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35469U -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35469U
CN204035469U CN201420431014.4U CN201420431014U CN204035469U CN 204035469 U CN204035469 U CN 204035469U CN 201420431014 U CN201420431014 U CN 201420431014U CN 204035469 U CN204035469 U CN 204035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steam vent
venting plug
section
half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310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章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310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35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35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35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具,还公开一种蜡件。在所述模具上设置有排气孔,在该排气孔中设置有排气塞,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排气塞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排气塞的外周至少具有一个排气截面,所述排气截面沿排气塞的母线方向设置;所述排气塞设置于所述排气孔后,所述排气塞外周的排气截面与所述排气孔内壁之间形成排气通道。通过在模具上设置排气孔及排气塞,使排气孔与排气截面之间排气通道,模具腔体或者蜡液中的气体均在排气通道的引导下排出至模具外,从而保证蜡件的质量。另外,所述排气孔相比于传统的排气孔尺寸大,当需要清洗排气孔时,可以将排气塞卸下,对排气塞和排气孔进行清洗。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模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还涉及一种利用上述模具制成的蜡件。 
背景技术
熔模铸造技术在铸造业中应用广泛,是一种精密铸造技术。 
所述熔模铸造又称失蜡法。失蜡法是用腊液制作铸件的蜡模,然后在蜡模上涂以泥浆,制成泥模。泥模晾干后,焙烧制成陶模。一经焙烧,蜡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下陶模。一般制泥模时就留下了浇注口,再从浇注口灌入铜液,冷却后,则可制成所需的铸件。 
其中,所述蜡模通过密封的蜡模模具制成,该蜡模模具一般可以由上下部分构成,首先向蜡模模具中注蜡,蜡模成型后,将蜡模模具拆卸下,则可形成蜡模。但当向蜡模模具中注蜡之前,该蜡模模具内腔中会有气体,并且该气体很难从密封的蜡模模具中排除,如果这些气体随着蜡液的注入进入蜡液内部,最终留在蜡模里,使蜡模存在不饱满、缩沉的现象,蜡模的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上述问题,一般是在蜡模模具上设置排气孔,但如果排气孔太大则会降低蜡模模具的密闭性,并且在注蜡时,蜡液会沿着排气孔流出,蜡液中存在的气体也不容易排出,影响蜡模的质量;如果排气孔太小,则容易发生排气孔的堵塞,并且排气孔也不容易清洗,同样也会影响蜡模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以解决现有模具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在该模具上设置有排气孔,在该排气孔中设置有排气塞,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排气塞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排气塞的外周至少具有一个排气截面,所述排气截面沿排气塞的母线方向设置。所述排气塞设置于所述排气孔后,所述排气塞外周的排气截面与所述排气孔内壁之间形成排气通道。 
可选地,所述排气截面为沿排气塞母线方向的横截平面、弧形截面或者凹 槽截面。 
可选地,所述排气截面是采用铣床工艺在所述排气塞的外周铣出的截面。 
可选地,所述模具具有浇注口,所述排气孔设置在远离浇注口的位置,或者所设置在模具的远端位置,或者设置于所述模具的涡气端。 
可选地,所述模具包括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在所述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上且二者合模的对接面的端面侧的外边缘分别设置有向相对半模方向伸出的凸起边框,其中一半模上设置的所述凸起边框的内侧呈楔形面,在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合模后,所述一半模凸起边框的内侧楔形面与另一半模的凸起边框的外边缘相抵接。 
