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61606U - 转接套传动结构、转接套组件及使用该传动结构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接套传动结构、转接套组件及使用该传动结构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61606U
CN204061606U CN201420508019.2U CN201420508019U CN204061606U CN 204061606 U CN204061606 U CN 204061606U CN 201420508019 U CN201420508019 U CN 201420508019U CN 204061606 U CN204061606 U CN 204061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ucing sleeve
block groove
drive mechanism
outer block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080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伟
陈慧勇
左利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080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61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61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616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02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connecting two abutting shaft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1/108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having retaining means rotating with the coupling and acting by interengaging parts, i.e. positive coupling
    • F16D1/116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having retaining means rotating with the coupling and acting by interengaging parts, i.e. positive coupling the interengaging parts including a continuous or interrupted circumferential groove in the surface of one of the coupl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2001/103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the torque is transmitted via splin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接套传动结构、转接套组件及使用该传动结构的车辆。其中转接套传动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二传动轴、对应第一、二传动轴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的转接套,第一、第二传动轴分别插设在转接套轴向两端的插孔内并与转接套止旋配合,两者的至少一个的径向外侧设有外挡止槽,转接套的相应端的插孔内设有内挡止槽,转接套传动结构还包括对应外挡止槽和内挡止槽设置的弹性卡圈,弹性卡圈具有用于同时进入内挡止槽和外挡止槽中而同时与转接套和相应的第一或第二传动轴沿轴向挡止配合的原始形态,还具有用于产生径向变形而完全嵌入外挡止槽或内挡止槽中的变形形态。上述结构解决了现有的传动结构加工不便或变速器腔体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转接套传动结构、转接套组件及使用该传动结构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接套传动结构、转接套组件及使用该传动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轮边减速器作为重型车辆驱动桥传动系统的末端传动装置,具有减速增扭的作用,在驱动桥传动系统中采用轮边减速器可以在纵传动比相同的情况下,使作用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主减速器等构件上的载荷减少,同时还可以减小整个驱动桥的尺寸,从而得到较大的离地间隙,并增加系统的承载。例如目前在客车上采用的轮边减速器,其减速器输出轴与车桥半轴同轴设置,并直接通过花键与车桥半轴连接,减速器输出轴与车桥半轴传动结构一般分为以下两种:1、将减速器输出轴做成外花键,车桥半轴做成内花键,此种方式的缺点是:车桥半轴很少有现成内花键的形式,因此需要重新采购刀具对车桥半轴进行加工,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由于花键加工时无法加工透车桥半轴,加工比较困难。2、将减速器输出轴做成内花键,车桥半轴做成外花键,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客车轮边系统中减速器输出端的输出扭矩较大,要求车桥半轴花键的分度圆也较大,此时,减速器输出轴做成内花键后,就要求有直径很大的输出轴,同时也加大了输出轴上的轴承尺寸,不仅增加了轴承的采购成本、输出轴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而且会使变速器腔体内本来就不富裕的空间显得更加吃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接套传动结构,以解决现有的传动结构加工不便或空间占用大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该转接套传动结构的转接套组件及使用该转接套传动结构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套传动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转接套传动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的转接套,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插设在所述转接套轴向两端的插孔内并与转接套通过对应的止旋结构止旋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两者的至少一个的径向外侧设有外挡止槽,转接套的相应端的插孔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外挡止槽沿径向对应的内挡止槽,所述转接套传动结构还包括对应所述外挡止槽和内挡止槽设置的弹性卡圈,所述弹性卡圈具有用于同时进入所述内挡止槽和外挡止槽中而同时与转接套和相应的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沿轴向挡止配合的原始形态,还具有用于产生径向变形而完全嵌入所述外挡止槽或内挡止槽中的变形形态。
