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1291U - 电力变换电路和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力变换电路和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61291U
CN203761291U CN201290000724.0U CN201290000724U CN203761291U CN 203761291 U CN203761291 U CN 203761291U CN 201290000724 U CN201290000724 U CN 201290000724U CN 203761291 U CN203761291 U CN 203761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ircuit
power trans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circuit
damping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900007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英宏
石关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61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612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26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using passiv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02M5/45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45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变换电路和空调机。本电力变换电路(1)具有将外部交流电力变换为频率不同的交流电力的变换电路(60)、以及使频率高于外部交流电力的频率成分衰减的高频抑制电路(80)。该高频抑制电路(80)具有至少1个电容器(81)、至少1个电抗器(82)、至少1个阻尼电阻(86)。阻尼电阻(86)和电抗器(82)并联连接而形成一体模块(90)。

Description

电力变换电路和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外部交流电力变换为频率不同的交流电力的电力变换电路。
背景技术
作为对电动马达进行驱动的电力变换电路,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的技术。
在这种电路中,由于变流器和逆变器的开关动作而产生高于电源频率的高频,例如脉动波、高次谐波。在这些高频成分叠加于电源电流时,存在该高频成分对与该系统连接的设备带来噪声、过热、误动作等不良影响的情况。因此,在电力变换电路中组入由于降低高频的高频抑制电路。
构成电力变换电路的部件即变流器、逆变器和高频抑制电路配设在1张主基板上。另外,由于高频抑制电路的构成部件中的电抗器具有较大的质量,所以,可能使基板变形。因此,也存在电抗器设置在主基板以外的位置处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135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由于变流器、逆变器、高频抑制电路等部件发热,所以,可能会破坏周围部件、降低它们的寿命、或使它们误动作。并且,由于该发热,还可能会破坏该变流器本身、逆变器本身或高频抑制电路本身、降低它们的寿命、或使它们误动作。因此,在主基板内,这些构成部件相互隔开距离配置。尤其是,逆变器和变流器由于过热而引起动作异常。因此,在逆变器和变流器中分别设有散热器,并且,以不在其附近配置发热体的方式配置各构成部件。
具体而言,作为高频抑制电路的构成部件的阻尼电阻可能由于其发热而使周边电子部件由于热而被破坏或降低该电子部件的寿命、或者可能对逆变器和变流器的控制电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采取对阻尼电阻安装散热器、或在阻尼电阻与其他电子部件之间设置空间等对策。
配设有电力变换电路的电气设备的收纳部被确定为规定的大小。例如,在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存在由于确保配置位置的要求而无法增大其容积的实情,配设有电力变换电路的收纳部被确定为规定的大小。
根据这种情况,存在无法确保作为阻尼电阻的散热对策的散热器的设置空间、或者无法在阻尼电阻与其他电子部件之间设置充分的空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变换电路和具有该电力变换电路的空调机,其能够抑制由于阻尼电阻的发热而增大对其他电子部件的影响,且不会增大主基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电力变换电路,该电力变换电路具有:变换电路(60),其将外部交流电力变换为频率不同的交流电力;以及高频抑制电路(80),其设置在所述外部交流电力与所述变换电路(60)之间,使频率高于所述外部交流电力的频率成分衰减,所述高频抑制电路(80)包括至少1个电容器(81)、至少1个电抗器(82)以及至少1个阻尼电阻(86),所述至少1个阻尼电阻(86)与所述至少1个电抗器(82)分别并联连接而形成至少1个一体模块(90),所述至少1个电容器(81)和所述变换电路(60)配设在主基板(10)上,所述至少1个一体模块(90)配设在所述主基板(10)以外的位置处。
