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96652U -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 Google Patents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96652U
CN203996652U CN201420385349.7U CN201420385349U CN203996652U CN 203996652 U CN203996652 U CN 203996652U CN 201420385349 U CN201420385349 U CN 201420385349U CN 203996652 U CN203996652 U CN 203996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tread portion
balancing electronic
pedal
vehi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853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3853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96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96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9665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各自独立的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和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组装成一个自平衡电动双轮车的组装车架,以及组装成的自平衡电动双轮车。该组装车架包括第一踏板装置、第二踏板装置和旋转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踏板装置和第二踏板装置通过旋转连接机构同轴连接且可以相对转动;第一、第二踏板装置分别与第一、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可拆卸地连接。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双轮车或单轮车来行驶,并且在选择双轮车行驶时,操作者不用担心左右平衡的问题,安全性更高,应用人群范围更广,并且可以很容易且安全地实现转弯或转向,体验到更多样化的行驶或娱乐方式。

Description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平衡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平衡电动双轮车。
背景技术
自平衡电动车是一种电力驱动、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交通工具,作为环保便捷的短途代步工具,有效地缓解资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的问题。
自平衡电动车一般分为双轮车和独轮车;例如赛格威(Segway)的自平衡电动双轮车,自从2002年投入市场便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自平衡电动独轮车,是继双轮车之后推出的新一代的时尚环保便捷的代步工具。一方面,其内部通过程序的控制,有一定限速,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兼顾到行车速度,短途代步非常方便;另一方面,独轮车还可以用于休闲娱乐,锻炼身体以及平衡能力。其外形时尚,体型小巧,可以随身携带,因此也获得了年轻朋友们的喜爱。
骑行独轮车时,使用者把脚分别放在轮子两侧的折叠式踏板上以后,通过控制重心,从而控制车体的加速与减速。例如,身体重心向前或向后倾斜(前后是指行驶的前后方向,以下皆同),使得轮架也随着操作者的行动一同向前或向后倾斜,轮架的状态信息通过诸如传感式陀螺仪的装置传给处理器,再由处理器处理后将信号传给电机,电机驱动车轮加速或减速来达到动态稳定,即行驶的前后方向上的自平衡,并向前行进。
然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只能通过内部的控制系统达到前后方向上的自平衡,使用者还需要保持车体左右方向上的平衡,若操作者对身体的左右平衡、重心控制不佳时,容易发生意外跌倒,特别是对于一些初学者,或者本身运动平衡能力较差、较为谨慎的用户,不敢去尝试体验这种新的骑行方式。另外,驾驶自平衡电动独轮车转弯或转向时,对操作者的技巧熟练度要求更高,一般操作者难以体验到转弯或转向等更多样化的行驶或娱乐方式。
这些问题限制了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应用人群范围,以及一般操作者的行驶或娱乐方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车架,该组装车架用于将两个独立的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组装成一个自平衡电动双轮车。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双轮车或单轮车来行驶,且选择双轮车行驶时,操作者不用担心左右平衡的问题,且可以体验到更多样化的行驶或娱乐方式;使用更简单更安全,适用的人群更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车架,该组装车架用于将各自独立的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和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组装成一个自平衡电动双轮车,该组装车架包括:第一踏板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第一踏板部和自所述第一踏板部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刚性抵持部,所述第一刚性抵持部抵持所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车体使其保持直立;第二踏板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第二踏板部和自所述第二踏板部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刚性抵持部,所述第二刚性抵持部抵持所述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车体使其保持直立;和旋转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踏板装置和第二踏板装置通过所述旋转连接机构同轴连接且能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和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分别能够独立地达到前后方向的自平衡。
