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22387U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22387U
CN204222387U CN201420649656.1U CN201420649656U CN204222387U CN 204222387 U CN204222387 U CN 204222387U CN 201420649656 U CN201420649656 U CN 201420649656U CN 204222387 U CN204222387 U CN 204222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ousing
tape deck
installation portion
handl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496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普尔诺莫
H·R·希达雅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22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223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如果在壳体的侧面具备液体箱,则在用手把持壳体的具备液体箱的一侧的侧面或底部时会产生障碍,因此,存在用户难以将记录装置保持在手上进行移动的课题。为此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具备:记录头;壳体(2),其收纳记录头;墨盒单元(70),其被安装在以壳体(2)的排出打印纸的一侧作为正面的壳体(2)的侧面(2a),并收纳油墨;供给部,其将油墨从墨盒单元(70)供给至记录头;以及安装部(11),其被安装在壳体(2)的侧面(2a),墨盒单元(7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被安装于该安装部(11),在墨盒单元(70)被安装于安装部(11)的状态下,在安装部(11)的比墨盒单元(70)靠上部的位置具备把手部(80)。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边使搭载有记录头的滑架往复移动一边向打印纸等记录介质喷射油墨以形成图像的记录装置中,存在这样的结构:与收纳记录头或滑架的壳体分体地具备液体箱,利用用于供给油墨的液体供给管从液体箱向记录头供给油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壳体的侧面具备液体箱。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8510号公报
如果在壳体的侧面具备液体箱,则在用手把持壳体的具备液体箱的一侧的侧面或底部时会产生障碍。因此,存在用户难以将记录装置保持在手上进行移动这样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其能够以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实现。
[应用例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其对记录介质喷射液体;壳体,其收纳所述记录头;液体收纳体,其被安装在以所述壳体的排出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侧作为正面的所述壳体的侧面上,并收纳所述液体;以及供给部,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纳体供给至所述记录头,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上的比所述液体收纳体靠上部的位置,具备第1把手部。
根据本应用例,在壳体的侧面的比液体收纳体靠上部的位置具备第1把手部。由此,用户把持第1把手部,能够容易地移动记录装置。
[应用例2]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其对记录介质喷射液体;壳体,其收纳所述记录头;液体收纳体,其收纳所述液体;供给部,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纳体供给至所述记录头;液体收纳单元,其收纳所述液体收纳体;以及安装部,其被安装在以所述壳体的排出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侧作为正面的所述壳体的侧面上,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被安装于该安装部,在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状态下,在所述安装部的比所述液体收纳单元靠上部的位置具备第1把手部。
根据本应用例,在安装部的比液体收纳单元靠上部的位置具备第1把手部。由此,在将液体收纳单元安装于安装部的状态下,用户把持第1把手部,能够容易地移动记录装置。
[应用例3]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部具备所述第1把手部。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可以不在壳体上另行设置用于固定第1把手部的固定部,因此能够抑制记录装置大型化。
[应用例4]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与安装有所述液体收纳体的所述侧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上,具备第2把手部。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以稳定的姿势移动记录装置。
[应用例5]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与具备所述安装部的所述侧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上,具备第2把手部。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以稳定的姿势移动记录装置。
[应用例6]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进行装卸。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液体注入液体收纳体时的作业。
[应用例7]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上设置有一对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能够与所述安装部的上部的设在背面侧和正面侧的被卡合部卡合。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液体注入液体收纳体时的作业。
[应用例8]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把手部具有:第1延伸部,其从所述侧面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和第2延伸部,其从所述侧面突出,与所述第1延伸部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连接,并向所述安装部侧延伸。
根据本应用例,用户把持第1把手部时的保持性高。另外,形成了刚性高的把手部。