以往,仅高频抑制电路(80)的构成部件中的电抗器(82)配设在主基板(10)外。即,高频抑制电路的构成部件中的阻尼电阻(86)配设在主基板(10)上。因此,由于阻尼电阻(86)的发热,周边电子部件被加热,这些电子部件可能由于热而被破坏、该电子部件的寿命可能降低、或者该电子部件可能误动作。因此,需要采取阻尼电阻(86)的散热对策、或增大电子部件与阻尼电阻(86)之间的距离的对策。但是,由于收纳电力变换电路的收纳容积的限制,有时不容易实现这些对策。鉴于这种情况,在上述方式的结构中,使阻尼电阻(86)和电抗器(82)一体化而形成一体模块(90)。由此,能够自由地将作为发热体的阻尼电阻(86)和电抗器(82)统一配设在主基板(10)外。因此,由于能够从主基板(10)中除去这些高频抑制电路(80)的发热体,所以,能够抑制由于电子部件的热而导致的劣化。
并且,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阻尼电阻(86)和电抗器(82)设为一体模块(90),在配设有电容器和变换电路(60)的主基板(10)以外的位置处配设一体模块(90),所以,能够减小该主基板(10)。即,由于能够将电力变换电路(1)作为2个部件并分别单独进行安装,所以,在电气设备的框体内,能够提高电力变换电路(1)的配置自由度。
在所述方式中,优选所述变换电路(60)具有:变流器(20),其将所述外部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以及逆变器(30),其将所述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
在所述方式中,优选在所述至少1个电抗器(82)的底板固定有所述至少1个阻尼电阻(86)。根据该实用新型,与在不同基板上固定电抗器和阻尼电阻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一体模块的部件数量。
在所述方式中,优选所述至少1个电抗器和所述至少1个阻尼电阻配设在同一基板上。
在通用的电抗器的情况下,由于在底板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所以,很难在该底板上搭载阻尼电阻。关于这点,在本方式中,由于在规定的基板上配设电抗器和阻尼电阻,所以,能够使用市售的电抗器构成一体模块。
在所述方式中,优选所述至少1个一体模块包括多个一体模块(90),在所述主基板(10)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外部交流电力的多个输入端子(11)连接的多个第1基板连接端子(12),所述多个一体模块(90)分别具有第1端子,所述多个第1基板连接端子(12)分别与所述多个一体模块的第1端子连接,在所述主基板(10)设有与所述变换电路(60)连接的多个第2基板连接端子(13),所述多个一体模块(90)分别具有第2端子,所述多个第2基板连接端子(13)分别与所述多个一体模块(90)的第2端子连接,在所述第2基板连接端子(13)之间连接有所述至少1个电容器(81)。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阻尼电阻和电抗器配置在离开主基板的位置处。由此,能够提高电气设备内的电力变换电路的配置自由度。
在所述方式中,优选所述主基板(10)由2张以上的基板构成,该2张以上的基板包括与所述至少1个一体模块(90)的输入侧连接的基板(10A)和与所述至少1个一体模块(90)的输出侧连接的基板(10B)。
根据该结构,由于主基板被分割为多张基板,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气设备内的电力变换电路的配置自由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空调机,该空调机使用所述方式的电力变换电路(1)作为室外机内的压缩机(110)的电力变换电路。
根据该结构,由于上述电力变换电路被分割为2个以上的可安装的部件,所以,与在1张主基板上配设全部部件、或仅将高频抑制电路的电抗器配设在主基板外的电力变换电路相比,电力变换电路的配置自由度较高。由于能够在室外机内将电力变换电路的构成部件配置在不同位置,所以,能够减小室外机的尺寸。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电力变换电路和具有该电力变换电路的空调机,其能够抑制由于阻尼电阻的发热而对其他电子部件的影响,且不会增大主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电力变换电路的一体模块的立体图。
图3涉及空调机的电力变换电路,(a)是现有构造的电力变换电路的基板的配置图,(b)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电路的基板的配置图。
图4是示意地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电路的变形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电力变换电路进行说明。
空调机的压缩机110通过三相或单相的外部交流电力而被驱动。
通过电力变换电路1将外部交流电力变换为频率不同的交流电力。该交流电力被提供给压缩机110的电动马达120。
如图1所示,电力变换电路1具有高频抑制电路80和将规定频率的外部交流电力变换为与该频率不同的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力的变换电路60。变换电路60具有将外部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的变流器20、将从该变流器20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规定频率的交流电的逆变器30、生成该逆变器30的PWM信号的PWM电路40、对该PWM电路40赋予用于生成PWM信号的信息的控制装置50、以及高频抑制电路80。变流器20、逆变器30、PWM电路40和控制装置50配设在1张主基板10上。另外,变换电路60也可以由从规定频率的外部交流电力转换为与该频率不同的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力的电路即所谓的矩阵变流器构成。并且,PWM电路40和控制装置50也可以构成为1个电子部件。并且,PWM电路40和控制装置50也可以设置在主基板10以外的部分,或者,还可以从变换电路60的结构要素中除去PWM电路40和控制装置50。
