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1900A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1900A
CN108761900A CN201810399236.5A CN201810399236A CN108761900A CN 108761900 A CN108761900 A CN 108761900A CN 201810399236 A CN201810399236 A CN 201810399236A CN 108761900 A CN108761900 A CN 108761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ening piece
backlight module
side portion
glue fram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992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1900B (zh
Inventor
倪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992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19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1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1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1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1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胶框,以及设置于胶框内的导光板、第一增光片和第二增光片,其中,第二增光片和第一增光片沿远离导光板的方向依次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第一增光片与胶框通过胶带粘接固定;导光板包括入光侧和与入光侧相对的非入光侧,第二增光片靠近非入光侧具有第一侧边部,第一侧边部与胶框固定。本发明中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增光片靠近非入光侧的第一侧边部固定于胶框,从而可以减少由于增光片收缩导致显示面板出现亮线的情况,从而提高产品的成品率,降低产品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是一种平板显示器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对光的调制作用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和色彩变化从而形成图像。由于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因此,液晶显示装置都需要专门的背光模组。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背光模组的主要功能即在于为液晶面板提供均匀、高亮度的背光。背光模组的基本原理是将常用的点型或线型发光体,通过有效光机构转化成高亮度且均一灰度的面发光体,从而使液晶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影像。
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01、发光源02、导光板03、反射片04、扩散片05、第一增光片06、第二增光片07和遮光胶带08等。其中,第二增光片07和第一增光片06沿远离导光板01的方向依次设置。为了使第二增光片07具有足够的膨胀和收缩空间,第二增光片07靠近发光源02的第一侧边部071与胶框01固定,而与第一侧边部071相对的第二侧边部072则与胶框01未固定。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于:在产品进行环境测试时,或者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温度较大变化,可能导致增光片收缩。对于第二增光片07来讲,靠近发光源的第一侧边部071固定,而远离发光源02的第二侧边部072未固定,当第二增光片07收缩时,第二侧边部072向靠近背光可视区09(View Area,简称:VA)的方向收缩,则第二侧边部072可能进入背光可视区09。而增光片的端面的出光量较大,会形成亮线。因此,导致第二侧边部072在背光可视区09形成亮线,导致产品的成品率较低,导致产品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减少由于增光片收缩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出现亮线的情况,从而提高产品的成品率,降低产品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胶框,以及设置于胶框内的导光板、第一增光片和第二增光片,其中,所述第二增光片和所述第一增光片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增光片与所述胶框通过胶带粘接固定;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侧和与所述入光侧相对的非入光侧,所述第二增光片靠近所述非入光侧具有第一侧边部,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胶框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第二增光片靠近非入光侧的一侧具有第一侧边部,该第一侧边部与胶框固定。第二增光片还包括与第一侧边部相对的第二侧边部,第二侧边部与导光板的入光侧位于同一侧。具体的,第二侧边部可以不与胶框固定,则当第二增光片受到温度变化影响时,未固定的第二侧边部可以较为自由地移动,从而使第二增光片在发生膨胀和收缩时保持平整,不易出现翘曲缺陷。背光模组的入光侧的边框较宽,则可以使第二增光片的第二侧边部设计的较宽,遮光胶带遮挡第二侧边部的宽度较大,第二增光片遇到温度降低的情况,发生收缩时,即使收缩尺寸较大,也可以使第二侧边部的边缘位于遮光胶带的遮挡区域,而不会进入背光模板的背光可视区,则该背光模组不易是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出现亮线的情况,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降低了产品成本。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增光片的所述第一侧边部伸出所述第一增光片边缘,所述胶带还粘贴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胶框。粘贴第一增光片的胶带,还将第一侧边部粘贴于胶框,而无需设置额外的固定结构用于固定第二增光片。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部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补充胶层。该第一补胶层能够填充第一侧边部与第一增光片之间的段差,从而提高胶带的粘贴强度。
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增光片的所述第一侧边部具有伸出所述第一增光片边缘的凸耳,所述胶带还粘贴所述凸耳与所述胶框。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耳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补充胶层。
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光片与所述第一侧边部重叠的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胶带还粘贴所述第一侧边部从所述开口露出的区域与所述胶框。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形状包括矩形开口、半圆形开口、三角形开口或者梯形开口。
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光片与所述第一侧边部重叠的区域具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的边缘形成正弦曲线边缘。正弦曲线边缘为平滑过渡边缘,可以减少应力集中,从而提高第一增光片的寿命。
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正弦曲线边缘满足:
Y=Asin(wx);
其中,A为正弦曲线的振幅,且0.1mm≤A≤0.2mm;w为正弦曲线的角频率,且w满足:其中,S为有效粘贴面积,且1mm≤S≤2mm,L为第一增光片在第一侧边部延伸方向的宽度。
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胶带包括遮光胶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背光模组。
该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增光片固定于背光模组远离发光源的一侧,不易出现亮线缺陷,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不易出现亮线,产品成品率较高,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D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部分:
01-胶框; 02-发光源;
03-导光板; 04-反射片;
05-扩散片; 06-第一增光片;
