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75881U - 行星齿轮箱 - Google Patents

行星齿轮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75881U
CN204175881U CN201420569136.XU CN201420569136U CN204175881U CN 204175881 U CN204175881 U CN 204175881U CN 201420569136 U CN201420569136 U CN 201420569136U CN 204175881 U CN204175881 U CN 204175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bush
worm
shaf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691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HUA JIUHENG DIGI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HUA JIUHENG DIGI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HUA JIUHENG DIGI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HUA JIUHENG DIGI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691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75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75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758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行星齿轮箱,包括齿轮轴、齿轮轴套、差速机构及驱动机构,齿轮轴套与齿轮轴同轴穿设于支撑座,齿轮轴套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座,并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于齿轮轴;差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及蜗轮箱,齿轮轴及齿轮轴套穿设蜗轮箱,第一行星齿轮及第二行星齿轮位于蜗轮箱内,并与蜗轮箱连接,第一行星齿轮与齿轮轴啮合,第二行星齿轮与齿轮轴套啮合;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及蜗杆,伺服电机与支撑座连接,并与蜗杆传动连接,蜗杆与蜗轮箱啮合。通过第一行星齿轮及第二行星齿轮的齿数、啮合方向、啮合角度等参数的设置,实现正反方向360度无限变速差的调节可任意可调节产品的前后套位,避免了停止印刷设备重新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行星齿轮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行星齿轮箱。
背景技术
印刷设备在运转时都需要具备速差功能,以达到产品前后调节套位的作用。一般会采用行星齿轮箱,实现360°无限变速差作用。
通常,印刷设备中是采用两个斜齿轮在轴向力的推动下来回移动,通过斜齿轮实现调节速差的功能,实现产品的前后套位。但是,斜齿轮结构在工作时有轴向方向行程的限制,到了一定的位置时便无法使用,必须停止设备重新调节,影响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斜齿轮结构轴向方向行程受限制,导致必须停止设备重新调节,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行程不受限制,可任意调节前后套位的行星齿轮箱。
一种行星齿轮箱,用于印刷设备,包括支撑座,所述行星齿轮箱还包括:
齿轮轴;
齿轮轴套,与所述齿轮轴同轴穿设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齿轮轴套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座,并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齿轮轴;
差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及蜗轮箱,所述齿轮轴及所述齿轮轴套穿设所述蜗轮箱,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位于所述蜗轮箱内,并与所述蜗轮箱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啮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套啮合;
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及蜗杆,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支撑座连接,并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箱啮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均为两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齿轮轴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行星齿轮箱还包括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包括第一输出齿轮及第二输出齿轮,所述齿轮轴突伸出所述齿轮轴套,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套连接,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齿轮轴突伸出所述齿轮轴套的部分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齿数相异和/或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齿数相异。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行星齿轮箱还包括:
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齿轮轴,并位于所述齿轮轴套靠近所述蜗轮箱的端部内壁与所述齿轮轴之间,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齿轮轴套,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齿轮轴的齿轮部分的侧壁;
