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6594U - 一种车载折叠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折叠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66594U
CN203766594U CN201420180662.7U CN201420180662U CN203766594U CN 203766594 U CN203766594 U CN 203766594U CN 201420180662 U CN201420180662 U CN 201420180662U CN 203766594 U CN203766594 U CN 203766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ter cock
binding post
folding
framework
line b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806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1806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66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66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665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车改装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折叠房。解决了目前房车不能有效折叠、结构过于笨重的技术问题。一种车载折叠房,包括一个由前后左右四个竖直边框组成的框架以及折叠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设在框架前后左右边框上的八个滑撑和四个平行安装的折叠电动推杆;所述升降机构包含两个升降电动推杆、八个滑轨、八个滑板、以及两套升降支撑杆和两组升降提拉杆,还包括控制升降机构与折叠机构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总开关以及六个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小车厢不能改装房车的技术问题,具有低廉的价格平台、充足的使用空间、较高的利用效率。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折叠后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折叠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车改装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折叠房,适用于多种加长版面包车和商务车以及部分低顶轻客改装房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文化的普及,房车热已在国内悄然兴起,人们已不在满足于是否有交通工具,而是更加注重于出行的品味和高质量的生活情趣, 个人游、自驾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于是,房车便成为人们追求的另一个目标。然而,房车又是奢侈、豪华的代名词,普通人跟本无法企及。目前,国内房车改装行业已注意到这个现象,正在努力改变,最典型和成功的案列是利用长城皮卡车改装房车。然而,皮卡车作为改装平台,虽然价格较为低廉适宜,但不具备改装房车的先决条件-车厢。为了满足房车有足够大的空间,改装企业不得不对皮卡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以至于整个外形都变得面目全非,给人的感觉除了笨重、就是张扬。这样的房车虽然能满足人们自驾游的需要,但利用率较低 ,主要缺点在于外形张扬怪异,不方便人们轻车简从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和上下班使用,同时价格仍然偏高(约30万左右),一般人还是难于接受。 
实际上房车改装的主要问题在于,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休息睡眠空间。因此,车厢越大越好改装,就像装潢房子一样。反之,则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房车不能有效折叠、结构过于笨重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载折叠房。