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92666U - 开合模机构及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开合模机构及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92666U
CN203792666U CN201420074231.2U CN201420074231U CN203792666U CN 203792666 U CN203792666 U CN 203792666U CN 201420074231 U CN201420074231 U CN 201420074231U CN 203792666 U CN203792666 U CN 203792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lever
slotted hole
hole structure
movable block
dynamic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742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君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UIMEI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UIMEI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UIMEI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UIMEI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742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92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92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9266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合模机构,包括定模控制杆、动模控制杆、固定块、第一和第二活动块、第一和第二弹性件。固定块装于中间模并开设有第一槽孔结构和第二槽孔结构;第一活动块横跨第一槽孔结构;第二活动块横跨第二槽孔结构;定模控制杆的一端固定在定模上,另一端穿置第一槽孔结构和第一活动块并具有第一卡合阻挡部及第一带动部;第一活动块位于第一带动部及定模之间;动模控制杆一端固定于动模上,另一端穿置第二槽孔结构和第二活动块并具有第二卡合阻挡部及第二带动部;第一弹性件驱使第一活动块与第二卡合阻挡部卡合,第二弹性件驱使第二活动块与动模控制杆抵触,有效准确地控制开合模作动。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Description

开合模机构及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合模机构及双分面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消费品,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及追求个性化的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加速了物质消费品的需求量,而塑胶制品就是诸多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塑胶制品大多数是由注塑模具所成型的,借助注塑模具能高效地成型出所需外形的塑胶制品,从而加速了注塑模具的发展步伐。
而双分型面注塑模具就是诸多注塑模具中的一种,由于双分型面注塑模具需要二次开模作动的,故能成型出结构比较复杂且质量比较高的塑胶制品,从而使得双分型面注塑模具得到广泛的使用。
但是,正由于双分型面注塑模具存在两次开合模动作,即第一分型面和第二分型面的开合模作动,故对第一分型面及第二分型面的有序开合要求很高,而现有的安装在双分型面注塑模具上的开合模装置是没法精准有效地控制开合模顺序的。
因此,急需要一种能有效且精准地控制开合模顺序并具有结构简单的开合模机构及双分型面注塑模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且精准地控制开合模顺序并具有结构简单的开合模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且精准地控制开合模顺序并具有结构简单的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合模机构,设于双分型面注塑模具上,所述双分型面注塑模具依次包括定模、中间模及动模,所述定模及动模可相对所述中间模做开合模的移动。