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1275A - 转轴组件与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轴组件与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21275A CN104121275A CN201310143351.3A CN201310143351A CN104121275A CN 104121275 A CN104121275 A CN 104121275A CN 201310143351 A CN201310143351 A CN 201310143351A CN 104121275 A CN104121275 A CN 1041212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axostylus axostyle
- abutting part
- support
- lob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轴组件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转轴组件连接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转轴组件包括轴杆、第一凸轮板结构、第二凸轮板结构、旋钮及弹性件。轴杆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第一凸轮板结构枢接于轴杆且具有一第一抵接部。第二凸轮板结构可滑动地套接于轴杆且具有一第二抵接部。旋钮套设于轴杆。弹性件套设于轴杆且抵接在第二凸轮板结构与旋钮之间。弹性件恒驱动第二抵接部抵接于第一抵接部上。旋钮相对于轴杆转动而调整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之间的摩擦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转轴组件与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可携式计算装置如掌上电脑、手提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平板电脑、及个人数字助理(PDA)业已越来越普遍。通常而言,可携式计算装置会使用基部单元及为该基部单元的显示组态而成的显示总成,以符合使用者操作与观看之用。尤以触控显示的技术与时俱增,对于这些可携式电脑而言,触控荧幕已逐渐成为基本配备。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其在两个机体之间是以转轴(hinge)作为造成机体间运动的机构,然而一旦搭配以触控荧幕,则在机体展开的同时,转轴尚须符合足以支撑使用者施压在触控荧幕上的力量。在此同时,连接在机体之间的缆线也需由转轴结构通过,因此如何兼具转轴的支撑力、结构强度,以及提供足以让缆线通过的空间并避免缆线因转轴结构而受损,便成为相关设计者所需面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轴组件与电子装置,其中转轴组件通过调整其扭力以提供电子装置在不同展开状态时所需的支撑力。
本发明的转轴组件,用以配置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转轴组件连接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以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转轴组件而相对转动。转轴组件包括轴杆、第一凸轮板结构、第二凸轮板结构、旋钮及弹性件。轴杆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第一凸轮板结构套设于轴杆且具有第一抵接部。第二凸轮板结构可滑动地套设于轴杆且具有一第二抵接部。旋钮套设于轴杆。弹性件套设于轴杆且抵接在第二凸轮板结构与旋钮之间。弹性件恒驱动第二抵接部抵接于第一抵接部上。旋钮相对于轴杆转动而调整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之间的摩擦力。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与转轴组件。转轴组件连接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以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转轴组件而相对转动。转轴组件包括轴杆、第一凸轮板结构、第二凸轮板结构、旋钮及弹性件。轴杆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第一凸轮板结构套设于轴柞且具有第一抵接部。第二凸轮板结构可滑动地套设于轴杆且具有一第二抵接部。旋钮套设于轴杆。弹性件套设于轴杆且抵接在第二凸轮板结构与旋钮之间。弹性件恒驱动第二抵接部抵接于第一抵接部上。旋钮相对于轴杆转动而调整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之间的摩擦力。
基于上述实施例,转轴组件通过凸轮板与弹性件的相互搭配,而在旋钮因使用者转动时能通过弹性件驱动第一凸轮板结构朝第二凸轮板结构抵压以提高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转轴组件的扭力并以其作为支撑电子装置的机体展开或进行触控时所需的支撑力。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分别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与图2的电子装置中转轴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转轴组件的剖面图;
图5与图6分别是图3转轴组件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装置;
110:第一机体;
120:第二机体;
122:第二识别标志;
130:转轴组件;
131:第一支架;
131a、132a:第一侧;
131b、132b:第二侧;
131c:第一止挡部;
132:第二支架;
133:轴杆;
133a:外螺纹;
133b:第二止挡部;
134:旋钮;
134a:内螺纹孔;
134b:第一识别标志;
135:第一凸轮板结构;
135a:第一抵接部;
136:第二凸轮板结构;
136a:第二抵接部;
137:弹性件;
dl:间距;
El:第一端;
E2:第二端;
Ll:轴线;
Pl:第一部分;
P2:第二部分;
Sl:第一平面;
S2:第二平面;
S3:凸面;
S4:凹面;
Tl:角度;
Vl、V2:视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与图2分别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不同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与图2的电子装置中转轴组件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其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与连接其中的一对转轴组件130,且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通过转轴组件130而相对转动,以呈现如图1的闭合状态或如图2的展开状态。在此,第二机体12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的主机,而第一机体11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且特别的是,第一机体110可为触控式显示器,以让使用者除能利用主机的输入装置(如图示的键盘与触控板),也能通过触控显示器而对电子装置100进行操控。