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载折叠房,包括一个由前后左右四个竖直边框组成的框架以及折叠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设在框架上的一对前、后墙板、一对左、右墙板和安装在前后左右边框上的八个滑撑轨道、八个撑杆、八个推拉杆和八个滑块以及四个水平安装在框架四个边框上的折叠电动推杆;前、后墙板以及左、右墙板分别通过合页铰接在框架四个边框上沿,其中每个墙板均对应两个撑杆、两个滑撑轨道以及两个推拉杆,每对前、后墙板以及每对左、右墙板各对应一对折叠电动推杆;所述八个滑撑轨道两两成对安装在框架的四个边框上,其中前、后墙板的滑撑轨道安装在前后边框内侧,左、右墙板的滑撑轨道安装在框架左右边框外侧,每一对滑撑轨道呈左右对称设置且均与一个折叠电动推杆相配合;所述折叠电动推杆的两端均设有活动端,每个活动端均与一个推拉杆连接;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折叠电动推杆活动端固接,推拉杆的另一端与对应滑撑轨道上的滑块相连接;所述每个墙板的两侧端中部均与一个撑杆铰接撑杆的另一端与对应滑块铰接;所述前、后墙板与左、右墙板上下交错叠放;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分别竖直设置在框架前后边框外侧中部的一对通过升降推杆电机驱动的升降电动推杆以及一个位于左、右墙体以及前、后墙体上方的顶盖;顶盖的前后两端各水平设有一对能滑动的第一滑轨和第一滑板;框架前后端外侧面也各设有一对能滑动的第二滑轨和第二滑板;所述每对第二滑轨左右对称斜向设在框架前后两端的两侧;位于同侧的顶盖外侧面以及框架外侧面之间还连接有一套升降支撑杆;所述升降支撑杆由一对相互交叉且中心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支撑杆组成;所述每个支撑杆的一端与顶盖上一端的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板相铰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框架外侧面另一端的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板相铰接;还包括分别连接在两对第二滑板之间的两组升降提拉杆,所述每组升降提拉杆包括一个水平杆以及一对铰接在水平杆两端的辅助杆;所述两个辅助杆分别与两个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板铰接;所述每个升降电动推杆均通过伸缩端和与其对应的水平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顶盖与前、后墙体以及左、右墙体相配合形成一个箱式空间。 
本实用新型需要打开时,先同步启动升降推杆电机,升降推杆电机驱动前后两个升降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向上运动,升降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带动升降提拉杆向上运动,升降提拉杆的水平杆向上运动时,两端铰接的辅助杆绕铰接点转动,同时带动两个第二滑板相向运动,相向运动的第二滑板带动铰接在其上的升降支撑杆运动,相互交叉的升降支撑杆在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滑板相向滑动,升降支撑杆逐渐呈“X”型将顶盖升起;然后启动与左、右墙体相配合的折叠推杆电机以驱动左右折叠电动推杆动作,并通过与墙板铰接的撑杆以及与边框相连接的合页转动,打开左右墙板;最后启动前后折叠推杆电机以驱动前后折叠电动推杆,其动作方式同左右墙板类似。这样就可将前、后墙体和左、右墙体由水平状态推动至垂直状态;顶盖升起的高度与前、后墙体以及左、右墙体的尺寸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箱式房屋,车内人员可通过车顶天窗进入折叠房内休息;前、后墙体与左、右墙体相互交错是指在折叠状态下,前、后墙体在下,左、右墙体在上,相互之间不会造成干涉。需要折叠时,按照与前述相反的动作,依次先折叠前、后墙体,而后再折叠左、右墙体,最后降下顶盖就可以了。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升降机构与折叠机构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总开关以及六个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一个外壳,其壳内中部设有一对导电支架,导电支架上均开有孔;导电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导电卡子;还包括一个绝缘翘翘板,绝缘翘翘板的上表面的一端设有一个其上开有孔的背鳍,绝缘翘翘板的下表面平行镶嵌有一对导电条,导电条的中部均设有销孔;所述每个导电支架均连接有主线接线柱;每个导电卡子均连接有支线接线柱;所述绝缘翘翘板通过导电条设在导电支架上;导电条、导电支架和主线接线柱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通路;导电条上的销孔与导电支架上的孔之间设有销轴;所述导电条的两端与下方的两对导电卡子对应设置;控制开关上位于背鳍一端的支线接线柱为前支线接线柱,另一组支线接线柱为后支线接线柱;所述总开关为双向开关,总开关的上方触点与第一控制开关主线接线柱连接;第一控制开关的后支线接线柱与第二控制开关的主线接线柱连接,第二控制开关的后支线接线柱与第三控制开关的主线接线柱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前支线接线柱连接有相互并联的两个升降推杆电机;位于框架前后两端外侧的折叠推杆电机为第一、第二折叠推杆电机,位于框架左右内两侧的折叠推杆电机为第三、第四折叠推杆电机;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前支线接线柱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一折叠推杆电机和第二折叠推杆电机;