较佳地,所述的旋转连接机构包括一个轴向设置的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一踏板部上设有与所述转动连接件枢转配合的第一枢转部,和/或,所述第二踏板部上设有与所述转动连接件枢转配合的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一踏板部和第二踏板部上可以分别设有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和第二踏板部,其中一个与所述转动连接件枢转配合,另一个与所述转动连接件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转动连接件为一个轴向延伸的管件;所述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呈中空管状,分别与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两端枢转配合。
较佳地,所述第一踏板部上设有限制所述转动连接件轴向滑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踏板部上设有限制所述转动连接件轴向滑动的第二限位部。
较佳地,所述的旋转连接机构包括一轴向设置的固定连接件,所述第一踏板部与第二踏板部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件在轴向上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踏板部包括具有第一踏板面的第一踏板件和固定支承所述第一踏板件的第一支架件;所述第二踏板部包括具有第二踏板面的第二踏板件和固定支承所述第二踏板件的第二支架件。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架件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轴向管件;所述第二支架件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二轴向管件;所述第一轴向管件包括呈中空管状的第一枢转部;所述第二轴向管件包括呈中空管状的第二枢转部;所述的旋转连接机构包括一个轴向设置的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为一个轴向延伸的管件,该管件两端分别枢转配合于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内。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架件大致呈板状,并且所述第一踏板件与第一支架件相对地开设有凹槽从而配合形成呈中空管状的第一枢转部;所述第二支架件大致呈板状,并且所述第二踏板件与第二支架件相对地开设有凹槽从而配合形成呈中空管状的第二枢转部;所述的旋转连接机构包括一个轴向设置的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为一个轴向延伸的管件,该管件两端分别枢转配合于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内。
较佳地,所述的转动连接件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容置于第一枢转部内;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容置于第二枢转部内。
较佳地,所述的转动连接件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三自润滑轴承和第四自润滑轴承;所述第三自润滑轴承容置于第一枢转部内且位于第一自润滑轴承的外侧;所述第四自润滑轴承容置于第二枢转部内且位于第二自润滑轴承的外侧。
较佳地,所述第一刚性抵持部包括:第一刚性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踏板部固定连接且自所述第一踏板部向上延伸;第一抵持件,由所述第一刚性支撑件支撑于所述第一踏板部上方;以及,所述第二刚性抵持部包括:第二刚性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踏板部固定连接且自所述第二踏板部向上延伸;第二抵持件,由所述第二刚性支撑件于所述第二踏板部上方。
较佳地,所述第一抵持件为沿径向设置的直管件,所述第一刚性支撑件的个数为2个,每个所述第一刚性支撑件的下端以小于90度的角度圆滑弯折连接至所述第一踏板部,每个所述第一刚性支撑件的上端圆滑弯折连接至所述第一抵持件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抵持件为沿径向设置的直管件,所述第二刚性支撑件的个数为2个,每个所述第二刚性支撑件的下端以小于90度的角度圆滑弯折连接至所述第二踏板部,每个所述第二刚性支撑件的上端圆滑弯折连接至所述第二抵持件的前后两端。
较佳地,第一刚性抵持部上设有可以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可拆卸地卡接配合的第一固定部;第二刚性抵持部上设有可以与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可拆卸地卡接配合的第二固定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踏板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所述两个第一连接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踏板部的前后缘;所述第二踏板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件,所述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踏板部的前后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其包括各自独立的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和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以及上述的组装车架。
较佳地,所述第一、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踏板中分别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踏板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所述两个第一连接件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一侧踏板的通孔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踏板装置包括两个第二连接件,所述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相对一侧踏板的通孔的前后两端。
