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32506U - 双轴同步式枢纽器 - Google Patents

双轴同步式枢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32506U
CN203532506U CN201320701667.5U CN201320701667U CN203532506U CN 203532506 U CN203532506 U CN 203532506U CN 201320701667 U CN201320701667 U CN 201320701667U CN 203532506 U CN203532506 U CN 203532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ody
ring
area
depressed area
bounding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016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元圣
谭中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Zu S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Zu S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016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32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32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325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第二限位件(12)与第一限位件(11)间隔排列,两个轴体分别枢设于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上,齿轮组(20)位于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之间。两个主齿轮(21)分别套设固定于两个轴体(14)上且彼此连动。扭力总成(30)与轴体连动,其第一环体(31)包括第一环面,其上设置有凸起区与非凸起区,第二环体(32)包括第二环面,其上设置有凹陷区与非凹陷区。第一环面与第二环面彼此抵接,且第一环体与轴体连动旋转,第二环体与第一限位件相对固定,凸起区选择性地滑动于凹陷区或非凹陷区。弹性环体(33)与第一限位件共同夹持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上述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可避免轴体发生非预期性的转动。

Description

双轴同步式枢纽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枢纽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双轴同步式枢纽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其可区分为互相枢接的两个部份,包括具有屏幕的第一板体与具有主机零组件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主要是通过枢纽器使彼此互相枢接。为了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双轴同步式枢纽总成,其可使两个轴体彼此连动,因此当其中一轴体旋转时,另一轴体可同步作动。换言之,当使用者扳动第一板体时,第二板体会相应于第一板体的旋转而同步旋转。
现有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包括两个限位件、两个轴体与至少两个齿轮。两个限位件间隔排列,两个轴体分别可旋转的穿设于两个限位件的轴孔中,且两个轴体的一端分别固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两个齿轮分别套设于两个轴体上且位于两个限位件之间,两个齿轮彼此连动,因此当其中之一轴体旋转时,另一轴体会同步旋转。然而,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对枢转至超过90度时,因重心的改变或使用者触碰屏幕(例如触控操作)所施加的额外作用力,都将可能造成轴体发生非预期性的转动,从而无法稳定维持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角度,导致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出一种双轴同步式枢纽器,以期在第一板体相对于第二板体的特定角度范围内,可避免轴体发生非预期性的转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两个轴体、齿轮组与扭力总成。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间隔排列,两个轴体分别枢设于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上,齿轮组位于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之间。齿轮组包括两个主齿轮,两个主齿轮分别套设固定于两个轴体上,且两个主齿轮彼此连动。扭力总成与两个轴体的至少其中之一连动,扭力总成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与弹性环体。第一环体包括第一环面,第一环面上设置有凸起区与非凸起区,第二环体包括第二环面,第二环面上设置有凹陷区与非凹陷区,其中,第一环面与第二环面彼此抵接,且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中的一个与轴体连动旋转,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中的另一个与第一限位件相对固定,凸起区选择性地滑动于凹陷区或非凹陷区。