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57324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57324U CN203657324U CN201320754940.0U CN201320754940U CN203657324U CN 203657324 U CN203657324 U CN 203657324U CN 201320754940 U CN201320754940 U CN 201320754940U CN 203657324 U CN203657324 U CN 2036573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ting chamber
- bellmouth
- flank
- fan grill
- storero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具备:承口(20),送风机(9)安装于该承口;风扇格栅(21),该风扇格栅设置为将承口覆盖,当该风扇格栅与承口配合时,在风扇格栅与承口之间形成将从送风机输送的冷气朝冷冻室(5)以及冷藏室(6)引导的风路(22);滑动式的闸门(26),该滑动式的闸门伴随着操作部(25)的滑动移动而对储藏室连通口(29)的开口面积进行调整,其中,该储藏室连通口将形成于风扇格栅与承口之间的风路内和多个储藏室中的任一个储藏室连通;以及第一肋部(40),该第一肋部(40)设置于承口(20),朝形成于风扇格栅(21)和承口(20)之间的风路(22)内突出,将该风路(22)内的水滴朝下方引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存在通过控制向冷藏室、冷冻室等的储藏室所供给的冷气的供给量来对储藏室内的温度进行调整的冰箱。作为这种冰箱则提出有如下冰箱:由挡板(damper)对向冷藏室供给的冷气所通过的冷气通道的通气口进行开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冰箱中,罩设置于冷藏室的内部,用于对具有挡板的减振(damper)装置进行控制的操作部件以能够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而设置于所述罩的内侧。在罩的前表面形成有横向细长的矩形形状的开口部,操作部件的操作部穿过该开口部而朝前方突出。为了防止在该罩部的前表面所产生的结露的水滴从开口部渗入到罩内,在罩的前表面部以从上方覆盖开口部的方式而设置有肋部(rib)。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73032号公报(第2页、图7、图8)
然而,以往所提出的在罩的开口部的前表面侧突出的肋部却存在如下问题:当使用者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时,所述肋部会妨碍使用者的操作,导致使用者难以进行操作。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形成有肋部的罩的前表面构成外观面,从而会影响美观。
另一方面,例如当水从罩的开口部渗入到罩内而冻结时,会妨碍操作部件的动作,因此希望防止水在操作部件冻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在面临上述这样的问题的背景下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不会妨碍对冷气的供给量进行控制的闸门(shutter)的操作部的动作,另外,不会影响美观,还能够抑制水在闸门以及操作部冻结。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具备:主体,该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多个储藏室;冷却器,该冷却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送风机,该送风机将由所述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向所述储藏室输送;承口,所述送风机安装于该承口;风扇格栅(fan grille),该风扇格栅被设置为将所述承口覆盖,当所述风扇格栅与所述承口配合时,在所述风扇格栅与所述承口之间形成将从所述送风机输送的冷气朝所述储藏室引导的风路;操作部,该操作部从形成于所述风扇格栅的开口部朝所述风扇格栅的前表面侧突出,并在所述开口部内进行滑动移动;滑动式的闸门,该滑动式的闸门伴随着所述操作部的滑动移动而对储藏室连通口的开口面积进行调整,其中,该储藏室连通口将形成于所述风扇格栅与所述承口之间的所述风路内与所述多个储藏室中的任一个储藏室连通;以及第一肋部,该第一肋部设置于所述承口,朝形成于所述风扇格栅和所述承口之间的所述风路内突出,将该风路内的水滴朝下方引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不会妨碍操作部的动作,另外,不会使美观性变差,并能够抑制水在闸门以及操作部冻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将冷冻室以及冷藏室的门卸下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承口(bell mouth)、风扇格栅以及冷却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扇格栅以及闸门部件的背面侧分解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扇格栅以及闸门部件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闸门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承口的主视图。