较佳地,所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轮架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组装车架的第一刚性抵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可拆卸地卡接配合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轮架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组装车架的第二刚性抵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可拆卸地卡接配合的第二固定部。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车架以及组装后的自平衡电动双轮车,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实现自由地拆装,自由地选择独轮车或双轮车的行驶方式,并且在选择双轮车行驶时,操作者不用担心左右平衡的问题,即使是初学者也不会害怕,行驶安全性更高,这样一来会有更多的人敢于尝试,应用人群范围更广;并且在另一方面,由于第一踏板装置与第二踏板装置之间通过旋转连接机构可转动地连接,操作者使用双轮车时,可以很容易且安全地实现转弯或转向,可以体验到更多样化的行驶或娱乐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平衡电动双轮车的立体图,其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装车架组装而成;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自平衡电动双轮车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装车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自平衡电动双轮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组装车架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车架及组装后的自平衡电动双轮车的实施例。
下文中提及的“前”、“后”,指组装后的自平衡电动双轮车行驶的前、后方向(图2所示Y方向)。“轴”、“轴向”为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车轴方向(图2所示X方向。)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组装车架100用于将各自独立的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和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B组装成一个自平衡电动双轮车。组装车架100包括第一踏板装置10、第二踏板装置20和旋转连接机构30。第一踏板装置10和第二踏板装置20通过旋转连接机构30同轴连接且可以相对转动。
第一踏板装置10和第二踏板装置20成镜像对称设置,两者结构及其与相应的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连接关系相同。
第一踏板装置10可以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可拆卸地连接,操作者站在第一踏板面上重心向前或向后倾斜可以使得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获得向前或向后倾斜的信息并独立地达到前后方向上的自平衡;第二踏板装置20可以与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B可拆卸地连接,操作者站在第二踏板面上重心向前或向后倾斜可以使得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B获得向前或向后倾斜的信息并独立地达到前后方向上的自平衡。
参见图1和图2,第一踏板装置10包括第一踏板部11、两个第一连接件12和自第一踏板部11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刚性抵持部13;第一踏板部11通过两个第一连接件12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刚性抵持部13抵持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的车体使其保持直立;第二踏板装置20包括第二踏板部21、两个第二连接件22和自第二踏板部21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刚性抵持部23;第二踏板部21通过两个第二连接件22与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B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刚性抵持部23抵持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B的车体使其保持直立。第一踏板部11和第二踏板部21通过旋转连接机构30同轴连接且能相对转动。
另外,第一踏板部11和/或第二踏板部21与转动连接机构3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周向上可转动的连接。例如能够实现周向上枢转的连接;也可以选择具有周向上的扭转弹性的旋转连接机构30,第一踏板部11和第二踏板部分别与旋转连接机构30固定连接即可。
第一踏板部11和/或第二踏板部21与旋转连接机构30枢转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踏板部11和第二踏板部21分别与旋转连接机构30的枢转配合。当然也可以是,第一踏板部11和第二踏板部21,其中一个与旋转连接机构30枢转配合,另一个与旋转连接机构30固定连接。
第一踏板部11包括具有第一踏板面的第一踏板件11a和固定支承第一踏板件11a的第一支架件11b。第一踏板件11a和第一支架件11b直接焊接固定。第二踏板部21包括具有第二踏板面的第二踏板件21a和固定支承第二踏板件21a的第二支架件21b。第一支架件11b和第二支架件21b通过旋转连接机构30同轴连接且能相对转动。
参见图3,为去除了第一踏板件11a和第二踏板件21a后的组装车架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第一支架件11b包括一轴向设置的第一轴向管件11b1和一环绕第一轴向管件11b1且固定支承第一踏板件11a的第一弯管件11b2。第一弯管件11b2可以呈轴对称设置。第一轴向管件11b1和第一弯管件11b2可以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第一支架件11b的第一轴向管件11b1包括呈中空管状的第一枢转部111、自第一枢转部111的外侧端缩小形成的第一限位部112和自第一限位部向外延伸固定至所述第一弯管件11b2的第一固定安装部113。
