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04413A - 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04413A
CN109404413A CN201811162263.7A CN201811162263A CN109404413A CN 109404413 A CN109404413 A CN 109404413A CN 201811162263 A CN201811162263 A CN 201811162263A CN 109404413 A CN109404413 A CN 109404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assembly
tooth
distance
turn
turning discrete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22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元春峰
尤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622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044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04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44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所述连接模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具有第一转轴;第二转动组件,具有第二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满足平行条件;第三转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及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三转动组件进行传动,且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的传动比为P:1,其中,所述P为不等于1的正数;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沿预设方向的距离,具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不等。

Description

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包括至少两个主体的电子设备,可能会通过转轴等连接模组进行连接。为了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连接组件的体积也一再被缩小。但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连接模组的体积足够小,但却在电子设备处于特定姿态时,连接在连接模组上的两个主体之间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容纳电子设备的其他模组。故很好的解决电子设备轻薄化且同时需要提供足够的容纳空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连接模组,包括:
第一转动组件,具有第一转轴;
第二转动组件,具有第二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满足平行条件;
第三转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及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三转动组件进行传动,且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的传动比为P:1,其中,所述P为不等于1的正数;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沿预设方向的距离,具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不等。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齿数相同;
所述第三转动组件包括:
第一转齿,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啮合;
第二转齿,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啮合;
其中,所述第一转齿和所述第二转齿同步转动,且所述第一转齿的齿数与所述第二转齿的齿数不等。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三转动组件包括:
第一齿轮,具有所述第一转齿及第一连接孔;
第二齿轮,具有所述第二转齿及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联动轴。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转齿及所述第二转齿位于同一个转盘的不同转动平面内;
和/或,
所述第一转齿的第一齿长不等于所述第二转齿的第二齿长;或者,所述第一转齿和所述第二转齿之间设置有隔档。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一齿数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二齿数之比为:1:P。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沿所述预设方向具有第一距离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一转动角度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二转动角度均为零;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沿所述预设方向具有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转动角度与所述第二转动角度之和为360度。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角度为:180-α;所述第二转动角度为:180+α;
和/或,
所述传动比等于:(180-α)/(180+α);
和/或,
所述第一距离等于C*cosα;所述第二距离等于C;其中,C为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直线距离。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三转动组件之间的传动比为:p1/p2;
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三转动组件之间的传动比为:p3/p4;
p1/p2与p3/p4不等。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通过前述任意技术方案提供的连接模组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至少一个支撑模组,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上;
在所述连接模组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之间沿预设方向具有第一距离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
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沿所述预设方向具有第二距离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
