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75847U - 无尾螺纹护套工具 - Google Patents

无尾螺纹护套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75847U
CN203875847U CN201420316661.0U CN201420316661U CN203875847U CN 203875847 U CN203875847 U CN 203875847U CN 201420316661 U CN201420316661 U CN 201420316661U CN 203875847 U CN203875847 U CN 203875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thread
insertosome
anury
claw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166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边孝一
高桥祐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Advan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960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352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ex Inc filed Critical Advanex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75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758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尾螺纹护套工具,其可减少零件件数或加工步骤数、组装步骤数以实现成本降低,并且也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是用来将无尾螺纹插入体安装于安装孔或从安装孔拆卸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1)。该无尾螺纹护套工具(1)具备:树脂制造的心轴(2),在前端侧的侧周部,形成保持无尾螺纹插入体的公螺纹部(4),沿轴线方向形成槽(7),并且在公螺纹部(4)的前端侧,形成与槽(7)连通的开口部(8a),在后端侧具有把手(6);及钩爪(3),设置在心轴(2)的槽(7)内,且在前端部具有爪部(11),该爪部(11)可扣卸地卡合于无尾螺纹插入体的缺口。钩爪(3)是以使爪部(11)可从心轴(2)的开口部(8a)出没的方式配置在槽(7)内。在钩爪(3)设置着使爪部(11)从开口部(8a)出没的出没手段。

Description

无尾螺纹护套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尾螺纹(tangless coil thread)用工具。
背景技术
惯用的包含金属线的无尾螺纹插入体(金属线、线圈状的螺纹插入体)是在外周面与内周面分别形成着外侧螺纹与内侧螺纹的线圈,且在其内侧螺纹的两端部形成着用于安装或拆卸的缺口。
无尾螺纹护套工具是用来对所述无尾螺纹插入体的缺口赋予驱动力(旋转力),而将该插入体安装于另一部件(母材)的螺孔(安装孔)或从该螺孔拆卸。利用这种无尾螺纹护套工具而安装于安装孔的无尾螺纹插入体广泛利用于在硬度不足的部件形成母螺纹的情况,特征在于最初便没有插入时用于卡合而之后必须折下的舌片。
作为无尾螺纹护套工具,提供如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在管状体内,以前端部从该管状体突出的方式,且以突出尺寸可调整的方式插入配置心轴(mandrel),在所述心轴,形成沿该心轴的轴线而使该心轴的侧面侧开口的槽,并且在该槽内插入配置在前端部具有钩部的长条的钩爪(pawl),该钩爪是以其中间部经由销而绕所述心轴自由转动,且在转动时所述钩部在所述心轴的前端部从所述槽的开口部自由出没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槽内,配置着以在常态下使所述钩部从所述槽的开口部突出的方式施压的施压部件,所述槽设为如下开口部,即,至少从所述销所位于的部位到所述前端部之间沿所述心轴的轴线直线地连续,且包含供所述钩部出没的开口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该无尾螺纹护套工具,供安装钩爪的槽的开口部包含供钩爪的钩部突出的开口部,因此在对该槽进行机械加工时,不会在内部产生阶差,而阻止钩爪发生转动不良。另外,由于无需以往所必需的消除槽加工部的阶差的研磨加工,加工步骤数减少,因此可使成本下降而实现低价。另外,开口部的数量比以往少也无妨,因此可提高心轴的强度。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8337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虽然如上所述,所述无尾螺纹护套工具功能上非常优异,但存在如下问题:构成零件的件数多,所以机构变得复杂,加工步骤数或组装步骤数也变多,从而导致成本高。
