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58042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58042U
CN206058042U CN201620728248.4U CN201620728248U CN206058042U CN 206058042 U CN206058042 U CN 206058042U CN 201620728248 U CN201620728248 U CN 201620728248U CN 206058042 U CN206058042 U CN 206058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ember
main body
gear
electronic equipment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282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军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282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58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58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58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能够减小电子设备的尺寸,利于电子设备小型化、便捷式设计。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和转动连接于第一主体的第二主体,还包括:转轴组件,转轴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第一主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包括预设区域,第二端固定连接于第一传动件,第二主体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件,当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从第一重合状态相对转动360度至第二重合状态时,第一端的预设区域相对于第四端伸出。该电子设备主要用于工作、学习和娱乐。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电子设备越来越向着小型化、便携式设计方向发展。
如图1所示,某些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1和与第一主体1转动连接的第二主体2,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则第一主体1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组件,第二主体2为笔记本电脑的主机组件,其中,第一主体1可相对于第二主体2旋转一周,使笔记本电脑转变为平板电脑模式。第一主体1内设置有天线11,当第一主体1旋转至与第二主体2重合成为平板电脑模式时,为了避免天线11受到第二主体2的影响,天线11对应于第二主体2的区域21不能设置有元器件,该区域21为天线净空区域。
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电子设备内元器件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则第二主体2的尺寸需要设计较大,以使第二主体2内有足够的空间来设置元器件,同时保证元器件避开天线净空区域,这就造成了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便捷式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减小电子设备的尺寸,利于电子设备小型化、便捷式设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和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二主体,还包括:
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预设区域,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件,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从第一重合状态相对转动360度至第二重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端的所述预设区域相对于所述第四端伸出。
具体地,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传动比为1;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处于第一重合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件向远离所述第二主体的方向偏离一预设角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传动比小于1。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处于第一重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对齐,且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偏离角度为0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过渡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
具体地,所述过渡齿轮的数量为偶数;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过渡齿轮均为圆柱齿轮。
具体地,所述过渡齿轮的数量为1个;所述过渡齿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为第三圆锥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为第四圆锥齿轮;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所述第三圆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圆锥齿轮与所述第四圆锥齿轮啮合。
具体地,所述过渡齿轮的数量为1个;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过渡齿轮均为螺旋齿轮。
具体地,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包括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方向的第一切平面,所述第一转轴还包括第一螺纹端,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沿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向方向的第一连接平面,所述第一转轴穿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切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平面相接触,所述第一螺纹端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用于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紧固连接;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包括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的第二切平面,所述第二转轴还包括第二螺纹端,所述第二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沿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向方向的第二连接平面,所述第二转轴穿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切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平面相接触,所述第二螺纹端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用于使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紧固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外部罩有装饰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第一主体通过转轴组件与第二主体转动连接,当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从第一重合状态相对转动360度至第二重合状态时,第一主体的预设区域相对于第二主体的第四端伸出,使预设区域没有第二主体的遮盖,则第二主体无需设置净空区域以避开对预设区域的遮挡,节省了第二主体的空间,因此第二主体可减小其尺寸,第一主体可随之减小尺寸,使电子设备的尺寸减小,利于电子设备小型化、便捷式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第一重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电子设备处于第二重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处于第一重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电子设备处于第二重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轴组件的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轴组件的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1和转动连接于第一主体1的第二主体2,还包括:转轴组件3,转轴组件3包括第一传动件31和第二传动件32,第一传动件31与第二传动件32传动连接;第一主体1包括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第一端12包括预设区域,第二端13固定连接于第一传动件31,第二主体2包括第三端22和第四端23,第三端22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件32,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从第一重合状态相对转动360度至第二重合状态时,参见图2和图5,第一端12的预设区域相对于第四端23伸出。