所述弹性卡圈为O形弹簧圈或周向上具有开口的C形弹性圈。
所述止旋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传动轴和/或第二传动轴上的外花键和设置在转接套的插孔中的内花键,所述外挡止槽和内挡止槽分别设置在第一传动轴和/或第二传动轴的外花键部分和转接套的内花键部分。
所述转接套为轴向贯通结构,其两端的内花键结构之间设有间隔,各端的内花键的键槽均为通槽。
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套组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转接套组件,包括用于与相应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相互靠近的一端对应设置的转接套,所述转接套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供同轴布置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插设的插孔,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止旋配合的止旋结构,转接套至少一端的插孔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的径向外侧设置的外挡止槽沿径向对应的内挡止槽,所述转接套组件还包括用于对应所述外挡止槽和内挡止槽设置的弹性卡圈,所述弹性卡圈具有用于同时进入所述内挡止槽和外挡止槽中而同时与转接套和相应的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沿轴向挡止配合的原始形态,还具有用于产生径向变形而完全嵌入所述外挡止槽或内挡止槽中的变形形态。
所述弹性卡圈为O形弹簧圈或周向上具有开口的C形弹性圈。
所述止旋结构包括设置在转接套的插孔中的内花键,所述内挡止槽设置在转接套的内花键部分。
所述转接套为轴向贯通结构,其两端的内花键结构之间设有间隔,各端的内花键的键槽均为通槽。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车辆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包括具有减速器输出轴的轮边减速器和具有车桥半轴的车桥,所述减速器输出轴和车桥半轴同轴布置,还包括对应所述减速器输出轴和车桥半轴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的转接套,所述减速器输出轴和车桥半轴分别插设在所述转接套轴向两端的插孔内并与转接套通过对应的止旋结构止旋配合,所述减速器输出轴、车桥半轴两者的至少一个的径向外侧设有外挡止槽,转接套的相应端的插孔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外挡止槽沿径向对应的内挡止槽,所述转接套传动结构还包括对应所述外挡止槽和内挡止槽设置的弹性卡圈,所述弹性卡圈具有用于同时进入所述内挡止槽和外挡止槽中而同时与转接套和相应的减速器输出轴或车桥半轴沿轴向挡止配合的原始形态,还具有用于产生径向变形而完全嵌入所述外挡止槽或内挡止槽中的变形形态。
所述止旋结构包括设置在减速器输出轴和/或车桥半轴上的外花键和设置在转接套的插孔中的内花键,所述外挡止槽和内挡止槽分别设置在减速器输出轴和/或车桥半轴的外花键部分和转接套的内花键部分。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接套,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能够分别插设在所述转接套轴向两端的插孔内并与转接套通过对应的止旋结构止旋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两者的至少一个的径向外侧设有外挡止槽,转接套的相应端的插孔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外挡止槽沿径向对应的内挡止槽,所述转接套传动结构还包括对应所述外挡止槽和内挡止槽设置的弹性卡圈,所述弹性卡圈具有用于同时进入所述内挡止槽和外挡止槽中而同时与转接套和相应的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沿轴向挡止配合的原始形态,还具有用于产生径向变形而完全嵌入所述外挡止槽或内挡止槽中的变形形态,因此,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可以加工成外花键的形式,并通过转接套实现传动连接,不需采用新的刀具,加工方便,并且不会产生传动轴直径增大的问题,也不需加大对应的轴承结构,不会增大空间占用,同时,通过设置外挡止槽、内挡止槽和弹性卡圈,转接套能够与第一传动轴和/或第二传动轴实现轴向定位,从而避免转接套在装配时脱落或在使用中发生轴向窜动,保证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的稳定动力传递,保证传动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套传动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同时也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车辆的一个实施例中减速器输出轴与车桥半轴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转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减速器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减速器输出轴与O形弹簧圈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转接套装配到减速器输出轴上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0-轮边减速器,11-减速器输出轴,111-外挡止槽,21-车桥半轴,22-车轮,30-转接套,31-内花键,32-内挡止槽,33-阶梯结构,40-外花键,50-O形弹簧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套传动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是一种用于客车轮边系统与车桥连接的转接套传动结构。轮边系统包括轮边减速器10,轮边减速器10具有用于与车桥的车桥半轴21同轴设置传动连接的减速器输出轴11。转接套传动结构包括减速器输出轴11、车桥半轴21和对应所述减速器输出轴11和车桥半轴21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的转接套30。
所述转接套30为轴向贯通结构,其轴向两端分别设有插孔,各插孔的孔壁上均设有内花键31,为花键孔。所述减速器输出轴11和车桥半轴21的相互靠近的一端的端部上均设有外花键40,并分别插设在对应端的插孔内,实现同时与转接套30止旋配合而转动连接,使得减速器输出轴11的扭矩能够传递到车桥半轴21上。本实施例中,减速器输出轴11的直径大于车桥半轴21的直径,转接套30对应设置成阶梯套的形式,并且转接套30轴向两端的内花键31之间设有间隔,间隔处的内壁为阶梯结构33,阶梯结构33的两处内径分别与两端内花键31的大径对应,便于加工花键时加工透,加工简单、成品率高、成本低。另外,转接套30轴向两端的内花键31之间设置间隔能够使减速器输出轴11与车桥半轴21之间形成轴向余量,便于装配和调整;转接套30设置成阶梯套的形式能够使转接套壁厚均匀,减小应力集中。
