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95493U - 打磨机及打磨头快拆机构 - Google Patents

打磨机及打磨头快拆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95493U
CN204195493U CN201420574627.3U CN201420574627U CN204195493U CN 204195493 U CN204195493 U CN 204195493U CN 201420574627 U CN201420574627 U CN 201420574627U CN 204195493 U CN204195493 U CN 204195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head
elastic component
output shaft
section
axle jou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46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QIANGDE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QIANGDE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QIANGDE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QIANGDE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746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95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95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9549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打磨头快拆机构,包括作为打磨器动力输出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能够实现打磨头周向固定并传递转矩的部分的截面的重心在该部分滚动时呈现跳动变化,所述输出轴上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凸出于弹性件所在输出轴部分的表面,所述打磨头套入输出轴时,所述弹性件径向尺寸受压减小;所述打磨头安装于输出轴上后所述弹性件径向尺寸恢复原状,此时所述弹性件可限制打磨头的轴向脱开;还具有一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可作用于弹性件,从而使弹性件径向尺寸减小。本实用新型在打磨头安装时,对打磨头本身的塑形变形为无,本实用新型的变形部位均在弹性件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快拆机构相对损耗小,同时可快速更换打磨头,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打磨机及打磨头快拆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针对打磨器更换打磨头的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磨头快拆机构及打磨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打磨在模具行业、家具行业、机械加工行业等的用量也随之不断增加,由于磨削效果好、精度高,而倍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目前使用的打磨主要包括打磨主机和工作头(即打磨头),如图1给出了打磨头1的结构图,该打磨头1在本行业内可以认为是标准件,与该打磨头1拆装的机构必须符合该打磨头1的结构,其中打磨头1中部具有穿入孔1-1,该穿入孔1-1内壁分为直筒部1-2、键部1-3和限位部1-4,其中直筒部1-2作为与打磨机输出轴2安装时的导入,键部1-3可以通过类似键连接的方式将打磨头1与输出轴2同步转动,而限位部1-4的作用在于将打磨头1安装后,限制打磨头1在轴向方向脱开(指打磨头1往外滑出),其中工作头主要通过螺母的形式固定在打磨机输出轴上,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打磨细度的要求的不同,或者由于打磨头的磨损程度高而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打磨头时,需要工作人员使用扳手将打磨头取下再进行安装,大大降低了其工作效率,特别是在需要多次更换不同规格的打磨头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打磨头更换不易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打磨头快拆机构,它能够快速的卸下打磨头,从而快速的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打磨头快拆机构,用于安装打磨头,包括作为打磨器动力输出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能够实现打磨头周向固定并传递转矩的部分的截面的重心在该部分滚动时呈现跳动变化,所述输出轴上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凸出于弹性件所在输出轴部分的表面,所述打磨头套入输出轴时,所述弹性件径向尺寸受压减小;所述打磨头安装于输出轴上后所述弹性件径向尺寸恢复原状,此时所述弹性件可限制打磨头的轴向脱开;还具有一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可作用于弹性件,从而使弹性件径向尺寸减小。