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9706U - 散热模块 - Google Patents

散热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19706U
CN204119706U CN201420254921.6U CN201420254921U CN204119706U CN 204119706 U CN204119706 U CN 204119706U CN 201420254921 U CN201420254921 U CN 201420254921U CN 204119706 U CN204119706 U CN 204119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art
radiating fin
heat
radiating
radia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549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顺治
毛黛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549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19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19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197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模块,其具有一第一夹持部以及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散热鳍片紧邻第一夹持部。多个散热鳍片的每一散热鳍片的外部具有一导热层。导热层实质上由奈米碳管所组成,进而散热鳍片将来自一发热组件的热能经由一第一方向散出。通过上述散热鳍片与夹持部的配合,进而获得一达到高效传导热能的散热模块。

Description

散热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散热模块,尤其关于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组件(例如CPU)的功率与效能日益提升,连带地在操作时也产生更多的热能。倘若这些热能未能及时散逸出去而累积在电子组件的内部,将会导致电子组件的温度升高而影响其效能,甚至严重者将导致电子组件故障损坏。所以,业界为了有效解决电子组件散热的问题,便陆续提出具有导热效能优选的均温板(Vapor chamber)及热导管(Heat pipe),并将其与散热器做搭配组合,以有效解决现阶段的散热问题。 
又随着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集成密度不断提高,芯片散热的问题也愈加突出。因此,针对芯片散热的散热模块也是被陆续提出。例如,一般的芯片散热模块是采用散热鳍片穿入热导管的方式。此外,部分的散热模块的散热鳍片会采用焊接的方式。在某些公知的散热模块中,亦会采用紧邻配置的方式。请参照图1,是公知的一种散热模块100,其供一发热组件13(例如是电子组件或CPU)进行散热,其具有至少一散热鳍片12及一夹片10,夹片10设有至少一通道101,而散热鳍片12上亦设有相对应的通道(图式未标示),用以容纳一热管14。发热组件13紧邻热管14,如此发热组件13上所产生的热能即能通过夹片10及散热鳍片12散热。 
然而,公知的散热鳍片12多是金属件,其散热方向是不定向的往多方(箭头方向)散热,因此,无法有效且快速地将发热组件13所产生的热能传 导至外部或是风扇等其它散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可以解决公知散热模块无法有效且快速地将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能传导至外部或是风扇等其它散热装置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具有一第一夹持部以及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散热鳍片紧邻第一夹持部。多个散热鳍片的每一散热鳍片的外部具有一导热层。导热层实质上由奈米碳管所组成,或导热层是由一陶瓷材料所制成者,进而散热鳍片将来自一发热组件的热能经由一第一方向散出。 
在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多个传导鳍片相互平行且摆放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径向面的一侧。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一夹持部的轴向垂直。 
在至少一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多个传导鳍片相互平行且直立排列在第一夹持部的一径向面的一侧。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一夹持部的轴向具有一斜角。在一更佳实施例中,斜角是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度。 
在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是一金属件。 
在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还包括至少一通道,通道用以容纳一热管。 
在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模块还具有一第二夹持部,紧邻多个散热鳍片且多个散热鳍片位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 
在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是一金属件。 
在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还具有至少一通道,通道用以容纳一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具有一导热层。导热层实质上由奈米碳管所构成,或导热层是由一陶瓷材料所制成者。由于奈米碳管具有非常大的长径比,因而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性会相较于垂直方向高,因此,能够让大部分热能往一定方向传导。此外,奈米碳管具有高导热率,因此,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与夹持部的配合,进而获得一达到高效传导热能的散热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散热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散热模块 
10        夹片 
101       通道 
12        散热鳍片 
13        发热组件 
14        热管 
200、300  散热模块 
20        第一夹持部 
201       径向面 
202、212  通道 
21        第二夹持部 
22、32    散热鳍片 
322       通道 
220       导热层 
23        发热组件 
24        热管 
A-A’     轴向 
B-B’     径向 
Z         第一方向 
α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概念,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数个具体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代表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件或装置。 
请先参阅图2A至图2C。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散热模块200具有一第一夹持部20以及多个散热鳍片22(图式仅表示其中之一个)。多个散热鳍片22紧邻第一夹持部20。多个散热鳍片的每一散热鳍片22的外部具有一导热层220,导热层220实质上能由奈米碳管或类似材料所构成,或导热层220是由一陶瓷材料所制成者,进而散热鳍片22能将来自一发热组件23的热能经由一第一方向Z散出(如图2C所示)。本申请所述「第一方向Z」是指散热鳍片的长径方向。其中,奈米碳管能通过喷涂方式喷涂在散热鳍片22上,喷涂方式是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所述之「实质上由奈米碳管所组成」是指导热层220中是以奈米碳管为主成分所制成者,但仍能包含其它元素,例如陶瓷材料。 
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持部20是一金属件,例如是铜、铝等金属片。第一夹持部20具有至少一通道202,用以容纳与发热组件23接触的一热管24。散热鳍片22上亦设有对应通道202的通道(图标未绘出),如此热管24即能穿入散热鳍片22及第一夹持部20间。 
