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67473U - 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及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及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67473U
CN204067473U CN201420357839.6U CN201420357839U CN204067473U CN 204067473 U CN204067473 U CN 204067473U CN 201420357839 U CN201420357839 U CN 201420357839U CN 204067473 U CN204067473 U CN 204067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terminal connecting
spot
battery pack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578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亮亮
王珊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nergy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nergy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nergy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nergy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578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67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67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67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和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是用于通过自动F2点焊分别与相邻两个单电池的电极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片,所述端子连接片(1)整体为长条状,包括两个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点焊部(4)和位于长度方向中央的折弯部(5),通过将所述折弯部对折可以将所述两个单电池(2)首尾相连,且所述两个点焊部在所述电极端子(6)处对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5)在对折处的宽度为所述点焊部(4)的宽度的1/3~3/4,以使得对折后所述折弯部的边角不露出所述单电池(2)的圆周面;所述两个点焊部(4)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央沿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切缝(7)。

Description

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及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及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便携式电话、游戏机等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对于作为其电源的二次电池,小体积和高容量的需求日益高涨。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正在开发更高容量化、小型化的电池组。 
电池组一般由多个单电池通过端子连接片串联和/或并联而构成。一般地,端子连接片的两端分别通过点焊而连接在单电池的正极端子和/或负极端子上,通过该端子连接片将多个单电池首尾相连而形成一列,电池组由单列或多列的单电池构成。 
端子连接片的点焊方式根据单电池的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F排列”和“L排列”两种方式。如图1所示,“F排列”是指两节以上的单电池2左右并排地排列,例如“F3点焊”是指3节单电池左右并排排列进行点焊的方式;“L排列”是指两节以上的单电池2首尾相连地排列进行点焊。目前常用的是“自动F2点焊”,即两节单电池左右并排地放置,通过自动点焊机将端子连接片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各自的电极端子上。 
现有技术中,该端子连接片一般采用长条形的镍板,其两端通过点焊分别连接在两节单电池的电极端子上,然后通过工具或者手工将端子连接片对折,从而将该两节单电池串联/并联连接。 
如图2(a)所示,端子连接片1为细长的条形(矩形),其两端为点焊部,分别通过点焊而连接在相邻两个单电池2的正极端子和/或负极端子上,然后通过对折而将两个单电池2形成为首尾相连的一列(参见图2(b))。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单电池2是圆柱形,矩形的端子连接片对折后产生的尖角(边角)容易超出单电池的圆周面,从图2(c)的俯视图 可以看出,端子连接片1对折后,其边角3露出单电池2的圆周面。对于软包的电池组来说,热缩后该边角容易戳破电池组软包的外装套管,对于硬包的电池组来说,该突出的边角会影响电池组的装配尺寸,不易实现小型化。 
在采用现有技术的上述结构的端子连接片时,如果应用自动点焊设备进行F2点焊然后直接对折,则容易产生上述的“尖角”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在点焊后将端子连接片直接对折,只能手工调整端子连接片的位置进行点焊,大大降低了电池组的组装速度和点焊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和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该端子连接片解决了端子连接片不能进行自动F2点焊的问题,并且对折后的端子连接片的边角不会露出电池的圆周面,因而不会戳破电池组的外装套管或影响电池组的装配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是通过自动F2点焊分别与相邻两个单电池的电极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片,所述端子连接片整体为长条状,包括两个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点焊部和位于长度方向中央的折弯部,通过将所述折弯部对折可以将所述两个单电池首尾相连,且所述两个点焊部在所述电极端子处对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在对折处的宽度为所述点焊部的宽度的1/3~3/4,以使得对折后所述折弯部的边角不露出所述单电池的圆周面; 
所述两个点焊部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央沿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切缝。 
优选所述点焊部的宽度为所述电极端子的直径的0.8~1.2倍。 