所述第二距离不小于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通过第三转动组件实现了非等比传动;通过这种非等比传动,使得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切换。如此,连接模组可以通过自身的转动,实现不同距离之间的切换,从而提供电子设备在特定姿态下所需的容纳空间,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同时,实现特定姿态下支撑组件等模组的容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连接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连接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连接模组的结构示意;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连接模组的结构示意;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连接模组的结构示意;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在预设方向上距离切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切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一种姿态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另一种姿态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3至图16为本申请实施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模组,包括:
第一转动组件110,具有第一转轴;
第二转动组件120,具有第二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满足平行条件;
第三转动组件130,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及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通过所述第三转动组件130进行传动,且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之间的传动比为P:1,其中,所述P为不等于1的正数;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之间沿预设方向的距离,具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不等。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可包括:一根或多根转轴,在本实施例中包含在所述第一转轴组件中的转轴统一称之为第一转轴。若第一转动组件110包含有多根转轴时,多根转轴之间可以通过轴套等各种连接部件进行连接。
同样地,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可包括:一根或多根转轴,在本实施例中包含在所述第二转轴组件中的转轴统一称之为第二转轴。若第二转动组件120包含有多根转轴时,多根转轴之间可以通过轴套等各种连接部件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满足平行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的转动轴心平行;
情况二: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的转动轴心近似平行;近似平行可表示,两个转动组件的转动轴心之间的最小夹角小于夹角阈值,例如,夹角阈值可3度或5度等。此处描述仅是对夹角阈值的举例,具体实现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转动组件130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及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传动连接。此处的传动连接,第三转动组件130可以将动力传动给第一转动组件110和/或第二转动组件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转动组件13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齿轮,但不限于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可为表面设置有转齿的蜗杆;若所述第三转动组件130包括的齿轮可为涡轮。第三转动组件130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的传动连接,可为:蜗杆与涡轮的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转动组件130是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之间传动的中间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之间的传动比为P:1;由于P:1中的P不等于1,则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实现的非等比传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非等比传动使得第一转动组件110与第二转动组件120之间沿预设方向的距离可不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转动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连线方向为所述预设方向,则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通过一定的转动之后,会使得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在预设方向上的距离增大或缩小。
如此,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时,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之间在预设方向上的容纳空间发生变化,从而满足使用该连接组件的电子设备不同姿态下所需容纳空间不同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的齿数相同;所述第三转动组件130包括:第一转齿,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啮合;第二转齿,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啮合;其中,所述第一转齿和所述第二转齿同步转动,且所述第一转齿的齿数与所述第二转齿的齿数不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的齿数相同,则此时为了实现了非等比传动,第三转动组件130包括两个齿数不等的第一齿轮131和第二齿轮132。由于第一齿轮131和第二齿轮132的齿数不同,且保持同步转动。例如,第一齿轮131共10个转齿;第二齿轮132共20个。第一齿轮131和第二齿轮132同步转动表示,第一齿轮131转过的度数与第二齿轮132转过的度数相同。例如,第一齿轮131和第二齿轮132均转动36度,则第一齿轮131的各齿轮向转动方向移动一个转齿;而第二齿轮132向转动方向移动两个转齿。通过齿轮啮合,则此时第一转轴转动一个转齿,而第二转轴转动两个转齿。故实现了不等比传动。此时的传动比P: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三转动组件130包括:
第一齿轮131,具有所述第一转齿及第一连接孔;
第二齿轮132,具有所述第二转齿及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所述第一齿轮131和所述第二齿轮132的联动轴133。
为了实现第一齿轮131和第二齿轮132之间的同步转动。在包含有第一转齿的第一转轮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在包含有第二转齿的第二转轮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此处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可为多个;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数目相等,且位置对应。
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联动轴13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轴133为刚性轴。
例如,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为N个;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等角度分布在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上。此时,所述联动轴133也为N根。联动轴133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另一端则位于第二连接孔内。