另外需先提及的是,本实施例的转轴组件130是相对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而呈对称配置,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末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一个转轴组件作为机体间的转动机构,其端依赖电子装置的设计需求而言。后续仅以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转轴组件130作为代表加以描述。
请再参考图3,转轴组件130包括轴杆133、第一支架131、第二支架132与旋钮134,其中第二支架132的第一侧132a固定于第二机体120,且第二支架132的第二侧132b可以锁固、铆接或焊接方式连接至轴杆133的第一端E1。第一支架131的第一侧131a固定于第一机体110,而第一支架131的第二侧131b枢接于轴杆133,因此第一机体110通过第一支架131而能沿轴杆133的轴线L1转动。旋钮134套接于轴杆133的第二端E2。
图4是图3的转轴组件的剖面图。图5与图6分别是图3转轴组件部分构件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至图6,本实施例的转轴组件130还包括第一凸轮板结构135、第二凸轮板结构136及弹性件137,其中第二凸轮板结构136可滑动地套接于轴杆133上,而弹性件137套设于轴杆133上且抵接在旋钮134与第二凸轮板结构136之间。在此,图5是图3的第一支架131以视角Vl所示出的示意图,图6是图3的第二凸轮板结构136以视角V2所示出的示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凸轮板结构135枢接于轴杆133,而更进一步地说,第一凸轮板结构135成型于第一支架131的第二侧131b而与第一支架13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再者,第一凸轮板结构135具有第一抵接部135a,而第二凸轮板结构136具有第二抵接部136a且其面对于第一抵接部135a。如此,将上述构件予以紧凑配置,便能使弹性件137受压于旋钮134与第二凸轮板结构136之间,进而使其弹性力恒驱动第二抵接部136a抵接于第一抵接部135a上。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抵接部135a具有凸面S3与第一平面S1,而第二抵接部136a具有凹面S4与第二平面S2。当电子装置100处于图1的闭合状态时,转轴组件130会处于如图3、图4所示的状态,此时凸面S3会抵接于凹面S4,且第一平面S1抵接于第二平面S2,因而呈现彼此啮合的第一凸轮板结构135与第二凸轮板结构136。当电子装置100从图1的闭合状态转换成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时,凸面S3会从凹面S4移向第二平面S2而使第一凸轮板结构135与第二凸轮板结构136彼此逐渐远离,也即因轮廓外形而在相对转动时造成构件远离的状态,并因而变形(压缩)弹性件137,然因弹性件137的另一端仍抵接于旋钮134,故其反作用弹性力仍会驱动第二凸轮板结构136抵接于第一凸轮板结构135,也即此时的凸面S3会转而抵接于第二平面S2上。如此一来,在转轴组件130的各个构件仍是紧凑配置的情况下,通过弹性件137而能导致第一凸轮板结构135与第二凸轮板结构136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便能以此提高转轴组件130的扭力,并因而在电子装置100的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展开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另外,请再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旋钮134具有内螺纹孔134a,而轴杆133具有位于第二端E2的外螺纹133a,因此旋钮134可通过内螺纹孔134a与轴杆133的外螺纹133a相互搭配而调整其与轴杆133之间的间距d1。当间距d1因旋钮134转动而减少时,旋钮133便能通过弹性件137驱动第二凸轮板结构136朝向第一凸轮板结构135移动,并因此增加第一抵接部135a与第二抵接部136a之间的摩擦力。换句话说,使用者便能通过此举增加转轴组件130的扭力。举例来说,当电子装置100于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时,除让第一凸轮板结构135的凸面S3改为抵接至第二平面S2而与弹性件137搭配,以提高第一凸轮板结构135与第二凸轮板结构136之间的摩擦力作为第一机体110的支撑力之外,通过上述调整旋钮134而减少间距d1的方式而能进一步地再提高第一凸轮板结构135与第二凸轮板结构136之间的摩擦力,便能加深第一支架131与第二支架132之间的结合程度,进而提供第一机体110足够的支撑力进而让使用者在以触控荧幕操作电子装置100时不会产生第一机体110晃动的情形。
此外,请再参考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31还具有位于第二侧131b的第一止挡部131c,例如为凸块,其随着第一支架131而相对于轴杆133的轴线L1转动,而轴杆133具有第二止挡部133b,沿轴杆133的径向延伸。实际上,第二止挡部133b包括第一部分Pl与第二部分P2,其中第一部分Pl邻接在轴杆133的杆体与第二部分P2之间,而第二部分P2位于第一止挡部131c的转动路径上。以图3为例,第一部分Pl作为避免第二支架132沿轴线L1移动(朝图式中的右方)的止档结构。再者,当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展开至角度Tl时,第一止挡部131c也会同时转动至第二止挡部133b的第二部分P2处并与第二部分P2产生干涉,据以通过第一止挡部131c与第二止挡部133b的干涉关系而阻挡第一支架131(第一机体110)继续朝大于角度Tl的方向转动,而以此作为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相对展开时的极限位置。换句话说,第二止挡部133b能同时达到对于第一支架131相对于轴杆133的轴向与径向的止档效果。
