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50929U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50929U
CN203950929U CN201420378111.1U CN201420378111U CN203950929U CN 203950929 U CN203950929 U CN 203950929U CN 201420378111 U CN201420378111 U CN 201420378111U CN 203950929 U CN203950929 U CN 203950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line
base plate
dielectric base
hole portion
antenna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781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野延明
小川智之
矶直树
石神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50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50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8Conical, cylindrical, cage, strip, gauze, or like elements having an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Elements comprising two conical surfaces having collinear axes and adjacent apices and fed by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 H01Q9/285Planar dip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8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the units being spaced along or adjacent to a rectilinear p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其能够降低元件内供电线路与供电部的连接部分上的高频信号的传输损失。天线装置具备:天线元件,该天线元件具有形成在电介质基板上的元件内供电线路以及辐射元件;三板线路,该三板线路由第一及第二接地板以及中心导体构成;以及连接销,该连接销将中心导体与元件内供电线路电连接,在第一接地板上形成有第一孔部以及第二孔部,所述第一孔部在内面具有隔着空间与连接销相对的第一相对面,所述第二孔部与第一孔部连通,第二孔部在内面包含限制电介质基板向第一相对面侧的移动的限制面。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备能够向多个天线元件供给响应高频信号的激励功率的三板线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天线装置已知组合一对电介质基板而构成的交叉偶极天线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述的天线装置具备:形成有元件内供电线路及辐射元件的长方形状的第一及第二电介质基板、以及安装有第一及第二电介质基板的正方形状的台座。第一及第二电介质基板以其长边方向与台座平行且短边方向与台座正交的方式交叉成十字状地安装在台座上。
就第一及第二电介质基板而言,在其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朝向台座侧突出的凸形状的嵌合部,在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沿着短边方向延伸的切口部。就台座而言,在其四角分别形成有在台座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长圆形状的嵌入部。另外,在台座的中央部形成有在台座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两个圆孔,在该圆孔的内面通过同轴电缆等焊接有供电引线而设置有供电部。另外,在台座的表面形成有由铜等金属箔构成的短接到地图案。
在使第一电介质基板和第二电介质基板双方的切口部啮合的状态下,通过将各嵌合部插入台座的嵌入部,将第一电介质基板和第二电介质基板以正交的状态固定在台座上。此时,第一及第二电介质基板的元件内供电线路通过朝向台座侧延伸的前端部与供电部接触而电连接。另外,第一及第二电介质基板的辐射元件朝向台座侧延伸并通过台座的接地短路图案上的触点被接地短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440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天线装置中,供电部由在形成于台座的圆孔的内面通过同轴电缆等焊接供电引线而构成,因此,产生了输入侧的供电部与输出侧的元件内供电线路的连接部分上的阻抗匹配困难,高频信号的传输损失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元件内供电线路与供电部的连接部分上的高频信号的传输损失的天线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如下。
本实用新型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提供如下这样的天线装置,其具备:天线元件,该天线元件具有形成在电介质基板的第一主面上的元件内供电线路以及形成在所述电介质基板的第二主面上的辐射元件,所述辐射元件以沿着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的方式形成并接收来自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的供电;三板线路,该三板线路由在相互平行的第一外部导体与第二外部导体之间配置中心导体而构成,并能够向所述天线元件供给响应所述高频信号的激励功率;以及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将所述中心导体和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电连接,所述电介质基板在一端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外部导体突出的突片,在所述第一外部导体上形成有第一孔部以及第二孔部,所述第一孔部在内面具有与连接在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上的所述连接部件隔着规定空间相对的第一相对面,所述第二孔部与所述第一孔部连通并使所述突片插通,所述第二孔部在内面包含与所述突片上的所述电介质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相对并限制所述电介质基板向所述第一相对面侧移动的限制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所述连接部件的与所述第一主面平行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所述连接部件从所述中心导体的一端部以沿着插入所述第二孔部的所述突片的方式延伸并与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所述第一相对面隔着宽度大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厚度的空间与所述连接部件相对,所述第二孔部在内面包含与所述第一相对面平行的第二相对面,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在所述第一相对面与所述第二相对面之间与所述第一外部导体一起构成三板结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所述电介质基板的所述第二主面侧的所述辐射元件与所述第一外部导体通过导电部件电连接,所述辐射元件与所述导电部件的连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主面侧的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在所述电介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重叠。