可选地,还包括过定位锁紧盖,所述过定位锁紧盖为四周边缘凸起的凹形结构,该凹形结构的边缘凸起称为过定位边框,所述过定位边框的内侧边缘为楔形面;所述凹形结构为与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合模后的模具侧端相配合的结构;模具合模后,所述过定位锁紧盖通过所述凹形结构扣合于所述模具的具有合模缝的端面侧,且所述模具端面侧的外边缘与所述过定位边框的楔形面相抵接;通过可拆装固定连接件将所述过定位锁紧盖与所述合模后的模具固定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楔形面的楔形角度大于等于2度小于等于5度,所述楔形面的长度大于等于3毫米小于等于6毫米。 
可选地,所述过定位边框上相对于模具拐角位置设置应力释放豁口。 
可选地,所述排气孔设置在可拆卸螺栓上,该螺栓设置于所述模具上开设的螺栓孔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蜡件,该蜡件采用上述的模具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在该模具上设置有排气孔,在该排气孔中设置有排气塞,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排气塞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排气塞的外周至少具有一个排气截面,所述排气截面沿排气塞的母线方向设置;所述排气塞设置于所述排气孔后,所述排气塞外周的排气截面与所述排气孔内壁之间形成排气通道。通过该模具上设置的排气孔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排气塞,所述排气孔与排气塞之间可以形成微小的排气通道,从而保证模具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并且模具腔体或者蜡液中的气体均在排气通道的引导下排出至模具外,从而保证蜡件的质量。另外,所述排气孔相比于传 统的排气孔尺寸大,当需要清洗排气孔时,可以将排气塞卸下,对排气塞和排气孔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塞旋入排气孔后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塞旋入排气孔后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塞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排气塞旋入排气孔后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定位结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定位结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8中过定位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定位边框和凸起台阶配合示意图。 
其中,1、排气塞,2、排气截面,3、排气孔,4、排气通道,5、上半模,6、下半模,7、过定位边框,8、应力释放豁口,9、锁紧螺孔,10、过定位锁紧盖,11、凸起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一般应用于精密铸造领域,利用该模具采用失蜡法加工工件。通过所述模具可以提高所制造的工件的精密度,并且该模具加工步骤简单,且可重复利用。 
所述模具的结构为两个半模,分别为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具有相同的且相对应的连接模面,将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相对应的连接模面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具,该对接过程称为合模。 
由于采用该模具制造的工件是精密工件,所以要求该模具本身的密封性好,才不会出现模具漏气的现象。故上述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在对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连接模面之间密封性,该密封条件可确定为:在不大于模具锁模或合模压力的涨箱压力条件下,模具不漏气。 
通过合模及锁模后,该模具为完全密封模具,所以需要设置相应的排气结 构使得在注蜡过程中将模具内的气体排出,从而保证蜡件的质量。 
图1是该实施例中排气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排气塞旋入排气孔后主视图,图3是图1所示排气塞旋入排气孔后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具有的排气结构具体是,在该模具上设置排气孔3,对应该排气孔3的尺寸相应的设置排气塞1,所述排气孔3具有内螺纹,相应的,所述排气塞1具有外螺纹,且所述排气孔3的内螺纹与所述排气塞1的外螺纹相配合。 
为加工方便,将所述排气孔3设置为圆孔,相应的将所述排气塞1均设置为圆柱形,优选地,将所述排气孔3的内径与所述排气塞1的外径设置为相同尺寸。 
为了使排气塞1旋入该排气孔3时,两者之间具有空隙形成排气通道4,将所述排气塞1的外周沿排气塞1母线方向铣去至少一个面,形成至少一个排气截面2,所述排气截面2与所述排气孔3内螺纹之间形成的空隙即为排气通道4,所述排气通道4贯通所述模具的内外,使得所述模具内的气体在受到一定的压力时,可沿该排气通道4排出模具外。 
