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91994U - 折边压模 - Google Patents
折边压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91994U CN203991994U CN201420384010.5U CN201420384010U CN203991994U CN 203991994 U CN203991994 U CN 203991994U CN 201420384010 U CN201420384010 U CN 201420384010U CN 203991994 U CN203991994 U CN 2039919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nch
- flanging
- fixed head
- die
- upper bols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10000001699 lower leg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333074 Eucalyptus occidenta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56 organ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边压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凸模、凹模、固定板,凸模设置于上模座与下模座的相对面,下模座设有与凸模配合的凹模,上模座和凸模之间设有固定板,凸模可转动连接于固定板上,凸模底部设有折边头,凸模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之间设有压杆,压杆一端设有第一限位件,另一端穿过固定板的通孔、并设有第二限位件,压杆可在固定板通孔中上下移动,第二限位件抵靠固定板上表面、并位于上模座的通孔中,压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触固定板下表面和第一限位件。该折边压模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折弯后形状美观,废品率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折边压模。
背景技术
目前,折边技术大量运用于产品的安装中,尤其是镇流器的安装,在镇流器完成芯体等内脏部件安装后,需盖上面盖,在进行面盖安装时,需将镇流器的壳脚折弯并扣紧面盖。由于壳脚的折弯角度为180°,使用的压装模具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而且成形困难,易出现废品;目前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木锤和钳子的方法,对壳脚进行折弯,但操作不方便,工作效率低,且外形不规则、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边模具,能达到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和废品率低的目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边压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凸模、凹模、固定板,凸模设置于上模座与下模座的相对面,下模座设有与凸模配合的凹模,上模座和凸模之间设有固定板,凸模可转动连接于固定板上,凸模底部设有折边头,凸模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之间设有压杆,压杆一端设有第一限位件,另一端穿过固定板的通孔、并设有第二限位件,压杆可在固定板通孔中上下移动,第二限位件抵靠固定板上表面、并位于上模座的通孔中,压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触固定板下表面和第一限位件。
工作前,需折边的产品放置在凹模内,产品被折边紧贴凹模内侧边、并高出凹模的上端,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由于自身重力作用,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绕固定板转动自然下垂,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的折边头位于产品被折边的外侧上方。工作时,上模座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压杆随上模座向下移动,当压杆接触产品后停止移动,上模座在外力的作用下继续向下移动,固定板挤压压杆上的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压杆将产品进行压紧,防止产品在折边过程中产生移动;随着上模座继续下行,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底部的折边头接触到凹模和产品被折边,在凹模的作用下,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分别绕固定板向内转动,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的顶部与固定板接触后,停止转动,同时位于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内侧的被折边向内折弯成90°,折边头位于被折边的上方;上模座继续下行,折边头随着上模座向下移动,被折边在折边头的作用下,向下折弯,最终折弯成180°,实现产品的折边。该折边压模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通过折边压模对产品进行折边,使被折边受力均匀,折弯后形状美观,废品率低。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进一步的是,固定板上设有吊耳,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通过转轴铰接于吊耳上,使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可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是,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上设有调节杆,调节杆设于吊耳远离压杆的一侧。工作前,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绕固定板转动自然下垂,调节杆的一端抵触固定板下表面;通过调整调节杆和固定板抵触一端的长度,可调整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自然下垂时转动的角度,控制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底部折边头的位置,防止自然下垂时折边头位于转轴远离压杆的一侧,而导致工作时折边头与凹模接触后无法转动的问题,避免凸模和凹模发生碰撞而损坏模具;当产品被折边折弯成180°后,外力未撤销,上模座继续向下运动,调节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将抵靠凹模的上端,防止折边头继续向下运动,而造成损坏产品的问题。
进一步的是,上模座与下模座的相对面设有导套,下模座设有与导套配合的导柱。通过导套和导柱的配合,提高折边压模的导向精度。