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天线装置,能够降低元件内供电线路与供电部的连接部分上的高频信号的传输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a)~图2(b)表示天线装置的具体的结构例,图2(a)是表示外观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第一接地板上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将图2(b)中的一部分天线元件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天线装置的第二接地板上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天线元件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水平极化天线元件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垂直极化天线元件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8是图3中的接地部及其周边部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垂直极化天线元件与中心导体的连接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0(a)~图10(b)表示通过连接销将垂直极化天线元件与中心导体进行了连接的状态,图10(a)是垂直极化天线元件的主视图,图10(b)是图10(a)的A-A线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一接地板的通孔及其周边部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天线装置,4-天线元件,6-电介质组装体,7a、7b-接地部,8-连接销(连接部件),10-高频信号收发端子,11-分配器用三板线路,12-电介质插入式移相器用三板线路,13-供电线路用三板线路,14-天线元件阵列,21a、21b-安装金属部件,22-天线罩,23a、23b-天线盖,25a、25b-同轴电缆转接器,31-第一接地板(第一导体),31a-通孔,32-第二接地板(第二导体),32a-背面,33-中心导体,34a、34b-侧板,41-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a-突片,42-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a-突片,51a、51b-连结棒导向件,52a、52b-连结棒,53-马达单元用电缆,54-直动马达单元,55a-水平极化用同轴电缆,55b-垂直极化用同轴电缆,56-倾斜设定基板,61-第一电介质板,62-第二电介质板,63-电介质支撑销,64-电介质垫片,71-辐射元件连接金属部件(导电部件),71a-接触部,71b-安装部,71c-连结部,72-接地板连接金属部件,72a-上表面,72b-下表面,73-固定金属部件,80-端部,311-第一孔部,311a-空间,311b-第一相对面,312-第二孔部,312a-空间,312b-第二相对面,312c-限制面,320-狭缝,330-端部,410、420-电介质基板,410a、420a-第一主面,410b、420b-第二主面,411、421-元件内供电线路,411a、421a-第一连接图案,411b、421b-第二连接图案,411c-导体板,412、422-辐射元件,412a、422a-辐射元件图案,412b、422b-平衡图案,413、423-切口部,426-狭缝,426a-大狭缝部,426b-小狭缝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该天线装置1例如用作移动电话基站用的天线装置,以包括高频信号收发端子10、分配器用三板线路11、电介质插入式移相器用三板线路12、供电线路用三板线路13以及将多个天线元件配置成阵列状的天线元件阵列14的方式而构成。
当将响应高频发送信号的激励功率输入到高频信号收发端子10时,该激励功率被分配器用三板线路11分配。分配后的激励功率被各相应的电介质插入式移相器用三板线路12赋予规定的移相量,并被输入到各相应的供电线路用三板线路13。供给到供电线路用三板线路13的激励功率被供给到天线元件阵列14的各相应的天线元件,并从各天线元件具有规定的方向性地被辐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将天线装置1用作发送用天线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如图1中双箭头所示,也可将天线装置1用作接收用天线装置。
(天线装置1的结构)
图2(a)~图2(b)表示天线装置1的具体的结构例,图2(a)是表示外观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第一接地板31上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2(a)所示,天线装置1以在圆筒状的天线罩22内收放所述的高频信号收发端子10、分配器用三板线路11、电介质插入式移相器用三板线路12、供电线路用三板线路13以及天线元件阵列14等的方式而构成。
天线罩22以其两端部被天线盖23a、23b封闭且其长度方向为垂直方向的方式通过安装金属部件21a、21b安装在天线塔等。另外,作为高频信号收发端子10(参见图1)发挥功能的同轴电缆转接器25a、25b从一方的天线盖23b向外部突出。
如图2(b)所示,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八个)天线元件4具有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和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并配置在作为第一导体的第一接地板31上而构成天线元件阵列14(参见图1)。就第一接地板31而言,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侧板34a、34b。
第一接地板31具有作为对从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及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辐射的电磁波进行反射的反射板的功能。
图3是将图2(b)中的一部分天线元件4放大表示的立体图。此外,在图3中,省略了第一接地板31的图示,表示了与第一接地板31平行地配置的第二接地板32以及配置在第一接地板31与第二接地板32之间的中心导体33等。
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在矩形状的电介质基板410的一个面上形成有辐射元件412,该辐射元件412通过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接地部7a与省略图示的第一接地板31以及作为第二导体的第二接地板32连接。第一接地板31及第二接地板32通过省略图示的配线接地。此外,在图3中仅表示了两个接地部7a中的一个接地部7a。
同样地,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在电介质基板420的一个面上形成有辐射元件422,通过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接地部7b与省略图示的第一接地板31以及第二接地板32连接。
