活动时,要么露天,要么借用帐篷、毡房、房车或者带顶棚的舞台等辅助性挡风避雨的装备和工具。
目前,市场上出现多种可变形的车厢,但是这种车厢仍然存在一些技术缺陷;例如:专利发明实施例号为:公开了一种折叠收放式厢房、折叠收放式车厢和折叠收放式房车;这种传统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实际上是采用了五连板铰链结构设计,该技术特点一步操作整体推出展开,但是这种车厢仍然存一些技术缺陷,例如:其无法整体对展开车厢的侧面,顶面甚至是底面板等进行不同尺寸,不同型号的拆卸,因此这种五连板铰链车厢其尺寸适应性较差,一旦尺寸固定无法快速实现拆卸和更换基板。同时该传统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展开方式单一,只能形成整体空间的一次性展开。同时传统技术,打开过程不方便,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包括位于车辆开放式车厢左侧以及右侧两侧的两组三连板组件、两组顶部展开板组件和两组端面转动板;
在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任意一侧:所述三连板组件包括自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侧边沿铰链连接,且所述第二基板的另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三基板的侧边沿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基板远离第二基板铰接处的另一侧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底端边沿铰链连接;位于所述第三基板上还设置有两块第一副板和两块第二副板;两块所述第一副板可翻转的设置在第三基板的两侧,两块所述第二副板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第三基板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底端边沿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侧边沿连接处还设置有用于翻转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转动推动装置;
且位于所述第三基板的中间位置上还设置有窗口,且所述窗口处安装有窗体;所述窗口在第三基板的安装位置与所述第一副板在第三基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副板与所述第三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推动装置;所述第二副板与所述第三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部靠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和吊架;所述吊架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部之间;所述吊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三基板之间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用于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两者之间的最大展开角度为90度(即使两者呈垂直状态)。
所述顶部展开板组件包括第四基板和第五基板,所述第四基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五基板的一侧边沿铰链连接,所述第四基板的另一侧边沿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顶端边沿铰链连接;位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顶端边沿与所述第四基板的边沿连接处设置有第三转动推动装置;位于所述第四基板和所述第五基板侧边沿连接处还设置有支架式翻转推动装置;
所述端面转动板其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一端面基板和位于第一端面基板顶部的第二端面基板,两者沿着长度方向边沿绞链连接,且第一端面基板和第二端面基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转动推动装置;所述第四转动推动装置用于推动第二端面基板沿着所述第一端面基板的顶部边沿翻转转动动作;且所述第一端面基板的宽度方向的侧边沿还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前端边沿或是后端边沿铰链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位于所述三连板组件的底部还设置有基板支撑架;所述基板支撑架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底部;且所述基板支撑架用于对基板形成有效的底部支撑。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基板支撑架为多根横向支撑杆和竖向支撑杆连接形成的网格支撑架;位于所述基板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强强度的连续W形连接形成加强筋;连续W形连接形成加强筋沿着所述基板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第三基板其在长度方向上是分体式连板;所述第三基板沿着长度方向划分成四个独立的单元板,其中位于两侧的两个单元板为端单元板,位于中间的两个单元为主单元板;其中位于两侧的两个端单元板与第一副板位置相对应,位于中间的两个主单元板与第二副板相对应;
两块所述第一副板具体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推动装置可翻转的设置在端单元板的顶部;两块所述第二副板具体通过第一伸缩驱动装置可升降的设置在主单元板的顶部;
且两个中间位置的主单元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端单元板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主单元板的长度尺寸;
所述端单元板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一副板的长度尺寸相等;所述主单元板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二副板的长度尺寸相等;且所述端单元板与所述第一副板完全展开后的总高度尺寸与所述主单元板与第二副板完全展开后的总高度尺寸相等。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伸缩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主单元板上竖向延的滑道槽和设置在滑动槽内的固定杆以及设置在主单元板与第二副板之间的液压伸缩驱动装置;所述固定杆与所述主单元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杆相对于所述滑动槽配合;所述液压伸缩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副板沿着所述主单元板上下往复伸缩动作。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位于所述三连板组件的内侧在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三基板之间还加装有自动卡扣配合装置;所述自动卡扣配合装置用于将第二基板推动与第三基板完全垂直到位位置后自动形成卡扣配合。