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12783U - 空气止回阀 - Google Patents

空气止回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12783U
CN204312783U CN201420702675.6U CN201420702675U CN204312783U CN 204312783 U CN204312783 U CN 204312783U CN 201420702675 U CN201420702675 U CN 201420702675U CN 204312783 U CN204312783 U CN 204312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air back
sealing
back valve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026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taspace Beijing Air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etaspace Beijing Air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aspace Beijing Air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Metaspace Beijing Air Dom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7026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12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12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12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止回阀,包括:框架,框架围成通风口;用于遮挡或打开通风口的叶片,叶片与框架可翻转地连接,叶片为多个,多个叶片排列设置在框架的通风口处,相邻两个叶片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密封件,密封件为多个,相邻两个叶片的搭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件。由于在相邻两个叶片的搭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件,因而当叶片处于遮挡通风口的状态时,相邻两个叶片之间的缝隙得以有效密封,从而有效提高了空气止回阀的整体密封性,进而使得室内的正压力得以保持,避免漏风,并避免风机异常倒转、避免风机过载。

Description

空气止回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止回阀。
背景技术
在净化、通风等领域,尤其是在室内需要正压运行的净化及通风领域中,空气止回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通风设备。
空气止回阀的功能是为了防止风机停机时室内正压气流通过风机泄出,并同时避免气流引起风机倒转导致再次启动困难的问题。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止回阀均存在气密性差的问题,容易导致室内正压难以维持,且风机启动时容易频发过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止回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止回阀存在气密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止回阀,包括:框架,框架围成通风口;用于遮挡或打开通风口的叶片,叶片与框架可翻转地连接,叶片为多个,多个叶片排列设置在框架的通风口处,相邻两个叶片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密封件,密封件为多个,相邻两个叶片的搭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件。
进一步地,空气止回阀还包括用于遮挡部分通风口的上部密封部,上部密封部设置在框架的通风口处且靠近通风口的上端侧。
进一步地,上部密封部与叶片的交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进一步地,上部密封部包括:上部连接板,上部连接板与框架的上边框面面配合连接;上部密封板,上部密封板的上端与上部连接板连接,上部密封板的下端具有与密封件配合的密封板折弯部。
进一步地,空气止回阀还包括用于遮挡部分通风口的下部密封部,下部密封部设置在框架的通风口处且靠近通风口的下端侧。
进一步地,下部密封部与叶片的交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进一步地,下部密封部包括:下部连接板,下部连接板与框架的下边框面面配合连接;下部密封板,下部密封板的下端与下部连接板连接,下部密封板的上端具有固定密封件的第一安装槽。
进一步地,多个叶片沿框架的上边框向框架的下边框的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空气止回阀还包括转动轴,转动轴可枢转地设置在框架上,转动轴为多个,多个转动轴与多个叶片一一对应连接,叶片包括:挡风板,挡风板的第一端具有与密封件配合的叶片折弯部;叶片连接板,挡风板的第二端与叶片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叶片连接板通过转动轴与框架可枢转地连接。
进一步地,叶片连接板的第一端具有与转动轴卡接定位的第一连接槽。
进一步地,叶片连接板还具有用于固定密封件的第二安装槽。
进一步地,叶片连接板的第二端具有第二连接槽,空气止回阀还包括:铰接轴,铰接轴为多个,多个铰接轴与多个叶片连接板的第二连接槽一一对应连接;传动臂,传动臂通过铰接轴与每个叶片均连接。