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前支线接线柱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三折叠推杆电机和第四折叠推杆电机;第四控制开关的主线接线柱与第五控制开关的前支线接线柱相连接;第五控制开关的主线接线柱与第六控制开关的前支线接线柱相连接;第四控制开关的后支线接线柱分别与两个升降推杆电机相连接,第五控制开关的后支线接线柱分别与第一、第二折叠推杆电机相连接;第六控制开关的后支线接线柱分别与第三、第四折叠推杆电机相连接;所述总开关的下方触点与第六控制开关的主线接线柱相连接;所述第一、第四控制开关设在框架的外侧面上,并与升降电动推杆相对应;所述第二、第五控制开关设在框架左或右内侧并与左、右墙板相对应,第三、第六控制开关设在框架前或后内侧,并与前、后墙板相对应;升降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设有一个提板,所述提板包括上下两个水平段以及连接两个水平段的竖直段;两个水平段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上水平段与升降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竖直段设有螺孔,用于安装固定升降提拉杆的水平杆,下水平段上开有孔,用于连接链条;所述第二、第三、第五、第六控制开关和与其对应的墙板通过链条相连接;所述链条设在提板下水平段上的孔与背鳍上的孔之间;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开关的前支线接线柱的正负极分别与对应的推杆电机的正负极相连接,第四、第五、第六控制开关的正负极分别与对应的推杆电机的正负极反向连接;所述两个升降电动推杆通过提板以及链条与第一、第四控制开关启闭配合设置;所述前、后墙体与左、右墙体通过链条以及自身均与各自对应的控制开关启闭配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专用的控制系统实现对折叠机构以及升降机构的自动控制。为了达到自动升降折叠之目的,本实用新型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通过升降机构先升起顶盖;第二步,通过左、右折叠机构打开左、右墙板;第三步,通过前、后折叠机构打开前、后墙板;折叠时按三、二、一相反顺序进行。 
控制开关是跷跷板式的,因此,当一端被压下时,另一端也必然会翘起;反之,当一端被拉起时,另一端也必然会被压下。也正由于此,才能实现正负转换,以达到升起和降下的目的。 
打开时,将总开关21置于“升”的位置(同时断开“降”的电源),电流首先连通第一控制开关11A,并驱动两个升降推杆电机10a、10b,当升到一定位置后,在链条30的拉力下,第一控制开关11A断开升降推杆电机10a、10b的电源,停止运转;另一端接通,将电流传递到控制开关11B上,并驱动第一折叠推杆电机20a和第二折叠推杆电机20b转动,打开左、右墙板15;同理,当左、右墙板15完全打开后,在链条30的拉力下,第二控制开关11B断开第一折叠推杆电机20a和第二折叠推杆电机20b的电源,停止运转;以此类推,将电流传递到第三折叠推杆电机20c和第四折叠推杆电机20d上,完成规定动作。此时,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辆车顶上带有箱式空间的房车。 
当需要折叠时,将总开关21置于“降”的位置(同时断开“升”的电源),电流首先接通的是第六控制开关11F,并驱动第四折叠推杆电机20d和第三折叠推杆电机20c转动;由于此时的正负极电流已经转换,因此,所有电机执行反转指令,开始折叠动作。以此类推,将电流逐步、逐个传递到第三控制开关11 E第二控制开关11D上以及第二折叠推杆电机20b、第一折叠推杆电机20a和两个升降推杆电机10a、10b上,完成整个折叠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小车厢(主要指加长版面包车)不能改装房车的技术问题,具有低廉的价格平台(5-6万左右)、充足的使用空间、较高的利用效率(由于对原车外观不做改动,因此,在不作为房车使用时,仍可作为普通面包车使用)。打造一款全新的经济实用房车,让房车真正走进普通百姓家。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折叠后节省空间,还可以减小汽车运行中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起来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机构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的线路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开关的示意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与控制开关的连接示意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机构与控制开关的连接示意图。 
图8 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与车辆结合的示意图。 
图9 为本实用新型升起后与车辆结合的示意图。 
