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3658U - 涡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涡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13658U
CN204113658U CN201420534719.9U CN201420534719U CN204113658U CN 204113658 U CN204113658 U CN 204113658U CN 201420534719 U CN201420534719 U CN 201420534719U CN 204113658 U CN204113658 U CN 204113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ressure
fluid
scroll element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347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peland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347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13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13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1365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旋压缩机。根据一个方面,涡旋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构,压缩机构适于压缩工作流体并且包括接合从而限定出一系列工作流体容纳室的动涡旋部件和定涡旋部件;以及润滑剂源。在压缩机构中设置有压缩机构供油装置,压缩机构供油装置包括:油供应构件,油供应构件适于与润滑剂源流体连通;油接收构件,油接收构件适于接收润滑剂以便将润滑剂输送至工作流体容纳室;以及输油中间构件,输油中间构件适于与油供应构件和油接收构件间歇地流体连通。压缩机构供油装置还包括与输油中间构件联接从而能够向输油中间构件施加压力的压力施加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润滑油的顺畅流动和输送,从而实现压缩机构中润滑油的稳定的定量供给。

Description

涡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旋压缩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稳定的定量供油方面具有改进之处的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例如涡旋压缩机)可以应用于例如制冷系统、空调系统和热泵系统中。涡旋压缩机包括用于压缩工作流体(例如制冷剂)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进而包括动涡旋部件和定涡旋部件。涡旋压缩机在运转时,在压缩机构的动涡旋部件与定涡旋部件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为了减小磨损和降低功耗,需要向压缩机构提供润滑(例如供给润滑油)以改善动涡旋部件与定涡旋部件之间的摩擦,同时所产生的油膜也可以改善压缩机构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容积效率。
对于压缩机构的润滑而言,润滑油的过多供给或过少供给都会对压缩机构的正常运转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期望的是可靠地实现润滑油的定量供给。而且,进一步期望的是,在具有定量功能的润滑油供给系统中,确保润滑油的顺畅供给。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本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内容旨在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在本部分中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总概要,而不是本实用新型完全范围或本实用新型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实现定量供油而避免压缩机构中润滑油的过多供给或过少供给的涡旋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润滑油的顺畅流动和输送从而实现压缩机构中润滑油的稳定的定量供给的涡旋压缩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适于压缩工作流体并且包括动涡旋部件和定涡旋部件,所述动涡旋部件与所述定涡旋部件接合从而限定出一系列工作流体容纳室,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用于收集待被供给至所述工作流体容纳室的工作流体的流体吸入区;以及润滑剂源,所述润滑剂源储存用于润滑所述压缩机构的润滑剂。在所述压缩机构中设置有压缩机构供油装置,所述压缩机构供油装置包括:油供应构件,所述油供应构件适于与所述润滑剂源流体连通;油接收构件,所述油接收构件适于接收润滑剂以便将润滑剂输送至所述工作流体容纳室;以及输油中间构件,所述输油中间构件适于与所述油供应构件和所述油接收构件间歇地流体连通。所述压缩机构供油装置还包括压力施加构件,所述压力施加构件与所述输油中间构件联接从而能够向所述输油中间构件施加压力。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压缩机构供油装置构造成使得:根据所述动涡旋部件相对于所述定涡旋部件的绕动,所述输油中间构件与所述油供应构件和所述油接收构件间歇地流体连通。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压力施加构件是压力驱动通道,所述压力驱动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工作流体容纳室联接并且所述压力驱动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输油中间构件联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压力驱动通道构造成适于根据所述工作流体容纳室中的压力变化而向所述输油中间构件施加压力。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压力驱动通道构造成使得:当所述输油中间构件收取润滑剂时向所述输油中间构件施加相对负压,并且/或者,当所述输油中间构件输出润滑剂时向所述输油中间构件施加相对正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压力驱动通道构造成使得:当所述输油中间构件收取润滑剂时所述压力驱动通道的第一端与尚未封闭的压力较低的第一工作流体容纳室流体连通,并且/或者,当所述输油中间构件输出润滑剂时所述压力驱动通道的第一端与已经封闭的压力较高的第二工作流体容纳室流体连通。