另外,所述无尾螺纹护套工具虽并无特别规定,但可推测各部件为金属制造,在该情况下因变重而导致操作性变差,另外,也存在还必须进行用来防锈的维护等使用不便这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尾螺纹护套工具,使构成简化而减少零件件数或加工步骤数、组装步骤数,由此实现成本降低,并且也方便使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是用来将在线圈端部的内侧螺纹形成着缺口的无尾螺纹插入体安装于安装孔或从安装孔拆卸,其特征在于具备:树脂制造的心轴,在前端侧的侧周部形成用来保持所述无尾螺纹插入体的公螺纹部,沿轴线方向形成着槽,并且在所述公螺纹部的前端侧形成与该槽连通的开口部,在后端侧具有把手;及钩爪,设置在所述心轴的所述槽内,且在前端部具有爪部,该爪部可扣卸地卡合于所述无尾螺纹插入体的缺口;且所述钩爪是以使所述爪部可从所述心轴的所述开口部出没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槽内,在所述钩爪设置着使所述爪部从所述开口部出没的出没手段。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中,优选所述钩爪包含与所述心轴分开形成的部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中,优选所述爪部以可卡合于所述无尾螺纹插入体的前端侧的缺口与后端侧的缺口两者的方式形成为平板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中,优选所述钩爪是通过将后端部固定在所述心轴的后端侧而使前端侧具有可挠性地构成,且构成为,在中间部具有操作部,由此,利用该操作部的操作来使所述爪部从所述开口部出没,且所述操作部由突起所形成,所述突起是从所述心轴上的形成在所述公螺纹部的后端部或其附近的第二开口部突出地配设。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中,优选该无尾螺纹护套工具是用来将在线圈端部的内侧螺纹形成着缺口的无尾螺纹插入体安装于安装孔,且所述开口部是以其前端位于所述公螺纹部的前端侧的三个螺纹以内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心轴。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中,优选该无尾螺纹护套工具是用来将在线圈端部的内侧螺纹形成着缺口的无尾螺纹插入体从安装孔拆卸,且在所述心轴,在比所述公螺纹部更前端侧形成着柱状的非螺纹部。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由于包含心轴与钩爪,所以零件件数少,因而使加工步骤数、组装步骤数变少,从而可使成本充分降低。
另外,心轴为树脂制造,所以轻量且操作性良好,而且也不会生锈,所以也几乎无需维护,因此也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的一实施方式的图,(a)是俯视图,(b)是(a)的A-A线箭视剖视图。
图2是用来对钩爪的爪部的形状进行说明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钩爪的爪部卡合于无尾螺纹插入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的第一变形例的图,(a)是俯视图,(b)是(a)的B-B线箭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安装无尾螺纹插入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的第二变形例的图,(a)是俯视图,(b)是(a)的C-C线箭视剖视图。
图7(a)、(b)是表示拆卸无尾螺纹插入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符号的说明]
1、30、40:无尾螺纹护套工具
2:心轴
3:钩爪
4:公螺纹部
7:槽
8:第一连通孔
8a:第一开口部(开口部)
9:第二连通孔
9a:第二开口部
10:第三连通孔
10a:第三开口部
11:爪部
11a:突出部
12:操作部
13:固定部
20:无尾螺纹插入体
20a:缺口
21:另一部件
22:安装孔(螺孔)
35:(前端)部分
41:非螺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成为可辨识的大小,而适当变更各部件的比例尺。
图1(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的一实施方式的图,(a)是无尾螺纹护套工具的俯视图,(b)是(a)的A-A线箭视剖视图。在这些图中,符号1为无尾螺纹护套工具,该无尾螺纹护套工具(以下记为工具)1是用来将下述无尾螺纹插入体安装于安装孔或从该安装孔拆卸。
也就是说,该工具1是具备心轴2、及如图1(b)所示配设在心轴2内的钩爪3而构成。
如图1(a)所示,心轴2在其前端侧的侧周部具有公螺纹部4,该公螺纹部4是用来将下述无尾螺纹插入体以螺合的状态保持,在比该公螺纹部4更后端侧具有柱状部5,进而在该柱状部5的后端部具有把手6,因此形成为俯视T字状。该心轴2是例如利用聚酰胺系树脂(尼龙)等硬质树脂制造的一体成形品。
如图1(b)所示,在该心轴2,沿其轴线方向而形成着槽7。该槽7从比所述公螺纹部4的前端稍靠后端侧延伸到柱状部5的后端侧而形成,且在心轴2的半径方向上的一侧开口而形成。在该槽7,其前端侧、即公螺纹部4的前端侧连通形成着第一连通孔8,在中间部、即公螺纹部4与柱状部5的分界部(公螺纹部4的后端部或其附近)连通形成着第二连通孔9,在后端部、即柱状部5的后端侧连通形成着第三连通孔10。如图1(a)所示,在这些第一连通孔8、第二连通孔9、第三连通孔10,在心轴2的半径方向上的另一侧,分别形成着第一开口部8a、第二开口部9a、第三开口部10a。