图中:1-顶盖;2-前、后墙板;3-窗户;4-升降支撑杆;5-第一滑板;6-第一滑轨;7-第二滑轨;8-第二滑板;9-升降提拉杆;10a-第一升降推杆电机;10b-第二升降推杆电机;11A第一控制开关;11B-第二控制开关;11C-第三控制开关;11D-第四控制开关;11E-第五控制开关;11F-第六控制开关;12-升降电动推杆;13-提板;14-滑撑轨道;15-左、右墙板;16-撑杆;17-推拉杆;18-滑块;19-折叠电动推杆;20a-第一折叠推杆电机;20b-第二折叠推杆电机;20c-第三折叠推杆电机;20d-第四折叠推杆电机;21-总开关;22-外壳;23-导电条;24-背鳍;25-绝缘翘翘板;26-导电支架;27-导电卡子;28-支线接线柱;29-主线接线柱;30-链条;31-框架;32-合页;33-线路; 34-车顶天窗;35-顶部天窗。(注:电动推杆与推杆电机实为一个整体,为便于描述说明,故分开标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车载折叠房,包括一个由前后左右四个竖直边框组成的框架31以及折叠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设在框架31上的一对前、后墙板2、一对左、右墙板15和安装在前后左右边框上的八个滑撑轨道14、八个撑杆16、八个推拉杆17和八个滑块18以及四个水平安装在框架31四个边框上的折叠电动推杆19;前、后墙板2以及左、右墙板15分别通过合页32铰接在框架31四个边框上沿,其中每个墙板均对应两个撑杆16、两个滑撑轨道14以及两个推拉杆17,每对前、后墙板2以及每对左、右墙板15各对应一对折叠电动推杆;所述八个滑撑轨道14两两成对安装在框架31的四个边框上,其中前、后墙板2的滑撑轨道14安装在框架31前后边框内侧,左、右墙板15的滑撑轨道14安装在框架31左右边框外侧,每一对滑撑轨道14呈左右对称设置且均与一个折叠电动推杆19相配合;所述折叠电动推杆19的两端均设有活动端,每个活动端均与一个推拉杆17连接;所述推拉杆17的一端与折叠电动推杆19活动端固接,推拉杆17的另一端与对应滑撑轨道14上的滑块18相连接;所述每个墙板的两侧端中部均与一个撑杆16铰接撑杆16的另一端与对应滑块18铰接;所述前、后墙板2与左、右墙板15上下交错叠放;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分别竖直设置在框架31前后边框外侧中部的一对通过升降推杆电机驱动的升降电动推杆12以及一个位于左、右墙体2以及前、后墙体15上方的顶盖1;顶盖1的前后两端各水平设有一对能滑动的第一滑轨6和第一滑板5;框架31前后端外侧面也各设有一对能滑动的第二滑轨7和第二滑板8;所述每对第二滑轨7左右对称斜向设在框架31前后两端的两侧;位于同侧的顶盖1外侧面以及框架31外侧面之间还连接有一套升降支撑杆4;所述升降支撑杆4由一对相互交叉且中心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支撑杆组成;所述每个支撑杆的一端与顶盖1上一端的第一滑轨6上的第一滑板5相铰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框架31外侧面另一端的第二滑轨7上的第二滑板8相铰接;还包括分别连接在两对第二滑板8之间的两组升降提拉杆9,所述每组升降提拉杆9包括一个水平杆以及一对铰接在水平杆两端的辅助杆;所述两个辅助杆分别与两个第二滑轨7上的第二滑板8铰接;所述每个升降电动推杆12均通过伸缩端和与其对应的水平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顶盖1与前、后墙体2以及左、右墙体15相配合形成一个箱式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升降机构与折叠机构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总开关21以及六个控制开关11A、11B、11C、11D、11E、11F,所述控制开关11包括一个外壳22,其内部中间设有一对导电支架26,导电支架26上均开有孔;导电支架2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导电卡子27,还包括一个绝缘翘翘板25,绝缘翘翘板25的上表面的一端设有一个其上开有孔的背鳍24,绝缘翘翘板24的下表面平行镶嵌有一对导电条23,导电条23的中部均设有销孔;所述每个导电支架26均连接有主线接线柱29;每个导电卡子27均连接有支线接线柱28;所述绝缘翘翘板25通过导电条23设在导电支架26上;导电条23上的销孔与导电支架26上的孔之间设有销轴;所述导电条23的两端与其下方的两对导电卡子27对应设置;控制开关11上邻近背鳍24一端的支线接线柱为前支线接线柱,另一端支线接线柱为后支线接线柱;所述总开关21为双向开关,总开关21的上部触点与第一控制开关11A主线接线柱连接;第一控制开关11A的后支线接线柱与第二控制开关11B的主线接线柱连接,第二控制开关11B的后支线接线柱与第三控制开关11C的主接线柱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11A的前支线接线柱连接有相互并联的两个升降推杆电机10a、10b;位于框架31前后两端平行放置的折叠电动推杆19为第一、第二折叠推杆电机20a、20b,位于框架31内左右两侧的折叠电动推杆19为第三、第四折叠推杆电机20c、20d;所述第二控制开关11B的前支线接线柱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一和第二折叠推杆电机20a、20b;所述第三控制开关11C的前支线接线柱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三和第四折叠推杆电机20c、20d;第四控制开关11D的主线接线柱与第五控制开关11E的前支线接线柱相连接