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油供应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的供油孔,所述输油中间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的储油凹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的搬油凹部,所述油接收构件包括所述流体吸入区或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的与所述流体吸入区联接的第一油槽,所述压力驱动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的与所述搬油凹部联接的第一压力驱动通道,以及根据所述动涡旋部件相对于所述定涡旋部件的绕动,所述供油孔与所述储油凹部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向所述储油凹部输送润滑剂,所述搬油凹部在某一时刻与所述储油凹部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在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施加相对负压的情况下从所述储油凹部收取润滑剂,并且所述搬油凹部在随后的另一时刻与所述流体吸入区或所述第一油槽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在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施加相对正压的情况下向所述流体吸入区或所述第一油槽输送润滑剂。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替代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或者附加于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所述压力驱动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的与所述储油凹部联接的第二压力驱动通道,以及当所述供油孔与所述储油凹部间歇地流体连通时所述第二压力驱动通道施加相对负压,并且/或者,当所述搬油凹部与所述储油凹部间歇地流体连通时所述第二压力驱动通道施加相对正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第一油槽呈大致弓形,并且所述第一油槽的第一端与所述搬油凹部间歇地流体连通而所述第一油槽的第二端与所述流体吸入区联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供油孔和所述搬油凹部设置在所述动涡旋部件的动涡旋抵接表面上,所述储油凹部和所述第一油槽设置在所述定涡旋部件的定涡旋抵接表面上,所述动涡旋抵接表面与所述定涡旋抵接表面相抵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油供应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的供油孔,所述输油中间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的储油凹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的搬油凹部和第二油槽,所述搬油凹部与所述第二油槽彼此联接从而构成搬油凹部-油槽结合体,所述油接收构件是所述流体吸入区,所述压力驱动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的与所述搬油凹部联接的第一压力驱动通道,以及根据所述动涡旋部件相对于所述定涡旋部件的绕动,所述供油孔与所述储油凹部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向所述储油凹部输送润滑剂,所述搬油凹部-油槽结合体在某一时刻与所述储油凹部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在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施加相对负压的情况下从所述储油凹部收取润滑剂,并且所述搬油凹部-油槽结合体在随后的另一时刻与所述流体吸入区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在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施加相对正压的情况下向所述流体吸入区输送润滑剂。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替代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或者附加于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所述压力驱动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的与所述储油凹部联接的第二压力驱动通道,以及当所述供油孔与所述储油凹部间歇地流体连通时所述第二压力驱动通道施加相对负压,并且/或者,当所述搬油凹部-油槽结合体与所述储油凹部间歇地流体连通时所述第二压力驱动通道施加相对正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流体吸入区包括从所述流体吸入区的本体部延伸的形成在所述定涡旋部件处的延伸槽,所述搬油凹部-油槽结合体与所述延伸槽间歇地流体连通。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第二油槽呈大致弓形,并且所述第二油槽的第一端与所述搬油凹部联接而所述第二油槽的第二端与所述流体吸入区间歇地流体连通。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第二油槽呈大致弓形,并且,所述第二油槽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油凹部间歇地流体连通,所述第二油槽的第二端与所述流体吸入区间歇地流体连通,而所述搬油凹部联接至所述第二油槽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供油孔、所述搬油凹部和所述第二油槽设置在所述动涡旋部件的动涡旋抵接表面上,所述储油凹部设置在所述定涡旋部件的定涡旋抵接表面上,所述动涡旋抵接表面与所述定涡旋抵接表面相抵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储油凹部的外端开口呈长圆形或月牙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油供应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的供油孔,所述输油中间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的储油凹部,所述油接收构件包括所述流体吸入区或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的与所述流体吸入区联接的油槽,所述压力驱动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的与所述储油凹部联接的压力驱动通道,以及根据所述动涡旋部件相对于所述定涡旋部件的绕动,所述储油凹部在某一时刻与所述供油孔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在所述压力驱动通道施加相对负压的情况下从所述供油孔收取润滑剂,并且所述储油凹部在随后的另一时刻与所述流体吸入区或所述油槽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在所述压力驱动通道施加相对正压的情况下向所述流体吸入区或所述油槽输送润滑剂。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压力驱动通道的第一端开口于所述动涡旋部件的动涡旋相向表面或者开口于所述定涡旋部件的定涡旋相向表面,所述动涡旋相向表面与所述定涡旋相向表面相互面向,并且彼此接合以限定所述工作流体容纳室的所述动涡旋部件的动涡卷和所述定涡旋部件的定涡卷分别从所述动涡旋相向表面和所述定涡旋相向表面延伸。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润滑剂源是位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的底部内的油池或者是位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驱动轴的顶端的偏心销周围的用于暂存来自所述油池的润滑剂的润滑油供应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压缩机构供油装置中,由于设置有根据涡旋压缩机的运转而间歇地连通的定量凹部,因此能够可靠地实现定量供油而避免压缩机构中润滑油的过多供给或过少供给。另外,由于为例如起定量作用的凹部设置压力驱动通道,因此能够在搬油和送油过程中实现压差驱动,从而确保润滑油的顺畅流动和输送,并且最终实现压缩机构中润滑油的稳定的定量供给。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应用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涡旋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为示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一部分的动涡旋部件的图示;
