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36721U -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36721U CN204236721U CN201420686946.3U CN201420686946U CN204236721U CN 204236721 U CN204236721 U CN 204236721U CN 201420686946 U CN201420686946 U CN 201420686946U CN 204236721 U CN204236721 U CN 2042367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
- back vent
- bumper
- battery
-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包括后叉和左右布置的两减震器,后叉的两叉臂之间以及两减震器之间均形成容纳后轮的空间,后叉前端具有铰接点,后叉后端部设置后轮支撑体,减震器具有前连接点和后连接点,减震器的后连接点与对应侧的后叉叉臂连接,减震器的后连接点位于后叉后端的前方,减震器的前连接点和后连接点均位于后叉前端铰接点上方,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的整体上下最大高度H为100~360mm。这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的结构便于实现减震器覆盖遮蔽隐藏,保证了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和使用寿命,具有结构紧凑、整车美观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社会对环保节能议题日益重视,环保节能的产品已越来越重要。电动车作为绿色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目前在大众出行方面已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动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已被消费者广泛的使用,电动车产品也是越来越人性化,越做越舒适,有一个明显的体现就是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电动车基本上都有后减震装置。目前市面上的后减震装置基本上是后置双减震外露式和后置单减震两种,和双减震相比,单减震存在诸多弊端,如单减震相较双减震来说骑行平稳性不够理想,单减震的减震效果差,单减震对车架的制作要求高等。
目前市面上的减震装置基本上是后置双减震外露式,图1和图2示出了目前市面上的减震装置布置方式,减震装置包括后平叉1和减震器2,减震器的一端与后平叉连接,另一端与后衣架或立梁上端连接,减震器呈斜向上布置,与水平线相比,减震器更靠近铅垂线。从图2中可以看出,这种减震器是外露的,塑料件3未能覆盖减震器或仅部分覆盖减震器,减震器的外露使得其长期受风吹雨打容易进泥沙,影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和使用寿命。同时外露式减震器也容易附着灰尘泥土,影响整车的外观,降低使用者对车辆的满意度。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对于消费者来说,上述后置双减震外露式减震装置难以处于优势地位。对于这种布置的减震器,隐藏起来就能解决外露的弊端,假如实现隐藏的方式是将电动车的塑料件加大整体覆盖遮蔽减震器,由于现有后置双减震装置的整体上下高度尺寸非常大,即后平叉和减震器上连接点之间的垂直距离非常大,这就迫使塑料件面积非常大,造成整车体积庞大不紧凑,不符合消费者和使用者对于电动车紧凑效果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它的减震器便于整体覆盖遮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包括后叉和左右布置的两减震器,后叉的两叉臂之间以及两减震器之间均形成容纳后轮的空间,后叉前端具有铰接点,后叉后端部设置后轮支撑体,减震器具有前连接点和后连接点,减震器的后连接点与对应侧的后叉叉臂连接,减震器的后连接点位于后叉后端的前方,减震器的前连接点和后连接点均位于后叉前端铰接点上方,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的整体上下最大高度H为100~360mm。
上述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后叉叉臂包括整体呈“J”形的后叉叉臂本体,后叉叉臂本体包括直段和弯曲段,后叉前端铰接点设置于直段的前端,直段的后端与弯曲段下端连接,弯曲段的上端与减震器的后连接点连接,后轮支撑体设置于弯曲段的后端部。
上述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两后叉叉臂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梁连接使得两后叉叉臂本体和连接梁形成整体结构。
上述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减震器采用弹簧减震器、橡胶减震器、尼龙减震器、液压减震器、充气式减震器或空气弹簧。
上述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后叉前端铰接点与电池盒后端铰接,或者,后叉前端铰接点与立管下端铰接,或者,后叉前端铰接点与固定于立管下方的构件铰接,或者,后叉前端铰接点与固定于立管后方的构件铰接。
上述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每个减震器的前连接点与一连接耳连接,两连接耳分别位于立管两侧,两连接耳通过连接件与立管相对固定。
上述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在前后方向上,连接耳和立管同位置或者位于立管后方。
上述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减震器前连接点和后叉前端铰接点均与一构件连接。
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的整体上下最大高度H为100~360mm,限定了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的整体上下高度尺寸,和现有的后置双减震装置相比,其整体上下高度尺寸小,和现有布置的减震器相比,本发明创造中减震器所占据的上下高度尺寸小。位于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前方的塑料件向后延伸既能实现减震器的整体覆盖,覆盖减震器并不需要大面积的塑料件,这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的结构便于实现减震器覆盖遮蔽隐藏,保证了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和使用寿命,具有结构紧凑、整车美观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布置于车架上的示意图。
图6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带塑料件。
图中:1后平叉,2减震器,3塑料件,4叉臂,5减震器,6后轮支撑体,7连接梁,8连接耳,9卡槽,10铰接点,11后连接点,12前连接点,13立管,14连接件,15电池盒,16塑料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6所示,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包括后叉和左右布置的两减震器5。后叉的两叉臂4之间以及两减震器之间均形成容纳后轮的空间。后叉前端具有铰接点10,后叉后端部设置后轮支撑体6,后轮支撑体上具有卡槽9。减震器具有前连接点12和后连接点11,减震器的前连接点位于电池盒15以后,减震器的后连接点与对应侧的后叉叉臂连接,减震器的后连接点位于后叉后端的前方。减震器的前连接点和后连接点均位于后叉前端铰接点上方,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的整体上下最大高度H为100~360mm。