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齿轮轴套,并位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蜗轮箱的端部内壁与所述齿轮轴套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行星齿轮箱还包括撑套,所述撑套套设于所述齿轮轴套,并位于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之间,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蜗轮箱端部的内壁及所述齿轮轴套外壁均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第二轴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环形台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撑套,所述撑套靠近所述第输出二齿轮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远离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端部,沿所述齿轮轴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三轴承及压盖,所述压盖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轴,所述第三轴承套设于所述齿轮轴,且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压盖。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差速机构还包括第一挡盖及第二挡盖,所述第一挡盖及所述第二挡盖固定连接于所述蜗轮箱,并位于所述蜗轮箱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共轴,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齿轮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挡盖及所述第二挡盖。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差速机构还包括第一带卡轴套及第二带卡轴套,所述第一带卡轴套嵌设于所述第一挡盖靠近所述蜗轮箱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齿轮轴套,所述第二带卡轴套嵌设于所述第二挡盖靠近所述蜗轮箱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齿轮轴,所述第一带卡轴承套设于所述齿轮轴套,所述第二带卡轴承套设于所述齿轮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差速机构还包括多个第四轴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内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内均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齿轮转动轴,且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相对的两端部,以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相对的两端部。
上述行星齿轮箱,通过第一行星齿轮及第二行星齿轮的齿数、啮合方向、啮合角度等参数的设置,或者与齿轮轴及齿轮轴套配合的输出的各项参数的设置,并通过伺服电机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及转动速度等参数的设置,从而实现正反方向360度无限变速差的调节,在印刷设备运行中,不受轴向方向行程的限制,任意可调节产品的前后套位,避免了停止印刷设备重新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行星齿轮箱的齿轮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行星齿轮箱的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行星齿轮箱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行星齿轮箱的蜗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行星齿轮箱的固定箱体的第一带卡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行星齿轮箱的固定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行星齿轮箱10,包括支撑座12、齿轮轴13、齿轮轴套14、驱动机构16及差速机构18。
齿轮轴套14与齿轮轴13同轴穿设于所述支撑座12,齿轮轴套14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座12,并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齿轮轴13。差速机构18包括第一行星齿轮182、第二行星齿轮184及蜗轮箱186,第一行星齿轮182及第二行星齿轮184位于蜗轮箱186内,并与所述蜗轮箱186连接。第一行星齿轮182与齿轮轴13啮合,第二行星齿轮184与齿轮轴套14啮合。驱动机构16包括伺服电机(图未示)及蜗杆(图未示),伺服电机与支撑座12连接,并与蜗杆传动连接,蜗杆与蜗轮箱186啮合。
具体地,第一行星齿轮182及第二行星齿轮184均为两个,第一行星齿轮182及第二行星齿轮184分别设置于齿轮轴13的相对两侧。如图3所示,齿轮轴套14的一端设有轮齿144,如图2所示,齿轮轴13靠近所述齿轮轴套14轮齿的一端也设有轮齿134,齿轮轴13及齿轮轴套14位于蜗轮箱186的中心处。第一行星齿轮182与与齿轮轴13的轮齿134啮合,第二行星齿轮184与齿轮轴 套14的轮齿144啮合。
