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4916U - 内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内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54916U
CN204354916U CN201420794507.4U CN201420794507U CN204354916U CN 204354916 U CN204354916 U CN 204354916U CN 201420794507 U CN201420794507 U CN 201420794507U CN 204354916 U CN204354916 U CN 204354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c device
vehicle
draw
interior rearview
rearview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945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斌
王健
李应久
肖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945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549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54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549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后视镜组件和车辆。内后视镜组件包括:内后视镜总成和ETC装置。内后视镜总成包括本体和镜面,本体上的与镜面相反的一侧具有安装凹台,ETC装置设在安装凹台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后视镜组件,用于车辆时,可实现车辆身份自动识别、自动收费,提高了驾驶室的空间利用率,节省了驾驶室空间,方便用户查找、使用ETC装置。而且,ETC装置使用可靠性高,不影响驾驶视线,车辆美观、大方,为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了便利。

Description

内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均车辆保有量的增多,高速路口道路拥挤的现象也日渐严重,车载ETC逐渐成为减轻交通拥堵的一种趋势。目前市场上的ETC设备品种繁多,大小不一,大部分的ETC设备固定在车辆上时,既占用地方,也阻碍视线,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相关技术中的车载ETC存在阻碍视线、使用不便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内后视镜组件,该内后视镜组件设有ETC装置,避免了ETC装置阻碍驾驶视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内后视镜组件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ETC设备可拆卸地连接在车载设备上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后视镜组件,包括:内后视镜总成,所述内后视镜总成包括本体和镜面,所述本体上的与所述镜面相反的一侧具有安装凹台;以及ETC装置,所述ETC装置设在所述安装凹台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后视镜组件,通过将ETC装置设在内后视镜总成上,该组件用于车辆时,可实现车辆身份自动识别、自动收费,提高了驾驶室的空间利用率,节省了驾驶室空间,方便用户查找、使用ETC装置。而且,ETC装置使用可靠性高,不影响驾驶视线,车辆美观、大方,为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了便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内后视镜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车辆,包括:车载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上具有卡槽和卡扣中的其中一个;ETC装置,所述ETC装置上设有卡槽和卡扣中的另一个,所述卡槽与卡扣配合以将所述ETC装置卡扣连接至所述车载设备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了自动识别、自动收费的功能,驾驶室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节省了驾驶室空间,而且ETC装置使用方便、安装容易,易于维护和修理,提高了车辆的使用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后视镜组件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后视镜组件另一个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后视镜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ETC装置在内后视镜总成上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沿F-F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后视镜组件在滑轨、滑槽配合处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
内后视镜组件100、
内后视镜总成1、本体11、镜面12、安装凹台13、滑轨14、第一支板141、第二支板142、
ETC装置2、基座21、磁卡22、插槽23、滑槽24、滑槽的底壁a、第一侧壁M1、外侧第一侧壁b、内侧第一侧壁c、第二侧壁M2、右侧第二侧壁d、左侧第二侧壁e、止挡板241、第一空隙242、第二空隙243、
卡槽31、水平槽311、竖直槽312、卡扣32、水平肢321、竖直肢3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后视镜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后视镜组件100,如图1-图4所示,包括:内后视镜总成1和ETC装置2。其中,内后视镜总成1包括本体11和镜面12,本体11上的与镜面12相反的一侧具有安装凹台13,ETC装置2设在安装凹台13上。
