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01660A -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 Google Patents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01660A
CN109501660A CN201811560343.8A CN201811560343A CN109501660A CN 109501660 A CN109501660 A CN 109501660A CN 201811560343 A CN201811560343 A CN 201811560343A CN 109501660 A CN109501660 A CN 109501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slot
locating part
top cover
carriage body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03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01660B (zh
Inventor
郭忠良
梅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 Dongxia Ke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Xia Ke 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Xia Ke 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Xia Ke 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603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016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01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1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01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1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32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comprising living accommodation for people, e.g. caravans, camping, or like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32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comprising living accommodation for people, e.g. caravans, camping, or like vehicles
    • B60P3/34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comprising living accommodation for people, e.g. caravans, camping, or like vehicles the living accommodation being expansible, collapsible or capable of rearran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该升顶式车厢包括厢体、顶盖、固定组件及软性侧围。厢体为一侧开口的中空结构。顶盖设置于厢体开设开口的一侧,且顶盖具有升顶状态及降顶状态。固定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件及多个第二固定件,多个第一固定件沿顶盖的周向设置,多个第二固定件沿开口的周缘设置。第一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持部,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持部。软性侧围呈环状,沿顶盖的周向设置,且软性侧围的一端夹持于第一卡持部,另一端夹持于第二卡持部。其中,当顶盖在升顶状态与降顶状态之间切换时,软性侧围可产生形变。本发明提供的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

Description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旅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升顶式房车中,通常在顶盖与厢体之间设置软性侧围。软性侧围用于密封厢体与顶盖之间的间隙,以对外界环境中的物质进行阻挡。顶盖具有升顶状态及降顶状态。当顶盖位于升顶状态时,软性侧围展开。当顶盖处于降顶状态时,软性侧围折叠收容于厢体内。
为将软性侧围固定,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铆钉穿过软性侧围,以将软性侧围固定于厢体及顶盖之间。然而,铆钉穿透的方式容易破坏软性侧围结构,导致房车较差的防水性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房车防水性能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的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一种升顶式车厢,包括:
厢体,为一侧开口的中空结构;
顶盖,设置于所述厢体开设所述开口的一侧,且所述顶盖具有升顶状态及降顶状态;
固定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件及多个第二固定件,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沿所述顶盖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固定件沿所述开口的周缘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持部;及
呈环状的软性侧围,沿所述顶盖的周向设置,且所述软性侧围的一端夹持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另一端夹持于所述第二卡持部;