进一步地,密封件包括:密封条,密封条具有中空气囊;安装凸起,安装凸起卡接在第二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密封条的外表面为弧面,密封条的外表面与叶片折弯部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地,空气止回阀还包括侧向密封条,侧向密封条设置在框架的两个侧向边框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框架围成通风口,叶片与框架可翻转地连接用于遮挡或打开通风口叶片为多个,多个叶片排列设置在框架的通风口处,相邻两个叶片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密封件为多个,相邻两个叶片的搭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件。由于在相邻两个叶片的搭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件,因而当叶片处于遮挡通风口的状态时,相邻两个叶片之间的缝隙得以有效密封,从而有效提高了空气止回阀的整体密封性,进而使得室内的正压力得以保持,避免漏风,并避免风机异常倒转、避免风机过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气止回阀的叶片处于遮挡位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空气止回阀的叶片处于打开位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下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框架;11、通风口;12、上边框;13、下边框;20、叶片;21、挡风板;21a、叶片折弯部;22、叶片连接板;22a、第一连接槽;22b、第二安装槽;22c、第二连接槽;30、密封件;31、密封条;31a、中空气囊;32、安装凸起;40、上部密封部;41、上部连接板;42、上部密封板;42a、密封板折弯部;50、下部密封部;51、下部连接板;52、下部密封板;52a、第一安装槽;60、转动轴;70、铰接轴;80、传动臂;90、侧向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止回阀存在气密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止回阀。
如图1至图6所示,空气止回阀包括框架10、密封件30和用于遮挡或打开通风口11的叶片20,框架10围成通风口11;叶片20与框架10可翻转地连接,叶片20为多个,多个叶片20排列设置在框架10的通风口11处,相邻两个叶片20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密封件30为多个,相邻两个叶片20的搭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件30。由于在相邻两个叶片20的搭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件30,因而当叶片20处于遮挡通风口11的状态时,相邻两个叶片20之间的缝隙得以有效密封,从而有效提高了空气止回阀的整体密封性,进而使得室内的正压力得以保持,避免漏风,并避免风机异常倒转、避免风机过载。
如图1所示,空气止回阀还包括侧向密封条90,侧向密封条90设置在框架10的两个侧向边框上。由于设置有侧向密封条90,因而保证叶片20与侧向边框之间的缝隙得以弥补,从而提高了空气止回阀的侧向密封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止回阀还包括用于遮挡部分通风口11的上部密封部40,上部密封部40设置在框架10的通风口11处且靠近通风口11的上端侧。由于设置有上部密封部40,因而保证了空气止回阀的上部密封可靠性。
优选地,上部密封部40与叶片20的交接处设置有密封件30(请参考图2和图3)。由于在上部密封部40与叶片20的交接处设置有密封件30,因而有效弥补了上部密封部40与叶片20交接处的缝隙,有效提高了空气止回阀的上部密封可靠性。
如图3和图4所示,上部密封部40包括上部连接板41和上部密封板42,上部连接板41与框架10的上边框12面面配合连接,上部密封板42的上端与上部连接板41连接,上部密封板42的下端具有与密封件30配合的密封板折弯部42a。优选地,密封板折弯部42a的形状与密封件30的形状相适应。由于上部连接板41与上边框12面面配合,因而保证了上部密封部40与框架10的连接可靠性。由于上部下端具有与密封件30配合的密封板折弯部42a,因而使得上部密封板42的密封板折弯部42a与密封件30接触时为面接触,使得二者具有密封可靠性好的特点。
当然,上部密封部40也可以仅有上部密封板42。
与上部密封部40相类似,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止回阀还包括用于遮挡部分通风口11的下部密封部50,下部密封部50设置在框架10的通风口11处且靠近通风口11的下端侧。由于设置有下部密封部50,因而保证了空气止回阀的下部密封可靠性。
优选地,下部密封部50与叶片20的交接处设置有密封件30(请参考图2和图3)。由于在下部密封部50与叶片20的交接处设置有密封件30,因而有效弥补了下部密封部50与叶片20交接处的缝隙,有效提高了空气止回阀的下部密封可靠性。
如图3和图5所示,下部密封部50包括下部连接板51和下部密封板52,下部连接板51与框架10的下边框13面面配合连接;下部密封板52的下端与下部连接板51连接,下部密封板52的上端具有固定密封件30的第一安装槽52a。由于下部连接板51与框架10的下边框13面面配合,因而保证了下部密封部50与框架10的连接可靠性。由于下部密封板52的上端具有固定密封件30的第一安装槽52a,因而密封件30可与第一安装槽52a卡接,从而使与下部密封板52搭接的叶片20在该处具有密封可靠性好的特点,有效避免空气止回阀漏气,保证了室内的正压力。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多个叶片20沿框架10的上边框12向框架10的下边框13的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当然,多个叶片20也沿框架10的横向间隔排列设置。
优选地,空气止回阀还包括转动轴60,转动轴60可枢转地设置在框架10上,转动轴60为多个,多个转动轴60与多个叶片20一一对应连接,叶片20包括挡风板21和叶片连接板22,挡风板21的第一端具有与密封件30配合的叶片折弯部21a;挡风板21的第二端与叶片连接板22的第一端连接,叶片连接板22通过转动轴60与框架10可枢转地连接(请参考图1至图3)。由于设置有转动轴60,因而保证了叶片20的翻转可靠性。由于每个叶片20均独立对应设置有一个转动轴60,因而通过分别控制每个转动轴60的工作状态,可以使部分叶片20处于遮挡位置,而部分叶片20处于打开位置,当然也可以使所有叶片20都处于打开位置或遮挡位置,从而有效提高了空气止回阀的控制可靠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叶片20中的挡风板21的面积大于叶片连接板22的面积,也就是挡风板21侧的重量大于叶片连接板22侧的重量,并且,挡风板21和叶片连接板22之间存在力矩差,因而使得工况环境内有轻微正压、或是原正压方向变为轻微负压时,叶片20都可在该力矩差的作用下即可开启。
优选地,空气止回阀还包括电机。进一步地,电机是旋转式电机,旋转式电机驱动转动轴60转动。