图3为示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一部分的定涡旋部件的图示;
图4A-4D是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示例性工作过程的四个状态的一系列图示;
图5A和5B是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示例性工作过程的两个特定状态的图示;
图6A和6B是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示例性工作过程的两个特定状态的图示;以及
图7A和7B是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型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两个工作状态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借助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以下详细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途的限制。
首先,参照图1概要地描述应用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图1为示出应用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涡旋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如图1所示,涡旋压缩机10可以包括呈大致筒状的壳体12、电动马达14、驱动轴16、主轴承座18、动涡旋部件22、定涡旋部件24以及挡板25。动涡旋部件22和定涡旋部件24可以构成适于压缩工作流体(例如制冷剂)的压缩机构CM。在压缩机构CM中可以设置有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
位于壳体12的顶部23处的盖26和位于壳体12的底部31处的基部28可以安装至壳体12,从而限定了涡旋压缩机10的内部容积30。基部28可以具有多个支脚29。例如润滑油的润滑剂可以储存在壳体12的底部31内的油池OR中以用于润滑涡旋压缩机10的运动部件(例如动涡旋部件22和定涡旋部件24)。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油池OR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润滑剂源。
排出配件32和吸入配件34可以设置在盖26处。排出配件32与涡旋压缩机10的内部容积30流体连通并且适于排出经过压缩的高压制冷剂。吸入配件34与涡旋压缩机10外部的吸入流体管路流体连通并且适于吸入未经压缩的低压制冷剂。
电动马达14对驱动轴16进行驱动以使驱动轴16绕其旋转轴线92相对于外壳12旋转。电动马达14可以包括:由壳体12固定地支承的定子40(定子40进而可以包括穿过定子40设置的绕组42);以及例如压配合在驱动轴16上的转子44。
驱动轴16可以包括偏心销46,偏心销46安装至驱动轴16的第一端(顶端)48或者与驱动轴16的第一端48一体地形成。驱动轴16的一部分由设置在主轴承座18中的主轴承50支承。
驱动轴16可以包括中心孔52和偏心孔56,中心孔52形成在驱动轴16的第二端(底端)54处,偏心孔56从中心孔52向上延伸至偏心销46的端部表面58。中心孔52的端部(下端)60可以浸入在涡旋压缩机10的壳体12的底部31处的油池OR中,从而例如在因驱动轴16的旋转而产生的偏心力的作用下能够从底部31处的油池OR输送润滑油,并且使润滑油向上流动经过中心孔52和偏心孔56并且从偏心销46的端部表面58流出。
从偏心销46的端部表面58流出的润滑油可以流动至例如形成在偏心销46与动涡旋部件22之间以及主轴承座18与动涡旋部件22之间的润滑油供应区域59(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润滑油供应区域59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润滑剂源)。润滑油供应区域59中的润滑油可以对例如偏心销46与动涡旋部件22之间以及主轴承座18与动涡旋部件22之间的旋转接合部和滑动表面进行润滑。而且,如将在下文做进一步描述,润滑油供应区域59中的润滑油还可以被供给至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在这方面,替代性地,也可以通过从油池OR沿着壳体12的内壁表面向上延伸至压缩机构CM(例如定涡旋部件24)的供油通道84将润滑油供给至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而非通过驱动轴16的内部孔)。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代替上述示例性偏心供油方案或者附加于上述示例性偏心供油方案,可以在驱动轴16的底端54处设置泵送装置(该泵送装置例如由驱动轴16驱动),以将油池OR中的润滑油通过驱动轴16的内部孔向上输送至润滑油供应区域59。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例如高压侧涡旋压缩机的情况下,油池OR可以处于涡旋压缩机10的内部容积30中的高压区,由此油池OR中的润滑油承受高压压力而通过驱动轴16的内部孔被向上输送至润滑油供应区域59或者通过供油通道84被向上输送至压缩机构供油装置。另外,应当理解,在润滑油通过驱动轴16的内部孔向上输送至润滑油供应区域59的沿途中也可以将润滑油供给至沿途中的需要润滑的部件。
动涡旋部件22可以布置在主轴承座18中,并且由主轴承座18轴向地支承并且被主轴承座18支承成能够进行绕动。动涡旋部件22的毂部61可以可旋转地联接至偏心销46。替代性地,毂部61可以经由套管或轴承63可旋转地联接至偏心销46。动涡旋部件22包括从其基板的径向中央部的上表面(动涡旋相向表面)62向上延伸的螺旋状动涡卷64。
定涡旋部件24例如使用机械紧固件安装至主轴承座18。定涡旋部件24包括从其基板的下表面(定涡旋相向表面)69向下延伸的螺旋状定涡卷68。定涡旋部件24还可以包括从其基板向下延伸的位于其径向外侧的环形凸缘部65。定涡卷68适于与动涡卷64接合,从而限定出一系列月牙形工作流体容纳室。这些容纳室包括未封闭的压力较低的吸入容纳室79和已封闭的压力增大的压缩容纳室73、75、77(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吸入容纳室79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工作流体容纳室,而压缩容纳室77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工作流体容纳室)。未封闭的吸入容纳室79与位于压缩机构CM的径向外侧的用于容纳经由吸入配件34吸入的低压制冷剂的流体吸入区71连通,以从流体吸入区71接收低压制冷剂(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流体吸入区71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接收构件)。已封闭的压缩容纳室可以包括刚刚封闭的外侧压缩容纳室77、位于外侧压缩容纳室的径向内侧的中间压缩容纳室75(例如一对或多对)以及位于压缩机构的径向中心的中心压缩容纳室73。