其中,当所述顶盖在升顶状态与降顶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软性侧围可产生形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厢体与所述顶盖垂直于所述厢体轴向的横截面均呈矩形,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间隔设置于所述顶盖的转角处,多个所述第二固定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厢体的转角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开设第一卡槽以形成所述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开设第二卡槽以形成所述第二卡持部,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限位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卡槽,所述软性侧围的一端夹紧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另一端夹紧于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为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可挤压通过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口,所述第二限位件可挤压通过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形状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均为弧形槽,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均呈圆柱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软性侧围的一端端尾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软性侧围的另一端端尾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方向与所述厢体的轴向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方向与所述厢体的轴线方向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到所述厢体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卡槽到所述厢体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限位槽到所述厢体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卡槽到所述厢体轴线的距离。
一种房车,包括上述升顶式车厢。
上述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呈环状的软性侧围沿顶盖的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固定件沿顶盖的周向设置,且第一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持部,故第一卡持部可将软性侧围的一端固定于顶盖。多个第二固定件沿开口的周缘设置,且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持部,故第二卡持部可将软性侧围的另一端固定于厢体。因此,软性侧围可稳定地固定于顶盖与厢体之间,并封闭厢体。当顶盖在升顶状态与降顶状态之间切换时,软性侧围可产生形变,从而可维持其封闭功能。上述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可在固定软性侧围的同时还可避免破坏软性侧围,因而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房车的顶盖处于升顶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房车中的顶盖处于降顶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房车中的局部结构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房车10及其升顶式车厢100。其中,房车10包括升顶式车厢100。此外,为了实现房车10的基本功能,房车10还需包括底盘、驱动系统、车轮、车头等部件。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升顶式车厢100包括厢体110、顶盖120、固定组件130及软性侧围140。
厢体110为一侧开口112的中空结构。厢体110一般由具有较佳机械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具体地,当升顶式车厢100行驶于水平地面时,开口112开设于厢体110的顶部。
顶盖120设置于厢体110开设开口112的一侧,且顶盖120具有升顶状态及降顶状态。具体地,顶盖120可通过升降机构进行状态切换。升顶状态时,顶盖120悬浮于厢体110的顶部,可有效地扩展厢体110的内部空间,以满足用户需求;降顶状态时,顶盖120覆盖于开口112处,厢体110的内部空间较小。为使得整个房车10具有较强的整体性,顶盖120的制作材料需与厢体110一致。
固定组件130包括多个第一固定件131及多个第二固定件132。多个第一固定件131沿顶盖120的周向设置,多个第二固定件132沿开口112的周缘设置。第一固定件131上设置有第一卡持部1312,第二固定件132上设置有第二卡持部1322。由于固定组件130设置于房车10上,因此,固定组件130需由具有较佳抗震性能的金属、塑料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
软性侧围140呈环状并沿顶盖120的周向设置,软性侧围140的一端夹持于第一卡持部1312,另一端夹持于第二卡持部1322。其中,当顶盖120在升顶状态与降顶状态之间切换时,软性侧围140可产生形变,以封闭厢体110。进而可将房车10与外部环境隔离,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物质进入至房车10内部空间而影响整个房车10的舒适感。具体地,软性侧围140可以是布帘、波纹管结构的塑料连接件或者其他软性结构。
上述房车10及其升顶式车厢100,多个第一固定件131沿顶盖120的周向设置,且第一固定件131上设置有第一卡持部1312,故第一卡持部1312可将环状的软性侧围140的一端固定于顶盖120。多个第二固定件132沿开口112的周缘设置,且第二固定件132上设置有第二卡持部1322,故第二卡持部1322可将环状的软性侧围140的另一端固定于厢体110。因此,软性侧围140可稳定地固定于顶盖120与厢体110之间,并封闭厢体110。当顶盖120在升顶状态与降顶状态之间切换时,软性侧围140可产生形变,以跟随顶盖120的状态切换调整两端的距离,从而可维持其封闭功能。因此,上述房车10及其升顶式车厢100,相较于传统的使用铆钉穿透软性侧围140相比,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131及第二固定件132,可在固定软性侧围140的同时还可避免破坏软性侧围140,因而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