第二支架件21b包括一轴向设置的第二轴向管件21b1和一环绕轴向管件21b1且固定支承第二踏板件21a的第二弯管件21b2。第二弯管件21b2可以呈轴对称设置。第二轴向管件21b1和第一弯管件21b2可以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第二支架件21b的第二轴向管件21b1包括呈中空管状的第二枢转部211、自第二枢转部211的外侧端缩小形成的第二限位部212和自第二限位部向外延伸固定至所述第二弯管件21b2的第二固定安装部213。
旋转连接机构30包括一个轴向延伸的转动连接件31和一个轴向延伸的固定连接件32。
转动连接件31为一中空管状件。转动连接件31的两端分别枢转配合于第一枢转部111和第二枢转部211内,并分别位于第一限位部112和第二限位部212之间。也即,转动连接件31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枢转部111和第二枢转部211的内壁枢转配合,并且由于第一枢转部111和第二枢转部211分别在转动连接件31两末端的位置口径变小形成第一限位部112、第二限位部212,从而可以防止转动连接件31在第一轴向管件11b1和第二轴向管件21b1内串动。
若转动连接件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枢转部111和第二枢转部211的外壁枢转配合,则第一枢转部111和第二枢转部211可以分别在转动连接件31两末端的位置口径变大或向外形成限位凸起从而限制转动连接件31轴向滑动。当然也可以在枢转配合的两个配合面上设置沿周向上的限位凸起和凹槽,从而限制转动连接件31的轴向滑动,但不止转。
固定连接件32为一具有一定扭矩(扭转弹性)的钢板或钢条,其在轴向上固定连接第一踏板部11和第二踏板部21,能围绕轴向实现有限度/些微的扭转。也可以选择铝合金等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的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连接件32容置于在转动连接件31、第一枢转部111和第二枢转部211的内部,且两端延伸分别与第一枢转部111外侧的第一固定安装部113和第二枢转部211外侧的第二固定安装部213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可以通过螺钉和固定销的方式来实现。
下面结合图1至图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车架如何实现相对于两个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和B可拆卸地连接固定。
参见图1至图3,第一踏板装置10通过两个第一连接件12可以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踏板装置20通过两个第二连接件22可以与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B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踏板装置10可以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的一侧的踏板或轮架或轮罩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踏板装置20可以与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B的相对一侧的踏板或轮架或轮罩可拆卸地连接。优选的,第一踏板装置10至少部分地支承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的一侧踏板上;第二踏板装置20至少部分地支承于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B的相对一侧踏板上。从而可以利用独轮车上的已有踏板来传递操作者的施力信息。
两个第一连接件12分别固定于第一踏板部11的前后缘,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的已有踏板。两个第二连接件22分别固定于第二踏板部21的前后缘,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B的已有踏板。
例如,第一支架件11b的弯管件11b2具有成轴对称设置的前后两个端部(远离第一枢转部111),两个第一连接件12为舌板,其上端部分别与第一支架件11b的弯管件11b2的前后两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下端部设有安装孔121。
参见图2,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为了减轻独轮车整体的重量,其踏板A1中设有多个通孔,这是目前现有的独轮车的已有的结构。两个第一连接件12的下端部的安装孔121,通过螺钉和固定销的方式,分别与踏板A1上已有通孔A11的前后两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件22与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B的连接关系同上。这样一来,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自平衡电动独轮车上已有的结构,无须增加部件或改装结构,便于安装且节省成本。
下面结合图1至图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车架如何通过刚性抵持部在轴向上与两个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和B保持整体刚性。
第一刚性抵持部13固定设置在第一踏板部11上且向上延伸;当所述第一踏板装置10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连接时,第一刚性抵持部13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的车体相抵以使得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保持直立。同样的,当所述第二踏板装置20与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B连接时,第二刚性抵持部23与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B相抵使其保持直立。
第一刚性抵持部13包括与第一踏板部11固定连接且自第一踏板部11向上延伸的第一刚性支撑件132、以及由第一刚性支撑件132支撑于第一踏板部11上方的第一抵持件131。第一刚性支撑件132的两端部可以分别与第一抵持件131和第一踏板部11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第一刚性抵持部13可以设置在第一踏板部11的第一踏板件11a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件11b上。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刚性抵持部13设置在第一踏板部11的第一支架件11b上。第一刚性支撑件132的两个端部分别光滑连接(也称平滑连接)第一抵持件131和第一支架件11b。