更具体而言,请参照图2B,多个散热鳍片22相互平行且摆放在第一夹持部20沿径向B-B’方向的一径向面201的一侧。又由于奈米碳管具有非常大的长径比,因而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性会相较于垂直方向高。藉此,如图2C所示,发热组件23通过第一夹持部20的轴向A-A’传导到多个散热鳍片22 上,再通过散热鳍片22的单向传导性,能够让大部分热能往延第一方向Z传导,进而可以迅速的将热能传导到散热鳍片22的尾端。因此,能够达高效传导热能的效果。 
又,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换言之,只要是通过一具有奈米碳管的导热层的散热鳍片,进而通过适当的位置调整,让一发热组件的热能能通过散热鳍片的长径方向传导(例如第一方向Z)的性质,将大部分热能通过一定方向传导至散热鳍片的尾端并送至外部,即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构造。以下再列举第二实施例供参。 
请一并参照图3至图5。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模块300具有一第一夹持部20及多个散热鳍片32(图式仅表示其中之一个)。多个散热鳍片32紧邻第一夹持部20。多个散热鳍片32的每一散热鳍片的外部具有一导热层220。导热层220实质上由奈米碳管所构成,进而散热鳍片32将来自一发热组件23(如第2A图所示)的热能通过一第一方向Z散出。 
更具体而言,第一夹持部20具有一通道202,以让一热管24通过。通道202的形式不限,能配合热管24的型状而设计,例如直型、U管型。 
再请参照图4,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鳍片32是相互平行且直立排列在第一夹持部20沿径向B-B’方向的一径向面201的一侧。此外,散热模块300还包括一第二夹持部21,紧邻多个散热鳍片32,进而多个散热鳍片32被夹持在第一夹持部20与第二夹持部21之间。第二夹持部21可以是任何导热材。在本实施例中是一金属件,例如是铜、铝等金属片。 
再请参照图4,第二夹持部21还能具有至少一通道212,用以容纳一热管24a,通道212及热管24a的构造如通道202热管24所述,惟亦能依设计而 修改热管的构造,例如本第二实施例的多个散热鳍片32亦具有通道322,其能分别对应通道202及通道212,进而热管24及24a被设计成穿设过多个散热鳍片32的型式。但不限于此,例如热管24亦能设计呈U管形式而不穿设过散热鳍片32。 
此外,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多个散热鳍片32与第一夹持部20及第二夹持部21的轴向A-A’呈一斜角α。因此,通过第一夹持部20或第二夹持部21所传导的大部分的热能(方型箭头方向)通过多个散热鳍片32往定方向的第一方向Z传导。藉此,除了避免热能往四方发散外,而能够有效地传导至散热鳍片32的尾端。此外,还能够降低往对向夹持部的热传导,让大部分的热能能以定方向的第一方向Z往第一夹持部20、第二夹持部21及散热鳍片32以外的地方散出。优选地,斜角α大于或等于30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在本实施例大致呈45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举凡熟习本案技艺的人士援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包含在权利要求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是,包括: 
一第一夹持部;以及 
多个散热鳍片,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紧邻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相互平行,且摆放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径向面的一侧,而每一散热鳍片的外部具有一导热层,进而所述散热鳍片将来自一发热组件的热能经由所述散热鳍片的一第一方向散出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轴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相互平行,且直立排列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径向面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轴向具有一斜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所述斜角是大于或等于30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导热层是一奈米碳管或一陶瓷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至少一通道,所述通道用以容纳一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还包括一第二夹持部,紧邻所述多个散热鳍片,而散热鳍片位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夹持部及所述第一夹持部是一金属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夹持部还包括至少一通道,所述通道用以容纳一热管。 
CN201420254921.6U 2014-05-19 2014-05-19 散热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19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54921.6U CN204119706U (zh) 2014-05-19 2014-05-19 散热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54921.6U CN204119706U (zh) 2014-05-19 2014-05-19 散热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19706U true CN204119706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36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5492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19706U (zh) 2014-05-19 2014-05-19 散热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197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4394A (zh) * 2015-03-20 2016-10-19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与散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4394A (zh) * 2015-03-20 2016-10-19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与散热装置
CN106034394B (zh) * 2015-03-20 2018-02-09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与散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9983C (zh) 散热装置
JP6503030B2 (ja) 放熱装置
WO2017148050A1 (zh) 用于数据中心机柜的冷却装置、机柜和冷却系统
CN101652052A (zh) 散热装置
CN203964739U (zh) 热虹吸回路散热装置
CN203708744U (zh) 封闭循环式散热模块
CN204578961U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4159437B (zh) 复合散热装置
EP1708261A1 (en) Heat pipe radiator of heat-genera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2646651B (zh) 薄型热板结构
CN104519718A (zh) 散热模块
CN204119706U (zh) 散热模块
CN201726633U (zh) 中空薄片型散热板单元结构
CN201563332U (zh) 散热器
CN103807835A (zh) 板状热管插接式大功率led散热器
CN204014396U (zh) 复合散热装置
CN210900093U (zh) 鳍片散热器
CN201115244Y (zh) 高导热绝缘散热器
CN202535675U (zh) 多向齿电子散热器
CN209497788U (zh) 一种多圆弧微通道散热装置
CN202443406U (zh) 电脑散热板
CN203963872U (zh) 一种双层热管散热的led工矿灯散热器
CN109974332B (zh) 一种水冷型半导体制冷装置
CN207751379U (zh) 一种换热器翅片
CN210247364U (zh) 一种导热模块和散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