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开合模机构包括定模控制杆、动模控制杆、固定块、第一活动块、第二活动块、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固定块安装在所述中间模并沿所述双分型面注塑模具的开模方向开设有第一槽孔结构和第二槽孔结构;所述第一活动块及第二活动块均沿交错于所述双分型面注塑模具的开模方向移动的装配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第一活动块横跨所述第一槽孔结构并可于所述第一槽孔结构和第二槽孔结构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活动块横跨所述第二槽孔结构并可于所述第一槽孔结构和第二槽孔结构之间移动;所述定模控制杆及动模控制杆沿所述双分型面注塑模具的开模方向布置,所述定模控制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定模上,所述定模控制杆的另一端穿置所述第一槽孔结构和第一活动块并具有第一卡合阻挡部及第一带动部,所述第一活动块沿开模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带动部及所述定模之间;所述动模控制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动模上,所述动模控制杆的另一端穿置所述第二槽孔结构和第二活动块并具有第二卡合阻挡部及第二带动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块及所述固定块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驱使所述第一活动块与所述第二卡合阻挡部卡合而阻挡所述动模控制杆沿远离所述中间模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块及所述固定块上,所述第二弹性件驱使所述第二活动块朝所述第一卡合阻挡部处移动而与所述第二带动部相互顶推;开模时,所述定模沿远离所述中间模的方向相对该中间模移动,则所述定模控制杆通过所述第一带动部带动所述第一活动块脱离与第二卡合阻挡部的卡合而允许所述动模沿远离所述中间模的方向相对该中间模移动,移动的所述动模驱使所述动模控制杆的第二带动部脱离与所述第二活动块的顶推而允许该第二活动块与所述第一卡合阻挡部卡合。
较佳地,所述定模控制杆及动模控制杆相互平行且彼此分开。
较佳地,所述第一活动块及第二活动块的移动方向均与开模方向相垂直。
较佳地,所述固定块沿交错于开模方向还开设有第三槽孔结构及第四槽孔结构,所述第三槽孔结构和第四槽孔结构均连通所述第一槽孔结构和第二槽孔结构,所述第一活动块装配于所述第三槽孔结构并可于该第三槽孔结构内移动,所述第二活动块装配于所述第四槽孔结构并可于该第四槽孔结构内移动。
较佳地,所述第三槽孔结构及第四槽孔结构相互平行且彼此分开。
较佳地,所述第一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三槽孔结构内并抵触于所述定模控制杆和所述固定块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四槽孔结构内并抵触于所述动模控制杆和所述固定块之间。
较佳地,所述第一卡合阻挡部位于所述定模控制杆邻近所述动模控制杆的一侧处,所述第一带动部位于所述定模控制杆远离所述动模控制杆的一侧处;所述第二卡合阻挡部位于所述动模控制杆邻近所述定模控制杆的一侧处,所述第二带动部位于所述动模控制杆远离所述定模控制杆的一侧处。
较佳地,所述第一带动部为一第一斜面结构,所述第一斜面结构沿所述定模控制杆远离所述第一槽孔结构的移动方向朝靠近所述动模控制杆处倾斜。
较佳地,所述第二带动部为第二斜面结构,所述第二斜面结构沿所述动模控制杆远离所述第二槽孔结构的移动方向朝远离所述定模控制杆处倾斜。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分型面注塑模具依次包括定模、中间模及动模,所述定模及动模可相对所述中间模做开合模的移动。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双分型面注塑模具还包括前述的开合模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动模控制杆、定模控制杆、第一活动块、第二活动块、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及固定块的配合,故在开模时,定模沿远离中间模的方向相对该中间模移动,使定模控制杆通过第一带动部带动第一活动块脱离与第二卡合阻挡部的卡合,此时才允许动模沿远离中间模的方向相对该中间模移动,移动的动模驱使动模控制杆的第二带动部脱离与第二活动块的顶推而允许该第二活动块与第一卡合阻挡部卡合,实现开模的目的;合模时,动模先沿靠近中间模的方向相对该中间模移动,移动的动模通过动模控制杆的第二带动部带动第二活动块脱离与第一卡合阻挡部的卡合,此时才允许定模控制杆沿伸入第一槽孔结构内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定模沿靠近中间模处移动,实现合模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开合模机构能有效且精准地确保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开合模机构的双分型面注塑模具之开合模顺序,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分型面注塑模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双分型面注塑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a至图3c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分型面注塑模具的开模过程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双分型面注塑模具100依次包括定模20、中间模30及动模40,定模20及动模40可相对中间模30做开合模的移动,即在图2中,定模20可沿图2中的上下方向相对中间模30进行移动,动模40可沿图2中的上下方向相对中间模30进行移动,以满足双分型面的开合模的要求。