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61525U - 同动式双轴铰链 - Google Patents

同动式双轴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61525U
CN204061525U CN201420162811.7U CN201420162811U CN204061525U CN 204061525 U CN204061525 U CN 204061525U CN 201420162811 U CN201420162811 U CN 201420162811U CN 204061525 U CN204061525 U CN 204061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ical gear
shaft
gear part
transmission uni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628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永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WANHE PRECIS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WANHE PRECIS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WANHE PRECIS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WANHE PRECIS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628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61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61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615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动式双轴铰链,其包含有一支撑架、一第一传动部、一第二传动部以及一传动部。该第一传动部以及该第二传动部装设于该支撑架,该第一传动部包含有一第一传动轴以及一第一螺旋齿轮部,该第二传动部包含有一第二传动轴以及一第二螺旋齿轮部。该传动部装设于该支撑架,并包含有一枢接轴以及一连动螺旋齿轮部,该连动螺旋齿轮部具有一与该第一螺旋齿轮部啮合的第一啮合区及一与该第二螺旋齿轮部啮合的第二啮合区。其中,该枢接轴与该第一传动轴及该第二传动轴相互交错。这样,该交错螺旋齿轮可有效地扩大轮齿间的接触从而使该同动式双轴铰链稳定地进行传动。

Description

同动式双轴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同动式双轴铰链。
背景技术
一般的,掀盖式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以及移动电话等,会在显示器及本体之间设置铰链以连接显示器及本体,使显示器能相对本体进行开合的动作,同时提供扭力以支撑开启后的显示器固定于一特定角度。早期的铰链多为以单一转轴为轴心的单轴式铰链,虽可达到使显示器相对本体掀开的目的,但开启至一定角度时显示器及本体就会互相干涉而无法再继续开启,因此极大限制了电子装置的使用角度。此外,面对现今风行的具有键盘及触控显示屏的触控式电子装置而言,使用者除了平时使用键盘输入之外,也希望能够将显示屏与设置键盘的本体反向叠合以方便使用触控输入功能。由此可知,传统的单轴式铰链已无法满足现今市场之需求,业界遂开发出双轴式铰链。
比如,某铰链装置包含有一固定于一第一框体的第一转动轴、一设置于该第一转动轴的外周的一部分上的第一齿轮部、一固定于一第二框体的第二转动轴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二转动轴的外周的一部分上的第二齿轮部,该第一齿轮部及该第二齿轮部互相啮合,且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同时朝相反方向转动。此外,该铰链装置的齿轮可为正齿轮或伞状齿轮。即,该铰链装置为利用正齿轮或伞状齿轮的双轴铰链装置。然而,当正齿轮及伞状齿轮与所配合齿轮之间的轴心未平行而导致偏心或其轮齿之间的直线齿形未平行时,其轮齿之间则仅能达成点接触,该点接触极易造成轮齿之间的撞击与摩擦,进而造成正齿轮及伞状齿轮的使用寿命缩短。亦即,该双轴铰链的传动不够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动式双轴铰链,它具有传动较为稳定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同动式双轴铰链,包含有:
    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包含有一架体,分别开设于该架体上的一第一枢接孔与一第二枢接孔,以及至少一接设于该架体且位于该第一枢接孔与该第二枢接孔之间的接设部,该接设部包含有一装设部;
    一第一传动部以及一第二传动部,该第一传动部和该第二传动部装设于该支撑架上,且该第一传动部包含有一枢设于该第一枢接孔的第一传动轴,以及一以该第一传动轴为轴心绕设于该第一传动轴表面的第一螺旋齿轮部,该第二传动部包含有一枢设于该第二枢接孔的第二传动轴,以及一以该第二传动轴为轴心绕设于该第二传动轴表面的第二螺旋齿轮部;
  一传动部,该传动部装设于该支撑架的该接设部,且该传动部包含有一枢设于该装设部的枢接轴,以及一固定于该枢接轴的连动螺旋齿轮部,该连动螺旋齿轮部具有一与该第一螺旋齿轮部啮合的第一啮合区以及一相对该第一啮合区并与该第二螺旋齿轮部啮合的第二啮合区;