弹性环体与第一限位件共同夹持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凸起区的弧长小于凹陷区的弧长。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轴体于0度至第一预定角度之间旋转时,凸起区位于凹陷区;轴体于第二预定角度至180度之间旋转时,凸起区位于非凹陷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预定角度大体上介于35度至45度之间;第二预定角度大体上介于50度至60度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环体进一步包括第一坡道,第一坡道连接于凸起区与非凸起区之间;第二环体进一步包括第二坡道,第二坡道连接于凹陷区与非凹陷区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凹陷区进一步包括外凹陷区与内凹陷区,外凹陷区毗邻第二环面的外周,内凹陷区毗邻第二环面的内周,外凹陷区与内凹陷区彼此径向相对;凸起区进一步包括外凸起区与内凸起区,外凸起区对应于外凹陷区,内凸起区对应于内凹陷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环体套设固定于轴体上;第二环体套设于轴体且固定于第一限位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齿轮组进一步包括两个副齿轮,两个副齿轮的一侧分别啮合两个主齿轮,两个副齿轮的另一侧彼此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扭力总成的数量为两组,两扭力总成分别与两个轴体连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双轴同步式枢纽器进一步包括固定件,轴体径向延伸有固定环,固定件固定于弹性环体背离第一环体的一侧,固定环毗邻第二限位件背离齿轮组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能在第一板体相对于第二板体枢转至特定角度范围时增加摩擦力,在此范围内需要施加更多的扭力才能扳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由此避免轴体发生非预期性的转动,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使该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更易理解,下文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的两个轴体同步枢转至180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的两个轴体同步枢转至360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的扭力与角度关系图。
标号说明
10 双轴同步式枢纽器
11 第一限位件
12 第二限位件
13 固定板
14 轴体
141 固定环
15 固定件
20 齿轮组
21 主齿轮
22 副齿轮
23 垫片
30 扭力总成
31 第一环体
311 第一环面
312 凸起区
3121    外凸起区
3122 内凸起区
313 非凸起区
314 第一坡道
32 第二环体
321 第二环面
322 凹陷区
3221 外凹陷区
3222 内凹陷区
323 非凹陷区
324 固定脚
325 第二坡道
33 弹性环体
34、35 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图1与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10的示意图与爆炸图。双轴同步式枢纽器10用于具有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电子装置(未绘示),例如笔记型电脑,双轴同步式枢纽器10设置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同一侧边,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可通过双轴同步式枢纽器10而同步翻转。双轴同步式枢纽器10包括第一限位件11、第二限位件12、两个固定板13、两个轴体14、固定件15、齿轮组20与扭力总成30。第一限位件11与第二限位件12实质上为板体结构且彼此间隔排列,两个轴体14分别枢设于第一限位件11与第二限位件12上的相应轴孔(未标号)中,齿轮组20位于第一限位件11与第二限位件12之间。两个轴体14进一步径向延伸有固定环141,固定环141毗邻第二限位件12背离齿轮组20的一侧。两个固定板13分别固定于两个轴体14的一端,两个固定板13通过锁固件,如螺丝,分别固定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上,因而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可分别与两个轴体14连动旋转。
齿轮组20包括两个主齿轮21与两个副齿轮22,两个主齿轮21分别套设固定于两个轴体14上,且两个主齿轮21彼此通过两个副齿轮22连动,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通过加大两个主齿轮的半径,使此两个主齿轮彼此直接啮合而连动。两个副齿轮22位于两个主齿轮21之间,两个副齿轮22的一侧分别啮合两个主齿轮21,两个副齿轮22的另一侧彼此啮合,因此,当两个主齿轮21的其中之一转动时,会带动两个副齿轮22与另一主齿轮21转动。除此之外,两个主齿轮21与第一限位件11以及第二限位件12之间分别夹有垫片23。在本实施例中,扭力总成30的数量为两组,两扭力总成30分别与两个轴体14连动;在其它实施例中,扭力总成亦可仅设置一组,并与两个轴体的至少其中之一连动。