打磨头套入输出轴时,弹性件受挤压使其径向尺寸变小,进而可以安装上打磨头,当打磨头安装完毕后,弹性件又可以作为限位件用,即可以限制打磨头轴向脱开方向的自由度,当需要快速拆下打磨头时,通过解锁机构作用弹性件,再次使其径向尺寸变小,便可顺利将打磨头取下。
进一步地,为实现弹性件与打磨头的弹性接触,对弹性件的结构作细部说明,所述弹性件包括后段、拱起段和前段,所述后段、拱起段和前段依次连接构成弹片的主体部分,拱起段可作为弹性件的接触部位,
优选地,所述后段和拱起段的连接点与前段和拱起段的连接点构成水平连线,所述拱起段最高点与水平连线的中线不重合。优选地,拱起段最高点偏向外侧,当然拱起段是对称结构或者偏向内侧,同样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前端为空心,输出轴上开有与输出轴空心部分连通的通孔,所述弹性件主体部分置于输出轴空心部分内,所述拱起段从通孔凸出。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弹性件在水平移动过程中能够及时自动回位,所述弹性件主体部分连接有用于对弹性件移动行程回位的回位机构。
优选地,所述回位机构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空心部分,弹簧其中一端与弹性件主体部分末端相接触。
进一步地,为实现打磨头的安装与拆卸,所述解锁机构包括推杆,所述推杆与弹性件连接,所述推杆包括依次从里向外分布的第二轴颈、第三轴颈,所述第二轴颈和第三轴颈之间具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前端与拱起段的连接点在推杆动作时可进入第二环形凹槽。
所述推杆还设有第一轴颈,所述第一轴颈与第二轴颈相邻,所述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之间具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后段与拱起段的连接点在弹性件的移动行程中可进入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的作用在于弹性件在径向变形时,能够让后段与拱起段的连接点有足够位置进入到第一环形凹槽,同样第二环形凹槽的作用在于弹性件在径向变形时,能够让前段与拱起段的连接点进入到第二环形凹槽,反之,如果没有这些凹槽,弹性件将无法顺利的完成径向变形,利用这样的特性,弹性件就可起到限位件的作用,例如:将打磨头脱开时,打磨头的限位部与弹性件拱起段接触,使拱起段向外移动,此时只要保证拱起段与前段的连接点无法进入到第二环形凹槽,即可保证弹性件无法产生径向变形,从而实现对打磨头轴向脱开的限位。
为了限制推杆从空心部分脱出,所述输出轴头部的空心处具有帽檐,所述推杆的第三轴颈的端面与帽檐相抵靠。
为了便于推压推杆,所述推杆具有伸出端,所述伸出端穿出帽檐构成的小孔并露出于输出轴外,所述伸出端上连接有压帽。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输出轴为分体结构,包括主体部和分体部,所述分体部为空心,分体部插装固定在主体部。该处改进与上述的输出轴头部的帽檐设计是相关联的,传统的输出轴为整体式,其空心部分要安装本实用新型的这些部件,其在最后的时候必然需要一端盖来封堵推杆以防止其脱出,而端盖与输出轴头部的连接通常采用焊接的手段,无疑这种方式难度大,对焊接处还需要磨光修复,以保证美观,因而这种方式费时费力,而本实用新型将输出轴改为分体式,这些零件都可以从尾部安装进去,用一体铸造出的帽檐即可起到对推杆的限制作用,从而解决了该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的后段搭扣在推杆的第一轴颈上。
由于输出轴与打磨头配合安装后可以带动打磨头一起转动,为实现这种功能,输出轴与打磨头的装配方式是多样的,本实用新型采取轴毂连接的方式,具体为:所述输出轴头部的圆周上沿着轴线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弹性件设置在限位槽中。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或者限位槽两端均为开口。
轴毂联接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销连接,过盈连接和型面连接等,这些连接的核心都在于上述讲到的传递转矩的部分的截面的重心在该部分滚动时呈现跳动变化,因此,源于此作出的其他变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对弹性件的布置形式作优化,所述限位槽有偶数个,其中相对的两个限位槽上均开设所述通孔,所述拱起段有两个,两个拱起段相互对称,所述两个拱起段分别从相应的通孔凸出。当然拱起段也并非一定需要设定为相对,也可以两个拱起段之间构成锐角的角度,同样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