动涡旋部件22经由驱动轴16(具体为偏心销46)通过电动马达14而被驱动,从而借助十字滑环66而能够相对于定涡旋部件24进行平动转动即绕动(亦即,动涡旋部件22的轴线相对于定涡旋部件24的轴线公转,但是动涡旋部件22和定涡旋部件24二者本身并未绕它们各自的轴线旋转)。由此,由定涡卷68与动涡卷64限定的各容纳室在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移动的过程中从未封闭的吸入容纳室79变为外侧压缩容纳室77再变为中间压缩容纳室75再变为中心压缩容纳室73(具有最高压力),并且容积逐渐由大变小。这样,容纳室中的压力也逐渐升高,从而容纳室(压缩容纳室)中的工作流体(例如制冷剂)被压缩并最终从位于定涡旋部件24的基板的径向中心处的排出口70排出至内部容积30进而经由排出配件32排出至涡旋压缩机10的壳体12外部,由此实现工作流体的吸入、压缩和排出的工作循环。
下面参照图2、图3和图4A-4D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其中,图2为示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一部分的动涡旋部件的图示,图3为示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一部分的定涡旋部件的图示,而图4A-4D是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示例性工作过程的四个状态的一系列图示。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包括:供油孔112;储油凹部114;搬油凹部116;以及油槽(第一油槽)118。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供油孔112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供应构件,储油凹部114和搬油凹部116分别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油中间构件,而油槽118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接收构件。
供油孔112形成在动涡旋部件22处。供油孔112的外端开口于动涡旋部件22的基板的径向外部的上表面74(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表面74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涡旋抵接表面)。供油孔112的内端与形成在动涡旋部件22的基板内的供油路径122连通。供油路径122可以从上文所述的润滑油供应区域59沿大致径向方向向外延伸至供油孔112的内端或者甚至延伸至动涡旋部件22的基板的外周表面(后者有利于供油路径122的机加工,并且可以采用堵头而将供油路径122的径向外端封闭)。这样,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可以例如从油池OR、驱动轴16的内部孔(例如中心孔52和偏心孔56)、润滑油供应区域59、供油路径122而被输送至供油孔112。
储油凹部114形成在定涡旋部件24处。储油凹部114(的外端)开口于定涡旋部件24的凸缘部65的下表面67(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下表面67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涡旋抵接表面)。储油凹部114的外端开口可以为圆形或任何其它合适的形状(例如长圆形或月牙形,这种形状有利于确保储油凹部114与其它关联构件的间歇连通而且也有利于储油凹部114储存适量的润滑油),只要能够实现如下文所述的与其它关联部件的适当间歇连通即可。
搬油凹部116形成在动涡旋部件22处。搬油凹部116(的外端)开口于动涡旋部件22的基板的上表面62。搬油凹部116布置成与供油孔112相邻。搬油凹部116的外端开口可以为圆形或任何其它合适的形状,只要能够实现如下文所述的与其它关联部件的适当间歇连通即可。
油槽118形成在定涡旋部件24的凸缘部65的下表面67上。油槽118可以呈大致弓形。油槽118的第一端1181布置成与储油凹部114相邻,而油槽118的第二端1182与上述所述的流体吸入区71连通。
形成在动涡旋部件22处的供油孔112和搬油凹部116随着动涡旋部件22的绕动而绕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的供油孔112、储油凹部114、搬油凹部116和油槽118定位成使得:储油凹部114位于供油孔112的绕动轨迹上,并且储油凹部114和油槽118的第一端1181位于搬油凹部116的绕动轨迹上。换言之,当涡旋压缩机10运转时,随着动涡旋部件22在驱动轴16的驱动下进行绕动,供油孔112与储油凹部114间歇地连通以便向储油凹部114输送润滑油,并且搬油凹部116在某一时刻与储油凹部114间歇地连通以便从储油凹部114收取润滑油并且在随后的另一时刻与油槽118的第一端1181间歇地连通以便向油槽118输送润滑油。这样,润滑油流动至流体吸入区71,然后随着工作流体进入各容纳室以便润滑压缩机构的动涡旋部件22和定涡旋部件24,并且最终与经过压缩的工作流体一起从排出口70排出。优选地,从排出口70排出的润滑油与工作流体分离而返回至油池OR以做下一次循环。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储油凹部114和/或搬油凹部116的尺寸(例如,直径、长度、宽度、深度或其它尺寸)能够适当地设计成使得储油凹部114和/或搬油凹部116具有特定的体积。由此,在每个绕动周期中特定的量的润滑油能够进入储油凹部114和/或搬油凹部116。在一个示例中,储油凹部114和/或搬油凹部116可以具有5mm至10mm之间的直径和1mm至10mm之间的深度,使得储油凹部114和/或搬油凹部116的体积(并且因此在每个绕动周期中暂存在储油凹部114和/或搬油凹部116中的润滑油的体积)大约为19mm3至785mm3。以此方式,可以针对特定的涡旋压缩机型号设计储油凹部114和/或搬油凹部116的特定体积,从而实现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的定量/配量供油功能而消除了压缩机构中润滑油的过多供给或过少供给问题。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动涡旋部件22处设置有压力驱动通道(第一压力驱动通道)130(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压力驱动通道130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施加构件)。压力驱动通道130具有开口于动涡旋部件22的基板的上表面62的内端(采压端/第一端)132。压力驱动通道130可以从内端132沿大致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成与搬油凹部116的内端连通。内端132可以定位成使得:(X)当搬油凹部116与储油凹部114连通时,内端132处于吸入容纳室79,从而吸入容纳室79中的较低压力(相对负压)促进搬油凹部116从储油凹部114收取润滑油;并且,(Y)当搬油凹部116与油槽118的第一端1181连通时,内端132处于例如外侧压缩容纳室77,从而外侧压缩容纳室77中的较高压力(相对正压)促进向油槽118输送润滑油。以此方式,可以消除例如由于储油凹部114和搬油凹部116是盲孔而在搬油和送油过程中因缺乏压差而不利于润滑油的流动(特别是两个盲孔——储油凹部114与搬油凹部116——之间的润滑油输送),从而促进压缩机构供油装置中润滑油的顺畅流动和输送。
