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4628U - 托架 - Google Patents

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44628U
CN203844628U CN201420148299.0U CN201420148299U CN203844628U CN 203844628 U CN203844628 U CN 203844628U CN 201420148299 U CN201420148299 U CN 201420148299U CN 203844628 U CN203844628 U CN 203844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cushion frame
mentioned
bracket
insta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482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仓祐树
冈田贵志
杉浦由希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44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4462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托架,即使向将座椅骨架安装于交通工具地板的托架输入大负荷,托架也不易从地板上脱开。一种用于将圆管(13)(座椅骨架)安装于地板的下部固定体(12A)(托架),其具有:安装于地板的地板安装部(12A1);以及供圆管(13)安装的支承片(12A5)。支承片(12A5)形成为从该地板安装部(12A1)朝向与圆管(13)安装的安装部位延伸的特定方向的至少两个部位(第一部位(12A5a)和第二部位(12A5b))被弯曲的形状,因车辆发生后方碰撞而从圆管(13)向支承片(12A5)输入大负荷时,支承片(12A5)的上述被弯曲的至少两个部位(第一部位(12A5a)和第二部位(12A5b))发生弯曲变形,由此吸收而减轻向地板安装部(12A1)传递的负荷。

Description

托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架。详细地说,涉及用于将座椅骨架安装于交通工具地板的托架。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用座椅中,已知座椅骨架经由托架而螺栓连接并固定于地板上的结构(专利文献1)。具体地说,上述托架处于如下的状态:其底面部贴在地板上,通过贯通地插通该底面部的螺栓而连接并固定于地板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9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重量物撞在托架上,托架的螺栓连接部被施加强大的负荷,托架可能会从地板上脱开。本实用新型是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而发明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即使向将座椅骨架安装于交通工具地板的托架输入大的负荷,托架也不易从地板脱开。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托架采用下面的手段。
第一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将座椅骨架安装于交通工具地板的托架,其具有:安装于交通工具地板的地板安装部;以及供座椅骨架安装的座椅安装部。座椅安装部形成为从该地板安装部朝向与座椅骨架安装的安装部位延伸的特定方向的至少两个部位被弯曲的形状。因交通工具发生碰撞而从座椅骨架向座椅安装部输入大负荷时,座椅安装部的上述被弯曲的至少两个部位发生弯曲变形,由此吸收而减轻向地板安装部传递的负荷。
根据该第一实用新型,在交通工具发生碰撞时,即使从座椅骨架向座椅安装部输入大负荷,通过在座椅安装部弯曲形成的至少两个部位受到该负荷而发生弯曲变形,上述负荷不易向地板安装部传递。因此,即使向将座椅骨架安装于交通工具地板的托架输入大负荷,也能够使托架不易从地板上脱开。
第二实用新型在上述的第一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结构。座椅安装部为在比地板安装部高的位置与座椅骨架安装的结构。从地板安装部朝向与座椅骨架安装的安装部位延伸的第一部位为向上方侧弯曲的形状,从第一部位朝向与座椅骨架安装的安装部位进一步延伸的第二部位为向朝向座椅骨架的一侧弯曲的形状。
根据该第二实用新型,座椅安装部的第一部位或第二部位如上述形状那样弯曲形成,由此,在交通工具发生碰撞时从座椅骨架向座椅安装部输入的大负荷容易作为使第一部位或第二部位弯曲的弯曲力而输入。因此,上述负荷通过座椅安装部的第一部位或第二部位的弯曲变形而被适当地吸收,以避免向地板安装部传递。