在变流器20设有分别输入外部交流电力的r相、s相、t相的第1输入端口21、第2输入端口22和第3输入端口23。变流器20对输入到各端口21~23的电力进行合成。
逆变器30根据PWM信号将从变流器20输出的电力变换为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力。从逆变器30输出的交流电力被提供给压缩机110的电动马达120。
PWM电路40根据来自控制装置50的信息生成用于对电动马达120进行驱动的PWM信号。
高频抑制电路80使频率高于外部交流电力的高频衰减。高频抑制电路80例如使脉动波(脉动电流)和外部交流电力的高次谐波衰减。
高频抑制电路80连接在外部交流电力的输入端子11与变流器20之间。在外部交流电力的输入端子11与变流器20之间的布线中,在流过该布线的交流电中包含频率高于交流电源200的频率(高频)的成分。由于电力变换电路1的逆变器30或变流器20的开关的影响而生成高频。由于高频成为妨碍生成稳定的交流电力的主要因素,所以,通过高频抑制电路80使高频衰减。
高频抑制电路80具有3个电容器81、3个电抗器82和3个阻尼电阻86。各电抗器82和对应的阻尼电阻86并联连接,构成一个电路要素。
高频抑制电路80的电路要素(电抗器82和阻尼电阻86)分别设置在外部交流电力的r相输入端子11与第1输入端口21之间、外部交流电力的s相输入端子11与第2输入端口22之间、外部交流电力的t相输入端子11与第3输入端口23之间。
作为电抗器82,采用具有去除高次谐波成分的规定电感的电抗器。作为阻尼电阻86,使用功率电阻(例如陶瓷电阻(セメント抵抗))。电抗器82和阻尼电阻86被一体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电抗器82和阻尼电阻86一体化而构成的部件称为“一体模块90”。
参照图2对一体模块90的构造进行说明。
电抗器82具有I型铁芯84A、E型铁芯84B、线圈83和底板85。由铁形成的底板85焊接在E型铁芯84B的底部。底板85大于E型铁芯84B的底面,向前方和后方延长。在底板85的延长部形成有用于将一体模块90安装在框体上的安装孔85A。并且,在延长部上搭载有阻尼电阻86。阻尼电阻86通过绝缘粘接剂87而固定在底板85上。
电抗器82的第1端子83A和阻尼电阻86的第1端子86A通过锡焊或焊接而连接。在该第1端子86A上连接有第1引线88。第1引线88与第1基板连接端子12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基板连接端子12和输入端子11彼此直接连接,但是,也可以在第1基板连接端子12与输入端子11之间设有共模噪声滤波器。
电抗器82的第2端子83B和阻尼电阻86的第2端子86B通过锡焊或焊接而连接。在该第2端子86B上连接有第2引线89。第2引线89与第2基板连接端子13连接。第2基板连接端子13分别与变流器20的输入端口21~23连接。在连接各第2基板连接端子13和变流器20的对应输入端口21~23的各连接布线之间连接有电容器81。具体而言,在3条连接布线的中性点与各连接布线之间连接有相同电容的电容器81。
参照图3(b),对空调机的室外机101中的一体模块90的配置进行说明。
室外机101的收纳部被划分为第1收纳部160和第2收纳部170。在第1收纳部160中收纳有热交换器和风扇。在第2收纳部170中收纳有压缩机110、电力变换电路1和室外控制电路2。
首先,参照图3(a)对作为比较构造的电力变换电路1X的配置进行说明。
比较例的电力变换电路1X构成为1个部件。即,变流器20、逆变器30、PWM电路40、控制装置50和高频抑制电路80配设在1张基板10X上。逆变器30、变流器20和高频抑制电路80发热。并且,由于高频抑制电路80比其他部件重且发热,所以,可能会使基板10X变形。由于这种理由,作为电力变换电路1X的基板10X,采用面积较大、且厚度较大的基板。
但是,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由于基板10X的面积较大,在室外机101内的第2收纳部170中配设该电力变换电路1X的部位受到限定。在室外机101中,除了电力变换电路1X以外,还配设有室外机控制电路2的基板10Y,所以,有时无法在两个基板1X、10Y之间确保空间。这种情况下,有时由于妨碍基板1X、10Y间的空气循环而使电路的散热效率降低。因此,可能使电子部件由于热而被破坏,或者可能使该电子部件的寿命降低。
并且,在电力变换电路1X具有以下结构的情况下,也产生同样的问题。
在电力变换电路1X的构成部件中的变流器20、逆变器30、PWM电路40、控制装置50和高频抑制电路80(除了电抗器以外)配设在1张基板10X上、仅高频抑制电路80的电抗器配设在基板10X以外的位置处的电力变换电路1X的情况下,也存在与上述同样的问题。即,在该结构的情况下,由于阻尼电阻86配设在基板10X上,所以,由于阻尼电阻86的发热,可能使配置在阻尼电阻86周边的电子部件由于热而被破坏,或者可能使该电子部件的寿命降低。如果为了抑制电子部件由于热而被破坏或该电子部件的寿命降低而增大阻尼电阻86与周围电子部件的距离,则基板10X增大,所以,产生该基板10X的配置受到限制的问题。
并且,具有以下结构的电力变换电路1X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在电力变换电路1X构成在电抗器82的输入侧的基板和输出侧的基板上、且在一个基板上配置有阻尼电阻86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该阻尼电阻86的发热,可能使配置在阻尼电阻86周边的电子部件由于热而被破坏,或者可能使该电子部件的寿命降低。并且,如果增大阻尼电阻86与周围电子部件的距离,则产生该基板的配置受到限制的问题。