[应用例9]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把手部形成为单独的部件。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抑制记录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
[应用例10]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供给部具备与所述液体收纳体和所述记录头连通的液体供给管,所述液体供给管贯穿所述侧面。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液体供给管没有被配置在壳体或安装部的外侧,因此,在用户把持第1把手部时,液体供给管不会成为障碍。
[应用例11]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收纳体的背面侧具备收纳废液吸收体的废液箱,所述废液吸收体用于吸收废液。
根据本应用例,在用户把持第1把手部时,废液箱不会成为障碍。
附图说明
图1是喷墨式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倒放的状态下的墨盒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卸下壳体后的状态下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与具备安装部的侧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把手部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的壳体上具备把手部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实施方式3的壳体上具备把手部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4中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标号说明
1、1a、1b、1c:喷墨式打印机;2:壳体;2a、2b:侧面;11:安装部;14:开口部;20:滑架;21:记录头;30:液体供给管;70:墨盒单元;75:墨盒;80、85、90、95:把手部;81、91、96:第1延伸部;82、83、92:第2延伸部;100:废液箱;101:废液吸收体;D3:铅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在后文中,称作打印机)1的外观立体图。
在壳体2的背面侧上部具备上表面罩7,用户把持把手部8,能够将该上表面罩7沿箭头方向D4转动。在壳体2的正面侧具备正面罩9,用户把持把手部10,能够将该正面罩9沿箭头方向D5转动。
在壳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6,在操作面板6上具备:设定印刷条件的操作按钮4;对电源的接通/切断进行操作的操作按钮3;以及显示印刷状态的显示部5。
在壳体2的侧面2a具备安装部11。安装部11与形成壳体2的侧面2a的壁部形成为一体。在安装部11具备作为液体收纳单元的墨盒单元70。在墨盒单元70上设置有一对卡合部71、72,卡合部71、72能够与安装部11的上部的设在背面侧和正面侧的被卡合部12、13卡合。通过这样的结构,以能够相对于安装部11装卸的方式具备墨盒单元70。
在壳体2的侧面2a上的、比墨盒单元70在铅直方向D3上靠上部的位置,设置有把手部80。把手部80与壳体2的侧面2a和安装部11形成为一体。
把手部80具有:第1延伸部81,其从侧面2a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副扫描方向D2)延伸;和第2延伸部82、83,它们分别与第1延伸部81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连接,并从侧面2a突出,向铅直方向D3的下方延伸而与安装部11的上表面11a连接。
根据这样的把手部80的结构,用户能够将手指尖伸入由第1延伸部81、第2延伸部82、83、安装部11的上表面11a围成的开口部84来把持第1延伸部81。
图2是倒放的状态下的墨盒单元70的立体图。在墨盒单元70中收纳有墨盒75。墨盒75的6个液体容器75a形成为一体,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青色油墨、浅品红色油墨、浅青色油墨、单色油墨被分别存储于液体容器75a中。
用户将图1的姿势状态的墨盒单元70倒放成图2的、以设置有卡合部71、72的一侧为上侧的姿势状态,转动罩74使其打开。然后,用户将设置于液体容器75a的帽76卸下,从注入口(未图示)注入油墨。
液体供给管30的一端与液体容器75a连通,另一端穿过设在安装部11上的开口部14,被配置在壳体2的内部。
在图1的墨盒单元70上设置有由透明部件构成的目视确认部73。用户能够隔着目视确认部73目视确认墨盒单元70内的液体容器75a的油墨残量。
图3是将图1的壳体2卸下后的状态下的打印机1的立体图。当转动图1的上表面罩7使其打开时,开口部26露出,该开口部26被设置在载置作为记录介质的打印纸(未图示)的载置面25与框架24之间。
滑架20在下部具备喷射作为液体的油墨的记录头21,并且滑架20被装备成能够沿着支承于框架24的导轨22在主扫描方向D1上往复移动。滑架20被固定于带23,且随着由马达(未图示)驱动的带23的旋转而往复移动。
载置于载置面25上的打印纸被从开口部26供给至滑架20的下侧,并被搬送辊对(未图示)沿副扫描方向D2搬送。从往复移动的记录头21对搬送来的打印纸喷射油墨,在打印纸上记录图像。
在使图1的正面罩9转动而打开的状态下,记录有图像的打印纸被排出辊27沿副扫描方向D2排出。
液体供给管30由分别供给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青色油墨、浅品红色油墨、浅青色油墨、单色油墨的多个液体供给管30构成,液体供给管30的一端与墨盒单元70的液体容器75a(参照图2)连通,另一端与记录头21连通。处于油墨的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液体容器75a中的油墨经由液体供给管30被供给至处于下游侧的记录头21。
液体供给管30的上游部通过固定部31、32被固定在沿主扫描方向D1延伸设置的支承部37上。液体供给管30的下游部呈弯曲形状折回,下游侧的端部被固定于滑架20。
液体供给管30的下游部沿着具有挠性的板33配置,且被设置于板33上的捆扎部34、35捆扎。与滑架20在主扫描方向D1上的往复移动相伴,液体供给管30的下游部被载置于支承部37上而柔性地追随。
图4是示出在与具备安装部11的侧面2a相反的一侧的侧面2b上设置有把手部85的部分的立体图。在侧面2b上设置有把手部85,在该把手部85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用户把持把手部85和图1的把手部80,能够以稳定的姿势移动打印机1。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图3的打印机1具备:记录头21,其对打印纸喷射油墨;壳体2,其收纳记录头21;作为液体收纳体的墨盒75,其被安装在以壳体2的排出打印纸的一侧作为正面的壳体2的侧面2a上,且收纳油墨;供给部,其将油墨从墨盒75供给至记录头21;作为液体收纳单元的墨盒单元70,其收纳墨盒75;以及安装部11,其被安装于壳体2的侧面2a,墨盒单元7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被安装于该安装部11,在墨盒单元70被安装于安装部11的状态下,在安装部11的比墨盒单元70靠上部的位置具备把手部80(第1把手部)。供给油墨的供给部被构成为包括液体供给管30。
根据该结构,在将墨盒单元70安装于安装部11的状态下,用户把持把手部80,能够容易地移动打印机1。
另外,在壳体2上的与具备安装部11的侧面2a相反的一侧的侧面2b上具备把手部85(第2把手部)。根据该结构,用户能够以稳定的姿势移动打印机1。