第三实用新型在上述的第一或第二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结构。地板安装部由贴在交通工具地板上的底面部形成。座椅安装部从上述底面部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延出而形成。托架构成为还具有从底面部的宽度方向的缘部向立起的方向折弯而从下方侧支承座椅骨架的立面部。
根据该第三实用新型,从底面部的缘部立起而形成的立面部由于其刚性而能够从下方侧牢固地支承座椅骨架。而且,由于立面部从底面部的缘部折弯而形成,因此立面部为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承受向倒入方向弯曲的负荷而容易弯曲变形的结构。因此,通过上述立面部,能更良好地进行通常时的座椅骨架的支承,并且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使上述立面部弯曲变形而使来自座椅骨架的负荷不易向地板安装部传递。
第四实用新型在上述的第三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结构。座椅安装部通过狭缝而与底面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区域部分离,形成为单独呈曲轴状折弯的形状。
第五实用新型在上述的第一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结构。座椅安装部的被切起的前端侧的部位焊接于座椅骨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托架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车辆发生后方碰撞时托架受到来自座椅骨架的负荷而变形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车辆发生后方碰撞时托架受到来自座椅骨架的负荷而变形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
实施例1
首先,使用图1~图5对实施例1的托架(下部固定体12A)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托架(下部固定体12A)如图1所示,作为用于将汽车的后座椅1的骨架(后述的圆管1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安装在地板F上的安装件而构成。上述后座椅1作为构成汽车的第二排的座位的三人坐下用的座椅而构成,具备作为就坐乘客的靠背的座椅靠背2和作为就坐部的座垫3。座垫3为具有可坐下三人的长的横向宽度的连续的结构,座椅靠背2为分成以左右4:6的比率分割的一人坐下用和二人坐下用后的结构。
上述座椅靠背2设定为如下状态,即,该4:6分割的各部分分别被支承构造10支承为相对于地板F可以相互绕同轴前后旋转的状态。具体地说,上述4:6分割的座椅靠背2的各部分设定为如下状态,即,它们的外侧的下端部分别与设置于地板F上的左右的侧支承件11的可动体11B结合,它们的内侧的下端部同样分别与设置于地板F上的中央部位的中央支承件12的各可动体12C结合。
上述各侧支承件11具备一体地螺栓连接设置在地板F上的固定体11A、通过旋转轴11C以可前后旋转的状态枢轴连接设置在固定体11A上的可动体11B。在两固定体11A之间,形成圆钢管制的圆管13贯通两者而一体地焊接架设的状态。由此成为左右的固定体11A经由上述圆管13相互一体结合的状态。另外,中央支承件12的构成为,具备:下部固定体12A,一体地螺栓连接在地板F上,上述圆管13的中间部与其上部一体地结合;上部固定体12B,一体地结合设置在上述被结合的圆管13的中间部上;以及左右一对可动体12C,通过旋转轴12D以可前后旋转的状态枢轴连接设置在上部固定体12B的两侧部。
上述各侧支承件11的可动体11B和中央支承件12的各可动体12C,成为以相互可以绕同轴旋转的方式枢轴连接在各侧的固定体11A或中央支承件12的上部固定体12B上的状态。因此,通过上述构成的支承构造10,上述的座椅靠背2的4:6分割的各部分成为分别能够以上述的旋转轴11C、12D为中心单独地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的状态。上述的座椅靠背2的4:6分割的各部分始终为如下状态,即,设置于这些车辆外侧的肩口部的未图示的各卡合部,分别与设置于车箱侧壁的被卡合部卡合而止转,由此,这些靠背角度被固定保持在规定位置。而且,上述座椅靠背2的各部分通过解除上述各卡合构造,切换为在座垫3的上表面部折叠进去的状态。
座垫3的结构为,具备:设置于其前部的左右两个部位的、可以通过按压而卡合于地板F上的、未图示的按压式的结合构造;设置于其后缘部的左右的两个部位的、能够分别挂在设置于上述的圆管13的左右的两个部位的未图示的各钩而卡合的、未图示的紧急用的钩挂构造。上述按压式的结合构造通过分别被压入设置在地板F上的左右两个部位的未图示的压入孔内,成为与这些压入孔卡合而防脱的状态,即,成为发挥通常时能够保持为结合在地板F上的状态的结合强度,以使座垫3不会从地板F上剥离的构成。