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双分型面注塑模具100还包括开合模机构10,开合模机构10包括定模控制杆11、动模控制杆12、固定块13、第一活动块14、第二活动块15、第一弹性件16及第二弹性件17。
固定块13安装在中间模30上,且固定块13沿双分型面注塑模具100的开模方向(即图2中由上至下的方向)开设有第一槽孔结构131和第二槽孔结构132,较优的是,第一槽孔结构131和第二槽孔结构132是彼此分开的,以便于第一槽孔结构131及第二槽孔结构132的成型加工,当然,第一槽孔结构131及第二槽孔结构132也可部分重叠而相互连通的,但不以此为限;可选择的是,使第一槽孔结构131及第二槽孔结构133沿开模方向贯穿固定块13。
第一活动块14及第二活动块15均沿交错于双分型面注塑模具100的开模方向移动的装配于固定块13上,较优的是,第一活动块14及第二活动块15的移动方向是沿图2中的左右方向布置,并与开模方向相互垂直,以使定模控制杆11能更可靠地带动第一活动块14移动,动模控制杆12更可靠地带动第二活动块15移动;且第一活动块14横跨第一槽孔结构131并可于第一槽孔结构131和第二槽孔结构132之间移动,第二活动块15横跨第二槽孔结构132并可于第一槽孔结构131和第二槽孔结构132之间移动;为使第一活动块14及第二活动块15的移动更平稳可靠,故固定块13沿交错于开模方向还开设有第三槽孔结构133及第四槽孔结构134,第三槽孔结构133和第四槽孔结构134均连通第一槽孔结构131和第二槽孔结构132;第一活动块14装配于第三槽孔结构133内,并可于该第三槽孔结构133内移动;第二活动块15装配于第四槽孔结构134内并可于该第四槽孔结构134内移动;较优的是,第三槽孔结构133及第四槽孔结构134相互平行且彼此分开,以便于第三槽孔结构133及第四槽孔结构134的加工,并防止第一活动块14及第二活动块15之间的相互干涉;可选择的是,第一槽孔结构131均与第三槽孔结构133及第四槽孔结构134相垂直,第二槽孔结构132均与第三槽孔结构133及第四槽孔结构134相垂直,以使第一槽孔结构131及第二槽孔结构132相互平行的目的。
定模控制杆11及动模控制杆12沿双分型面注塑模具100的开模方向布置,较优的是,定模控制杆11及动模控制杆12相互平行且彼此分开,对应地,第一槽孔结构131及第二槽孔结构132也是相互平行且彼此分开的,以防止定模控制杆11及动模控制杆12作动时相互干涉;定模控制杆11的一端固定在定模20上,定模控制杆11的另一端穿置第一槽孔结构131和第一活动块14内并具有第一卡合阻挡部111及第一带动部112,第一活动块14沿开模方向位于第一带动部112及定模20之间。动模控制杆12的一端固定于动模40上,动模控制杆12的另一端穿置第二槽孔结构132和第二活动块15内并具有第二卡合阻挡部121及第二带动部122。
第一弹性件16连接于第一活动块14及固定块13上,具体地,当第一活动块14收容于第三槽孔结构133内时,此时的第一弹性件16收容于第三槽孔结构133内并抵触于定模控制杆11和固定块13之间,且第一弹性件16驱使第一活动块14与第二卡合阻挡部121卡合,从而阻挡动模控制杆12沿远离中间模30的方向(即图2中由上至下的方向)移动,状态如图2所示。第二弹性件17连接于第二活动块15及固定块13上,具体地,当第二活动块15收容于第四槽孔结构134内时,此时的第二弹性件17收容于第四槽孔结构134内并抵触于动模控制杆12和固定块13之间,且第二弹性件17驱使第二活动块15朝第一卡合阻挡部111处移动而与第二带动部122相互顶推。当本实用新型的双分型面注塑模具100开模时,定模20沿远离中间模30的方向相对该中间模30移动,即定模20相对中间模30是沿图2中由下至上的方向移动,则定模控制杆11通过第一带动部112带动第一活动块14脱离与第二卡合阻挡部121的卡合后,才允许动模40沿远离中间模30的方向相对该中间模30移动,即动模40相对中间模30是沿图2中由上至下方向移动,使移动的动模40通过动模控制杆12的第二带动部122脱离与第二活动块15的顶推后,才允许该第二活动块15与第一卡合阻挡部111卡合,以阻挡开模完成的定模控制杆11于合模时先沿伸入第一槽孔结构131的方向移入第一槽孔结构131,从而确保定模20及定模40于开合模时的有序作动。更具体地,如下:
较优者,第一卡合阻挡部111位于定模控制杆11邻近动模控制杆12的一侧处(即是图2中定模控制杆11的左侧处,该左侧是沿开模方向布置),第一带动部112位于定模控制杆11远离动模控制杆12的一侧处(即图2中的定模控制杆11的右侧处,该右侧是沿开模方向布置),以便于第二活动块15与第一卡合阻挡部111的卡合,以及第一带动部112对第一活动块14的顶推;具体地,第一带动部112为一第一斜面结构,第一斜面结构沿定模控制杆11远离第一槽孔结构131的移动方向(即图2中由下至上的方向)朝靠近动模控制杆12处倾斜,以使第一带动部112顶推第一活动块14沿图2中由左至右移动;为使得第一带动部112能更可靠地带动第一活动块14移动,故第一活动块14具有与第一斜面结构相配合的第一倾斜结构(图中未示)。
