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29629U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29629U
CN206929629U CN201720482679.1U CN201720482679U CN206929629U CN 206929629 U CN206929629 U CN 206929629U CN 201720482679 U CN201720482679 U CN 201720482679U CN 206929629 U CN206929629 U CN 206929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art
backboard
side wall
display device
bloom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826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忠成
侯珮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4826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29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29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29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所使用的背光模块包括背板、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部、导光板、至少一个光学膜片以及光源。背板具有侧墙。第一承载部设置在背板上。导光板设置在背板上。光学膜片设置在导光板的上方,其中光学膜片具有缺口,且缺口对应第一承载部。光源设置在背板上,且光源邻设导光板的入光面。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模块,尤其是涉及一种在显示设备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主要包括背光模块、胶框以及显示面板,且显示面板主要通过胶框承载于背光模块上。其中,背光模块主要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背板中的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光源。
一般而言,背板具有环绕四个边缘的侧墙,且胶框固定在背板的侧墙与导光板之间。为了使胶框能够承载显示面板,胶框必须要保有一定的宽度,然而这样的结构并不符合显示设备的窄边框设计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可符合窄边框的设计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所使用的背光模块包括背板、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部、导光板、至少一个光学膜片以及光源。背板具有侧墙。第一承载部设置在背板上。导光板设置在背板上。光学膜片设置在导光板的上方,其中光学膜片具有缺口,且缺口对应第一承载部。光源设置在背板上,且光源邻设导光板的入光面。显示设备另外还包括复数个黏贴件以及显示面板。其中,背光模块的第一承载部具有第一承载面,侧墙具有顶面。黏贴件同时贴附于至少一个光学膜片的上表面、第一承载部的第一承载面与侧墙的顶面。显示面板设置在至少一个光学膜片的前方,并承载于第一承载部与侧墙上,且被黏贴件所贴附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第一承载部是从侧墙朝向背板内侧延伸的弯折部,且弯折部位于缺口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上述光学膜片的侧面抵靠侧墙,且第一承载部位于光学膜片的缺口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上述侧墙具有凹陷部,第一承载部是设置在凹陷部上的间隔件。间隔件凸出于侧墙的内侧且位于缺口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上述第一承载部设置在背板远离光源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上述背板具有互相垂直的第一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延伸方向。第一承载部设置在背板的转角部,且第一承载部包括分别沿着第一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承载单元以及第二承载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上述背光模块还包括第二承载部,设置在背板靠近光源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上述光源设置在第二承载部与背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承载部的第一承载面的宽度大于侧墙的顶面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上述第一承载部具有第一承载面,且第一承载面与侧墙的顶面共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上述光学膜片具有上表面,且上表面与第一承载部的第一承载面共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上述黏贴件同时贴附于至少一个光学膜片的上表面、第一承载部的第一承载面、第二承载部的第二承载面与侧墙的顶面。显示面板设置在至少一个光学膜片的前方,并承载于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与侧墙上,且被黏贴件所贴附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第二承载部的第二承载面与第一承载部的第一承载面共平面。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是在背板的侧墙上设置第一承载部,以供显示面板平稳地承载于第一承载部以及背板的侧墙上。而且,通过在光学膜片上设置对应第一承载部的缺口以容置第一承载部的方式,可达到在不增加显示设备的整体边框宽度以及不影响显示区域的面积的前提下,增加显示面板的承载面积,进而提升显示面板承载于背板的可靠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结合附图所做的下列描述,其中: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局部装置示意图;
图1B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另一局部装置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远离入光侧的局部装置示意图;
图4是示出沿着图3的A-A剖面线剖切的一种局部剖示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靠近入光侧的局部装置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远离入光侧的局部装置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沿着图6的B-B剖面线剖切的一种局部剖示图;以及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局部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其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局部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0主要包括背光模块200、复数个黏贴件110以及显示面板120。显示面板120通过黏贴件110贴附并固定在背光模块200上。
一并参照图2,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局部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200主要包括背板210、第一承载部220、导光板230、至少一个光学膜片240以及光源260。第一承载部220、导光板230及光源260均设置在背板210上,且光源260邻设于导光板230的入光面。第一承载部220主要用来承载显示面板120,并可限位光学膜片240。
另同时参照图1A、图3及图4,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远离入光侧的局部装置示意图,图4是示出沿着图3的A-A剖面线剖切的一种局部剖示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220设置背板210远离光源260的一侧。如图3所示,背板210具有侧墙2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部220是从侧墙211的一部分朝向背板210内侧延伸的弯折部,除了这种方式以外,第一承载部220也可以是另外安装到背板210的P E T塑料块,或是背光模块本身所具有的胶框所延伸出来的一部分。尤其采用从背板210的侧墙211内侧延伸的弯折部或是安装到背板210的PET塑料块,都可以再取代传统胶框的使用而能进一步缩小整体背光模框的边框宽度,达到窄边框的效果。如图4所示,导光板230与光学膜片240均设置在侧墙211的内侧。其中,导光板230可设置在第一承载部220的下方。光学膜片240设置在导光板230上,且光学膜片240具有缺口241,且第一承载部220位于缺口241中。