进一步的是,折边压模还包括模柄,模柄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工作前,通过调节杆控制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底部折边头的位置,防止自然下垂时折边头位于转轴远离压杆的一侧,而导致工作时折边头与凹模接触后无法转动的问题;工作时,通过导套和导柱的导向作用,上模座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通过弹簧的作用,压杆将产品压紧,防止产品在折边过程中发生移动,保证产品的质量;随着上模座的向下移动,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底部的折边头接触到凹模和产品被折边,在凹模的作用下,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分别绕固定板向内转动,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的顶部与固定板接触后,停止转动,同时位于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内侧的被折边向内折弯成90°,折边头位于被折边的上方;上模座继续向下移动,被折边在折边头的作用下,向下折弯成180°,实现产品的折边。该折边压模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通过折边压模对产品进行折边,使被折边受力均匀,折弯后形状美观,废品率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边压模工作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边压模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镇流器折边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上模座,101.模柄,102.第二限位件,103.压杆,104.固定板,105.调节杆,106.第一凸模,107.折边头,108.第一限位件,109.弹簧,110.转轴,111.吊耳,112.导套,113.第二凸模,200.下模座,201.导柱,202.凹模,300.镇流器,301.面盖,302.壳脚,303.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折边压模,包括上模座100、下模座200、凸模、凹模202、固定板104,凸模设置于上模座100与下模座200的相对面,下模座200设有与凸模配合的凹模202,上模座100和凸模之间设有固定板104,固定板104上设有吊耳111,凸模通过转轴110铰接于吊耳111上,凸模底部设有折边头107,凸模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之间设有压杆103,压杆一端设有第一限位件108,另一端穿过固定板104的通孔、并设有第二限位件102,压杆103可在固定板104通孔中上下移动,第二限位102件抵靠固定板104上表面、并位于上模座100的通孔中,压杆103上套设有弹簧109,弹簧109两端分别抵触固定板104下表面和第一限位件108。
如图1、3所示,工作前,将镇流器300放置在凹模202内,镇流器300壳脚302紧贴凹模202内侧边、并高出凹模202的上端,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由于自身重力作用,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绕固定板104转动自然下垂,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的折边头107位于壳脚302的外侧上方。如图2、3所示,工作时,上模座100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压杆103随上模座100向下移动,当压杆103接触镇流器300的面盖301后,在弹簧109的作用下,压杆103将面盖301与镇流器300的芯部303紧贴,并防止镇流器300在折边过程中产生移动;随着上模座100继续下行,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底部的折边头107接触到凹模202和壳脚302,在凹模202的作用下,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分别绕固定板104向内转动,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的顶部与固定板104接触后,停止转动,同时位于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内侧的壳脚302向内折弯成90°,折边头107位于壳脚302的上方;上模座100继续下行,折边头107随着上模座100向下移动,壳脚302在折边头107的作用下,向下折弯,最终折弯成180°,将面盖301紧扣在镇流器300上。该折边压模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通过折边压模对镇流器300进行折边,使壳脚302受力均匀,折弯后形状美观,废品率低。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配合镇流器300的的外形,将镇流器300固定地更稳固,将凹槽202的内侧边设为阶梯式侧边,凹槽202的内侧边还可以根据其他产品的外周进行设计。
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上设有调节杆105,调节杆105设于吊耳111远离压杆103的一侧。如图1所述,工作前,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绕固定板104转动自然下垂,调节杆105的一端抵触固定板104下表面;通过调整调节杆105和固定板104抵触一端的长度,可调整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自然下垂时转动的角度,控制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底部折边头107的位置,防止自然下垂时折边头107位于转轴110远离压杆103的一侧,而导致工作时折边头107与凹模202接触后无法转动的问题,避免凸模和凹模202发生碰撞而损坏模具;当镇流器300壳脚302折弯成180°后,外力未撤销,上模座100继续向下运动,调节杆105远离固定板104的一端将抵靠凹模202的上端,防止折边头107继续向下运动,而造成损坏镇流器300的问题。
上模座100与下模座200的相对面设有导套112,下模座200设有与导套112配合的导柱201。通过导套112和导柱201的配合,提高折边压模的导向精度。
折边压模还包括模柄101,模柄101设置于上模座100上表面。