上述在所述排气塞1外周沿排气塞1母线方向铣去至少一个面,形成至少一个排气截面2,为了使该排气截面2与所述排气孔3形成的排气通道4具有对称性,一般将排气塞1的外周铣去偶数个面,且铣去的面为对称结构,即所述排气截面2为偶数个,且每两个排气截面2为对称的。所述排气截面2对称设置是为了使形成的排气通道4为对称的排气通道4,在向所述模具注蜡过程中,由于排气通道4的对称性,使得该蜡件的密度相同,从而利用该蜡件制造的工件更具精密性。 
根据上述缘由,结合实际加工难易程度,可在所述排气塞1的外周设置两个、或者四个、或者六个排气截面2,该排气截面2的个数可以根据具有模具的大小和排气孔3的大小进行设置。 
其中,图1-图3所示的排气截面2为两个,图4和图5所示的排气截面2为四个。图4是本实施例中排气塞具有四个排气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排气塞旋入排气孔后主视图。 
如图1-图3所示,当排气截面2为两个时,相应的形成的排气通道4为两个;如图4和图5所示,若排气截面2为四个时,相应的形成的排气通道4为 四个。 
通过上述描述,所述排气通道4的结构是在非圆柱上攻制螺纹,排气孔3是圆孔结构,而排气塞1不是在圆柱上攻制螺纹而是在方的或者六角的非圆柱上攻制的,即排气塞1的外螺纹没有圆弧线,只有剩余弦线,且外螺纹已不连贯。 
所述排气截面2可以是一个平面,也可以是一个凹槽结构的截面,或者是一个弧形结构的截面。其中,平面结构的排气截面2最容易加工,即通过铣床工艺将排气塞1外周铣去一个平面即可。若铣床工艺的刀具模型为凹槽形状,即可将所述排气塞1的外周铣去一个凹槽结构的截面。相同的,若铣床工艺的刀具模型为弧形,即可将所述排气塞1的外周铣去一个弧形结构的截面,所述弧形截面的弯弧方向朝向排气塞1母线方向。 
上述排气截面2的形状不同仅因为铣床工艺的刀具模型不同,其根本目的是将排气塞1的外周铣去一个截面,使得该截面与排气孔3之间形成一个排气通道4,在向该模具中注蜡时,模具中的气体可沿该排气通道4排出至模具腔外。 
另外,所述排气塞1位于模具腔体外侧的一端上设置一字槽、十字槽或者梅花槽。该一字槽、十字槽或者梅花槽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将排气塞1旋入排气孔3中。 
采用上述方式设置排气结构具有是基于密封的排气,不漏气但可以排气。密封是没开排气孔3的状态,若发生漏气,则是模具密封不严,在注蜡时非排气孔3的地方有气体排出。排气,即模具在注蜡时气体由上述排气通道4排出。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排气孔3和排气通道4,使除排气孔3位置的其他位置不漏气,对蜡液注入具有导流作用,也就是能控制蜡液的流向。 
由于所述排气孔3和排气通道4具有导流蜡液的作用,一般将所述排气孔3设置在模具的远端位置,该远端位置具体是,相对于模具的外形,该远端位置即远离模具中心的位置。 
上述远端位置可举例说明,若一个模具的形状为一个普通球形,且该普通球形上伸出一个圆柱形凸起,该圆柱形凸起的顶端即为上述远端位置。由于该圆柱形凸起位置的空间小,且存在空气,在注蜡时,该小空间的空气不易被排出,所以,可以在该凸起的顶端位置设置排气孔3,使得该空间中的气体排出,并且还可以引导蜡液向该凸起位置流动。 
所述排气孔3不但优先设置在模具的远端位置,也可以设置在远离浇注口的位置,由于远离浇注口位置的蜡液不易进入,可利用排气孔3本身的导流作用,在远离浇注口的位置设置排气孔3和排气通道4,使得蜡液可顺利流入远离浇注口的位置,从而使制成的蜡件的密度更均匀。 
另外,所述排气孔3还可以设置在所述模具的涡气端,由于涡气端一般会留存少量的气体不易排出,所以在模具的涡气端设置排气孔3可以减少模具内的气体,提高蜡件的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一种类型的蜡件对应一种模具,但对于一系列相似的蜡件,可能会存在模具外腔相同,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可在同一外腔的模具中变换不同的内部结构块,从而制成相类似的不同的蜡件。在上述情况下,制做一系列的蜡件时,可根据具体需求开闭模具外腔上的排气孔3,当某一位置不需要开设排气通道4时,可将相应位置的排气孔3用实体螺栓封闭;当某一位置需要开设排气通道4时,可将上述排气塞1设置于排气孔3中。 
或者,将所述排气塞1的外端设置为封闭结构,即当排气塞1完全旋入排气孔3时,原形成的排气通道4将被堵塞,保证模具在除排气通道4之外为密封状态。 
根据上述描述,为了更灵活的控制排气孔3的数量及方便清洗排气孔3,可将所述排气孔3设置于一个螺栓上,该排气孔3将螺栓的头部及柱体贯通,即该排气孔3沿所述螺栓的母线方向设置,所述螺栓的尺寸大小与模具上的螺栓孔的尺寸相匹配。 
将所述排气塞1设置于所述排气孔3后,再将开设有排气孔3的螺栓旋入模具上开设的螺栓孔,所述排气孔3的内壁与所述排气塞1的排气截面2之间形成排气通道4,模具内部腔体的气体可经由该排气通道4排出模具外。 
通过设置上述螺栓,可增加设置排气孔3的灵活性,另外,将所述螺栓拆卸下来清洗其上的排气孔3和排气塞1,降低了清洗难度。 
所述模具不仅可以解决气体在内腔中没排出形成压力使蜡件不饱满,缩沉等问题,还可以对模具内腔中的气体形成导流作用,使蜡液在内腔中能顺畅地,气阻小地流动,以弱化离型剂造成的蜡件表面波纹状、气泡。而且,该排气结构非常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为方便模具的拆卸,一般将模具制成两个半模的结构,分别为上半模5和 下半模6,上半模5和下半模6合模的过程需要设置定位结构,一般该定位结构通过定位孔和定位销实现。 
但是,即使有上述定位结构,在实际操作中定位孔与定位销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所以可能造成合模过程中上半模5和下半模6的错位和偏差,所以,需要设置一个特定的结构避免这一错位和偏差。 