07-第二增光片; 071-第一侧边部;
072-第二侧边部; 08-遮光胶带;
09-背光可视区;
本发明部分:
1-胶框; 2-发光源;
3-导光板; 31-入光侧;
32-非入光侧; 4-反射片;
5-扩散片; 6-第一增光片;
61-第一增光片边缘; 62-开口;
7-第二增光片; 71-第一侧边部;
711-凸耳; 72-第二侧边部;
8-胶带; 9-背光可视区;
100-显示装置; 200-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减少由于增光片收缩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出现亮线的情况,从而提高产品的成品率,降低产品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胶框1,以及设置于胶框1内的导光板3、第一增光片6和第二增光片7,其中,第二增光片7和第一增光片6沿远离导光板3的方向依次设置于导光板3的一侧,第一增光片6与胶框1通过胶带8粘接固定;导光板3包括入光侧31和与入光侧31相对的非入光侧32,第二增光片7靠近非入光侧32具有第一侧边部71,第一侧边部71与胶框1固定。
请参考图4,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中的背光模组包括胶框1、发光源2、导光板3、反射片4、扩散片5、第一增光片6、第二增光片7和胶带8等。其中,第二增光片7和第一增光片6沿远离导光板3的方向依次设置于导光板3的一侧,第一增光片6与胶框1通过胶带8粘接固定。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为侧入光式背光模组,即发光源2设置于导光板3的侧边,该侧边则为导光板3的入光侧31,导光板3还包括与入光侧31相对的非入光侧32。第二增光片7靠近非入光侧32的一侧具有第一侧边部71,该第一侧边部71与胶框1固定。
第二增光片7还包括与第一侧边部71相对的第二侧边部72,第二侧边部72与导光板3的入光侧31位于同一侧。具体的,第二侧边部72可以不与胶框1固定,则当第二增光片7受到温度变化影响时,例如对显示装置进行环境测试时,需要进行温度测试,温度测试时,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之间的差值通常较大,第二增光片7会发生膨胀和收缩,从而导致第二增光片7的尺寸随温度变化为变化,未固定的第二侧边部72可以较为自由地移动,从而使第二增光片7在发生膨胀和收缩时保持平整,不易出现翘曲缺陷。而背光模组的入光侧31由于需要安装发光源2和驱动芯片等结构,因此,背光模组的入光侧31的边框较宽,则可以使第二增光片7的第二侧边部72设计的较宽,遮光胶带遮挡第二侧边部72的宽度较大,第二增光片7遇到温度降低的情况,发生收缩时,即使收缩尺寸较大,也可以使第二侧边部72的边缘位于遮光胶带的遮挡区域,而不会进入背光模板的背光可视区9,则该背光模组显示区不易出现亮线,产品的成品率较高。
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胶带8可以为遮光胶带,则无需额外设置胶带8来固定第一增光片6和第二增光片7。
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增光片6的投影至少暴露第一侧边部71的部分区域,胶带8粘贴上述被第一增光片6暴露出来的第一侧边部71的部分区域与胶框1,从而固定上述第二增光片7。
请参考图4、图6和图7,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增光片7的第一侧边部71伸出第一增光片边缘61,胶带8还粘贴第一侧边部71与胶框1。
该实施例中,第二增光片7的第一侧边部71从第一增光片边缘61伸出,则,粘贴第一增光片6的胶带8,还将第一侧边部71粘贴于胶框1,而无需设置额外的固定结构用于固定第二增光片7,该实施例为一种第二增光片7固定方式的实施例。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侧边部71远离导光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补充胶层。由于第二增光片7的第一侧边部71从第一增光片边缘61伸出,则第一侧边部71远离导光板3一侧的表面与第一增光片6远离导光板3一侧的表面之间具有段差,该第一补充胶层则可以填补该段差,当利用粘贴第一增光片6的胶带8粘接第一侧边部71时,可以提高粘贴强度,以减少由于段差导致胶带8粘贴强度降低的情况。
请参考图8,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增光片7的第一侧边部71具有伸出第一增光片边缘61的凸耳711,胶带8还粘贴凸耳711与胶框1。
利用凸耳711固定上述第二增光片7,可以减少第二增光片7的固定结构的尺寸,从而有利于使背光模组的集成度更高。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使第二增光片7稳固的固定于胶框1,需要使上述凸耳711的面积需要使第二增光片7能够稳固的固定于胶框,通常应该不小于1平方毫米。
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增光片7的第一侧边部71具有多个凸耳711,且上述多个凸耳711均匀分布于第一侧边部71。该实施例中,均匀分布的多个凸耳711可以提高第二增光片的第一侧边部71的固定强度,且使第一侧边部受到的力分布更加均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凸耳711远离导光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补充胶层。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补充胶层与第一补充胶层的作用类似,是为了补充凸耳711与第一增光片6之间的段差,从而提高胶带8粘贴上述凸耳711与胶框1的粘贴强度,此处不进行赘述。
请参考图9,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增光片6与第一侧边部71重叠的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开口62,胶带8还粘贴第一侧边部71从开口62露出的区域与胶框1。
该实施例中,对第一增光片6进行处理,形成开口62,从上述开口62露出的第二增光片7的第一侧边部71,从而使第一侧边部71与胶框1固定。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增光片6可以具有一个开口62,也可以具有多个开口62,本发明对上述开口62的数量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述开口62的形状不限,例如,开口62形状可以为矩形开口或半圆形开口,也可以为三角形开口或者梯形开口,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开口,例如不规则形状的开口,此处不进行一一列举。
请参考图10,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增光片6与第一侧边部71重叠的区域具有多个开口62,多个开口62的边缘形成正弦曲线边缘。
由于正弦曲线为平滑曲线,因此具有正弦曲线边缘的第一增光片6的边缘处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从而使第一增光片6不易破损,可以提高第一增光片6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提高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述正弦曲线边缘满足:
Y=Asin(wx);
其中,A为正弦曲线的振幅,且0.1mm≤A≤0.2mm;w为正弦曲线的角频率,且w满足:其中,S为有效粘贴面积,且1mm2≤S≤2mm2,L为第一增光片6在第一侧边部71延伸方向的宽度。
为了使第二增光片7稳固的固定于胶框1,需要使第二增光片7具有足够的有效粘贴面积,通过发明人的实验和计算,上述有效粘贴面积S需要满足1mm2≤S≤2mm2;此外,为了减小背光模组的尺寸,第二增光片7用于粘贴的区域宽度,即上述正弦曲线的振幅A应该满足0.1mm≤A≤0.2mm。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即可确定第一增光片6上述正弦曲线边缘的关系式。
具有该正弦曲线边缘的第一增光片6,露出的第二增光片7的第一侧边部71部分,具有足够的有效粘贴面积,从而可以使第二增光片7稳固的固定于胶框1。此外,第一侧边部71用于粘贴的区域宽度满足0.1mm≤A≤0.2mm,则既可以使第一侧边部71利用胶带8粘贴至胶框1,又可以使第一侧边部71的宽度较小,从而对背光模板的边框尺寸的影响较小,有利于缩小背光模板的边框尺寸。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
该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增光片固定于背光模组远离发光源的一侧,则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不易出现亮线,具有较高的成品率。
