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3229U -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3229U
CN203933229U CN201420214934.0U CN201420214934U CN203933229U CN 203933229 U CN203933229 U CN 203933229U CN 201420214934 U CN201420214934 U CN 201420214934U CN 203933229 U CN203933229 U CN 203933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axis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face
dynamic pressure
spindl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149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隅地映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3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32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8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or around a fixed spindle;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or direct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1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7/1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grooves in the bearing surface to generate hydrodynamic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1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7/1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grooves in the bearing surface to generate hydrodynamic pressure
    • F16C17/105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grooves in the bearing surface to generate hydrodynamic pressure with at least one bearing surface providing angular contact, e.g. conical or spherical bearing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06Sliding surface mainly made of metal
    • F16C33/10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 F16C33/1025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e.g. oil, as lubricant
    • F16C33/106Details of distribution or circulation inside the bearings, e.g. details of the bearing surfaces to affect flow o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 F16C33/107Grooves for generating pressur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009Turntables, hubs and motors for disk drives; Mounting of motors in the driv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009Turntables, hubs and motors for disk drives; Mounting of motors in the drive
    • G11B19/2036Motors characterized by fluid-dynamic bea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40/00Specified values or numerical ranges of parameters; Relations between them
    • F16C2240/30Angles, e.g. inclinations
    • F16C2240/34Contact ang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40/00Specified values or numerical ranges of parameters; Relations between them
    • F16C2240/40Linear dimensions, e.g. length, radius, thickness, ga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40/00Specified values or numerical ranges of parameters; Relations between them
    • F16C2240/40Linear dimensions, e.g. length, radius, thickness, gap
    • F16C2240/70Diameters; Radii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70/00Apparatus relating to physics, e.g. instruments
    • F16C2370/12Hard disk driv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Rotational Drive Of Disk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所述主轴马达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的上轴承部以及下轴承部,能够降低轴承整体的摩擦损失且能够稳定地旋转。上轴承部在轴部的上外周面与套筒的上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上动压产生槽。下轴承部在轴部的下外周面与套筒的下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下动压产生槽。上动压产生槽的下端部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比下动压产生槽的上端部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短。

Description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硬盘装置和光盘装置中装设有使盘片旋转的主轴马达。主轴马达具有固定于装置的外壳的静止部以及支承盘片并旋转的旋转部。主轴马达通过定子与磁铁之间产生的磁通产生转矩,而使旋转部相对于静止部旋转。
主轴马达的静止部和旋转部通过流体动压轴承而连接。关于以往的具有流体动压轴承的主轴马达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6-158015号公报中有所记载。该公报的主轴马达具有固定在轴上的上侧衬套以及下侧衬套(0029段落)。在该主轴马达旋转时,通过形成在套筒的内周面的动压槽,套筒与上侧衬套以及套筒与下侧衬套呈非接触的状态(0034段落)。
在以往的主轴马达中,近年来,为了节能和环保,强烈要求抑制用于获得所希望的旋转速度的驱动电流值。为了抑制驱动电流值,考虑例如通过将流体动压轴承配置在力矩小且圆周速度慢的径向内侧,来降低流体动压轴承的摩擦损失。
但是,在以往的主轴马达中,在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的一对轴承的流体动压轴承中,若将上下轴承两者配置在比以往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则能够降低流体动压轴承的摩擦损失,但较难使主轴马达稳定地旋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的上轴承部以及下轴承部的主轴马达中,能够降低轴承整体的摩擦损失且能够稳定地旋转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其具有静止部、旋转部以及润滑液。旋转部能够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润滑液介于静止部与旋转部之间。静止部具有基底部、定子、轴部以及磁性部件。定子的多个线圈以中心轴线为中心呈环状配置。轴部沿中心轴线配置,且轴部的下端部固定于基底部。磁性部件配置在基底部的上表面。轴部具有上外周面和下外周面,且上外周面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下外周面配置在比上外周面靠下侧的位置,且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上外周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下外周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上侧而变短。旋转部具有套筒和磁铁。套筒具有轴部插入在其中的中央贯通孔,且所述套筒呈筒状。磁铁隔着间隙与定子对置,且所述磁铁位于磁性部件的上侧。套筒具有上内周面和下内周面。上内周面与上外周面对置,且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下内周面位于比上内周面靠下侧的位置,且与下外周面对置,且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上内周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下内周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上侧而变短。通过轴部、套筒和润滑液构成流体动压轴承。流体动压轴承具有作为上轴承部的轴承部以及作为下轴承部的轴承部。上轴承部具有配置在上外周面以及上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且在旋转时引发动压的上动压产生槽列。下轴承部具有配置在下外周面以及下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且在旋转时引发动压的下动压产生槽。