即,电力变换电路1X能够采用各种形式,但是,在该阻尼电阻86安装在基板上的结构的情况下,可能会使配置在阻尼电阻86周边的电子部件由于热而被破坏,或者可能使该电子部件的寿命降低。并且,由于第2收纳部170的容积的限制,如果增大阻尼电阻86与周围电子部件之间的距离,则产生该基板的配置受到限制的问题。
图3(b)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电路1的配置。
如上所述,电力变换电路1具有一体模块90以及包含变流器20、逆变器30、PWM电路40和控制装置50在内的主基板10。即,电力变换电路1由能够单独独立安装的2个部件(主基板10、一体模块90)构成。一体模块90安装在离开主基板10的位置处。例如,一体模块90安装于第2收纳部170的框体中。
由于未在主基板10上配设阻尼电阻86和电抗器82,所以,主基板10小于上述比较例的基板10X(参照图3(a))。因此,与比较例的基板10X的配置自由度相比,规定的收纳空间中的主基板10和一体模块90的配置自由度较高。
在决定电力变换电路1的配置的情况下,确保了能够配置基板的空间。在作为比较构造的电力变换电路1的情况下,确保至少具有与基板10X同等面积的一个平面的空间(以下记为“比较容积”)。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电路1的情况下,确保了至少具有与主基板10同等面积的一个平面的空间(以下记为“基准容积”)。由于基准容积小于比较容积,所以,容易确保能够配置主基板10的空间。即,能够配置主基板10的地方大于比较构造的基板10X。但是,在决定电力变换电路1的配置的情况下,由于电力变换电路1除了主基板10以外还具有一体模块90,所以,还需要考虑一体模块90的配置。由于一体模块90小于主基板10且能够固定在离开主基板10的位置,所以,能够与主基板10的配置位置无关地自由配置。例如,在第2收纳部170中,一体模块90配置在通过配置了压缩机110、主基板10和室外机控制电路2而形成的剩余空间内。因此,一体模块90的存在几乎不会降低电力变换电路1的配置自由度。
[电力变换电路的变形例]
如图4所示,主基板10也可以由2张基板构成。
例如,如该图所示,主基板10构成为具有第1基板10A和第2基板10B。在第1基板10A上设有与外部的交流电源200连接的3个输入端子11和3个第1基板连接端子12。即,第1基板10A与一体模块90的输入侧连接。
在第2基板10B上设有变流器20、逆变器30、PWM电路40、控制装置50和电容器81。即,第2基板10B构成为用于对压缩机110进行驱动的基板。并且,在第2基板10B上设有与一体模块90的输出侧连接的第2基板连接端子13。
第1基板10A、第2基板10B和一体模块90设置在室外机101中,分别独立地进行配置。即,第1基板10A和一体模块90经由第1引线88连接,并且,一体模块90和第2基板10B经由第2引线89连接。因此,能够不依赖于其他部件的配置地配置这3个部件。
[空调机]
空调机具有上述电力变换电路1、由该电力变换电路1驱动的压缩机110、包含2个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以及使制冷剂蒸发的电子膨胀阀。并且,在2个热交换器中分别设有风扇。电力变换电路1与一个热交换器和压缩机110一起配置在室外机101内。而且,电力变换电路1的主基板10配置在压缩机110和热交换器的上方。一体模块90安装在室外机101的框体中。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以下效果。
(1)阻尼电阻86和电抗器82被一体化,并且,一体模块90配设在主基板10以外的位置处。
以往,仅高频抑制电路80的电抗器(82)配设在主基板外。即,阻尼电阻(86)配设在主基板上。因此,由于阻尼电阻86的发热,周边电子部件被加热,这些电子部件可能由于热而被破坏、该电子部件的寿命可能降低、或者该电子部件可能误动作。因此,需要采取阻尼电阻86的散热对策、或增大电子部件与阻尼电阻之间的距离的对策。鉴于这种问题,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使阻尼电阻86和电抗器82一体化而形成一体模块。由此,能够自由地将发热体(阻尼电阻86和电抗器82)统一配设在主基板10外。因此,由于能够从主基板10中除去高频抑制电路80的发热体,所以,能够抑制电子部件由于热而被破坏、该电子部件的寿命降低、或者该电子部件误动作的情况。
并且,通过将阻尼电阻86和电抗器82设为一体模块90,能够将电力变换电路1设为2个部件而分别单独地进行安装,提高了电力变换电路1的配置自由度。因此,几乎不会产生由于高频抑制电路80的发热体的原因而使电子部件由于热而被破坏、该电子部件的寿命降低、或者该电子部件误动作的情况,能够将电力变换电路1收纳在收纳容积比以往小的框体内。
(2)在电抗器82的底板85上固定有阻尼电阻86。根据该结构,与在规定基板上固定电抗器82和阻尼电阻86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一体模块90的部件数量。
(3)一体模块90与第1基板连接端子12通过第1引线88连接,一体模块90与电容器81和变流器20通过第2引线89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够隔开与引线长度对应的距离而将一体模块90配置在离开主基板10的位置处。由此,能够提高第2收纳部170中的电力变换电路1的配置自由度。
(4)一体模块90安装在第2收纳部170的框体。根据该结构,由于框体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所以,抑制了电抗器82和阻尼电阻86过热。