;第五控制开关11E的主线接线柱与第六控制开关11F的前支线接线柱相连接;第四控制开关11D的后支线接线柱分别与两个升降推杆电机10a、10b相连接,第五控制开关11E的后支线接线柱分别与第一、第二折叠推杆电机20a、20b相连接;第六控制开关11F的后支线接线柱分别与第三、第四折叠推杆电机20c、20d相连接;所述总开关14的下部触点与第六控制开关11F的主线接线柱相连接;所述第一、第四控制开关分别固定设在框架31两端的边框外侧面上,并与升降电动推杆12相对应;所述第二、第五控制开关分别固定设在左或右边框内侧,第三、第六控制开关分别固定设在前或后边框的内侧;升降电动推杆12的伸缩端固定设有一个提板13,所述提板13包括上下两个水平段以及连接两个水平段的竖直段;两个水平段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上水平段与升降推杆1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竖直段设有螺孔,用于固定升降提拉杆9的水平杆,下水平段上开有孔,用于连接链条30;所述第二、第三、第五、第六控制开关和与其对应的墙板2、15通过链条30相连接;所述链条30设在下水平段上的孔与背鳍24上的孔之间;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开关的前支线接线柱的正负极分别与对应的推杆电机的正负极相连接;第四、第五、第六控制开关的正负极与对应的推杆电机要反向连接,即:负极连正极,正极连负极;所述两个升降电动推杆10a、10b通过提板13以及链条30与第一、第四控制开关11A、11D启闭配合设置;所述前、后墙体2与左、右墙体15通过链条30与各自对应的控制开关11B、11E、11C、11F启闭配合设置。 
左右墙板15和前后墙板2上还开有窗户3,顶盖1上还特设一个顶部天窗35。所述的四面墙体之间的接缝处以及与框架31之间、顶盖1之间的接缝处(包括天窗)均设有密封条进行密封。折叠房可以设置在车顶天窗34的上部,便于人员进出。 
所述安装在框架31两端边框外侧面上的第二滑轨7与水平面呈现一定角度10-15度,有利于减轻阻力,便于提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载折叠房,如图1、2所示,包括:顶盖1,框架31及装于其上的升降机构、折叠机构以及控制机构等;所述的升降机构为两组,其中一组安装在框架31的前部,另一组安装在框架31的后部;包括两根升降支撑杆4,四个滑轨,一组升降提拉杆9,两个升降电动推杆12以及与之配套的第一控制开关11A和第四控制开关11D;首先,将两根升降支撑杆4用螺丝通过中间圆孔拧在一起,而后将两个第一滑轨6连同两个第一滑板5,分别安装固定在顶盖1上两侧;两个第二滑轨7连同两个第二滑板8分别安装固定于框架31上两侧;其次,分别将两根升降支撑杆4的两端用螺丝和四个滑板连接在一起;其中,框架31两侧的第二滑板8上还要同时连接升降提拉杆9。升降电动推杆12的下端要固定在框架31的底部,提板13安装在升降电动推杆12的伸缩端顶部,同时将升降提拉杆9固定于提板13上,第一控制开关11A和第四控制开关11D安装于框架31前或后的相应位置即可。由于两根升降支撑杆4的两端与上下四个滑套,构成等边四边形,因此,在升降电动推杆12的作用下可自由升和降。所述的折叠机构,如图3所示,以左右墙板折叠为例,包括:左、右墙板15,两个折叠电动推杆19,六个合页32以及两个控制开关11B、11C、等;首先,将两个左右墙板15,分别用合页32安装于框架31的左右边框上;而后,分别将四个滑撑轨道14连同四个滑块18和与其相连接的四个撑杆16及其四个推拉杆17平行对应安装在框架31前后两端的边沿上;滑块18可在滑撑轨道14内滑动,撑杆16的一端与滑块18连接,另一端安装在左右墙板15的侧面上,滑块18上还安装有推拉杆17,推拉杆17的另一端固定在两个折叠电动推杆19的伸缩端上;与其对应的另一套滑撑轨道14 上的推拉杆17 的后端固定在两个折叠电动推杆19的尾部,在折叠推杆电机20a、20b的作用下,两个折叠电动推杆19向两侧扩张,并推动推拉杆17以及带动滑撑16顶起左右墙板15升起;两个控制开关11B、11E、分别安装在框架31左或右内侧并与左右墙板15相对应的位置上即可。前后墙板2的折叠机构安装类似于左右墙板15的安装,只是要加长推拉杆17的长度,以满足实际需要。由于,左右墙板15和前后墙板2与框架31之间是通过合页32连接的,所以,可以90度自由翻转,在折叠电动推杆19的作用下,能实现自动开合。图中推拉杆包括水平段以及连接在水平段两端的上、下竖直段;上竖直段上端与滑块相连接,下竖直段下端与折叠电动推杆的活动端连接。 
图3中虚线表示左、右墙板15或前、后墙板2打开后相应推拉杆17与撑杆16的位置图,推来杆17向两侧运动,带动撑杆16转动并将左右墙板15或前后墙板2支起。 
所述的控制机构,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包括:总开关21,两个升降电动推杆12和两个升降推杆电机10a、10b,四个折叠电动推杆19和四个折叠推杆电机20a、20b、20c、20d,六个控制开关11A、11B、11C、11D、11E、11F以及线路33等。 