为避免上述问题,可以在模具上设置过定位结构,该过定位结构可以设置在上半模5和下半模6合模时的对接面的端面侧的外边缘的位置上。 
图6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定位结构的上述应用,图7是图6的模具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6、图7和图8中过定位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定位边框与凸起台阶配合示意图。 
所述过定位结构包括凸起台阶11和过定位边框7,如图6所示,所述凸起台阶11和过定位边框7分别设置在下半模6和上半模5合模对接面的端面侧的外边缘的位置。 
如图9所示,所述上半模5上设置的凸起边框可称为过定位边框7,该凸起边框的凸出方向为向相对半模的方向伸出的,在该凸起边框的内侧面设置为楔形面,所以具有该楔形面结构的凸起边框为过定位边框7。 
与所述过定位边框7相对应的下半模6的位置上设置的凸起边框,该凸起边框的外侧面可与所述过定位边框7的楔形面相抵接,所述下半模6上设置的凸起边框也可称为是凸起台阶11。如图10所示,过定位边框与凸起台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凸起台阶11的外边缘能够接触并挤压所述过定位边框7的楔形面。 
所述过定位边框7的楔形面的楔形角度满足所述过定位边框7与凸起台阶11抵触时所产生的弹性形变。所述凸起台阶11与所述过定位边框7配合具体是,凸起台阶11的一个平直角与所述过定位边框7的楔形面接触并挤压该过定位边框7,通过挤压可以严格控制凸起台阶11与过定位边框7之间的相对距离与相对位置。 
所述过定位边框7的楔形面的倾斜角度范围是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5°;所述楔形面的长度范围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6mm。优选地,该楔形面的长度可以调整为5mm。 
所述过定位边框7可以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也可以在上半模5的外围的 一圈全部设置上述具有楔形面的过定位边框7,相应的,凸起台阶11可以设置在与所述过定位边框7相对应位置。 
如果上述过定位边框7是沿着上半模5的其中一个边连续设置的,为使定位更精确,一般需要在该边的相对边同样设置为上述过定位边框7,即优选的是,所述过定位边框7可以是对称设置。 
在上半模5和下半模6合模过程中,首先通过定位装置将上半模5和下半模6对齐,此时,凸起台阶11与所述过定位边框7的楔形面接触,过定位边框7上的楔形面将阻碍凸起台阶11的继续移动,从而使凸起台阶11卡在适当的位置。采用这种方式定位上下半模的相对位置比较精准。因为如果是两个平直面接触,两者之间可能有细微的距离误差,该误差可能造成上下半模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上述过定位结构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由于所述凸起台阶11与过定位边框7为相互配合应用,所以两者的位置关系可以互换,即所述过定位边框7可以设置在下半模6上,所述凸起台阶11设置于上半模5上。 
另外,在上半模5和下半模6合模后,为防止上半模5和下半模6在上下方向的错位和偏差,可以设置过定位锁紧盖10,在该过定位锁紧盖10上设置上述过定位结构。 
如图8所示,所述过定位结构设置于过定位锁紧盖10上,所述过定位锁紧盖10为四周边缘凸起的凹形结构,所述过定位锁紧盖10凸起的边缘内侧具有楔形面,具有该楔形面的边框可以称为过定位边框7。 
首先将模具的上半摸5和下半模6扣合,扣合后的两个半模的模具侧端的边棱可以相当于过定位结构中的凸起台阶11。上述两个半模侧端是指具有合模缝的侧端,该位置设置过定位锁紧盖10是为了防止模具的上下半模扣合后发生位置偏移,该位置偏移一般是指与半模接触面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在该上下半模合成的模具的具有合模缝的端侧面的其中一侧或者两侧的位置上安装过定位锁紧盖10,该过定位锁紧盖10上具有锁紧螺孔9,与该锁紧螺孔9对应的上下半模的侧端相同位置设置相同的螺孔,通过锁紧螺栓将所述过定位锁紧盖10设置于所述模具侧端。 
除上述锁紧螺栓和锁紧螺孔9配合固定所述过定位锁紧盖1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可拆装固定连接件将所述过定位锁紧盖10与所述合模后的模具固定为一 体。 
所述过定位锁紧盖10的四个边框中两个对称边框为过定位边框7,或者四个边框均为过定位边框7。 
所述过定位边框7和模具的端侧面为配合使用起到过定位作用,当所述过定位锁紧盖10扣合于所述模具的端侧面时,所述模具的端侧面与所述过定位锁紧盖10的楔形面之间相互抵接,在将所述过定位锁紧盖10扣合于所述模具的端侧面时,所述模具的端侧面的外边缘与所述楔形面之间将发生弹性形变。 
为了更精准定位所述上半模5和下半模6,可以在过定位锁紧盖10设置对称的过定位边框7。当模具腔体内压力增大时,两侧的过定位边框7和模具的端侧面配合作用,可防止模具在注蜡或者合模过程中发生错位,提高模具合模中的精准度,从而提高蜡件质量。 
另外,当所述过定位结构设置与上下半模上时,所述凸起台阶11和过定位边框7在互相挤压过程中,防止由于两者挤压影响相邻边框的形变,可以在两个相邻边框交界处设置应力释放豁口8,该应力释放豁口8为一个具有四个面的豁口,该豁口可以切断相邻两个边框之间的互相影响,提高定位的精准度。 
