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9112U -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笔记本电脑 - Google Patents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笔记本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79112U
CN203979112U CN201420375842.0U CN201420375842U CN203979112U CN 203979112 U CN203979112 U CN 203979112U CN 201420375842 U CN201420375842 U CN 201420375842U CN 203979112 U CN203979112 U CN 203979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master gear
rotating shaft
gear
gear 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758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军超
董华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758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79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79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791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笔记本电脑,涉及电脑终端领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转轴枢纽器的尺寸较小,能够满足某些特定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的轻薄化设计。其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双转轴枢纽器包括第一枢轴、第二枢轴和齿轮组,齿轮组包括:第一主齿轮,周向固定于第一枢轴;第二主齿轮,周向固定于第二枢轴,第二主齿轮沿第二枢轴的轴向方向与第一主齿轮错开一段距离;传动齿轮组,设置于第一主齿轮与第二主齿轮之间,传动齿轮组分别与第一主齿轮和第二主齿轮啮合;第一主齿轮与第二主齿轮通过传动齿轮组反向同步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或其它掀盖式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笔记本电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转轴枢纽器以及应用该双转轴枢纽器的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现有的特定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其可区分为相互枢接的两个部分,包括设有屏幕的第一板体和设有主机零组件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主要是通过枢轴器使彼此相互枢接。为了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双转轴枢纽器,其可使二枢轴彼此连动,因此,当其中一个枢轴旋转时,另一枢轴可同步反向转动。换言之,当用户扳动第一板体时,第二板体会相应于第一板体的旋转而同步反向旋转。 
现有的双转轴枢纽器,包括齿轮组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如图1所示,齿轮组包括第一主齿轮101、第二主齿轮102以及两个副齿轮103;齿轮组为直齿轮组,第一主齿轮101套设于第一枢轴,且与第一枢轴周向固定;第二主齿轮102套设于第二枢轴,且与第二枢轴周向固定;其中,一个副齿轮103的一侧与第一主齿轮101啮合,另一个副齿轮103的一侧与第二主齿轮102啮合,两个副齿轮103之间相互啮合;第一主齿轮101和第二主齿轮102通过两个副齿轮103反向同步传动连接。 
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主齿轮101、第二主齿轮102以及两个副齿轮103均安装于同一平面,齿轮组占用的空间较大,使得双转轴枢纽器的尺寸较大,不能满足某些特定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的轻薄设计,实际应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转轴枢纽器以及应用该双转轴枢纽器的笔记本电脑,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较小的双转轴枢纽器,使其能够满足某些特定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的轻薄化设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转轴枢纽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所述双转轴枢纽器还包括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 
第一主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轴,且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枢轴; 
第二主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枢轴,且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二枢轴,所述第二主齿轮沿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主齿轮错开一段距离;以及, 
传动齿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一主齿轮与所述第二主齿轮之间,所述传动齿轮组分别与所述第一主齿轮和所述第二主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主齿轮与所述第二主齿轮通过所述传动齿轮组反向同步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双转轴枢纽器,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惰轮、第二惰轮以及两个副齿轮; 
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一枢轴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惰轮和一个所述副齿轮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且均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惰轮与所述第一主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惰轮和另一个所述副齿轮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且均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惰轮与所述第二主齿轮啮合; 
两个所述副齿轮相互啮合。 
前述的双转轴枢纽器,还包括: 
间隔件,设有两个过孔以及两个安装孔;所述第一枢轴穿过一个所述过孔,所述第二枢轴穿过另一个所述过孔,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分别与相对应的过孔的孔壁转动配合;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安装于一个所述安装孔,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与相对应的安装孔的孔壁转动配合; 
所述间隔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副齿轮与所述第一惰轮之间以及所述副齿轮与所述第二惰轮之间均至少安装有一个所述间隔件。 
前述的双转轴枢纽器,还包括: 
限位件,设有两个连接孔;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连接孔,且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孔的孔壁转动配合; 