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则第一主体1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组件,第二主体2为笔记本电脑的主机组件,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处于第一重合状态为笔记本电脑闭合状态,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处于第二重合状态为笔记本电脑转变为平板电脑模式的状态,第一主体1的第一端12的预设区域可以是天线设置区域,当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相对转动至第二重合状态时,预设区域伸出第二主体2的第四端23,预设区域没有被第二主体2覆盖,若预设区域设置有天线,则天线所对应的区域没有第二主体2的任何部分,那么第二主体2不会对天线造成任何干扰,因此第二主体2上无需设置天线净空区域,节省了第二主体2内的空间,利于第二主体2的小型化设计;其中,第一主体1在第一重合状态时,其第一端12可以与第二主体2的第四端23平齐,或者第一端可以伸出于第四端,或者第四端可以伸出于第一端,只要满足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处于第二重合状态时,预设区域伸出于第四端23即可,具体的实施方式包括下述两种: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传动件31与所述第二传动件32的传动比为1,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处于第一重合状态时,第一传动件31相对于第二传动件32向远离第二主体2的方向偏离一预设角度;由于上述传动比为1,因此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从第一重合状态相对转动至第二重合状态时,第一传动件31转动180度,第二传动件32同样转动180度,其中,预设角度为能够使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相对转动至第二重合状态时预设区域伸出于第四端23的角度,可结合第一主体1的第一端12至第二端13的距离以及第二主体2的第三端22至第四端23的距离来计算并确定预设角度的值。
或者,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传动件31与第二传动件32的传动比小于1,则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从第一重合状态相对转动至第二重合状态时,第一传动件31转动小于180度,第二传动件32转动大于180度,此时第一传动件31相对于第二传动件32向第二主体2的第四端23的方向偏一角度,可通过上述传动比计算出此角度的值,同时可计算出第一端12伸出于第四端23的尺寸,反推则可根据第一端12需要伸出于第四端23的尺寸,来设计第一传动件31与第二传动件32的传动比。值得说明的是,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处于第一重合状态时,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第一传动件相对于第二传动件向第二主体的第四端方向偏第一角度,第二种情况为第一传动件31相对于第二传动件32的偏离角度为0度,第三种情况为第一传动件相对于第二传动件向远离第二主体的方向偏第二角度;其中,当这三种情况的传动比相同时,第二重合状态时第一端伸出于第四端的尺寸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第三种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第一主体通过转轴组件与第二主体转动连接,当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从第一重合状态相对转动360度至第二重合状态时,第一主体的预设区域相对于第二主体的第四端伸出,使预设区域没有第二主体的遮盖,则第二主体无需设置净空区域以避开对预设区域的遮挡,节省了第二主体的空间,因此第二主体可减小其尺寸,第一主体可随之减小尺寸,使电子设备的尺寸减小,利于电子设备小型化、便捷式设计。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传动件31与第二传动件32的传动比为1;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处于第一重合状态时,第一传动件31相对于第二传动件32向远离第二主体2的方向偏离一预设角度。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传动件31与第二传动件32的传动比小于1。
可按照上述通过设计第一传动件31与第二传动件3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设计传动比小于1的方式来实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处于第二重合状态时,第一端12的预设区域伸出于第四端23。上述中已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处于第一重合状态时,第一端12与第四端23对齐,且第一传动件31相对于第二传动件32的偏离角度为0度。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为了使笔记本电脑的外形美观,则将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的尺寸设计为相等,且当笔记本电脑水平放置时,第一传动件31与第二传动件32的轴心连线为竖直方向,可根据第一端12需要伸出第四端23的尺寸来确定第二重合状态时第一传动件31相对于第二传动件32向第二主体2的第四端23所偏的角度,直接通过该角度便可计算第一传动件31与第二传动件32的传动比,计算较容易。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传动件31为第一齿轮,第二传动件32为第二齿轮,第一齿轮通过过渡齿轮33传动连接于第二齿轮。传动方式包括带传动、链条传动、摩擦传动、齿轮传动等,可采用上述传动方式相互配合来实现第一传动件31与第二传动件32的传动连接,但为了使设计简单、可靠,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传动比较准确,效率高,结构紧凑,寿命较长。
其中,过渡齿轮33的数量可包括下述选择方式:
具体地,如图6所示,过渡齿轮33的数量为偶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过渡齿轮33均为圆柱齿轮。要实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的相对转动,则第一传动件31与第二传动件32要相对转动,即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可设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过渡齿轮33均为圆柱齿轮,且过渡齿轮33的数量为偶数;其中圆柱齿轮包括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等;过渡齿轮33可设计为两个外啮合齿轮,也可设计为一个内啮合齿轮和一个外啮合齿轮。
具体地,如图7所示,过渡齿轮33的数量为1个;过渡齿轮33包括本体331,本体331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圆锥齿轮332和第二圆锥齿轮333;第一齿轮为第三圆锥齿轮,第二齿轮为第四圆锥齿轮;第一圆锥齿轮332与第三圆锥齿轮啮合,第二圆锥齿轮333与第四圆锥齿轮啮合。当第一主体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时,第一齿轮即第三圆锥齿轮带动第一圆锥齿轮332转动,使本体331转动,第二圆锥齿轮333随着本体331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转动方向相反。
具体地,如图8所示,过渡齿轮33的数量为1个;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过渡齿轮33均为螺旋齿轮。第一齿轮、过渡齿轮33和第二齿轮依次啮合,实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
具体地,如图9所示,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34,第一主体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34,第一转轴34包括沿第一转轴34的轴向方向的第一切平面341,第一转轴34还包括第一螺纹端342,结合图6,第一传动件3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11,第一连接孔311包括沿第一连接孔311的轴向方向的第一连接平面312,第一转轴34穿接于第一连接孔311,第一切平面341与第一连接平面312相接触,第一螺纹端342连接有第一螺母35,第一螺母35用于使第一转轴34与第一传动件31紧固连接;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二转轴36,第二主体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36,第二转轴36包括沿第二转轴36的轴向方向的第二切平面361,第二转轴36还包括第二螺纹端362,结合图6,第二传动件3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21,第二连接孔321包括沿第二连接孔321的轴向方向的第二连接平面322,第二转轴36穿接于第二连接孔321,第二切平面361与第二连接平面322相接触,第二螺纹端362连接有第二螺母37,第二螺母37用于使第二转轴36与第二传动件32紧固连接。第一主体通过第一转轴34固定连接于第一传动件31,第一转轴34穿接在第一传动件31的第一连接孔311时,相互配合的第一切平面312与第一连接面341使第一转轴34与第一传动件31一同旋转,第一螺母35将第一转轴34与第一传动件31紧固连接;同理第二主体通过第二转轴36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件32。
