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1653U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1653U
CN204201653U CN201420611700.XU CN201420611700U CN204201653U CN 204201653 U CN204201653 U CN 204201653U CN 201420611700 U CN201420611700 U CN 201420611700U CN 204201653 U CN204201653 U CN 204201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belt
shading rubber
backlight module
glue fram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117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思超
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117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01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1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165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为分段式遮光胶带;胶框,所述胶框包括四条相互连接的侧边,且所述胶框中设置有凹槽,所述遮光胶带的相邻两段重叠于所述胶框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使用分段式遮光胶带的贴付方式,可以增加背光遮光胶带材料利用率,降低背光成本,同时还能降低水汽和异物进入的风险,保证背光模组的品质。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设备中,而背光模组则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重要部件。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爆炸图。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胶框102,设置于所述胶框下方的反射片103,以及设置于所述胶框102上的导光板107,所述导光板107包括一入光侧,且所述入光侧临近LED光源105设置,所述LED光源105包含至少两个发光二极管。所述LED光源105与胶框102之间设置有双面胶104,所述双面胶104用于将LED光源105贴附于胶框102上。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导光板104上的光学膜片108,所述光学膜片108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扩散片109、下增光片110和上增光片111,以及设置于所述胶框102、LED光源105和光学膜片108上的遮光胶带106,所述遮光胶带106为具有单面粘性的黑色胶带。
如上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为防止背光源漏光,需要在光学膜片108和胶框102的整个外围区域贴附遮光胶带106,请参考图2,图2为现有技术中遮光胶带的制作示意图。通常情况下,遮光胶带106的形状通常是一体成型为矩形的遮光胶带,在制作过程中,遮光胶带106的中间镂空部分会产生胶带废料1061,这部分材料不可回收利用,而随着尺寸的增大,胶带料废1061的面积增大,材料利用率大大降低,带来胶带成本增加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为分段式遮光胶带;
胶框,所述胶框包括四条相互连接的侧边,且所述胶框中设置有凹槽,所述遮光胶带的相邻两段重叠于所述胶框的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胶框在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遮光胶带的形状为条状。
优选地,所述胶框凹槽的深度与所述遮光胶带的厚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遮光胶带的形状为“L”状。
优选地,所述遮光胶带的形状为“U”状。
优选地,所述胶框在其中两个侧边上对称的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形状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胶框的下方;
导光板,反射片的上方,所述导光板包括一入光侧;
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的光学膜片。
优选地,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下增光片、上增光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胶框、LED光源和光学膜片上设置分段式遮光胶带,并在胶带连接处的胶框位置设置可容纳胶带的凹槽,在减少胶带废料,提高胶带利用率的同时还可以使各段胶带无缝连接,保持胶带贴付面平整,不与玻璃面发生干涉,保证背光模组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爆炸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遮光胶带的制作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遮光胶带和胶框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遮光胶带与胶框的剖视图;
图3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条状遮光胶带的粘贴示意图;
图3e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条状遮光胶带的制作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遮光胶带和胶框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L”状遮光胶带的粘贴示意图;
图4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L”状遮光胶带的制作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遮光胶带和胶框的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H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U”状与条状遮光胶带的粘贴示意图;
图5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U”状遮光胶带的制作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双“U”状遮光胶带和胶框的示意图;