所述限位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齿轮组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限位件之间。 
前述的双转轴枢纽器,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内腔,所述齿轮组安装于所述内腔。 
前述的双转轴枢纽器,还包括: 
定位组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用于对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提供力,以使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可在任意转动角度保持相对固定; 
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均包括轴肩,用于对所述定位组件和所述齿轮组定位。 
前述的双转轴枢纽器,所述齿轮组设置于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轴肩之间,所述齿轮组的一侧与所述定位组件相抵触,所述齿轮组的另一侧与所述轴肩相抵触;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垫圈,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分别周向固定有多个所述垫圈;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均套设有所述第一弹 性件,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垫圈之间;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枢轴的最外侧和所述第二枢轴的最外侧分别可拆装连接有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垫圈相抵触; 
所述定位组件中相邻两个零部件之间相互抵触。 
前述的双转轴枢纽器,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第二弹性件,设有两个装配孔,所述第一枢轴穿过一个所述装配孔,所述第二枢轴穿过另一个所述装配孔,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分别与相对应的装配孔的孔壁过渡配合;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轴肩与所述齿轮组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侧与所述轴肩相抵触,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侧与所述齿轮组相抵触;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枢轴的最外侧和所述第二枢轴的最外侧分别可拆装连接有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齿轮组相抵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上述的双转轴枢纽器; 
所述第一枢轴的一端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枢轴的一端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通过所述双转轴枢纽器转动连接。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双转轴枢纽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齿轮组包括第一主齿轮、第二主齿轮以及传动齿轮组,第一主齿轮和第二主齿轮沿轴向方向错开一段距离,第一主齿轮与第二主齿轮通过传动齿轮组反向同步传动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第一主齿轮、第二主齿轮和传动齿轮组错开安装,使得齿轮组在安装时可以尽量压缩高度方向的空间,使齿轮组的高度更低,从而可以满足某些特定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的轻薄化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的双转轴枢纽器的齿轮组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转轴枢纽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双转轴枢纽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转轴枢纽器的传动齿轮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转轴枢纽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如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转轴枢纽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双转轴枢纽器,包括第一枢轴1、第二枢轴2以及齿轮组。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相互平行设置。齿轮组包括第一主齿轮31、第二主齿轮32以及传动齿轮组。 
第一主齿轮31套设于第一枢轴1,且周向固定于第一枢轴1,以 使第一主齿轮31可随第一枢轴1同步旋转。 
第二主齿轮32套设于第二枢轴2,且周向固定于第二枢轴2,以使第二主齿轮32可随第二枢轴2同步旋转。第二主齿轮32沿第二枢轴2的轴向方向与第一主齿轮31错开一段距离,以使第一主齿轮31的侧端面与第二主体的侧端面之间设有间隔。 
传动齿轮组,设置于第一主齿轮31与第二主齿轮32之间,传动齿轮组分别与第一主齿轮31和第二主齿轮32啮合。 
第一主齿轮31与第二主齿轮32通过传动齿轮组反向同步传动连接。此处的“反向同步传动”是指两者受驱动后同步旋转且旋转方向相反,当其中之一正时针旋转时,另一个则逆时针旋转。 
其中,如图4所示,因为第一主齿轮31、第二主齿轮32以及传动齿轮组错开安装,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不是安装于同一平面,因此,齿轮组在安装时,可以尽量压缩高度方向的空间,使齿轮组的高度更低,从而可以满足某些特定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的轻薄化设计。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第一主齿轮31与第二主齿轮32通过传动齿轮组反向同步传动的目的,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传动轴331、第二传动轴332、第一惰轮333、第二惰轮335以及两个副齿轮334。 
第一传动轴331和第二传动轴332分别与第一枢轴1平行设置,因为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平行设置,所以第一枢轴1、第二枢轴2、第一传动轴331以及第二传动轴332均相互平行。 
第一惰轮333和一个副齿轮334分别套设于第一传动轴331,且均周向固定于第一传动轴331,以使第一惰轮333和该副齿轮334均可随第一传动轴331同步旋转。第一惰轮333与第一主齿轮31啮合,当第一主齿轮31旋转时,第一主齿轮31带动第一惰轮333旋转,从而第一传动轴331以及与第一惰轮333同轴设置的副齿轮334也同步旋转。 
第二惰轮335和另一个副齿轮334分别套设于第二传动轴332,且均周向固定于第二传动轴332,以使第二惰轮335和该另一副齿轮 334均可随第二传动轴332同步旋转。第二惰轮335与第二主齿轮32啮合,当第二主齿轮32旋转时,第二主齿轮32带动第二惰轮335旋转,从而第二传动轴332以及与该第二惰轮335同轴设置的副齿轮334也同步旋转。 
两个副齿轮334相互啮合,从而第一传动轴331和第二传动轴332通过该两个副齿轮334实现连动,进而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通过该传动齿轮组实现连动。其中,通过该种方式,齿轮的模数易调节,方便加工;并且,齿轮的扭力传动平稳,扭力流畅,无空行程。 