第一抵持件131为沿径向方向设置的直管件,可以平行于第一踏板面。第一刚性支撑件132的下端以小于90度的角度圆滑弯折连接至第一踏板部11,第一刚性支撑件132的上端圆滑弯折连接至第一抵持件131,以更好地使第一抵持件131抵持支撑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的内侧,并保持组合车架的整体强度。具体而言,第一抵持件131具有轴对称设置的前后两个端部;第一支架件11b的弯管件11b2具有成轴对称设置的前后两个端部(远离第一枢转部111);两个第一刚性支撑件132的上端部分别与第一抵持件131的前后两个端部光滑连接,两个第一刚性支撑件132的下端部分别与第一支架件11b的弯管件11b2的前后两个端部光滑连接。由此,第一抵持件131与两个第一刚性支撑件132组成“n”型结构。
第二刚性抵持部23包括与第二踏板部21固定连接且自第二踏板部21向上延伸的第二刚性支撑件232、以及由第二刚性支撑件232支撑于第二踏板部21上方的第二抵持件231。第二刚性抵持部23的结构和设置同第一刚性抵持部13,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第一刚性抵持部13包括2个前后设置的第一刚性支撑件,但也可以是仅有设置在第一抵持件中部的1个第一刚性支撑件。虽然支架件主要由管件构成,但实际也可以是由板件连接而成或整体为板状。
实施例2
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组装车架100’用于将各自独立的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和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B’组装成一个自平衡电动双轮车。组装车架100’包括第一踏板装置10’、第二踏板装置20’和旋转连接机构30’。第一踏板装置10’和第二踏板装置20’通过旋转连接机构30’同轴连接且可以相对转动。
第一踏板装置10和第二踏板装置20成镜像对称设置,两者结构及其与相应的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连接关系相同。
参见图4,第一踏板装置10’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的第一踏板部11’、两个第一连接件12’和自第一踏板部11’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刚性抵持部13’,第一踏板部11’通过两个第一连接件12’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刚性抵持部13’抵持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的车体使其保持直立;
第二踏板装置20’的结构与第一踏板装置10’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踏板部11’和第二踏板部21’通过旋转连接机构30’同轴连接且能相对转动。
旋转连接机构30’包括一个轴向延伸的转动连接件31’和一个轴向延伸的固定连接件32’。转动连接件31’为一中空管状件。
参见图5,为去除了第二踏板部21’后的组装车架的立体分解图。
第一踏板部11’包括具有第一踏板面的第一踏板件11a’和固定支承第一踏板件11a’的第一支架件11b’。第一踏板件11a’和第一支架件11b’通过四个螺栓固定。第二踏板部21’结构与第一踏板部11’相同。
第一支架件11b’大致呈板状,并且第一踏板件11a’与第一支架件11b’相对地开设有凹槽从而配合形成呈中空管状的第一枢转部111’,第一枢转部111’与转动连接件31’的一端枢转配合。同样的,第二踏板件和第二支架件相对地开设凹槽从而配合形成呈中空管状的第二枢转部。
转动连接件31’两端分别套设有至少一个自润滑轴承。自润滑轴承用于支承所述转动连接件的同时减少转动连接件的两端与第一枢转部、第二枢转部之间的摩擦。
如图5所示,转动连接件31’的两端各套设有两个自润滑轴承,以减少在行驶过程中转动连接件可能发生的上下的窜动,限制转动连接件使其稳定地保持在水平面上。
转动连接件31’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自润滑轴承311’和第三自润滑轴承313’,第三自润滑轴承313’位于第一自润滑轴承311’的外侧,两者都容置于第一枢转部111’内。(转动连接件31’的另一端套设的第二自润滑轴承和第四自润滑轴承,图中未示出)
如图5所示,第一枢转部111’内分别设有容置第一自润滑轴承311’和第三自润滑轴承313’的轴承安装槽1111’、1112’。
第一枢转部111’的端侧设有第一限位部(凸起平台)112’,同样的第二枢转部211’的端侧设有第二限位部(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件31’位于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之间,从而转动连接件31’的轴向滑动被限制。
固定连接件32’容置于转动连接件31’内,且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枢转部111’的外侧,即固定于第一限位部(凸起平台)112’向外延伸的平台上的第一固定安装部113’。同样的,固定连接件3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枢转部的外侧。固定连接件32’的选择具体参见实施例1。
如图4和5所示,第一踏板部11’通过两个第一连接件12’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两个第一连接件12’分别固定于第一踏板部11’的第一支架件11b’的前后缘(可以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来固定),两个第一连接件12’都设有安装孔121’,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的踏板A1’前后两端的已有通孔A11’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刚性抵持部13’设置在第一踏板部11’的第一踏板件11a’上。第一刚性抵持部13’整体大致呈板状。
第一刚性抵持部13’的外侧面设有可以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可拆卸地卡接配合的第一固定部14’,如图4和5所示,第一固定部14’为向外侧凸出的圆柱状凸起14’,对应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的轮架上设有与圆柱状凸起14’配合的第一凹槽A2’。同样的,第二自平衡独轮车B’上设有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与第二刚性抵持部上的第二固定部可拆卸地卡接配合。
