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8797U - 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48797U
CN204348797U CN201520051325.2U CN201520051325U CN204348797U CN 204348797 U CN204348797 U CN 204348797U CN 201520051325 U CN201520051325 U CN 201520051325U CN 204348797 U CN204348797 U CN 204348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way connection
deflation assembly
exhaust structure
tub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513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军
徐爱琴
赵久志
陈康伟
张宝鑫
阳斌
刘舒龙
刘涛
王诗铭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0513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48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48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487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包括:电池组,其固定在后排座椅背面车身上;排气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其将电池组与排气组件相连接;三通接头,其设置在排气组件的最末端;三通接头的横向两端接头分别与电池组相连接;四通接头,其设置在排气组件的中部;四通接头的横向两端接头分别与电池组相连接;第二连接管,其两端分别与三通接头和四通接头相连接;安装接头,其设置在排气组件的最前端,且与电池组固接;安装接头的一端与四通接头相连接,另一端与车身上的排气导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排气结构,在电池组外部设置了排气组件,通过排气组件将电池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排出车外,从而提高电动车电池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能源形势日益严峻的现代生活中,电动汽车无疑以其对排碳量减少无可非议的贡献受到全球的关注。当前与电动汽车有关的研究热点很多,但动力电池技术无疑是其中重之又重的一块领域。
动力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自放电小等优良特性是我国新能源的重点发展项目,在电动汽车领域正在加速推广应用。随着动力电池体积的增大、能量的变高、使用环境变恶劣,密封的电池因受损而产生气体引起爆炸的可能性及爆炸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在增大。为了防止动力电池爆炸,通常的做法是在动力电池盖帽上集成排气防爆装置。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为开放式或者密闭式,开放式热管理系统主要通过风机将防爆阀排出气体送出车外,此种方式安全系数不高,由风机抽出气体很难全部排出乘员舱外;密闭式热管理不存在排出气体问题,若电池单体出现防爆阀气体泄漏,则气体全部集聚于电池包内部,此种方式容易导致电池组内外压力差,从而可能导致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通过在电池组外部设置排气组件,利用排气组件和电池组之间的配合来解决原有开放式热管理系统安全性不高、容易将有毒气体导入车内的问题,或者密闭式热管理系统中电池泄露的气体不易排出,容易因电池组内外压力差过大而导致电池爆炸的问题,有效提高电池组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包括:电池组,其固定在后排座椅背面车身上;排气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其将所述电池组与所述排气组件相连接;三通接头,其设置在所述排气组件的最末端;所述三通接头的横向两端接头分别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四通接头,其设置在所述排气组件的中部;所述四通接头的横向两端接头分别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第二连接管,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三通接头和所述四通接头相连接;安装接头,其设置在所述排气组件的最前端,且与所述电池组固接;所述安装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四通接头相连接,另一端与车身上的排气导管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套接的接口。
优选地,所述接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箍。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三通接头和所述四通接头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箍。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三通接头和所述四通接头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卡箍。
优选地,所述四通接头为方盒槽状结构,其顶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四通接头的顶端相胶合。
优选地,所述四通接头与所述安装接头相连接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车架上的限位卡扣相卡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接头上设置有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四通接头过盈套接,另一端为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管垂直相接,另一端与车身上的连接导管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接头上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导管之间形成安装平面,所述安装接头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平面的螺栓与所述电池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排气结构,通过在电池组外部设置排气组件,利用排气组件上的第一连接管与电池组相连接,并通过三通接头、四通接头、第二连接管和安装接头将管路连通为一整体,当电池组中的电池因为电路短路或受到外力挤压而产生内部压力过大时,通过排气组件可以将电池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排出车外,从而大幅提高电动车电池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有毒气体可以通过排气组件快速排出,不会进入到车内,从而还能提高车内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性,同时排气组件是由多个零件拼装组合而成,当其中某个零件出现故障或破损时,通过拼装组合可以快速的进行更换和维修,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组排气结构的便利性,减少安装和维修的工时。