图9是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风扇格栅以及承口的一部分进行透视后的主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承口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冰箱主体;2…外箱;3…内箱;4…隔热材料;5…冷冻室;6…冷藏室;7…压缩机;8…冷却器;9…送风机;10…加热器;20…承口;21…风扇格栅;22…风路;23…冷冻室吹出口;24…开口部;25…操作部;26…闸门;27…闸门开口部;28…分隔部;29…储藏室连通口;30…冷气引导部件;31…冷藏室连接部;40…第一肋部;41…第二肋部;100…冰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所示的附图中的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将冷冻室以及冷藏室的门卸下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冰箱100具备冰箱主体1,该冰箱主体1在内部具有多个储藏室、且在前表面开口。冰箱主体1具有钢板制的外箱2和设置于外箱2的内侧的树脂制的内箱3,在外箱2与内箱3之间发泡填充有隔热材料4(参照图2)。在冰箱主体1中设置有将冰箱主体1的内部上下隔开而区划出储藏室的隔板,在本实施方式1中,区划形成有两个储藏室。形成于冰箱主体1的储藏室中的配置在上侧的储藏室为冷冻室5,配置在冷冻室5的下方的储藏室为冷藏室6。冷冻室5的前表面的开口被冷冻室门(未图示)开闭自如地覆盖,冷藏室6的前表面的开口被冷藏室门(未图示)开闭自如地覆盖。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主要部位放大图。另外,在图3中示意性地利用箭头将冷气的流动示出。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承口、风扇格栅以及冷却器的分解立体图。
在冰箱主体1的背面的下部设置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7,在冷冻室5的里侧设置有冷却器8。压缩机7以及冷却器8与未图示的冷凝器以及减压装置一起构成冷冻循环系统。
在冷冻室5的里侧、且在冷却器8的前侧的上方设置有承口20,该承口20具备将利用冷却器8冷却后的空气(简称为冷气)向储藏室输送的送风机9、以及利用加热线的热而将附着于冷却器8的霜融化的玻璃管的加热器10。承口20被设置为将冷却器8的前侧覆盖。
在承口20的前表面设置有以覆盖承口20的方式而安装的风扇格栅21。当风扇格栅21与承口20配合时,在风扇格栅21与承口20之间形成风路22,从送风机9送出的冷气从该风路22通过。从送风机9送出的冷气的一部分从风路22通过、进而如图3中箭头200所示那样地被向冷冻室5供给,从送风机9中送出的冷气的另一部分则如箭头201所示那样地朝与流向冷冻室5的路径不同的方向流动,进而从未图示的风路通过而被向冷藏室6供给。
所图4所示,冷冻室吹出口23在风扇格栅21的前表面开口,风路22内的冷气经由该冷冻室吹出口23而向冷冻室5供给。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两处位置设置有冷冻室吹出口23。同样地,在风扇格栅21的前表面形成有开口部24。在该开口部24安装有对从风路22向冷藏室6供给的冷气的量进行调节的闸门部件的操作部25(后文中对其进行叙述)。在承口20设置有:第一肋部40,该第一肋部40朝向风路22内突出、且将风路22内的水朝下方引流;以及冷气引导部件30,该冷气引导部件30对在风路22内流动的冷气进行引导。
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扇格栅以及闸门部件的背面侧分解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扇格栅以及闸门部件的背面侧立体图。在图6中示出了将包括操作部25以及闸门26的闸门部件组装于风扇格栅21以后的状态。
在风扇格栅21的背面、亦即与承口20对置的面设置有分隔部28,该分隔部28在风扇格栅21与承口20配合时对风路22进行上下区划。分隔部28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板状,并从风扇格栅21的背面朝向后方突出。在分隔部28形成有储藏室连通口29,向冷藏室6供给的冷气由上而下通过该储藏室连通口29。