例如,当内端132定位在如图4A-4D所示的动涡旋部件22的上表面62上的区域RG中时,上述(X)状态和上述(Y)状态均可实现。这里,应当理解,区域RG会根据不同的涡旋压缩机型号(例如具有不同的涡卷型线)而变化。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油槽118的设置使得可以将供油孔112、储油凹部114和搬油凹部116布置成接近于区域RG亦即位于区域RG的径向外侧,由此使得可以缩短压力驱动通道130以及下文将做描述的另一压力驱动通道(即压力驱动通道135)的长度。
这里,应当理解,即便是仅仅实现上述(X)状态和上述(Y)状态中的一种状态,也可以促进压缩机构供油装置中润滑油的顺畅流动和输送。例如,内端132也可以定位成使得:当搬油凹部116与储油凹部114连通时,内端132处于吸入容纳室79,而当搬油凹部116与油槽118的第一端1181连通时,内端132不处于例如外侧压缩容纳室77而是例如正好被定涡卷68的轴向末端覆盖。
压力驱动通道130的尺寸(例如通道横截面积)可以适当地设计成能够在获得合适的压差以便促进润滑油的顺畅流动和输送的同时避免工作流体不当泄漏或者润滑油直接流入吸入容纳室。另外,可以考虑,在压力驱动通道130的内部设置合适的阻流结构(例如曲折结构),以便例如抑制润滑油直接流入吸入容纳室。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的示例性工作过程的四个状态。
在如图4A所示的第一状态中,供油孔112与储油凹部114连通以便向储油凹部114输送润滑油。
在如图4B所示的第二状态中,供油孔112、储油凹部114、搬油凹部116和油槽118的第一端1181中两两之间均不连通而是分别被定涡旋部件24的凸缘部65的下表面67或动涡旋部件22的上表面74覆盖。
在如图4C所示的第三状态中,搬油凹部116与储油凹部114连通以便从储油凹部114收取润滑油。此时,压力驱动通道130的内端132处于未封闭的压力较低的吸入容纳室79,从而吸入容纳室79中的较低压力(相对负压)促进搬油凹部116从储油凹部114收取润滑油。
在如图4D所示的第四状态中,搬油凹部116与油槽118的第一端1181连通以便向油槽118输送润滑油。此时,压力驱动通道130的内端132处于例如外侧压缩容纳室77,从而外侧压缩容纳室77中的较高压力(相对正压)促进向油槽118输送润滑油。
下面参照图5A和5B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其中,图5A和5B是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示例性工作过程的两个特定状态的图示。
除了加设用于储油凹部114的压力驱动通道(第二压力驱动通道)135,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在结构上与上文所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相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压力驱动通道135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施加构件。
如图5A和5B所示,在定涡旋部件24处设置有压力驱动通道135。压力驱动通道135具有例如开口于定涡旋部件24的基板的下表面69的内端(采压端/第一端)137。压力驱动通道135可以从内端137相对于径向方向倾斜地向外延伸成与搬油凹部116的内端连通。内端137可以定位成使得:(X)当供油孔112与储油凹部114连通时,内端137处于吸入容纳室79,从而吸入容纳室79中的较低压力(相对负压)促进润滑油从供油孔112向储油凹部114输送(如图5A所示);并且,(Y)当搬油凹部116与储油凹部114连通时,内端137处于例如外侧压缩容纳室77,从而外侧压缩容纳室77中的较高压力(相对正压)促进润滑油从储油凹部114向搬油凹部116输送润滑油(如图5B所示)。特别地,如图5B所示,当搬油凹部116与储油凹部114连通时,不仅通过压力驱动通道130施加相对负压而促进搬油凹部116从储油凹部114收取润滑,而且也通过压力驱动通道135施加相对正压而促进储油凹部114向搬油凹部116输送润滑油。以此方式,可以进一步消除例如由于储油凹部114和搬油凹部116是盲孔而在搬油和送油过程中因缺乏压差而不利于润滑油的流动(特别是两个盲孔——储油凹部114与搬油凹部116——之间的润滑油输送),从而进一步促进压缩机构供油装置中润滑油的顺畅流动和输送。这里,类似地,应当理解,即便是仅仅实现上述(X)状态和上述(Y)状态中的一种状态,也可以促进压缩机构供油装置中润滑油的顺畅流动和输送。
这里,作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修改方案,可以仅仅设置位于定涡旋部件24处的用于储油凹部114的压力驱动通道135,而不设置位于动涡旋部件22处的用于搬油凹部116的压力驱动通道130。根据该修改方案,也可以改进压缩机构供油装置中润滑油的顺畅流动和输送。
下面参照图6A和6B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其中,图6A和6B是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示例性工作过程的两个特定状态的图示。
除了油槽(第二油槽)118C设置在动涡旋部件22处并且油槽118C与搬油凹部116连接(永久地连通),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在结构上与上文所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相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油槽118C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油中间构件。
如图6A和6B所示,例如呈大致弓形的油槽118C形成在动涡旋部件22的基板的上表面74上。油槽118C与搬油凹部116连接(换言之,油槽118C与搬油凹部116合二为一并且在下文中有时将被称作油槽-搬油凹部结合体),而油槽118C的第二端1182C布置成能够与流体吸入区71间歇地连通。
在图示的示例中,流体吸入区71包括延伸槽711(例如设置在定涡旋部件24处),并且油槽118C的第二端1182C能够与延伸槽711间歇地连通。这里,应当理解,油槽118C的第二端1182C也可以与流体吸入区71的本体部间歇地连通,从而可以省略延伸槽711。
在图示的示例中,与压力驱动通道130连通的搬油凹部116在油槽118C的第一端1181C处连接至油槽118C。然而,应当理解,搬油凹部116也可以在油槽118C的其它部分(例如油槽118C的中间部)处连接至油槽118C。
在如图6A所示的工作状态中,油槽-搬油凹部结合体与储油凹部114连通,此时压力驱动通道130的内端132处于吸入容纳室79,由此通过压力驱动通道130施加相对负压而促进油槽-搬油凹部结合体从储油凹部114收取润滑油。
在如图6B所示的工作状态中,油槽-搬油凹部结合体与流体吸入区71的延伸槽711连通,此时压力驱动通道130的内端132处于例如外侧压缩容纳室77,由此通过压力驱动通道130施加相对正压而促进润滑油从油槽-搬油凹部结合体输送至流体吸入区71。
这里,作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修改方案,可以省略大致弓形的油槽。例如,可以将供油孔112、储油凹部114和搬油凹部116布置成与流体吸入区71相邻,使得储油凹部114位于供油孔112的绕动轨迹上,并且储油凹部114和流体吸入区71位于搬油凹部116的绕动轨迹上。换言之,当涡旋压缩机10运转时,随着动涡旋部件22在驱动轴16的驱动下进行绕动,供油孔112与储油凹部114间歇地连通以便向储油凹部114输送润滑油,并且搬油凹部116在某一时刻与储油凹部114间歇地连通以便从储油凹部114收取润滑油并且在随后的另一时刻直接地与流体吸入区71间歇地连通以便直接地向流体吸入区71输送润滑油。以此方式,由于省略油槽而简化了压缩机构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由于设置有根据涡旋压缩机的运转而间歇地连通的定量凹部,因此能够可靠地实现定量供油而避免压缩机构中润滑油的过多供给或过少供给。另外,由于为例如起定量作用的凹部设置压力驱动通道,因此能够在搬油和送油过程中实现压差驱动,从而确保润滑油的顺畅流动和输送,并且最终实现压缩机构中润滑油的稳定的定量供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可以容许多种不同的变型。