此外,在软性侧围140实现封闭作用的同时,由于安装件设置于厢体110与顶盖120相互朝向的表面,因此,位于厢体110外侧的操作者较难观察到安装件,从而使得房车10及升顶式车厢100外形美观,具有较佳的观赏性。
在本实施例中,厢体110与顶盖120垂直于厢体110轴向的横截面均呈矩形,多个第一固定件131间隔设置于顶盖120的转角处,多个第二固定件132间隔设置于厢体110的转角处。
具体地,厢体110为立方体形,顶盖120为弧形板结构,厢体110及顶盖120垂直于厢体110轴向的横截面为矩形。因此,顶盖120可较佳的覆盖于开口112处。为达到较佳的覆盖效果,顶盖120的横截面积可大于厢体110的横截面积,以保证开口112被完全覆盖,且设置于顶盖120的第一固定件131可被遮挡,从而具有较佳的美观性。
具体地,厢体110的横截面为矩形,厢体110相邻的长边与短边之间相互垂直,顶盖120相邻的长边与短边之间亦相互垂直。转角处为厢体110相邻的长边与短边的连接处,但位于厢体110的长边或者短边上。或者,转角处为顶盖120相邻的长边与短边的连接处,但位于顶盖120的长边或者短边上。
当软性侧围140封闭厢体110时,软性侧围140的一端在顶盖120的转角处即将发生弯折。即由顶盖120的长边转向围绕至短边,或由顶盖120的短边围绕至长边。软性侧围140的另一端在厢体110的转角处亦将发生弯折。即有厢体110的长边转向围绕至短边,或由厢体110的短边围绕至长边。在弯折时,软性侧围140与厢体110或者顶盖120之间的贴合度较差,导致较差的密封性。而将多个第一固定件131间隔设置于顶盖120的转角处,使得第一固定件131可在顶盖120的转角处对软性侧围140施加夹持力,以使得软性侧围140的一端可与顶盖120较好的贴合密封。同理,将第二固定件132间隔设置于厢体110的转角处,亦可使得软性侧围140与厢体110具有较佳的密封性,从而使得封闭效果较优。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31设置于顶盖120横截面的两个长边,并在顶盖120横截面的每个长边两端均设置第一固定件131。第二固定件132设置于厢体110横截面的两个长边,并在厢体110横截面的每个长边两端均设置第二固定件132。第一固定件131与第二固定件132一一对应。因此,在平行于厢体110轴线的方向上,软性侧围140的两端受力均匀,且可相互抵消,从而便于软性侧围140稳定地固定于顶盖120与厢体11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31亦可设置于顶盖120横截面的两个短边,并在顶盖120横截面的每个短边两端均设置第一固定件131。第二固定件132设置于厢体110横截面的两个短边,并在厢体110横截面的每个短边两端均设置第二固定件132。第一固定件131与第二固定件132一一对应。或者,第一固定件131设置于顶盖120横截面的每条边的中部,第二固定件132设置于厢体110横截面的每条边的中部。
为防止软性侧围140对厢体110的内部空间造成影响,最佳为将第一固定件131设置于顶盖120的边缘,第二固定件132设置于厢体110的边缘,且软性侧围140的长度不宜过长。
具体地,第一卡持部1312及第二卡持部1322均可以为由两个夹板形成的夹持空间,或者为与软性侧围140厚度匹配的凹槽,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车厢还包括限位组件。第一固定件131开设第一卡槽以形成第一卡持部1312。第二固定件132上开设第二卡槽以形成第二卡持部1322。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151及第二限位件152。第一限位件151收容于第一卡槽,第二限位件152收容于第二卡槽,软性侧围140的一端夹紧于第一卡槽的内壁与第一限位件151之间,另一端夹紧于第二卡槽的内壁与第二限位件152之间。
具体地,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的槽宽均大于软性侧围140的厚度。因此,便于将软性侧围140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卡槽,另一端安装于第二卡槽内。而将第一限位件151收容于第一卡槽内,第二限位件152收容于第二卡槽内,可将软性侧围140的两端牢固的夹持于顶盖120与厢体110之间,从而可防止软性侧围140从顶盖120及厢体110上掉落而影响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51及第二限位件152均为弹性件,第一限位件151可挤压通过第一卡槽的槽口,第二限位件152可挤压通过第二卡槽的槽口。
即第一卡槽的槽口小于第一限位件151的直径。第二卡槽的槽口小于第二限位件152的直径。在安装限位件时,分别挤压第一限位件151及第二限位件152,使得第一限位件151及第二限位件152发生形变。进而第一限位件151可通过第一卡槽的槽口进入至第一卡槽内。第二限位件152可通过第二卡槽的槽口进入至第二卡槽内。进一步地,第一限位件151及第二限位件152恢复形变,并将软性侧围140的一端牢固的夹持于第一卡槽内,软性侧围140的另一端可被牢固的夹持于第二卡槽内。
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件151挤压通过第一卡槽的槽口,第二限位件152挤压通过第二卡槽的槽口,可防止第一限位件151从第一卡槽脱落,第二限位件152从第二卡槽脱落,因而具有较佳的限位效果。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51与第一卡槽的形状相匹配,第二限位件152与第二卡槽的形状相匹配。
具体地,第一限位件151与第一卡槽的形状相同,但第一限位件151的尺寸略小于第一卡槽,第二限位件152与第二卡槽的形状相同,但第二限位件152的尺寸略小于第二卡槽。因此,当软性侧围140的一端限位于第一卡槽内时,第一限位件151与收容于第一卡槽内的软性侧围140之间不存在间隙,并均匀地向软性侧围140施加夹紧力,从而便于软性侧围140的一端稳定地固定于第一卡槽内。同理,当软性侧围140的另一端限位于第二卡槽内时,第二限位件152与收容于第二卡槽内的软性侧围140之间亦不存在间隙,并可均匀地向软性侧围140施加夹紧力,从而便于软性侧围140的另一端牢固地固定于第二卡槽内。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均为弧形槽,第一限位件151及第二限位件152均呈圆柱形。