详细地说,如图3所示,光学膜片240不具有缺口241的侧面240a可抵靠侧墙211,且光学膜片240的缺口241则可抵靠第一承载部220。也就是说,由背板210的侧墙211所延伸出的第一承载部220具有限位光学膜片240的功能。此外,第一承载部220可承载如图1B所示的显示面板120。而且,通过第一承载部220填补于光学膜片240的缺口241中的方式可增加显示面板120的承载面积,但不会增加背光模块200的边框宽度。再者,在装设光学膜片240时,组装人员可利用光学膜片240的缺口241对准第一承载部220的方式,将光学膜片240放置到正确的位置,并且利用第一承载部220限位光学膜片240。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220具有第一承载面220a,且第一承载面220a与侧墙211的顶面211a实质共平面。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240的数量可为多个,且当这些光学膜片240堆栈放置在导光板230上时,最上面的光学膜片240的上表面可与第一承载部220的第一承载面220a以及侧墙211的顶面211a共平面。因此,如图1B所示,可将黏贴件110同时贴附在第一承载面220a的表面、侧墙211的顶面211a以及光学膜片240的上表面,以将光学膜片240固定在背板210上。在一例子中,黏贴件110可为双面胶。因此,显示面板120亦可通过黏贴件110平稳地贴设于背板210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面220a的宽度W1大于侧墙211的顶面211a的宽度W2,故可增加显示面板120承载于背板210上的可靠度。
更具体而言,当第一承载面220a与侧墙211的顶面211a实质共平面时,黏贴件110可为厚度均一的黏贴件,故可使显示面板120水平地黏固在背板210上。在其他例子中,若第一承载面220a与侧墙211的顶面211a没有共平面时,黏贴件110则可设计成具有两种厚度的黏贴件。因此,黏贴件110的厚度较厚的部分可贴设在第一承载面220a与侧墙211中较低的一者上,黏贴件110的厚度较薄的部分可贴设在第一承载面220a与侧墙211中较高的另一者上,同样可使显示面板120保持水平地黏固在背板210上。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较为柔软材质的黏贴件110,当显示面板120黏贴在黏贴件110上,黏贴件110可以受到挤压变形而填补在第一承载面220a与侧墙211的顶面211a没有共平面的空间里。在其他实施例中,即使第一承载面220a与侧墙211的顶面211a共平面,但显示面板120的厚度不均一时,亦可使用同时具有不同厚度的黏贴件来使显示面板120维持水平地承载于背板210上。
再次参照图1A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220设置在背板210远离光源260的转角部。背板210具有互相垂直的第一延伸方向D1以及第二延伸方向D2。第一承载部220包括第一承载单元221与第二承载单元222,且第一承载面220a定义在第一承载单元221与第二承载单元222的顶面。其中,第一承载单元221沿着第一延伸方向D1延伸,第二承载单元222沿着第二延伸方向D2延伸。在一例子中,第一延伸方向D1垂直于第二延伸方向D2。也就是说,第一承载部220可为L形结构设计,如图1B至图3所示的分段式形态,或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的一体式形态,且光学膜片240的缺口241亦可对应第一承载部220设计成L形缺口。藉此,通过第一承载单元221与第二承载单元222可同时支撑显示面板120的角落的部分。
同时参照图1A及图5,其中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靠近入光侧的局部装置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200还包括第二承载部250。第二承载部250设置在背板210上,且光源260设置在第二承载部250与背板210之间。在一例子中,第二承载部250是由侧墙211朝向背板210内侧延伸的弯折部,且具有第二承载面251。其中,第二承载部250除了是由侧墙211朝向背板210内侧延伸的弯折部以外,也可以是另外安装到背板210的PET塑料块,或是背光模块本身所具有的胶框所延伸出来的一部分。第二承载面251与第一承载部220的第一承载面220a以及侧墙211的顶面211a共平面,藉此可使显示面板120水平放置在背板210上。
继续参照图1A及图5,背板210靠近光源260的位置具有反折结构212,光源260嵌设于反折结构212与背板21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反折结构212的表面可与第二承载部250的第二承载面251共平面,藉以承载如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120。
在本实用新型中,背板与第一承载部可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参照图6及图7,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远离入光侧的局部装置示意图,图7是示出沿着图6的B-B剖面线剖切的一种局部剖示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300的结构大致上与前述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的结构相同,差异仅在于背光模块300的背板310、第一承载部320以及光学膜片340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
继续参照图6及图7,背板310的侧墙311具有凹陷部311a,且第一承载部320为设置在凹陷部311a上的间隔件。如图7所示,当第一承载部320设置在背板310的侧墙311上时,第一承载部320的一侧与侧墙311的外侧面切齐,且第一承载部320的另一侧凸出于侧墙311的内侧面。如图7所示,导光板230设置在第一承载部320的下方,光学膜片340设置在导光板230上。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340具有对应第一承载部320的缺口341,故光学膜片340不具有缺口341的侧面340a可抵靠于侧墙311,且光学膜片340的缺口341则可抵靠第一承载部320,也就是说,当光学膜片340设置在导光板230上时,第一承载部320位于缺口341中。因此,组装人员同样可利用光学膜片340的缺口341对准第一承载部320的方式将光学膜片340放置到正确的位置,并且利用第一承载部320限位光学膜片340。
另一并参照图6及图8,其中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局部装置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320的第一承载面320a可与侧墙311的顶面311b实质共平面,且黏贴件110可同时贴附于第一承载面320a与侧墙311的顶面311b。因此,显示面板120可水平地承载并贴附在背板310上。也就是说,第一承载部320可用以承载显示面板120。而且,通过第一承载部320填补于光学膜片340的缺口341中的方式可增加显示面板120的承载面积但不会增加背光模块300的边框宽度。此外,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面320a的宽度W3大于侧墙311的顶面311b的宽度W4,故可增加黏贴件110的贴附面积。
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300亦可包括如图5所示的第二承载部250,同样可达到承载显示面板120的目的,故于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是在背板的侧墙上设置第一承载部,以供显示面板平稳地承载于第一承载部以及背板的侧墙上。而且,通过在光学膜片上设置对应第一承载部的缺口以容置第一承载部的方式,可达到在不增加显示设备的整体边框宽度以及不影响显示区域的面积的前提下,增加显示面板的承载面积,进而提升显示面板承载于背板的可靠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符号说明
100 显示设备
110 黏贴件
120 显示面板
200 背光模块
210 背板
211 侧墙
211a 顶面
212 反折结构
220 第一承载部
220a 第一承载面
221 第一承载单元
222 第二承载单元
230 导光板
240 光学膜片
240a 侧面
241 缺口
250 第二承载部
251 第二承载面
260 光源
300 背光模块
310 背板
311 侧墙
311a 凹陷部
311b 顶面
320 第一承载部
320a 第一承载面
340 光学膜片
341 缺口
D1 第一延伸方向
D2 第二延伸方向
W1 宽度
W2 宽度
W3 宽度
W4 宽度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块、复数个黏贴件,以及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背板,具有侧墙,所述侧墙具有顶面;
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部,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第一承载部具有第一承载面;
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至少一个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上方,其中,所述光学膜片具有缺口且所述缺口对应所述第一承载部;以及