同时,第二卡合阻挡部121位于动模控制杆12邻近定模控制杆11的一侧处(即图2中的动模控制杆12的右侧处,该右侧是沿开模方向布置),第二带动部122位于动模控制杆12远离定模控制杆11的一侧处(即图2中的动模控制杆12的左侧处,该左侧是沿开模方向布置),以便于第一活动块14与第二卡合阻挡部121的卡合,以及第二带动部122对第二活动块15的顶推;具体地,第二带动部122为第二斜面结构,第二斜面结构沿动模控制杆12远离第二槽孔结构132的移动方向(即图2中由上至下的方向)朝远离定模控制杆11处倾斜,以使第二带动部122顶推第二活动块15沿图2中由右至左移动;为使得第二带动部122能更可靠地带动第二活动块15移动,故第二活动块15具有与第二斜面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倾斜结构(图中未示)。
结合图3a至图3c,对本实用新型的双分型面注塑模具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开模前,如图3a所示,第一弹性件16使第一活动块14与动模控制杆12的第二卡合挡阻部121相卡合,从而阻挡此时的动模控制杆12沿远离中间模30处移动,从而使得动模40不能相对中间模30打开;在定模20相对中间模30打开的过程中,定模控制杆11的第一带动部112顶推第一活动块14,使第一活动块14朝右侧处移动并抵顶第一弹性件16,此时,第一活动块14逐渐地脱离与动模控制杆12的第二卡合阻挡部121的卡合;当第一活动块14完全地脱离与动模控制杆12的第二卡合阻挡部121的卡合(如图3b所示)时,动模40可相对中间模30打开,此时,动模控制杆12的第二带动部122逐渐地脱离与第二活动块15的顶推,并在第二弹性件17所提供的弹性力的作用下,驱使第二活动块15朝第一卡合阻挡部111处移动,使第二活动块15阻挡此时的定模控制杆11移入第一槽孔结构131内,状态如图3c所示;在此种情况下,定模20和动模40可分别相对中间模30打开;综合上述情况可知,在开模过程中,定模20先打开,再到动模40打开。
而在合模的过程中,由于第二活动块15伸入定模控制杆11的第一卡合阻挡部111处而对定模20进行阻挡,使定模20不能够完全地相对中间模30闭合,此时,定模控制杆11可伸入于第一槽孔结构131内,且动模40能够完全地相对中间模30闭合;当动模控制杆12的第二带动部122抵顶第二活动块15时,则此时的第二带动部122便驱使第二活动块15朝左侧移动,从而使第二活动块15逐渐地脱离与定模控制杆11的第一卡合阻挡部111的卡合;当第二活动块15完全地脱离与定模控制杆11的第一卡合阻挡部111时,此时的定模20可朝中间模30处移动并实现完全闭合的目的;综合上述情况可知,在合模过程中,动模40先闭合,再到定模20闭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动模控制杆12、定模控制杆11、第一活动块14、第二活动块15、第一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7及固定块13的配合,故在开模时,定模20沿远离中间模30的方向相对该中间模30移动,使定模控制杆11通过第一带动部112带动第一活动块14脱离与第二卡合阻挡部121的卡合,此时才允许动模40沿远离中间模30的方向相对该中间模30移动,移动的动模40驱使动模控制杆12的第二带动部122脱离与第二活动块15的顶推而允许该第二活动块15与第一卡合阻挡部111卡合,实现开模的目的;合模时,动模40先沿靠近中间模30的方向相对该中间模30移动,移动的动模40通过动模控制杆12的第二带动部122带动第二活动块15脱离与第一卡合阻挡部111的卡合,此时才允许定模控制杆11沿伸入第一槽孔结构131内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定模20沿靠近中间模30处移动,实现合模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开合模机构10能有效且精准地确保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开合模机构10的双分型面注塑模具100之开合模顺序,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开合模机构,设于双分型面注塑模具上,所述双分型面注塑模具依次包括定模、中间模及动模,所述定模及动模可相对所述中间模做开合模的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模机构包括定模控制杆、动模控制杆、固定块、第一活动块、第二活动块、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固定块安装在所述中间模并沿所述双分型面注塑模具的开模方向开设有第一槽孔结构和第二槽孔结构,所述第一活动块及第二活动块均沿交错于所述双分型面注塑模具的开模方向移动的装配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第一活动块横跨所述第一槽孔结构并可于所述第一槽孔结构和第二槽孔结构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