在印刷设备工作过程中,伺服电机驱动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箱186啮合,第一行星齿轮182与第二行星齿轮184与蜗轮箱186连接,蜗杆驱动蜗轮箱186转动,则第一行星齿轮182与第二行星齿轮184随蜗轮箱186转动。第一行星齿轮182齿轮传动齿轮轴13转动,第二行星齿轮184齿轮传动齿轮轴套14转动。如此,通过第一行星齿轮182及第二行星齿轮184的齿数、啮合方向、啮合角度等参数的设置,或者与齿轮轴13及齿轮套配合的输出齿轮的各项参数的设置,并通过伺服电机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及转动速度等参数的设置,从而实现正反方向360度无限变速差的调节,在印刷设备运行中,不受轴向方向行程的限制,任意可调节产品的前后套位,避免了停止印刷设备重新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行星齿轮箱10还包括第一轴承11及第二轴承17,第一轴承11套设于齿轮轴13,并位于齿轮轴套14靠近蜗轮箱186的端部内壁与齿轮轴13之间,第一轴承11的一端抵接于齿轮轴套14,另一端抵接于齿轮轴13的轮齿134的侧壁。第二轴承17设置于支撑座12远离蜗轮箱186的端部,并套设于齿轮轴套14,第二轴承17位于支撑座12的内壁与齿轮轴套14之间。如此,使齿轮轴套14在支撑座12内可转动,齿轮轴套14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与齿轮轴13。
具体地,齿轮轴套14靠近蜗轮箱186的端部内壁形成有抵持部(图未标),第一轴承11套设于齿轮轴13,一端抵持于所述抵持部,另一端抵接于齿轮轴13的轮齿134的侧壁。请参阅图4,支撑座12远离蜗轮箱186端部的内壁设有环形台阶122,请参阅图2,齿轮轴套14外壁也设有环形台阶142,第二轴承17套设于齿轮轴套14,一端抵接于支撑座12内壁的环形台阶122,以及齿轮轴套14外壁的环形台阶142。其中,第二轴承17的外圈抵接于所述支撑座12的环形台阶122,第二轴承17的内圈抵接于齿轮轴套14外壁的环形台阶142。如此,实现使齿轮轴套14转动连接于支撑座12的目的。
其中,第一轴承11与齿轮轴套14的配合关系为过渡配合,第二轴承17的 外圈与支撑座12内壁,以及第二轴承17的内圈与齿轮轴套14的内壁均为过渡配合,从而使用第二轴承17不易沿轴向运动,提高了行星齿轮箱10的可靠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轴承17的外圈与支撑座12内壁,以及第二轴承17的内圈与齿轮轴套14也可为其他配合关系,能实现便于安装且可靠性高的目的即可。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行星齿轮箱10还包括输出齿轮15,包括第一输出齿轮152及第二输出齿轮154,齿轮轴13突伸出齿轮轴套14,第一输出齿轮152与齿轮轴套14连接,第二输出齿轮154与齿轮轴13突伸出齿轮轴套14的部分连接。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出齿轮152的齿数与第二输出齿轮154的齿数相异,且齿数相反。如此,可通过设置第一输出齿轮152与第二输出齿轮154的齿数、啮合方向、啮合角度,实现输出的360度无限差速。
可以理解,行星齿轮箱10还可以包括多个输出齿轮,分别连接于齿轮轴13或齿轮轴套14,从而实现差速。
进一步,如图1所示,行星齿轮箱10还包括撑套21,撑套21套设于齿轮轴套14,并位于第二轴承17与第一输出齿轮152之间,第二轴承17远离蜗轮箱186的一端抵接于撑套21,撑套21靠近第二输出齿轮154的一端抵接于第一输出齿轮152。如此,第二轴承17一端抵接于支撑座12及齿轮轴套14,另一端抵接于撑套21,撑套21抵接于第一输出齿轮152,使第二轴承17不易在轴向产生位移,进一步加强了第二轴承17的配合稳定性。
进一步,如图1所示,行星齿轮箱10还包括油封20,油封20设置于支撑座12远离蜗轮箱186的端部,并位于支撑座12内壁与撑套21之间。油封20可将支撑座12内部与外界隔离,防止杂物等进入,还能防止第二轴承17的润滑油等外泄,提高了行星齿轮箱10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3,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二输出齿轮154远离第一输出齿轮152的端部,沿齿轮轴13朝向远离第一输出齿轮152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三轴承22及压盖23,压盖23固定连接于齿轮轴13,第三轴承22套设于齿轮轴13,且一端抵接于第二输出齿轮154,另一端抵接于压盖23。第二输出齿轮 154的齿轮孔的内壁设有凸起(图未示),齿轮轴13设有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嵌槽132,所述凸起嵌设于所述嵌槽132,第三轴承22的内圈抵接于凸起,外圈抵接于第二输出齿轮154的侧壁。如此,可使第二输出齿轮154从内到外受力均匀,凸起稳定抵接于嵌槽132靠近第一输出齿轮152的侧壁。从而避免第二输出齿轮154受力不均而造成的齿轮的轴线与齿轮轴13的轴线不重合,进一步提高了齿轮传动的精度。
可以理解,第三轴承22也可被其他元件所代替,能实现第二输出齿轮154稳定固定于齿轮轴13的目的即可。
请参阅图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差速机构18还包括第一挡盖181及第二挡盖183,第一挡盖181及第二挡盖183固定连接于蜗轮箱186,并位于蜗轮箱186的相对两侧,第一行星齿轮182与第二行星齿轮184共轴,第一行星齿轮182及第二行星齿轮184的齿轮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挡盖181及第二挡盖183。
请参阅图5,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蜗轮箱186的截面为圆形,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齿轮轴13及齿轮轴套从两端开口穿过。第一挡盖181及第二挡盖183上均开设有沉头孔,通过螺栓与沉头孔配合将第一挡盖181及第二挡盖183固接于蜗轮箱186。蜗轮箱186侧壁开设有螺纹孔1862,第一挡盖181及第二挡盖183部分伸入蜗轮箱186内,第一行星齿轮182及第二行星齿轮184的齿轮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盖181及第二挡盖183连接。第一行星齿轮182及第二行星齿轮184的重量置于第一挡盖181及第二挡盖183,第一挡盖181及第二挡盖183与蜗轮箱186通过螺栓固接,承载载荷大,不易损坏蜗轮箱186的箱体。
工作过程中,蜗杆带动蜗轮箱186转动,第一挡盖181及第二挡盖183随蜗轮箱186转动,并带动第一行星齿轮182与第二行星齿轮184转动,从而分别驱动齿轮轴13及齿轮轴套14转动,实现360度无限差速。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行星齿轮182及第二行星齿轮184也可不共轴,能实现蜗轮箱186转动带动第一行星齿轮182及第二行星齿轮184转 动的目的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6所示,差速机构18还包括第一带卡轴承185及第二带卡轴承187,第一带卡轴承185嵌设于第一挡盖181靠近蜗轮箱186的一侧,并抵接于齿轮轴套14。第二带卡轴承187嵌设于第二挡盖183靠近蜗轮箱186的一侧,并抵接于蜗轮箱186。其中,第一带卡轴承185套设于齿轮轴套14,第二带卡轴承187套设于齿轮轴13。第一带卡轴承185与第二带卡轴承187结构相同。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带卡轴承185均包括轴承本体1852及卡设部1854,第二带卡轴承187也包括与第一带卡轴承结构相同的本体及卡设部。卡设部1854与轴承本体1852固定连接,第一带卡轴承185的卡设部1854及第二带卡轴承187的卡设部1854分别抵接于第一挡盖181及第二挡盖183伸入蜗轮箱186的部分,第一带卡轴承185的轴承本体1852抵接于齿轮轴套14轮齿144的侧壁,第二带卡轴承187的轴承本体1852抵接于齿轮轴13的轮齿134的侧壁。