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一传动件31与第二传动件32的外部罩有装饰壳4。装饰壳4能够防止第一传动件31和第二传动件32落灰,同时起到保护和美观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第一主体通过转轴组件与第二主体转动连接,当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从第一重合状态相对转动360度至第二重合状态时,第一主体的预设区域相对于第二主体的第四端伸出,使预设区域没有第二主体的遮盖,则第二主体无需设置净空区域以避开对预设区域的遮挡,节省了第二主体的空间,因此第二主体可减小其尺寸,第一主体可随之减小尺寸,使电子设备的尺寸减小,利于电子设备小型化、便捷式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和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二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预设区域,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件,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从第一重合状态相对转动360度至第二重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端的所述预设区域相对于所述第四端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传动比为1;
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处于第一重合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件向远离所述第二主体的方向偏离一预设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传动比小于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处于第一重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对齐,且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偏离角度为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过渡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齿轮的数量为偶数;
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过渡齿轮均为圆柱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齿轮的数量为1个;
所述过渡齿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为第三圆锥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为第四圆锥齿轮;
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所述第三圆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圆锥齿轮与所述第四圆锥齿轮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齿轮的数量为1个;
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过渡齿轮均为螺旋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包括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方向的第一切平面,所述第一转轴还包括第一螺纹端,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沿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向方向的第一连接平面,所述第一转轴穿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切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平面相接触,所述第一螺纹端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用于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紧固连接;
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包括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的第二切平面,所述第二转轴还包括第二螺纹端,所述第二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沿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向方向的第二连接平面,所述第二转轴穿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切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平面相接触,所述第二螺纹端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用于使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紧固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外部罩有装饰壳。
CN201620728248.4U 2016-07-11 2016-07-11 电子设备 Active CN206058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28248.4U CN206058042U (zh) 2016-07-11 2016-07-1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28248.4U CN206058042U (zh) 2016-07-11 2016-07-1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58042U true CN206058042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75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28248.4U Active CN206058042U (zh) 2016-07-11 2016-07-1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5804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2263A (zh) * 2018-09-30 2018-1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404413A (zh) * 2018-09-30 2019-03-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19223010A1 (zh) * 2018-05-25 2019-11-28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角度放大机构、连接装置、可弯曲机构及可弯曲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3010A1 (zh) * 2018-05-25 2019-11-28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角度放大机构、连接装置、可弯曲机构及可弯曲终端
CN109032263A (zh) * 2018-09-30 2018-1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404413A (zh) * 2018-09-30 2019-03-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58042U (zh) 电子设备
TWI721819B (zh) 雙軸鉸鏈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WO2020199825A1 (zh) 可旋转升降摄像头及显示装置
EP3091419B1 (en) Hinge structure
US9342101B2 (en) Biaxial pivot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5465161A (zh)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11243474B (zh) 一种显示器的屏幕坏点检测装置
CN104132059B (zh) 一种双轴同步转动的枢纽器
CN204127099U (zh)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04514801A (zh) 双轴式枢纽机构及其相关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6539598U (zh) 同步旋转机构、可翻转的平板电脑以及可翻转的手机
CN110515427B (zh) 电子设备
CN103543789A (zh) 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04063011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717620U (zh) 齿轮式双轴同步枢纽结构
CN207671154U (zh) 自动旋转机构
CN109826926A (zh) 自动开门装置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04061525U (zh) 同动式双轴铰链
CN205689578U (zh) 一种多齿轮传动转轴结构
CN210643461U (zh) 一种展示用机器人
EP3883229B1 (en) Camera modul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3369877A (zh) 电子装置及其转轴结构锁固方法
CN111219576B (zh) 一种多屏幕组合工作的显示器
CN219473239U (zh) 一种摄像头旋转结构
CN202659713U (zh) 枢纽器及其凸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