在相互平行地配置的第一接地板31(省略图示)与第二接地板32之间平行地配置有板状的中心导体33,由第一接地板31、中心导体33以及第二接地板32构成三板线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分配器用三板线路11、电介质插入式移相器用三板线路12以及供电线路用三板线路13由一系列的三板线路构成。
在中心导体33与第一接地板31之间以及在中心导体33与第二接地板32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被阻抗匹配了的电介质垫片64。
中心导体33夹在构成设置在三板线路内的多个电介质组装体6的板状的第一电介质板61与第二电介质板62之间。电介质组装体6其两端上由一对电介质支撑销63支撑。在第二接地板32上形成有电介质支撑销63所贯通的多个长圆形状的狭缝320。
图4是表示天线装置1的第二接地板32上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在图4中表示了从与图3相反一侧观察取下天线罩22的天线装置1的状态。
在第二接地板32的背面32a(与中心导体33相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有与电介质支撑销63(参见图3)连结的连结棒52a、52b。连结棒52a、52b分别由连结棒导向件51a、51b引导,以使电介质支撑销63在第一接地板3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此外,在第二接地板32的背面32a侧设置有通过马达单元用电缆53供给驱动电流的直动马达单元54以及用于设定倾斜角的倾斜设定基板56。
另外,从同轴电缆转接器25a导出并向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供给激励功率的水平极化用同轴电缆55a以及从同轴电缆转接器25b导出并向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供给激励功率的垂直极化用同轴电缆55b,从第二接地板32的背面32a侧连接到中心导体33。
(天线元件4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5至图7说明天线元件4的结构。
图5是表示天线元件4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如图5及图6所示,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具有:电介质基板410、形成在电介质基板410的第一主面410a上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11、以及形成在电介质基板410的第二主面410b上的辐射元件412。辐射元件412以沿着元件内供给线路411的方式形成并接收来自元件内供电线路411的供电。
电介质基板410在其一端部具有朝向第二接地板32(参见图3)突出的突片41a。在本实施方式中,突片41a形成在电介质基板410上相对于第一接地板31平行的方向的中央部附近。
另外,在电介质基板410上,在相对于第一接地板31平行的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切口部413,该切口部413从与形成有突片41a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朝向形成有突片41a的端部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口部413形成为其开口部侧的宽度大于终端部侧的宽度。在图6中,突片41a形成在切口部413的延长线错开的位置。
元件内供电线路411由在相对于第一接地板31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图案411a以及从第一连接图案411a的端部朝向突片41a延伸的第二连接图案411b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口部413以横穿第一连接图案411a的方式形成,第一连接图案411a被切口部413切断的部分通过导体板411c(图5所示)连接。
如图6中虚线所示,辐射元件412以切口部413为中心对称地形成,并由在相对于第一接地板31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辐射元件图案412a以及从辐射元件图案412a的切口部413侧的端部沿着切口部413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平衡图案412b构成。
如图5及图7所示,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具有:电介质基板420、形成在电介质基板420的第一主面420a上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21、以及形成在电介质基板420的第二主面420b上的辐射元件422。辐射元件422以沿着元件内供给线路421的方式形成并接收来自元件内供电线路421的供电。
电介质基板420在其一端部具有朝向第二接地板32(参见图3)突出的突片42a。另外,在电介质基板420上,在相对于第一接地板31平行的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切口部423以及狭缝426,该切口部423从突片42a侧向相对于第一接地板31垂直的方向延伸,该狭缝426具有相互连通的大狭缝部426a及小狭缝部426b。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口部423形成为其开口部侧的宽度大于终端部侧的宽度。狭缝426配置在切口部423的终端部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小狭缝部426b配置在切口部423侧。
元件内供电线路421由在相对于第一接地板31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图案421a以及从第一连接图案421a的端部至突片42a的第二连接图案421b构成。
如图7中虚线所示,辐射元件422以切口部423及狭缝426为中心对称地形成,并由在相对于第一接地板31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辐射元件图案422a以及从辐射元件图案422a的狭缝426侧的端部延续地沿着切口部423及狭缝426延伸的平衡图案422b构成。
如图5所示,通过使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和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利用双方的切口部413、423啮合而将天线元件4组装起来。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正交的方式组合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与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
在组合了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与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状态下,夹着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的切口部413而形成的第一连接图案411a在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大狭缝部426a内通过导体板411c连结。
(天线元件4与三板线路之间的接地)
下面,参照图8说明天线元件4与三板线路之间的接地。
图8是图3中的接地部7b及其周边部的放大图。此外,在图8中,与图3同样省略第一接地板31的图示。