如此,可限位第一带卡轴承185及第二带卡轴承187,第一带卡轴承185及第二带卡轴承187在轴向不易产生位移,并使蜗轮箱186分别转动连接于齿轮轴套14及齿轮轴13。此外,第一行星齿轮182、第二行星齿轮184及及第一行星齿轮182与第二行星齿轮184的齿轮转动的重量通过第一带卡轴承185及第二带卡轴承187传递至齿轮轴13及齿轮轴套14,从而使第一行星齿轮182与齿轮轴套14的啮合处,以及第二行星齿轮184与齿轮轴13的啮合部承重较小,提高了传动精度与灵活性。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差速机构18还包括多个第四轴承188,第一行星齿轮182内及第二行星齿轮184内均设有第四轴承188,第一行星齿轮182内及第二行星齿轮184内均设有第四轴承188,第四轴承188套设于第一行星齿轮182及第二行星齿轮184的齿轮转动轴,且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一行星齿轮182相对的两端部,以及第二行星齿轮184相对的两端部。
进一步地,第四轴承188与第一行星齿轮182及第二行星齿轮184的齿轮转动轴件之间设有撑垫189,所述撑垫189套设于齿轮轴13。如此,使用第四 轴承188的内圈与第一行星齿轮182及第二行星齿轮184的齿轮转动轴配合紧密,起动容易。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7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行星齿轮箱10还包括固定箱体19,所述差速机构18收容于固定箱体19内,驱动机构16还包括电机固定座194,电机固定座194与所述固定箱体19连接,伺服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固定座194。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固定箱体19还包括第一箱盖192及第二箱盖194,第一箱盖192与固定箱体19远离支撑座12的一端连接,第一箱盖192内远离蜗轮箱186的一侧嵌设有第三带卡轴承(图未标),第三带卡轴承套设于齿轮轴13,第二箱盖19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箱盖192,并抵接于所述第三带卡轴承。如此,通过第三带卡轴承将载荷传递至第一箱盖192及固定箱体19,并最终传递至支撑座12,通过第二轴承17将载荷传递至支撑座12,固定稳定,且安全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轴承均为滚动轴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其他轴承,能实现连接稳定的目的即可。
上述行星齿轮箱10,通过第一行星齿轮182及第二行星齿轮184的齿数、啮合方向、啮合角度等参数的设置,或者与齿轮轴13及齿轮套配合的输出齿轮的各项参数的设置,并通过伺服电机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及转动速度等参数的设置,从而实现正反方向360度无限变速差的调节,在印刷设备运行中,不受轴向方向行程的限制,任意可调节产品的前后套位,避免了停止印刷设备重新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行星齿轮箱,用于印刷设备,包括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箱还包括:
齿轮轴;
齿轮轴套,与所述齿轮轴同轴穿设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齿轮轴套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座,并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齿轮轴;
差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及蜗轮箱,所述齿轮轴及所述齿轮轴套穿设所述蜗轮箱,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位于所述蜗轮箱内,并与所述蜗轮箱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啮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套啮合;
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及蜗杆,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支撑座连接,并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箱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均为两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齿轮轴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箱还包括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包括第一输出齿轮及第二输出齿轮,所述齿轮轴突伸出所述齿轮轴套,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套连接,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齿轮轴突伸出所述齿轮轴套的部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齿数相异和/或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齿数相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箱还包括:
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齿轮轴,并位于所述齿轮轴套靠近所述蜗轮箱的端部内壁与所述齿轮轴之间,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齿轮轴套,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齿轮轴的齿轮部分的侧壁;