另外,紧急用的钩挂构造是通过从下方侧挂住被结合在上述圆管13的左右两个部位的未图示的各钩,利用这些钩保持为被锁止的状态,使其不会从前方向及上方向拔出。上述紧急用的钩挂构造在车辆发生前碰撞时,发挥抑制其动作的功能,以使座垫3不会在那形势下从地板F上向前方侧及上方侧剥离。
上述座垫3设定为如下构成,即,首先,使设置于其后缘部的左右两部位的紧急用的钩挂构造形成为从下方侧挂住上述的圆管13的未图示的各钩的状态,之后,通过按压使设置于其前部的上述未图示的按压式的结合构造卡合在地板F上,由此成为被安装在地板F上的状态。通过形成这种安装构造,座垫3是被简便地安装在地板F上的结构,同时被支撑为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不易从地板F上剥离的状态。
将上述的圆管13的中间部固定在地板F上的下部固定体12A如图2及图4所示,始终为将圆管13一体地结合在地板F上的状态,成为从下方侧牢固地一体支撑的状态,以使圆管13不会从地板F上剥离。然而,上述下部固定体12A在车辆发生后方碰撞时,若向后方侧的带弹性的大负荷向后座椅1的座椅靠背2输入,则从与该座椅靠背2连结的圆管13输入向后方侧的大负荷,从地板F上脱开的不合理的负荷可能会作用于在该地板F上螺栓连接的地板安装部12A1。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下部固定体12A的供圆管13安装的座椅支承部12A2的支承片12A5(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安装部”)上设定有能量吸收构造EA(第一部位12A5a、第二部位12A5b、及第三部位12A5c),该能量吸收构造EA(第一部位12A5a、第二部位12A5b、及第三部位12A5c)在从上述圆管13输入大负荷时积极地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抑制来自圆管13的输入负荷向地板安装部12A1传递。
以下,详细说明上述下部固定体12A的具体的结构。如图2所示,上述的下部固定体12A通过对一张钢板材料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具有贴在地板F上而安装的地板安装部12A1;供圆管13安装的座椅支承部12A2。具体而言,下部固定体12A通过上述冲压加工而形成为如下形状,具有贴在地板F上的底面部12A3、折弯成从底面部12A3的左右两侧的缘部立起的形状的立面部12A4、从底面部12A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的前部切起而呈曲轴状折弯的支承片12A。
上述的底面部12A3在其中央部的上表面贴上而结合有由矩形形状的薄金属板构成的加强用的垫板12A3a,并且在它们重合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呈圆孔状贯通的通孔12A3b。而且,在各立面部12A4上,在它们的前缘侧的上角部,分别形成有能够从上方侧接纳而使上述的圆管13嵌合的呈圆弧状弯曲的凹状的嵌合面12A4a。并且,在上述的底面部12A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前部形成的支承片12A5通过狭缝12A6而与底面部12A3的左右两侧的区域部分离,形成为单独向上方侧呈曲轴状折弯的形状。如图4所示,上述各狭缝12A6分别形成为从底面部12A3的前侧的缘部到上述的垫板12A3a的近前侧的区域部而朝后侧笔直地呈筋状切入而成的形状。
上述的圆管13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嵌入设置于上述的各立面部12A4的凹状的嵌合面12A4a,由此在它们之间形成的下部固定体12A的支承片12A5成为从下方侧贴上的状态。并且,圆管13与上述贴上的各立面部12A4的凹状的嵌合面12A4a和支承片12A5分别焊接而结合,由此成为通过它们从下方侧强烈地一体支承的状态。并且,上述的下部固定体12A的底面部12A3贴在地板F上,连接螺栓12A7从上方侧插入到在底面部12A3的中央部形成的通孔12A3b内而螺合连接于在地板F下设置的固定螺母Fn,由此上述圆管13成为相对于地板F牢固地一体结合而固定的状态。
如此,上述的下部固定体12A中,安装在该地板F上的地板安装部12A1形成作为通过上述的连接螺栓12A7而安装在地板F上的底面部12A3的中央区域部。而且,上述的下部固定体12A的供圆管13安装的座椅支承部12A2由形成有接受上述的圆管13嵌入结合的各立面部12A4的凹状的嵌合面12A4a的前侧的区域部、从下方侧贴在圆管13上而结合的支承片12A5形成。
上述的下部固定体12A如图3及图5所示,当因车辆发生后方碰撞而向后方侧的带弹性的大负荷向座椅靠背2输入时,从与该座椅靠背2连结的圆管13受到负荷输入的座椅支承部12A2以承受该负荷的方式,分别以与底面部12A3的根部为支点向后上方侧压弯的方式发生塑性变形。在该塑性变形时,座椅支承部12A2以尽量不将该输入的负荷向地板安装部12A1传递的方式发生弯曲变形,从而防止地板安装部12A1从地板F上脱开。