图6b为图6a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c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双“U”状遮光胶带的粘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为分段式遮光胶带;胶框,所述胶框包括四条相互连接的侧边,且所述胶框中设置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光学膜片上设置分段式遮光胶带,并在胶带连接处的胶框位置设置可容纳胶带的凹槽,不但提高了胶带的利用率,还可以贴付后各段胶带连接处无间隙,保持胶带贴付面平整,不与玻璃面发生干涉,降低水汽或异物进入背光模组的风险,保证背光模组的品质,降低成本。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3a和图3b,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遮光胶带和胶框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如下结构:
遮光胶带306,所述遮光胶带306为分段式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306为四段首尾相接的遮光胶带,并且相邻两段的遮光胶带的边缘处互相重叠贴附在一起,可起到防止水汽或异物进入背光模组的作用。
胶框302,所述胶框302包括四条相互连接的侧边,且所述胶框302中设置有凹槽301,所述遮光胶带302的相邻两段重叠于所述胶框的凹槽301内。其中所述凹槽301可以容纳所述遮光胶带306相互重叠的部分,保持遮光胶带306贴付面平整,不与玻璃面发生干涉,保证背光模组的稳定性。
如图3c所示,图3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遮光胶带与胶框的剖视图。所述分段式遮光胶带306在胶框302的凹槽301处重叠,并置于胶框302的凹槽301内,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背光模组呈现日益薄化的趋势,而遮光胶带302重叠处的背光模组的厚度会增加。因此在胶框302中设置凹槽301,可以容纳重叠的遮光胶带306,保证胶带贴附面的平整一致,不增加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而且通过胶带末端压合贴附来消除各段胶带连接处的间隙,可以降低水汽或异物进入背光模组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分段式遮光胶带306,相对于传统技术中一体成型的矩形遮光胶带,不但可以提高遮光胶带的利用率,降低遮光胶带的成本支出,而且边缘处重叠的遮光胶带306置于胶框302的凹槽301内,保证胶带贴附面的一致性,提高了背光模组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显示效果。
优选地,在实施例一中,所述胶框302在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凹槽301。参考图3a,图3a中在胶框302的四个边角A、B、C、D处均设置有凹槽301,可以保证每两段相邻的遮光胶带306在胶框302中均有被容纳的位置,保证胶带贴附面的一致性,提高背光模组的稳定性。
优选地,在实施例一中,所述遮光胶带306的形状为条状。如图3d所示,图3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条状遮光胶带的粘贴示意图。条状的遮光胶带3061、3062、3063和3064分别在A、B、C、D四处首尾相接连接成一个矩形框。结合图3b,条状的遮光胶带3061、3062、3063和3064的四个粘贴处A、B、C、D分别位于胶框302上的凹槽301内,保证贴附面的平整。
如图3e所示,图3e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条状遮光胶带的制作示意图。遮光胶带306可以紧密的排布,因此废料的面积大大减少,更有利于遮光胶带306的排版和备料,极大的提高了遮光胶带306的利用率,降低了背光的成本。
优选地,在实施例一中,所述胶框凹槽301的深度与所述遮光胶带306的厚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重叠处的遮光胶带306的厚度相当于是两层遮光胶带306的厚度,而其它位置遮光胶带306的厚度为单层遮光胶带306的厚度,因此当胶框凹槽301的深度与所述遮光胶带306的厚度相同时,重叠处的两层遮光胶带306一层位于凹槽301中,另一层与其它遮光胶带306位于同一平面,可以保证贴附面的平整一致。
优选地,在实施例一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303,设置于所述胶框302下方;导光板304,设置于反射片303上方,且容纳于所述胶框302内;设置于导光板304上方的光学膜片308,且所述光学膜片308包括:扩散片309、下增光片310和上增光片31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4a(圈用虚线)和图4b,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遮光胶带和胶框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如下结构:
遮光胶带406,所述遮光胶带406为分段式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406为首尾相接的遮光胶带,并且相邻两段的遮光胶带的边缘处互相重叠贴附在一起,可起到防止水汽或异物进入背光模组的作用。
胶框402,所述胶框402包括四条相互连接的侧边,且所述胶框402中设置有凹槽401,所述遮光胶带402的相邻两段重叠于所述胶框的凹槽401内。其中所述凹槽401可以容纳所述遮光胶带406相互重叠的部分,保持遮光胶带406贴付面平整,不与玻璃面发生干涉,保证背光模组的稳定性。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遮光胶带406的形状优选为“L”状。参考图4c,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L”状遮光胶带的粘贴示意图。两条“L”状的遮光胶带4061和4062分别在E、F两处首尾相连粘贴为一个矩形,与胶框402的形状相契合。结合图4b,“L”状的遮光胶带4061和4062的两个粘贴处E、F置于胶框402上的凹槽401内,保持贴附面的平整,保证背光模组的稳定性。
如图4d所示,图4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L”状遮光胶带的制作示意图。如图所示,“L”状的遮光胶带406可以紧密的排布,废料面积大大减少,并更有利于遮光胶带406的排版和备料,极大的提高了遮光胶带406的利用率,降低了背光的成本。