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环体31与第二环体32的爆炸图。扭力总成30包括第一环体31、第二环体32与弹性环体33。第一环体31包括第一环面311,第一环面311上设置有凸起区312与非凸起区313,第二环体32包括第二环面321,第二环面上设置有凹陷区322与非凹陷区323,其中,第一环面311与第二环面321彼此面对且互相抵接。第一环体31套设固定于轴体14上,因此第一环体31会与轴体14连动旋转,第二环体32可旋转的套设轴体14上,并且第二环体32延伸有一固定脚324,固定脚324插设于第一限位件11上,因此第二环体32与第一限位件11相对固定,即轴体14旋转时,第二环体32不会跟着旋转,从而第一环面311与第二环面321会彼此相对旋转,因此凸起区312可选择性地滑动于凹陷区322或非凹陷区323。弹性环体33套设于轴体14上并与第一限位件11共同夹持第一环体31与第二环体32,固定件15固定于弹性环体33背离第一环体31的一侧,固定件15与固定环141互相配合,可将第一限位件11、第二限位件12、齿轮组20与扭力总成30限制在轴体14上的特定位置,而固定件15使弹性环体33持续抵顶第一环体31,弹性环体33再迫使第一环体31持续抵接第二环体32。除此之外,第二环体32与第一限位件11之间夹有垫片34,固定件15与弹性环体33之间亦夹有垫片35。
非凸起区313实质上为第一环面311的平面部份,凸起区312实质上为第一环面311在轴向上延伸增厚的凸面部份,因此凸起区312与非凸起区313之间在轴向上具有段差。并且,第一环体31进一步包括第一坡道314,第一坡道314连接于凸起区312与非凸起区313之间,即第一坡道314由连接非凸起区313的一侧直至连接凸起区312的另一侧系沿轴向逐渐增加厚度。非凹陷区323实质上为第二环面321的平面部份,凹陷区322实质上为第二环面321在轴向上凹陷变薄的凹面部份,因此凹陷区322与非凹陷区323之间在轴向上具有段差。并且,第二环体32进一步包括第二坡道325,第二坡道325连接于凹陷区322与非凹陷区323之间,即第二坡道325由连接非凹陷区323的一侧直至连接凹陷区322的另一侧系沿轴向逐渐减少厚度。
凸起区312与凹陷区322皆为相对应的弧形结构,且凸起区312的弧长小于凹陷区322的弧长,因此凸起区312可在一定范围内于凹陷区322中滑动,在另一范围内则于非凹陷区323滑动。当凸起区312位于凹陷区322时,第一环体31与第二环体32彼此最接近,相对的,第一环体31与固定件15的间距最大,弹性环体33的压缩程度最少且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最低,此时,第一环面311与第二环面321相对旋转时所产生的摩擦力最低,相应的,欲使轴体14转动所需施予的扭力亦为最低。当凸起区312位于非凹陷区323时,第一环体31与第二环体32彼此相隔最远,相对的,第一环体31与固定件15的间距最小,弹性环体33的压缩程度最大且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最高,此时,第一环面311与第二环面321相对旋转时所产生的摩擦力最高,相应的,欲使轴体14转动所需施予的扭力亦为最高。
通过凹陷区322与凸起区312的相对位置与弧长的设计,可让轴体14于0度至第一预定角度之间旋转时,凸起区312位于凹陷区322,而轴体14于第二预定角度至180度之间旋转时,凸起区312则位于非凹陷区3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定角度大体上介于35度至45度之间;第二预定角度大体上介于50度至60度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根据需求而变更上述角度值与角度范围。上述角度值为单一轴体14的旋转角度,由于双轴同步式枢纽器10的两个轴体14为同步枢转,因此无论两个轴体14的其中的一个旋转了几度,两个轴体14的其中的另一个也会同步旋转几度,所以实际上两个轴体14相对同步枢转的角度为第一预定角度或第二预定角度的两倍。例如,若第一预定角度为40度,第二预定角度为55度,当其中的一个轴体14旋转至第一预定角度时,两个轴体14共相对枢转了80度,当其中的一个轴体14旋转至第二预定角度时,两个轴体14共相对枢转了110度,而当其中的一个轴体14旋转至180度时,两个轴体14共相对枢转了360度。
在本实施例中,凹陷区322进一步包括外凹陷区3221与内凹陷区3222,外凹陷区3221毗邻第二环面321的外周,内凹陷区3222毗邻第二环面321的内周,外凹陷区3221与内凹陷区3222彼此径向相对且互相对称。相应的,凸起区312进一步包括外凸起区3121与内凸起区3122,外凸起区3121毗邻第一环面311的外周且对应于外凹陷区3221,内凸起区3122毗邻第一环面311的内周且对应于内凹陷区3222。通过凸起区312与凹陷区322的内、外相对对称的结构设计,可增加轴体14旋转时的整体平衡性与稳定性。
请再同时参照图4与图5,图4与图5所示分别为双轴同步式枢纽器10的两个轴体14同步枢转至180度与360度的示意图,为了便于示意起见,图4与图5省略了部份组件。图1为双轴同步式枢纽器10于0度的示意图,此时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未绘示)为相对闭合状态,凸起区312位于凹陷区322之中(参照图3)。图4则为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对翻转至180度的状态,此时凸起区312转动了90度并来到非凹陷区323。图5则为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对翻转至360度的状态,此时凸起区312转动了180度,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外凸起区3121有一部份与内凹陷区3222沿轴向的投影重叠,内凸起区3122有一部份与外凹陷区3221沿轴向的投影重叠,但外凸起区3121与内凸起区3122实质上仍抵接于非凹陷区323。
请再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10的扭力与角度关系图,X轴代表两个轴体14相对旋转的角度值,Y轴代表使该两个轴体14旋转所需施予的扭力值,上方曲线为两个轴体14由0至360度顺向相对旋转的扭力与角度关系曲线,下方曲线为两个轴体14由360度至0度逆向相对旋转的扭力与角度关系曲线。由图6可以看出双轴同步式枢纽器10在不同角度范围内可明显区分为两段扭力值。在两段扭力值之间的爬升/下降曲线,则是对应于凸起区312于第二坡道325的爬上/下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能在第一板体相对于第二板体枢转至特定角度范围时增加摩擦力,从而在此范围内需要施加更多的扭力才能扳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由此避免轴体发生非预期性的转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