为了避免转接套30在装配时脱落或在使用中发生轴向窜动,转接套传动结构中所述减速器输出轴11的径向外侧设有外挡止槽111,所述转接套30的相应端的插孔内于内花键31位置设有内挡止槽32,内挡止槽32与外挡止槽111能够在转接套30与减速器输出轴11插接到位时沿径向相互对应;所述转接套传动结构还包括对应所述外挡止槽111和内挡止槽32设置的弹性卡圈,该弹性卡圈为O形弹簧圈50,圈体的截面为圆形,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径向伸缩,并具有用于同时进入所述内挡止槽32和外挡止槽111中而同时与转接套30和减速器输出轴11沿轴向挡止配合的原始形态,还具有用于产生径向变形而完全嵌入所述外挡止槽111或内挡止槽32中的变形形态,从而便于装配。O形弹簧圈50的圈体截面采用圆形,便于对转接套进行拆卸作业。
装配时,先将O形弹簧圈50套装到减速器输出轴11上的外挡止槽111内,然后利用外力使O形弹簧圈50径向收缩至变形形态并完全嵌入外挡止槽111中,从而将转接套30顺利套装到减速器输出轴11上。套装到位后,内挡止槽32与外挡止槽111能够沿径向相互对应,O形弹簧圈50回复到原始形态,其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的对应圈体部分分别进入所述内挡止槽32和外挡止槽111中,同时与转接套30和减速器输出轴11沿轴向挡止配合,从而实现转接套30在减速器输出轴11上的轴向定位,避免出现轴向窜动。接着将带有转接套30的轮边减速器10和车桥半轴21进行连接,使车桥半轴21上的外花键40部分套入转接套30另一端的内花键31中实现传动连接。由于转接套30已在减速器输出轴11上轴向定位,因此安装过程中不用担心转接套30脱落,能够避免出现转接套30掉入车桥壳体内难以取出的问题,装配方便,传动可靠;并且,减速器输出轴11和车桥半轴21均可以加工成常用外花键40的形式,能够采用现成刀具,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各轴也不会产生传动轴直径增大的问题,不需加大对应的轴承结构,不会增大空间占用。
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套组件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转接套30和弹性卡圈,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车辆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轮边减速器10、车桥和车轮22,其中轮边减速器10的减速器输出轴11与车桥的车桥半轴21依靠上述转接套传动结构传动连接,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转接套传动结构使用在车辆的轮边减速器10与车桥之间,并且仅在减速器输出轴11与转接套30之间设置了弹性卡圈。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转接套传动结构也可以使用在车辆轮边减速器10之外的其他场合,例如差速器处,也可以使用到车辆之外的机械传动领域,而弹性卡圈也可以对应于转接套30的另一端设置或者同时对应于转接套30的轴向两端设置。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弹性卡圈采用的是O形弹簧圈50,完全依靠自身形变产生径向伸缩,能够起到良好的轴向挡止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卡圈也可以替换成其他形式,例如周向上具有开口的C形弹性圈,只要能够在原始形态时实现轴与转接套30之间的轴向挡止配合并在装配时能够收缩或扩张到变形形态以便实现轴与转接套30的插套配合即可。再者,上述实施例中轴与转接套30两者之间采用花键止旋配合而实现传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两者也可以替换成其他传动连接方式,例如采用平键传动。

Claims (10)

1.转接套传动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的转接套,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插设在所述转接套轴向两端的插孔内并与转接套通过对应的止旋结构止旋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两者的至少一个的径向外侧设有外挡止槽,转接套的相应端的插孔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外挡止槽沿径向对应的内挡止槽,所述转接套传动结构还包括对应所述外挡止槽和内挡止槽设置的弹性卡圈,所述弹性卡圈具有用于同时进入所述内挡止槽和外挡止槽中而同时与转接套和相应的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沿轴向挡止配合的原始形态,还具有用于产生径向变形而完全嵌入所述外挡止槽或内挡止槽中的变形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套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圈为O形弹簧圈或周向上具有开口的C形弹性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接套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旋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传动轴和/或第二传动轴上的外花键和设置在转接套的插孔中的内花键,所述外挡止槽和内挡止槽分别设置在第一传动轴和/或第二传动轴的外花键部分和转接套的内花键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套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套为轴向贯通结构,其两端的内花键结构之间设有间隔,各端的内花键的键槽均为通槽。
5.转接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相应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相互靠近的一端对应设置的转接套,所述转接套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供同轴布置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插设的插孔,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止旋配合的止旋结构,转接套至少一端的插孔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的径向外侧设置的外挡止槽沿径向对应的内挡止槽,所述转接套组件还包括用于对应所述外挡止槽和内挡止槽设置的弹性卡圈,所述弹性卡圈具有用于同时进入所述内挡止槽和外挡止槽中而同时与转接套和相应的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沿轴向挡止配合的原始形态,还具有用于产生径向变形而完全嵌入所述外挡止槽或内挡止槽中的变形形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圈为O形弹簧圈或周向上具有开口的C形弹性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转接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旋结构包括设置在转接套的插孔中的内花键,所述内挡止槽设置在转接套的内花键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接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套为轴向贯通结构,其两端的内花键结构之间设有间隔,各端的内花键的键槽均为通槽。