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组件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结构装配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管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通接头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通接头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管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接头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箍结构图。
上图中标记:
1、电池组           2、排气组件         3、第一连接管
4、三通接头         5、四通接头         6、第二连接管
7、安装接头         8、接口             9、第一卡箍
10、第二卡箍        11、第三卡箍        12、盖板
13、限位槽          14、第一导管        15、第二导管
1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排气结构,包括:电池组1,其固定在后排座椅背面车身上;排气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管3,其将电池组1与排气组件2相连接;三通接头4,其设置在排气组件2的最末端;三通接头4的横向两端接头分别与电池组1相连接;四通接头5,其设置在排气组件2的中部;四通接头5的横向两端分别与电池组1相连接;第二连接管6,其两端分别与三通接头4和四通接头5相连接;安装接头7,其设置在排气组件2的最前端,且与电池组1固接;安装接头7的一端与四通接头5相连接,另一端与车身上的排气导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排气结构,通过在电池组1外部设置排气组件2,利用排气组件2上的第一连接管3与电池组1相连接,并通过三通接头4、四通接头5、第二连接管6和安装接头7将管路连通为一整体,当电池组1中的电池因为电路短路或受到外力挤压而产生内部压力过大时,通过排气组件2可以将电池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快速排出车外,从而大幅提高电动车电池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有毒气体可以通过排气组件2快速排出,不会进入到车内,从而还能提高车内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性,同时排气组件2是由多个零件拼装组合而成,当其中某个零件出现故障或破损时,通过拼装组合可以快速的进行更换和维修,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组排气结构的便利性,减少安装和维修的工时。
如图1所示,在电池组1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管3相套接的接口8。接口8的形状为上大下小的环状结构,上面凸起的大头端可以与第一连接管3的内径形成过盈配合,从而防止电池组1内部产生的气体由接口8与第一连接管3相交接处外泄,同时由于采用了套接的结构,当电池组1或第一连接管3发生破损时,可以及时通过接口8进行拆卸更换,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组排气结构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当然,电池组1与第一连接管3之间也可以采用卡接或焊接等本领域常用方式进行连接,在此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如图2、图4、图5、图6、图7和图9所示,接口8与第一连接管3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箍9;第一连接管3与三通接头4和四通接头5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箍10;第二连接管6与三通接头4和四通接头5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卡箍11。通过第一卡箍9、第二卡箍10和第三卡箍11可以将第一连接管3、三通接头4、四通接头5和第二连接管6连接为一整体,三通接头4所连接的两组电池组1在发生电池内部气体排放时,有毒气体利用三通接头4通过第二连接管6导向四通接头5,然后与四通接头5内部的有毒气体结合后通过安装接头7向车外排出。第一卡箍9可以增强第一连接管3与电池组1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卡箍10可以增强第一连接管3与三通接头4和四通接头5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三卡箍11可以增强第二连接管6与三通接头4和四通接头5之间的连接强度,由于卡箍可以随时进行拆卸,有利于电池组排气结构各零部件之间的更换和维修,有效提高排气结构的使用效率。
如图6所示,四通接头5为方盒槽状结构,其顶端设置有盖板12;盖板12与四通接头5的顶端相胶合。四通接头5的顶端采用盖板12结构,其中一个功能为便于安装四通接头5横向两端的第一连接管3,同时在竖直方向便于安装第二连接管6;另一个功能是当电池组1在受到外界压力影响而短时间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时,由三通接头4传递过来的气体和四通接头5的两端连接的电池组1所产生的气体集中在一起,如果超出了排气结构正常排放气体的压力极限,四通接头5内的气体压力会急剧增高,由于盖板12与四通接头5的连接为胶合,当聚集的气体压力达到一定强度时,盖板12可以从四通接头5的顶端冲开,以达到快速释放气体压力,减少因为气体聚集而产生爆炸的可能性,从而大幅提高电动车的安全性。当然,盖板12与四通接头5之间也可以采用螺接或卡接结构进行连接,在此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如图2和图6所示,四通接头5与安装接头7相连接端设置有限位槽13,限位槽13与车架上的限位卡扣相卡接。利用限位槽13可以将排气组件2固定到车架上,增强排气组件2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池组1的安全性。
如图8所示,安装接头7上设置有第一导管14和第二导管15;第一导管14的一端与四通接头5过盈套接,另一端为密封结构;第二导管15的一端与第一导管14垂直相接,另一端与车身上的连接导管相连接。利用第一导管14与第二导管15垂直相连接,可以使得电池组1所排放的气体更加柔和的通过连接导管排放到车身外部,而不会由于气体所产生的高温和高压对车外人员产生伤害。另外在安装接头7上还设置有挡板16,挡板16与第二导管15之间形成安装平面,安装接头7通过穿过安装平面的螺栓与电池组1固定连接。挡板16不仅可以增加安装接头7的强度,而且挡板16位于四通接头5的正前方,当四通接头5上的盖板12由于内部气压过大而冲出时,可以由挡板16给予阻挡,从而提高安装接头7的使用安全性,同时挡板16和第二导管15之间形成的安装平面还有利于安装接头7与电池组1固定连接。