弹性件是具有弹性回复能力的势能件,对弹性件的选择作进一步地说明:
所述弹性件为弹片,所述弹片的后段套扎在推杆的第一轴颈上。
所述弹性件为钢丝,所述推杆具有尾部,所述尾部与第一轴颈相连,所述尾部上开设有一条槽口,所述钢丝的后段嵌在该槽口内,从而钢丝后段箍在第一轴颈端面。采用钢丝,在加工制造时极为便利,可以直接成型出,产量大。
为了便于打磨头更平顺的安装至输出轴,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宽大于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宽。
一种打磨机,具有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形部位在弹性件本身,而打磨头的内部通孔并不存在塑性变形,因此对打磨头本体的影响为无,从而即便多次更换打磨头,也不会对打磨头本身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快拆机构,安装与拆卸都非常快速,相对于传统的螺母锁定,耗费工时小,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打磨头的三维图;
图2是打磨头的全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打磨头快拆机构的三维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全剖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全剖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出轴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推杆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片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推杆的结构图。
图中:1.打磨头,1-1.穿入孔,1-2.直筒部,1-3.键部,1-4.限位部,2.输出轴,2-1.帽檐,2-2.主体部,2-3.分体部,3.限位槽,3-1.通孔,4.弹片,4-1.后段,4-2.拱起段,4-3.前段,5.钢丝,6.推杆,6-1.第一轴颈,6-2.第二轴颈,6-3.第三轴颈,6-4.第一环形凹槽,6-5.第二环形凹槽,6-6.伸出端,6-7.尾部,6-8.槽口,7.弹簧,8.压帽,9.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一种打磨头快拆机构,用于安装打磨头1,包括作为打磨器动力输出的输出轴2,输出轴2上能够实现打磨头周向固定并传递转矩的部分的截面的重心在该部分滚动时呈现跳动变化,输出轴2上安装有弹性件,弹性件凸出于弹性件所在输出轴2部分的表面,打磨头1套入输出轴2时,弹性件径向尺寸受压减小;打磨头1安装于输出轴2上后弹性件径向尺寸恢复原状,此时弹性件可限制打磨头1的轴向脱开;还具有一解锁机构,解锁机构可作用于弹性件,从而使弹性件径向尺寸减小。
以下实施例用来解释上述弹性件及解锁机构: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采用弹片4,如图4图8所示,弹片4包括后段4-1、拱起段4-2和前段4-3,后段4-1、拱起段4-2和前段4-3依次连接构成弹片4的主体部分,后段4-1和拱起段4-2的连接点与前段4-3和拱起段4-2的连接点构成水平连线,拱起段4-2最高点与水平连线的中线不重合,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弹片4的最高点偏向外侧。
如图6,输出轴2前端为空心,输出轴2上开有与输出轴2空心部分连通的通孔3-1,弹片4主体部分置于输出轴2空心部分内,拱起段4-2从通孔3-1凸出。弹片4主体部分连接有用于对弹片4移动行程回位的回位机构,如图7,回位机构为弹簧7,弹簧7设置在空心部分,弹簧7其中一端与弹片4主体部分末端相接触。
如图7,解锁机构包括推杆6,推杆6与弹片4连接,推杆6包括依次从里向外分布的第二轴颈6-2、第三轴颈6-3,第二轴颈6-2和第三轴颈6-3之间具有第二环形凹槽6-5,前端4-3与拱起段4-2的连接点在推杆6动作时可进入第二环形凹槽6-5。
如图7,推杆6还设有第一轴颈6-1,第一轴颈6-1与第二轴颈6-2相邻,第一轴颈6-1和第二轴颈6-2之间具有第一环形凹槽6-4,后段4-1与拱起段4-2的连接点在弹片4的移动行程中可进入第一环形凹槽6-4。第一环形凹槽6-4、第二环形凹槽6-5以及通孔3-1三者之间关系紧密,通孔3-1的大小不易过大,本实施例中,弹片4的前段4-3和拱起段4-2的连接点应当位于第二环形凹槽6-5之后,在不按压推杆6的情况下,前段4-3与拱起段4-2的连接点是没有足够位置能够进入第二环形凹槽6-5的,本实施例中是把第二环形凹槽6-5设在通孔3-1的前方,如图4,这样就意味着前段4-1要进入第二环形凹槽6-5就必须在按压推杆6的情况下才能实行,因而,通过这三者的设置,可以实现打磨头1的限位。
如图4图6,输出轴2头部的空心处具有帽檐2-1,推杆6的第三轴颈6-3的端面与帽檐2-1相抵靠,弹片4的后段4-1套扎在推杆6的第一轴颈6-1上。
如图7,推杆6具有伸出端6-6,伸出端6-6穿出帽檐2-1构成的小孔并露出于输出轴2外,伸出端6-6上连接有压帽8。