通过联动轴133的结构,实现了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的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齿及所述第二转齿位于同一个转盘的不同转动平面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齿和第二转齿为位于同一个转盘上的不同转动平面内的两套转齿。如此,由于位于同一个转盘上,显然第一转齿和第二转齿必然是同步转动的。
第一转齿和第二转齿之间可设置有一定的间隙,如此,方便第一转齿与第一转动组件110啮合;第二转齿与第二转动组件120啮合;通过一定间隙的设置,可以减少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在转动过程中轻微错误导致的传动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齿的第一齿长不等于所述第二转齿的第二齿长。由于第一转齿和第二转齿的齿长不同,则导致位于同一个转盘上的两套转齿出现了高低,如此,实现了第三转动组件130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分别与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的啮合。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齿和所述第二转齿之间设置有隔档134。在第一转动平面和第二转动平面之间的预设平面内设置有隔档134。该预设平面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平面及第二转动平面。第一转动平面和第二转动平面也平行。所述隔档134可为金属隔片等,可以避免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之间错位导致的传动异常问题;提升连接组件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的第一齿数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的第二齿数之比为:1:P。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的第一齿数和第二转动组件120的第二齿数直接为1:P。通过第三转动组件130传动时,直接实现了就是非等比传动。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齿轮设计的原理,通常情况下齿数与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需要满足特定要求。若第一转动组件110的第一齿数与第二转动组件120的第二齿数不同,则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的齿轮直径不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之间沿所述预设方向具有第一距离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的第一转动角度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的第二转动角度均为零;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之间沿所述预设方向具有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转动角度与所述第二转动角度之和为360度。
第一转动角度和第二转动角度为零,则可认为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都处于默认的初始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110和第二转动组件120的转动之和360度,则可实现两个连接在连接组件上的两个部分可完成360度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距离可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角度为:180-α;所述第二转动角度为:180+α。如此,第一转动角度和第二转动角度之和恰好为360度。
和/或,所述传动比等于:(180-α)/(180+α);即所述P:1=(180-α)/(180+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距离等于C*cosα;所述第二距离等于C;其中,C为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110与所述第三转动组件130之间的传动比为:p1/p2;所述第二转动组件120与所述第三转动组件130之间的传动比为:p3/p4;p1/p2与p3/p4不等。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通过如前述任意技术方案提供的连接模组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为任意一种包括两个主体的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具有两个部分的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均包括壳体,该壳体与前述任一项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第一转动组件或第二转动组件固定连接,如此,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可以基于连接组件相对转动。
例如,所述第一本体的壳体内可设置有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可为液晶显示模组、电子墨水显示模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模组等。此时,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壳体内可设置有键盘、触摸板等人机交互模组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至少一个支撑模组,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上;
在所述连接模组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之间沿预设方向具有第一距离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
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沿所述预设方向具有第二距离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
所述第二距离不小于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支撑组件可为设置在第一本体和/或第二本体的外表面的垫脚等。
例如,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笔记本和平板二合一设备、或者设置有可拆卸键盘的平板电脑等。为了使得电子设备支撑在桌面上时,提供可供用户更加舒适的操作姿态,可能需要支撑组件进行电子设备的支撑。若电子设备的两个本体转过360度之后,支撑组件可能会置于两个本体之间,此时需要提供足够的空间容纳原本位于电子设备的两个本体一侧的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的个数可为一个多个,例如,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所述支撑组件至少可为两个。
利用前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由于可以提供不等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如此,可以在支撑组件位于两个本体之间时,使得连接模组之间的间距处于较大的第二间距。且一般第二间距不小于支撑组件在预设方向上的宽度,才足以容纳所述支撑组件。