尽管上文描述了供油孔设置在动涡旋部件处,然而,供油孔也可以设置在定涡旋部件处。参照图7A和7B(图7A和7B是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型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两个工作状态的图示),从壳体12的底部31延伸的供油通道84(也参照图1)可以穿过主轴承座18和定涡旋部件24的外周部而延伸至定涡旋部件24的上表面86,从而与形成在定涡旋部件24中的供油路径94连接。供油路径94可以从定涡旋部件24的上表面86延伸至定涡旋部件24的凸缘部65的下表面67,从而供油路径94的开口于下表面67的下端起供油孔作用。另外,在动涡旋部件22的基板的上表面74上形成有储油凹部114D(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储油凹部114D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油中间构件)。由此,储油凹部114D随着动涡旋部件22的绕动而绕动,从而储油凹部114D在某一时刻与供油路径94的下端间歇地连通以便润滑油从供油路径94向储油凹部114D输送(参照图7A)并且储油凹部114D在随后的另一时刻与流体吸入区71间歇地连通以便将润滑油输送至流体吸入区71(参照图7B)。该在变型中,还设置有用于储油凹部114D的压力驱动通道130D,使得当储油凹部114D与供油路径94的下端间歇地连通时通过压力驱动通道130D向储油凹部114D施加相对负压并且/或者当储油凹部114D与流体吸入区71间歇地连通时通过压力驱动通道130D向储油凹部114D施加相对正压。这里,应当理解,也可以在定涡旋部件24处设置从流体吸入区71延伸的例如呈大致弓形的油槽,并且储油凹部114D与油槽的一端而非与流体吸入区71间歇地连通。
尽管上文描述了与工作流体容纳室联接的压力驱动通道130、135作为压力施加构件的示例,然而应当理解,其它形式的压力施加构件也是可行的(例如机械施压装置或者与其它压力源联接的压力驱动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可以应用于高压侧涡旋压缩机也可以应用于低压侧涡旋压缩机。
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针对某一实施方式描述的任一特征可以结合于任一其它实施方式,除非互不兼容。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加设用于储油凹部114的压力驱动通道135。
在本申请文件中,方位术语“顶”、“底”、“上”和“下”等的使用仅仅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而不应视为是限制性的。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

Claims (20)

1.一种涡旋压缩机(10),包括:
压缩机构(CM),所述压缩机构(CM)适于压缩工作流体并且包括动涡旋部件(22)和定涡旋部件(24),所述动涡旋部件(22)与所述定涡旋部件(24)接合从而限定出一系列工作流体容纳室(73,75,77,79),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用于收集待被供给至所述工作流体容纳室(73,75,77,79)的工作流体的流体吸入区(71);以及
润滑剂源(OR,59),所述润滑剂源(OR,59)储存用于润滑所述压缩机构(CM)的润滑剂,
其中,在所述压缩机构(CM)中设置有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所述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包括:
油供应构件(112),所述油供应构件(112)适于与所述润滑剂源(OR,59)流体连通;
油接收构件(71,118),所述油接收构件(71,118)适于接收润滑剂以便将润滑剂输送至所述工作流体容纳室(73,75,77,79);以及
输油中间构件(114,114D,116,118C),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4D,116,118C)适于与所述油供应构件(112)和所述油接收构件(71,118)间歇地流体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还包括压力施加构件(130,130D,135),所述压力施加构件(130,130D,135)与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4D,116,118C)联接从而能够向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4D,116,118C)施加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压缩机构供油装置(OD)构造成使得:根据所述动涡旋部件(22)相对于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绕动,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4D,116,118C)与所述油供应构件(112)和所述油接收构件(71,118)间歇地流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压力施加构件(130,130D,135)是压力驱动通道(130,130D,135),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0,130D,135)的第一端(132,137)与所述工作流体容纳室(77,79)联接并且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0,130D,135)的第二端与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4D,116,118C)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0,130D,135)构造成适于根据所述工作流体容纳室(77,79)中的压力变化而向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4D,116,118C)施加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0,130D,135)构造成使得:当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4D,116,118C)收取润滑剂时向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4D,116,118C)施加相对负压,并且/或者,当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4D,116,118C)输出润滑剂时向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4D,116,118C)施加相对正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0,130D,135)构造成使得:当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4D,116,118C)收取润滑剂时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0,130D,135)的第一端(132,137)与尚未封闭的压力较低的第一工作流体容纳室(79)流体连通,并且/或者,当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4D,116,118C)输出润滑剂时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0,130D,135)的第一端(132,137)与已经封闭的压力较高的第二工作流体容纳室(77)流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