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第四基板和所述第五基板之间的边沿连接处还设置有沿着边沿方向延伸的外保护板;所述外保护板其长度方向上为直线形状且其宽度方向的截面呈拱形形状;所述外保护板的拱形内侧靠近第四基板和第五基板之间边沿连接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外保护板用于对所述第四基板和所述第五基板形成保护。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推动装置、所述第二转动推动装置、所述第三转动推动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液压缸以及液压驱动杆;所述液压缸用于驱动带动所述液压驱动杆伸缩运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支架式翻转推动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驱动杆和V形架和多个辅助绞链;所述液压缸用于驱动带动所述液压驱动杆伸缩运动;所述液压驱动杆与所述V形架的两条边交点处连接,所述V形架的一条边与所述第四基板通过辅助绞链连接,所述V形架的另一条边与所述第五基板通过辅助绞链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端面转动板的外层以及所述第三基板的外层,第一副板的外层以及第二副板的外层还设置有外装饰防护板;所述外装饰防护板具体为软质复合防护板。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外装饰防护板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水涂层。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在所述顶部展开板组件与所述三连板组件的之间还设置有多个接近感应装置以及锁扣装置;在接近感应装置相应到触发信号后,控制所述锁扣装置实现所述顶部展开板组件上的第五基板与所述三连板组件上的第一副板和第二副板之间间隙的封闭以及锁定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吊架是沿着竖直方向焊接连接在第一基板底部的第一桁架结构。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位于所述顶部展开板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二桁架结构,所述第二桁架结构具体设置在所述第五基板的外侧;所述第二桁架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五基板的外表面上并用于对第五基板的外表面形成有效的强化加固。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位于车辆开放式车厢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三桁架结构;所述第三桁架结构用于对车辆开放式车厢的顶部形成有效的支撑。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三基板,所述第四基板以及所述第五基板结构构造相同均为抗变形复合基板;所述抗变形复合基板包括位于顶部以及底部的金属复合板层,还包括设置中间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层、保温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金属复合板层包括钛钢复合板、铜钢复合板、钛锌复合板、钛镍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支撑层为波纹形状板;所述第二支撑架为表面具有通孔的网格架;所述保温层包括无机纳米羟基氧化铝阻燃保温板、纳米级硅酸钛绝热板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位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前端还设置有厨房车厢;所述厨房车厢包括中部车厢以及能够分别沿着所述中部车厢左、右两侧滑动配合的左侧厨房车厢以及右侧厨房车厢;且所述中部车厢与左侧厨房车厢之间设置有实现两者相对滑动的跑道;所述中部车厢与右侧厨房车厢之间设置有实现两者相对滑动的跑道。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房车,包括折叠收放式车厢,还包括底盘、车轮;所述折叠收放式车厢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底盘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分析上述折叠收放式车厢的主要结构可知:上述折叠收放式车厢包括位于车辆开放式车厢左侧以及右侧两侧的两组三连板组件、两组顶部展开板组件和两组端面转动板;
三连板组件包括自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位于第三基板上还设置有两块第一副板和两块第二副板;且位于第三基板的中间位置上还设置有窗口,且窗口处安装有窗体;窗口在第三基板的安装位置与第一副板在第三基板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副板与第三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驱动装置;第二副板与第三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驱动装置;
顶部展开板组件包括第四基板和第五基板,第四基板的一侧边沿与第五基板的一侧边沿铰链连接,第四基板的另一侧边沿与车辆开放式车厢的顶端边沿铰链连接;位于车辆开放式车厢的顶端边沿与第四基板的边沿连接处设置有第三转动推动装置;位于第四基板和第五基板侧边沿连接处还设置有支架式翻转推动装置;
端面转动板其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一端面基板和位于第一端面基板顶部的第二端面基板,两者沿着长度方向边沿绞链连接,且第一端面基板和第二端面基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转动推动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满足多种基板尺寸的更好,例如三连板组件可以更好更长的更短的,这样展开后的侧面空间也会发生变化;同时当某个基板损坏需要更换时候也更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只展开三连板组件,不展开顶部展开板组件同时不展开端面转动板等;因此其可以展开多种形态和场景;同时在保证拆卸灵活,基板尺寸更换方便的同时,其产品结构可靠性以及稳固性也更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打开过程可以分拆成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可以有序进行,而且打开过程十分方便;由于传统技术五连板铰链结构,其铰链结构较多,相互关联结构较多,运动轨迹十分复杂;但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其打开方式更为简单,操作更方便。