假设第一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模组连接;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模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组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为:与所述第一距离匹配的第三距离;所述连接模组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为:与所述第二距离匹配的第四距离。
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则所述第三距离小于第四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的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所述第三距离是小于所述支撑组件在预设方向上的宽度的。
如图9所示,若电子设备的连接模组采用如图1或图9所示的连接模组,则在图9中所述预设方向可为电子设备位于支撑面上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在图9的左半边图中,连接模组的组件间轴心连线的方向与预设方向成一定的角度(例如,图1中的角度α),此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小,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形成的电子设备在预设方向上的厚度小,以便在该姿态下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在图9的右半边图中,连接模组的组件间轴心连线方向与预设方向重叠或平行。此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较大,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或距离容纳其他模组(例如,电子设备的支撑脚垫)等,此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构成的电子设备的厚度略大于轴心连线与预设方向成一定角度时的电子设备的厚度。
电子设备的使用姿态不同对应了电子设备的不同的使用模式。例如,电子设备的两个本体可以扣合在一起,对应了一种使用模式;两个本体之间成一定角度对应了另一种模式。
例如,如图1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姿态可以对应于第一使用模式,图14所示电子设备的姿态可对应于第二使用模式。
在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扣在一起。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扣合在一起有两种扣合姿态。该扣合姿态可包括:扣在一起也包括:第一扣合姿态和第二扣合姿态。例如,若将图9左半边图所示的扣合为第一扣合姿态,则图9右半边图所示的扣合为第二扣合姿态。
由于第一本体和/或第二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具有一定高度(也可称之为长度)的特定模组,若以第二扣合姿态扣合时,支撑模组等特定模组位于扣合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此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足够的距离,才可以进行容纳所述特定模组。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采用第一扣合姿态,则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小,支撑模组等特定某组位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同一侧,具体如图9左半边图所示。此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距离离小,则电子设备在预设方向上的厚度小。
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采用第二扣合姿态,则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大,支撑模组等特定模组位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支撑模组等特定模组位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具体可如图9右半边图所示。此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增大,则电子设备在预设方向上的厚度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所述第一本体和/或第二本体上设置的显示交互模组的至少一个交互面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表面,可以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控交互或接近式交互。在第一使用模式下,电子设备可以被用户手持电子设备操作。例如,若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和平板二和一、超极本、或者自带键盘的平板电脑,则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可认为是:平板使用模式。用户此时将电子设备当做平板使用。
在第二使用模式下,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可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也可以具有两种支撑姿态。图14所示为第一支撑姿态;图15所示为第二支撑姿态。
在如图14所示的第一支撑姿态下,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中的至少一个支撑在支撑面上,该支撑面可为桌面或桌面等。此时,若电子设备直接靠一个本体平放在桌面上,对应本体背离桌面的一面没有一定的倾斜度,不方便用户操作;则此时,通过支撑模组等特定模组,可以使得靠近支撑面的本体呈现一定的倾斜度,方便用户操作。例如,对于笔记本或者携带有键盘的平板电脑而言,则键盘所在的本体,通过支撑组件等,使得键盘所在的本体相对于支撑面,在靠近连接模组的一侧略高于远离连接模组的一侧,如此,使得显露的键盘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方便的用户键盘操作。
该键盘可为实体键盘,例如,机械键盘或薄膜键盘;该键盘还可为虚拟键盘,例如,显示屏显示的键盘或者投影仪投影的键盘。
图14所示的第二使用模式下的第一支撑姿态,对于可360度旋转的笔记本或平板电脑而言,电子设备可视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模式。
在如图15所示的第二支撑姿态下,所述支撑组件等特定模组,可位于任意一个位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依靠自身远离连接模组的端部支撑在支撑面上。
以下结合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几个具体示例:
示例1:
图5至图7为本示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将中间齿轮采用双齿轮设计,因中间齿轮的直径较大,可在齿数上进行设计调整,加大下轴齿轮的直径。该直接可为分度圆直径。此处的中间齿轮可为前述第三转动组件的组成部分。图8及图9所示,即为下轴齿轮相对于上轴齿轮的直径加大之后的效果示意图。
中间齿轮采用双齿轮设计,并保持联动,齿数分别为Z2及Z3;
上轴齿轮齿数为Z1,与轴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为Z2;此处的上轴齿轮可为前述第一转动组件的组成部分;
下轴齿轮齿数为Z4,与轴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为Z3;此处的下轴齿轮可为前述第二转动组件的组成部分;
传动比为(Z1/Z2)/(Z4/Z3),且满足其值与(180+α)/(180-α)相等;(Z1/Z2)/(Z4/Z3)=P:1。
Z4可与Z1相同或不同;具体如,若Z4等于Z1,则Z2不等于Z3;若Z4不等于Z1,则Z2可等于Z3或Z2等于Z3,总之,满足(Z1/Z2)/(Z4/Z3)不等于1即可。
在一种情况下,下轴齿轮直径加大,增加齿数;如此,上轴齿轮和下轴齿轮的齿数就不同;与此同时,增加下轴齿轮的强度,减小空行程。例如,更换下轴齿轮的制作材料,以增强下轴齿轮的强度。再例如,通过在下轴齿轮上增加增强筋等,实现下轴齿轮的强度。