  所述第一传动轴具有一第一延伸轴,第二传动轴具有一与该第一延伸轴平行的第二延伸轴,且该传动部的枢接轴具有一与该第一延伸轴以及该第二延伸轴交错的第三延伸轴。
    所述第一传动轴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一螺旋齿轮部具有一与该第一卡合部卡接的第一卡接部。
    所述第一传动轴具有一抵靠该第一螺旋齿轮部并与该支撑架配合以限制该第一螺旋齿轮部沿该第一传动轴移动的第一限位部。
    所述第一传动轴具有一第一锁定基座。
    所述第二传动轴具有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二螺旋齿轮部具有一与该第二卡合部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所述第二传动轴具有一抵靠该第二螺旋齿轮部并与该支撑架配合以限制该第二螺旋齿轮部沿该第二传动轴移动的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二传动轴具有一第二锁定基座。
    所述第一传动部包含有一穿设于该第一传动轴并提供该第一传动轴所需扭力的第一扭力产生部,该第二传动部包含有一穿设于该第二传动轴并提供该第二传动轴所需扭力的第二扭力产生部。
    所述第一螺旋齿轮部、第二螺旋齿轮部以及连动螺旋齿轮部分别具有复数相同螺旋方向的螺旋齿纹。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传动较为稳定。本实用新型的同动式双轴铰链利用交错螺旋齿轮克服正齿轮与伞状齿轮因公差所产生的问题。当正齿轮及伞状齿轮与所配合齿轮之间的轴心未平行而导致偏心或其轮齿之间的直线齿形未平行时,其轮齿之间则仅能达成点接触,该点接触容易造成轮齿之间的撞击与摩擦,进而造成正齿轮及斜齿轮的使用寿命缩短。而本实用新型的双轴铰链利用交错螺旋齿轮来改善上述缺点,交错螺旋齿轮的螺旋齿形为一曲面且其轮齿间的接触较为密切,因而可有效地改善轮齿之间的撞击与摩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同动式双轴铰链利用交错螺旋齿轮来达成双轴的同动,该交错螺旋齿轮的螺旋齿形具有较小的齿间隙,而较小的齿间隙则具有较短的空行程,当轮齿之间啮合且尚未彼此脱离时,下一个轮齿已经啮合了。因此,交错螺旋齿轮的螺旋齿形可有效地扩大轮齿间的接触从而稳定地进行传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同动式双轴铰链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同动式双轴铰链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剖视图;
图4-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同动式双轴铰链的第一作动示意图;
图4-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同动式双轴铰链的第二作动示意图。
图中:
1、支撑架,11、架体,12、第一枢接孔,13、第二枢接孔,14、接设部,141、装设部;
2、第一传动部,21、第一传动轴,211、第一卡合部,212、第一限位部,213、第一锁定基座,22、第一螺旋齿轮部,221、第一卡接部,23、第一扭力产生部;
3、第二传动部,31、第二传动轴,311、第二卡合部,312、第二限位部,313、第二锁定基座,32、第二螺旋齿轮部,321、第二卡接部;
4、传动部,41、枢接轴,42、连动螺旋齿轮部;
5、第一基座;
6、第二基座;
A1、第一延伸轴,A2、第二延伸轴,A3、第三延伸轴,A4、参考线;
B1、第一啮合区,B2、第二啮合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同动式双轴铰链,包含有一支撑架1、一第一传动部2、一第二传动部3以及一传动部4。该支撑架1包含有一架体11,分别开设于该架体11上的一第一枢接孔12与一第二枢接孔13,以及至少一接设于该架体11且位于该第一枢接孔12与一第二枢接孔13之间的接设部14。而该接设部14包含有一装设部141。该第一传动部2装设于该支撑架1上,该第一传动部2包含有一枢设于该第一枢接孔12的第一传动轴21,一以该第一传动轴21为轴心绕设于该第一传动轴21表面的第一螺旋齿轮部22,以及一穿设于该第一传动轴21并提供该第一传动轴21所需扭力的第一扭力产生部23。该第一传动轴21具有一第一卡合部211,一抵靠该第一螺旋齿轮部22并与该支撑架1配合以限制该第一螺旋齿轮部22沿该第一传动轴21移动的第一限位部212,以及一接设于该第一限位部212的第一锁定基座213。此外,为了更具体解释本实用新型元件间的相对位置,该第一传动轴21具有一第一延伸轴A1。而该第一螺旋齿轮部22具有一与该第一卡合部211卡接的第一卡接部221。该第二传动部3装设于该支撑架1上,该第二传动部3包含有一枢设于该第二枢接孔13的第二传动轴31,一以该第二传动轴31为轴心绕设于该第二传动轴31表面的第二螺旋齿轮部32,以及一穿设于该第二传动轴31并提供该第二传动轴31所需扭力的第二扭力产生部33。该第二传动轴31具有一第二卡合部311,一抵靠该第二螺旋齿轮部32并与该支撑架1配合以限制该第二螺旋齿轮部32沿该第二传动轴31移动的第二限位部312,以及一接设于该第二限位部312的第二锁定基座313。此外,为了更具体解释本实用新型元件间的相对位置,该第二传动轴31具有一与该第一延伸轴A1平行的第二延伸轴A2。而该第二螺旋齿轮部32具有一与该第二卡合部311卡接的第二卡接部321。该传动部4装设于该支撑架1的接设部14,该传动部4包含有一枢设于该装设部141的枢接轴41,以及一固定于该枢接轴41的连动螺旋齿轮部42,该连动螺旋齿轮部42具有一与该第一螺旋齿轮部22啮合的第一啮合区B1以及一相对该第一啮合区B1并与该第二螺旋齿轮部32啮合的第二啮合区B2。