请参考图11,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该显示装置100的具体类型不限,该显示装置100可以是例如智能手表、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但是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显示面板200。该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区不易出现亮线,产品成品率较高,且成本较低。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框,以及设置于胶框内的导光板、第一增光片和第二增光片,其中,所述第二增光片和所述第一增光片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增光片与所述胶框通过胶带粘接固定;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侧和与所述入光侧相对的非入光侧,所述第二增光片靠近所述非入光侧具有第一侧边部,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胶框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光片的所述第一侧边部伸出所述第一增光片边缘,所述胶带还粘贴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胶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部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补充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光片的所述第一侧边部具有伸出所述第一增光片边缘的凸耳,所述胶带还粘贴所述凸耳与所述胶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补充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光片与所述第一侧边部重叠的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胶带还粘贴所述第一侧边部从所述开口露出的区域与所述胶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形状包括矩形开口、半圆形开口、三角形开口或者梯形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光片与所述第一侧边部重叠的区域具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的边缘形成正弦曲线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弦曲线边缘满足:
Y=Asin(wx);
其中,A为正弦曲线的振幅,且0.1mm≤A≤0.2mm;w为正弦曲线的角频率,且w满足:其中,S为有效粘贴面积,且1mm≤S≤2mm,L为第一增光片在第一侧边部延伸方向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包括遮光胶带。
1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810399236.5A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7619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9236.5A CN108761900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9236.5A CN108761900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1900A true CN108761900A (zh) 2018-11-06
CN108761900B CN108761900B (zh) 2021-06-29

Family

ID=64012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99236.5A Active CN108761900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19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1232A (zh) * 2022-07-07 2022-09-16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3065A (zh) * 2022-08-24 2022-11-2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侧入光式背光模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4981A (zh) * 2015-08-10 2015-11-1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60131827A1 (en) * 2014-11-11 2016-05-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6970487A (zh) * 2017-04-26 2017-07-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085329A (zh) * 2017-06-15 2017-08-22 深圳市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背光膜材移位的lcm液晶显示模组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31827A1 (en) * 2014-11-11 2016-05-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5044981A (zh) * 2015-08-10 2015-11-1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6970487A (zh) * 2017-04-26 2017-07-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085329A (zh) * 2017-06-15 2017-08-22 深圳市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背光膜材移位的lcm液晶显示模组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1232A (zh) * 2022-07-07 2022-09-16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15061232B (zh) * 2022-07-07 2024-03-15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1900B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6048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353230U (zh) 背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4650103U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4028521U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4534363A (zh) 背光模块及具有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CN107526198B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18232791A1 (zh) 用于背光模组的胶框及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
CN106802448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761900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8255582U (zh) 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CN209928187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WO2016206146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5158842A (zh) 网点结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205222A (zh) 背光单元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5318064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049390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2937263B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5093673B (zh) 一种反组装背光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164820U (zh) 背光源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06929629U (zh) 显示设备
US2020002612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06198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移动终端
CN20414313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4855993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515302U (zh) 新型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