上轴承部与下轴承部充满润滑液。上动压产生槽列的下端部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比下动压产生槽的上端部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方面,通过将上动压产生槽列的下端部配置在比下动压产生槽的上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能够减少上轴承部处的摩擦损失。因此,能够抑制用于获得所希望的旋转速度的驱动电流值。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包括中心轴线的截面中,从朝向中心轴线侧延长上外周面的假想直线与朝向中心轴线侧延长下外周面的假想直线之间的交点到上动压产生槽列的下端部的距离比从交点到下动压产生槽的上端部的距离短。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设上轴承部相对于与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投影面积为Sw,设下轴承部相对于与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投影面积为Su,则满足Sw<Su的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四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包括中心轴线的截面中,上轴承部的长度小于等于下轴承部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五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由下动压产生槽引发的动压比由上动压产生槽列引发的动压大。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六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包括中心轴线的截面中,上轴承部相对于中心轴线的角度与下轴承部相对于中心轴线的角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七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轴部具有在俯视时与中心轴线重叠的轴主体以及与轴主体分体形成且具有下外周面的圆锥状的下锥部,并且所述轴部还具有覆盖下锥部的下外周面的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八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润滑液的液面分别位于上轴承部的上侧以及下轴承部的下侧,且主轴马达还具有与上轴承部相连并保持润滑液的上侧的液面的上密封部以及与下轴承部相连并保持润滑液的下侧的液面的下密封部,套筒具有轴部插入在其中的中央贯通孔以及在比中央贯通孔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上下贯通的连通孔,润滑液从上密封部经由套筒与轴部之间的间隙以及连通孔而连续充满到下密封部。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九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八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连通孔的上侧的开口位于比连通孔的下侧的开口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连通孔从上侧的开口呈直线状延伸到下侧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八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旋转部还具有与套筒分体形成的环状部件,下密封部由静止部的外周面和环状部件的内周面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一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十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基底部具有位于环状部件的径向外侧的环状突起,且环状部件的外周面与环状突起的内周面隔着微小的间隙在径向对置。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二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十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密封部包括静止部与旋转部之间的径向间隔随着朝向上方而扩大的上毛细管密封部,下密封部包括静止部与旋转部之间的径向间隔随着朝向下方而扩大的下毛细管密封部,下毛细管密封部位于比上毛细管密封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三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十二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密封部还包括位于比上毛细管密封部靠上轴承部侧的位置且在旋转部旋转时朝向上轴承部侧压入润滑液的抽吸密封部。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四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十三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构成下毛细管密封部的静止部的外周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构成下毛细管密封部的旋转部的内周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且外周面相对于中心轴线的角度比内周面相对于中心轴线的角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五方面涉及一种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静止部、旋转部以及润滑液。旋转部能够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润滑液介于静止部与旋转部之间。静止部具有基底部、定子、轴部以及磁性部件。定子的多个线圈以中心轴线为中心呈环状配置。轴部沿中心轴线配置,且所述轴部的下端部固定于基底部。磁性部件配置在基底部的上表面。轴部具有上外周面和下外周面。上外周面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下外周面配置在比上外周面靠下侧的位置,且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上外周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下外周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上侧而变短。旋转部具有套筒和磁铁。套筒具有轴部插入在其中的中央贯通孔,且该套筒呈筒状。磁铁隔着间隙与定子对置,且所述磁铁位于磁性部件的上侧。套筒具有上内周面和下内周面。上内周面与上外周面对置,且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下内周面位于比上内周面靠下侧的位置,且与下外周面对置,并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上内周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下内周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上侧而变短。通过轴部、套筒和润滑液构成流体动压轴承。流体动压轴承具有上轴承部和下轴承部。上轴承部具有配置在上外周面以及上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且在旋转时引发动压的上动压产生槽列。下轴承部具有配置在下外周面以及下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且在旋转时引发动压的下动压产生槽。上轴承部与下轴承部充满润滑液。设旋转部的重量为W。设上轴承部相对于与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投影面积为Sw。设下轴承部相对于与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投影面积为Su。设磁性部件与磁铁之间的磁吸引力的轴向分量的大小为B。满足Sw<Su且W×{1-(Sw/Su)×4}<B<1176[N]的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五方面,通过使上轴承部的投影面积Sw比下轴承部的投影面接Su小,能够减少上轴承部处的摩擦损失。因此,能够抑制用于获得所希望的旋转速度的驱动电流值。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六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十五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包括中心轴线的截面中,上轴承部的长度小于等于下轴承部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七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十五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由下动压产生槽引发的动压比由上动压产生槽列引发的动压大。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八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十七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下动压产生槽的深度比上动压产生槽列的深度深。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九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十五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满足W<B<1176[N]的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十五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包括中心轴线的截面中,上轴承部相对于中心轴线的角度与下轴承部相对于中心轴线的角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一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十五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轴部具有在俯视时与中心轴线重叠的轴主体以及与轴主体分体形成且具有下外周面的圆锥状的下锥部。