另外,墨盒单元70能够相对于安装部11进行装卸。根据该结构,如利用图2所说明的那样,将墨盒单元70从安装部11卸下,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油墨注入墨盒单元70时的作业。
另外,把手部80具有:第1延伸部81,其从具备安装部11的侧面2a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和第2延伸部82、83,它们从侧面2a突出,与第1延伸部81的前后方向的端部连接,并向安装部11侧延伸。根据该结构,用户把持把手部80时的保持性高。另外,形成了刚性高的把手部80。
也可以使把手部80作为与构成侧面2a的壁部和安装部11分体的单独的部件形成。由此,如果形成为与结构不同于打印机1的打印机所具备的把手部共用的结构,则能够抑制打印机1的制造成本增加。
另外,供给部具备与墨盒单元70和记录头21连通的液体供给管30,液体供给管30贯穿壳体2的具备安装部11的侧面2a、和安装部11。
由此,由于液体供给管30没有被配置在壳体2或安装部11的外侧,因此,在用户把持把手部80时,液体供给管30不会成为障碍。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1中具备的把手部80具有与第1延伸部81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连接的第2延伸部82、83,但也可以是这样的把手部,其具有与第1延伸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连接的第2延伸部。
图5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的打印机1a的壳体2的侧面2a设置有把手部90的部分的立体图。把手部90被设置在壳体2的侧面2a上的比墨盒单元70靠铅直方向D3的上部的位置。
把手部90具有:第1延伸部91,其从具备安装部11的侧面2a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和第2延伸部92,其与第1延伸部91的前后方向的正面侧的端部连接,从侧面2a突出,沿铅直方向D3延伸,并与安装部11连接。
第1延伸部91、第2延伸部92与构成侧面2a的壁部和安装部11形成为一体。根据该结构,由于第1延伸部91的前后方向的背面侧的端部与安装部11的上表面11a之间的背面侧与图面右侧敞开,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将手指尖伸入到第1延伸部91的下方,并把持第1延伸部91。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1a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1的结构相同。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在安装部11具备把手部80、90,但是,在实施方式3中,对在安装部不具备把手部而是在壳体的侧面具备把手部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在实施方式3中的打印机1b的壳体2的侧面2a设置有把手部95(第1把手部)的部分的立体图。把手部95被设置在壳体2的侧面2a上的比墨盒单元70靠铅直方向D3的上部的位置。即,在比收纳于墨盒单元70的作为液体收纳体的墨盒75(参照图2)靠上部的位置,具备把手部95。
把手部95具有第1延伸部96,该第1延伸部96从具备安装部11的侧面2a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第1延伸部96形成在与安装部11的上表面11a分离的位置。把手部95与构成侧面2a的壁部和安装部11形成为一体。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1延伸部96与安装部11的上表面11a之间的正面侧、背面侧、侧面2a的图面右侧敞开,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将手指尖伸入到第1延伸部96的下方,并把持第1延伸部96。实施方式3的打印机1b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1的结构相同。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4中,对在安装部11的背面侧具备废液箱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图7是实施方式4中的打印机1c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在通过实施方式1说明的图1的打印机1上追加了废液箱100的图。打印机1c在安装部11的背面侧具备收纳废液吸收体101的废液箱100,所述废液吸收体101用于吸收废液。
在进行所谓的无边距印刷时,使油墨从记录头21向打印纸的端部的外侧喷射,在打印纸的端部形成图像。被喷射至打印纸的端部的外侧的油墨通过在壳体2的内部配置的未图示的废液吸收件或管等路径,被作为废液回收,并被收纳于废液箱100。
在打印机1c上具备把手部80,该把手部80与构成侧面2a的壁部和安装部11形成为一体。由此,用户能够把持把手部80使打印机1c容易地移动,而废液箱100不会成为障碍。

Claims (14)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对记录介质喷射液体;
壳体,其收纳所述记录头;
液体收纳体,其被安装在以所述壳体的排出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侧作为正面的所述壳体的侧面上,并收纳所述液体;以及
供给部,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纳体供给至所述记录头,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上的比所述液体收纳体靠上部的位置,具备第1把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安装有所述液体收纳体的所述侧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上,具备第2把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把手部形成为单独的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部具备与所述液体收纳体和所述记录头连通的液体供给管,
所述液体供给管贯穿所述侧面而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收纳体的背面侧具备收纳废液吸收体的废液箱,所述废液吸收体用于吸收废液。
6.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对记录介质喷射液体;
壳体,其收纳所述记录头;
液体收纳体,其收纳所述液体;
供给部,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纳体供给至所述记录头;
液体收纳单元,其收纳所述液体收纳体;以及
安装部,其被安装在以所述壳体的排出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侧作为正面的所述壳体的侧面上,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被安装于该安装部,
