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30410U - 一种旋钮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钮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30410U
CN204130410U CN201420481905.0U CN201420481905U CN204130410U CN 204130410 U CN204130410 U CN 204130410U CN 201420481905 U CN201420481905 U CN 201420481905U CN 204130410 U CN204130410 U CN 204130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switch
knob assembly
installing hole
switch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819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喻佳
朱俊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819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30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30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30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开关,旋钮开关包括开关本体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开关本体上的开关轴。旋钮组件还包括与旋钮开关位置相对固定设置的壳体和与开关轴对应连接的旋钮。壳体上设有安装孔、以及设置在安装孔周边的卡合机构;开关轴穿过安装孔,卡合机构上设有卡扣。旋钮上设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台。本实用新型通过旋钮直接与开关轴相连接,让设置在壳体上的卡合机构和设置在旋钮上的卡台相互配合,使得旋钮易装不易拆,可有效地防止旋钮脱离,另外还可通过调整卡台和卡合机构的卡合量来调整拆卸时的力的大小。

Description

一种旋钮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旋钮组件。
背景技术
在消费电子/通信设备领域中,旋钮通常是通过内部的金属内衬和开关轴配合来保证拔出力,长期使用后,金属内衬容易塑性变形,存在拔出力变小,旋钮容易脱落等风险。单纯靠增加金属内衬的弹力可以解决拔出力小的问题,但是同时会带来应力升高以至于发生塑性变形的风险,而且还会因为插入力变大导致装配很困难。一旦金属内衬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拔出力就会越来越小,旋钮很容易被拔掉,影响使用。
也有的方案是直接通过旋钮的塑胶弹臂夹紧编码开关轴来保证插拔力,使用后,其弹力会更小,易磨损,可靠性比前述方案更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地旋钮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开关,所述旋钮开关包括开关本体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关本体上的开关轴;
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
与所述旋钮开关位置相对固定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周边的卡合机构;所述开关轴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卡合机构上设有卡扣;
与所述开关轴对应连接的旋钮,所述旋钮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台。
优选地,所述卡合机构包括沿所述安装孔的周边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卡合臂,每一所述卡合臂上均设有卡扣。
优选地,所述卡合臂的横向断面呈弧形,各所述卡合臂沿所述安装孔的周边排布形成圆筒状。
优选地,所述旋钮包括与所述开关轴相配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供所述开关轴安装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大小与所述开关轴的外形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连接孔的内圈设有用于卡合所述开关轴的若干骨位。
优选地,所述骨位沿所述连接孔的内圈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旋钮包括套设在所述卡合臂外侧的筒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筒状本体外端的密封壁,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密封壁的内侧面,所述卡台沿所述筒状本体的内侧周圈设置。
优选地,所述筒状本体、所述连接孔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密封壁的外侧面还设有装饰件。
优选地,所述开关本体上设有供开关轴安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孔的大小与所述安装部的外形相匹配,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并穿过所述安装孔;
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安装部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锁固件,以保持所述开关本体和所述壳体的固定。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旋钮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旋钮直接与开关轴相连接,让设置在壳体上的卡合机构和设置在旋钮上的卡台相互配合,使得旋钮易装不易拆,可有效地防止旋钮脱离,另外还可通过调整卡台和卡合机构的卡合量来调整拆卸时的力的大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旋钮组件的组装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旋钮组件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开关10、与旋钮开关10位置相对固定设置的壳体20、与旋钮开关10对应连接的旋钮30、以及将旋钮开关10固定到壳体20上的锁固件40。
进一步地,旋钮开关10包括开关本体11、和可转动地设置在开关本体11上的开关轴12。开关本体11上设有供开关轴12安装的安装部111,安装部111上设有与锁固件40相配合的外螺纹。开关轴12为扁轴,以通过旋钮30直接带动开关轴12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上设有安装孔21、以及设置在安装孔21周边的卡合机构22。开关本体11上的安装部111与安装孔21相配合并穿过安装孔21,优选地,安装孔21的大小与安装部111的外形相匹配,以保证了开关轴12的在侧向上的位置不产生偏移。安装部111穿过安装孔21,锁固件40为和安装部111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螺母等,以将旋钮开关10固定到壳体2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直接将开关本体11卡合到壳体20上,或将开关本体11安装到相对壳体20固定的主板上,来保持旋钮开关10和壳体20的相对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机构22包括沿安装孔21的周边间隔排布的四个卡合臂221,每一卡合臂221上均设有卡扣222。优选地,卡合臂221的横向断面呈弧形,各卡合臂221沿安装孔21的周边排布形成圆筒状。卡合臂221为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卡合臂221,既能保证卡合臂221有足够的强度,又使单个卡合臂221能在横向上产生变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合臂221的横向断面外形也可不做限定,以能保证旋钮30能相对卡合臂221周向转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钮30包括套设在卡合臂221外侧的筒状本体31、设于筒状本体31外端的密封壁32以及设于密封壁32外侧面上的装饰件33。筒状本体31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卡扣222相配合的卡台311,卡台311沿筒状本体31的内侧周圈设置。
密封壁32的内侧面设有与开关轴12相配合的连接部321,连接部321包括供开关轴12安装的连接孔322,连接孔322的大小与开关轴12的外形相适配。优选地,筒状本体31和连接孔322同轴设置,在旋钮30安装到开关轴12上后,卡扣222与卡台311相配合,使得旋钮30带动开关轴12转动时卡台311与卡合机构22可转动地配合。该结构便于旋钮30的安装,并防止旋钮30脱离壳体20,另外还可通过调整卡台311和卡扣222的卡合量来调整旋钮30拆卸时的力的大小。当旋钮30安装到开关轴12上后,卡扣222与卡台311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便于旋钮30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222和卡台311之间也可保持一定的接触,使得旋钮30转动过程中有一定的阻力,保持良好的转动手感。