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4所示,上述的构成座椅支承部12A2的支承片12A5从成为地板安装部12A1的前侧的底面部12A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前部向上方侧切起而形成,该切起的前端侧的部位成为贴于并焊接在圆管13上的状态。上述支承片12A5详细而言折弯成曲轴形状而形成,具有从底面部12A3的前部向上方侧折弯的第一部位12A5a、从第一部位12A5a的上缘向前方侧折弯的第二部位12A5b、从第二部位12A5b的前缘向前斜上方折弯的第三部位12A5c。
通过如上述那样形成,支承片12A5在因车辆发生后方碰撞而从圆管13向后方侧的大负荷输入到与该圆管13结合的前端部时,上述的折弯的各点(第一部位12A5a、第二部位12A5b、及第三部位12A5c)承受负荷输入的作用而弯曲变形,同时支承片12A5整体以向后上方侧被拉入的方式发生塑性变形。具体而言,支承片12A5在其接近于地板安装部12A1的根侧的第一部位12A5a与结合于圆管13的前端侧的部位之间,形成向前方侧折弯的第二部位12A5b,由此,在车辆发生后方碰撞时,根侧的第一部位12A5a或前端侧的第三部位12A5c也发生弯曲变形,但主要是第二部位12A5b以向后上方侧较大地立起的方式发生弯曲变形。
这样,支承片12A5在其接近于地板安装部12A1的根侧的第一部位12A5a与结合于圆管13的前端侧的部位之间形成第二部位12A5b,由此,从圆管13受到的负荷不会集中于根侧的第一部位12A5a,也作为使第二部位12A5b、第三部位12A5c发生弯曲变形的力而有效地分散。因此,能减轻向支承片12A5的根侧的第一部位12A5a传递的负荷,从而抑制向地板安装部12A1传递的负荷,有效地抑制地板安装部12A1从地板F上的剥离。而且,从圆管13向支承片12A5传递的负荷不会集中作用于支承片12A5的一个部位,而向支承片12A5的折弯的各点(第一部位12A5a、第二部位12A5b、及第三部位12A5c)分散作用,因此支承片12A5不易产生局部性的断裂,能通过支承片12A5整体进行有效的能量吸收。
另外,在上述车辆发生后方碰撞时,上述的构成座椅支承部12A2的左右的各立面部12A4也使它们的前侧的区域部压开成相对于它们的底面部12A3的前侧的区域部而立起的折曲形状,或者使它们的后侧的区域部发生压曲变形,从而进行有效的能量吸收。此时,上述的各立面部12A4的前侧的区域部欲将底面部12A3的后侧的区域部向上方侧抬起的力由狭缝12A6隔断,以免向底面部12A3的中央区域传递。因此,能抑制从各立面部12A4向地板安装部12A1传递的负荷,从而有效地抑制地板安装部12A1从地板F上的剥离。
如此,本实施例的下部固定体12A(托架)具有:安装在车辆的地板F上的地板安装部12A1;以及供圆管13(座椅骨架)安装的支承片12A5(座椅安装部)。支承片12A5形成为从该地板安装部12A1朝向与圆管13安装的安装部位延伸的特定方向的至少两个部位(第一部位12A5a和第二部位12A5b)被弯曲的形状。当因车辆发生后方碰撞而从圆管13向支承片12A5输入大负荷时,支承片12A5的上述被弯曲的至少两个部位(第一部位12A5a和第二部位12A5b)发生弯曲变形,由此吸收而减轻向地板安装部12A1传递的负荷。
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在车辆发生后方碰撞时,即使从圆管13向支承片12A5输入大负荷,弯曲而形成在支承片12A5上的至少两个部位(第一部位12A5a和第二部位12A5b)受到该负荷而发生弯曲变形,从而上述负荷不易向地板安装部12A1传递。因此,即使向将圆管13安装于地板F的下部固定体12A输入大负荷,也能够使下部固定体12A不易从地板F上脱开。
上述支承片12A5成为在比地板安装部12A1高的位置与圆管13安装的结构。并且,从地板安装部12A1朝向与圆管13安装的安装部位延伸的第一部位12A5a为向上方侧弯曲的形状,从第一部位12A5a朝向与圆管13安装的安装部位进一步延伸的第二部位12A5b为向朝向圆管13的一侧弯曲的形状。这样,支承片12A5的第一部位12A5a或第二部位12A5b如上述形状那样弯曲形成,由此,在车辆发生后方碰撞时,从圆管13向支承片12A5输入的大负荷容易作为使第一部位12A5a或第二部位12A5b弯曲的弯曲力而输入。因此,上述负荷通过支承片12A5的第一部位12A5a或第二部位12A5b的弯曲变形而被适当吸收,以避免向地板安装部12A1传递。