包括操作部25以及闸门26的闸门部件是对储藏室连通口29的开度进行调整的部件。闸门26是板状的部件,从上方或下方将形成于分隔部28的储藏室连通口29的一部分覆盖,从而对储藏室连通口29的开口面积进行调整。在闸门26一体地设置有操作部25。操作部25被插入到形成于风扇格栅21的开口部24中,并从该开口部24朝前表面突出。开口部24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形状,当由操作人员对操作部25进行操作时,操作部25在开口部24内沿左右方向进行滑动移动。当由操作人员对操作部25进行操作而使得该操作部25沿横向移动时,闸门26也会伴随着操作部25的移动而移动,从而使得储藏室连通口29的开口面积与闸门26的位置对应地发生变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板状的闸门26形成有开口面积小于储藏室连通口29的开口面积的闸门开口部27,储藏室连通口29的开口面积与闸门26的板状的部分以及闸门开口部27和储藏室连通口29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应地发生变化。另外,闸门26的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只要能够对储藏室连通口29的开口面积进行调整即可。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闸门部件的动作的图。图7(A)是承口20以及风扇格栅21的主视图,图7(B)是图7(A)的B-B剖视图。在图7中,操作部25位于开口部24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此时,储藏室连通口29的一部分被闸门26所覆盖,储藏室连通口29的开口面积的大小在图7(B)中由斜线示出。
当操作部25朝开口部24的右端移动时,储藏室连通口29的开口面积变得比图7(B)中所示的面积小。另外,当操作部25朝开口部24的左端移动时,储藏室连通口29的开口面积变得比图7(B)中所示的面积大。与储藏室连通口29的开口面积相对应地,自上而下通过储藏室连通口29的冷气的流量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向与储藏室连通口29的下游侧连通的冷藏室6供给的冷气的流量发生变化。
图8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承口的主视图。图9是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风扇格栅以及承口的一部分进行透视所得的主视图。在图9中示意性地利用箭头200、201示出冷气的流动,并且示意性地利用箭头210示出水的流动。
形成于承口20的前表面(与风扇格栅21对置的面)的第一肋部40是承接风路22内的水并将水朝下方引流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一肋部40大致为平板形状,从左右方向上的一侧朝另一侧且朝斜下方倾斜。第一肋部40的下端配置在避开了闸门26、操作部25、以及供操作部25插入的开口部24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1中,当风扇格栅21与承口20配合时,若从正面观察,第一肋部40的下端还被配置在与冷冻室吹出口23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在承口20设置有从承口20的前表面朝向风路22内突出的冷气引导部件30,与冷藏室6连通的冷藏室连接部31在承口20的下部开口。在风扇格栅21与承口20配合的状态下,冷气引导部件30位于比分隔部28靠下侧的位置。冷气引导部件30从分隔部28的附近朝向冷藏室连接部31且朝下方倾斜,从而将自上而下通过储藏室连通口29的冷气朝冷藏室连接部31引导。
参照适当的附图对如上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100的动作以及作用进行说明。
由压缩机7压缩、且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的制冷剂气体在设置于冰箱主体1的发泡填充有隔热材料4的部分的冷凝器(未图示)散热,从而形成为液态的制冷剂。该液态的制冷剂通过设置于冰箱主体1的背面下部的干燥器(未图示),借助作为减压装置的毛细管(未图示)对其进行减压,进而再将其向冷却器8输送而使之气化。当制冷剂在冷却器8气化时,制冷剂会吸收周围的热,因此,冷却器8的周围的气体被冷却。
如图3、图9所示,由冷却器8冷却后的冷气被安装于承口20的送风机9吸引,从而被吸引后的冷气朝形成在承口20与风扇格栅21之间的风路22流入。流入到风路22的冷气的一部分从设置于风扇格栅21的冷冻室吹出口23经由冷冻室5而向冷冻室5内流入(参照图3、图9中的箭头200)。另外,流入到风路22的冷气的另一部分从形成于承口20与风扇格栅21之间的储藏室连通口29(参照图7等)通过而朝分隔部28的下方流动,且被冷气引导部件30所引导而向下方流动,进而经由冷藏室连接部31而朝冷藏室6流入(参照图3、图9中的箭头201)。
本实施方式1的冰箱100,基于设置在冷藏室6、且对冷藏室6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所检测出的温度而使压缩机7运转。具体而言,在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所检测出的冷藏室6的室内温度超过设定温度的情况下,使压缩机7运转而将冷气向冷藏室6供给,使得冷藏室6的库内温度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所检测出的冷藏室6的室内温度为设定温度以下,则使压缩机停止。另外,如上所述,朝冷藏室6输送的冷气的量根据与设置于风扇格栅21的闸门26的位置对应地发生变化的储藏室连通口29(参照图7)的开口面积而被调整。