优选所述折弯部的长度为所述相邻两个单电池的端子间最短距离的1/3~3/4。 
优选所述切缝的长度为所述点焊部的长度的1/2以上,所述切缝的宽度为所述点焊部的宽度的1/4以下。 
优选所述折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形状为分别向内侧凹陷的弧形。 
另外,也优选所述折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形状为分别向内侧凸起的梯形。 
另外,也优选所述折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形状分别为两段斜线或圆弧相交于所述对折处而成的形状。 
进而优选所述折弯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沿宽度方向还形成有一条以上的凹槽。 
进而优选所述折弯部的厚度比所述点焊部的厚度薄。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包括两个以上的单电池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可以适用自动F2点焊来组装电池组,大大提高了生产性。而且,由于端子连接片的对折处的宽度较窄,因此对折后端子连接片的边角不会超出单电池的圆周面,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池组因端子连接片对折产生的边角所导致的不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电池组组装的安全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端子连接片的两种点焊方式的示意图。 
图2(a)为现有技术的端子连接片的示意图。图2(b)为两节单电池通过该端子连接片连接的状态示意图;图2(c)是连接后的电池组的俯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连接片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3(b)为通过该端子连接片对两节单电池进行F2点焊的状态示意图;图3(c)为采用该端子连接片连接后的本发明的电池组的俯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连接片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连接片的又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连接片的又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3(a)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连接片的一个例子。该端子连接片1整体为长条状,包括两个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点焊部4和位于长度方向中央的折弯部5,所述点焊部4可通过点焊而分别连接在相邻两个单电池2 的电极端子6上。折弯部5对折后使两个单电池2首尾相连,两个点焊部4在所述电极端子6处对置。 
本实用新型的端子连接片的特征在于,折弯部5在对折处的宽度为点焊部4的宽度的1/3~3/4,以使得对折后所述折弯部的边角3(图中未示出)不露出所述单电池2的圆周面;且所述两个点焊部4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央沿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切缝7。 
折弯部5的对折处一般位于端子连接片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只要控制对折处的宽度为点焊部4的宽度的1/3~3/4,就可以使得对折后所述折弯部的边角3不露出单电池2的圆周面。这里,所述“不露出”是指不会戳破电池组软包的外装套管或影响电池组的装配尺寸的程度的不露出。更优选对折处的宽度为点焊部的宽度的1/2~3/4。 
如图3(b)所示,通过使用上述端子连接片,则可以采用自动F2点焊的方式进行点焊。所述自动F2点焊的方式是将端子连接片1平置于相邻两个单电池2的电极端子上,通过四点点焊机将端子连接片1两端的点焊部4焊接在电极端子6上,然后,利用自动设备将折弯部5对折,使两个点焊部4在电极端子6处对置,此时,如图3(c)所示,折弯部的边角3未露出单电池2的圆周面。 
在上述的自动F2点焊中,电极棒的电流走向中存在位于同一端子连接片的点焊部上的两个焊点之间的电流,该电流在端子连接片的表面堆积,会产生点焊发黑及焊渣残留的现象。因此,如图3(a)所示,优选在两个点焊部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沿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切缝7。优选所述切缝7的长度为所述点焊部4的长度的1/2以上,所述切缝7的宽度为所述点焊部4的宽度的1/4以下。该切缝7可以阻断上述电流,防止点焊发黑及焊渣残留的现象。另外,该切缝7的长度不宜超过点焊部4的长度,优选为点焊部长度的3/4以下。切缝太长则不能确保点焊部的强度,太短则达不到阻断电流的效果。 
端子连接片1的长度优选为能够覆盖相邻两个单电池的端子间最长距离的0.9至1.1倍。此外,所述折弯部5的长度优选为相邻两个单电池的端子间最短距离的1/3~3/4。此处的“端子间最长距离”是指相邻两个单电池的两个电极端子的外周沿之间的最长距离,“端子间最短距离”是指相邻 两个单电池的两个电极端子的外周沿之间的最短距离。 
优选点焊部4的宽度为所述电极端子6的直径的0.8~1.2倍。宽度太窄则影响焊锡区域面积,太宽则点焊部的边缘有可能从单电池的外周沿露出。进一步地,点焊部4的长度优选为电极端子的直径的1.1倍~1.5倍,以保证端子的焊锡区域足够大。同时,每个点焊部的长度优选为端子连接片的整体长度的1/4~1/3,太短则不能保证焊锡区域面积,太长则有可能妨碍端子连接片对折后的形状,例如点焊部与折弯部的交界处会露出单电池的圆周面。 
为了顺利地通过折弯部对折,优选折弯部5的整体的宽度均小于点焊部4的宽度。此外,为了便于对折,更优选折弯部的1/3以上的长度具有小于端子连接片的3/4的宽度。例如,折弯部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形状可以从其与点焊部的交界处起逐渐向内侧凹陷,形成为图3(a)所示的弧形。只要控制折弯部在对折处的宽度为所述点焊部的宽度的1/3~3/4即可。通过将折弯部的宽度限制在上述范围,可以使得对折后,所述折弯部的边角不露出所述单电池的圆周面。 
所述折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形状不限于图3(a)所示的向内侧凹陷的弧形,也可以如图4(a)、图4(b)、图4(c)所示,分别为两段斜线相交于对折处而成的V形、两段圆弧相交于对折处而成的波浪形、或向内侧凸起的梯形等形状。此时,只要满足对折处的宽度为点焊部的宽度的1/3~3/4即可。 
此外,还可以在折弯部的中央沿宽度方向形成一条或多条凹槽,该凹槽使得对折容易,且当在中央两侧形成多条凹槽的情况下,还具有防止点焊部的焊锡向中央溢流的效果。 