另外,地板安装部12A1由贴在地板F上的底面部12A3形成。支承片12A5从上述底面部12A3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延出而形成。下部固定体12A构成为还具有从底面部12A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缘部向立起的方向折弯而从下方侧支承圆管13的立面部12A4。从底面部12A3的两侧的缘部立起而形成的各立面部12A4借助其刚性,而能够从下方侧牢固地支承圆管13。而且,由于各立面部12A4从底面部12A3的缘部折弯而形成,因此各立面部12A4为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承受向倒入方向弯曲的负荷而容易发生弯曲变形的结构。因此,通过上述各立面部12A4,能更加良好地进行通常时的圆管13的支承,并且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使上述各立面部12A4发生弯曲变形而使来自圆管13的负荷不易向地板安装部12A1传递。
以上,使用一个实施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除上述实施例以外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例如,本实用新型的托架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铁路等汽车以外的车辆及飞机、船舶等其它交通工具,只要适用于将座椅骨架安装在交通工具地板上的用途即可。
另外,托架的地板安装部也包含通过铆接或螺合、焊接、压入等螺栓连接以外的方法而安装于交通工具地板上的结构。另外,座椅安装部供座椅骨架的哪个构成部位安装都可以。而且,该安装构造也并未限定为贴于并焊接在座椅骨架上的安装构造,也可以是按压而安装的结构、使用螺栓连接而安装的结构等。而且,立面部不限于折弯成从底面部垂直立起的形状,也可以是斜着立起的结构、以弯曲的形状立起的结构,或折弯成阶梯状而立起的结构等。
另外,座椅安装部的至少两个部位弯曲形成的形状并未限定为上述实施例所示那样的曲轴状的方式,也可以是“コ”状。而且,托架并不局限于板材,也可以是由金属线形成的结构。而且,座椅安装部的至少两个部位折弯的方向只要成为因交通工具发生碰撞而从座椅骨架向座椅安装部输入大负荷从而发生弯曲变形的方向即可。而且,座椅安装部并不局限于交通工具发生后方碰撞时,也可以形成为在前方碰撞发生时或侧方碰撞发生时等其他的碰撞发生时,使其弯曲的至少两个部位发生弯曲。而且,座椅安装部的第一部位或第二部位也可以不是折弯,而以曲线的形状弯曲形成。
标号说明
1 后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
2 座椅靠背
3 座垫
10 支承构造
11 侧支承件
11A 固定体
11B 可动体
11C 旋转轴
12 中央支承件
12A 下部固定体(托架)
12A1 地板安装部
12A2 座椅支承部
12A3 底面部
12A3a 垫板
12A3b 通孔
12A4 立面部
12A4a 凹状的嵌合面
12A5 支承片(座椅安装部)
12A5a 第一部位
12A5b 第二部位
12A5c 第三部位
12A6 狭缝
12A7 连接螺栓
EA 能量吸收构造
12B 上部固定体
12C 可动体
12D 旋转轴
13 圆管(座椅骨架)
F 地板
Fn 固定螺母

Claims (5)

1.一种托架,用于将座椅骨架安装于交通工具地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地板的地板安装部;以及
供所述座椅骨架安装的座椅安装部,
所述座椅安装部形成为从所述地板安装部朝向与所述座椅骨架安装的安装部位延伸的特定方向的至少两个部位被弯曲的形状,
因交通工具发生碰撞而从所述座椅骨架向所述座椅安装部输入大负荷时,所述座椅安装部的所述被弯曲的至少两个部位发生弯曲变形,由此吸收而减轻向所述地板安装部传递的负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安装部为在比所述地板安装部高的位置与所述座椅骨架安装的结构,从所述地板安装部朝向与所述座椅骨架安装的安装部位延伸的第一部位为向上方侧弯曲的形状,从该第一部位朝向与所述座椅骨架安装的安装部位进一步延伸的第二部位为向朝向所述座椅骨架的一侧弯曲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板安装部由贴在交通工具地板上的底面部形成,所述座椅安装部从所述底面部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延出而形成,所述托架构成为还具有从所述底面部的宽度方向的缘部向立起的方向折弯而从下方侧支承所述座椅骨架的立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安装部通过狭缝而与所述底面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区域部分离,形成为单独呈曲轴状折弯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安装部的被切起的前端侧的部位焊接于所述座椅骨架。
CN201420148299.0U 2013-03-28 2014-03-28 托架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4462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8412 2013-03-28