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且所述光源邻设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
其中,所述复数个黏贴件同时贴附于所述至少一个光学膜片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承载部的所述第一承载面与所述侧墙的所述顶面;以及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膜片的前方,并承载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侧墙上,且被所述黏贴件所贴附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部是从所述侧墙朝向所述背板内侧延伸的弯折部,且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缺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的侧面抵靠所述侧墙,且所述第一承载部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缺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侧墙具有凹陷部,所述第一承载部是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上的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凸出于所述侧墙的内侧且位于所述缺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部设置在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背板具有互相垂直的第一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延伸方向;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部设置在所述背板的转角部,且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以及所述第二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承载单元以及第二承载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部的所述第一承载面的宽度大于所述侧墙的所述顶面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部的所述第一承载面与所述侧墙的所述顶面共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学膜片具有上表面,且所述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所述第一承载面共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二承载部,设置在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部与所述背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第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承载部具有第二承载面;
所述复数个黏贴件同时贴附于所述至少一个光学膜片的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一承载部的所述第一承载面、所述第二承载部的所述第二承载面与所述侧墙的所述顶面;以及
所述显示面板承载于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与所述侧墙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承载部的所述第二承载面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所述第一承载面共平面。
CN201720482679.1U 2017-05-03 2017-05-03 显示设备 Active CN206929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82679.1U CN206929629U (zh) 2017-05-03 2017-05-03 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82679.1U CN206929629U (zh) 2017-05-03 2017-05-03 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29629U true CN206929629U (zh) 2018-01-26

Family

ID=61351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82679.1U Active CN206929629U (zh) 2017-05-03 2017-05-03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2962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7991A (zh) * 2017-05-03 2019-03-15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110989067A (zh) * 2019-05-28 2020-04-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光学组合结构
CN111199681A (zh) * 2018-11-19 2020-05-26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曲面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7991A (zh) * 2017-05-03 2019-03-15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111199681A (zh) * 2018-11-19 2020-05-26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曲面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设备
CN110989067A (zh) * 2019-05-28 2020-04-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光学组合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29629U (zh) 显示设备
TWI588571B (zh) 顯示裝置
CN111799310B (zh) 显示装置和屏体
CN107884974A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202453599U (zh) 一种具有膜片定位功能的液晶模组结构
CN210129366U (zh)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477991A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204650103U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6353230U (zh) 背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6444121A (zh) 显示装置
CN107193156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10850625B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605275U (zh) 一种多屏显示一体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模块
KR102492586B1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109477933A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204201653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8196292A1 (zh) 背光结构、显示装置
CN108761900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06601A1 (zh) 一种交互平板
CN20414313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6523715U (zh) 一种防透光的导光板定位结构
CN204009298U (zh) 具有密封结构的液晶模组
CN109321156B (zh) 一种遮光胶带、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制作和使用方法
CN207965206U (zh) 一种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CN206975353U (zh) 一种超薄液晶显示器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