上述折叠收放式厢房采用厢体和多个折叠板,形成可快速拆装的分体式车厢拓展结构,其拓宽了厢体的使用面积,也提高了厢体的使用灵活性;同时房车还设置了底盘和车轮,方便人们使用汽车拖行移动,而避免每次采用吊具来起吊和安装。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由三连板组件等构成的收放式车厢相对传统五连板铰链结构的车厢,其具有适应结构性强,兼容性好,可快速拆装,操控性更好,而且各个结构可分别独立运行;同样也克服了因此开放式布局可能造成的可靠性以及结构强度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的其三连板组件处于未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的其三连板组件处于半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的其三连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且端面转动板处于未到位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的其三连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且端面转动板处于到位后半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的其三连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且端面转动板处于到位后完全打开状态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的其三连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且端面转动板处于到位后完全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的其三连板组件处于部分未打开状态且端面转动板处于到位后完全打开状态且顶部展开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的其三连板组件处于部分打开状态且端面转动板处于到位后完全打开状态且顶部展开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中的第三转动推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中的支架式翻转推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中处于三连板组件未打开过程的简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中处于三连板组件部分打开过程的简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中处于三连板组件部分完全打开过程的简易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中的两侧三连板组件以及两侧厨房车厢完全打开后的简易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中的两侧厨房车厢完全打开后的正面主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中的两侧厨房车厢完全打开后的立体视角示意图。
标号:三连板组件1;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第三基板13;第一副板14;第二副板15;第一转动推动装置16;第二转动推动装置17;第一伸缩驱动装置18;限位件19;第一支撑组件110;第一桁架结构111;滑道槽181;固定杆182;顶部展开板组件2;第四基板21;第五基板22;第三转动推动装置23;支架式翻转推动装置24;外保护板25;液压缸241;液压驱动杆242;V形架243;第二桁架结构221;第三桁架结构222;端面转动板3;第一端面基板31;第二端面基板32;第四转动推动装置33;滑轨4;厨房车厢5;中部车厢51;左侧厨房车厢52;右侧厨房车厢53;车辆开放式车厢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某些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包括位于车辆开放式车厢A的左侧以及右侧两侧的两组三连板组件1、两组顶部展开板组件2和两组端面转动板3;
在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A的任意一侧:所述三连板组件1包括自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第三基板13;所述第二基板12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一基板11的侧边沿铰链连接,且所述第二基板12的另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三基板13的侧边沿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基板11远离第二基板12铰接处的另一侧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A的底端边沿铰链连接;位于所述第三基板13上还设置有两块第一副板14和两块第二副板15;两块所述第一副板14可翻转的设置在第三基板13的两侧,两块所述第二副板15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第三基板13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A的底端边沿与所述第一基板11的侧边沿连接处还设置有用于翻转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转动推动装置16(上述第一转动推动装置16可推动三连板组件1沿着底部的滑轨4向外进行推出,或是向内进行收缩);
且位于所述第三基板13的中间位置上还设置有窗口,且所述窗口处安装有窗体;所述窗口在第三基板13的安装位置与所述第一副板在第三基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副板14与所述第三基板13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推动装置17;所述第二副板15与所述第三基板13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驱动装置18(详见图7以及图8);
所述第一基板11的底部靠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110和吊架(即第一桁架结构111);所述吊架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部之间;所述吊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吊架是沿着竖直方向焊接连接在第一基板11底部的第一桁架结构);所述第二基板12和所述第三基板13之间设置有限位件19,限位件19用于使第二基板12和第三基板13两者之间的最大展开角度为90度(即使两者呈垂直状态)。关于上述三连板组件1的打开过程,还可以参见图10、图11以及图12示意的简易打开过程。
所述顶部展开板组件2包括第四基板21和第五基板22,所述第四基板21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五基板22的一侧边沿铰链连接,所述第四基板21的另一侧边沿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A的顶端边沿铰链连接;位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A的顶端边沿与所述第四基板21的边沿连接处设置有第三转动推动装置23;位于所述第四基板21和所述第五基板22侧边沿连接处还设置有支架式翻转推动装置24(即三肩液压翻转推动装置);