如图4a所示,“L”状遮光胶带406只需要在E、F两处互相贴附,即图4a中的E、F两处,而所述分段式遮光胶带406在胶框402的凹槽401处重叠,并置于胶框402的凹槽401内,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背光模组呈现日益薄化的趋势,而遮光胶带406重叠处的背光模组的厚度会增加。因此在胶框402中设置凹槽401,可以容纳重叠的遮光胶带406,保证胶带贴附面的平整一致,不增加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而且通过胶带末端压合贴附来消除各段胶带连接处的间隙,可以降低水汽或异物进入背光模组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分段式遮光胶带406,相对于传统技术中一体成型的矩形遮光胶带,不但可以提高遮光胶带的利用率,降低遮光胶带的成本支出,而且边缘处重叠的遮光胶带406置于胶框402的凹槽401内,保证胶带贴附面的一致性,提高了背光模组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显示效果。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中,所述胶框凹槽401的深度与所述遮光胶带406的厚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重叠处的遮光胶带406的厚度相当于是两层遮光胶带406的厚度,而其它位置遮光胶带406的厚度为单层遮光胶带406的厚度,因此当胶框凹槽401的深度与所述遮光胶带406的厚度相同时,重叠处的两层遮光胶带406一层位于凹槽401中,另一层与其它遮光胶带406位于同一平面,可以保证贴附面的平整一致。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403,设置于所述胶框402下方;导光板404,设置于反射片403上方,且容纳于所述胶框402内;设置于导光板404上方的光学膜片408,且所述光学膜片408包括:扩散片409、下增光片410和上增光片41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5a和图5b,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遮光胶带和胶框的示意图,图5b为图5a中G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如下结构:
遮光胶带506,所述遮光胶带506为分段式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506为首尾相接的遮光胶带,并且相邻两段的遮光胶带的边缘处互相重叠贴附在一起,可起到防止水汽或异物进入背光模组的作用。
胶框502,所述胶框502包括四条相互连接的侧边,且所述胶框502中设置有凹槽501,所述遮光胶带502的相邻两段重叠于所述胶框的凹槽501内。其中所述凹槽501可以容纳所述遮光胶带506相互重叠的部分,保持遮光胶带506贴付面平整,不与玻璃面发生干涉,保证背光模组的稳定性。
在实施例三中,所述遮光胶带506的形状优选为“U”状。参考图5c,图5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U”状与条状遮光胶带的粘贴示意图。“U”状遮光胶带5061和条状遮光胶带5062分别在G、H两处粘贴为一个矩形,与胶框402的形状相契合。结合图5b,将“U”状遮光胶带5061和条状遮光胶带5062的两个粘贴处G、H置于胶框502的凹槽501内,保持贴附面的平整。
参考图5d,图5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U”状遮光胶带的制作示意图。如图所示,“U”状的遮光胶带506可以紧密的排布,并更有利于遮光胶带506的示意和备料,极大的提高了遮光胶带506的利用率,降低了背光的成本。
如图5a所示,“U”状遮光胶带506只需要在两处互相贴附,即图5a中的G、H两处,而所述分段式遮光胶带506在胶框502的凹槽501处重叠,并置于胶框502的凹槽501内,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背光模组呈现日益薄化的趋势,而遮光胶带502重叠处的背光模组的厚度会增加。因此在胶框502中设置凹槽501,可以容纳重叠的遮光胶带506,保证胶带贴附面的平整一致,不增加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而且通过胶带末端压合贴附来消除各段胶带连接处的间隙,可以降低水汽或异物进入背光模组的风险。
除此之外,双“U”状的遮光胶带506也可以紧密的排布,提高利用效率。参考图6a、图6b和图6c,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双“U”状遮光胶带和胶框的示意图,图6b为图6a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c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双“U”状遮光胶带的粘贴示意图。两个双“U”状遮光胶带5063和遮光胶带5063相交于的两个相互对称的位置J、I,这样可以使两个双“U”状遮光胶带506完全一样,便于生产中遮光胶带506的排版和备料,提高工作效率。也便于胶框502在其中两个侧边上对称的设置有凹槽501,将两个双“U”状遮光胶带5063和遮光胶带5063的粘贴处J、I置于其中,保证贴附面的平整。且所述胶框502上的凹槽506的形状优选为矩形,同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此处并不加以限制。矩形的凹槽更便于相邻遮光胶带506的互相贴合,从形状上更利于容纳置于其内的遮光胶带506。双U”状遮光胶带506可以提高遮光胶带506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成本。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分段式遮光胶带506,相对于传统技术中一体成型的矩形遮光胶带,不但可以提高遮光胶带的利用率,降低遮光胶带的成本支出,而且边缘处重叠的遮光胶带506置于胶框502的凹槽501内,保证胶带贴附面的一致性,提高了背光模组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显示效果。
优选地,在实施例三中,所述胶框凹槽501的深度与所述遮光胶带506的厚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重叠处的遮光胶带506的厚度相当于是两层遮光胶带506的厚度,而其它位置遮光胶带506的厚度为单层遮光胶带506的厚度,因此当胶框凹槽501的深度与所述遮光胶带506的厚度相同时,重叠处的两层遮光胶带506一层位于凹槽501中,另一层与其它遮光胶带506位于同一平面,可以保证贴附面的平整一致。
优选地,在实施例三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503,设置于所述胶框502下方;导光板504,设置于反射片503上方,且容纳于所述胶框502内;设置于导光板504上方的光学膜片508,且所述光学膜片508包括:扩散片509、下增光片510和上增光片51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将遮光胶带分段备料,并通过遮光胶带胶带末端压合来消除缝隙,在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背光成本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水汽或异物进入背光模组,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可靠性,提高了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为分段式遮光胶带;