并且,一体模块90安装于第2收纳部170的框体,但是,也可以安装在主基板10的安装金属板的背侧。由于安装金属板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所以,这种结构也能够抑制电抗器82和阻尼电阻86过热。
(5)在空调机中,使用上述结构的电力变换电路1作为对室外机101内的压缩机110进行驱动的电力变换电路1。
由于上述电力变换电路1构成为2个部件,所以,与在1张主基板10上配设全部部件的情况、或仅将高频抑制电路的电抗器设置在主基板外的情况相比,电力变换电路1的配置自由度提高。即,由于能够在室外机101内将电力变换电路1的部件配置在不同位置,所以,能够减小室外机101的尺寸。
(6)在上述变形例中,主基板10被分割为与一体模块90的输入侧连接的第1基板10A和与一体模块90的输出侧连接的第2基板10B,由2张以上的基板构成。根据该结构,由于主基板10被分割为2张基板,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外机101中的电力变换电路1的配置自由度。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方式,例如能够如下所述对其进行变更来实施。并且,以下的各变形例不是仅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相互组合不同的变形例来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抗器82的底板85上固定了阻尼电阻86,但是,用于使两者一体化的手段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电抗器82和阻尼电阻86配设在同一基板上,使电抗器82和阻尼电阻86一体化。具体而言,在规定基板上配设电抗器82和阻尼电阻86而构成一体模块90。该结构在使用通用电抗器82的情况下是有效的手段。在通用电抗器82的情况下,在底板上不存在搭载阻尼电阻86的空间。因此,使用用于配设电抗器82和阻尼电阻86的基板而使两者一体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1个电抗器82和1个阻尼电阻86成为一组来构成一体模块90,但是,也可以将3个电抗器82和3个阻尼电阻86配设在1张基板上而进行模块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绝缘粘接剂87在电抗器82的底板85上固定阻尼电阻86,但是,阻尼电阻86的固定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底板85上设置绝缘基板,并在该绝缘基板上安装阻尼电阻8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抗器82的底板85上安装了阻尼电阻86,但是,安装阻尼电阻86的位置不限于此。例如,阻尼电阻86也可以安装于电抗器82的I型铁芯84A。并且,阻尼电阻86还可以安装在电抗器82的E型铁芯84B的侧面。

Claims (7)

1.一种电力变换电路,其中,该电力变换电路具有:
变换电路(60),其将外部交流电力变换为频率不同的交流电力;以及
高频抑制电路(80),其设置在所述外部交流电力与所述变换电路(60)之间,使频率高于所述外部交流电力的频率成分衰减,
所述高频抑制电路(80)包括至少1个电容器(81)、至少1个电抗器(82)以及至少1个阻尼电阻(86),
所述至少1个阻尼电阻(86)与所述至少1个电抗器(82)分别并联连接而形成至少1个一体模块(90),
所述至少1个电容器(81)和所述变换电路(60)配设在主基板(10)上,
所述至少1个一体模块(90)配设在所述主基板(10)以外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电路,其中,
所述变换电路(60)具有:
变流器(20),其将所述外部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以及
逆变器(30),其将所述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变换电路,其中,
在所述至少1个电抗器(82)的底板固定有所述至少1个阻尼电阻(8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变换电路,其中,
所述至少1个电抗器(82)和所述至少1个阻尼电阻(86)配设在同一基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变换电路,其中,
所述至少1个一体模块包括多个一体模块(90),
在所述主基板(10)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外部交流电力的多个输入端子(11)连接的多个第1基板连接端子(12),所述多个一体模块(90)分别具有第1端子,所述多个第1基板连接端子(12)分别与所述多个一体模块的第1端子连接,
在所述主基板(10)设有与所述变换电路(60)连接的多个第2基板连接端子(13),所述多个一体模块(90)分别具有第2端子,所述多个第2基板连接端子(13)分别与所述多个一体模块(90)的第2端子连接,
在所述第2基板连接端子(13)之间连接有所述至少1个电容器(8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变换电路,其中,
所述主基板(10)由2张以上的基板构成,该2张以上的基板包括与所述至少1个一体模块(90)的输入侧连接的基板(10A)和与所述至少1个一体模块(90)的输出侧连接的基板(10B)。
7.一种空调机,其中,该空调机使用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电路(1)作为室外机内的压缩机(110)的电力变换电路。