在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状态下,在所述安装部的比所述液体收纳单元靠上部的位置具备第1把手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部具备所述第1把手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与具备所述安装部的所述侧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上,具备第2把手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进行装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收纳单元上设置有一对卡合部,
所述卡合部能够与所述安装部的上部的设在背面侧和正面侧的被卡合部卡合。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把手部具有:第1延伸部,其从所述侧面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和第2延伸部,其从所述侧面突出,与所述第1延伸部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连接,并向所述安装部侧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把手部形成为单独的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部具备与所述液体收纳体和所述记录头连通的液体供给管,
所述液体供给管贯穿所述侧面而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收纳体的背面侧具备收纳废液吸收体的废液箱,所述废液吸收体用于吸收废液。
CN201420649656.1U 2013-12-11 2014-11-03 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223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5756A JP6229467B2 (ja) 2013-12-11 2013-12-11 記録装置
JP2013-255756 2013-12-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22387U true CN204222387U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20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4965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22387U (zh) 2013-12-11 2014-11-03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29467B2 (zh)
CN (1) CN2042223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3334A (zh) * 2017-05-31 2018-1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15848B2 (ja) * 2004-12-22 2010-0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中継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706414B2 (ja) * 2005-09-26 2011-06-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6309A (ja) * 2009-07-09 2011-01-2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154219A (ja) * 2010-01-27 2011-08-11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48510A (ja) * 2011-01-20 2012-08-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5747792B2 (ja) * 2011-11-22 2015-07-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機
KR101872311B1 (ko) * 2012-01-27 2018-06-28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13154573A (ja) * 2012-01-31 2013-08-15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3334A (zh) * 2017-05-31 2018-1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12776A (ja) 2015-06-22
JP6229467B2 (ja) 2017-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114841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15093024A1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5176967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18410B (zh) 流体容纳容器以及使用该流体容纳容器的再填充方法
CN101087690A (zh) 废液回收装置、中继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4626746B (zh) 记录装置
CN100455440C (zh) 阵列喷墨头及具有其的喷墨成像设备
CN104723689A (zh) 记录装置
CN104339852A (zh) 记录装置
CN102555490B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的墨喷嘴面擦拭方法
CN204222387U (zh) 记录装置
CN100450776C (zh) 成像设备
JP2008149647A (ja) 流体供給装置
CN108016133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201816274U (zh)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连续供墨系统
JP549403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440264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0217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03172166U (zh) 记录装置
JP2007160795A (ja) 液体噴射付属装置
JP2009292030A (ja) 維持回復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CN204340385U (zh) 记录装置
CN107020803A (zh) 记录装置
JP2013226728A (ja) 記録装置
JP201211116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インクノズル面ワイピン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