所述端面转动板3其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一端面基板31和位于第一端面基板顶部的第二端面基板32,两者沿着长度方向边沿绞链连接,且第一端面基板31和第二端面基板3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转动推动装置33;所述第四转动推动装置33用于推动第二端面基板32沿着所述第一端面基板31的顶部边沿翻转转动动作;且所述第一端面基板31的宽度方向的侧边沿还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A的前端边沿或是后端边沿铰链连接(详见图5以及图6)。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技术效果做一下详细的说明: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位于三连板组件1的底部还设置有基板支撑架;基板支撑架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底部;且基板支撑架用于对基板形成有效的底部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该三连板组件结构是重要的具有侧面展开功能的结构装置,由于其放弃了传统的五连板铰链结构,因此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势必降低,但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考虑到了上述技术因素,加装了上述基板支撑架,利用上述基板支撑架可以增强三连板组件(尤其是车厢侧面展开空间的底部基板,即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底部设计安装了上述结构,该结构可以有效的保障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承重性能,上述第一基板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基板支撑架为多根横向支撑杆和竖向支撑杆连接形成的网格支撑架;位于基板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强强度的连续W形连接形成加强筋;连续W形连接形成加强筋沿着基板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三连板组件的底部还可以加装一些结构,例如吊架,基板支撑架等,目的是保证开放式车厢更具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上述由三连板组件等构成的收放式车厢相对传统五连板铰链结构的车厢,其具有适应结构性强,兼容性好,可快速拆装,操控性更好,而且各个结构可分别独立运行;同样也克服了因此开放式布局可能造成的可靠性,以及结构强度差的问题。对此本技术方案中其设计了基板支撑架和W形连接形成加强筋;且该连续W形连接形成加强筋沿着基板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就基板支撑架本身而言,其基板支撑架采用了多根横向支撑杆和竖向支撑杆连接形成的网格支撑架设计,其将保证对基板形成有效支撑作用;同时其还利用上述W形连接形成加强筋可进一步增强基板支撑架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增强竖向承重以及承载竖向载荷的作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三基板13其在长度方向上是分体式连板;第三基板13沿着长度方向划分成四个独立的单元板,其中位于两侧的两个单元板为端单元板131,位于中间的两个单元为主单元板132;其中位于两侧的两个端单元板131与第一副板14位置相对应,位于中间的两个主单元板132与第二副板15相对应;
两块第一副板14具体通过第二转动推动装置17可翻转的设置在端单元板131的顶部;两块第二副板15具体通过第一伸缩驱动装置18可升降的设置在主单元板132的顶部;且两个中间位置的主单元板132之间可拆卸连接(具体是通过合页或是销轴等实现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第三基板其在长度方向上也是分体式连板,其相对于传统的五连板铰链结构就是不同的,因此设计也有较大差异。该第三基板沿着长度方向划分多个单元,例如两个主单元和两个端单元共同构成;而且每个单元之间有合页,利用该合页可以实现各单元之间的转动开合;同时各个单元的底部与第二基板连接处还设置有销轴等限位结构,利用该销轴限位可以将各单元板固定在某个位置上。上述第三基板具体为四个连板单元构成;同时该第三基板的各个单元之间可以进行转动开合,尤其是两个主单元是可以打开开合的。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如图7以及图8所示,端单元板131的长度尺寸小于主单元板132的长度尺寸;
端单元板131的长度尺寸与第一副板14的长度尺寸相等;主单元板132的长度尺寸与第二副板15的长度尺寸相等;且端单元板131与第一副板14完全展开后的总高度尺寸与主单元板132与第二副板15完全展开后的总高度尺寸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端单元板是位于第三基板两侧的板块,同时主单元板是位于第三基板中间的两个板块,该主单元板的长度尺寸较端单元长度要长,而且端单元板与第一副板位置相对,该第一副板可以沿着端单元板上下运动;同时,主单元板与第二副板的位置相对,该第二副板可以沿着主单元板上下运动;同时上述各个结构具有上述尺寸关系,上述尺寸可以保证第三基板具有更好的整体性,而且开展后的第三基板的高度就是(端单元板与第一副板完全展开后的总高度尺寸,主单元板与第二副板完全展开后的总高度尺寸,它们的数值应当相等,这样可以保证车厢侧面展开空间的侧面高度是一致的)。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一伸缩驱动装置18包括设置在主单元板132上竖向延的滑道槽181和设置在滑动槽内的固定杆182,设置在主单元板132与第二副板15之间的液压伸缩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上述固定杆通与主单元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固定杆相对于滑动槽配合;液压伸缩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副板15沿着主单元板132上下往复伸缩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第一伸缩驱动装置包括滑道槽和设置在滑动槽内的固定杆以及液压伸缩驱动装置;利用上述液压伸缩驱动装置可以实现驱动第二副板(连带着固定杆)沿着主单元板(结构上的滑动槽)往复伸缩动作。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位于三连板组件的内侧在第二基板12和第三基板13之间还加装有自动卡扣配合装置(图中未示出);自动卡扣配合装置用于将第二基板12推动与第三基板13完全垂直到位位置后自动形成卡扣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位于三连板组件的内侧在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之间还加装有自动卡扣配合装置,该自动卡扣配合装置是保证第二基板与第三基板呈现位置到位后锁定配合关系。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第四基板21和第五基板22之间的边沿连接处还设置有沿着边沿方向延伸的外保护板25;外保护板25其长度方向上为直线形状且其宽度方向的截面呈拱形形状;外保护板25的拱形内侧靠近第四基板21和第五基板22之间边沿连接处外侧固定连接;外保护板25用于对第四基板21和第五基板22形成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第四基板和第五基板之间的边沿连接处还设置有沿着边沿方向延伸的外保护板;该外防护板可用于第四基板和第五基板之间边沿连接处形成有效保护;该有效保护可以增强第四基板与第五基板的连接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克服该分拆式车厢(或称分体式车厢)的结构可靠性;同时第四基板和第五基板构成了顶部展开板组件,其展开后将充当车厢侧面展开空间的顶部,因此上述外保护板也可以增强防水性,保证车厢侧面展开空间的顶部不会漏水。因此说上述外保护板也做到防水,防尘,防雨雪,防漏水等功能。