为简单化,假设Z1=Z4,则其传动比简化为Z3/Z2,其值等于(180+α)/(180-α);也就是说Z3的齿数大于Z2。
如两个齿轮组的模数相同,则可保证上下轴的齿轮分度圆直径相同,下轴齿轮不至于太过细小。具体说明如下:
Z1---齿数为Z1的液晶显示模组(LCD)端齿轮,与LCD端支架固定连接;模数为m1;
Z2---同Z1啮合的中间齿轮,齿数为Z2;模数为m1;
Z3-同Z4啮合的中间齿轮,齿数为Z3;模数为m2;
Z4---齿数为Z4的基座(BASE)端齿轮,模数为m2;此处的BASE端可为与BASE端支架固定连接的齿轮。LCD端支架可固定连接有显示模组的本体;BASD端支架可固定连接包含有主板端或键盘的主体。
C-前倾角度为α的系统轴心距;
D1-LCD端齿轮组的轴心距;
D2-BASE端齿轮组的轴心距。
说明:Z2同Z3联动;
则需满足D1=1/2*m1(Z1+Z2);
D2=1/2*m2(Z3+Z4);
为简单化,这里可取Z4=Z1;m2=m1;这样可保证Z1齿轮同Z4齿轮同样分度圆,直径一样。同时为完成LCD轴转动角度少而BASE轴转动角度多的核心条件,需Z3>Z2,则需要D2>D1;由以上可见,调整D1及D2可以实现。D1和D2之间的间距调整了,则D1和D2方向上的两者之和也就调整了;实现了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在预设方向上的距离从第一距离到第二距离之间的切换。
Z2与Z3要求联动,可通过穿铆钉(即如图7所示的联动铆钉)的方式使其联动,铆接数量根据具体设计,保证联动效果及强度即可。
Z2与Z3要求联动,可通过穿铆钉的方式使其联动,铆接数量根据具体设计,保证联动效果及强度即可。
在图7中扭力摩擦机构可以用于通过摩擦力的增加,维持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图7中的外观壳体可为套在所述连接组件外围的壳体,一方面保护连接组件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维持美观。
图6及图7中的固定架1及固定架2可以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可以相对于固定架1及固定架2转动,从而使得与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的两个本体,相对转动。
示例2:
本示例提供一种连接模组,如图8及图9所示,假设连接模组的前倾α度(对于后倾设计同理),轴心距为C,其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LCD与BASE在闭合状态下设计间隙值为G;传动比为(180-α)/(180+α);
旋转过程:LCD旋转角度为180°-α;BASE旋转角度为180+α;
则有:0度闭合下,垂直轴心距为C*cosα;
360度下,垂直轴心距为C;
轴心距增大值为C-C*cosα=C*(1-cosα);
故,相比1:1的同动设计,该方案可使360度下脚垫容纳空间增大C*(1-cosα);
举例:如取C=8mm,α=25°,则该方案增大的空间为0.75mm;
如原间距(Gas,G)值取0.4mm,则该方案可容纳脚垫(对应于前述的支撑模组)的空间增大为1.15mm;而维持传动比为1:1的方案仅可容纳角垫高度为0.4mm,增加了脚垫的高度,脚垫高度增加了电子设备可提供用户更加舒适的使用姿态,同时增加了支撑面与桌面之间的间距,可以提升设备的散热能力,进而减少因为散热不够导致的系统稳定性不够的问题。
在本示例中,图10至图13为利用不同直径的上下齿轮连接两个本体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4至图16可为电子设备的两个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模组,包括:
第一转动组件,具有第一转轴;
第二转动组件,具有第二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满足平行条件;
第三转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及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三转动组件进行传动,且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的传动比为P:1,其中,所述P为不等于1的正数;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沿预设方向的距离,具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不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模组,其中,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齿数相同;
所述第三转动组件包括:
第一转齿,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啮合;
第二转齿,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啮合;
其中,所述第一转齿和所述第二转齿同步转动,且所述第一转齿的齿数与所述第二转齿的齿数不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模组,其中,
所述第三转动组件包括:
第一齿轮,具有所述第一转齿及第一连接孔;
第二齿轮,具有所述第二转齿及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联动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模组,其中,
所述第一转齿及所述第二转齿位于同一个转盘的不同转动平面内;
和/或,
所述第一转齿的第一齿长不等于所述第二转齿的第二齿长;或者,所述第一转齿和所述第二转齿之间设置有隔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模组,其中,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一齿数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二齿数之比为:1:P。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模组,其中,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沿所述预设方向具有第一距离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一转动角度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二转动角度均为零;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沿所述预设方向具有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转动角度与所述第二转动角度之和为3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模组,其中,
所述第一转动角度为:180-α;所述第二转动角度为:180+α;
和/或,
所述传动比等于:(180-α)/(180+α);
和/或,
所述第一距离等于C*cosα;所述第二距离等于C;其中,C为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直线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模组,其中,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三转动组件之间的传动比为:p1/p2;
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三转动组件之间的传动比为:p3/p4;
p1/p2与p3/p4不等。
9.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通过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组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至少一个支撑模组,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上;
在所述连接模组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之间沿预设方向具有第一距离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
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沿所述预设方向具有第二距离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