胶框,所述胶框包括四条相互连接的侧边,且所述胶框中设置有凹槽,所述遮光胶带的相邻两段重叠于所述胶框的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在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的形状为条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凹槽的深度与所述遮光胶带的厚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的形状为“L”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的形状为“U”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在其中两个侧边上对称的设置有凹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形状为矩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胶框的下方;
导光板,反射片的上方,所述导光板包括一入光侧;
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的光学膜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下增光片、上增光片。
1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420611700.XU 2014-10-21 2014-10-21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01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11700.XU CN204201653U (zh) 2014-10-21 2014-10-21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11700.XU CN204201653U (zh) 2014-10-21 2014-10-21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1653U true CN204201653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59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11700.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01653U (zh) 2014-10-21 2014-10-21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165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4340A (zh) * 2016-08-19 2016-11-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7966759A (zh) * 2017-11-24 2018-04-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
CN109085715A (zh) * 2018-09-06 2018-12-25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遮光膜及组装方法、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4340A (zh) * 2016-08-19 2016-11-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7966759A (zh) * 2017-11-24 2018-04-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
CN107966759B (zh) * 2017-11-24 2020-01-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
CN109085715A (zh) * 2018-09-06 2018-12-25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遮光膜及组装方法、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6621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4127794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728379B (zh) 一种超薄直下式背光平板液晶显示模组
CN106010336A (zh) 遮光胶带、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4201653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883111U (zh) 一种窄边框显示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10605275U (zh) 一种多屏显示一体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模块
CN104777633B (zh) 胶带、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033853A (zh) 背光模组的封装结构和背光模组的封装方法
CN205899197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5157927U (zh) 一种背光结构及显示面板
CN206929629U (zh) 显示设备
CN103075674A (zh) 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底框及其制作方法
CN204964948U (zh) 显示器及终端
CN207232584U (zh) 一种多层全贴合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CN203275838U (zh) 一种光学膜及背光源
CN206193408U (zh)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5048275U (zh) 背光源
CN210488196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屏、终端及光学膜材
CN204513100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CN205507297U (zh) 组合遮光胶带
CN105739183A (zh) 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0442076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206990991U (zh) 一种背光源用一体框架及背光源
CN204285136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