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第一转动推动装置16、第二转动推动装置17、第三转动推动装置23结构相同(关于上述第三转动推动装置23可以参见图9),均包括液压缸以及液压驱动杆;液压缸用于驱动带动液压驱动杆伸缩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一转动推动装置、第二转动推动装置、第三转动推动装置均采用同一种液压驱动设计,即由液压缸以及液压驱动杆;液压缸用于驱动带动液压驱动杆伸缩运动;然而不同的是,下面的支架式翻转推动装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参见图10,支架式翻转推动装置24包括液压缸241,液压驱动杆242和V形架243和多个辅助绞链(图中未示出);液压缸241用于驱动带动液压驱动杆242伸缩运动;液压驱动杆242与V形架243的两条边交点处连接,V形架243的一条边与第四基板21通过辅助绞链连接,V形架243的另一条边与第五基板22通过辅助绞链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支架式翻转推动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驱动杆和V形架和多个辅助绞链,其利用液压驱动杆驱动V形架的尖端位置,进而带动V形架转动,从而使第四基板和第五基板之间相对转动,这种驱动方式解决了同一平面内两块基板有效转动的问题,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巧妙等技术优势(另外上述第四转动推动装置33也可采用支架式翻转推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端面转动板3的外层以及第三基板13的外层,第一副板14的外层以及第二副板15的外层还设置有外装饰防护板;外装饰防护板具体为软质复合防护板。外装饰防护板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水涂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端面转动板的外层以及第三基板的外层,第一副板的外层以及第二副板的外层还设置有外装饰防护板,该外装饰防护板具体为软质复合防护板,利用该外装饰防护板可以增强整个折叠收放式车厢的侧面展开空间的防水性能,保证其不会漏水,在雨雪中仍然可展开使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在顶部展开板组件2与三连板组件3的之间还设置有多个接近感应装置以及锁扣装置(图中未示出);在接近感应装置相应到触发信号后,控制锁扣装置实现顶部展开板组件上的第五基板55与三连板组件上的第一副板14和第二副板15之间间隙的封闭以及锁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顶部展开板组件还可以在各个位置处设置有接近感应装置(包括接近开关或是传感器等),利用上述结构实现顶部展开板组件完全展开后使第一副板和第二副板贴合到第五基板边沿处,实现车厢侧面展开空间的顶面与侧面封闭和位置锁定。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位于顶部展开板组件2上还设置有第二桁架结构221,第二桁架结构221具体设置在第五基板22的外侧;第二桁架结构221固定连接在第五基板22的外表面上并用于对第五基板22的外表面形成有效的强化加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桁架结构的具体位置关系是贴合在第五基板的外表上,其主要的连接方式是紧固的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第二桁架结构可以增强第五基板的表面强度,相对于加强筋板一样对第五基板的表面形成有效的支撑和强化固定。上述第二桁架结构的目的仍然是克服该车厢形成分拆式车厢(或称分体式车厢)的顶部结构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这是传统技术不需要考虑的技术,因此说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相对于传统五连板铰链结构,不仅仅是变化成完全分拆式车厢,方便拆卸,方便更换,更重要的是在保证上述功能的同时,应当保证车厢具有更好的稳固性能。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位于车辆开放式车厢A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三桁架结构222;第三桁架结构222用于对车辆开放式车厢A的顶部形成有效的支撑。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第三基板13,第四基板21以及第五基板22结构构造相同均为抗变形复合基板;抗变形复合基板包括位于顶部以及底部的金属复合板层,还包括设置中间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层、保温层和第二支撑层;金属复合板层包括钛钢复合板、铜钢复合板、钛锌复合板、钛镍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第一支撑层为波纹形状板;第二支撑架为表面具有通孔的网格架;保温层包括无机纳米羟基氧化铝阻燃保温板、纳米级硅酸钛绝热板中的任意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该抗变形复合基板包括位于顶部以及底部的金属复合板层,还包括设置中间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层、保温层和第二支撑层;该金属复合板是指在一层金属上覆以另外一种金属的板子,已达到在不降低使用效果(防腐性能、机械强度等)的前提下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效果。上述金属复合板层具有抗横向断裂,抗纵向断裂的能力。同时第一支撑层为波纹形状板,该波纹板,而不是直面的板。上述波纹形状的第一支撑层凹凸结构可以增加板状结构的机械强度,增强了板体的抗形变能力。同时,上述第二支撑架为表面具有通孔的网格架,利用网格架可以形成二次支撑,而且第一支撑架(硬质)和保温层(软质)和第二支撑架(硬质)这三者形成“硬软硬”的设计,可有效保证三连板组件中的基板抗变形能力(三连板组件中的各个基板承载重量相对于第四基板和第五基板所承载重量更大);
同时上述阻燃保温板优选使用含水率低的无机纳米羟基氧化铝阻燃保温板,该阻燃保温板具有防火性能好,耐火时间长,抗压强度高,性能稳定,隔音隔热,导热系数低,无毒,无公害,无污染,环保性能优,可加工性强等特点。
同时,上述阻燃保温板还可以优选使用新型纳米微孔绝热板,主要成分是纳米级硅酸钛(Ti2Si2O5)等无机粉末,经特殊工艺及专利粘结剂混合而成。具有常温下比静止空气还低的导热系数,是一种迄今为止绝热性能最好的高温固体绝热材料。纳米阻燃隔热材料节能技术采用具有抗氧化、耐腐蚀的高纯度镜面铝箔反射技术(高纯度镜面铝箔表面反射率达90%以上),能将到达材料表面的热量有效反射,大幅降低热辐射损失。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如图14-图16所示,位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A的前端还设置有厨房车厢5;所述厨房车厢5包括中部车厢51以及能够分别沿着所述中部车厢51左、右两侧滑动配合的左侧厨房车厢52以及右侧厨房车厢53;且所述中部车厢51与左侧厨房车厢52之间设置有实现两者相对滑动的跑道;所述中部车厢51与右侧厨房车厢53之间设置有实现两者相对滑动的跑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车辆开放式车厢A的前部还设计有厨房车厢5,该厨房车厢5是一种辅助房车产生厨房功能的厢体结构,该厨房车厢可以安装配备灶具,气罐设备,水盆,抽烟设备以及相应的水路以及电路设施,可以实现在房车内实现炊事活动。同时该厨房车厢5也是一种可伸缩展开的设备,其左侧厨房车厢52以及右侧厨房车厢53都可以依靠其与中部车厢51之间的跑道(即滑动和滑轮组构成)实现相对滑动,从而任意拓展相应的厨房空间;与此同时,伸展后的左侧厨房车厢52以及右侧厨房车厢53的底部均有液压支撑设备实现支撑作用。