因此,软性侧围140的一端覆设于第一卡槽内时,软性侧围140与第一卡槽的槽壁之间,第一限位件151与软性侧围140之间均不存在死角,故软性侧围140的一端与第一卡槽的槽壁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第一限位件151将软性侧围140稳定地固定于顶盖120。同理,第二限位件152亦可将软性侧围140稳定地固定于厢体110。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槽壁与软性侧围140的一端及第一限位件151之间为阻尼连接。第二卡槽槽壁与软性侧围140的另一端及第二限位件152之间为阻尼连接。当软性侧围140的一端卡持于第一卡槽时,其一端端尾伸出第一卡槽外。当软性侧围140的另一端卡持于第二卡槽时,其另一端端尾伸出第二卡槽外。当顶盖120处于升顶状态时,可通过拉动软性侧围140的一端端尾或另一端端尾使得软性侧围140可在顶盖120与厢体110之间舒展并伸直,以满足用户需求。当停止拉动软性侧围140,则软性侧围140仍可稳定地固定于顶盖120及厢体110之间。而通过设置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均为弧形槽,第一限位件151及第二限位件152均呈圆柱形,可在实现夹紧软性侧围140的同时,减小调节软性侧围140舒展度过程中的阻力,故具有较佳的操作简便性。
除此之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件151及第二限位件152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具体地,第一限位件151的长度可以与第一卡槽的长度相等,也可以大于第一卡槽的长度。第二限位件152的长度可以与第二卡槽的长度相等,也可以大于第二卡槽的长度。或者,第一限位件151及第二限位件152均可具有多种长度的类型。例如,当在顶盖120的两个长边,且在每个长边的两端均设置一个第一固定件131时,第一限位件151的长度可以等于顶盖120的长度。则第一限位件151为两个,并分别设置于顶盖120的两侧长边,且每个第一限位件151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同一个长边的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件131连接。因此,第一限位件151可从顶盖120的整个长度方向对软性侧围140进行限位。
当第一固定件131设置于顶盖120的短边,且在每个短边的两端均设置一个第一固定件131时,此时,第一限位件151长度可以等于顶盖120的宽度。第一限位件151为两个,并分别设置于顶盖120的两侧短边,且每个第一限位件151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同一个短边的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件131连接。因此,第一限位件151可从顶盖120的整个宽度方向对软性侧围140进行限位。
同理,第二限位件152的类型亦可参照第一限位件151的类型设置。第二限位件152至少包括长度等于厢体110长度及宽度的两种型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31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槽1313,第二固定件132上形成有第二限位槽1323。软性侧围140的一端端尾限位于第一限位槽1313,软性侧围140的另一端端尾限位于第二限位槽1323。
具体地,当软性侧围140的一端卡持于第一卡槽时,其一端端尾伸出第一卡槽外。当软性侧围140的另一端卡持于第二卡槽时,其另一端端尾伸出第二卡槽外。为防止第一限位件151及第二限位件152松动,导致限位件与软性侧围140的夹紧力失效,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第一限位槽1313及第二限位槽1323。第一限位槽1313及第二限位槽1323可对软性侧围140施加夹持力,故可在第一限位件151及第二限位件152松动时,仍可将软性侧围140稳定地固定于顶盖120与厢体110之间,故使得软性侧围140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313及第二限位槽1323的槽口方向与厢体110的轴向方向垂直,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的槽口方向与厢体110的轴线方向平行。
即第一限位槽1313的槽口方向与第一卡槽的槽口方向垂直,第二限位槽1323的槽口方向与第二卡槽的槽口方向垂直设置。因此,第一限位槽1313与第一卡槽及第一限位件151之间,第二限位槽1323与第二卡槽及第二限位件152之间的固定作用互不影响。当第一限位件151或第一限位槽1313之间任意一方发生松动时,或者当第二限位件152与第二限位槽1323之间任意一方发生松动时,软性侧围140仍可稳定地固定于顶盖120与厢体110之间。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313到厢体110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一卡槽到厢体110轴线的距离。第二限位槽1323到厢体110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二卡槽到厢体110轴线的距离。
即第一限位槽1313相对于第一卡槽设置于顶盖120的外侧,第二限位槽1323相对于第二卡槽设置于厢体110的外侧。而且,第一固定件131及第二固定件132均为长条形,第一限位槽1313及第二限位槽1323为通槽,且第一限位槽1313及第一卡槽均沿第一固定件13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限位槽1323及第二卡槽均沿第二固定件132的长度方向延伸。
通过将第一限位槽1313相对于第一卡槽设置于顶盖120的外侧,第二限位槽1323相对于第二卡槽设置于厢体110的外侧,当软性侧围140与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夹持之后,可从房车10的外部将软性侧围140与第一限位槽1313及第二限位槽1323卡持,从而便于操作者安装。此外,当需要调节软性侧围140的舒展度时,亦可将软性侧围140从第一限位槽1313或第二限位槽1323上拆卸,并拉动软性侧围140。在调节舒展度之后,将软性侧围140的端尾重新安装于第一限位槽1313或第二限位槽1323,从而使得房车10具有更为灵活的适用范围。
具体地,第一限位槽1313具有第一延伸槽壁13131,第二限位槽1323具有第二延伸槽壁13231,第一延伸槽壁13131及第二延伸槽壁13231均与厢体110的轴线垂直设置。即当房车10放置于水平面时,第一延伸槽壁13131及第二延伸槽壁13231均与水平面平行。第一延伸槽壁13131延伸至第一卡槽,第一延伸槽壁13131延伸至第二卡槽。在本实施例中,升顶式车厢1001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及第二紧固件171。第一紧固件穿设于第一延伸槽壁13131,以将第一固定件131安装于顶盖120。第二紧固件171穿设于第二延伸槽壁13231,以将第二固定件132安装于厢体110。具体地,第一紧固件及第二紧固件171可以为螺钉、铆钉、销或者其他紧固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及第二紧固件171均为铆钉。铆钉具有安装迅速、抗震性及夹紧力较强的作用。因此,通过设置铆钉,可提高软性侧围140的安装效率。