天线元件4的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及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分别通过接地部7a、7b(参见图3)接地于第一接地板31及第二接地板32。由于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与接地部7a的连接结构以及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与接地部7b的连接结构分别相同,因此,以下,以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与接地部7b的连接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接地部7b具备:连接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辐射元件422与第一接地板31(省略图示)的作为导电部件的辐射元件连接金属部件71、连接第一接地板31与第二接地板32的接地板连接金属部件72、以及用于将辐射元件连接金属部件71固定在接地板连接金属部件72上的固定金属部件73。
辐射元件连接金属部件71一体地具有接触部71a、安装部71b以及连结部71c,所述接触部71a由将金属板弯曲成L字状而成,在相对于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辐射元件422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与辐射元件422接触,所述安装部71b在相对于接触部71a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安装有固定金属部件73,所述连结部71c连结接触部71a与安装部71b之间。接触部71a及安装部71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例如为6mm左右。此外,例如通过焊接等固定辐射元件422和与该辐射元件422接触的接触部71a,以使接地部7b上的辐射元件422与辐射元件连接金属部件71的接触部71a的电连接可靠。
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辐射元件422与辐射元件连接金属部件71的连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与电介质基板420的第一主面420a上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21在电介质基板420的厚度方向上重叠。换言之,当从相对于电介质基板420垂直的方向进行透视时,辐射元件422与接触部71a的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元件内供电线路421的第二连接图案421b重叠。
接地板连接金属部件72配置在第一接地板31与第二接地板32之间,并且接地板连接金属部件72的上表面72a侧与第一接地板31接触,接地板连接金属部件72的下表面72b侧与第二接地板32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板连接金属部件72为六角柱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圆柱状或四角柱状等。
(天线元件4与中心导体33的连接结构)
下面,参照图9及图10说明天线元件4与三板线路的中心导体33的连接结构。
图9是表示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与中心导体33的连接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此外,在图9中,使用两点划线表示通孔31a。图10(a)~图10(b)表示通过连接销将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与中心导体33进行了连接的状态,图10(a)是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主视图,图10(b)是图10(a)的A-A线剖视图。
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11与中心导体33以及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21与中心导体33分别通过作为连接部件的连接销8电连接。由于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与中心导体33的连接结构以及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与中心导体33的连接结构分别相同,因此,以下,以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与中心导体33的连接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就连接销8而言,其端部80例如通过焊接等固定在中心导体33的端部330上,其以沿着插入到形成在第一接地板31(省略图示)上的通孔31a的第二孔部312(图9中两点划线所示)的突片42a的方式延伸并贯通通孔31a,且通过焊接等与元件内供电线路421的第二连接图案421b连接。由此,通过连接销8将中心导体33与元件内供电线路421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销8具有四角柱状,如图10(a)所示,其与电介质基板420的第一主面420a平行的宽度方向的尺寸D1小于元件内供电线路421(第二连接图案421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D2。此外,连接销8的形状不限于四角柱状,例如也可以是圆柱状。
如图10(b)所示,以相对于中心导体33正交的方式配置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突片42a。因此,连接销8在相对于中心导体33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另外,突片42a的前端部不与中心导体33的端部330接触,突片42a与中心导体33的端部330隔着间隙配置。
(通孔31a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11说明形成在第一接地板31上的通孔31a。
图11是表示第一接地板31的通孔31a的剖视图。此外,在图11中表示了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突片42a插入通孔31a的第二孔部312的状态。
通孔31a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孔部311及第二孔部312。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突片42a插入第二孔部312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孔部312形成为与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突片42a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孔部311。
第一孔部311在内面具有与连接在元件内供电线路421(第二连接图案421b)上的连接销8隔着空间311a相对的第一相对面311b。连接销8与第一相对面311b之间的距离D4大于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电介质基板420的厚度D3。即,第一相对面311b隔着宽度大于电介质基板420的厚度D3的空间311a与连接销8相对。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介质基板420的厚度D3为1mm,从电介质基板420的第一主面420a到第一孔部311的第一相对面311b之间的距离D5为3mm,连接销8与第一相对面311b之间的距离D4为2mm。