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二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二十一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覆盖下锥部的下外周面的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三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十五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轴部具有在俯视时与中心轴线重叠的轴主体以及与轴主体分体形成且具有上外周面的圆锥状的上锥部。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四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十五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动压产生槽列的上端部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比下动压产生槽的下端部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短。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五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十五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润滑液的液面分别位于上轴承部的上侧以及下轴承部的下侧,且主轴马达还具有与上轴承部相连并保持润滑液的上侧的液面的上密封部以及与下轴承部相连且保持润滑液的下侧的液面的下密封部,套筒具有轴部插入在其中的中央贯通孔以及在比中央贯通孔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上下贯通的连通孔,润滑液从上密封部经由套筒与轴部之间的间隙以及连通孔连续充满到下密封部。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六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二十五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连通孔的上侧的开口位于比连通孔的下侧的开口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连通孔从上侧的开口呈直线状延伸到下侧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七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二十五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旋转部还具有与套筒分体形成的环状部件,下密封部由静止部的外周面和环状部件的内周面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八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二十七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基底部具有位于环状部件的径向外侧的环状突起,环状部件的外周面与环状突起的内周面隔着微小的间隙在径向对置。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十九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二十五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密封部包括静止部与旋转部之间的径向间隔随着朝向上方而扩大的上毛细管密封部。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三十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二十九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密封部还包括位于比上毛细管密封部靠上轴承部侧的位置且在旋转部旋转时朝向上轴承部侧压入润滑液的抽吸密封部。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三十一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二十九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下密封部包括静止部与旋转部之间的径向间隔随着朝向下方而扩大的下毛细管密封部,下毛细管密封部位于比上毛细管密封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三十二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是在第三十一方面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构成下毛细管密封部的静止部的外周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方而变短,构成下毛细管密封部的旋转部的内周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且外周面相对于中心轴线的角度比内周面相对于中心轴线的角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三十三方面涉及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方面至第三十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主轴马达、对支承于主轴马达的旋转部的盘片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中的至少一项的存取部以及覆盖基底部的上部的外罩。在由基底部和外罩构成的壳体的内部,容纳旋转部以及存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十三方面,能够使上述主轴马达稳定地旋转。
有以下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盘片驱动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局部示意剖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套筒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轴马达在停止时的局部示意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动压轴承的各部分的尺寸以及角度的图。
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局部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将与主轴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主轴马达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以主轴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基底部以套筒侧为上侧,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是,该上下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在使用时的方向。
并且,在本申请中,所谓“平行的方向”也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且,在本申请中,所谓“正交的方向”也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轴马达11A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所示,主轴马达11A具有静止部2A、能够绕中心轴线9A旋转的旋转部3A以及润滑液70A。润滑液70A介于静止部2A与旋转部3A之间。
静止部2A具有基底部21A、轴部22A、定子23A以及磁性部件24A。定子23A具有多个线圈52A。多个线圈52A以中心轴线9A为中心呈环状配置。磁性部件24A配置在基底部21A的上表面。
轴部22A具有轴主体41A、上锥部42A以及下锥部44A。在本实施方式中,轴主体41A、上锥部42A以及下锥部44A相互分体形成。轴主体41A沿中心轴线9A配置。轴主体41A的下端部固定于基底部21A。
上锥部42A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9A倾斜的上外周面221A。上外周面221A与中心轴线9A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下锥部44A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9A倾斜的下外周面222A。下外周面222A配置在比上外周面221A靠下侧的位置。并且,下外周面222A与中心轴线9A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上侧而变短。
旋转部3A具有套筒61A和磁铁34A,其中套筒61A呈筒状。套筒61A具有轴部22A插入在其中的中央贯通孔310A。磁铁34A与定子23A隔着间隙对置,且磁铁34A位于磁性部件24A的上侧。在磁性部件24A与磁铁34A之间产生轴向的磁吸引力。
套筒61A具有上内周面611A和下内周面612A。上内周面611A与上外周面221A对置,且相对于中心轴线9A倾斜。上内周面611A与中心轴线9A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下内周面612A位于比上内周面611A靠下侧的位置。下内周面612A与下外周面222A对置,且相对于中心轴线9A倾斜。下内周面612A与中心轴线9A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上侧而变短。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轴部22A、套筒61A和润滑液70A构成流体动压轴承7A。流体动压轴承7A具有上轴承部71A和下轴承部72A。上轴承部71A以及下轴承部72A充满润滑液70A。上轴承部71A具有配置在上外周面221A以及上内周面611A中的至少一个面上的上动压产生槽列711A。在主轴马达11A驱动时,上动压产生槽列711A在润滑液70A引发动压。下轴承部72A具有配置在下外周面222A以及下内周面612A中的至少一个面上的下动压产生槽列721A。在主轴马达11A驱动时,下动压产生槽列721A在润滑液70A引发动压。