如图2和图6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叶片连接板22的第一端具有与转动轴60卡接定位的第一连接槽22a。由于转动轴60与叶片连接板22通过第一连接槽22a卡接定位,因而不仅保证了二者的连接可靠性,还有效提高了二者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空气止回阀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2和图6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叶片连接板22还具有用于固定密封件30的第二安装槽22b。由于叶片连接板22具有固定密封件30的第二安装槽22b,因而密封件30可与第二安装槽22b卡接,从而相邻两个叶片20或叶片20与上部密封部40的交接处具有密封可靠性好的特点,有效避免空气止回阀漏气,保证了室内的正压力。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叶片连接板22的第二端具有第二连接槽22c,空气止回阀还包括铰接轴70和传动臂80,铰接轴70为多个,多个铰接轴70与多个叶片连接板22的第二连接槽22c一一对应连接;传动臂80通过铰接轴70与每个叶片20均连接。由于传动臂80通过铰接轴70与每个叶片20均连接,因而当一个转动轴60转动时,该转动可传递到与该转动轴60连接的叶片20上,而后通过传动臂80带动多个叶片20均翻转,从而提高多个叶片20动作的一致性,提高了空气止回阀的动作可靠性。
优选地,铰接轴70与第二连接槽22c卡接。由于铰接轴70与第二连接槽22c卡接,因而不仅保证了二者的连接可靠性,还有效提高了二者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空气止回阀的工作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件30包括密封条31和安装凸起32,密封条31具有中空气囊31a,安装凸起32卡接在第一安装槽52a或第二安装槽22b内。由于安装凸起32与第一安装槽52a或第二安装槽22b卡接,因而在保证装配可靠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
优选地,中空气囊31a的截面为圆形。当然,中空气囊31a的截面还可以是椭圆形。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密封件30为多个,一个密封件30的安装凸起32卡接在第一安装槽52a内,其余的密封件30的安装凸起32均卡接在第二安装槽22b内。
如图2和图3所示,密封条31的外表面为弧面,密封条31的外表面与叶片折弯部21a和/或密封板折弯部42a的形状相适配。由于密封条31的外表面与叶片折弯部21a和/或密封板折弯部42a的形状相适配,因而使二者面面配合,从而保证了二者交接处的密封可靠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止回阀具有下述特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止回阀具有叶片20开启压力低、闭合气密性好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止回阀能够适用于各种压力范围的风机送风系统;
3.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止回阀能够实现正压气流不倒灌、风机再启动不过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10),所述框架(10)围成通风口(11);
用于遮挡或打开所述通风口(11)的叶片(20),所述叶片(20)与所述框架(10)可翻转地连接,所述叶片(20)为多个,多个所述叶片(20)排列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所述通风口(11)处,相邻两个所述叶片(20)的至少一部分搭接;
密封件(30),所述密封件(30)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叶片(20)的搭接位置处设置有所述密封件(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止回阀还包括用于遮挡部分所述通风口(11)的上部密封部(40),所述上部密封部(40)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所述通风口(11)处且靠近所述通风口(11)的上端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密封部(40)与所述叶片(20)的交接处设置有所述密封件(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密封部(40)包括:
上部连接板(41),所述上部连接板(41)与所述框架(10)的上边框(12)面面配合连接;
上部密封板(42),所述上部密封板(42)的上端与所述上部连接板(41)连接,所述上部密封板(42)的下端具有与所述密封件(30)配合的密封板折弯部(42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止回阀还包括用于遮挡部分所述通风口(11)的下部密封部(50),所述下部密封部(50)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所述通风口(11)处且靠近所述通风口(11)的下端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密封部(50)与所述叶片(20)的交接处设置有所述密封件(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密封部(50)包括:
下部连接板(51),所述下部连接板(51)与所述框架(10)的下边框(13)面面配合连接;
下部密封板(52),所述下部密封板(52)的下端与所述下部连接板(51)连接,所述下部密封板(52)的上端具有固定所述密封件(30)的第一安装槽(52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叶片(20)沿所述框架(10)的上边框(12)向所述框架(10)的下边框(13)的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止回阀还包括转动轴(60),所述转动轴(60)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框架(10)上,所述转动轴(60)为多个,多个所述转动轴(60)与多个所述叶片(20)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叶片(20)包括:
挡风板(21),所述挡风板(21)的第一端具有与所述密封件(30)配合的叶片折弯部(21a);