以上依据图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者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组,其固定在后排座椅背面车身上;
排气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管,其将所述电池组与所述排气组件相连接;
三通接头,其设置在所述排气组件的最末端;所述三通接头的横向两端接头分别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
四通接头,其设置在所述排气组件的中部;所述四通接头的横向两端接头分别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
第二连接管,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三通接头和所述四通接头相连接;
安装接头,其设置在所述排气组件的最前端,且与所述电池组固接;所述安装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四通接头相连接,另一端与车身上的排气导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套接的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三通接头和所述四通接头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三通接头和所述四通接头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卡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接头为方盒槽状结构,其顶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四通接头的顶端相胶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接头与所述安装接头相连接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车架上的限位卡扣相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接头上设置有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四通接头过盈套接,另一端为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管垂直相接,另一端与车身上的连接导管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接头上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导管之间形成安装平面,所述安装接头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平面的螺栓与所述电池组固定连接。
CN201520051325.2U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48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1325.2U CN204348797U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1325.2U CN204348797U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48797U true CN204348797U (zh) 2015-05-20

Family

ID=53232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5132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48797U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487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7002A (zh) * 2015-01-23 2015-04-2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7002A (zh) * 2015-01-23 2015-04-2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57841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4537864U (zh) 一种超级电容模组箱体及使用该箱体的超级电容模组
US9293775B2 (en) Compact safety type fuel cell system
CN202127063U (zh)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
CN204348797U (zh) 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
CN104577002A (zh) 一种电池组排气结构
CN203119809U (zh) 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装置
CN204885360U (zh) 一种电池包整体风道式散热结构
CN204696180U (zh) 电池包下壳体和电池包
CN209526185U (zh) 用于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
CN107240662B (zh) 一种高安全性能的电池模组外壳
CN102717716A (zh) 太阳能风能新型车
CN201741732U (zh) 一种可提高汽车动力电池组使用性能的装置
CN201900987U (zh) 一种电动轿车动力电池通风系统
CN204375807U (zh) 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的散热安装结构
CN210396903U (zh) 一种燃气燃油汽车燃料转换控制装置
CN203094193U (zh) 一种对天然气瓶有隔热保护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客车顶棚
CN205159381U (zh) 电动车电池防水箱
CN202138217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包系统总成
CN108973637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卡扣式电池包布置结构
CN20701949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散热器
CN203521557U (zh) 一种电池组的散热结构
CN204984582U (zh) 一种汽车冷却系装置及其膨胀水壶组件
CN204741049U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电池组模块
CN212927973U (zh) 发动机排气系统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