在该主轴马达11A中,上动压产生槽列711A的下端部与中心轴线9A之间的径向距离比下动压产生槽列721A的上端部与中心轴线9A之间的径向距离短。通过将上动压产生槽列711A的下端部配置在比下动压产生槽列721A的上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能够减少上轴承部71A处的摩擦损失。因此,能够抑制用于获得所希望的旋转速度的驱动电流值。并且,虽然在下轴承部72A产生的向上的动压比在上轴承部71A产生的向下的动压大,但通过磁性部件24A与磁铁34A之间的磁吸引力能够向下侧吸引旋转部3A。因此,能够使主轴马达11A稳定地旋转。
另外,也可代替上述的“上动压产生槽列711A的下端部与中心轴线9A之间的径向距离比下动压产生槽列721A的上端部与中心轴线9A之间的径向距离短”的条件,在满足该条件的同时满足下式的关系。
Sw<Su
且W×{1-(Sw/Su)×4}<B<1176[N]
在此,W为旋转部3A的重量,Sw为上轴承部71A相对于与中心轴线9A垂直的面的投影面积,Su为下轴承部72A相对于与中心轴线9A垂直的面的投影面积,B为磁性部件24A与磁铁34A之间的磁吸引力的轴向分量的大小。
图2是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轴马达11的盘片驱动装置1的示意剖视图。该盘片驱动装置1使磁盘12旋转,并对磁盘12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如图2所示,盘片驱动装置1具有主轴马达11、三张磁盘12、存取部13以及外罩14。
主轴马达11支承三张磁盘12且使磁盘1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主轴马达11具有向与中心轴线9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基底部21。基底部21的上部被外罩14覆盖。主轴马达11的旋转部3、三张磁盘12以及存取部13容纳在由基底部21与外罩14构成的壳体10的内部。存取部13使头部131沿磁盘12的记录面移动而对磁盘12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
另外,盘片驱动装置1所具有的磁盘的张数也可以为一至两张或者四张以上。并且,存取部13对磁盘12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中的至少一项即可。
壳体10的内部空间优选为尘埃极少的清洁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0的内部充填有洁净的空气。但是,也可以代替空气而在壳体10的内部充填氦气、氢气或者氮气。并且,也可在壳体10的内部充填这些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
接下来,对主轴马达11的更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主轴马达11的示意剖视图。图4是主轴马达11的流体动压轴承7附近的局部示意剖视图。如图3所示,主轴马达11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相对于基底部21以及外罩14相对静止。旋转部3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具有基底部21、轴部22、定子23以及磁性部件24。
基底部21在定子23、旋转部3、磁盘12以及存取部13的下侧相对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扩展。基底部21的材料例如使用铝合金等金属。如图3所示,基底部21在与中心轴线9重叠的位置具有轴固定用孔211。并且,基底部21具有大致圆筒状的环状突起212。环状突起212在比定子23靠径向内侧且比后述的环状部件3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朝向上方突出。
轴部22具有轴主体41、大致圆锥状的上锥部42、上密封突起43、大致圆锥状的下锥部44以及下密封突起45。轴主体41沿中心轴线9配置,且在俯视时与中心轴线9重叠。轴主体41的下端部插入在基底部21的轴固定用孔211中从而固定于基底部21。并且,如图2所示,轴主体41的上端部固定于盘片驱动装置1的外罩14。并且,如图4所示,轴主体41具有位于比上锥部42靠下侧且比下锥部44靠上侧的位置的中央外周面220。
上锥部42从轴主体41向径向外侧突出。上锥部42优选呈环状且圆锥状。上锥部42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9倾斜的上外周面221。上外周面221与中心轴线9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上密封突起43位于比上锥部42以及后述套筒61靠上侧的位置。上密封突起43优选呈环状且板状。本实施方式的上密封突起43从上锥部42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另外,在图4中,用虚线表示上锥部42与轴主体41之间的边界以及上锥部42与上密封突起43之间的边界。
下锥部44与上锥部42在轴向上空出间隔地配置在下侧。下锥部44优选呈环状且圆锥状。下锥部44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9倾斜的下外周面222。下外周面222配置在比上外周面221靠下侧的位置。下外周面222与中心轴线9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上侧而变短。下密封突起45位于比下锥部44以及后述套筒61靠下侧且比基底部21靠上侧的位置。下密封突起45优选呈环状。本实施方式的下密封突起45从下锥部44的下端部朝向下侧呈大致圆筒状突出。另外,在图4中,用虚线表示下锥部44与下密封突起45之间的边界。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主体41、上锥部42以及上密封突起43为一体的第一部件22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锥部44以及下密封突起45为与第一部件223分体的一体的第二部件224。第一部件223以及第二部件224的材料例如使用不锈钢等金属。第二部件224通过压入、热压配合、粘接剂等方法固定在轴主体41的外周面。
定子23具有定子铁芯51和多个线圈52。定子铁芯51例如为硅钢板等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定子铁芯51固定在环状突起212的外周面。并且,定子铁芯51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齿511。线圈52通过卷绕在各齿511的周围的导线而构成。多个齿511以及多个线圈5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呈环状排列。
磁性部件24呈环状,且由未磁化的强磁性体构成。磁性部件24位于后述的磁铁34的下侧,且配置在基底部21的上表面。在磁性部件24与磁铁34之间产生轴向的磁吸引力。由此,旋转部3被向下侧吸引。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34与磁性部件24配置于相互在轴向重叠的位置。但是,磁铁34与磁性部件24也可不必在轴向重叠。在磁铁34与磁性部件24之间产生的磁吸引力只要具有轴向分量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部3具有轮毂31、帽部32、环状部件33以及磁铁34。
轮毂31在轴部22的周围被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轮毂31的材料例如使用不锈钢等金属。本实施方式的轮毂31具有套筒61、轮毂凸部62、顶板部63、外侧圆筒部64以及凸缘部65。
套筒61在轴部22的周围沿轴向呈筒状延伸。轮毂凸部62在上密封突起43的径向外侧且套筒61的上侧朝向上方呈环状突出。顶板部63从套筒61朝向径向外侧扩展。外侧圆筒部64从顶板部63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朝向下方呈大致筒状延伸。凸缘部65从外侧圆筒部64的下端部进一步朝向径向外侧突出。
套筒61具有轴主体41插入在其中的中央贯通孔310。并且,套筒61具有大致圆筒状的中央内周面610、位于比中央内周面610靠上侧的位置的上内周面611以及位于比中央内周面610靠下侧的位置的下内周面612。上内周面611以及下内周面612相对于中心轴线9倾斜。具体地说,上内周面611与中心轴线9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并且,下内周面612与中心轴线9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上侧而变短。
轴部22的中央外周面220与套筒61的中央内周面610在径向对置。轴部22的上外周面221与套筒61的上内周面611相对于径向倾斜对置。并且,轴部22的下外周面222与套筒61的下内周面612相对于径向倾斜对置。
磁盘12的下表面与凸缘部65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由此,磁盘12在轴向被定位。并且,磁盘12的内周部与外侧圆筒部64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由此,磁盘12在径向被定位。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圆筒部64以及凸缘部65成为支承磁盘12的支承部。
本实施方式的轮毂31由一体的部件构成。但是,轮毂31也可由多个部件构成。例如,也可由包括套筒61以及轮毂凸部62的部件和包括顶板部63、外侧圆筒部64以及凸缘部65的部件这两个部件构成轮毂31。
帽部32为在中央具有圆孔的大致圆板状的部件。帽部3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也可以为树脂。本实施方式的帽部32具有帽板部321和帽凸部322。帽板部321在轮毂凸部62以及上密封突起43的上方呈环状扩展。帽板部321的内周部与轴部22的上端部附近的外周面隔着微小间隙在径向对置。帽凸部322从帽板部32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下侧呈大致圆筒状突出。帽板部321的下表面以及帽凸部322的内周面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于轮毂凸部62。若轮毂31旋转,则帽部32也与轮毂31一同旋转。
环状部件33位于套筒61的下侧,且呈环状包围下密封突起45。在本实施方式中,轮毂32和环状部件33为相互分体形成的部件。环状部件33的材料例如使用不锈钢等金属或者树脂。环状部件33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套筒61。
磁铁34位于定子23的径向外侧且磁性部件24的上侧。磁铁34固定在外侧圆筒部64的内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圆环状的磁铁34。磁铁34的内周面与多个齿511的径向外侧的端面隔着间隙在径向对置。并且,在磁铁34的内周面沿周向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
另外,也可以使用多个磁铁来代替圆环状的磁铁34。使用多个磁铁时,以N极和S极交替排列的方式沿周向排列多个磁铁即可。