如图6,输出轴2为分体结构,包括主体部2-2和分体部2-3,分体部2-3为空心,主体部2-2和分体部2-3通过销钉9对接。
本实施例中,为实现输出轴2与打磨头1的同轴转动,输出轴2头部的圆周上沿着轴线方向均匀开设有4个限位槽3,限位槽3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弹片4设置在限位槽3中,其中相对的两个限位槽3上均开设通孔3-1,拱起段4-2有两个,两个拱起段4-2相互对称,两个拱起段4-2分别从相应的通孔3-1凸出,限位槽3可与打磨头1的键部1-3键连接,从而实现打磨头1与输出轴2的同轴转动,另一方面限位槽3也可防止打磨头1的过定位,因而限位槽3采用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结构,打磨头1套入输出轴2时,弹片4受挤压使其径向尺寸变小,进而可以使其通过打磨头1的键部1-3。
实施例2
如图9,实施例2中弹性件采用钢丝5,钢丝5具有成型快的特点,钢丝5的结构与弹片4基本相同,由弹片4改为钢丝5后,其对应的推杆6也有一些变化,本实施例中限位槽3有4个,其中相对的两个限位槽3上均开设通孔3-1,钢丝5的拱起段4-2有两个,两个拱起段4-2相互对称,两个拱起段4-2分别从相应的通孔3-1凸出,推杆6具有尾部6-7,尾部6-7与第一轴颈6-1相连,如图10,尾部6-7上开设有一条槽口6-8,钢丝5的后段嵌在该槽口6-8内,从而钢丝5后段箍在第一轴颈6-1端面。
实施例2的其他部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实施例3相对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解锁机构,实施例1的解锁机构采取的是按压推杆6从而引起弹性件的径向变形,本实施例从另一方式出发(未作图示),采用旋转推杆6的方式,推杆上装有凸轮,利用凸轮的行程曲线,使得弹片4可以有规律的张开或回到正常状态,在弹片4张开状态下,打磨头1无法取下,在弹片4处于非张开的正常状态下,打磨头可以快速取下,利用这种方式也可实现解锁机构对弹性件的控制。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输出轴2与打磨头1装配时的周向固定结构,实施例1采取类似键连接的方式来实现打磨头1与输出轴2的同轴转动,而在实施例4中,取消输出轴2上限位槽3的涉及,改为将输出轴2上传递转矩部分的截面为四方形,或者椭圆形,相应的,打磨头1的穿入孔1-1也要做适应性调整,此时输出轴2与打磨头1可构成型面连接,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轴毂联接的方式有很多,本实施例不一一举出,应当认为都属于本实施例的一些变形。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限位槽3的结构,限位槽3为两端均为开口,此时打磨头向左方向的限位依附于打磨头前方的部件,即依靠打磨机上的部件,此种方式亦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6
实施例6着重在于对弹片4或钢丝5的拱起段4-2的设计,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给出的弹片4或钢丝5的两个拱起段4-2均为相互对正,本实施例给出的是不对正的拱起段4-2,即两个拱起段4-2与弹性件的中线可构成三角形结构,对应的,限位槽3就不必是偶数个,奇数个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4,以图4的左右方向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位置关系,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打磨头1时,平推打磨头1,弹片4受力前行,由于弹片4的拱起段4-2的最高点偏向外侧,也就是说弹片4拱起段4-2左边坡度较缓,右边坡度较陡,当弹片4较缓的一端与通孔3-1接触后,弹片4将被下压,此时弹片4表现为径向尺寸变小,当弹片4穿过打磨头1的键部1-3后,进入限位部1-4时,弹片4失去了打磨头1键部1-3的压迫,在弹簧7的作用下返回,进而再次凸出于通孔3-1,此时打磨头1一方面由于键部1-3与限位槽3相配起到向左方向的自由度限制,在向右方面的自由度,由于弹片4较陡的一面与通孔3-1的间隙有限,没有足够的移动距离能够让弹片4上拱起段4-2和前段4-3的连接点进入到第二环形凹槽6-5,也就是说此时弹片4无法作径向变形,从而限制了打磨头1的向右方向的自由度(弹片4的拱起段4-2与打磨头1的限位部1-4实现卡接);
当需要拆下打磨头1时,只需要按下压帽8,由于弹片4是套扎在推杆6的第一轴颈6-1上的,从而弹片4也跟着向里运动,此时弹片4拱起段4-2与后段4-1的连接点可进入第一环形凹槽6-4,而弹片4较陡的一面与通孔3-1壁之间有了足够的间隙,因而,随着弹片4拱起处较缓的一面被压下后,弹片4拱起段4-2与前段4-3的连接点也可以顺利进入第二环形凹槽6-5,此时的弹片4将表现为整体的压缩变形,进而就可以将打磨头1快速的卸下。
一种打磨头快拆机构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安装:将打磨头1沿着输出轴2轴线方向套入,推压打磨头1端面,将弹性件的拱起段4-2收缩,使其径向尺寸缩小,推压打磨头1沿输出轴2平缓移动直至弹性件的拱起段4-2再次弹起,此时即打磨头1安装固定完毕;