JP2013068412A JP6020294B2 (ja) 2013-03-28 2013-03-28 ブラケ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44628U true CN203844628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57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48299.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44628U (zh) 2013-03-28 2014-03-28 托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20294B2 (zh)
CN (1) CN20384462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47109B1 (en) * 2018-10-31 2021-08-04 Volvo Car Corporation Pivot bracket for connecting vehicle seats
US11535129B1 (en) 2021-08-17 2022-12-2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mounting bracket for energy attenuating mem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5469A (ja) * 1996-12-17 1998-06-30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5031464B2 (ja) * 2007-07-03 2012-09-19 株式会社今仙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シートの骨組み構造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89219A (ja) 2014-10-06
JP6020294B2 (ja) 2016-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58742B1 (en) Vehicle seat structure
US8827362B2 (en) Seat back frame for vehicle seat
JP548827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の支持構造
US8833857B2 (en) Vehicle seat
JP2011152911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のサブフレーム
CN203844628U (zh) 托架
JP512390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CN201800576U (zh) 一种儿童安全约束系统的下固定点
CN203780340U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203780339U (zh) 托架
CN102015421B (zh) 车体构造
JP556106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9196492A (ja) 車両シート用片側駆動装置
CN203995832U (zh) 一种汽车座椅铰链
JP605660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11166582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位座椅上靠背支架
CN102198814A (zh) 车辆后排座椅骨架
CN203739680U (zh) 汽车后排座椅与后地板的连接结构
CN217374256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骨架
JP2014051155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JP3585433B2 (ja) 車両の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固定構造
CN203198774U (zh) 车辆用座椅
JP2019104435A (ja) 車両の水素タンク支持構造
JP512390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201317346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