因此,在因储藏室连通口29的开口面积较小而使得向冷藏室6输送的冷气的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用于使冷藏室6的室内温度下降到设定温度以下的时间(即压缩机7的运转时间)相对地变长,另一方面,由于向冷冻室5供给的冷气的量相对地增加,因此冷冻室5的室内温度显示出降低倾向。
相反,在因储藏室连通口29的开口面积较大而使得向冷藏室6输送的冷气的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用于使冷藏室6的室内温度下降到设定温度以下的时间(即压缩机7的运转时间)相对地变短,另一方面,由于向冷冻室5供给的冷气的量相对地减少,因此冷冻室5的室内温度显示出上升倾向。
这样,通过调节向冷藏室6输送的冷气的量来进行本实施方式1的冷冻室5的室内的温度调节。
由于伴随着上述冰箱100的冷却运转会导致冷却器8附着有霜,因此,需要使冰箱100进行将附着于冷却器8的霜去除的除霜运转。具体而言,定期地(例如每日1~2次)对设置于承口20的下部的加热器10进行通电。通过这样处理,能够利用加热器10的热将附着于冷却器8的霜融化,从而能够将冷却器8的霜去除
在进行除霜运转时,因加热器10的热而使得冷却i8的周围高温化(例如10℃~20℃),形成于承口20与风扇格栅21之间的风路22内的温度也会上升而达到0℃以上。此时,例如在冷冻室5内保存有大量的水分、忘记关闭冷冻室5的门等的情况下,当冷冻室5内的环境处于高温高湿状态时,冷冻室5内容易产生结露现象。于是,设置在冷冻室5的内侧的由承口20与风扇格栅21构成的风路22内也同样处于容易产生结露现象的状态。
当在承口20产生结露现象时,如果进行冷却器8以及送风机9等的冷却运转,则产生的结露会被冷却进而冻结。冻结后的水会在定期实施的冷却器8的除霜运转时融化进而朝下方流淌。如图9中箭头210所示,朝下方流淌后的水被设置于承口20的第一肋部40引导而朝下方流动,从而被朝从配置有闸门26以及操作部25的开口部24离开的方向引导。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1,即便在形成于承口20与风扇格栅21之间的风路22内产生水,此时,该水也难以浸入到操作部25以及闸门26。因此,当进行冷却运转时,能够抑制因水在操作部25以及闸门26冻结从而妨碍闸门26的移动的情况。
另外,对风路22内的水进行引流的第一肋部40设置于由承口20与风扇格栅21所构成的风路22内、且设置于承口20,因此也不会妨碍针对使滑动式的闸门26移动的操作部25的操作。因此,不会使使用者的操作性受损,能够抑制操作部25以及闸门26的冻结。
另外,对风路22内的水进行引流的第一肋部40设置于被风扇格栅21覆盖的承口20。因此,第一肋部40不会对在冷冻室5内露出的风扇格栅21的外观面造成影响,从而不会使美观性变差,能够抑制操作部25以及闸门26的冻结。
另外,第一肋部40的下端被配置于从正面观察时的与冷冻室吹出口23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即,被第一肋部40引导而朝下方流动的水在图9中的符号211所示的第一肋部40的下端部附近积存,而冷冻室吹出口23位于该水积存的部分的附近。因此,即便在积存于符号211所示的部分的水冻结的情况下,由于所生成的冰会会在向冷冻室吹出口23流入的冷气的作用下升华,因此能够抑制在符号211所示部分生成的冰融化而使得融化后的水浸入到操作部25、闸门26。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2的特征在于如下方面:除了第一肋部40以外,在承口20内还设置有第二肋部41,至于除此以外的结构则均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0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承口的主视图。在第一肋部40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肋部41。第二肋部41与第一肋部40同样地设置于承口20的前表面(与风扇格栅21对置的面),并朝向风路22突出。第二肋部41以从左右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另一侧下降的方式而倾斜。在图10的例子中,第一肋部40与第二肋部41平行。
与第一肋部40相比,第二肋部41的从承口20突出的高度更高。因此,例如即便未能由第一肋部40完全保持的水在第一肋部40的上方流动、且该水超过第一肋部40而向下方流动,与第一肋部40相比突出高度更高的第二肋部41也能够对该水进行保持。第二肋部41与第一肋部40的高度差可以在考虑了附着于承口20的水的量、以及风路22内的风路阻力的基础上决定,例如可以设置为2mm。在第二肋部41比第一肋部41高出2mm左右的情况下,配置在风路22内的第二肋部41难以形成风路阻力,因此不会对冷却性能造成影响,另外,还能够对水进行保持。