所述油供应构件(112)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22)的供油孔(112),
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6)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储油凹部(114)以及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22)的搬油凹部(116),
所述油接收构件(71,118)包括所述流体吸入区(71)或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与所述流体吸入区(71)联接的第一油槽(118),
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0)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22)的与所述搬油凹部(116)联接的第一压力驱动通道(130),以及
根据所述动涡旋部件(22)相对于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绕动,所述供油孔(112)与所述储油凹部(114)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向所述储油凹部(114)输送润滑剂,所述搬油凹部(116)在某一时刻与所述储油凹部(114)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在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130)施加相对负压的情况下从所述储油凹部(114)收取润滑剂,并且所述搬油凹部(116)在随后的另一时刻与所述流体吸入区(71)或所述第一油槽(118)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在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130)施加相对正压的情况下向所述流体吸入区(71)或所述第一油槽(118)输送润滑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
替代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130)或者附加于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130),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5)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与所述储油凹部(114)联接的第二压力驱动通道(135),以及
当所述供油孔(112)与所述储油凹部(114)间歇地流体连通时所述第二压力驱动通道(135)施加相对负压,并且/或者,当所述搬油凹部(116)与所述储油凹部(114)间歇地流体连通时所述第二压力驱动通道(135)施加相对正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第一油槽(118)呈大致弓形,并且所述第一油槽(118)的第一端(1181)与所述搬油凹部(116)间歇地流体连通而所述第一油槽(118)的第二端(1182)与所述流体吸入区(71)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供油孔(112)和所述搬油凹部(116)设置在所述动涡旋部件(22)的动涡旋抵接表面(74)上,所述储油凹部(114)和所述第一油槽(118)设置在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定涡旋抵接表面(67)上,所述动涡旋抵接表面(74)与所述定涡旋抵接表面(67)相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
所述油供应构件(112)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22)的供油孔(112),
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116,118C)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储油凹部(114)以及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22)的搬油凹部(116)和第二油槽(118C),所述搬油凹部(116)与所述第二油槽(118C)彼此联接从而构成搬油凹部-油槽结合体,
所述油接收构件(71)是所述流体吸入区(71),
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0)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22)的与所述搬油凹部(116)联接的第一压力驱动通道(130),以及
根据所述动涡旋部件(22)相对于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绕动,所述供油孔(112)与所述储油凹部(114)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向所述储油凹部(114)输送润滑剂,所述搬油凹部-油槽结合体在某一时刻与所述储油凹部(114)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在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130)施加相对负压的情况下从所述储油凹部(114)收取润滑剂,并且所述搬油凹部-油槽结合体在随后的另一时刻与所述流体吸入区(71)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在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130)施加相对正压的情况下向所述流体吸入区(71)输送润滑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
替代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130)或者附加于所述第一压力驱动通道(130),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5)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与所述储油凹部(114)联接的第二压力驱动通道(135),以及