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房车,包括上述折叠收放式车厢,还包括底盘、车轮;折叠收放式车厢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盘上,车轮设置于底盘下。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上述房车还包括控制柜(图中未示出);控制柜设置在折叠收放式车厢的底部;控制柜内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伸缩驱动装置、第一转动推动装置,第二转动推动装置,第三转动推动装置和第四转动推动装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上述房车还包括出口和楼梯(图中未示出);出口设置于后挡板,楼梯的一端铰接出口的底部,楼梯的另一端打开后抵接地面,收合后封堵出口。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车厢的厢房装在底盘上,底盘下设置了车轮,那么厢房比地面高出不少距离,为方便人们上下,需设置楼梯和出口,特殊地,与底盘铰接的楼梯也同时作为出口的门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具有如下方面的技术优势:
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该折叠收放式车厢主要由三连板组件、顶部展开板组件和端面转动板等结构构成;很显然,上述折叠收放式车厢内部的各个装置结构(即三连板组件、顶部展开板组件和端面转动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都有合理的布局设计;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技术构造更合理,且功能更加完善,实用性更强。
二、本发明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具有分体式车厢接头,可以实现自由拓展,同时其可以展开多种形态和场景;该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其打开过程可以分拆成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可以有序进行,而且打开过程十分方便;本发明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其打开方式更为简单,操作更方便。
基于以上诸多显著的技术优势,本发明提供的折叠收放式车厢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必将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车辆开放式车厢左侧以及右侧两侧的两组三连板组件、两组顶部展开板组件和两组端面转动板;
在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任意一侧:所述三连板组件包括自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侧边沿铰链连接,且所述第二基板的另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三基板的侧边沿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基板远离第二基板铰接处的另一侧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底端边沿铰链连接;位于所述第三基板上还设置有两块第一副板和两块第二副板;两块所述第一副板可翻转的设置在第三基板的两侧,两块所述第二副板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第三基板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底端边沿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侧边沿连接处还设置有用于翻转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转动推动装置;
且位于所述第三基板的中间位置上还设置有窗口,且所述窗口处安装有窗体;所述窗口在第三基板的安装位置与所述第一副板在第三基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副板与所述第三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推动装置;所述第二副板与所述第三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伸缩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主单元板上竖向延的滑道槽和设置在滑动槽内的固定杆以及设置在主单元板与第二副板之间的液压伸缩驱动装置;所述固定杆与所述主单元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杆相对于所述滑动槽配合;所述液压伸缩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副板沿着所述主单元板上下往复伸缩动作;
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部靠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和吊架;所述吊架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部之间;所述吊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三基板之间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用于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两者之间的最大展开角度为90度;
位于所述三连板组件的内侧在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三基板之间还加装有自动卡扣配合装置;所述自动卡扣配合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基板推动至与所述第三基板垂直的位置后,自动形成卡扣配合;
所述顶部展开板组件包括第四基板和第五基板,所述第四基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五基板的一侧边沿铰链连接,所述第四基板的另一侧边沿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顶端边沿铰链连接;位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顶端边沿与所述第四基板的边沿连接处设置有第三转动推动装置;位于所述第四基板和所述第五基板侧边沿连接处还设置有支架式翻转推动装置;
所述支架式翻转推动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驱动杆和V形架和多个辅助绞链;所述液压缸用于驱动带动所述液压驱动杆伸缩运动;所述液压驱动杆与所述V形架的两条边交点处连接,所述V形架的一条边与所述第四基板通过辅助绞链连接,所述V形架的另一条边与所述第五基板通过辅助绞链连接;
所述端面转动板其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一端面基板和位于第一端面基板顶部的第二端面基板,两者沿着长度方向边沿绞链连接,且第一端面基板和第二端面基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转动推动装置;所述第四转动推动装置用于推动第二端面基板沿着所述第一端面基板的顶部边沿翻转转动动作;且所述第一端面基板的宽度方向的侧边沿还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前端边沿或是后端边沿铰链连接;