对于第二肋部41与第一肋部40之间的间隔而言,可以在考虑了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承口20的成型的基础上决定,例如可以设置为5mm。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冰箱100的冷却运转以及除霜运转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的动作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2中,由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承口20设置有第一肋部40,因此,即便在形成于承口20与风扇格栅21之间的风路22内产生水的情况下,该水也难以浸入到操作部25以及闸门26。因此,当进行冷却运转时,能够抑制因水在操作部25以及闸门26冻结而妨碍闸门26的移动的情况的发生。
进而,由于在第一肋部40的下侧还设置有与第一肋部40相比突出高度更高的第二肋部41,因此,即便在超过第一肋部40所能承接的量的水流至第一肋部40的情况下,第二肋部41也能够承接这些水并使这些水向避开操作部25以及闸门26的位置流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水向闸门26以及操作部25的浸入以及水的冻结进行抑制的效果。
另外,对风路22内的水进行引流的第一肋部40以及第二肋部41设置于由承口20与风扇格栅21构成的风路22内、且设置于承口20,因此,还不会妨碍针对使滑动式的闸门26移动的操作部25的操作。因此,不会使使用者的操作性受损,能够抑制操作部25以及闸门26的冻结。
另外,对风路22内的水进行引流的第一肋部40以及第二肋部41设置于被风扇格栅21覆盖的承口20。因此,第一肋部40不会对在冷冻室5内露出的风扇格栅21的外观面造成影响,从而不会使美观性变差,并且能够抑制操作部25以及闸门26的冻结。
Claims (7)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冰箱具备:
主体,该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多个储藏室;
冷却器,该冷却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送风机,该送风机将由所述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向所述储藏室输送;
承口,所述送风机安装于该承口;
风扇格栅,该风扇格栅设置为将所述承口覆盖,当所述风扇格栅与所述承口配合时,在所述风扇格栅与所述承口之间形成将从所述送风机输送的冷气朝所述储藏室引导的风路;
操作部,该操作部从形成于所述风扇格栅的开口部朝所述风扇格栅的前表面侧突出,并在所述开口部内进行滑动移动;
滑动式的闸门,该滑动式的闸门伴随着所述操作部的滑动移动而对储藏室连通口的开口面积进行调整,其中,该储藏室连通口将形成于所述风扇格栅与所述承口之间的所述风路内与所述多个储藏室中的任一个储藏室连通;以及
第一肋部,该第一肋部设置于所述承口,朝形成于所述风扇格栅和所述承口之间的所述风路内突出,将该风路内的水滴朝下方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冰箱具备第二肋部,该第二肋部设置于所述承口,朝形成于所述风扇格栅和所述承口之间的所述风路内突出,
所述第二肋部形成于比所述第一肋部靠下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肋部的突出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肋部的突出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肋部设置于比形成于所述风扇格栅的所述开口部靠上侧的位置,所述第一肋部的下端配置于避开了形成于所述风扇格栅的所述开口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储藏室而设置有冷藏室以及冷冻室,
所述储藏室连通口将形成于所述风扇格栅与所述承口之间的所述风路内与所述冷藏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所述风扇格栅与所述承口之间的所述风路内形成有冷冻室吹出口,该冷冻室吹出口与所述冷冻室连通而将冷气向所述冷冻室吹出,
当从正面观察时,所述第一肋部的下端设置在与所述冷冻室吹出口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室配置于所述主体内、且配置于比所述冷藏室靠上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室配置于所述主体内、且配置于比所述冷藏室靠上侧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09140A JP6141028B2 (ja) | 2013-01-22 | 2013-01-22 | 冷蔵庫 |
JP2013-009140 | 2013-01-2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57324U true CN203657324U (zh) | 2014-06-18 |
Family
ID=50923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754940.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57324U (zh) | 2013-01-22 | 2013-11-25 | 冰箱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41028B2 (zh) |
