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6541U - 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66541U CN203766541U CN201420133605.3U CN201420133605U CN203766541U CN 203766541 U CN203766541 U CN 203766541U CN 201420133605 U CN201420133605 U CN 201420133605U CN 203766541 U CN203766541 U CN 2037665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generation
- wind
- impeller
- charging
- interi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名称是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涉及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为电动汽车上电池充电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它主要是解决已知的电动汽车主要是用市电为汽车的蓄电池充电作为其动力来源,挤占了本已紧张的市电资源,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完全节能环保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固定在汽车驾驶室尾部的两个支架上分别固定有风力发电装置,汽车驾驶室顶部上方和两个支架上方分别固定有升翼,升翼的上表面固定有光伏电池板,升翼与驾驶室以及两个升翼之间,构成风力发电装置的风道。本实用新型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为电动汽车上电池充电,可减少电动汽车电池用市电充电的次数,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的发电装置,具体地是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为电动汽车上电池充电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电动汽车主要是用市电为汽车的蓄电池充电作为其动力来源,用市电充电挤占了本已紧张的市电资源,充电放电过程都会造成能源损耗,让电动汽车节能大打折扣;因为现在市电主要靠火力发电供应,如大量的电动汽车用市电充电,势必会加大火电厂发电负荷,结果是增加煤、油矿物燃烧等,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让电动汽车环保名不副实;另外,每次充电时间长,一般要3—10小时才能把蓄电池充满;蓄电池容量有限,一次充电行驶里程短;电动汽车作为节能环保产品虽大力推广多年,还是不能成为汽车的主流;有一种在电动汽车上安装风光发电装置,由于发电机功率小,受电动汽车上空间限制,很难应用到电动汽车上,由于存在这些问题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风光发电自充电的电动车更是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出的一种可以减少电动汽车电池数量和用市电充电的次数,节省充电时间,减少充电浪费,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的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固定在汽车驾驶室尾部的两个支架上分别固定有风力发电装置,汽车驾驶室顶部上方和两个支架上方分别固定有升翼,升翼的上表面固定有光伏电池板,升翼与驾驶室以及两个升翼之间,构成风力发电装置的风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是风力发电装置的叶轮为内叶轮和外叶轮组成的复合双叶轮,内、外叶轮固定在两个支架上固定的叶轮架上,内叶轮设在外叶轮内,内、外叶轮两端各设有一个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叶轮架由固定盘、外叶轮盘和内叶轮承载盘构成并通过轴承连接,固定盘与支架固定连接,内叶轮轴通过两端的轴承分别与内叶轮承载盘连接,内叶轮与内叶轮轴上的内叶轮盘固定连接,外叶轮与左右两个外叶轮盘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叶轮架内通过固定盘与外叶轮轴通过轴承连接,外叶轮盘固定在外叶轮轴上,左右的两个外叶轮轴在同一轴线上,外叶轮轴与内叶轮轴平行,外叶轮轴一端与发电机的轴直接或啮合连接,外叶轮轴的另一端与内叶轮轴通过齿轮啮合联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在电动汽车顶部上的升翼上的光伏电池板,利用太阳能发电,通过汽车尾部的风力发电机发电,使两种发电方式互补,汽车静止和行驶中利用风光发电,再通过整流器整流后为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机是一个有内外两个叶轮的风力发电机,是由内叶轮获得风能后将内叶轮的重力转化为机械能辅助外叶轮驱动两个电机发电,内外叶轮叶片为助力叶型,使叶轮对汽车的阻力降到最小。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叶轮双发电机,并用光伏发电作为补充,同时采用升翼助力的方式,充分利用空气动力,让消耗电能最小,回收电能最大,不仅在急速行驶中能产生电能,即使停在路边只要有风和光的地方就可以为电动汽车集储电能,因此在相同续航里程的情况下比其它类型的电动车,用电量要小,回收电能要大,也就是续航能力更强,可节省电池用量,节约充电时间,减少充电次数。本实用新型可减少电动汽车电池用量并可大量减少用市电充电的次数,减少充电浪费,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这种电动车是真正意义的绿色环保电动汽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风力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风力发电机叶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所示,在汽车的尾部左右对称安装有两个支架1,风力发电装置2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架1上,两个支架1 延伸到汽车驾驶室车顶5的上方,在汽车驾驶室车顶5上方的两个支架1上分别固定有升翼4,在升翼4的上表面固定有光伏电池板3,升翼 4 与驾驶室车顶 5之间,以及两个升翼 4 之间,构成风力发电装置的风道,升翼 4是由弧面围成的前厚后薄的形如飞机翼的封闭结构。