当所述供油孔(112)与所述储油凹部(114)间歇地流体连通时所述第二压力驱动通道(135)施加相对负压,并且/或者,当所述搬油凹部-油槽结合体与所述储油凹部(114)间歇地流体连通时所述第二压力驱动通道(135)施加相对正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流体吸入区(71)包括从所述流体吸入区(71)的本体部延伸的形成在所述定涡旋部件(24)处的延伸槽(711),所述搬油凹部-油槽结合体与所述延伸槽(711)间歇地流体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第二油槽(118C)呈大致弓形,并且所述第二油槽(118C)的第一端(1181C)与所述搬油凹部(116)联接而所述第二油槽(118C)的第二端(1182C)与所述流体吸入区(71)间歇地流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第二油槽(118C)呈大致弓形,并且,所述第二油槽(118C)的第一端(1181C)与所述储油凹部(114)间歇地流体连通,所述第二油槽(118C)的第二端(1182C)与所述流体吸入区(71)间歇地流体连通,而所述搬油凹部(116)联接至所述第二油槽(118C)的第一端(1181C)与第二端(1182C)之间的中间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供油孔(112)、所述搬油凹部(116)和所述第二油槽(118C)设置在所述动涡旋部件(22)的动涡旋抵接表面(74)上,所述储油凹部(114)设置在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定涡旋抵接表面(67)上,所述动涡旋抵接表面(74)与所述定涡旋抵接表面(67)相抵接。
17.根据权利要求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0,130D,135)的第一端(132,137)开口于所述动涡旋部件(22)的动涡旋相向表面(62)或者开口于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定涡旋相向表面(69),所述动涡旋相向表面(62)与所述定涡旋相向表面(69)相互面向,并且彼此接合以限定所述工作流体容纳室(73,75,77,79)的所述动涡旋部件(22)的动涡卷(64)和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定涡卷(68)分别从所述动涡旋相向表面(62)和所述定涡旋相向表面(69)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7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储油凹部(114)的外端开口呈长圆形或月牙形。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
所述油供应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供油孔,
所述输油中间构件(114D)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22)的储油凹部(114D),
所述油接收构件(71)包括所述流体吸入区(71)或设置于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与所述流体吸入区(71)联接的油槽,
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0D)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部件(22)的与所述储油凹部(114D)联接的压力驱动通道(130D),以及
根据所述动涡旋部件(22)相对于所述定涡旋部件(24)的绕动,所述储油凹部(114D)在某一时刻与所述供油孔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在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0D)施加相对负压的情况下从所述供油孔收取润滑剂,并且所述储油凹部(114D)在随后的另一时刻与所述流体吸入区(71)或所述油槽间歇地流体连通以便在所述压力驱动通道(130D)施加相对正压的情况下向所述流体吸入区(71)或所述油槽输送润滑剂。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6和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10),其中,所述润滑剂源(OR,59)是位于所述涡旋压缩机(10)的壳体(12)的底部(31)内的油池(OR)或者是位于所述涡旋压缩机(10)的驱动轴(16)的顶端(48)的偏心销(46)周围的用于暂存来自所述油池(OR)的润滑剂的润滑油供应区域(59)。
CN201420534719.9U 2014-09-17 2014-09-17 涡旋压缩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13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34719.9U CN204113658U (zh) 2014-09-17 2014-09-17 涡旋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34719.9U CN204113658U (zh) 2014-09-17 2014-09-17 涡旋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13658U true CN204113658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30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34719.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13658U (zh) 2014-09-17 2014-09-17 涡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136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2459A (zh) * 2014-09-17 2016-03-23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2459A (zh) * 2014-09-17 2016-03-23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
CN105422459B (zh) * 2014-09-17 2017-09-12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9074E1 (en) Scroll compressor
CN104061158B (zh) 涡旋压缩机
US9617996B2 (en) Compressor
CN105452665B (zh) 涡旋压缩机
CN205578273U (zh) 泵油机构及具有该泵油机构的卧式压缩机
CN101725527A (zh) 涡旋压缩机
JP5716862B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4214093B (zh) 变速涡旋压缩机
CN108361193B (zh) 涡旋压缩机
KR101971819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JP5880513B2 (ja) 圧縮機
CN102251969B (zh) 旋叶式压缩机
JP2010163877A (ja) 回転式圧縮機
CN104295498A (zh) 压缩机
CN204113658U (zh) 涡旋压缩机
CN103982437B (zh) 容积型压缩机
CN208996942U (zh) 涡旋压缩机
JPH0249989A (ja) 横型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209244821U (zh) 涡旋压缩机
CN102261333A (zh) 封闭式压缩机
CN105683577B (zh) 涡旋型流体设备
CN105422459A (zh) 涡旋压缩机
CN203098282U (zh) 压缩机
CN110878751A (zh) 涡旋压缩机
JP2017015054A (ja) シングル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