在这样的主轴马达11中,若对线圈52提供驱动电流,则在多个齿511产生磁通。并且,通过齿511与磁铁34之间的磁通的作用,在静止部2与旋转部3之间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支承在轮毂31的磁盘12与旋转部3一同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接下来,对主轴马达11所具有的流体动压轴承7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轴部22与套筒61以及环状部件33之间存在有润滑液70。润滑液70例如使用多元醇酯类油或二元酸酯类油。套筒61以及环状部件33借助润滑液70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轴部22旋转。
图5是套筒61的示意剖视图。如图5所示,套筒61在上内周面611具有人字状的上动压产生槽列711。并且,套筒61在下内周面612具有人字状的下动压产生槽列721。在主轴马达11驱动时,套筒61相对于轴部22向一方旋转。此时,上动压产生槽列711以及下动压产生槽列721使位于轴部22与套筒61之间的润滑液70产生动压。通过该动压,套筒61相对于轴部22在径向以及轴向被支承。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静止部2侧的轴承面的上外周面221、作为旋转部3侧的轴承面的上内周面611以及充满在这些周面之间的润滑液70构成上轴承部71。并且,通过作为静止部2侧的轴承面的下外周面222、作为旋转部3侧的轴承面的下内周面612以及充满在这些周面之间的润滑液70构成下轴承部72。并且,通过上轴承部71与下轴承部72构成流体动压轴承7。
在上轴承部71中,在旋转时施加给套筒61的动压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分量和朝向轴向下侧的分量。并且,在下轴承部72中,在旋转时施加给套筒61的动压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分量和朝向轴向上侧的分量。
另外,上动压产生槽列711配置在上外周面221以及上内周面611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即可。并且,下动压产生槽列721配置在下外周面222以及下内周面612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即可。
润滑液70具有上侧的液面701和下侧的液面702。上侧的液面701比上轴承部71靠上侧且位于上密封突起43与轮毂凸部62之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密封突起43的外周面和轮毂凸部62的内周面构成保持上侧的液面701的上密封部81。而下侧的液面702比下轴承部72靠下侧且位于下密封突起45与环状部件33之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下密封突起45的外周面与环状部件33的内周面构成保持下侧的液面702的下密封部82。
本实施方式的上密封部81包括上毛细管密封部811和抽吸密封部812。上轴承部71与上毛细管密封部811彼此相连。在上毛细管密封部811中,上密封突起43的外周面与轮毂凸部62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隔随着朝向上方而扩大。因此,润滑液70的上侧的液面701因表面张力而被向下侧吸引,而呈弯液面状。由此,能够抑制润滑液70从上密封部81漏出。
抽吸密封部812位于上毛细管密封部811的下侧即比上毛细管密封部811靠上轴承部71侧的位置。如图5所示,轮毂31在轮毂凸部62的内周面具有螺旋状的抽吸槽列813。在主轴马达11驱动时,轮毂31相对于轴部22向一方旋转。此时,抽吸槽列813朝向上轴承部71侧压入位于上密封突起43与轮毂凸部62之间的润滑液70。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润滑液70从上密封部81漏出。
另外,抽吸槽列813设置在构成抽吸密封部812的上密封突起43的外周面以及轮毂凸部62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即可。并且,抽吸槽列813也可为人字状的槽列。
本实施方式的下密封部82包括下毛细管密封部821。下轴承部72与下毛细管密封部821相连。在下毛细管密封部821中,下密封突起45的外周面与环状部件33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隔随着朝向下方而扩大。因此,润滑液70的下侧的液面702因表面张力而被向上侧吸引,而呈弯液面状。由此,能够抑制润滑液70从下密封部82漏出。
伴随通过抽吸部812而实现的润滑液70的流动,有时气泡从上密封部81混入润滑液70内。该气泡通过后述上开口614、连通孔613以及下开口615而向下密封部82移动。并且,该气泡从下毛细管密封部821向外部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密封突起45的外周面与中心轴线9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并且,环状部件33的内周面与中心轴线9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并且,下密封突起45的外周面相对于中心轴线9的角度比环状部件33的内周面相对于中心轴线9的角度大。因此,在主轴马达11旋转时,对下毛细管密封部821作用有朝向下轴承部72侧的离心力。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润滑液70从下密封部82漏出。
并且,套筒61除中央贯通孔310以外还具有连通孔613。连通孔613在比中央贯通孔310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上下贯通套筒61。连通孔613沿轴向连接设置在套筒61的上表面的上开口614和设置在套筒61的下表面的下开口615。连通孔613的内部也充满润滑液70。
润滑液70从上密封部81经由轴部22与套筒61之间的间隙以及连通孔613连续充满到下密封部82。因此,润滑液70的液面只形成有保持在上密封部81中的液面701以及保持在下密封部82中的液面702两处。由此,能够抑制润滑液70蒸发。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孔613的上开口614位于比连通孔613的下开口615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连通孔613从上开口614呈直线状延伸到下开口615。因此,与连通孔613的上开口614位于下开口615的正上方时相比,能够缩短润滑液70的循环路径。即,缩小润滑液70介于静止部2与旋转部3之间的面积。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流体动压轴承7整体的摩擦阻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毛细管密封部821位于比上毛细管密封部81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下毛细管密封部821位于比连通孔613的下开口615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从上毛细管密封部811混入润滑液70中且流入连通孔613内的气泡从下开口615顺滑地向下毛细管密封部821移动。因此,能够促进气泡从下毛细管密封部821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动压轴承7如前所述具有上动压产生槽列711和下动压产生槽列721。在主轴马达11驱动时,通过上动压产生槽列711与下动压产生槽列721的作用,位于轴部22的外周面与套筒61的内周面之间的润滑液70朝向上方流动。
并且,环状部件33的外周面与基底部21的环状突起212的内周面隔着微小的间隙在径向对置。环状部件33的外周面与环状突起212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隔比下密封突起45的外周面与环状部件33的内周面之间的下毛细管密封部821处的径向间隔的最大值小。由此,能够抑制环状部件33与环状突起212之间的气体出入。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润滑液70从下密封部82蒸发。即,该主轴马达11在环状部件33与环状突起212之间具有迷宫密封部83。迷宫密封部83位于比下毛细管密封部82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图6是主轴马达11在停止时的局部示意剖视图。在主轴马达11停止时,通过磁性部件24与磁铁34之间的磁吸引力,如图6中的空白箭头所示,旋转部3被向下侧吸引。因此,如图6所示,套筒61的下内周面612与下锥部44的下外周面222接触。下锥部44具有覆盖下外周面222的保护膜441。保护膜441的材料例如使用类金刚石(DLC)、镀金、二硫化钼。由此,能够抑制下外周面222因与套筒61接触而引起的损伤。保护膜441的材料使用DLC时,保护膜441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3μm。
在图6中,用粗虚线表示配置上内周面611的上动压产生槽列711的范围和配置下内周面612的下动压产生槽列721的范围。如图6所示,在该主轴马达11中,上动压产生槽列711的下端部与中心轴线9之间的径向距离d1比下动压产生槽列721的上端部与中心轴线9之间的径向距离d2小。即,上动压产生槽列711的下端部位于比下动压产生槽列721的上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如此,若将上动压产生槽列711配置在径向内侧,则能够减少上轴承部71处的摩擦损失。因此,能够抑制用于获得所希望的旋转速度的驱动电流值。但是,在该结构中,在下轴承部72产生的向上的动压比在上轴承部71产生的向下的动压大。但是,通过磁性部件24与磁铁34之间的磁吸引力,旋转部3被向下侧吸引。其结果是,在主轴马达11驱动时,作用在套筒61的向上的力与向下的力平衡。因此,能够获得主轴马达11的稳定旋转。
但是,根据主轴马达11使用时的朝向不同,上外周面221与上内周面611之间的间隔以及下外周面222与下内周面612之间的间隔也可多少发生变化。示出一个例子,在基底部21配置在铅垂下侧的状态下,驱动主轴马达11时,上外周面221与上内周面611之间的轴向间隔例如为7~8μm,下外周面222与下内周面612之间的轴向间隔例如为6~7μm。而在基底部21配置在铅垂上侧的状态下,驱动主轴马达11时,上外周面221与上内周面611之间的轴向间隔例如为6~7μm,下外周面222与下内周面612之间的轴向间隔例如为7~8μm。
并且,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动压产生槽列711的上端部与中心轴线9之间的径向距离d3比下动压产生槽列721的下端部与中心轴线9之间的径向距离d4短。即,上动压产生槽列711的上端部位于比下动压产生槽列721的下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上轴承部71处的摩擦损失。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用于获得所希望的旋转速度的驱动电流值。
图7是示出流体动压轴承7的各部分的尺寸以及角度的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括中心轴线9的截面中,上轴承部71的长度d5为下轴承部72的长度d6以下。在此,上轴承部71的长度d5是指上动压产生槽列711所存在的区域的长度,下轴承部72的长度d6是指下动压产生槽列721所存在的区域的长度。上轴承部71的长度d5例如能够为1.2mm~2.0mm。下轴承部72的长度d6例如能够为1.7mm~1.9mm。如此,通过使上轴承部71的长度d5为下轴承部72的长度d6以下,能够进一步减少上轴承部71处的摩擦损失。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用于获得所希望的旋转速度的驱动电流值。