具体地,内后视镜总成1设在车辆的驾驶室前端,且内后视镜总成1通常临近车辆的挡风玻璃,使用时镜面12朝向车辆的后方设置。为方便说明,下文均以镜面12朝向的方向为后方为例来描述,而且前后方向为图中A所示方向,左右方向为图中B所示方向,上下方向为图中C所示方向,之后将不再赘述。
具体地,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指的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装置2为车辆的自动收费装置。具体而言,ETC装置2安装在车辆内,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收费站的车辆自动识别系统与ETC装置2产生交互并获得识别信息,之后收费站从该车辆预先绑定的IC卡或帐户上扣除相应资金,实现车辆身份自动识别、自动收费。
在图1-图4的示例中,本体11的前表面的左半部分向后凹入形成安装凹台13,这样,ETC装置2设在本体11的前侧,即位于镜面12的前侧,不仅ETC装置2对镜面12的使用不会产生影响,提高了驾驶室的空间利用率,节省了驾驶室空间,而且ETC装置2由于其位置较明显,方便了用户查找及使用,不易遗漏。
相较于传统车辆上将ETC磁卡贴于前挡风玻璃的做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ETC装置2设在内后视镜总成1的结构,可避免ETC磁卡22遮挡视线,为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了便利,而且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较简洁,提高了车辆美观度。
另外,由于内后视镜总成1通常临近车辆的挡风玻璃设置,因此将ETC装置2设在内后视镜总成1上,也方便了收费站的车辆自动识别系统与ETC装置2之间的信息交互,避免干涉过多导致车辆自动识别系统识别缓慢或无法识别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后视镜组件100,通过将ETC装置2设在内后视镜总成1上,该组件用于车辆时,可实现车辆身份自动识别、自动收费,而且提高了驾驶室的空间利用率,节省了驾驶室空间,方便用户查找、使用ETC装置2。而且ETC装置2使用可靠性高,不影响驾驶视线,车辆美观、大方,为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了便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安装凹台13的侧壁或底壁上具有卡槽31和卡扣32中的其中一个,ETC装置2上设有卡槽31和卡扣32中的另一个,卡槽31与卡扣32配合以将ETC装置2卡扣连接至内后视镜总成1上。
由此,ETC装置2与安装凹台13之间装配简单、快捷,从而提高内后视镜组件100的装配效率。另外,卡扣连接使得内后视镜总成1与ETC装置2之间处于可拆卸的状态,从而使得ETC装置2的使用安全便利、易于维护和修理。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凹台13的侧壁上设有卡槽31,ETC装置2上设有与卡槽31配合的卡扣32。
更具体地,如图3-图5所示,卡槽31的底端朝向远离镜面12的方向贯通本体11,如图2和图4的示例中,卡槽31的底端向前贯通本体11而敞开。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卡槽31包括水平槽311和竖直槽312,水平槽311和竖直槽312构成“L”形,水平槽311从安装凹台13的侧壁垂直向内延伸,竖直槽312从水平槽311的底端朝向远离镜面12的方向延伸且贯通本体11。如图5所示,卡扣32包括水平肢321和竖直肢322,水平肢321与竖直肢322也构成“L”形,水平肢321伸入至水平槽311内,而竖直肢322伸入至竖直槽312内,从而卡扣32卡在卡槽31内。
这里,竖直槽312向前贯通本体11,卡扣32的竖直肢322可伸入至竖直槽312内,当需要拆下ETC装置2时,可直接用物体插入竖直槽312内,以使竖直肢322脱离竖直槽312,这时移动ETC装置2,可将卡扣32从卡槽31内拔出,从而将ETC装置2从内后视镜总成1上拆下。
有利地,竖直肢322的远离ETC装置2的侧壁为斜面,该斜面与水平肢321的夹角小于90度,从而方便卡扣32插入卡槽31内。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卡槽31与卡扣32的设置形式不限于此,这里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安装凹台13的底壁上设有卡槽31,或者安装凹台13的侧壁及底壁上均设有卡槽31,ETC装置2上设有与安装凹台13上的卡槽31相配合的卡扣32。又例如在另一些示例中,ETC装置2上设有卡槽31,安装凹台13的底壁或侧壁上设有与该卡槽31配合的卡扣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凹台13的底壁上具有至少一条滑轨14,ETC装置2的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滑槽24,滑轨14配合在滑槽24内以将ETC装置2导向并安装至安装凹台13上。
这样,在看到安装凹台13上的滑轨14及ETC装置2上的滑槽24后,用户无需提示就能理解ETC装置2在安装凹台13上的安装方向,从而方便了ETC装置2的安装。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图7所示,滑轨14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板141和第二支板142,第一支板141垂直于安装凹台13的底壁延伸,第二支板142从第一支板141的自由端垂直延伸,第一支板141和第二支板142构成大体“L”形。
滑槽2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M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M2,其中一个第一侧壁M1上设有与滑槽24的底壁a间隔开的止挡板241,止挡板241与其中一个第二侧壁M2间隔开以形成第一空隙242以适于滑轨14插入至滑槽24内,止挡板241与另一个第一侧壁M1间隔开以限定出用于容纳第一支板141的第二空隙243,第二支板142夹设在止挡板241与滑槽24的底壁a之间。