此外,电介质基板420的厚度D3、连接销8与第一相对面311b之间的距离D4、以及从电介质基板420的第一主面420a到第一孔部311的第一相对面311b之间的距离D5不限于前述的尺寸,只要满足D3<D4<D5就可以根据天线装置1的用途自由地设定。
第二孔部312在内面包含:与第一相对面311b平行的第二相对面312b、以及与第二相对面312b相对并限制电介质基板420向第一相对面311b侧移动的限制面312c。
更具体地,第二相对面312b与插入通孔31a的第二孔部312的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突片42a上的第二主面420b相对,限制面312c与突片42a上的第一主面420a相对。
通过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突片42a在通孔31a中夹在第二相对面312b与限制面312c之间而限制电介质基板420的厚度方向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孔部312具有长圆形状,在第二孔部312的内面与突片42a之间,在突片42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分别形成有空间312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孔部312为长圆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矩形状等。另外,并非一定需要空间312a。
另外,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突片42a上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21(第二连接图案421b)通过平行地配置在第一相对面311b与第二相对面312b之间,而与第一接地板31一起构成三板结构,从而取得通孔31a上的阻抗匹配。通孔31a上的阻抗(特性阻抗)例如设定为50Ω。
在该三板结构中,连接销8与第一相对面311b之间的距离D4设定为大于电介质基板420的厚度D3(D4>D3),并且连接销8的与电介质基板420的第一主面420a平行的宽度方向的尺寸D1小于元件内供电线路421(第二连接图案421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D2(D1<D2),因此,能够通过调整元件内供电线路421(第二连接图案421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D2来调整通孔31a上的阻抗。
(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取得如下的作用及效果。
(1)由于通过第二孔部312的限制面312c限制了插入通孔31a的第二孔部312的突片41a、42a向第一相对面311b侧的移动,因此,可良好地保持连接在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上的连接销8与第一孔部311的第一相对面311b的间隔。由此,容易取得中心导体33(三板线路)侧的输出阻抗与天线元件4侧的输入阻抗的匹配。
(2)由于天线元件4的突片41a、42a上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在通孔31a的相互平行的第一相对面311b与第二相对面312b之间与第一接地板31一起构成三板结构,因此,与借助同轴电缆等的情况相比,在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与中心导体33的连接部分上阻抗稳定,能够降低高频信号的传输损失。
(3)通过天线元件4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与中心导体33通过连接销8电连接,能够实现天线元件4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与三板线路的中心导体33的连接结构的简化。由此,与采用同轴电缆等的复杂的连接结构的情况相比,可降低制造成本。
(4)在通孔31a上的三板结构中,连接销8与第一相对面311b之间的距离D4设定为大于电介质基板420的厚度D3(D4>D3),并且连接销8的与电介质基板420的第一主面420a平行的宽度方向的尺寸D1小于元件内供电线路421(第二连接图案421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D2(D1<D2),因此,能够通过元件内供电线路421(第二连接图案421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D2来进行阻抗的调整。另外,即使在诸如连接销8相对于与中心导体33垂直的方向略微倾斜的场合,由于连接销8收纳在元件内供电线路421(第二连接图案421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D2内,因此,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与中心导体33的连接部分上的阻抗稳定。
(5)天线元件4的辐射元件412、422与辐射元件连接金属部件71的接触部71a的连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与电介质基板410、420的第一主面410a、420a侧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在电介质基板410、420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即,通过在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与中心导体33的连接部分的附近进行接地,能够降低高频信号的传输损失。
(6)由于天线元件4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通过焊接等与连接销8连接,因此,容易进行更换天线元件4等时的作业。
(实施方式的总结)
下面,对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理解的技术思想,引用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等来进行说明。但是,以下说明的各附图标记等并不将权利要求书中的结构要素限定为在实施方式中具体表示的部件等。
〔1〕一种天线装置1,其具备:天线元件4,该天线元件4具有形成在电介质基板410、420的第一主面410a、420a上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以及形成在电介质基板410、420的第二主面410b、420b上的辐射元件412、422,辐射元件412、422以沿着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的方式形成并接收来自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的供电;三板线路,该三板线路由在相互平行的第一外部导体(第一接地板31)与第二外部导体(第二接地板32)之间配置中心导体33而构成,并能够向天线元件4供给激励功率;以及连接部件(连接销8),该连接部件将中心导体33与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电连接,电介质基板410、420在一端部具有朝向第二接地板32突出的突片41a、42a,在第一接地板31上形成有第一孔部311以及第二孔部312,所述第一孔部311在内面具有隔着规定空间311a与连接在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上的连接销8相对的第一相对面311b,所述第二孔部312与第一孔部311连通并使突片41a、42a插通,第二孔部312在内面包含与突片41a、42a上的电介质基板410、420的第一主面410a、420a相对并限制电介质基板410、420向第一相对面311b侧移动的限制面312c