拆卸:手动按下压帽8,使得弹性件的拱起段4-2径向尺寸缩小,此时手动拉出打磨头1,进而完成打磨头1的快速拆卸。
弹性件的拱起段4-2通过弹簧7的作用将其弹起。
推压打磨头1时,弹性件的后段4-1与拱起段4-2的连接处进入第一环形凹槽6-4,此时弹性件表现为径向尺寸变小。
打磨头1安装完毕时,弹性件的前段4-3无法进入第二环形凹槽6-5,以阻止打磨头1的轴向脱开。
手动按下压帽8时,拱起段4-2与后段4-1的连接处进入第一环形凹槽6-4,拱起段4-2与前段4-3的连接处进入第二环形凹槽6-5。
将打磨头快拆机构安装于打磨机的输出端上即构成新的打磨机。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打磨头快拆机构,用于安装打磨头(1),包括作为打磨器动力输出的输出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2)上能够实现打磨头周向固定并传递转矩的部分的截面的重心在该部分滚动时呈现跳动变化,所述输出轴(2)上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凸出于弹性件所在输出轴(2)部分的表面,所述打磨头(1)套入输出轴(2)时,所述弹性件径向尺寸受压减小;所述打磨头(1)安装于输出轴(2)上后所述弹性件径向尺寸恢复原状,此时所述弹性件可限制打磨头(1)的轴向脱开;还具有一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可作用于弹性件,从而使弹性件径向尺寸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后段(4-1)、拱起段(4-2)和前段(4-3),所述后段(4-1)、拱起段(4-2)和前段(4-3)依次连接构成弹片(4)的主体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4-1)和拱起段(4-2)的连接点与前段(4-3)和拱起段(4-2)的连接点构成水平连线,所述拱起段(4-2)最高点与水平连线的中线不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2)前端为空心,输出轴(2)上开有与输出轴(2)空心部分连通的通孔(3-1),所述弹性件主体部分置于输出轴(2)空心部分内,所述拱起段(4-2)从通孔(3-1)凸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主体部分连接有用于对弹性件移动行程回位的回位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机构为弹簧(7),所述弹簧(7)设置在空心部分,弹簧(7)其中一端与弹性件主体部分末端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包括推杆(6),所述推杆(6)与弹性件连接,所述推杆包括依次从里向外分布的第二轴颈(6-2)、第三轴颈(6-3),所述第二轴颈(6-2)和第三轴颈(6-3)之间具有第二环形凹槽(6-5),所述前端(4-3)与拱起段(4-2)的连接点在推杆动作时可进入第二环形凹槽(6-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6)还设有第一轴颈(6-1),所述第一轴颈(6-1)与第二轴颈(6-2)相邻,所述第一轴颈(6-1)和第二轴颈(6-2)之间具有第一环形凹槽(6-4),所述后段(4-1)与拱起段(4-2)的连接点在弹性件的移动行程中可进入第一环形凹槽(6-4)。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2)头部的空心处具有帽檐(2-1),所述推杆(6)的第三轴颈(6-3)的端面与帽檐(2-1)相抵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6)具有伸出端(6-6),所述伸出端(6-6)穿出帽檐(2-1)构成的小孔并露出于输出轴(2)外,所述伸出端(6-6)上连接有压帽(8)。
11.如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2)为分体结构,包括主体部(2-2)和分体部(2-3),所述分体部(2-3)为空心,分体部(2-3)插装固定在主体部(2-2)。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后段(4-1)搭扣在推杆(6)的第一轴颈(6-1)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2)头部的圆周上沿着轴线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3),所述弹性件设置在限位槽(3)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或者限位槽(3)两端均为开口。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有偶数个,其中相对的两个限位槽(3)上均开设所述通孔(3-1),所述拱起段(4-2)有两个,两个拱起段(4-2)相互对称,所述两个拱起段(4-2)分别从相应的通孔(3-1)凸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片(4),所述弹片(4)的后段(4-1)套扎在推杆(6)的第一轴颈(6-1)上。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钢丝(5),所述推杆(6)具有尾部(6-7),所述尾部(6-7)与第一轴颈(6-1)相连,所述尾部(6-7)上开设有一条槽口(6-8),所述钢丝(5)的后段嵌在该槽口(6-8)内,从而钢丝(5)后段箍在第一轴颈(6-1)端面。