为方便区分两个第一侧壁M1和两个第二侧壁M2,这里以图3所示的方位及滑槽24的形状为例,滑槽24形成为矩形,滑槽24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第一侧壁M1分别称为外侧第一侧壁b和内侧第一侧壁c,两个第二侧壁M2分别称为右侧第二侧壁d和左侧第二侧壁e。但是,这并不意味或者暗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槽必须构造为这种左右延伸的形状,下面以滑槽24为矩形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结构为例说明仅是出于示意的目的,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具体地,如图3所示,外侧第一侧壁b和内侧第一侧壁c相互平行,右侧第二侧壁d和左侧第二侧壁e相互平行且分别与外侧第一侧壁b和内侧第一侧壁c的两端相连。其中,外侧第一侧壁b上设有垂直延伸的止挡板241,止挡板241与右侧第二侧壁d之间具有第一空隙242,止挡板241与内侧第一侧壁c之间具有第二空隙243。ETC装置2与安装凹台13装配时,先将滑轨14正对第一空隙242插入至滑槽24内,之后将ETC装置2沿滑轨14的延伸方向平移(如图3-图5的示例中,ETC装置2需向右平移),以使第二支板142夹在止挡板241与滑槽24的底壁a之间,且第一支板141夹在第二空隙243内,从而限定了ETC装置2在垂直于滑轨14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轨14与滑槽24的配合以及卡扣32及卡槽31的配合,使得ETC装置2可牢固地安装在本体11上。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滑轨14形成为大体“L”形,滑槽24的侧壁上设有垂直延伸的止挡板241,滑轨14的自由端夹持在止挡板241与滑槽24的底壁a之间。当滑轨14与滑槽24配合后,滑槽24限制了滑轨14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因此,ETC装置2无法相对内后视镜总成1前后移动,ETC装置2只能在平行于安装凹台13的底壁的方向上移动时,如图4-图7中,ETC装置2相对内后视镜总成1左右移动时,才能将ETC装置从内后视镜总成1上拆下。卡扣32及卡槽31的配合,使得ETC装置2无法沿平行于安装凹台13的底壁的方向移动,从而将ETC装置2固定在内后视镜总成1上。
而且,如图3-图5所示,卡槽31设在安装凹台13的侧壁上,卡扣32也设在ETC装置2的相应侧壁上,当ETC装置2仅通过卡扣32与卡槽31的配合固定在内后视镜总成1时,ETC装置2与内后视镜总成1之间的限制力比较薄弱,例如当ETC装置2受冲击向前晃动时,卡扣32极易折断在卡槽31内。而滑轨14与滑槽24的配合可增加ETC装置2与内后视镜总成1之间的连接点,避免卡扣32折断。
另外,如图4所示,滑轨14形成为大体“L”形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滑槽24内的止挡板241也沿左右方向延伸,当滑轨14与滑槽24配合后,ETC装置2可相对内后视镜总成1沿左右方向移动。卡槽31设在安装凹台13的右侧壁上,卡扣32也设在ETC装置2的右侧壁上,当滑轨14与滑槽24配合后,ETC装置2可向右滑动,直至卡扣32扣入卡槽31内。由此,滑轨14、滑槽24及卡扣32、卡槽31布局合理、巧妙。
综上可知,滑轨14-滑槽24的配合与卡扣32-卡槽31的配合为相辅相成的结构,这两种结构的结合,可将ETC装置2牢固安装在内后视镜总成1上。这样,即使车辆在震动或受到冲击时,ETC装置2也不易从内后视镜总成1上脱离、掉落。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凹台13的底壁上具有四条滑轨14,四条滑轨14沿内后视镜总成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在图4的示例中,长度方向为沿B所示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为C所示的上下方向。由此,ETC装置2安装时受力点多,安装平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ETC装置2包括具有插槽23的基座21和可插拔地设在插槽23内的磁卡22。其中,基座21用于与内后视镜总成1进行安装固定,磁卡22可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通用ETC磁卡,使用磁卡22,ETC装置2的通用性高,使用范围广。在基座21上设置用于安装磁卡22的卡槽31,ETC装置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图3-图7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内后视镜组件100的安装步骤为:
S1:将可拆卸ETC装置2上的滑槽24与内后视镜总成1的安装凹台13上的滑轨14嵌在一起;
S2:将ETC装置2沿着滑轨14的延伸方向朝向安装凹台13的侧壁推动,直到卡扣32与安装凹台13上的卡槽31锁紧。
在图3-图5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内后视镜组件100拆卸时,可先用一个尖锐物体顶住卡槽31,然后沿着滑轨14的延伸方向向外拔,即能从内后视镜总成1上拆下ETC装置2。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后视镜组件100,ETC装置2安装容易,不易丢失,维护和修理较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内后视镜组件100。
由于设置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内后视镜组件100,车辆具有了自动识别、自动收费的功能,而且车辆驾驶室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节省了驾驶室空间,避免阻碍驾驶视线,实现安全驾驶,也方便了用户查找ETC装置2,提高了车辆的使用美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载设备和ETC装置2。其中,车载设备上具有卡槽31和卡扣32中的其中一个,ETC装置2上设有卡槽31和卡扣32中的另一个,卡槽31与卡扣32配合以将ETC装置2卡扣连接至车载设备上。
也就是说,在该车辆内,ETC装置2的安装位置不限于内后视镜总成1,ETC装置2还可卡扣连接在驾驶室内的其他车载设备上,例如,ETC装置2可卡扣连接在车内把手、座椅甚至仪表板上。
由此,该车辆不仅具有了自动识别、自动收费的功能,车辆驾驶室的空间利用率也较高,节省了驾驶室空间,而且车辆的ETC装置2设置形式多样,满足了用户多样化需求,而且ETC装置2安装简单、方便、快捷。
具体地,车载设备上具有滑轨14,ETC装置2上设有滑槽24,滑轨14配合在滑槽24内以将ETC设备导向车载设备上。由此,可直观地显示出ETC装置2的安装过程,方便用户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具有了自动识别、自动收费的功能,驾驶室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节省了驾驶室空间,而且ETC装置2使用方便、安装容易,易于维护和修理,提高了车辆的使用美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内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后视镜总成,所述内后视镜总成包括本体和镜面,所述本体上的与所述镜面相反的一侧具有安装凹台;以及