如图1(b)所示,钩爪3是由不锈钢等金属制造的细长的板材所形成,且插入到心轴2的所述槽7内,并保持在该槽7内。也就是说,在该钩爪3,在其前端部形成着爪部11,在中间部形成着操作部12,在后端部形成着固定部13。而且,通过将圆柱状(圆杆状)的固定部13压入到所述第三连通孔10中,而将钩爪3保持固定在槽7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爪部11是由平板状的突起所形成,且可移动地插入配置在第一连通孔8内。也就是说,爪部11是以该平板状的突起的正背两面朝向与心轴2(公螺纹部4)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方式形成配置。操作部12也是由平板状的突起所形成,且可移动地插入配置在第二连通孔9内。这些爪部11、操作部12与所述固定部13不同,是具有充分空隙地插入到对应的连通孔8(9)内,因此可不与这些连通孔8(9)的内表面干涉而沿其长度方向移动。
另外,这些爪部11、操作部12是以在图1(b)所示的通常时分别从第一开口部8a、第二开口部9a向外侧突出规定长度的方式构成。爪部11是以在使用时可卡合于由公螺纹部4保持的无尾螺纹插入体的缺口的方式突出。另外,操作部12是以可通过按压该操作部12而使钩爪3的前端侧挠曲,从而使爪部11从第一开口部8a向下方隐没的方式突出。
另外,钩爪3是仅其后端部的固定部13固定在心轴2,其余部分均未固定于心轴2而以自由的状态保持在槽7内。因此,钩爪3是与固定部13相反的一侧、即前端侧具有可挠性,即具有弹性。而且,由此钩爪3的前端侧可沿第一连通孔8或第二连通孔9的轴向移动。
另外,如图1(b)所示,钩爪3在未按压操作部12的通常时,保持其爪部11与操作部12之间抵接于心轴2的槽7的底部、即形成着第一连通孔8或第二连通孔9、第三连通孔10的一侧的状态。而且,在该通常时的状态下,如上所述,钩爪3保持其爪部11比成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口部的第一开口部8a突出规定长度,且操作部12也比第二开口部9a突出规定长度的状态。
基于这种构成,当在通常时的状态下按压比第二开口部9a突出的操作部12时,钩爪3因其后端部的固定部13被固定,所以前端侧向槽7侧挠曲(弹性变形),而使爪部11隐没在第一连通孔8内。另外,当从该状态解除对操作部12的按压时,钩爪3发挥弹性(可挠性)而弹性恢复,爪部11从第一开口部8a再次突出。由此,爪部11构成为可从第一开口部8a出没。另外,这种爪部11的出没是通过操作部12的按压操作而进行。也就是说,利用操作部12而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出没手段。
另外,如图2所示,在爪部11,在从第一开口部8a突出的部位,其一部分、即钩爪3的前端侧被切去,由此形成突出部11a。突出部11a是以可扣卸地卡合于图2中二点链线所表示的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第一卷的缺口部的方式构成,且是以其宽度与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一卷量(一山量)的宽度大致相等的方式形成。
这里,使爪部11的宽度(沿钩爪3的长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突出部11a的宽度,在突出部11a侧切去其一部分而形成宽度较窄的突出部11a的原因在于:在使用时、即插入无尾螺纹插入体20时力会集中地施加于突出部11a,因而要加强该突出部11a。另外,切去钩爪3的前端侧的原因在于:在将无尾螺纹插入体20插入并安装到另一部件(母材)21的安装孔(螺孔)22时,防止因爪部11抵接于另一部件21的安装孔22的开口缘而与其干涉以致妨碍无尾螺纹插入体20插入到安装孔22。
另外,爪部11形成为平板状,因此如图3所示,突出部11a也形成为平板状。因此,其一面侧与另一面侧之间无差异,由此任一面均容易地卡合于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缺口20a。
在利用这种构成的工具1将无尾螺纹插入体20安装于另一部件21、例如包含铝或树脂的低强度部件的安装孔(螺孔)22时,首先,在图1(a)、(b)所示的工具1的心轴2的公螺纹部4安装(螺合固定)无尾螺纹插入体20。也就是说,按压操作部12而使爪部11的突出部11a从第一开口部8a向下方隐没。然后,在该状态下使心轴2相对于无尾螺纹插入体20前进,将其前端侧的公螺纹部4插通且螺合于无尾螺纹插入体20中。这时,视需要使心轴2相对于无尾螺纹插入体20相对地旋转。
然后,当钩爪3的爪部11的突出部11a通过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第一卷后,解除操作部12的按压而使爪部11的突出部11a从第一开口部8a再次突出。然后,在该状态下使无尾螺纹插入体20相对于公螺纹部4相对地旋转。于是,如图3所示,在无尾螺纹插入体20,在其前端部的螺纹内侧形成着缺口20a,因此突出部11a的一面卡合于缺口20a,由此使无尾螺纹插入体20相对于公螺纹部4的相对旋转停止。
此外,在无尾螺纹插入体20,在其后端部的内侧螺纹也形成着缺口20a。但是,由于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前端部与后端部相互朝向相反方向,因此缺口20a的缺口方向也相反。