并且,如图7所示,设上轴承部71相对于与中心轴线9垂直的面的投影面积为Sw,设下轴承部72相对于与中心轴线9垂直的面的投影面积为Su。在此,上轴承部71的投影面积Sw是指在该投影面中上动压产生槽列711的外接圆与内接圆之间的圆环部的面积。并且,下轴承部72的投影面积Sw是指在该投影面中下动压产生槽列721的外接圆与内接圆之间的圆环部的面积。本实施方式的主轴马达11满足Sw<Su的关系。如此,若使上轴承部71的投影面积Sw比下轴承部72的投影面积Su小,则能够进一步减少上轴承部71处的摩擦损失。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用于获得所希望的旋转速度的驱动电流值。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主轴马达11中,若设旋转部3的重量为W,设磁性部件24与磁铁34之间的磁吸引力的轴向分量的大小为B,则满足W×{1-(Sw/Su)×4}<B<1176[N]的关系。若满足该关系,则即使在基底部21配置在铅垂上侧的状态下,在使主轴马达11停止时,如图6所示,也容易使下外周面222与下内周面612保持在接触状态。即,容易使上外周面221与上内周面611保持在相互分离的状态。因此,不需通过DLC等保护膜441强化上外周面221。主轴马达11更加优选满足W<B<1176[N]的关系。
并且,如图7所示,在包括中心轴线9的截面中,以朝向中心轴线9侧延长上外周面221的假想直线与朝向中心轴线9侧延长下外周面222的假想直线之间的交点为假想交点225。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假想交点225到上动压产生槽列711的下端部的距离d8比从假想交点225到下动压产生槽列721的上端部的距离d9小。
并且,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括中心轴线9的截面中,上轴承部71相对于中心轴线9的角度与下轴承部72相对于中心轴线9的角度为相同的角度θ。在此所说的“相同”也包括大致相同。如此一来,动压的径向分量的大小与轴向分量的大小的比例在上轴承部71与下轴承部72处相同。因此,在考虑动压的情况下的上轴承部71以及下轴承部72的设计变得容易。角度θ例如能够为30°~50°。但是,上轴承部71相对于中心轴线9的角度与下轴承部72相对于中心轴线9的角度也可不必相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图8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主轴马达11B的局部示意剖视图。在图8的例子中,轴主体41B、下锥部44B以及下密封突起45B为一体的第一部件223B。并且,上锥部42B以及上密封突起43B为与第一部分223B分体的一体的第二部件224B。第二部件224B通过压入、热压配合、粘接剂等方法固定在轴主体41B的外周面。
如此,在轴部内的多个部位(轴主体、上锥部、上密封突起、下锥部以及下密封突起)中,也可组合由两个以上的部位构成的部件,来构成轴部。并且,轴部内的多个部位也可全部相互分体形成。并且,轴部也可由一个部件构成。
并且,也可为了使由下动压产生槽引起的动压比由上动压产生槽引起的动压大,而调整上动压产生槽以及下动压产生槽的形状、槽数或者深度。例如,也可使下动压产生槽列721的槽数比上动压产生槽列711的槽数多。或者,也可使下动压产生槽列721的深度比上动压产生槽列711的深度深。上动压产生槽列711的深度例如可为3~10μm。并且,下动压产生槽列721的深度例如可为5~12μm。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磁铁34配置在定子23的径向外侧,但磁铁也可配置在定子的径向内侧。即,也可呈磁铁的外周面与多个齿的径向内侧的端面隔着间隙在径向对置的结构。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定子23与磁铁34隔着间隙在径向对置,但本实用新型的主轴马达也可呈定子与磁铁隔着间隙在轴向对置的结构。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主轴马达也可为用于使磁盘以外的光盘等盘片旋转的马达。
并且,各部件的详细部分的形状也可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件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也可进行适当组合。
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认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变形和变更是明显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唯一地由本权利要求书决定。

Claims (33)

1.一种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马达具有:
静止部;
旋转部,其能够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以及
润滑液,其介于静止部与旋转部之间,
所述静止部具有:
基底部;
定子,所述定子的多个线圈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呈环状配置;
轴部,其沿所述中心轴线配置,且所述轴部的下端部固定于所述基底部;以及
磁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
所述轴部具有:
上外周面,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以及
下外周面,其配置在比所述上外周面靠下侧的位置,且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
所述上外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
所述下外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上侧而变短,
所述旋转部具有:
筒状的套筒,其具有所述轴部插入在其中的中央贯通孔;以及
磁铁,其隔着间隙与所述定子对置,且所述磁铁位于所述磁性部件的上侧,
所述套筒具有:
上内周面,其与所述上外周面对置,且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以及
下内周面,其位于比所述上内周面靠下侧的位置,且与所述下外周面对置,且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
所述上内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
所述下内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上侧而变短,
通过所述轴部、所述套筒和所述润滑液构成流体动压轴承,
所述流体动压轴承具有:
上轴承部,其具有配置在所述上外周面以及所述上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且在旋转时引发动压的上动压产生槽列;以及
下轴承部,其具有配置在所述下外周面以及所述下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且在旋转时引发动压的下动压产生槽,
所述上轴承部与所述下轴承部充满所述润滑液,
所述上动压产生槽列的下端部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比所述下动压产生槽的上端部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包括所述中心轴线的截面中,从朝向所述中心轴线侧延长上外周面的假想直线与朝向所述中心轴线侧延长所述下外周面的假想直线之间的交点到所述上动压产生槽列的下端部的距离比从所述交点到所述下动压产生槽的上端部的距离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上轴承部相对于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投影面积为Sw,设所述下轴承部相对于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投影面积为Su,则满足Sw<Su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包括所述中心轴线的截面中,所述上轴承部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下轴承部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下动压产生槽引发的动压比由所述上动压产生槽列引发的动压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包括所述中心轴线的截面中,所述上轴承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角度与所述下轴承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角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具有:
在俯视时与所述中心轴线重叠的轴主体;以及
与所述轴主体分体形成且具有所述下外周面的圆锥状的下锥部,
所述轴部还具有覆盖所述下锥部的所述下外周面的保护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液的液面分别位于所述上轴承部的上侧以及所述下轴承部的下侧,
所述主轴马达还具有:
与所述上轴承部相连并保持所述润滑液的上侧的液面的上密封部;以及
与所述下轴承部相连并保持所述润滑液的下侧的液面的下密封部,
所述套筒具有:
中央贯通孔,所述轴部插入在其中;以及
连通孔,其在比所述中央贯通孔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上下贯通,
所述润滑液从所述上密封部经由所述套筒与所述轴部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连通孔而连续充满到所述下密封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的上侧的开口位于比所述连通孔的下侧的开口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连通孔从所述上侧的开口呈直线状延伸到所述下侧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还具有与所述套筒分体形成的环状部件,
所述下密封部由所述静止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环状部件的内周面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具有位于所述环状部件的径向外侧的环状突起,
所述环状部件的外周面与所述环状突起的内周面隔着微小的间隙在径向对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密封部包括所述静止部与所述旋转部之间的径向间隔随着朝向上方而扩大的上毛细管密封部,所述下密封部包括所述静止部与所述旋转部之间的径向间隔随着朝向下方而扩大的下毛细管密封部,