所述应力释放豁口8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当所述应力释放豁口8为多个时,可以在两个对角线的位置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具,该模具具有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具体包括排气孔3和排气塞1,所述排气塞1的外周具有排气截面2,该排气截面2与所述排气孔3之间具有排气通道4,所述排气通道4贯通所述模具的腔内和腔外,用于排出模具腔内和蜡液中存在的气体。 
所述模具制成后,其模具内腔里本来就有空气,当蜡液被注进模具内腔时,首先处于腔体内的气体要被排出模具腔体外,其次在蜡液中也会存在少量的气体,在排出模具腔内的气体后,还需要排出蜡液中残存的极小量的气体。 
当没有排气孔3时,模具为不漏气密封腔体,会使得模具腔里的气体出不去,从而造成蜡液充填不饱满问题;或者气体被迫挤入蜡液,从而影响蜡件质量。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具中设置有排气结构,通过排气结构中排气通道4使得模具内腔与外部空气连通,使得原模腔里的空气沿排气通道4排出,因为排出腔内气体没有阻力,故同时也起到导引蜡液流动的作用,随着模腔里的蜡 液的不断注入,压力不断增大,蜡液里的残存气体也被挤出并沿排气通道4排出模具腔外,从而保证了蜡件的质量。 
为了保证模具的密封性,一般排气孔3的尺寸较小,不易加工,容易堵塞且不易清洗,而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气孔3尺寸相比于一般的排气孔3尺寸较大,极易加工,不易堵塞且方便清洗。 
另外,所述模具的排气结构包括排气孔3和排气塞1,该排气塞1上的排气截面2通过铣床工艺可方便加工制成,不但容易加工且加工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排气装置,该排气装置包括螺栓、排气孔3和排气塞1,所述排气孔3开设于所述螺栓上,且沿所述螺栓母线方向将螺栓贯通。 
所述排气孔3具有内螺纹,在该排气孔3中设置具有外螺纹的排气塞1,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所述排气塞1的外周至少具有一个排气截面2,所述排气截面2沿排气塞1的母线方向设置。 
上述排气装置可设置在模具上,排气装置的螺栓旋入模具相应位置与其匹配的螺栓孔中,再将所述排气塞1设置于所述排气孔3后,所述排气塞1外周的排气截面2与所述排气孔3内壁之间形成排气通道4。 
在模具上设置所述排气装置,不但可以将模具腔体内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气通道4排出腔体外,还增加了排气孔3设置位置的灵活性,另外,将所述螺栓拆卸下来清洗其上的排气孔3和排气塞1,降低清洗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蜡件,该蜡件是由上述模具制作而成,将所述排气塞1旋入排气孔3中,通过模具上的注蜡口向模具中注入蜡液,随着蜡液的注入,模具腔体内的气体沿排气通道4排出至腔体外,当蜡液注满整个模具,由于蜡液的继续注入,挤压蜡液中少量的气体从蜡液中排出,进而该少量的气体从所述排气通道4中排出,由上述模具制作而成的蜡件饱满,并且蜡件内部不存在气泡,从而保证蜡件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在该模具上设置有排气孔,在该排气孔中设置有排气塞,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排气塞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排气塞的外周至少具有一个排气截面,所述排气截面沿排气塞的母线方向设置;
所述排气塞设置于所述排气孔后,所述排气塞外周的排气截面与所述排气孔内壁之间形成排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截面为沿排气塞母线方向的横截平面、弧形截面或者凹槽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截面是采用铣床工艺在所述排气塞的外周铣出的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浇注口,所述排气孔设置在远离浇注口的位置;或者设置在模具的远端位置;或者设置在所述模具的涡气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在所述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上且二者合模的对接面的端面侧的外边缘分别设置有向相对半模方向伸出的凸起边框,其中一半模上设置的所述凸起边框的内侧呈楔形面,在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合模后,所述一半模凸起边框的内侧楔形面与另一半模的凸起边框的外边缘相抵接;
具有楔形面的凸起边框称为过定位边框,与之相对应的凸起边框称为凸起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定位锁紧盖;
所述过定位锁紧盖为四周边缘凸起的凹形结构,该凹形结构凸起的边缘称为过定位边框,所述过定位边框的内侧边缘为楔形面;所述凹形结构为与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合模后的侧端相配合的结构;
模具合模后,所述过定位锁紧盖通过所述凹形结构扣合于所述模具的具有合模缝的端面侧,且所述模具端面侧的外边缘与所述过定位边框的楔形面相抵接;