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齿轮轴套,并位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蜗轮箱的端部内壁与所述齿轮轴套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箱还包括撑套,所述撑套套设于所述齿轮轴套,并位于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之间,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蜗轮箱端部的内壁及所述齿轮轴套外壁均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第二轴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环形台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撑套,所述撑套靠近所述第输出二齿轮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远离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端部,沿所述齿轮轴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三轴承及压盖,所述压盖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轴,所述第三轴承套设于所述齿轮轴,且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压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还包括第一挡盖及第二挡盖,所述第一挡盖及所述第二挡盖固定连接于所述蜗轮箱,并位于所述蜗轮箱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共轴,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齿轮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挡盖及所述第二挡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还包括第一带卡轴套及第二带卡轴套,所述第一带卡轴套嵌设于所述第一挡盖靠近所述蜗轮箱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齿轮轴套,所述第二带卡轴套嵌设于所述第二挡盖靠近所述蜗轮箱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齿轮轴,所述第一带卡轴承套设于所述齿轮轴套,所述第二带卡轴承套设于所述齿轮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还包括多个第四轴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内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内均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齿轮转动轴,且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相对的两端部,以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相对的两端部。
CN201420569136.XU 2014-09-29 2014-09-29 行星齿轮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75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69136.XU CN204175881U (zh) 2014-09-29 2014-09-29 行星齿轮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69136.XU CN204175881U (zh) 2014-09-29 2014-09-29 行星齿轮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75881U true CN204175881U (zh) 2015-02-25

Family

ID=52564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6913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75881U (zh) 2014-09-29 2014-09-29 行星齿轮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75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15509B1 (ko) 다축 싸이클로이드 감속기
CN108400677B (zh) 双转子输入行星齿轮减速机
CN104864040A (zh) 一种行星摆线齿轮减速器
CN105485270B (zh) 行星齿轮变速器及行星齿轮变速器组件
CN104100680A (zh) 摆线针轮减速机构
CN109114200A (zh) 大重合度内啮合行星传动减速机
JP2010193710A5 (zh)
CN205654786U (zh) 行星减速机
CN204175881U (zh) 行星齿轮箱
CN203108671U (zh) 公转自转行星差速离心机
CN202660188U (zh) 回转支承蜗轮蜗杆减速传动装置
CN103335069B (zh) 筛摆差速减速器
JP2014000620A (ja) 遠心バレル研磨機
CN105805238A (zh) 减速机构以及减速机
CN203363012U (zh) 筛摆差速减速器
CN206468796U (zh) 高精度行星减速器
CN102241372A (zh) 一种电动葫芦的传动机构
CN205118193U (zh) 机械齿轮无限式无级变速器
CN212509373U (zh) 行星齿轮减速箱
CN209671530U (zh) T形布置少齿差双锥齿差速减速机构
CN208634335U (zh) 一种双输出研磨器用减速机
CN205047793U (zh) 减速机传动轴端盖
CN206723388U (zh) 一种颗粒机的齿轮传动结构
CN203627662U (zh) 混凝土搅拌主机用减速机
CN203880018U (zh) 门驱动用的减速机和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