另一方面,旋钮134还具有位于其外表面的多个第一识别标志134b,在此以多个刻痕作为表示但不限于此,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数值刻度予以量化。第二机体120具有第二识别标志122,位于第二机体120的上表面且邻近转轴组件130,同样地,在此以三角形图案为表示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随着旋钮134相对于轴杆133转动,而使第一识别标志134b的其中之一会与第二识别标志122对齐,以方便使用者辨别目前转轴组件130的扭力大小而能视其使用状态予以调整。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转轴组件通过彼此对应的凸轮板,以及位于凸轮板一侧的弹性件相互搭配,而让使用者通过转动旋钮便能以此调整上述构件沿转轴轴线的相对位置,进而以弹性件的弹性力驱动凸轮板相互抵接,并随着弹性力增加而提高第一凸轮板结构与第二凸轮板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以达到提高转轴组件的扭力而作为电子装置于机体展开时的支撑力,或使用者以触控荧幕进行触控操作时所需的支撑力。拥此,使用者能随时依据其使用状态而调整转轴组件的扭力大小,以符合在任何使用状态下的操作便利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转轴组件,用以配置于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与一第二机体,该转轴组件连接在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之间,以使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通过该转轴组件而相对转动,该转轴组件包括:
一轴杆,连接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
一第一凸轮板结构,枢接于该轴杆,该第一凸轮板结构具有一第一抵接部;
一第二凸轮板结构,可滑动地套接于该轴杆,该第二凸轮板结构具有一第二抵接部;
一旋钮,套接于该轴杆;以及
一弹性件,套接于该轴杆且抵接在该第二凸轮板结构与该旋钮之间,该弹性件恒驱动该第二抵接部抵接于该第一抵接部上,该旋钮相对于该轴杆转动而调整该第一抵接部与该第二抵接部之间的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接部具有一凸面,而该第二抵接部具有一凹面,当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闭合时,该凸面抵接于该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接部还具有一第一平面,该第二抵接部还具有一第二平面,当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闭合时,该第一平面抵接该第二平面,当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展开时,该凸面从该凹面移问该第二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支架,该第一支架的一侧组装至该第一机体,该第一支架的另一侧枢接于该轴杆,该第一支架具有该第一凸轮板结构;以及
一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的一侧组装至该第二机体,该第二支架的另一侧连接于该轴杆的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还具有一第一止挡部,随该第一支架而相对于该轴杆转动,该轴杆具有一第二止挡部,沿该轴杆的径向延伸而位于该第一止挡部的转动路径上,当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展开至一角度时,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止挡部相互干涉,以阻挡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旋钮与该轴杆的第二端彼此螺接,以使该旋钮调整与该轴杆的一间距,当该间距减少时,该旋钮通过该弹性件驱动该第二凸轮板结构朝向该第一凸轮板移动,以提高该第一抵接部与该第二抵接部之间的摩擦力。
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机体;
一第二机体;
一转轴组件,连接在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之间,以使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通过该转轴组件而相对转动,该转轴组件包括:
一轴杆,连接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
一第一凸轮板结构,枢接于该轴杆,该第一凸轮板结构具有一第一抵接部;
一第二凸轮板结构,可滑动地套接于该轴杆,该第二凸轮板结构具有一第二抵接部;
一旋钮,套接于该轴杆;以及
一弹性件,套设于该轴杆且抵接在该第二凸轮板结构与该旋钮之间,该弹性件恒驱动该第二抵接部抵接于该第一抵接部上,该旋钮相对于该轴杆转动而调整该第一抵接部与该第二抵接部之间的摩擦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接部具有一凸面,而该第二抵接部具有一凹面,当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闭合时,该凸面抵接于该凹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接部还具有一第一平面,该第二抵接部还具有一第二平面,当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闭合时,该第一平面抵接该第二平面,当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展开时,该凸面从该凹面移向该第二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支架,该第一支架的一侧组装至该第一机体,该第一支架的另一侧枢接于该轴杆,该第一支架具有该第一凸轮板结构;以及
一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的一侧组装至该第二机体,该第二支架的另一侧连接于该轴杆的第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还具有一第一止挡部,随该第一支架而相对于该轴柞转动,该轴杆具有一第二止挡部,沿该轴杆的径向延伸而位于该第一止挡部的转动路径上,当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展开至一角度时,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止挡部相互干涉,以阻挡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展开。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钮与该轴杆的第二端彼此螺接,以使该旋钮调整与该轴杆的一间距,当该间距减少时,该旋钮通过该弹性件驱动该第二凸轮板结构朝向该第一凸轮板移动,以提高该第一抵接部与该第二抵接部之间的摩擦力。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钮具有多个第一识别标志,而该第二机体具有一第二识别标志,该旋钮相对于该轴杆转动而使该些第一识别标志的其中之一对齐于该第二识别标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43351.3A CN104121275A (zh) | 2013-04-23 | 2013-04-23 | 转轴组件与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43351.3A CN104121275A (zh) | 2013-04-23 | 2013-04-23 | 转轴组件与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21275A true CN104121275A (zh) | 2014-10-29 |
Family