如图1、2、3、4所示,将风力发电装置2的固定盘11、外叶轮盘10和内叶轮承载盘 9 通过轴承连接成两套,再将内叶轮轴12通过两端的轴承分别与内叶轮承载盘9连接成叶轮架17,外叶轮轴16在叶轮架17内与固定盘11通过轴承连接,外叶轮盘10固定在外叶轮轴16上,两个内叶轮轴12的正中间固定有内叶轮盘13, 左右对称的两个外叶轮轴16在同一轴线上,外叶轮轴16与内叶轮轴12平行,外叶轮轴16一端与发电机8的轴直接或啮合连接,外叶轮轴16的另一端与内叶轮轴12啮合联接,将叶轮架17通过固定盘11与支架1固定连接,再将内叶轮6固定连接在内叶轮盘13上,外叶轮7固定外叶轮盘10上,最后连接电路。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当汽车在静止和行驶中遇到足够的风力后,内叶轮6和外叶轮7都会获得一定的动力,内外叶轮6、7都会转动或产生转动趋势,由于内叶轮6与外叶轮7的不同轴但又通过齿轮14、15啮合,内叶轮轴12通过两端的轴承分别与可绕外叶轮轴16转动的内叶轮承载盘9连接,内叶轮6是通过转动,将内叶轮6的重量通过齿轮传给外叶轮7变为外叶轮7的驱动力,使风力发电机启动风力小,发电效率高,让在汽车上有限的空间内的风力发电机发电功率相对更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在正常天气情况下行驶时 ,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为电动汽车补充电能,如果停车时,停在通风透光的地方就可以为电动汽车集聚电能。汽车在行驶中利用升翼助力的方式,充分利用空气动力,让电动汽车消耗电能最小,同时升翼为光伏电池提供了更大安装空间,能更多的利用太阳能发电。
Claims (4)
1.一种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固定在汽车驾驶室(5)尾部的两个支架(1)上分别固定有风力发电装置(2),汽车驾驶室(5)顶部上方和两个支架(1)上方分别固定有升翼(4),升翼(4)的上表面固定有光伏电池板(3),升翼(4)与驾驶室(5)以及两个升翼(4)之间,构成风力发电装置的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2)是风力发电装置(2)的叶轮为内叶轮(6)和外叶轮(7)组成的复合双叶轮,内、外叶轮(6、7)固定在两个支架(1)上固定的叶轮架(17)上,内叶轮(6)设在外叶轮(7)内,内、外叶轮(6、7)两端各设有一个发电机(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叶轮架(17)由固定盘(11)、外叶轮盘(10)和内叶轮承载盘 (9 )构成并通过轴承连接,固定盘(11)与支架(1)固定连接,内叶轮轴(12)通过两端的轴承分别与内叶轮承载盘(9)连接,内叶轮(6)与内叶轮轴(12)上的内叶轮盘(13)固定连接,外叶轮(7)与左右两个外叶轮盘(1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叶轮架(17)内通过固定盘(11)与外叶轮轴(16)通过轴承连接,外叶轮盘(10)固定在外叶轮轴(16)上,左右的两个外叶轮轴(16)在同一轴线上,外叶轮轴(16)与内叶轮轴(12)平行,外叶轮轴(16)一端与发电机(8)的轴直接或啮合连接,外叶轮轴(16)的另一端与内叶轮轴(12)通过齿轮(14、15)啮合联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33605.3U CN203766541U (zh) | 2014-03-24 | 2014-03-24 | 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33605.3U CN203766541U (zh) | 2014-03-24 | 2014-03-24 | 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66541U true CN203766541U (zh) | 2014-08-13 |
Family
ID=5128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3360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6541U (zh) | 2014-03-24 | 2014-03-24 | 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6654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27818A (zh) * | 2014-12-06 | 2015-04-22 | 陈振邦 | 多功能车翼 |
CN104943551A (zh) * | 2014-03-24 | 2015-09-30 | 沈元明 | 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
2014
- 2014-03-24 CN CN201420133605.3U patent/CN20376654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3551A (zh) * | 2014-03-24 | 2015-09-30 | 沈元明 | 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CN104943551B (zh) * | 2014-03-24 | 2019-01-29 | 沈元明 | 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CN104527818A (zh) * | 2014-12-06 | 2015-04-22 | 陈振邦 | 多功能车翼 |
CN104527818B (zh) * | 2014-12-06 | 2017-11-17 | 陈振邦 | 多功能车翼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86422B (zh) | 一种风能与太阳能互补电动汽车 | |
CN202357899U (zh) | 一种清洁能源动力汽车 | |
CN201092263Y (zh) | 风力太阳能组合动力电动车 | |
CN202518114U (zh) | 用于电动汽车上的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
CN201457104U (zh) | 混合型供电的电动汽车 | |
CN101574930A (zh) | 风能太阳能发电充电电动客车 | |
CN203766541U (zh) | 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
CN102152744A (zh) | 新型风光互补电动汽车 | |
CN104943551A (zh) | 升翼助力电动汽车自充电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
CN201989636U (zh) | 新型风光互补电动汽车 | |
CN205112999U (zh) | 汽车用风力发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01823441A (zh) | 大型、中型、小型客运电动车风力发电风车装置 | |
CN110126633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 | |
CN101508251A (zh) | 风能太阳能发电电动车 | |
CN201261396Y (zh) | 风光互补自动充电式电动车 | |
CN101508250A (zh) | 风能太阳能电动公交车 | |
CN203046922U (zh) | 一种太阳能充电电动汽车 | |
CN201573537U (zh) | 车载风力发电机系统 | |
CN202557277U (zh) | 新型多能源混合动力汽车 | |
CN211441949U (zh) | 一种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电动客车 | |
CN101850717A (zh) | 车载风力发电机系统 | |
CN205440009U (zh) | 风力发电电动车 | |
CN205168214U (zh) | 一种自发电电动汽车 | |
CN204547807U (zh) | 太阳能风能电动小轿车 | |
CN203126550U (zh) | 一种风光半轴发电电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