以这种方式使爪部11的突出部11a卡合于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前端侧的缺口20a后,在另一部件21的安装孔22中插入无尾螺纹插入体20。也就是说,相对于另一部件21垂直地保持工具1,在该状态下不强力按压,同时转动工具1,使无尾螺纹插入体20向正方向旋转而插入到安装孔22的规定位置。
将无尾螺纹插入体20插入到安装孔22的规定位置后,使工具1向反方向旋转,将公螺纹部4从无尾螺纹插入体20抽出。这时,由于在无尾螺纹插入体20,在后端部的内侧螺纹也形成着缺口20a,因此当爪部11的突出部11a通过该缺口20a时,按压操作部12而使突出部11a从第一开口部8a向下方隐没。由此,可避免突出部11a卡合于后端部侧的缺口20a。通过以这种方式将工具1的公螺纹部4从无尾螺纹插入体20抽出,而可将无尾螺纹插入体20安装于安装孔22的规定位置。
此外,关于无尾螺纹插入体20,准备多个不同尺寸的该无尾螺纹插入体20,根据安装孔22的大小等而适当选择使用。另一方面,关于工具1,也与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尺寸对应地,准备尤其公螺纹部4的螺纹径不同的多种该工具1。
另外,在从安装孔22拆卸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情况下,相对于另一部件21垂直地保持工具1,在该状态下按压操作部12,使突出部11a从第一开口部8a向下方埋没。然后,在该状态下将公螺纹部4的前端部旋入无尾螺纹插入体20。当爪部11通过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后端侧的第一卷后,解除操作部12的按压,使突出部11a再次突出。
接着,将心轴2向反方向旋转,使突出部11a卡合于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后端部侧的缺口20a。然后,通过使工具1向反方向旋转而使无尾螺纹插入体20旋转,从另一部件21拆卸该无尾螺纹插入体20。然后,再次按压操作部12,在使突出部11a从第一开口部8a向下方埋没的状态下使无尾螺纹插入体20相对于公螺纹部4相对地旋转,从公螺纹部4拆卸无尾螺纹插入体20。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工具1是:利用成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没手段的操作部12的按压操作及其解除操作,使突出部11a在公螺纹部4上出没,由此,可使突出部11a容易地卡合于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缺口20a。因此,可将无尾螺纹插入体20容易地安装于另一部件21的安装孔22,而且可从安装孔22容易地拆卸无尾螺纹插入体20。
而且,由于利用心轴2与钩爪3来构成这种工具1,因而零件件数少,所以可减少加工步骤数、组装步骤数,因此可使成本充分降低。
另外,因为使心轴2为树脂制造,所以工具1轻量且操作性良好,而且心轴2也不会生锈,所以几乎无需维护,因此可方便使用。
另外,由于使包含突出部11a的爪部11形成为平板状,而使突出部11a可卡合于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前端侧的缺口20a与后端侧的缺口20a两者,所以可利用同一个工具1共同进行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安装与拆卸,因此可更方便使用。
另外,由于与形成在公螺纹部4与柱状部5的分界部、即成为公螺纹部4的后端部或其附近的位置的第二开口部9a对应地,将操作部12设置在钩爪3的中间部,因此通过操作部12,不会损害公螺纹部4的功能而可使公螺纹部4在大致全长上发挥公螺纹的功能。另外,由于将操作部12配置在与成为作用点的爪部11相对较接近的位置,因此能够以更轻的力进行操作部12的按压操作。
另外,由于利用树脂制造的心轴2与金属制造的钩爪3而构成工具1,因此例如在废弃时可通过从心轴2拆卸钩爪3而容易地进行分类废弃。
其次,对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4(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的第一变形例的图,(a)是无尾螺纹护套工具的俯视图,(b)是(a)的B-B线箭视剖视图。在这些图中,符号30为无尾螺纹护套工具,该无尾螺纹护套工具30是用来将图2、图3所示的无尾螺纹插入体20安装(插入)到安装孔22的工具,即安装专用(插入专用)工具。
该工具30包含基本上与图1(a)、(b)所示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1同样的构成。因此,对于与无尾螺纹护套工具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一变形例的工具30与所述工具1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a)所示,在其心轴2的把手6形成着T字状的凹部31,在该凹部31内形成着两个贯通孔32、33;以及,在心轴2的把手6侧的侧周面形成着缺口部34。
贯通孔32、33是通过在其中插通绳或安装环等而可将工具30紧固在钥匙扣等其他物品。
缺口部34是用来确保树脂制造的心轴2的成形上的精度的空心部。
另外,该工具30形成为,前端侧充分短于心轴2的前端、即供钩爪3的爪部11突出的开口部8a。具体来说,开口部8a是以其前端(心轴2的前端侧的端缘)位于公螺纹部4的前端侧的三个螺纹以内的方式形成在心轴2。在本例中,如图4(a)、(b)所示,使开口部8a的前端位于从公螺纹部4的前端起大致第二个螺纹、即第二个螺纹到第三个螺纹之间。