所述第二距离不小于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长度。
CN201811162263.7A 2018-09-30 2018-09-30 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94044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2263.7A CN109404413A (zh) 2018-09-30 2018-09-30 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2263.7A CN109404413A (zh) 2018-09-30 2018-09-30 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4413A true CN109404413A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65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2263.7A Pending CN109404413A (zh) 2018-09-30 2018-09-30 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0441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9377A (zh) * 2019-04-24 2019-06-18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9947184A (zh) * 2019-03-29 2019-06-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连接模组
CN109992052A (zh) * 2019-03-29 2019-07-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159649A (zh) * 2019-03-29 2019-08-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2419A (zh) * 2001-03-22 2003-12-17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CN202402461U (zh) * 2011-12-23 2012-08-29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齿轮比双轴式枢纽器
US20130187525A1 (en) * 2012-01-19 2013-07-25 Shin Zu Shing Co., Ltd. Dual-axis hinge and portable device with the same
US20150146362A1 (en) * 2013-11-22 2015-05-28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Housing Lid with Synchronized Motion Provided by Unequal Gears
CN105443569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6058042U (zh) * 2016-07-11 2017-03-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2419A (zh) * 2001-03-22 2003-12-17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CN202402461U (zh) * 2011-12-23 2012-08-29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齿轮比双轴式枢纽器
US20130187525A1 (en) * 2012-01-19 2013-07-25 Shin Zu Shing Co., Ltd. Dual-axis hinge and portable device with the same
US20150146362A1 (en) * 2013-11-22 2015-05-28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Housing Lid with Synchronized Motion Provided by Unequal Gears
CN105443569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6058042U (zh) * 2016-07-11 2017-03-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7184A (zh) * 2019-03-29 2019-06-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连接模组
CN109992052A (zh) * 2019-03-29 2019-07-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159649A (zh) * 2019-03-29 2019-08-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899377A (zh) * 2019-04-24 2019-06-18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9899377B (zh) * 2019-04-24 2024-02-23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04413A (zh) 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0835757B1 (ko) 가요성-고정식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장치
US2019022006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9471111B2 (en) Hinge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9032263A (zh) 电子设备
US8991775B2 (en) Kiosk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20188701A1 (en) Docking sta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22529170A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回転表示装置
EP2149865A1 (en) Display device
US869319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324257B (zh) 电子装置
CN103672322B (zh) 电子设备
CN2645409Y (zh)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轴接装置
CN209167949U (zh) 电子设备
TWM488760U (zh) 擴充底座
JP2013041578A (ja) 携帯式電子装置
CN115013422B (zh) 电子设备
CN116044888A (zh) 一种同步机构、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US20140078707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159649A (zh) 连接模组及电子设备
TW201324088A (zh) 外接式輸入裝置及其相關可拆卸式電腦系統
US20030165355A1 (en) Affixing device for affixing front cover, back cover and battery unit of 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KR20070069663A (ko) 멀티 모니터장치
JP2005316867A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2020173653A (ja) カバー部材及びカバー付き携帯用情報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