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7082U - 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27082U
CN204027082U CN201420389272.0U CN201420389272U CN204027082U CN 204027082 U CN204027082 U CN 204027082U CN 201420389272 U CN201420389272 U CN 201420389272U CN 204027082 U CN204027082 U CN 204027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installing hole
heat exchanger
channel heat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892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良胜
刘运科
赵凯
李宏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gz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ngz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gz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ngz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892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27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27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2708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含有集流管、安装支架、扁管和边板,在所述边板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一面敞开的矩形箱体结构,包括底面、上下安装面和左右支撑边板,在上下安装面的中间设有安装孔,在左右支撑边板的上下端设有卡槽;在所述边板的上下平面上设有间隔的边板安装孔,边板安装孔与安装孔为相同的圆形或椭圆形开孔;将边板的上下平面插入固定装置的上下卡槽内,将边板上下平面上的安装孔与固定装置上下安装面上的安装孔对接,用螺栓和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在微通道换热器的边板上设置固定点,实现了在集流管支架的宽度方向以及微通道换热器边板的长度方向的双重固定,能保证客车空调微通道换热器的强度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客车空调包括适合于8~14米中大型客车使用的汽车空调。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是客车空调的一个主要部件。目前,大多数微通道换热器是采用在两根集流管01处焊接安装支架02来实现固定的(如图1所示)。这样的安装方式对于扁管03长度不长的微通道换热器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客车空调微通道换热器采用的扁管03最大长度能达2米的结构而言,只是通过集流管01的支架02进行固定的话,不仅其强度和可靠性难以保证,而且对安装的要求极高。只通过集流管01的支架02进行固定的方式很有可能使客车空调在恶劣、颠簸的路况下造成损坏。因此,现有客车空调微通道换热器的不足包括:⑴扁管03的长度普遍较长,而在边板04的长度方向没有固定点,仅靠宽度方向集流管01的支架02进行固定,其强度和可靠性较差。⑵由于微通道换热器边板04的结构特点,很难采用简单的直接在边板04上设置安装孔的固定方式来增加微通道换热器的固定点。因此,改善客车空调微通道换热器的固定方式和固定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在微通道换热器的边板上设置固定点并采用有结构特色的固定装置,能实现在集流管支架的宽度方向以及微通道换热器边板的长度方向的双重固定,能解决目前客车空调微通道换热器强度和可靠性难以保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含有两根相互平行且彼此分开的集流管、设置在所述集流管上的安装支架、若干根相互平行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集流管的内腔连通的扁管以及两条相互平行、两端分别与集流管的一侧焊接的边板,所述两条集流管与所述两条边板形成一个矩形的框体,其特征是,在所述边板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一面敞开的矩形箱体结构,包括底面、上安装面、下安装面和左右两边的支撑边板,在所述上安装面、下安装面的中间设有安装孔,在所述支撑边板的上下端设有卡槽;在所述边板的上平面和下平面上设有间隔的边板安装孔,所述边板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孔为相同的开孔;所述边板的上平面和下平面插入所述固定装置的上下卡槽内,所述边板上平面和下平面上的安装孔与所述固定装置上安装面、下安装面上的安装孔对接,用螺栓和螺母固定。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为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进一步,所述安装孔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开孔。
进一步,所述边板安装孔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开孔。
进一步,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能用所述螺栓和螺母通过底座安装孔安装在空调安装底座上,实现微通道换热器在客车空调上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的积极效果是:
(1)在微通道换热器的边板上设置固定点,实现在集流管支架的宽度方向以及微通道换热器边板的长度方向的双重固定。
(2)采用了与边板结构相对应并有结构特色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左右支撑边板上下的卡槽能支撑住边板的双层结构,固定装置上下安装面中间的安装孔通过螺栓和螺母结构能将边板的双层结构牢牢固定。
(3)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安装方便,弥补了现有客车空调微通道换热器在结构上的不足,由于微通道换热器重量轻、价格低、效率高,非常适合客车空调轻量化的要求,能广泛应用到客车空调上。
(4)实现了在集流管支架的宽度方向以及微通道换热器边板的长度方向的双重固定,保证了客车空调微通道换热器的强度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01、集流管;            02、安装支架;
03、扁管;               04、边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与边板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与边板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与边板在空调安装底座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集流管;             2、安装支架;         3、扁管;
4、边板;                5、底面;              61、上安装面;
62、下安装面;             7、卡槽;                8、支撑边板;
9、安装孔;                  10、固定装置;        11、上平面;
12、下平面;               13、边板安装孔;      14、螺栓;
15、空调安装底座;      16、底座安装孔;      17、弹性垫片;
18、螺母;                  19、平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2。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含有集流管1、安装支架2、扁管3、边板4和固定装置10。采用两根相互平行且彼此分开的集流管1;在所述集流管1上各设置两个所述的安装支架2;将若干根相互平行的扁管3的两端连接(焊接)在所述两根集流管1之间,使所述扁管3与所述集流管1内腔连通;将所述两条集流管1与所述两条边板4做成一个矩形的框体结构。这些基本是现有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与做法。