活动块横跨所述第二槽孔结构并可于所述第一槽孔结构和第二槽孔结构之间移动,所述定模控制杆及动模控制杆沿所述双分型面注塑模具的开模方向布置,所述定模控制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定模上,所述定模控制杆的另一端穿置所述第一槽孔结构和第一活动块并具有第一卡合阻挡部及第一带动部,所述第一活动块沿开模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带动部及所述定模之间,所述动模控制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动模上,所述动模控制杆的另一端穿置所述第二槽孔结构和第二活动块并具有第二卡合阻挡部及第二带动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块及所述固定块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驱使所述第一活动块与所述第二卡合阻挡部卡合而阻挡所述动模控制杆沿远离所述中间模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块及所述固定块上,所述第二弹性件驱使所述第二活动块朝所述第一卡合阻挡部处移动而与所述第二带动部相互顶推;开模时,所述定模沿远离所述中间模的方向相对该中间模移动,则所述定模控制杆通过所述第一带动部带动所述第一活动块脱离与第二卡合阻挡部的卡合而允许所述动模沿远离所述中间模的方向相对该中间模移动,移动的所述动模驱使所述动模控制杆的第二带动部脱离与所述第二活动块的顶推而允许该第二活动块与所述第一卡合阻挡部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控制杆及动模控制杆相互平行且彼此分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块及第二活动块的移动方向均与开模方向相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沿交错于开模方向还开设有第三槽孔结构及第四槽孔结构,所述第三槽孔结构和第四槽孔结构均连通所述第一槽孔结构和第二槽孔结构,所述第一活动块装配于所述第三槽孔结构并可于该第三槽孔结构内移动,所述第二活动块装配于所述第四槽孔结构并可于该第四槽孔结构内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孔结构及第四槽孔结构相互平行且彼此分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三槽孔结构内并抵触于所述定模控制杆和所述固定块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四槽孔结构内并抵触于所述动模控制杆和所述固定块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阻挡部位于所述定模控制杆邻近所述动模控制杆的一侧处,所述第一带动部位于所述定模控制杆远离所述动模控制杆的一侧处;所述第二卡合阻挡部位于所述动模控制杆邻近所述定模控制杆的一侧处,所述第二带动部位于所述动模控制杆远离所述定模控制杆的一侧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动部为一第一斜面结构,所述第一斜面结构沿所述定模控制杆远离所述第一槽孔结构的移动方向朝靠近所述动模控制杆处倾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动部为第二斜面结构,所述第二斜面结构沿所述动模控制杆远离所述第二槽孔结构的移动方向朝远离所述定模控制杆处倾斜。
10.一种双分型面注塑模具,依次包括定模、中间模及动模,所述定模及动模可相对所述中间模做开合模的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分型面注塑模具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开合模机构。
CN201420074231.2U 2014-02-20 2014-02-20 开合模机构及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92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74231.2U CN203792666U (zh) 2014-02-20 2014-02-20 开合模机构及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74231.2U CN203792666U (zh) 2014-02-20 2014-02-20 开合模机构及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92666U true CN203792666U (zh) 2014-08-27

Family