9.一种车辆,包括具有减速器输出轴的轮边减速器和具有车桥半轴的车桥,所述减速器输出轴和车桥半轴同轴布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所述减速器输出轴和车桥半轴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的转接套,所述减速器输出轴和车桥半轴分别插设在所述转接套轴向两端的插孔内并与转接套通过对应的止旋结构止旋配合,所述减速器输出轴、车桥半轴两者的至少一个的径向外侧设有外挡止槽,转接套的相应端的插孔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外挡止槽沿径向对应的内挡止槽,所述转接套传动结构还包括对应所述外挡止槽和内挡止槽设置的弹性卡圈,所述弹性卡圈具有用于同时进入所述内挡止槽和外挡止槽中而同时与转接套和相应的减速器输出轴或车桥半轴沿轴向挡止配合的原始形态,还具有用于产生径向变形而完全嵌入所述外挡止槽或内挡止槽中的变形形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旋结构包括设置在减速器输出轴和/或车桥半轴上的外花键和设置在转接套的插孔中的内花键,所述外挡止槽和内挡止槽分别设置在减速器输出轴和/或车桥半轴的外花键部分和转接套的内花键部分。
CN201420508019.2U 2014-09-04 2014-09-04 转接套传动结构、转接套组件及使用该传动结构的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61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8019.2U CN204061606U (zh) 2014-09-04 2014-09-04 转接套传动结构、转接套组件及使用该传动结构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8019.2U CN204061606U (zh) 2014-09-04 2014-09-04 转接套传动结构、转接套组件及使用该传动结构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61606U true CN204061606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203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0801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61606U (zh) 2014-09-04 2014-09-04 转接套传动结构、转接套组件及使用该传动结构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616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5259A1 (de) * 2016-01-22 2017-07-27 GETRAG B.V. & Co. KG Getriebewelle, bauteilpaar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getriebewelle
US11698100B2 (en) * 2017-12-19 2023-07-1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 vehicle drive shaf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it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5259A1 (de) * 2016-01-22 2017-07-27 GETRAG B.V. & Co. KG Getriebewelle, bauteilpaar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getriebewelle
CN108474418A (zh) * 2016-01-22 2018-08-31 格特拉格有限两合公司 传动轴、构件配对和用于运行传动轴的方法
CN108474418B (zh) * 2016-01-22 2021-04-30 格特拉格有限两合公司 传动轴、构件配对和用于运行传动轴的方法
US11698100B2 (en) * 2017-12-19 2023-07-1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 vehicle drive shaf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i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02777U (zh) 牙嵌式联轴器
CN204061606U (zh) 转接套传动结构、转接套组件及使用该传动结构的车辆
CN206954005U (zh) 车辆
CN205841537U (zh) 一种用于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连接件
CN207265810U (zh) 一种集成主动齿轮电机总成
CN201021696Y (zh) 软轴联轴器接头
CN206617715U (zh) 一种传动的离合装置
CN205605672U (zh) 花键轴轴向定位结构
CN201378767Y (zh) 用于塔式起重机顶升泵站上的油泵直联电机
CN207579460U (zh) 一种重型汽车后桥半轴组件
CN203730712U (zh) 一种汽车主减速器总成
CN208874374U (zh) 一种高速永磁电机转子结构
CN103944310B (zh) 一种双速电机
CN203294176U (zh) 四轮机动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203248579U (zh) 采用螺旋压紧机构传动装置的车辆电子机械式制动执行器
CN201588883U (zh) 电机型式试验用组合式凸缘离合器
CN201478924U (zh) 电动汽车永磁无刷直流减速电机
CN220302574U (zh) 一种带扭矩轴定位的轴结构
CN206870754U (zh) 电动汽车后桥总成
CN203051685U (zh) 一种变速齿轮
CN208656518U (zh) 电机
CN203297312U (zh) 高承载扭矩的内花键空心轴
CN201118355Y (zh) 电动机轴端齿轮连体结构
CN204025306U (zh) 一种分体式主轴的结构
CN203836157U (zh)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齿轮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