Claims (10)

1.一种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限位件(11);
一第二限位件(12),与该第一限位件间隔排列;
两个轴体(14),分别枢设于该第一限位件与该第二限位件上;
一齿轮组(20),位于该第一限位件与该第二限位件之间,该齿轮组包括两个主齿轮(21),该两个主齿轮分别套设固定于该两个轴体上,且该两个主齿轮彼此连动;以及
一扭力总成(30),与该两个轴体的至少其中之一连动,该扭力总成包括:
一第一环体(31),包括一第一环面,该第一环面上设置有一凸起区(312)与一非凸起区(313);
一第二环体(32),包括一第二环面,该第二环面上设置有一凹陷区(322)与一非凹陷区(323),其中,该第一环面(311)与该第二环面彼此抵接,且该第一环体与该第二环体中的一个与该轴体连动旋转,该第一环体与该第二环体中的另一个与该第一限位件相对固定,该凸起区选择性地滑动于该凹陷区或该非凹陷区;以及
一弹性环体(33),与该第一限位件共同夹持该第一环体与该第二环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中,该凸起区的弧长小于该凹陷区的弧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中,该轴体于0度至一第一预定角度之间旋转时,该凸起区位于该凹陷区;该轴体于一第二预定角度至180度之间旋转时,该凸起区位于该非凹陷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中,该第一预定角度介于35度至45度之间;该第二预定角度介于50度至60度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中,该第一环体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坡道(314),该第一坡道连接于该凸起区与该非凸起区之间;该第二环体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坡道(325),该第二坡道连接于该凹陷区与该非凹陷区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中,该凹陷区进一步包括一外凹陷区(3221)与一内凹陷区(3222),该外凹陷区毗邻该第二环面的外周,该内凹陷区毗邻该第二环面的内周,该外凹陷区与该内凹陷区彼此径向相对;该凸起区进一步包括一外凸起区(3121)与一内凸起区(3122),该外凸起区对应于该外凹陷区,该内凸起区对应于该内凹陷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中,该第一环体套设固定于该轴体上;该第二环体套设于该轴体且固定于该第一限位件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中,该齿轮组进一步包括两个副齿轮(22),该两个副齿轮的一侧分别啮合该两个主齿轮,该两个副齿轮的另一侧彼此啮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中,该扭力总成的数量为两组,该两扭力总成分别与该两个轴体连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同步式枢纽器,其中,还包括一固定件(15),该轴体径向延伸有一固定环(141),该固定件固定于该弹性环体背离该第一环体的一侧,该固定环毗邻该第二限位件背离该齿轮组的一侧。
CN201320701667.5U 2013-11-08 2013-11-08 双轴同步式枢纽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32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01667.5U CN203532506U (zh) 2013-11-08 2013-11-08 双轴同步式枢纽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01667.5U CN203532506U (zh) 2013-11-08 2013-11-08 双轴同步式枢纽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32506U true CN203532506U (zh) 2014-04-09

Family

ID=50418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01667.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32506U (zh) 2013-11-08 2013-11-08 双轴同步式枢纽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3250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0717A (zh) * 2015-12-22 2016-03-02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改进的翻转组合结构
CN106555815A (zh) * 2015-09-25 2017-04-05 昆山玮硕恒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可变旋转扭力双轴同动转轴装置
CN106640940A (zh) * 2016-12-26 2017-05-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7061479A (zh) * 2017-03-16 2017-08-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5815A (zh) * 2015-09-25 2017-04-05 昆山玮硕恒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可变旋转扭力双轴同动转轴装置
CN105370717A (zh) * 2015-12-22 2016-03-02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改进的翻转组合结构
CN105370717B (zh) * 2015-12-22 2018-07-31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改进的翻转组合结构
CN106640940A (zh) * 2016-12-26 2017-05-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7061479A (zh) * 2017-03-16 2017-08-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32506U (zh) 双轴同步式枢纽器
CN103148087B (zh) 铰链装置和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
CN204610543U (zh) 齿轮连通型双铰链360连接结构
CN104132059B (zh) 一种双轴同步转动的枢纽器
CN104514801A (zh) 双轴式枢纽机构及其相关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4345786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CN205744876U (zh) 可360°翻转笔记本的显示屏连接轴
TWI723702B (zh) 轉軸鏈組結構
CN105333273B (zh) 一种滑动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4373782B (zh) 具有增强扭力的电脑转轴定位机构
CN208311250U (zh) 多功能联动式转轴
CN104121275A (zh) 转轴组件与电子装置
CN203477052U (zh) 可360度旋转的转轴
CN203394991U (zh) 多段式连动的铰链结构
CN102278024B (zh) 带阻尼器的家具铰链
CN206206387U (zh) 一种齿轮同步自锁360度旋转笔记本转轴
CN204387087U (zh) 三轴齿轮式枢轴总成及其电子装置
CN202140418U (zh) 连接电脑液晶屏的旋转和翻转机构
CN202064972U (zh) 矿用可调定向支撑机构
CN103399620A (zh) 多段式连动的铰链结构
CN202659713U (zh) 枢纽器及其凸轮结构
CN104281206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594282A (zh) 连接组件及其构成的笔记本电脑
CN201820162U (zh) 一种可以360度旋转屏幕的笔记本电脑
CN203430979U (zh) 一种铰链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