当两个第一连接件12’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的踏板A1’连接后,第一刚性抵持部13’的外侧面的第一固定部14’与轮架上的第一凹槽A2’卡接配合,形成了三个位点的固定,一方面进一步提高第一踏板部11’与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使两者形成一整体,防止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前后或上下的相对运动;另一方面,便于将第一踏板部11’上所受到的力(来自操作者的施力信息)更好地传递给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A’,从而能更快速地作出加速或减速的响应。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和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均采用市面上可购得的IPS自平衡电动独轮车。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车架组装成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后,第一踏板部和第二踏板部分分别取代了第一、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上已有的踏板,操作者不用担心左右平衡的问题,即使是初学者也不会害怕,行驶安全性更高。另一方面,第一踏板部与第二踏板部之间的通过旋转连接机构可转动地连接,这样操作者在驾驶组装后的双轮车时,可以体验更多样化的行驶或娱乐方式:例如,操作者站在第一和第二踏板面上时,身体前倾或后仰并对第一踏板部和第二踏板部同步施力,第一和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同步行驶;若不同步施力,例如身体朝一侧前倾,对一个踏板部前倾施力,另一个踏板部不施力或施较小的力,则对应的两个独轮车一个加速,另一个不加速或加速较小,则实现双轮车整体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若身体直立,对一个踏板部前倾施力,对另一个踏板部向后施力,两个踏板部之间发生扭转,则对应的两个独轮车一个加速一个减速,则可以实现双轮车整体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Claims (17)

1.一种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组装车架用于将各自独立的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和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组装成一个自平衡电动双轮车,该组装车架包括:
第一踏板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第一踏板部和自所述第一踏板部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刚性抵持部,所述第一刚性抵持部抵持所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车体使其保持直立;
第二踏板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第二踏板部和自所述第二踏板部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刚性抵持部,所述第二刚性抵持部抵持所述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车体使其保持直立;和
旋转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踏板装置和第二踏板装置通过所述旋转连接机构同轴连接且能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和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分别能够独立地达到前后方向的自平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连接机构包括一个轴向设置的转动连接件,
所述第一踏板部上设有与所述转动连接件枢转配合的第一枢转部,和/或,所述第二踏板部上设有与所述转动连接件枢转配合的第二枢转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为一个轴向延伸的管件;所述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呈中空管状,分别与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两端枢转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踏板部上设有限制所述转动连接件轴向滑动的第一限位部;
所述第二踏板部上设有限制所述转动连接件轴向滑动的第二限位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连接机构包括一轴向设置的固定连接件,所述第一踏板部与第二踏板部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件在轴向上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部包括具有第一踏板面的第一踏板件和固定支承所述第一踏板件的第一支架件;
所述第二踏板部包括具有第二踏板面的第二踏板件和固定支承所述第二踏板件的第二支架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件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轴向管件;所述第二支架件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二轴向管件;所述第一轴向管件包括呈中空管状的第一枢转部;所述第二轴向管件包括呈中空管状的第二枢转部;所述的旋转连接机构包括一个轴向设置的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为一个轴向延伸的管件,该管件两端分别枢转配合于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件大致呈板状,并且所述第一踏板件与第一支架件相对地开设有凹槽从而配合形成呈中空管状的第一枢转部;
所述第二支架件大致呈板状,并且所述第二踏板件与第二支架件相对地开设有凹槽从而配合形成呈中空管状的第二枢转部;
所述的旋转连接机构包括一个轴向设置的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为一个轴向延伸的管件,该管件两端分别枢转配合于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连接件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