本实施例中,该枢接轴41与该连动螺旋齿轮部42为单一元件,该枢接轴41凸设于该连动螺旋齿轮部42的两端。当然,该枢接轴41与该连动螺旋齿轮部42亦可为二元件,亦即该连动螺旋齿轮部42穿设并固定于该枢接轴41,且不限于此。此外,为了更具体解释本实用新型元件间的相对位置,该枢接轴41具有一与该第一延伸轴A1以及该第二延伸轴A2交错的第三延伸轴A3。由正对该第一延伸轴A1以及该第二延伸轴A2的方向看,换言之,该第一延伸轴A1以及该第二延伸轴A2分别可视为一点,该点之间可连接成一参考线A4。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延伸轴A3则与该参考线A4间的夹角并非90度,亦即两者间并非相互垂直,但不限于此。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螺旋齿轮部22、该第二螺旋齿轮部32以及该连动螺旋齿轮部42分别具有复数相同螺旋方向的螺旋齿纹,可为一左旋交错螺旋齿轮或一右旋交错螺旋齿轮。
为了能够具体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同动式双轴铰链的动作,该第一传动部2可受驱动而带动该第二传动部3、该第二传动部3可受驱动而带动该第一传动部2、或该第一传动部2与该第二传动部3可同时受驱动而相互传动。在此,仅说明该第一传动部2转动而带动该传动部4,该传动部4再带动该第二传动部3。当该第一传动部2的第一传动轴21转动时,该第一传动轴21会带动卡合于该第一传动轴21的该第一螺旋齿轮部22,该第一螺旋齿轮部22会带动该传动部4的该连动螺旋齿轮部42。此外,该连动螺旋齿轮部42会带动该第二传动部3的该第二螺旋齿轮部32,而该第二螺旋齿轮部32会再带动卡合于该第二螺旋齿轮部32的该第二传动轴31。即,当转动该第一传动部2时,该第二传动部3亦会随之转动。
见图4-1和图4-2所示,该第一传动轴21的第一锁定基座213可锁固于一第一基座5,而该第二传动轴31的第二锁定基座313可锁固于一第二基座6。当使用者转动该第一基座5或该第二基座6时,该第二基座6或该第一基座5会因为该同动式双轴铰链的作用而同时转动。而且,当使用者同时转动该第一基座5与该第二基座6时,使用者仅需转动一特定角度,该同动式双轴铰链即可反馈两倍的特定角度,因此使用者可更快速地开合该第一基座5与该第二基座6。
综上所述,该同动式双轴铰链利用该传动部4即可完成该第一传动部2与该第二传动部3的同步转动。此外,该第一螺旋齿轮部22、该第二螺旋齿轮部32以及该连动螺旋齿轮部42为交错螺旋齿轮,交错螺旋齿轮具有的螺旋齿形为一曲面,其轮齿间的齿间隙较小且接触较为密切,因此可有效地增加轮齿间的接触从而稳定地进行传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同动式双轴铰链,包含有:
    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包含有一架体,分别开设于该架体上的一第一枢接孔与一第二枢接孔,以及至少一接设于该架体且位于该第一枢接孔与该第二枢接孔之间的接设部,该接设部包含有一装设部;
    一第一传动部以及一第二传动部,该第一传动部和该第二传动部装设于该支撑架上,且该第一传动部包含有一枢设于该第一枢接孔的第一传动轴,以及一以该第一传动轴为轴心绕设于该第一传动轴表面的第一螺旋齿轮部,该第二传动部包含有一枢设于该第二枢接孔的第二传动轴,以及一以该第二传动轴为轴心绕设于该第二传动轴表面的第二螺旋齿轮部;
  一传动部,该传动部装设于该支撑架的该接设部,且该传动部包含有一枢设于该装设部的枢接轴,以及一固定于该枢接轴的连动螺旋齿轮部,该连动螺旋齿轮部具有一与该第一螺旋齿轮部啮合的第一啮合区以及一相对该第一啮合区并与该第二螺旋齿轮部啮合的第二啮合区;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具有一第一延伸轴,第二传动轴具有一与该第一延伸轴平行的第二延伸轴,且该传动部的枢接轴具有一与该第一延伸轴以及该第二延伸轴交错的第三延伸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动式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一螺旋齿轮部具有一与该第一卡合部卡接的第一卡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动式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具有一抵靠该第一螺旋齿轮部并与该支撑架配合以限制该第一螺旋齿轮部沿该第一传动轴移动的第一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动式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具有一第一锁定基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动式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具有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二螺旋齿轮部具有一与该第二卡合部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动式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具有一抵靠该第二螺旋齿轮部并与该支撑架配合以限制该第二螺旋齿轮部沿该第二传动轴移动的第二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动式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具有一第二锁定基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动式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包含有一穿设于该第一传动轴并提供该第一传动轴所需扭力的第一扭力产生部,该第二传动部包含有一穿设于该第二传动轴并提供该第二传动轴所需扭力的第二扭力产生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动式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部、第二螺旋齿轮部以及连动螺旋齿轮部分别具有复数相同螺旋方向的螺旋齿纹。