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6-4)的槽宽大于第二环形凹槽(6-5)的槽宽。
19.一种打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18所述的打磨头快拆机构。
CN201420574627.3U 2014-09-30 2014-09-30 打磨机及打磨头快拆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95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4627.3U CN204195493U (zh) 2014-09-30 2014-09-30 打磨机及打磨头快拆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4627.3U CN204195493U (zh) 2014-09-30 2014-09-30 打磨机及打磨头快拆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95493U true CN204195493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53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4627.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95493U (zh) 2014-09-30 2014-09-30 打磨机及打磨头快拆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954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7558A (zh) * 2014-09-30 2014-12-24 常州强德电机有限公司 打磨机及打磨头快拆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0000672A (zh) * 2019-04-29 2019-07-12 佛山市森德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磨料盘偏心快换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7558A (zh) * 2014-09-30 2014-12-24 常州强德电机有限公司 打磨机及打磨头快拆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4227558B (zh) * 2014-09-30 2016-08-24 常州强德电机有限公司 打磨机及打磨头快拆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0000672A (zh) * 2019-04-29 2019-07-12 佛山市森德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磨料盘偏心快换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95493U (zh) 打磨机及打磨头快拆机构
CN104227558A (zh) 打磨机及打磨头快拆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4753217B (zh) 一种电动机用拼装减震转子结构
CN205216949U (zh) 一种辊磨机衬板及挤压辊
CN202719112U (zh) 用于传动齿轮箱的锁紧组件及传动齿轮箱
CN203835466U (zh) 一种透平膨胀机喷嘴结构
CN205654827U (zh) 一种滑动式传动装置
CN205544659U (zh) 一种全自动洗衣机电机转子
CN205448943U (zh) 一种汽轮发电机组联轴器找正装置
CN103321940A (zh) 平衡风机叶轮用的带锥套平衡轴
CN206702823U (zh) 一种珩磨条规圆器
CN204403118U (zh) 一种组合式连杆结构
CN204013003U (zh) 高性能三相异步电动机
CN203527226U (zh) 一种平面研磨机上的传递和旋转联接装置
CN204118952U (zh) 电机与联轴器的连接结构
CN202753446U (zh) 一种扣压模具
CN204664213U (zh) 一种新型联轴器罩
CN204198202U (zh) 电梯曳引机的齿圈固定结构
CN202983959U (zh) 一种气动无气喷涂机换向机构
CN202794866U (zh) 一种手表
CN204941045U (zh) 适用于多种锁心的锁具结构
CN211175085U (zh) 可滑移拆装的滚珠联轴器
CN204448825U (zh) 摩根型闭口轧机底座锁紧装置
CN203743219U (zh) 一种新型轴承锁紧结构
CN202118095U (zh) 新型转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