通过这种构成,在将无尾螺纹插入体20安装于另一部件21的安装孔(螺孔)22时,可防止工具30的心轴2的前端与安装孔22的最深部干涉。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当将无尾螺纹插入体20安装于另一部件21的安装孔(螺孔)22时,成为心轴2的前端部的部分35(比供钩爪3的爪部11突出的开口部8a位于更前端侧的部分35)形成得足够短,从而防止该前端部分35抵接于作为盲孔的安装孔22的最深部而与其干涉以致妨碍插入无尾螺纹插入体20。
因此,本例的安装专用(插入专用)的工具30是:将比心轴2的开口部8a更前端侧的部分35形成得足够短,因此在对另一部件21的安装孔22安装无尾螺纹插入体20时,心轴2的前端不会与安装孔22的最深部干涉,因此可将无尾螺纹插入体20容易且良好地安装于安装孔22。
图6(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的第二变形例的图,(a)是无尾螺纹护套工具的俯视图,(b)是(a)的C-C线箭视剖视图。在这些图中,符号40为无尾螺纹护套工具,该无尾螺纹护套工具40是用来将图2、图3所示的无尾螺纹插入体20从安装孔拆卸(拔出)的工具,即拆卸专用(拔出专用)工具。
该工具40也包含基本上与图1(a)、(b)所示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1、及图4(a)、(b)所示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30同样的构成。因此,对与这些无尾螺纹护套工具1、3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变形例的工具40,也与图4(a)、(b)所示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30同样地,在心轴2的把手6形成着T字状的凹部31,且在该凹部31内形成着两个贯通孔32、33。另外,在心轴2的把手6侧的侧周面形成着缺口部34。
然而,如图6(a)所示,该工具40与所述工具1、30不同,在心轴2的前端部、即比所述公螺纹部4更前端侧,形成着圆柱状的非螺纹部41。该非螺纹部41形成为与公螺纹部4的谷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长度例如形成为与作为对象的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标称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通过这种构成,非螺纹部41在从安装孔22拆卸(拔出)无尾螺纹插入体20时,发挥引导部的功能。
也就是说,如图7(a)所示,当从安装孔22拆卸安装于另一部件21的安装孔22的无尾螺纹插入体20时,将工具40插入到安装孔22内的无尾螺纹插入体20内,使爪部11的突出部11a卡合于无尾螺纹插入体20的后端部侧的缺口(未图示)。这时,在比公螺纹部4更前端侧形成着非螺纹部41,因此该非螺纹部41可在安装孔22内的无尾螺纹插入体20内发挥引导部的功能,从而防止公螺纹部4的中心轴相对于安装孔22的中心轴倾斜。
因此,通过在该状态下使工具40旋转,而可如图7(b)所示,从安装孔22拆卸无尾螺纹插入体20。这时,由于利用非螺纹部41而防止公螺纹部4的中心轴相对于安装孔22的中心轴倾斜,所以不会相对于无尾螺纹插入体20倾斜地施力,而使力沿其中心轴线传递,由此从安装孔22笔直地拆卸无尾螺纹插入体20。
因此,本例的拆卸专用(拔出专用)的工具40是:由于在心轴2的前端部(比公螺纹部4更前端侧)形成着非螺纹部41,因此在从安装孔22拆卸无尾螺纹插入体20时通过使非螺纹部41发挥引导部的功能,而可笔直地抽出无尾螺纹插入体20,由此可从安装孔22容易且良好地拆卸无尾螺纹插入体20。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利用树脂制造的心轴2与金属制的钩爪3这些不同的部件构成工具1,但也可以是,通过也使钩爪3为树脂制造而利用相同的树脂一体地形成心轴2与钩爪3。

Claims (6)

1.一种无尾螺纹护套工具,是用来将在线圈端部的内侧螺纹形成着缺口的无尾螺纹插入体安装于安装孔或从安装孔拆卸,其特征在于具备:
树脂制造的心轴,在前端侧的侧周部,形成着用来保持所述无尾螺纹插入体的公螺纹部,沿轴线方向形成着槽,并且在所述公螺纹部的前端侧,形成着与该槽连通的开口部,在后端侧具有把手;及
钩爪,设置在所述心轴的所述槽内,且在前端部具有爪部,该爪部可扣卸地卡合于所述无尾螺纹插入体的缺口;且
所述钩爪是以使所述爪部可从所述心轴的所述开口部出没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槽内,
在所述钩爪设置着使所述爪部从所述开口部出没的出没手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爪包含与所述心轴分开形成的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爪部是以可卡合于所述无尾螺纹插入体的前端侧的缺口与后端侧的缺口两者的方式形成为平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爪是通过将后端部固定在所述心轴的后端侧而使前端侧具有可挠性地构成,且构成为,在中间部具有操作部,由此,利用该操作部的操作来使所述爪部从所述开口部出没,且