CN201420162811.7U 2014-04-04 2014-04-04 同动式双轴铰链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61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62811.7U CN204061525U (zh) 2014-04-04 2014-04-04 同动式双轴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62811.7U CN204061525U (zh) 2014-04-04 2014-04-04 同动式双轴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61525U true CN204061525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203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62811.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61525U (zh) 2014-04-04 2014-04-04 同动式双轴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615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3610A (zh) * 2014-04-04 2014-06-25 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同动式双轴铰链
CN110273914A (zh) * 2018-03-15 2019-09-24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3610A (zh) * 2014-04-04 2014-06-25 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同动式双轴铰链
CN103883610B (zh) * 2014-04-04 2016-07-06 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同动式双轴铰链
CN110273914A (zh) * 2018-03-15 2019-09-24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CN110273914B (zh) * 2018-03-15 2020-11-17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3610B (zh) 同动式双轴铰链
US20150267450A1 (en) Synchronous moving double-axis hinge
CN102619866A (zh) 铰链结构
CN104132059B (zh) 一种双轴同步转动的枢纽器
CN105465161A (zh)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电子设备
CN204061525U (zh) 同动式双轴铰链
CN107288993B (zh) 连接装置和包括连接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06539598U (zh) 同步旋转机构、可翻转的平板电脑以及可翻转的手机
CN204127099U (zh)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电子设备
US9329640B2 (en) Laptop computer
CN105972061B (zh) 双轴枢纽器的组装方法及双轴枢纽器
CN105650106B (zh) 电子设备及其双轴同动机构
CN206058042U (zh) 电子设备
CN204003933U (zh) 齿轮型双铰链360度铰链结构
CN203532506U (zh) 双轴同步式枢纽器
CN203822842U (zh) 耐用型同动开合机构
TWM478078U (zh) 同動式雙軸鉸鏈
CN204493594U (zh) 双轴枢扭中的行星齿系传动装置
US10528090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a computing device
CN203430979U (zh) 一种铰链机构
CN202659713U (zh) 枢纽器及其凸轮结构
CN204458798U (zh) 一种简易定位的同动双轴铰链
CN204704256U (zh) 转轴组件及其笔记本电脑
CN206571816U (zh) 多轴式同步枢轴器
CN202991827U (zh) 转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70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