〔2〕上述〔1〕所述的天线装置1的特征在于,连接销8的与第一主面410a、420a平行的宽度方向的尺寸D1小于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D2
〔3〕上述〔1〕或〔2〕所述的天线装置1的特征在于,连接销8从中心导体33的一端部330以沿着插入第二孔部312的突片41a、42a的方式延伸并与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12连接。
〔4〕上述〔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的特征在于,第一相对面311b隔着宽度D4大于电介质基板410、420的厚度D3的空间311a与连接销8相对,第二孔部312在内面包含与第一相对面311b平行的第二相对面312b,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在第一相对面311b与第二相对面312b之间与第一接地板31一起构成三板结构。
〔5〕上述〔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的特征在于,电介质基板410、420的第二主面410b、420b侧的辐射元件412、422与第一接地板31通过导电部件(辐射元件连接金属部件71)电连接,辐射元件412、422与辐射元件连接金属部件71的连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主面410a、420a侧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在电介质基板410、420的厚度方向上重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制权利要求书的实用新型。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并不是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全部组合都是用于解决实用新型的课题所必须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形而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水平极化天线元件41的电介质基板410以及垂直极化天线元件42的电介质基板420分别具有矩形状,但不限于此,能够根据天线装置1的用途对形状进行变更。
另外,天线装置1不限于移动电话基站用天线装置,能够在各种用途的天线装置中应用本实用新型。
另外,对天线元件4的元件内供电线路411、421以及辐射元件412、422的配线图案也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天线装置1的用途对配线图案进行变更。另外,可以将中心导体33作为形成在电介质基板上的配线图案。

Claims (7)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天线元件,该天线元件具有形成在电介质基板的第一主面上的元件内供电线路以及形成在所述电介质基板的第二主面上的辐射元件,所述辐射元件以沿着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的方式形成并接收来自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的供电;
三板线路,该三板线路由在相互平行的第一外部导体与第二外部导体之间配置中心导体而构成,并能够向所述天线元件供给激励功率;以及
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将所述中心导体和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电连接,
所述电介质基板在一端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外部导体突出的突片,
在所述第一外部导体上形成有第一孔部以及第二孔部,所述第一孔部在内面具有隔着规定空间与连接在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上的所述连接部件相对的第一相对面,所述第二孔部与所述第一孔部连通并使所述突片插通,
所述第二孔部在内面包含与所述突片上的所述电介质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相对并限制所述电介质基板向所述第一相对面侧的移动的限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的与所述第一主面平行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从所述中心导体的一端部以沿着插入所述第二孔部的所述突片的方式延伸并与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从所述中心导体的一端部以沿着插入所述第二孔部的所述突片的方式延伸并与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对面隔着宽度大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厚度的空间与所述连接部件相对,
所述第二孔部在内面包含与所述第一相对面平行的第二相对面,
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在所述第一相对面与所述第二相对面之间与所述第一外部导体一起构成三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介质基板的所述第二主面侧的所述辐射元件与所述第一外部导体通过导电部件电连接,
所述辐射元件与所述导电部件的连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主面侧的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在所述电介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介质基板的所述第二主面侧的所述辐射元件与所述第一外部导体通过导电部件电连接,
所述辐射元件与所述导电部件的连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主面侧的所述元件内供电线路在所述电介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重叠。
CN201420378111.1U 2013-08-07 2014-07-09 天线装置 Active CN20395092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3954A JP6064830B2 (ja) 2013-08-07 2013-08-07 アンテナ装置
JP2013-163954 2013-08-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50929U true CN203950929U (zh) 2014-11-19

Family

ID=51892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78111.1U Active CN203950929U (zh) 2013-08-07 2014-07-09 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42530A1 (zh)
JP (1) JP6064830B2 (zh)
CN (1) CN2039509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6456A (zh) * 2017-06-21 2020-02-28 汤姆逊许可公司 低高度折叠金属天线