进一步地,连接孔322的内圈设有用于卡合开关轴12的若干骨位323,骨位323沿连接孔322的内圈均匀设置,以保持和开关轴12的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直接靠连接孔322的内侧壁与开关轴12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饰件33上可设置不同转动方向对应的功能效果指示,也可设置其他的图案来美化。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开关(1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开关(10)包括开关本体(11)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关本体(11)上的开关轴(12);
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 
与所述旋钮开关(10)位置相对固定设置的壳体(20),所述壳体(20)上设有安装孔(21)、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孔(21)周边的卡合机构(22);所述开关轴(12)穿过所述安装孔(21),所述卡合机构(22)上设有卡扣(222);
与所述开关轴(12)对应连接的旋钮(30),所述旋钮(30)上设有与所述卡扣(222)相配合的卡台(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机构(22)包括沿所述安装孔(21)的周边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卡合臂(221),每一所述卡合臂(221)上均设有卡扣(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臂(221)的横向断面呈弧形,各所述卡合臂(221)沿所述安装孔(21)的周边排布形成圆筒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30)包括与所述开关轴(12)相配合的连接部(321),所述连接部(321)包括供所述开关轴(12)安装的连接孔(322),所述连接孔(322)的大小与所述开关轴(12)的外形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322)的内圈设有用于卡合所述开关轴(12)的若干骨位(3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位(323)沿所述连接孔(322)的内圈均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30)包括套设在所述卡合臂(221)外侧的筒状本体(31),以及设于所述筒状本体(31)外端的密封壁(32),所述连接部(321)设于所述密封壁(32)的内侧面,所述卡台(311)沿所述筒状本体(31)的内侧周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本体(31)、所述连接孔(322)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壁(32)的外侧面还设有装饰件(3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本体(11)上设有供开关轴(12)安装的安装部(111),所述安装孔(21)的大小与所述安装部(111)的外形相匹配,所述安装部(111)与所述安装孔(21)相配合并穿过所述安装孔(21);
所述安装部(111)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安装部(111)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锁固件(40),以保持所述开关本体(11)和所述壳体(20)的固定。
CN201420481905.0U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旋钮组件 Active CN204130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81905.0U CN204130410U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旋钮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81905.0U CN204130410U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旋钮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30410U true CN204130410U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86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81905.0U Active CN204130410U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旋钮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3041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8965A (zh) * 2016-10-26 2017-02-0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定时开关的安装结构和电风扇
WO2018010697A1 (zh) * 2016-07-15 2018-01-18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旋钮及设有该旋钮的洗衣机
WO2019127056A1 (zh) * 2017-12-26 2019-07-04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器组件
WO2020133528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旋钮组件、开关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92591A (zh) * 2021-02-07 2021-06-18 宁波畅鑫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旋钮开关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0697A1 (zh) * 2016-07-15 2018-01-18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旋钮及设有该旋钮的洗衣机
CN107620196A (zh) * 2016-07-15 2018-01-23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旋钮及设有该旋钮的洗衣机
CN106368965A (zh) * 2016-10-26 2017-02-0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定时开关的安装结构和电风扇
WO2019127056A1 (zh) * 2017-12-26 2019-07-04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器组件
WO2020133528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旋钮组件、开关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92591A (zh) * 2021-02-07 2021-06-18 宁波畅鑫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旋钮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30410U (zh) 一种旋钮组件
CN203801842U (zh) 安全帽松紧的调节机构
CN204213330U (zh) 磨煤机胎板密封装置
CN204572755U (zh) 转轴组件、底座及显示装置
CN205376365U (zh) 电子设备及其旋钮帽弹片固定结构
CN103967927A (zh) 一种多功能万向连接头
CN203821965U (zh) 智能电子锁具的防松游离执手机构
CN203868960U (zh) 一种led灯具电源安装结构
CN204497451U (zh) 方向可调的电源分配单元
CN201836179U (zh) 一种用于螺纹安装到位指示的装置
CN206066486U (zh) 一种转轴结构
CN202331259U (zh) 一种电位器不易脱落的旋钮
CN202946652U (zh) 一种变速箱固定结构和变速箱
CN203244030U (zh) 手杖的端帽
CN202772335U (zh) 一种可密封的同轴电缆连接法兰
CN203892360U (zh) 拆装便捷的支撑轮
CN203717291U (zh) 新型安全阀
CN204891081U (zh) 一种椭圆机摇管的固定装置
CN104295643A (zh) 一种手动调整臂
CN204239498U (zh) 一种轮盘
CN204659219U (zh) 一种易拆装压臂组件及打印机
CN203762872U (zh) 压力锅
CN204387664U (zh) 一种铝型材端盖
CN203980585U (zh) 一种汽车出风口的拨轮固定机构
CN203962650U (zh) 一种带弹簧的螺丝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