所述的控制开关如图5所示,由外壳22,两个导电条23,背鳍24,绝缘跷跷板25,两个导电支架26,四个导电卡子27,四个支线接线柱28和两个主线接线柱29等组成。两根导电条23并排镶嵌于绝缘跷跷板24下部,其中部还设有小圆孔;背鳍24设于绝缘跷跷板25上部一端,其顶端还设有小圆孔,用于连接链条30;两个导电支架 26连同四个导电卡子27 安装于壳体内;同时,把四个支线接线柱28对应拧在四个导电卡子27上,两个主线接线柱29对应拧在导电支架26上;绝缘跷跷板25通过上面镶嵌的两根导电条23中部的小圆孔和两个导电支架27上的小圆孔用销铆接在一起,并保证绝缘跷跷板25能上下活动即可。由于绝缘跷跷板25两端能上下活动;因此,当背鳍24被压下时,其上的两根导电条23与其下部对应的两个导电卡子27连接,即可通电;另一端则翘起断开不通电 。反之,当背鳍24被链条30拉起时,其上的两根导电条23与其下部对应的两个导电卡子27断开不通电,另一端连接通电。绝缘跷跷板25不但有断开和接通功能,还能起到在停止该组电机运转的同时将电流传递到下一个电机上,类似接力赛,以保证逐个传递、单独运转,而非全部同时转动。 
控制开关11与升降机构和折叠机构的配合如图6、图7所示:分别将第一控制开关11 A和第四控制开关11D安装于框架31的前端相应位置上,并将链条30的一端与提板13连接;同时,也分别将第二控制开关11B、第五控制开关11E安装在框架31一侧的内部的相应位置上,第三控制开关11C和第六控制开关11F安装在框架31前或后端一侧的内部的相应位置上,并将链条30的一端对应连接在前或后、左或右墙板2和15上即可。 
为了达到自动升降折叠之目的,本实用新型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通过升降机构先升起顶盖1;第二步,通过左、右折叠机构打开左、右墙板15;第三步,通过前、后折叠机构打开前、后墙板2;折叠时按三、二、一相反顺序进行。 
首先,按照图3中的电路图布置线路,将总开关21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第一控制开关11A上的主线接线柱29上(主线接线柱29和导电支架26以及导电条23三者构成通路),再将第一控制开关11A所标明的前端支线接线柱28的正负极与两个升降推杆电机10a、10b的正负极并联在一起;其次,将第一控制开关11A的后端支线接线柱28的正负极连接到第二控制开关11B的主线接线柱29的正负极上,再将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11B的前端支线接线柱28的正负极与第一第二折叠推杆电机20a、20b的正负极并联在一起;再其次,将第二控制开关11B的后端支线接线柱28的正负极连接到第三控制开关11C的主线接线柱29上 ,再将第三控制开关11C的前端支线接线柱28的正负极与第三、第四折叠推杆电机20c、20d的正负极并联在一起即可。 
第四、第五、第六控制开关的接线方法与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开关正好相反,是将其正极接到电机的负极上,负极接到电机的正极上,如图4所示。 
由于控制开关11是跷跷板式的,因此,当一端被压下时,另一端也必然会翘起;反之,当一端被拉起时,另一端也必然会被压下。也正由于此,才能实现正负转换,以达到升起和降下的目的。 
此时,将总开关21置于“升”的位置(同时断开“降”的电源),电流首先连同第一控制开关11A,并驱动两个升降推杆电机10a、10b,当升到一定位置后,在链条30的拉力下,第一控制开关11A断开升降推杆电机10a、10b的电源,停止运转;另一端接通,将电流传递到第二控制开关11B上,并驱动第一、第二折叠推杆电机20a、20b转动,打开左、右墙板15;同理,当左、右墙板15完全打开后,在链条30的拉力下,第二控制开关11B断开第一、第二折叠推杆电机20a、20b的电源,停止运转;以此类推,将电流传递到第三、第四折叠推杆电机20c、20d上,完成规定动作。此时,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辆车顶上带有箱式空间的房车。 
当需要折叠时,将总开关21置于“降”的位置(同时断开“升”的电源),电流首先接通的是第六控制开关11F,并驱动第三、第四折叠推杆电机20c、20d转动;由于此时的正负极电流已经转换,因此,所有电机执行反转指令,开始折叠动作。以此类推,将电流逐步、逐个传递到第四、第五控制开关11D、11E上以及第一、第二折叠推杆电机20a、20b和升降推杆电机10a、10b上,完成整个折叠功能。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的任何修改、改进和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车载折叠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前后左右四个竖直边框组成的框架(31)以及折叠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设在框架(31)上的一对前、后墙板(2)、一对左、右墙板(15)和安装在前后左右边框上的八个滑撑轨道(14)、八个撑杆(16)、八个推拉杆(17)和八个滑块(18)以及四个水平安装在框架(31)四个边框上的折叠电动推杆(19);前、后墙板(2)以及左、右墙板(15)分别通过合页(32)铰接在框架(31)四个边框上沿,其中每个墙板均对应两个撑杆(16)、两个滑撑轨道(14)以及两个推拉杆(17),每对前、后墙板(2)以及每对左、右墙板(15)各对应一对折叠电动推杆;所述八个滑撑轨道(14)两两成对安装在框架(31)的四个边框上,其中前、后墙板(2)的滑撑轨道(14)安装在框架(31)前后边框内侧,左、右墙板(15)的滑撑轨道(14)安装在框架(31)左右边框外侧,每一对滑撑轨道(14)呈左右对称设置且均与一个折叠电动推杆(19)相配合;所述折叠电动推杆(19)的两端均设有活动端,每个活动端均与一个推拉杆(17)连接;所述推拉杆(17)的一端与折叠电动推杆(19)活动端固接,推拉杆(17)的另一端与对应滑撑轨道(14)上的滑块(18)相连接;所述每个墙板的两侧端中部均与一个撑杆(16)铰接撑杆(16)的另一端与对应滑块(18)