通过可拆装固定连接件将所述过定位锁紧盖与所述合模后的模具固定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面的楔形角度大于等于2度小于等于5度;所述楔形面的长度大于等于3毫米小于等于6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定位边框上相应于模具拐角位置设置应力释放豁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设置在可拆卸螺栓上,该螺栓设置于所述模具上开设的螺栓孔中。
10.一种蜡件,其特征在于,该蜡件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制作而成。
CN201420431014.4U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Active CN204035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31014.4U CN204035469U (zh)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31014.4U CN204035469U (zh)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35469U true CN204035469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36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31014.4U Active CN204035469U (zh) 2014-07-31 2014-07-31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3546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4815A (zh) * 2014-07-31 2014-12-03 苏氏工业科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CN113238006A (zh) * 2021-05-13 2021-08-1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测量蜡料收缩率的模具、方法及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4815A (zh) * 2014-07-31 2014-12-03 苏氏工业科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CN113238006A (zh) * 2021-05-13 2021-08-1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测量蜡料收缩率的模具、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35469U (zh)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TWI448371B (zh) 用於注塑成型模具的灌嘴及該注塑成型模具
CN104174815A (zh)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CN104190865B (zh)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CN103448194A (zh) 分模板塑料发泡模具
CN211683216U (zh) 一种可控制溢料量的半溢式注塑模具
WO2020133828A1 (zh) 一种模腔锁模环与模腔的连接结构
CN107676517B (zh) 一种塑料水龙头本体及其制造模具
CN211763152U (zh)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CN208290417U (zh) 一种水冷式固型注塑模具
CN104669581A (zh) 一种组合式挤出模具
CN211194770U (zh) 医疗注射针管成型模具
CN211891849U (zh) 一种异形托盘生产模具
CN209440709U (zh) 一种用于箱包配件加工的防变形硅胶模具
CN211467257U (zh) 一种组合仿型型芯式模具成型结构
CN210679505U (zh) 一种打印机内部支撑架精密注塑模具
CN204526078U (zh) 一种组合式挤出模具
CN204035468U (zh)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CN208020635U (zh) 一种塑胶模具
CN209320231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锁定机构
CN206383371U (zh) 一种连接器加工成型塑胶模具
CN104190864B (zh)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CN204897710U (zh) 新型玻壳注塑模具
CN204803217U (zh) 新型玻壳注塑模具
CN219726910U (zh) 用于瓶口成型的模芯冷却结构及制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