所述下毛细管密封部位于比所述上毛细管密封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密封部还包括位于比所述上毛细管密封部靠所述上轴承部侧的位置且在所述旋转部旋转时朝向所述上轴承部侧压入所述润滑液的抽吸密封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下毛细管密封部的所述静止部的外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
构成所述下毛细管密封部的所述旋转部的内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
所述外周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角度比所述内周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角度大。
15.一种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马达具有:
静止部;
旋转部,其能够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以及
润滑液,其介于所述静止部与所述旋转部之间,
所述静止部具有:
基底部;
定子,所述定子的多个线圈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呈环状配置;
轴部,其沿所述中心轴线配置,且所述轴部的下端部固定于所述基底部;以及
磁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
所述轴部具有:
上外周面,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以及
下外周面,其配置在比所述上外周面靠下侧的位置,且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
所述上外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
所述下外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上侧而变短,
所述旋转部具有:
筒状的套筒,其具有所述轴部插入在其中的中央贯通孔;以及
磁铁,其隔着间隙与所述定子对置,且所述磁铁位于所述磁性部件的上侧,
所述套筒具有:
上内周面,其与所述上外周面对置,且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以及
下内周面,其位于比所述上内周面靠下侧的位置,且与所述下外周面对置,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
所述上内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
所述下内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上侧而变短,
通过所述轴部、所述套筒和所述润滑液构成流体动压轴承,
所述流体动压轴承具有:
上轴承部,其具有配置在所述上外周面以及所述上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且在旋转时引发动压的上动压产生槽列;以及
下轴承部,其具有配置在所述下外周面以及所述下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且在旋转时引发动压的下动压产生槽,
所述上轴承部与所述下轴承部充满所述润滑液,
设所述旋转部的重量为W,
设所述上轴承部相对于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投影面积为Sw,
设所述下轴承部相对于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投影面积为Su,
设所述磁性部件与所述磁铁之间的磁吸引力的轴向分量的大小为B,
满足Sw<Su且W×{1-(Sw/Su)×4}<B<1176[N]的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包括所述中心轴线的截面中,所述上轴承部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下轴承部的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下动压产生槽引发的动压比由所述上动压产生槽列引发的动压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动压产生槽的深度比所述上动压产生槽列的深度深。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满足W<B<1176[N]的关系。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包括所述中心轴线的截面中,所述上轴承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角度与所述下轴承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角度相等。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具有:
在俯视时与所述中心轴线重叠的轴主体;以及
与所述轴主体分体形成且具有所述下外周面的圆锥状的下锥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马达还具有覆盖所述下锥部的所述下外周面的保护膜。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具有:
在俯视时与所述中心轴线重叠的轴主体;以及
与所述轴主体分体形成且具有所述上外周面的圆锥状的上锥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动压产生槽列的上端部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比所述下动压产生槽的下端部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短。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液的液面分别位于所述上轴承部的上侧以及所述下轴承部的下侧,
所述主轴马达还具有:
与所述上轴承部相连并保持所述润滑液的上侧的液面的上密封部;以及
与所述下轴承部相连且保持所述润滑液的下侧的液面的下密封部,
所述套筒具有:
中央贯通孔,所述轴部插入在其中;以及
连通孔,其在比所述中央贯通孔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上下贯通,
所述润滑液从所述上密封部经由所述套筒与所述轴部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连通孔连续充满到所述下密封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的上侧的开口位于比所述连通孔的下侧的开口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连通孔从所述上侧的开口呈直线状延伸到所述下侧的开口。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还具有与所述套筒分体形成的环状部件,
所述下密封部由所述静止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环状部件的内周面构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具有位于所述环状部件的径向外侧的环状突起,
所述环状部件的外周面与所述环状突起的内周面隔着微小的间隙在径向对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密封部包括所述静止部与所述旋转部之间的径向间隔随着朝向上方而扩大的上毛细管密封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密封部还包括位于比所述上毛细管密封部靠所述上轴承部侧的位置且在所述旋转部旋转时朝向所述上轴承部侧压入所述润滑液的抽吸密封部。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密封部包括所述静止部与所述旋转部之间的径向间隔随着朝向下方而扩大的下毛细管密封部,
所述下毛细管密封部位于比所述上毛细管密封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下毛细管密封部的所述静止部的外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方而变短,
构成所述下毛细管密封部的所述旋转部的内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变短,
所述外周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角度比所述内周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角度大。
33.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
权利要求1至3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主轴马达;
存取部,其对支承于所述主轴马达的所述旋转部的盘片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中的至少一项;以及
外罩,其覆盖所述基底部的上部,
在由所述基底部和所述外罩构成的壳体的内部,容纳所述旋转部以及所述存取部。
CN201420214934.0U 2013-08-26 2014-04-29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3322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5068A JP2015043680A (ja) 2013-08-26 2013-08-26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13-175068 2013-08-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3229U true CN203933229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289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14934.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33229U (zh) 2013-08-26 2014-04-29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20141017787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26285B (zh) 2013-08-26 2014-04-29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787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26285B (zh) 2013-08-26 2014-04-29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13829B2 (zh)
JP (1) JP2015043680A (zh)