铰接;所述前、后墙板(2)与左、右墙板(15)上下交错叠放;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分别竖直设置在框架(31)前后边框外侧中部的一对通过升降推杆电机驱动的升降电动推杆(12)以及一个位于左、右墙体(2)以及前、后墙体(15)上方的顶盖(1);顶盖(1)的前后两端各水平设有一对能滑动的第一滑轨(6)和第一滑板(5);框架(31)前后端外侧面也各设有一对能滑动的第二滑轨(7)和第二滑板(8);所述每对第二滑轨(7)左右对称斜向设在框架(31)前后两端的两侧;位于同侧的顶盖(1)外侧面以及框架(31)外侧面之间还连接有一套升降支撑杆(4);所述升降支撑杆(4)由一对相互交叉且中心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支撑杆组成;所述每个支撑杆的一端与顶盖(1)上一端的第一滑轨(6)上的第一滑板(5)相铰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框架(31)外侧面另一端的第二滑轨(7)上的第二滑板(8)相铰接;还包括分别连接在两对第二滑板(8)之间的两组升降提拉杆(9),所述每组升降提拉杆(9)包括一个水平杆以及一对铰接在水平杆两端的辅助杆;所述两个辅助杆分别与两个第二滑轨(7)上的第二滑板(8)铰接;所述每个升降电动推杆(12)均通过伸缩端和与其对应的水平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顶盖(1)与前、后墙体(2)以及左、右墙体(15)相配合形成一个箱式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折叠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升降机构与折叠机构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总开关(21)以及六个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一个外壳(22),其壳内中部设有一对导电支架(26),导电支架(26)上均开有孔;导电支架(2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导电卡子(27);还包括一个绝缘翘翘板(25),绝缘翘翘板(25)的上表面的一端设有一个其上开有孔的背鳍(24),绝缘翘翘板(25)的下表面平行镶嵌有一对导电条(23),导电条(23)的中部均设有销孔;所述每个导电支架(26)均连接有主线接线柱(29);每个导电卡子(27)均连接有支线接线柱(28);所述绝缘翘翘板(25)通过导电条(23)设在导电支架(26)上;导电条(23)、导电支架(26)和主线接线柱(29)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通路;导电条(23)上的销孔与导电支架(26)上的孔之间设有销轴;所述导电条(23)的两端与下方的两对导电卡子(27)对应设置;控制开关上位于背鳍(24)一端的支线接线柱为前支线接线柱,另一组支线接线柱为后支线接线柱;所述总开关(21)为双向开关,总开关(21)的上方触点与第一控制开关(11A)主线接线柱连接;第一控制开关(11A)的后支线接线柱与第二控制开关(11B)的主线接线柱连接,第二控制开关(11B)的后支线接线柱与第三控制开关(11C)的主线接线柱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11A)的前支线接线柱连接有相互并联的两个升降推杆电机;位于框架(31)前后两端外侧的折叠推杆电机为第一、第二折叠推杆电机,位于框架(31)左右内两侧的折叠推杆电机为第三、第四折叠推杆电机;所述第二控制开关(11B)的前支线接线柱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一折叠推杆电机(20a)和第二折叠推杆电机(20b);所述第三控制开关(11C)的前支线接线柱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三折叠推杆电机(20c)和第四折叠推杆电机(20d);第四控制开关(11D)的主线接线柱与第五控制开关(11E)的前支线接线柱相连接;第五控制开关(11E)的主线接线柱与第六控制开关(11F)的前支线接线柱相连接;第四控制开关(11D)的后支线接线柱分别与两个升降推杆电机相连接,第五控制开关(11E)的后支线接线柱分别与第一、第二折叠推杆电机相连接;第六控制开关(11F)的后支线接线柱分别与第三、第四折叠推杆电机相连接;所述总开关(21)的下方触点与第六控制开关(11F)的主线接线柱相连接;所述第一、第四控制开关设在框架(31)的外侧面上,并与升降电动推杆(12)相对应;所述第二、第五控制开关设在框架(31)左或右内侧并与左、右墙板(15)相对应,第三、第六控制开关设在框架(31)前或后内侧,并与前、后墙板(2)相对应;升降电动推杆(12)的伸缩端固定设有一个提板(13),所述提板(13)包括上下两个水平段以及连接两个水平段的竖直段;两个水平段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上水平段与升降电动推杆(1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竖直段设有螺孔,用于安装固定升降提拉杆(9)的水平杆,下水平段上开有孔,用于连接链条(30);所述第二、第三、第五、第六控制开关和与其对应的墙板通过链条(30)相连接;所述链条(30)设在提板(13)下水平段上的孔与背鳍(24)上的孔之间;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开关的前支线接线柱的正负极分别与对应的推杆电机的正负极相连接,第四、第五、第六控制开关的正负极分别与对应的推杆电机的正负极反向连接;所述两个升降电动推杆(12)通过提板(13)以及链条(30)与第一、第四控制开关启闭配合设置;所述前、后墙体(2)与左、右墙体(15)通过链条(30)以及自身均与各自对应的控制开关启闭配合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载折叠房,其特征在于,左右墙板(15)和前、后墙板(2)上均开有窗户(3),并且顶盖(1)上还特开设有一个顶部天窗(35)。