所述操作部由突起所形成,所述突起是从所述心轴上的形成在所述公螺纹部的后端部或其附近的第二开口部突出地配设。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其特征在于:用来将在线圈端部的内侧螺纹形成着缺口的无尾螺纹插入体安装于安装孔,且
所述开口部是以其前端位于所述公螺纹部的前端侧的三个螺纹以内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心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尾螺纹护套工具,其特征在于:用来将在线圈端部的内侧螺纹形成着缺口的无尾螺纹插入体从安装孔拆卸,且
在所述心轴,在比所述公螺纹部更前端侧形成着柱状的非螺纹部。
CN201420316661.0U 2013-09-02 2014-06-13 无尾螺纹护套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58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1599 2013-09-02
JP2013-181599 2013-09-02
JP2014096098A JP5873525B2 (ja) 2013-09-02 2014-05-07 タングレスコイルスレッド用工具
JP2014-096098 2014-05-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75847U true CN203875847U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76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1666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5847U (zh) 2013-09-02 2014-06-13 无尾螺纹护套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758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1346A (zh) * 2016-08-10 2019-04-16 伯尔霍夫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或移除钢丝螺套的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1346A (zh) * 2016-08-10 2019-04-16 伯尔霍夫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或移除钢丝螺套的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US11345004B2 (en) 2016-08-10 2022-05-31 Böllhoff Verbindungstechnik GmbH Tool for inserting and/or removing a wire thread inser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11769U (zh) 钢丝螺套
US8657594B2 (en) Punch of compression molding machine
US20030147720A1 (en) Fastener for variously sized studs
CN203875847U (zh) 无尾螺纹护套工具
JP5639443B2 (ja) タングレスコイルスレッド用工具
CN104825224A (zh) 一种高强度自持式锁紧起子
US8033006B2 (en) Method for mounting a thread-protecting element into a receiving thread and mounting spindle and a thread-protecting element therefore
US9452007B1 (en) Cannulated screw system
CN109084652B (zh) 内螺纹用塞规
EP1080859A1 (en) Core cutting tool
JP5933680B1 (ja) タングレスコイルスレッド用工具
JP5873525B2 (ja) タングレスコイルスレッド用工具
KR102331115B1 (ko) 신속 분해를 위해 구성된 공작기계 조립체
US9656719B1 (en) Axle arrangement for a rear hub of a bicycle
CN204765893U (zh) 一种高强度自持式锁紧起子
JP2003025242A (ja) 交換可能切削ヘッドを交換するための工具
CN209550640U (zh) 可换头刀杆
US11633838B1 (en) Gear puller having improved puller arms for stability in operation thereof
KR200372966Y1 (ko) 앵커볼트
CN105150153B (zh) 一种可换头螺丝刀
CN209180341U (zh) 一种方便维护与更换的同步带轮
CN109854604A (zh) 径向卡爪锁紧螺母
CN204413950U (zh) 一种圆管扳手
CN219925919U (zh) 一种快速去除滚珠丝杠带轮的工装
JP3134807U (ja) 電動ドライバーのドリルチャック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