CN (1) | CN20365732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82798A (zh) * | 2016-03-02 | 2018-11-23 | 百事可乐公司 | 制冷商品陈列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97041B2 (ja) * | 2018-06-21 | 2022-01-17 |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138557U (zh) * | 1976-04-16 | 1977-10-20 | ||
JPS5839481U (ja) * | 1981-09-11 | 1983-03-1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庫 |
JPS5851168U (ja) * | 1981-09-30 | 1983-04-0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H0654191B2 (ja) * | 1985-09-10 | 1994-07-20 |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H0317189Y2 (zh) * | 1985-09-25 | 1991-04-11 | ||
JP2532991B2 (ja) * | 1990-10-18 | 1996-09-1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2892567B2 (ja) * | 1993-03-18 | 1999-05-17 | 株式会社東芝 | 冷蔵庫 |
JP3857964B2 (ja) * | 2002-07-31 | 2006-12-1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冷気通路制御装置 |
-
2013
- 2013-01-22 JP JP2013009140A patent/JP614102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1-25 CN CN201320754940.0U patent/CN2036573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82798A (zh) * | 2016-03-02 | 2018-11-23 | 百事可乐公司 | 制冷商品陈列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141028B2 (ja) | 2017-06-07 |
JP2014142079A (ja) | 2014-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RE44132E1 (en) | Thermoelectric icemaker and control | |
US8943852B2 (en) | Refrigerator including ice making device | |
US9476631B2 (en) | Ice mak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 |
KR101715806B1 (ko) | 냉장고의 제빙시스템 및 제빙방법 | |
US8429926B2 (en) | Ice storage bin and icemaker apparatus for refrigerator | |
CN106257213A (zh) | 冰箱以及制造用于冰箱的制冰机的方法 | |
CN203657324U (zh) | 冰箱 | |
CN103629877A (zh) | 冰箱 | |
US20160370070A1 (en) | Integral filter type ice maker for refriger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
WO2017209032A1 (ja) | 冷蔵庫 | |
EP2245394A2 (en) | A cooling device | |
JP5317924B2 (ja) | 冷凍冷蔵庫 | |
JP4281003B2 (ja) | 冷蔵庫 | |
CN104913573A (zh) | 冰箱 | |
JP7401898B2 (ja) | 冷蔵庫 | |
US20180209711A1 (en) | Refrigerator appliance with a clear icemaker | |
JP5634358B2 (ja) | 冷蔵庫 | |
JPH08247618A (ja) | 冷蔵庫 | |
TWI682136B (zh) | 製冰裝置 | |
JP2005241139A (ja) | 冷蔵庫 | |
JP6214871B2 (ja) | 冷蔵庫 | |
JP6568708B2 (ja) | 冷蔵庫 | |
CN206890961U (zh) | 冰箱 | |
JP5634359B2 (ja) | 冷蔵庫 | |
CN103913032A (zh) | 冰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