CN201290000724.0U 2011-08-15 2012-07-27 电力变换电路和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12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7691A JP2013042593A (ja) 2011-08-15 2011-08-15 電力変換回路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11-177691 2011-08-15
PCT/JP2012/069164 WO2013024686A1 (ja) 2011-08-15 2012-07-27 電力変換回路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61291U true CN203761291U (zh) 2014-08-06

Family

ID=47715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9000072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1291U (zh) 2011-08-15 2012-07-27 电力变换电路和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42593A (zh)
CN (1) CN203761291U (zh)
WO (1) WO20130246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9148B2 (ja) * 2013-05-30 2017-11-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モータ駆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8201A (ja) * 1989-02-28 1990-09-11 Toshiba Corp 車両用電力変換装置
JPH06123449A (ja) * 1992-10-12 1994-05-06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3455386B2 (ja) * 1997-01-22 2003-10-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用インバータ制御回路装置
JP2004342325A (ja) * 2003-05-12 2004-12-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2006288161A (ja) * 2005-04-05 2006-10-19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電力変換装置
AU2010254966B2 (en) * 2009-06-04 2013-12-05 Daikin Industries,Ltd. Power conver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42593A (ja) 2013-02-28
WO2013024686A1 (ja) 201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24875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5002568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3066859A (zh) 一种大功率高压变频器功率单元
JP2006166689A (ja) モジュール式電力コンバータ組立部品
WO2014021035A1 (ja) Dcdcコンバータ
JP2012152104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3219907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5704760B2 (ja) 急速充電器
CN106787897A (zh) 用于将直流功率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功率的系统、安装转换系统的方法及电机系统
US10743376B2 (en) High power switching devices for inductive heating applications
CN203761291U (zh) 电力变换电路和空调机
WO2012169107A1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EP3876401B1 (en) Electronic control assembly and electric appliance
CN202364106U (zh) 一种用于变频器的功率装置
CN217825475U (zh) 电路板组件和烹饪电器
KR20200020238A (ko) Emi 저감 성능이 개선된 유도 가열 방식의 전자 장치
JP2012124985A (ja) 冷凍装置
CN111064321A (zh) 电控组件及电器设备
CN208797779U (zh) 电控组件及电器设备
CN211127543U (zh) 一种带pfc电路的逆变焊机
CN210958861U (zh) 一种风冷式大功率感应加热电源结构
KR102137035B1 (ko) Emi 저감 성능이 개선된 유도 가열 방식의 전자 장치
JP6111891B2 (ja) 電力供給装置
CN209267447U (zh) 电控组件及空调器
CN206364688U (zh) 一种大功率高频充电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