ID=51766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43351.3A Pending CN104121275A (zh) | 2013-04-23 | 2013-04-23 | 转轴组件与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21275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70294A (zh) * | 2014-12-15 | 2015-03-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及电子设备 |
CN107237816A (zh) * | 2016-03-28 | 2017-10-10 |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 铰链及具备该铰链的办公机器 |
WO2018094890A1 (zh) * | 2016-11-28 | 2018-05-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笔记本电脑 |
CN113138626A (zh) * | 2020-01-20 | 2021-07-20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54799Y (zh) * | 2008-12-09 | 2009-12-02 | 昆山前端电子有限公司 | 枢纽器之固定构造 |
US20100293751A1 (en) * | 2009-05-25 | 2010-11-25 | Sinher Technology Inc. | Hinge for anchoring and automatic closing |
CN102137576A (zh) * | 2010-01-27 | 2011-07-27 |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TWM408923U (en) * | 2011-03-14 | 2011-08-01 | Sinher Technology Inc | Pivot apparartus |
-
2013
- 2013-04-23 CN CN201310143351.3A patent/CN10412127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54799Y (zh) * | 2008-12-09 | 2009-12-02 | 昆山前端电子有限公司 | 枢纽器之固定构造 |
US20100293751A1 (en) * | 2009-05-25 | 2010-11-25 | Sinher Technology Inc. | Hinge for anchoring and automatic closing |
CN102137576A (zh) * | 2010-01-27 | 2011-07-27 |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TWM408923U (en) * | 2011-03-14 | 2011-08-01 | Sinher Technology Inc | Pivot apparartus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70294A (zh) * | 2014-12-15 | 2015-03-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及电子设备 |
CN104470294B (zh) * | 2014-12-15 | 2017-06-2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及电子设备 |
CN107237816A (zh) * | 2016-03-28 | 2017-10-10 |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 铰链及具备该铰链的办公机器 |
WO2018094890A1 (zh) * | 2016-11-28 | 2018-05-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笔记本电脑 |
US11068024B2 (en) | 2016-11-28 | 2021-07-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Notebook computer |
CN113138626A (zh) * | 2020-01-20 | 2021-07-20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CN113138626B (zh) * | 2020-01-20 | 2023-06-06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92197B (zh) | 双轴铰链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 |
EP3091419B1 (en) | Hinge structure | |
TWI488569B (zh) | 轉軸模組與電子裝置 | |
TWI530625B (zh) | 轉軸模組與電子裝置 | |
JP6800020B2 (ja) | ラジアスヒンジ | |
WO2018123661A1 (ja) | 触覚フィードバック装置及び該触覚フィードバック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
US11868186B2 (en) |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50020351A1 (en) | Hinge structure | |
US20160060931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 |
CN104121275A (zh) | 转轴组件与电子装置 | |
CN105302233B (zh) | 基座装置及电子系统 | |
US9317071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module thereof | |
US11761476B2 (en) | Torque hinge module | |
TWI602490B (zh) | 折疊式電子設備 | |
CN104076169B (zh) | 应用于多点触控功能的测试夹具 | |
CN103148090A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装置 | |
TWI502316B (zh) | 電子裝置 | |
CN104750182B (zh) | 电子装置 | |
CN108628472A (zh) | 滚轮模块 | |
US8848354B2 (en) |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TWI715198B (zh) |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 |
CN104132057A (zh) | 转轴组件与电子装置 | |
JPWO2021210075A5 (zh) | ||
CN103970194B (zh) | 转轴结构与电子装置 | |
CN115398374A (zh) | 升降式双轴铰链及应用此升降式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