叶片连接板(22),所述挡风板(21)的第二端与所述叶片连接板(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叶片连接板(22)通过所述转动轴(60)与所述框架(10)可枢转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连接板(22)的第一端具有与所述转动轴(60)卡接定位的第一连接槽(22a)。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连接板(22)还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密封件(30)的第二安装槽(22b)。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连接板(22)的第二端具有第二连接槽(22c),所述空气止回阀还包括:
铰接轴(70),所述铰接轴(70)为多个,多个所述铰接轴(70)与多个叶片连接板(22)的所述第二连接槽(22c)一一对应连接;
传动臂(80),所述传动臂(80)通过所述铰接轴(70)与每个所述叶片(20)均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0)包括:
密封条(31),所述密封条(31)具有中空气囊(31a);
安装凸起(32),所述安装凸起(32)卡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槽(22b)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31)的外表面为弧面,所述密封条(31)的外表面与所述叶片折弯部(21a)的形状相适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止回阀还包括侧向密封条(90),所述侧向密封条(90)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两个侧向边框上。
CN201420702675.6U 2014-11-20 2014-11-20 空气止回阀 Active CN204312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02675.6U CN204312783U (zh) 2014-11-20 2014-11-20 空气止回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02675.6U CN204312783U (zh) 2014-11-20 2014-11-20 空气止回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12783U true CN204312783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35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02675.6U Active CN204312783U (zh) 2014-11-20 2014-11-20 空气止回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1278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9195A (zh) * 2016-11-22 2017-02-01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叶止回阀
CN108119677A (zh) * 2018-01-08 2018-06-05 致和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止回阀
CN108916396A (zh) * 2018-08-29 2018-11-30 盐城市大丰超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式止回阀
CN108119677B (zh) * 2018-01-08 2024-05-31 致和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止回阀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9195A (zh) * 2016-11-22 2017-02-01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叶止回阀
CN108119677A (zh) * 2018-01-08 2018-06-05 致和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止回阀
CN108119677B (zh) * 2018-01-08 2024-05-31 致和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止回阀
CN108916396A (zh) * 2018-08-29 2018-11-30 盐城市大丰超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式止回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12783U (zh) 空气止回阀
CN203684982U (zh) 一种大型空气闸门及其密封装置
CN209110888U (zh) 一种可真空吸附的旋转治具
KR20160137816A (ko) 방연댐퍼용 가스켓 및 이를 구비한 방연댐퍼
CN204717018U (zh) 一种用于风阀的密封胶条及风阀
CN205136594U (zh) 密封件
CN203464450U (zh) 导风板配合结构及具有其的除湿机
CN204923317U (zh) 幕墙组装式密封通风器
CN205745359U (zh) 一种防龙卷风低泄漏隔离阀
CN106609767A (zh) 一种对风机轴承座的防漏油装置
CN220228164U (zh) 一种单面彩钢酚醛复合风管与阀门连接组件
CN207906436U (zh) 一种可靠密封燃气表电机阀
CN105928184A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及风道隔板与电机支架的固定总成
CN203704260U (zh) 具有电控盒的空调器
CN204200687U (zh) 空调及其风机
CN104314875A (zh) 空调及其风机
CN105114640A (zh) 蝶阀和工程机械
CN205207766U (zh) 一种风向换道装置
CN205342416U (zh) 一种口罩用呼吸阀组装机的橡胶带上料装置
CN220581704U (zh) 一种密封闸板阀
CN211966303U (zh) 一种除尘风道分区装置
CN211956292U (zh) 一种分布式的kvm坐席设备
CN204942566U (zh) 蝶阀和工程机械
CN207961731U (zh) 一种气密阀
CN209041550U (zh) 脱硫烟道风门的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