进一步的,为了将第一主齿轮31周向固定于第一枢轴1,如图2所示,第一主齿轮31的轴孔为非圆形孔,第一枢轴1上用于安装第一主齿轮31位置处的外形轮廓形状与第一主齿轮31轴孔的形状相适应。其中,上述的非圆形孔可以为椭圆孔、方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孔,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平键、销钉等方式将第一主齿轮31周向固定于第一枢轴1。其中,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设置,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将第二主齿轮32周向固定于第二枢轴2,其连接结构与第一主齿轮31周向固定于第一枢轴1的结构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 
进一步的,为了将第一惰轮333和一个副齿轮334周向固定于第一传动轴331,其连接结构与第一主齿轮31周向固定于第一枢轴1的结构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 
进一步的,为了将第二惰轮335和另一个副齿轮334周向固定于第二传动轴332,其连接结构与第一主齿轮31周向固定于第一枢轴1的结构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齿轮组内各齿轮的安装,并且使齿轮组内各个齿轮之间相互不干扰,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双转轴枢纽器还包括间隔件4。间隔件4设有两个过孔41以及两个安装孔42。第一枢轴1穿过一个过孔41,第二枢轴2穿过另一个过孔41,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分别与相对应的过孔41 的孔壁转动配合,以使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可分别绕相对应的过孔41旋转。第一传动轴331的一端安装于一个安装孔42,第二传动轴332的一端安装于另一个安装孔42,第一传动轴331和第二传动轴332分别与相对应的安装孔42的孔壁转动配合,以使第一传动轴331和第二传动轴332可分别绕相对应的安装孔42旋转。 
上述间隔件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副齿轮334与第一惰轮333之间以及副齿轮334与第二惰轮335之间均至少安装有一个间隔件4。其中,第一惰轮333、第二惰轮335以及副齿轮334之间通过间隔件4相互隔开,可有效避免相互之间运转时发生干扰;并且间隔件4为第一传动轴331和第二传动轴332提供了安装孔42位,方便了第一传动轴331和第二传动轴332的安装。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间隔件4呈板状,方便加工。 
进一步的,为了使齿轮组内的各组件能够顺利地安装于枢轴上的预设位置,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如下的实施方式:双转轴枢纽器还包括限位件5。限位件5设有两个连接孔51;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分别穿设于该两个连接孔51,且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孔51的孔壁转动配合。即,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可分别相对于限位件5旋转。上述限位件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这些限位件5按照上述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 
齿轮组设置于两个相邻限位件5之间。其中,通过设置的限位件5,可以快速对齿轮组进行定位,并且使齿轮组内的各组件能够快速安装于枢轴上的预设位置,提高了齿轮组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件5呈板状,方便加工。 
进一步的,为了对齿轮组提供保护,防止齿轮组受到外界干扰或破坏,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如下的实施方式:双转轴枢纽器还包括壳体6,壳体6设有内腔61,齿轮组安装于该内腔61。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壳体6纵向横截面的外形形状与限位件 5的外形轮廓形状相适应,使得限位件5安装于壳体6的内腔61后,限位件5被周向固定,限位件5只能沿枢轴的轴向移动。其中,通过壳体6内腔61的形状对限位件5进行定位,这样壳体6可以制作的较小,从而使双转轴枢纽装置整体的尺寸较小。 
进一步的,为了使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可在任意转动角度保持相对固定,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双转轴枢纽器还包括定位组件7。定位组件7分别套设于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该定位组件7用于对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提供力,以使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可在任意转动角度保持相对固定。 
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均包括轴肩11,该轴肩11用于对定位组件7和齿轮组定位,可以使定位组件7和齿轮组快速安装于预设位置,提高了零部件的组装效率。 
其中,通过轴肩11和定位组件7的相互配合,可以使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在任意转动角度保持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在任意转动角度保持相对固定的目的,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齿轮组设置于定位组件7与轴肩11之间,齿轮组的一侧与定位组件7相抵触,齿轮组的另一侧与轴肩11相抵触。定位组件7包括垫圈71、第一弹性件72和第一固定件73。 
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分别周向固定有多个垫圈71,以使垫圈71可随第一枢轴1或第二枢轴2同步旋转。 
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均套设有第一弹性件72,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弹性件72转动连接,即第一枢轴1可相对套设于其上的第一弹性件72旋转,第二弹性件也可相对套设于其上的第一弹性件72旋转。第一弹性件72设置于相邻两个垫圈71之间。 
第一枢轴1的最外侧和第二枢轴2的最外侧分别可拆装连接有第一固定件73,第一固定件73与垫圈71相抵触。此处的“可拆装” 是指两者既可以组装固定又可以拆卸分离。 
定位组件7中相邻两个零部件之间相互抵触。 
其中,具体地,垫圈71可随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同步旋转,固定件对垫圈71施加力,使第一弹性件72抵顶垫圈71。当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旋转至某一位置时,弹性件对垫圈71提供一个摩擦阻力,使垫圈71和枢轴稳定在当前位置,从而使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在当前旋转角度保持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上述的第一固定件73与第一枢轴1或第二枢轴2螺纹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件也可以通过销钉或平键与第一枢轴1或第二枢轴2可拆装连接。其中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设置,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在任意转动角度保持相对固定的目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定位组件7包括第二弹性件74和第二固定件75。 
第二弹性件74设有两个装配孔(图中未标示)。第一枢轴1穿过一个装配孔,第二枢轴2穿过另一个装配孔。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分别与相对应的装配孔的孔壁过渡配合,以使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可分别与相对应的装配孔保持相对稳定,并且当施加一个较大的力时,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也可分别在相对应的装配孔内旋转。第二弹性件74设置于轴肩11与齿轮组之间,第二弹性件74的一侧与轴肩11相抵触,第二弹性件74的另一侧与齿轮组相抵触。 