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容置于第一枢转部内;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容置于第二枢转部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连接件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三自润滑轴承和第四自润滑轴承;所述第三自润滑轴承容置于第一枢转部内且位于第一自润滑轴承的外侧;所述第四自润滑轴承容置于第二枢转部内且位于第二自润滑轴承的外侧。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性抵持部包括:第一刚性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踏板部固定连接且自所述第一踏板部向上延伸;第一抵持件,由所述第一刚性支撑件支撑于所述第一踏板部上方;以及
所述第二刚性抵持部包括:第二刚性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踏板部固定连接且自所述第二踏板部向上延伸;第二抵持件,由所述第二刚性支撑件于所述第二踏板部上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件为沿径向设置的直管件,所述第一刚性支撑件的个数为2个,每个所述第一刚性支撑件的下端以小于90度的角度圆滑弯折连接至所述第一踏板部,每个所述第一刚性支撑件的上端圆滑弯折连接至所述第一抵持件的前后两端;
所述第二抵持件为沿径向设置的直管件,所述第二刚性支撑件的个数为2个,每个所述第二刚性支撑件的下端以小于90度的角度圆滑弯折连接至所述第二踏板部,每个所述第二刚性支撑件的上端圆滑弯折连接至所述第二抵持件的前后两端。
13.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刚性抵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车架可拆卸地卡接配合的第一固定部;第二刚性抵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车架可拆卸地卡接配合的第二固定部。
14.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所述两个第一连接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踏板部的前后缘;所述第二踏板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件,所述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踏板部的前后缘。
15.一种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各自独立的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和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以及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装车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踏板中分别设有多个通孔;
所述第一踏板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所述两个第一连接件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一侧踏板的通孔的前后两端;
所述第二踏板装置包括两个第二连接件,所述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相对一侧踏板的通孔的前后两端。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轮架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组装车架的第一刚性抵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可拆卸地卡接配合的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二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轮架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组装车架的第二刚性抵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可拆卸地卡接配合的第二固定部。
CN201420385349.7U 2014-07-14 2014-07-14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96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5349.7U CN203996652U (zh) 2014-07-14 2014-07-14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5349.7U CN203996652U (zh) 2014-07-14 2014-07-14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96652U true CN203996652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36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85349.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96652U (zh) 2014-07-14 2014-07-14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96652U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1275A (zh) * 2014-07-14 2014-10-01 张军凯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CN104527878A (zh) * 2014-12-25 2015-04-22 李陈 一种自平衡电动双轮车
CN105015683A (zh) * 2015-07-01 2015-11-04 泰华宏业(天津)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复位转向组件的骑行工具
CN105148495A (zh) * 2015-08-17 2015-12-16 秦青 全地形暴走轮
CN105947051A (zh) * 2014-12-25 2016-09-21 李陈 一种自平衡双轮车
CN105947052A (zh) * 2014-12-25 2016-09-21 李陈 一种电动自平衡式双轮车
EP3412547A4 (en) * 2016-02-24 2019-02-13 Hangzhou Chi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SPORTS VEHICLE WITH 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