在所述顶部展开板组件与所述三连板组件的之间还设置有多个接近感应装置以及锁扣装置;在接近感应装置相应到触发信号后,控制所述锁扣装置实现所述顶部展开板组件上的第五基板与所述三连板组件上的第一副板和第二副板之间间隙的封闭以及锁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三连板组件的底部还设置有基板支撑架;所述基板支撑架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底部;且所述基板支撑架用于对基板形成有效的底部支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支撑架为多根横向支撑杆和竖向支撑杆连接形成的网格支撑架;位于所述基板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强强度的连续W形连接形成加强筋;连续W形连接形成加强筋沿着所述基板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基板其在长度方向上是分体式连板;所述第三基板沿着长度方向划分成四个独立的单元板,其中位于两侧的两个单元板为端单元板,位于中间的两个单元为主单元板;其中位于两侧的两个端单元板与第一副板位置相对应,位于中间的两个主单元板与第二副板相对应;
两块所述第一副板具体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推动装置可翻转的设置在端单元板的顶部;两块所述第二副板具体通过第一伸缩驱动装置可升降的设置在主单元板的顶部;
且两个中间位置的主单元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单元板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主单元板的长度尺寸;
所述端单元板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一副板的长度尺寸相等;所述主单元板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二副板的长度尺寸相等;且所述端单元板与所述第一副板完全展开后的总高度尺寸与所述主单元板与第二副板完全展开后的总高度尺寸相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基板和所述第五基板之间的边沿连接处还设置有沿着边沿方向延伸的外保护板;所述外保护板其长度方向上为直线形状且其宽度方向的截面呈拱形形状;所述外保护板的拱形内侧靠近第四基板和第五基板之间边沿连接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外保护板用于对所述第四基板和所述第五基板形成保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推动装置、所述第二转动推动装置、所述第三转动推动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液压缸以及液压驱动杆;所述液压缸用于驱动带动所述液压驱动杆伸缩运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面转动板的外层以及所述第三基板的外层,第一副板的外层以及第二副板的外层还设置有外装饰防护板;所述外装饰防护板具体为软质复合防护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饰防护板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水涂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架是沿着竖直方向焊接连接在第一基板底部的第一桁架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顶部展开板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二桁架结构,所述第二桁架结构具体设置在所述第五基板的外侧;所述第二桁架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五基板的外表面上并用于对第五基板的外表面形成有效的强化加固。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于车辆开放式车厢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三桁架结构;所述第三桁架结构用于对车辆开放式车厢的顶部形成有效的支撑。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三基板,所述第四基板以及所述第五基板结构构造相同均为抗变形复合基板;所述抗变形复合基板包括位于顶部以及底部的金属复合板层,还包括设置中间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层、保温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金属复合板层包括钛钢复合板、铜钢复合板、钛锌复合板、钛镍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支撑层为波纹形状板;所述第二支撑层为表面具有通孔的网格架;所述保温层包括无机纳米羟基氧化铝阻燃保温板、纳米级硅酸钛绝热板中的任意一种。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车辆开放式车厢的前端还设置有厨房车厢;所述厨房车厢包括中部车厢以及能够分别沿着所述中部车厢左、右两侧滑动配合的左侧厨房车厢以及右侧厨房车厢;且所述中部车厢与左侧厨房车厢之间设置有实现两者相对滑动的跑道;所述中部车厢与右侧厨房车厢之间设置有实现两者相对滑动的跑道。
15.一种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收放式车厢,还包括底盘、车轮;所述折叠收放式车厢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底盘下。
CN201910314527.4A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Active CN110065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4527.4A CN110065428B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4527.4A CN110065428B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5428A CN110065428A (zh) 2019-07-30
CN110065428B true CN110065428B (zh) 2024-01-26

Family

ID=67368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14527.4A Active CN110065428B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65428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8809A (en) * 1975-05-27 1976-07-13 T. A. Pelsue Company Van tent for open-ended vans
CN204055530U (zh) * 2014-09-05 2014-12-31 张玉坤 一种活动房车
CN204355171U (zh) * 2015-01-06 2015-05-27 郑州红宇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厢式车对开式扩展装置
CN204383612U (zh) * 2015-01-06 2015-06-10 郑州红宇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
CN105150914A (zh) * 2015-09-26 2015-12-16 青岛科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全自动折叠房车