至此,顶盖120、第一固定件131、软性侧围140、第二固定件132及厢体110之间形成封闭的中空结构,故可实现房车10的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升顶式车厢100还包括密封条160。密封条160沿顶盖120的周缘设置,且密封条160到厢体110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一固定件131到厢体110轴线的距离。
具体地,密封条160设置于第一限位槽1313的外侧。通过设置密封条160,当顶盖120处于降顶状态时,密封条160可沿厢体110的周向进行进一步密封,从而使得顶盖120及厢体110之间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
具体地,密封条160为中空的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具有一定地高度,当顶盖120位于降顶状态时,可支撑顶盖120,使得顶盖120与厢体110之间为间隔设置。进而可防止位于顶盖120与厢体110之间的第一固定件131及第二固定件132发生硬接触而导致固定件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条160为弹性件。通过设置密封条160为弹性件,可防止顶盖120在降顶的过程中因与厢体110发生硬接触而导致顶盖120损坏,故可延长顶盖120的使用寿命。
上述房车10及其升顶式车厢100,软性侧围140呈环状并沿顶盖120的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固定件131沿顶盖120的周向设置,且第一固定件131上设置有第一卡持部1312,故第一卡持部1312可将软性侧围140的一端固定于顶盖120。多个第二固定件132沿开口112的周缘设置,且第二固定件132上设置有第二卡持部1322,故第二卡持部1322可将软性侧围140的另一端固定于厢体110。因此,软性侧围140可稳定地固定于顶盖120与厢体110之间,并封闭厢体110。当顶盖120在升顶状态与降顶状态之间切换时,软性侧围140可产生形变,从而可维持其封闭功能。上述房车10及其升顶式车厢100,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131及第二固定件132,可在固定软性侧围140的同时还可避免破坏软性侧围140,因而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厢体,为一侧开口的中空结构;
顶盖,设置于所述厢体开设所述开口的一侧,且所述顶盖具有升顶状态及降顶状态;
固定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件及多个第二固定件,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沿所述顶盖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固定件沿所述开口的周缘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持部;及
呈环状的软性侧围,沿所述顶盖的周向设置,且所述软性侧围的一端夹持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另一端夹持于所述第二卡持部;
其中,当所述顶盖在升顶状态与降顶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软性侧围可产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与所述顶盖垂直于所述厢体轴向的横截面均呈矩形,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间隔设置于所述顶盖的转角处,多个所述第二固定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厢体的转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开设第一卡槽以形成所述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开设第二卡槽以形成所述第二卡持部,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限位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卡槽,所述软性侧围的一端夹紧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另一端夹紧于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为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可挤压通过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口,所述第二限位件可挤压通过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形状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均为弧形槽,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均呈圆柱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软性侧围的一端端尾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软性侧围的另一端端尾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方向与所述厢体的轴向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方向与所述厢体的轴线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到所述厢体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卡槽到所述厢体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限位槽到所述厢体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卡槽到所述厢体轴线的距离。
10.一种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顶式车厢。
CN201811560343.8A 2018-12-20 2018-12-20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Active CN1095016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0343.8A CN109501660B (zh) 2018-12-20 2018-12-20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0343.8A CN109501660B (zh) 2018-12-20 2018-12-20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1660A true CN109501660A (zh) 2019-03-22