CN110843988A (zh) * 2019-10-31 2020-02-28 杭州骑客酷行贸易有限公司 平衡扭扭车
DE102019202546B3 (de) 2019-02-26 2020-07-09 Uwe Bernhard Dynamisch selbstbalancierendes Zweirad-Fahrzeug
DE102020202395A1 (de) 2020-02-25 2021-08-26 Uwe Bernhard Dynamisch selbstbalancierendes Zweirad-Fahrzeug
DE102020202397A1 (de) 2020-02-25 2021-08-26 Uwe Bernhard Dynamisch selbstbalancierendes Zweirad-Fahrzeug
DE102019216550B4 (de) 2019-10-28 2022-06-02 Uwe Bernhard Dynamisch selbstbalancierendes Zweirad-Fahrzeug
DE102019216549B4 (de) 2019-10-28 2022-06-02 Uwe Bernhard Dynamisch selbstbalancierendes Zweirad-Fahrzeug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1275A (zh) * 2014-07-14 2014-10-01 张军凯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CN104071275B (zh) * 2014-07-14 2016-03-09 张军凯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CN104527878B (zh) * 2014-12-25 2017-01-25 李陈 一种自平衡电动双轮车
CN104527878A (zh) * 2014-12-25 2015-04-22 李陈 一种自平衡电动双轮车
CN105857469A (zh) * 2014-12-25 2016-08-17 李陈 一种自平衡电动双轮车
CN105947051A (zh) * 2014-12-25 2016-09-21 李陈 一种自平衡双轮车
CN105947052A (zh) * 2014-12-25 2016-09-21 李陈 一种电动自平衡式双轮车
CN105947053A (zh) * 2014-12-25 2016-09-21 李陈 一种自平衡双轮车
CN105015683A (zh) * 2015-07-01 2015-11-04 泰华宏业(天津)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复位转向组件的骑行工具
CN105148495B (zh) * 2015-08-17 2017-04-19 秦青 全地形暴走轮
CN105148495A (zh) * 2015-08-17 2015-12-16 秦青 全地形暴走轮
EP3412547A4 (en) * 2016-02-24 2019-02-13 Hangzhou Chi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SPORTS VEHICLE WITH 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
EP3915861A1 (en) * 2016-02-24 2021-12-01 Hangzhou Chi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sport vehicle
DE102019202546B3 (de) 2019-02-26 2020-07-09 Uwe Bernhard Dynamisch selbstbalancierendes Zweirad-Fahrzeug
EP3702258A1 (de) 2019-02-26 2020-09-02 Armin Maurer Dynamisch selbstbalancierendes zweirad-fahrzeug
DE102019216550B4 (de) 2019-10-28 2022-06-02 Uwe Bernhard Dynamisch selbstbalancierendes Zweirad-Fahrzeug
DE102019216549B4 (de) 2019-10-28 2022-06-02 Uwe Bernhard Dynamisch selbstbalancierendes Zweirad-Fahrzeug
CN110843988A (zh) * 2019-10-31 2020-02-28 杭州骑客酷行贸易有限公司 平衡扭扭车
DE102020202395A1 (de) 2020-02-25 2021-08-26 Uwe Bernhard Dynamisch selbstbalancierendes Zweirad-Fahrzeug
DE102020202397A1 (de) 2020-02-25 2021-08-26 Uwe Bernhard Dynamisch selbstbalancierendes Zweirad-Fahrzeu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1275B (zh)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CN203996652U (zh)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及其组装车架
CN204956786U (zh) 一种双轮平衡车
US9499228B2 (en) Self-balancing vehicle frame
CN107207065B (zh) 带手柄的电动独轮车
CN107614368B (zh) 电动车
JP6381813B2 (ja) バランス一輪車
CN202879694U (zh) 单轮自平衡电动车
CN102602481A (zh) 两轮自平衡电动车
JP2012011997A (ja) 車両
JP2013144513A (ja) 車両
CN204775712U (zh) 一种电动车
CN109987184B (zh) 滑板车
JP5458722B2 (ja) 車両
CN103635382A (zh) 用脚驱动的车辆
CN108032948B (zh) 一种可变形电动平衡车
CN206265235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方向总成装置
JP6347011B2 (ja) 前二輪自転車旋回時の車体傾斜装置
WO2011102106A1 (ja) 車両
CN201729224U (zh) 后轮摆动式三轮电动车
CN208216902U (zh) 电动滑板车
JP2011194953A (ja) 車両
CN206171646U (zh) 两轮电动平衡车
CN113247155B (zh) 一种新型骑行姿态带减震结构的滑板车
CN114684302B (zh) 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09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