ID=5137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7423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92666U (zh) 2014-02-20 2014-02-20 开合模机构及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9266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4296A (zh) * 2015-09-02 2015-11-11 厦门市超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模具顺序控制机构
CN105328881A (zh) * 2015-11-24 2016-02-17 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顺序开合模控制机构及三板模具
CN106926507A (zh) * 2017-04-12 2017-07-07 广州市艺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碰撞的合模顺序控制装置以及模具
CN108372639A (zh) * 2018-04-13 2018-08-07 富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顺序锁合机构的塑料模具
CN108407155A (zh) * 2018-04-13 2018-08-17 富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用于模具中的顺序锁合机构及锁合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4296A (zh) * 2015-09-02 2015-11-11 厦门市超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模具顺序控制机构
CN105328881A (zh) * 2015-11-24 2016-02-17 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顺序开合模控制机构及三板模具
CN105328881B (zh) * 2015-11-24 2018-01-19 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顺序开合模控制机构及三板模具
CN106926507A (zh) * 2017-04-12 2017-07-07 广州市艺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碰撞的合模顺序控制装置以及模具
CN108372639A (zh) * 2018-04-13 2018-08-07 富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顺序锁合机构的塑料模具
CN108407155A (zh) * 2018-04-13 2018-08-17 富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用于模具中的顺序锁合机构及锁合方法
CN108407155B (zh) * 2018-04-13 2023-12-29 富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用于模具中的顺序锁合机构及锁合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92666U (zh) 开合模机构及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US10562213B2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injection molded bod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4149289B (zh) 二次侧抽芯机构
CN104772858A (zh) 一种带开模闭模顺序控制及先复位机构三板模架
CN104760224A (zh) 一种弹销限位式两向抽芯滑块机构
CN103612372A (zh) 一种注塑模具滑块脱模结构
CN203557644U (zh) 一种注塑模具滑块脱模结构
CN204076682U (zh) 二次侧抽芯机构
CN104772865A (zh) 一种双滑动二次抽芯滑块机构
CN203391186U (zh) 双射模母模滑块机构
CN203974002U (zh) 一种注塑压缩成型装置
CN103909630B (zh) 司筒顶出机构
CN201089200Y (zh) 一种定位开\合模机构
CN202264339U (zh) 滑块侧抽芯机构
CN203792654U (zh) 塑料模具斜顶防粘结构
CN208854989U (zh) 交替注塑模具开合模用的锁模控制机构
CN104985758A (zh) 一种可防止拉伤产品的注塑模具
CN105728566A (zh) 一种背板整型模具
CN107415161B (zh) 过滤网的注塑模具及制造方法
CN201115984Y (zh) 开\合模定位机构
CN103660150A (zh) 一种滑块里进潜入胶口模具
CN103395179B (zh) 一种塑胶模具开合模反向控制机构及其开合模的方法
CN203567122U (zh) 模具顶出装置
CN203472101U (zh) 一种塑胶模具开合模反向控制机构
CN102581990A (zh) 活动式开闭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