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载折叠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在框架(31)边框外侧面上的第二滑轨(7)与水平面呈10~15度角。
CN201420180662.7U 2014-04-15 2014-04-15 一种车载折叠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6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80662.7U CN203766594U (zh) 2014-04-15 2014-04-15 一种车载折叠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80662.7U CN203766594U (zh) 2014-04-15 2014-04-15 一种车载折叠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66594U true CN203766594U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83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8066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6594U (zh) 2014-04-15 2014-04-15 一种车载折叠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6659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1955A (zh) * 2015-09-01 2016-07-13 璧甸箍 一种可折叠扩展的多功能双层房车
CN107021000A (zh) * 2016-10-24 2017-08-08 李蒙 一种折叠式房车顶部拓展装置
CN109501660A (zh) * 2018-12-20 2019-03-22 长沙霞客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1955A (zh) * 2015-09-01 2016-07-13 璧甸箍 一种可折叠扩展的多功能双层房车
CN107021000A (zh) * 2016-10-24 2017-08-08 李蒙 一种折叠式房车顶部拓展装置
CN107021000B (zh) * 2016-10-24 2019-08-30 李蒙 一种折叠式房车顶部拓展装置
CN109501660A (zh) * 2018-12-20 2019-03-22 长沙霞客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66594U (zh) 一种车载折叠房
CN204013350U (zh) 一种车载太阳能帆板自动展开系统
CN101580021B (zh) 单杆平移型公交电车受电弓
CN113071403B (zh) 一种可伸缩拓展使用面积的智能房车
CN209787112U (zh) 一种房车用折叠型可伸缩太阳能电池板改进结构
CN104252990B (zh) 一种高压直流接地开关及其静触头组件
CN208938614U (zh) 一种节能型公交车用车身广告牌
CN207194556U (zh) 一种新型防摇摆停车位
CN109480483B (zh) 一种可多向伸缩的高铁专用送餐车
CN210554439U (zh) 一种房车用可伸缩太阳能板
CN209267462U (zh) 一种储能逆变器可触摸式液晶屏
CN207241552U (zh) 房车用电控沙发组合床及房车
CN109184291B (zh) 一种双层车库
CN210086912U (zh) 一种移动箱房
CN203554825U (zh) 机柜及隐藏式柜门组件及柜门安装装置
CN207936608U (zh) 一种体脂秤安装结构及冰箱
CN202477327U (zh) 一种光感应式自动窗帘轨道
CN206288895U (zh) 用于高压设备的顶升装置
CN107539202B (zh) 增大内部空间的旅居车车厢扩展结构
CN110503842A (zh)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移动交通信号灯
CN104477079A (zh) 空间可变的房车厢体结构
CN114312593B (zh) 一种集成曲面折叠屏的汽车顶棚结构
CN219760927U (zh) 一种车顶太阳能发电板水平升降结构
CN109318787A (zh) 一种多方向扩展式多功能变形车
CN217734356U (zh) 一种空间利用率充足的折叠箱式房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