CN (2) CN2039332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6285A (zh) * 2013-08-26 2015-03-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111749924A (zh) * 2019-03-29 2020-10-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气体动压轴承、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22863A1 (de) * 2016-03-22 2017-09-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Lageranordnung
DE102016003666A1 (de) * 2016-03-30 2017-10-05 Minebea Co., Ltd. Fluiddynamisches Lagersystem
EP3290751B2 (de) 2016-09-02 2023-12-13 Flender GmbH Planetengetriebe
JP2018185016A (ja) * 2017-04-27 2018-11-2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流体軸受装置、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18207575A (ja) * 2017-05-30 2018-12-2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回転駆動装置
DE102018124286A1 (de) * 2018-10-02 2020-04-02 Minebea Mitsumi Inc. Festplattenlaufwerk
JP2020165471A (ja) * 2019-03-29 2020-10-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気体動圧軸受、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DE102019131160A1 (de) * 2019-11-19 2021-05-20 Minebea Mitsumi Inc. Fluiddynamisches Lager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92957C1 (ru) 1992-01-24 1997-10-10 Честер С. Хаджек Привод шпиндельного диска
JP3768571B2 (ja) * 1995-10-06 2006-04-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US5697708A (en) 1995-11-28 1997-12-16 Seagate Technology, Inc. Hydrodynamic bearing with reduce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DE19781916T1 (de) 1996-12-20 2000-06-21 Seagate Technology Konisches hydrodynamisches Lager mit zwei unabhängigen Zirkulationswegen
US6148501A (en) 1998-04-14 2000-11-21 Seagate Technology Llc Fabrication means for in-hub spindle with separate fluid dynamic bearings
US6655841B1 (en) 2000-06-15 2003-12-02 Seagate Technology Llc Cartridge style fluid dynamic bearing with conical or spherical bearing elements
JP4005826B2 (ja) * 2002-03-08 2007-11-1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モータ
JP2003269445A (ja) 2002-03-18 2003-09-25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337295A (ja) * 2004-05-24 2005-12-08 Nippon Densan Corp 円錐型動圧軸受装置およびモータならびに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674462B2 (ja) 2004-11-26 2011-04-2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2009216183A (ja) 2008-03-11 2009-09-24 Nippon Densan Corp 流体動圧軸受装置、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8284513B2 (en) 2008-03-11 2012-10-09 Nidec Corporation Fluid dynamic pressure bearing device,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US20110019303A1 (en) * 2008-05-26 2011-01-27 Nidec Corporation Fluid dynamic bearing apparatus,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US20140286600A1 (en) * 2008-05-26 2014-09-25 Seagate Technology Llc Apparatus including capillary and labyrinth seals
CN101868638B (zh) * 2008-05-26 2012-05-3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主轴电机以及盘驱动装置
DE102008025618A1 (de) 2008-05-28 2009-12-03 Minebea Co., Ltd. Fluiddynamisches Lagersystem
JP2015043680A (ja) * 2013-08-26 2015-03-0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6285A (zh) * 2013-08-26 2015-03-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104426285B (zh) * 2013-08-26 2017-04-1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111749924A (zh) * 2019-03-29 2020-10-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气体动压轴承、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CN111749924B (zh) * 2019-03-29 2022-03-0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气体动压轴承、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55246A1 (en) 2015-02-26
CN104426285A (zh) 2015-03-18
US9013829B2 (en) 2015-04-21
JP2015043680A (ja) 2015-03-05
CN104426285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33229U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103453020B (zh) 轴承机构、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02377272B (zh) 主轴马达及盘驱动装置
CN102454694B (zh) 包含连通路的流体动压轴承机构、主轴电机和盘驱动装置
US8284515B2 (en) Fluid dynamic pressure bearing device,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US8284513B2 (en) Fluid dynamic pressure bearing device,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CN102377271B (zh) 主轴马达及盘驱动装置
CN103671548A (zh) 轴承装置、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03453009A (zh) 轴承机构、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02377274B (zh) 主轴马达及盘驱动装置
CN103671547A (zh) 轴承装置、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02377273B (zh) 主轴马达及盘驱动装置
CN102820727B (zh) 马达及盘驱动装置
CN203761178U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103683629A (zh) 主轴电机及包括该主轴电机的硬盘驱动器
KR101412886B1 (ko) 스핀들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하드 디스크 드라이브
CN203896089U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US20130121627A1 (en) Hydrodynamic bearing assembly and spindle moto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470617A (zh) 液体动压轴承总成及包括该液体动压轴承总成的主轴电机
CN103368347A (zh) 无刷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204205791U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104852502A (zh) 马达、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1514498B1 (ko) 회전 부재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핀들 모터
KR101512542B1 (ko) 스핀들 모터
JP2008185179A (ja) 流体軸受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スピンドルモ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