本实用新型继续要做的是:在所述边板4上设置固定装置10,实现能在集流管1安装支架2的宽度方向以及微通道换热器边板4的长度方向的双重固定。
所述固定装置10为一个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的、一面敞开的矩形箱体结构。所述固定装置10包括(参见图3):底面5、上安装面61、下安装面62和左右两边的支撑边板8,在所述上安装面61、下安装面62的中间设置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安装孔9(实施中优选椭圆形孔,可以保证在有尺寸误差的时候不影响微通道换热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边板8的上下端设置卡槽7,卡槽7的缺口宽度与所述边板4板的厚度相等,以便固定装置10能顺利地卡紧在所述边板4上。
在所述边板4的上平面11和下平面12上设置固定间隔的边板安装孔13,在两侧边板4上成对设置。边板4上安装孔13的设置组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计确定。
所述边板安装孔13与所述安装孔9为相同的开孔,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开孔,实施中优选椭圆形孔,可以保证在有尺寸误差的时候不影响微通道换热器的安装。
组装时,将所述边板4的上平面11和下平面12插入所述固定装置10的上下卡槽7内,将所述边板4上平面11和下平面12上的安装孔13与所述固定装置10上安装面61和下安装面62上的安装孔9对接,用螺栓14和螺母18套接了平垫19和弹性垫片17后进行固定(参见图4)。所述边板支撑面8与所述固定装置10是垂直嵌接的(参见图5),这样,在微通道换热器安装时能加强边板4的强度,提高微通道换热器安装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换热器可用所述螺栓14和螺母18套接了平垫19和弹性垫片17后通过底座安装孔16安装在空调安装底座15上,实现微通道换热器在客车空调上的可靠安装(参见图6)。

Claims (5)

1.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含有两根相互平行且彼此分开的集流管(1)、设置在所述集流管(1)上的安装支架(2)、若干根相互平行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集流管(1)的内腔连通的扁管(3)以及两条相互平行、两端分别与集流管(1)的一侧焊接的边板(4),所述两条集流管(1)与所述两条边板(4)形成一个矩形的框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板(4)上设有固定装置(10);所述固定装置(10)为一面敞开的矩形箱体结构,包括底面(5)、上安装面(61)、下安装面(62)和左右两边的支撑边板(8),在所述上安装面(61)、下安装面(62)的中间设有安装孔(9),在所述支撑边板(8)的上下端设有卡槽(7);在所述边板(4)的上平面(11)和下平面(12)上设有间隔的边板安装孔(13),所述边板安装孔(13)与所述安装孔(9)为相同的开孔;所述边板(4)的上平面(11)和下平面(12)插入所述固定装置(10)的上下卡槽(7)内,所述边板(4)上平面(11)和下平面(12)上的安装孔(13)与所述固定装置(10)上安装面(61)、下安装面(62)上的安装孔(5)对接,用螺栓(14)和螺母(18)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为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5)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开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安装孔(13)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开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能用所述螺栓(14)和螺母(18)通过底座安装孔(16)安装在空调安装底座(15)上,实现微通道换热器在客车空调上的安装。
CN201420389272.0U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27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9272.0U CN204027082U (zh)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9272.0U CN204027082U (zh)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27082U true CN204027082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66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89272.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27082U (zh)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270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1720A (zh) * 2014-07-15 2014-09-24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CN106440531A (zh) * 2016-11-15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的边板、平行流换热器以及大巴空调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1720A (zh) * 2014-07-15 2014-09-24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CN106440531A (zh) * 2016-11-15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的边板、平行流换热器以及大巴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27082U (zh) 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CN102366869A (zh) 保险杠焊接夹具
CN203454480U (zh) 蒸发器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CN104061720B (zh) 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CN103738156B (zh) 适用于横流式散热器系统的安装支架组件
CN202403461U (zh) 汽车空调平行流冷凝器
CN204819252U (zh) 一种新型发动机支撑结构
CN212078529U (zh) 一种便于拼接的铝蜂窝板
CN211195886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包护板安装结构
CN202590968U (zh) 一种电除尘器的极板固定装置
CN201950330U (zh) 一种钎焊工装
CN104949395A (zh) 一种热泵型微通道换热器
CN202329283U (zh) 汽车散热器
CN208264164U (zh) 一种汽车前下部防护总成
CN108238104B (zh) 用于连接支撑台和副车架的斜拉梁和工程车
CN210454398U (zh) 用于安装蒸发风机控制器的支撑架
CN203163558U (zh) 空调器及其换热器
CN205168506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机车车体活动横梁
CN204176888U (zh) 空调器及其蒸发器安装结构
CN203116589U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全支承折流板装置
CN205119576U (zh) 一种客车空调顶置冷凝器的安装结构
CN219976809U (zh) 一种改进型汽车空调冷凝器
CN205101102U (zh) 一种高强度铝质汽车散热器
CN102774274A (zh) 轿车散热器侧安装支架
CN203215877U (zh) 室外换热器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2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