CN109501660B CN109501660B (zh) 2020-08-18

Family

ID=65753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0343.8A Active CN109501660B (zh) 2018-12-20 2018-12-20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0166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00734A1 (de) * 1992-01-14 1993-07-15 Volker P Schenk Dachkonstruktion eines reisemobils
US6056350A (en) * 1996-09-11 2000-05-02 Brutsaert Accessories Nv Vehicle with a rollable built-in sun-blind
KR101367938B1 (ko) * 2013-01-15 2014-03-12 (주)성우특장 캠핑카의 루프 바닥 구조
CN203766594U (zh) * 2014-04-15 2014-08-13 王文科 一种车载折叠房
CN205768932U (zh) * 2016-05-27 2016-12-07 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升降房车
US20170349080A1 (en) * 2016-06-05 2017-12-07 Yakima Products, Inc. Vehicle rooftop rack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00734A1 (de) * 1992-01-14 1993-07-15 Volker P Schenk Dachkonstruktion eines reisemobils
US6056350A (en) * 1996-09-11 2000-05-02 Brutsaert Accessories Nv Vehicle with a rollable built-in sun-blind
KR101367938B1 (ko) * 2013-01-15 2014-03-12 (주)성우특장 캠핑카의 루프 바닥 구조
CN203766594U (zh) * 2014-04-15 2014-08-13 王文科 一种车载折叠房
CN205768932U (zh) * 2016-05-27 2016-12-07 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升降房车
US20170349080A1 (en) * 2016-06-05 2017-12-07 Yakima Products, Inc. Vehicle rooftop rack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1660B (zh) 202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25605B2 (en) Safety device for a door window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2868981A1 (en) A door for a domestic appliance
CN105865120A (zh) 冷藏冷冻装置
EP2221428A1 (en) A support for a window covering and a window sash adapted for standardized manufacture
KR102027155B1 (ko) 유리 일체식 폴딩도어 구조
CN109501660A (zh)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EP3021438B1 (en) Electrical insulating box with two options of tightness degree for electric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or telephony
CN102518359A (zh) 一种磁性密封结构
KR101642085B1 (ko) 샤시 바람막이
CN205807944U (zh) 一种端盖、冰箱的门体和冰箱
KR101773141B1 (ko) 복열식 모헤어가 구성된 여닫이 도어
KR101955076B1 (ko) 창호용 방풍부재
CN110712188B (zh) 机器人扩展组件及其转接件、燕尾槽件
US10602628B2 (en) Enclosure with one-piece structural frame
CN20726849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2416851A (zh) 玻璃导槽的安装构造
CN219101081U (zh) 一种内嵌密封条的门框
CN210264439U (zh) 一种高密封性节能铝合金门窗
EP0974795A2 (en) Sealing joint for a refrigerator door
CN214689097U (zh) 一种对开门及充电仓
KR20180107931A (ko) 창문용 바람막이
CN111345599A (zh) 储衣设备
KR102499418B1 (ko) 이종 재질의 프레임을 사용하여 단열성과 내구성을 모두 확보한 창문
CN211173602U (zh) 铰链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13939945B (zh) 密封装置、制造方法、蓄电池壳体、高压蓄电池和机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0

Address after: 422800 No. 7 Renmin East Road, Dahetang Street Office, Shaodong County, Shao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o Dongxia Ke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300 Hunan Changsha Liuyang Liuy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Yongtai roa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ark A

Applicant before: CHANGSHA XIAKE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