此外,为了便于对折,优选折弯部的厚度比所述点焊部的厚度薄。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包括两个以上的单电池以及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可以适用于自动F2点焊来组装电池组,大大提高了生产性。而且,在F2点焊组装时,对折后端子连接片的边角不会超出单电池的圆周面,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端子连接片对折产生的边角所导致的不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电池组组装的安全设计要求。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其是通过自动F2点焊分别与相邻两个单电池的电极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片,所述端子连接片整体为长条状,包括两个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点焊部和位于长度方向中央的折弯部,通过将所述折弯部对折可以将所述两个单电池首尾相连,且所述两个点焊部在所述电极端子处对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在对折处的宽度为所述点焊部的宽度的1/3~3/4,以使得对折后所述折弯部的边角不露出所述单电池的圆周面;
所述两个点焊部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央沿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切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焊部的宽度为所述电极端子的直径的0.8~1.2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长度为所述相邻两个单电池的端子间最短距离的1/3~3/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所述切缝的长度为所述点焊部的长度的1/2以上,所述切缝的宽度为所述点焊部的宽度的1/4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形状为分别向内侧凹陷的弧形。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形状为分别向内侧凸起的梯形。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形状分别为两段斜线或圆弧相交于所述对折处而成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沿宽度方向还形成有一条以上的凹槽。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厚度比所述点焊部的厚度薄。
10.一种电池组,包括两个以上的单电池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
CN201420357839.6U 2014-06-30 2014-06-30 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及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 Active CN204067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7839.6U CN204067473U (zh) 2014-06-30 2014-06-30 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及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7839.6U CN204067473U (zh) 2014-06-30 2014-06-30 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及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67473U true CN204067473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208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57839.6U Active CN204067473U (zh) 2014-06-30 2014-06-30 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及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674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5163A (zh) * 2015-03-23 2016-10-1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蓄电池组以及用于产生导电连接的方法
CN112930621A (zh) * 2018-11-08 2021-06-08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能量存储设备中的能量存储单元的互连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5163A (zh) * 2015-03-23 2016-10-1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蓄电池组以及用于产生导电连接的方法
CN112930621A (zh) * 2018-11-08 2021-06-08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能量存储设备中的能量存储单元的互连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96300U (zh) Usb插座连接器
CN101378111B (zh) 导电接线片及包括该导电接线片的电池组
CN102738428A (zh) 二次电池
CN101689625B (zh) 电池构造体
CN102097511B (zh) 分段焊接的封装组件
CN204067473U (zh) 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及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
TW201731603A (zh) 鋰電池之導電連接片及其成型方法
CN202749442U (zh) 电极端子片、电极端子连接结构和电池组
CN110355470A (zh) 一种电池极耳转接结构及转接方法
CN202585603U (zh) 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用转接板
CN201219111Y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JP2008146854A (ja) パック電池
CN208157506U (zh) 铝转镍耐折极耳
CN210640331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卷芯极耳焊接结构
CN114069162A (zh) 一种拼接点焊式电池镍片及其点焊工艺
CN103152982A (zh) 一种电池组串并联快速装配pcb板
CN201853762U (zh) 电极端子片和装配了该电极端子片的电池
JP2010123410A (ja) 角形密閉型電池
CN206497911U (zh) 一种电池壳
CN101867056A (zh) 动力电池
CN106252577A (zh) 一种锂电池防爆极耳
CN207233853U (zh) 一种电池连接结构
JPH09293493A (ja) パック電池
CN220830086U (zh) 一种导电连接组件和电池
CN112421089B (zh) 电池组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