CN111566877A (zh) * 2018-08-07 2020-08-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模块和天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3352B2 (ja) * 2013-08-07 2017-02-2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CN105356041A (zh) * 2015-11-20 2016-02-24 西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极化天线
CN111180860B (zh) * 2019-09-30 2021-11-05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基站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WO2024088525A1 (en) * 2022-10-25 2024-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hase shifter assembly as well as antenn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811Y2 (ja) * 1983-03-29 1994-08-03 喜康 加藤 コネクタ付きダイポ−ルアンテナ
JPS6216602A (ja) * 1985-07-16 1987-01-24 Nec Corp 導波管励振プリンテツドダイポ−ルアレイアンテナ
JP2003264421A (ja) * 2002-03-08 2003-09-1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ヌルレスアンテナ
US7358922B2 (en) * 2002-12-13 2008-04-15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Directed dipole antenna
US7283101B2 (en) * 2003-06-26 2007-10-16 Andrew Corporation Antenna element, feed probe; dielectric spacer, antenna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evices
US7639198B2 (en) * 2005-06-02 2009-12-29 Andrew Llc Dipole antenna array having dipole arms tilted at an acute angle
US7750764B2 (en) * 2008-02-27 2010-07-06 Microsemi Corporation Coaxial-to-microstrip transition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US9590317B2 (en) * 2009-08-31 2017-03-0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odular type cellular antenna assembly
JP5712639B2 (ja) * 2011-01-28 2015-05-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ダイポールアンテナおよびアレーアンテナ
US8467363B2 (en) * 2011-08-17 2013-06-18 CBF Networks, Inc. Intelligent backhaul radio and antenna system
JP6083352B2 (ja) * 2013-08-07 2017-02-2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6456A (zh) * 2017-06-21 2020-02-28 汤姆逊许可公司 低高度折叠金属天线
CN111566877A (zh) * 2018-08-07 2020-08-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模块和天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US11152695B2 (en) 2018-08-07 2021-10-1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module
CN111566877B (zh) * 2018-08-07 2021-12-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模块和天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64830B2 (ja) 2017-01-25
JP2015033115A (ja) 2015-02-16
US20150042530A1 (en) 2015-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50929U (zh) 天线装置
CN203950930U (zh) 天线装置
CN110692167B (zh) 双极化辐射单元、天线、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316678C (zh) 具有高接收效率的天线装置
US9214733B2 (en) Antenna device
CN111755812A (zh) 天线模组及终端
AU2008305785B2 (en)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a multi radiator base station antenna
CN110931987B (zh) 移相馈电装置、辐射阵列及大规模阵列天线
CN106299686B (zh) 偶极子状的辐射器布置系统
CN10430020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元件
US10535926B2 (en) Antenna and antenna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5322251B (zh) 移相器及具备该移相器的天线装置
WO2019211908A1 (ja) 導波管スロットアレーアンテナ
US20160072189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id antenna assembly
CN210692765U (zh) 移相馈电装置、辐射阵列及大规模阵列天线
US9583819B2 (en) Antenna device including a phase shifter and a feeding portion configured as a triplate line with a center conductor
CN102082328B (zh) 变形折叠式偶极天线及其阻抗控制方法和包括该天线的天线装置
CN104185926A (zh) 天线装置
US9293823B2 (en) Antenna device
US9054407B2 (en) Antenna device, antenn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KR20190015419A (ko) 방사기에 신호를 공급하기 위한 회로 보드 조립체
CN115810887A (zh) 用于腔体移相器的壳体、腔体移相器和基站天线
JP6916985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6193045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23103983A (ja) 車両用アンテ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