工作前,通过调节杆105控制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底部折边头107的位置,防止自然下垂时折边头107位于转轴110远离压杆103的一侧,而导致工作时折边头107与凹模202接触后无法转动的问题;如图2所示,工作时,通过导套112和导柱201的导向作用,上模座100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通过弹簧109的作用,压杆103将产品压紧,防止产品在折边过程中发生移动,保证产品的质量;随着上模座100的向下移动,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底部的折边头107接触到凹模202和产品被折边,在凹模202的作用下,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分别绕固定板104向内转动,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的顶部与固定板104接触后,停止转动,同时位于第一凸模106和第二凸模113内侧的被折边向内折弯成90°,折边头107位于被折边的上方;上模座100继续向下移动,被折边在折边头107的作用下,向下折弯成180°,实现产品的折边。该折边压模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通过折边压模对产品进行折边,使被折边受力均匀,折弯后形状美观,废品率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折边压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凸模、凹模、固定板,所述凸模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的相对面,所述下模座设有与所述凸模配合的所述凹模,所述上模座和所述凸模之间设有所述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凸模底部设有折边头,所述凸模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所述第一凸模和所述第二凸模之间设有压杆,所述压杆一端设有第一限位件,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的通孔、并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压杆可在所述固定板通孔中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限位件抵靠所述固定板上表面、并位于所述上模座的通孔中,所述压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触所述固定板下表面和所述第一限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边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吊耳,所述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通过转轴铰接于所述吊耳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边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上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设于所述吊耳远离所述压杆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边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的相对面设有导套,所述下模座设有与所述导套配合的导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边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柄,所述模柄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上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84010.5U CN203991994U (zh) | 2014-07-11 | 2014-07-11 | 折边压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84010.5U CN203991994U (zh) | 2014-07-11 | 2014-07-11 | 折边压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91994U true CN203991994U (zh) | 2014-12-10 |
Family
ID=52032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38401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91994U (zh) | 2014-07-11 | 2014-07-11 | 折边压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9199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34634A (zh) * | 2017-03-07 | 2017-05-31 | 王安基 | 打z模具及成型机 |
CN108817179A (zh) * | 2018-06-29 | 2018-11-16 | 宁波德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板材弯折装置 |
-
2014
- 2014-07-11 CN CN201420384010.5U patent/CN20399199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34634A (zh) * | 2017-03-07 | 2017-05-31 | 王安基 | 打z模具及成型机 |
CN106734634B (zh) * | 2017-03-07 | 2019-01-29 | 王安基 | 打z模具及成型机 |
CN108817179A (zh) * | 2018-06-29 | 2018-11-16 | 宁波德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板材弯折装置 |
CN108817179B (zh) * | 2018-06-29 | 2019-09-27 | 宁波德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板材弯折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603041U (zh) | 带上模预压活芯的拉延模具 | |
CN202725696U (zh) | 一种一次成形钛合金板折弯机构 | |
CN203991994U (zh) | 折边压模 | |
US1880454A (en)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arings | |
CN104668352A (zh) | 一种凸轮拉伸模具 | |
CN204429998U (zh) | 负角成型的冲压模具 | |
CN203991951U (zh) | 一种剪切折弯机构 | |
CN204194626U (zh) | 一种冲压模具的脱模装置 | |
CN204747262U (zh) | 一种冲压折弯模具 | |
CN205020636U (zh) | U型螺栓成型模具 | |
CN204396697U (zh) | 一种板料的冲压模具 | |
CN203936195U (zh) | 自制上翻边机构 | |
CN204208991U (zh) | 一种侧楔弯曲模 | |
CN105363916A (zh) | 摆动式圆筒成型模 | |
CN206055536U (zh) | 一种一体式灯笼模具 | |
CN105268860B (zh) | 一种高效冲压模具 | |
CN205200286U (zh) | 一种高效利用硅钢板的摇摆冲压复式模具 | |
CN204503976U (zh) | 触头弧面冲压模具的拉板、拉钩脱模机构 | |
CN204276663U (zh) | 一种连续冲压模的侧向导料机构 | |
CN203316643U (zh) | 合页式折弯治具 | |
CN204247832U (zh) | 一种弹簧卸料模具装置 | |
CN111215529A (zh) | 一种折弯机用模具 | |
CN203992092U (zh) | 用于多工位级进模具的托料送料结构 | |
CN107983847A (zh) | 一种模具旋转整形机构 | |
CN203526331U (zh) | 金属零件一次折弯成型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