第一枢轴1的最外侧和第二枢轴2的最外侧分别可拆装连接有第二固定件75,第二固定件75与齿轮组相抵触。此处的“可拆装”是指两者既可以组装固定又可以拆卸分离。 
其中,具体地,第二固定件75对齿轮组施加力,使齿轮组和第二弹性件74沿轴向保持相对固定,当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旋转至某一位置时,第二弹性件74对枢轴(第一枢轴1或第二枢轴2)提供一个摩擦阻力,使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稳定在当前位置,从而实现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在当前转动角度保持相对固定的目 的。 
其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节第二固定件75的位置,使第二弹性件74与枢轴(第一枢轴1或第二枢轴2)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或减小,调节较方便。 
进一步的,上述的第一弹性件72和第二弹性件74可以为弹性橡胶或弹性硅胶等,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 
进一步的,上述的第二固定件75为卡环,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均设有与卡环相配合的卡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75还可以为螺母,第一枢轴1和第二枢轴2均设有与螺母想配合的螺纹。其中,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设置,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其包括第一主体8、第二主体9和上述的双转轴枢纽器10。 
第一枢轴1的一端周向固定于第一主体8,以使第一枢轴1可随第一主体8一起转动。第二枢轴2的一端周向固定于第二主体9,以使第二枢轴2可随第二主体9一起转动。第一主体8和第二主体9通过双转轴枢纽器10转动连接,以使第一主体8和第二主体9可自由开合。当用户扳动第一主体8或第二主体9时,第一主体8和第二主体9通过双转轴枢纽器10同步反向旋转。并且,由于双转轴枢纽器10的齿轮组采用错位安装方式传动,其尺寸较小,从而使得笔记本电脑可以设计得更薄。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主体8可以为显示器或者平板电脑,相应的,第二主体9为主机或键盘。其中,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双转轴枢纽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转轴枢纽器还包括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
第一主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轴,且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枢轴;
第二主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枢轴,且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二枢轴,所述第二主齿轮沿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主齿轮错开一段距离;以及,
传动齿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一主齿轮与所述第二主齿轮之间,所述传动齿轮组分别与所述第一主齿轮和所述第二主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主齿轮与所述第二主齿轮通过所述传动齿轮组反向同步传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惰轮、第二惰轮以及两个副齿轮;
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一枢轴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惰轮和一个所述副齿轮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且均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惰轮与所述第一主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惰轮和另一个所述副齿轮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且均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惰轮与所述第二主齿轮啮合;
两个所述副齿轮相互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转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间隔件,设有两个过孔以及两个安装孔;所述第一枢轴穿过一个所述过孔,所述第二枢轴穿过另一个所述过孔,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分别与相对应的过孔的孔壁转动配合;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安装于一个所述安装孔,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与相对应的安装孔的孔壁转动配合;
所述间隔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副齿轮与所述第一惰轮之间以及所述副齿轮与所述第二惰轮之间均至少安装有一个所述间隔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件,设有两个连接孔;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连接孔,且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孔的孔壁转动配合;
所述限位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齿轮组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限位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内腔,所述齿轮组安装于所述内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组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用于对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提供力,以使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可在任意转动角度保持相对固定;
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均包括轴肩,用于对所述定位组件和所述齿轮组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转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设置于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轴肩之间,所述齿轮组的一侧与所述定位组件相抵触,所述齿轮组的另一侧与所述轴肩相抵触;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垫圈,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分别周向固定有多个所述垫圈;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均套设有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垫圈之间;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枢轴的最外侧和所述第二枢轴的最外侧分别可拆装连接有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垫圈相抵触;