ETC装置,所述ETC装置设在所述安装凹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台的侧壁或底壁上具有卡槽和卡扣中的其中一个,所述ETC装置上设有卡槽和卡扣中的另一个,所述卡槽与卡扣配合以将所述ETC装置卡扣连接至所述内后视镜总成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台的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ETC装置上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台的底壁上具有至少一条滑轨,所述ETC装置的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滑槽,所述滑轨配合在所述滑槽内以将所述ETC装置导向并安装至所述安装凹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垂直于所述安装凹台的底壁延伸;
所述滑槽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槽的底壁间隔开的止挡板,所述止挡板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壁间隔开以形成第一空隙以适于所述滑轨插入至所述滑槽内,所述止挡板与另一个所述第一侧壁间隔开以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支板的第二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台的底壁上具有四条滑轨,所述四条滑轨沿所述内后视镜总成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ETC装置包括具有插槽的基座和可插拔地设在所述插槽内的磁卡。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后视镜组件。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载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上具有卡槽和卡扣中的其中一个;
ETC装置,所述ETC装置上设有卡槽和卡扣中的另一个,所述卡槽与卡扣配合以将所述ETC装置卡扣连接至所述车载设备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设备上具有滑轨,所述ETC装置上设有滑槽,所述滑轨配合在所述滑槽内以将所述ETC设备导向所述车载设备上。
CN201420794507.4U 2014-12-15 2014-12-15 内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Active CN2043549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4507.4U CN204354916U (zh) 2014-12-15 2014-12-15 内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4507.4U CN204354916U (zh) 2014-12-15 2014-12-15 内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54916U true CN204354916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56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94507.4U Active CN204354916U (zh) 2014-12-15 2014-12-15 内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549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5183A (zh) * 2019-08-15 2019-11-01 四川贤智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酒驾识别及提醒功能的车内后视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5183A (zh) * 2019-08-15 2019-11-01 四川贤智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酒驾识别及提醒功能的车内后视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30450B1 (en) Vehicular display device
EP3371007B1 (en) Vehicle entertainment center assembly with hanger
CN101445048B (zh) 车辆前端模块
US20160288731A1 (en) Mount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105270266A (zh) 车辆的集成的车内后视镜组件
CN103129335A (zh) 用于车辆的挂钩接收器装置
CN204354916U (zh) 内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CN204415258U (zh) 内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CN203283140U (zh) 挡风玻璃简易固定型车载摄影装置
US8113671B2 (en) Interior rear view mirror with an additional device
CN113874254A (zh) 用于将至少一个相机壳体固定到车辆的车辆部件的支架基部部件、相机壳体和相机系统
CN102446371B (zh) 具有分立天线装置的电子收费系统及其天线装置
CN203046998U (zh) 用于车辆的杯托和具有该杯托的车辆
CN108955698A (zh) 一种改进型车载导航设备
CN203267931U (zh) 车辆用黑匣子
CN203274137U (zh) 电控盒和具有该电控盒的空调器
KR20100059277A (ko) 하이패스 단말기
CN201842028U (zh) 一种汽车抬头显示装置的安装结构
US20070001078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0452512Y1 (ko) 인사이드 미러 착탈식 하이패스 단말기
CN211308427U (zh) 一种车载用显示屏前壳
CN217455848U (zh) 一种车辆内后视镜底座及车辆
CN210554875U (zh) 一种便拆式安装座及安全距离监测装置
CN217672481U (zh) 一种用于固定护板的扣花
CN213862100U (zh) 环保型轻量化汽车门饰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