图6中示出了覆盖减震器的塑料件16。
一种结构的后叉叉臂为:
后叉叉臂包括整体呈“J”形的后叉叉臂本体,后叉叉臂本体包括直段和弯曲段,后叉前端铰接点设置于直段的前端,直段的后端与弯曲段下端连接,弯曲段的上端与减震器的后连接点连接,后轮支撑体设置于弯曲段的后端部。具体地,两后叉叉臂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梁7连接使得两后叉叉臂本体和连接梁形成整体结构。
当然,后叉叉臂还有其它种结构,例如,板型件。
减震器采用弹簧减震器、橡胶减震器、尼龙减震器、液压减震器、充气式减震器或空气弹簧。
后叉前端铰接点与电池盒后端铰接,或者,后叉前端铰接点与立管13下端铰接,或者,后叉前端铰接点与固定于立管下方的构件铰接,或者,后叉前端铰接点与固定于立管后侧的构件铰接。
每个减震器的前连接点与一连接耳连接8,两连接耳分别位于立管两侧,两连接耳通过连接件14与立管相对固定。
在前后方向上,连接耳和立管同位置或者位于立管后方。
减震器前连接点和后叉前端铰接点均与一构件连接,这种结构适合于无立管车架。
Claims (8)
1.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叉和左右布置的两减震器,后叉的两叉臂之间以及两减震器之间均形成容纳后轮的空间,后叉前端具有铰接点,后叉后端部设置后轮支撑体,减震器具有前连接点和后连接点,减震器的后连接点与对应侧的后叉叉臂连接,减震器的后连接点位于后叉后端的前方,减震器的前连接点和后连接点均位于后叉前端铰接点上方,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的整体上下最大高度H为100~36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后叉叉臂包括整体呈“J”形的后叉叉臂本体,后叉叉臂本体包括直段和弯曲段,后叉前端铰接点设置于直段的前端,直段的后端与弯曲段下端连接,弯曲段的上端与减震器的后连接点连接,后轮支撑体设置于弯曲段的后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后叉叉臂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梁连接使得两后叉叉臂本体和连接梁形成整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减震器采用弹簧减震器、橡胶减震器、尼龙减震器、液压减震器、充气式减震器或空气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后叉前端铰接点与电池盒后端铰接,或者,后叉前端铰接点与立管下端铰接,或者,后叉前端铰接点与固定于立管下方的构件铰接,或者,后叉前端铰接点与固定于立管后方的构件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减震器的前连接点与一连接耳连接,两连接耳分别位于立管两侧,两连接耳通过连接件与立管相对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上,连接耳和立管同位置或者位于立管后方。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减震器前连接点和后叉前端铰接点均与一构件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86946.3U CN204236721U (zh) | 2014-11-17 | 2014-11-17 |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86946.3U CN204236721U (zh) | 2014-11-17 | 2014-11-17 |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36721U true CN204236721U (zh) | 2015-04-01 |
Family
ID=52766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8694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36721U (zh) | 2014-11-17 | 2014-11-17 |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3672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69962A (zh) * | 2020-04-27 | 2020-07-31 | 立马车业集团有限公司 | 电动车后轮联接装置 |
-
2014
- 2014-11-17 CN CN201420686946.3U patent/CN20423672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69962A (zh) * | 2020-04-27 | 2020-07-31 | 立马车业集团有限公司 | 电动车后轮联接装置 |
CN111469962B (zh) * | 2020-04-27 | 2022-02-22 | 立马车业集团有限公司 | 电动车后轮联接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36721U (zh) |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 |
CN204956199U (zh) | 一种减振座椅 | |
CN204150151U (zh) | 电动三轮车座椅减震结构 | |
CN104401278A (zh) | 一种改进的汽车保险杠 | |
CN204606014U (zh) | 一种带有减震支撑装置的折叠式电动自行车 | |
CN204024135U (zh) | 一种抗震抗风型配送式变电站预制舱 | |
CN202909416U (zh) | 一种塑料支架滑板 | |
CN204659793U (zh) | 一种婴儿车 | |
CN204937370U (zh) | 避震脚刹连动车 | |
CN202574529U (zh) | 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及采用该自行车避震前叉的自行车 | |
CN202481233U (zh) | 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及采用该自行车避震前叉的自行车 | |
GB201307825D0 (en) | Arrangement of a cross member of a front bumper on a longitudinal member of a passenger vehicle | |
CN202806940U (zh) | 一种摩托车或电动车车架双撑 | |
CN201980326U (zh) | 一种自行车 | |
CN203262723U (zh) | 一种可折叠公交站台座椅 | |
CN204415220U (zh) | 一种适用于外卖的电瓶车 | |
CN204452756U (zh) | 一种车轴 | |
CN203844774U (zh) | 一种防震推车 | |
CN203832621U (zh) | 具有独立减震的后鞍座及电动自行车 | |
CN204095597U (zh) | 越野汽车减震座椅 | |
CN202662625U (zh) | 新型多用太阳能光伏组件安装支架 | |
CN202624315U (zh) | 儿童座兜与儿童推车 | |
CN202896782U (zh) | 多功能山地自行车 | |
CN204249840U (zh) | 拖拉机驾驶室专用座椅 | |
CN201917858U (zh) | 电脑机箱的伸缩箱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