所述定位组件中相邻两个零部件之间相互抵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转轴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第二弹性件,设有两个装配孔,所述第一枢轴穿过一个所述装配孔,所述第二枢轴穿过另一个所述装配孔,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分别与相对应的装配孔的孔壁过渡配合;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轴肩与所述齿轮组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侧与所述轴肩相抵触,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侧与所述齿轮组相抵触;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枢轴的最外侧和所述第二枢轴的最外侧分别可拆装连接有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齿轮组相抵触。
9.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双转轴枢纽器;
所述第一枢轴的一端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枢轴的一端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通过所述双转轴枢纽器转动连接。
CN201420375842.0U 2014-07-08 2014-07-08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笔记本电脑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79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75842.0U CN203979112U (zh) 2014-07-08 2014-07-08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笔记本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75842.0U CN203979112U (zh) 2014-07-08 2014-07-08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笔记本电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79112U true CN203979112U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76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75842.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79112U (zh) 2014-07-08 2014-07-08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笔记本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7911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7588A (zh) * 2016-11-15 2017-03-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283968A (zh) * 2017-07-23 2019-01-29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铰链组件
WO2021077829A1 (zh) * 2019-10-22 2021-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033789A (zh) * 2021-11-02 2022-02-11 昆山刚毅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枢轴装置
US20230160417A1 (en) * 2020-04-14 2023-05-25 Naturaleza-One Co., Ltd. Raising/lowering-type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apparatus using said raising/lowering-type biaxial hing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7588A (zh) * 2016-11-15 2017-03-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US10678308B2 (en) 2016-11-15 2020-06-09 Lenovo (Beijing)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283968A (zh) * 2017-07-23 2019-01-29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铰链组件
WO2021077829A1 (zh) * 2019-10-22 2021-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US20230160417A1 (en) * 2020-04-14 2023-05-25 Naturaleza-One Co., Ltd. Raising/lowering-type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apparatus using said raising/lowering-type biaxial hinge
US12163554B2 (en) * 2020-04-14 2024-12-10 Naturaleza-One Co., Ltd. Raising/lowering-type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apparatus using said raising/lowering-type biaxial hinge
CN114033789A (zh) * 2021-11-02 2022-02-11 昆山刚毅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枢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26362U (zh) 双转轴枢纽装置以及笔记本电脑
CN203979112U (zh)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笔记本电脑
CN105465161A (zh)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电子设备
CN201699300U (zh) 锁附治具
CN102619866A (zh) 铰链结构
CN204127099U (zh)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电子设备
CN204716733U (zh) 双轴连动式转轴
CN108655720A (zh)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螺栓快速拧紧装置
CN204003933U (zh) 齿轮型双铰链360度铰链结构
CN203939340U (zh) 一种使用在平开门上的全自动齿轮式合页机构
CN110650363B (zh) 电视机摄像头升降翻转装置
CN209413823U (zh) 电动左右卷帘纱窗
CN202325090U (zh) 用于门窗的可调转角结构
CN104847871A (zh) 一种谐波减速机用集成式交叉滚子轴承
CN202195002U (zh) 一种用于孵化设备的减速机
CN205446379U (zh) 一种双轴齿轮传动结构
CN204899440U (zh) 一种双向自动锁
CN205876951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结构
CN104345783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CN202731417U (zh) 单面连接式锁紧机构
CN205179212U (zh) 控制板进出仓机构
CN102400634A (zh) 用于门窗的可调转角结构
CN204704256U (zh) 转轴组件及其笔记本电脑
CN203907785U (zh) 空调器
CN203978248U (zh) 一种应用卷帘上的蓄能弹簧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