CN205498732U (zh) * 2016-03-24 2016-08-24 深圳市速腾房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房车
CN206598764U (zh) * 2017-01-13 2017-10-31 陈刚建 六座六卧微型房车
CN107323336A (zh) * 2017-07-24 2017-11-07 毛训和 一种新型商务房车
CN107351757A (zh) * 2017-08-29 2017-11-17 刘青会 一种折叠收放式厢房、折叠收放式车厢和折叠收放式房车
CN107685678A (zh) * 2017-07-06 2018-02-13 曹全有 折叠房车
CN107687270A (zh) * 2017-09-29 2018-02-13 卢杰 一种建筑工地用可折叠收纳的便捷板房
CN108487765A (zh) * 2018-05-28 2018-09-04 秋野地(厦门)户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顶盖
CN108487469A (zh) * 2018-05-09 2018-09-04 万华节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扩展方舱
CN108909605A (zh) * 2018-07-09 2018-11-30 长沙野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复合板、可折叠的箱体和房车
CN210027185U (zh) * 2019-04-18 2020-02-07 刘青会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8809A (en) * 1975-05-27 1976-07-13 T. A. Pelsue Company Van tent for open-ended vans
CN204055530U (zh) * 2014-09-05 2014-12-31 张玉坤 一种活动房车
CN204355171U (zh) * 2015-01-06 2015-05-27 郑州红宇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厢式车对开式扩展装置
CN204383612U (zh) * 2015-01-06 2015-06-10 郑州红宇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厢式车折叠式扩展装置
CN105150914A (zh) * 2015-09-26 2015-12-16 青岛科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全自动折叠房车
CN205498732U (zh) * 2016-03-24 2016-08-24 深圳市速腾房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房车
CN206598764U (zh) * 2017-01-13 2017-10-31 陈刚建 六座六卧微型房车
CN107685678A (zh) * 2017-07-06 2018-02-13 曹全有 折叠房车
CN107323336A (zh) * 2017-07-24 2017-11-07 毛训和 一种新型商务房车
CN107351757A (zh) * 2017-08-29 2017-11-17 刘青会 一种折叠收放式厢房、折叠收放式车厢和折叠收放式房车
CN107687270A (zh) * 2017-09-29 2018-02-13 卢杰 一种建筑工地用可折叠收纳的便捷板房
CN108487469A (zh) * 2018-05-09 2018-09-04 万华节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扩展方舱
CN108487765A (zh) * 2018-05-28 2018-09-04 秋野地(厦门)户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顶盖
CN108909605A (zh) * 2018-07-09 2018-11-30 长沙野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复合板、可折叠的箱体和房车
CN210027185U (zh) * 2019-04-18 2020-02-07 刘青会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5428A (zh) 201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08987U (zh) 一种移动可伸缩扩展房屋的框架主体
US20220001788A1 (en) Variable expansion apparatus for activity space of camping car
CN204850051U (zh) 一种折叠房
CN205743075U (zh) 折叠箱房
CN210027185U (zh)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US8550528B2 (en) Expanding mobile utility structure
CN110065428B (zh) 一种折叠收放式车厢及房车
CN104727623A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式防火耐高温环保移动箱房
CN106958294A (zh) 具有隐蔽式铰链的折叠活动房
CN208996510U (zh) 一种方便运输和保温的活动房
CN210246107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的组装式顶盖
CN114734905A (zh) 折叠厢房及其折叠房车
CN206851171U (zh) 室外机柜
CN204252577U (zh) 一种环境监测方舱
CN105261936B (zh) 户外防雨配电箱
CN112576060A (zh) 一种速成房
CN208885068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折叠车库
CN208329734U (zh) 一种快装自锁式集装箱房屋结构
CN207905384U (zh) 一种车顶硬质折叠房
CN208073262U (zh) 一种分散一体式铝合金隔热断桥推拉窗
CN214463572U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承载构件的门窗
CN219909455U (zh) 一种墙体结构及应用该墙体结构的移动房屋
CN204876686U (zh) 活动电气房
CN219451223U (zh) 一种锥形尖顶双面坡房屋
CN212478097U (zh) 一种钢结构式保温型折叠式房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6

Address after: 014300 North sanbaoying sub community, ring road, nanfangcun, Shulinzhao Town, Dalat banner, Ordos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after: Inner Mongolia beijiyuan RV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15000 No. 80, Kangjia Gedan community, yangfangzi village, Xin'an Town, wulatqian banner, Bayannur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before: Liu Qinghui

Applicant before: Cui yu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