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04007U - 一种重型车及其润滑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型车及其润滑油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04007U CN203604007U CN201320573108.0U CN201320573108U CN203604007U CN 203604007 U CN203604007 U CN 203604007U CN 201320573108 U CN201320573108 U CN 201320573108U CN 203604007 U CN203604007 U CN 2036040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oil circuit
- gear
- lubricating
- gear tr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润滑油系统,包括油箱,油箱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油口,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油口;还包括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其中第一油路进油口通过第一油口与油箱相连通,第一油路用于将第一端的润滑油输送至第二端;第二油路进油口通过第二油口与油箱相连通,第二油路用于将第二端的润滑油输送至待润滑部件。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重型车,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润滑油系统。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型车及其润滑油系统,通过设置第一油路,可以保证第二油路不间断供油,保证待润滑部件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型车及其润滑油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必不可少的部件,在工作过程中发动机的很多传动零件在很小的间隙下做高速相对运动,为了避免零件之间发生强烈摩擦,而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使用,因此需要采用润滑油对其进行润滑。
其中,重型车中的润滑油系统主要包括油箱和设置于油箱顶部的机油泵,机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有进油管,进油管的进油口通过油箱的开孔伸入油箱的内部,在机油泵的齿轮组的作用下,润滑油经由进油管泵入机油泵中,并通过与机油泵的出油口相连通的出油管泵入发动机,对发动机的各个部件进行润滑作用,减小部件间的摩擦,以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但是,由于重型车的发动机的长度尺寸大,因此相应的油箱的长度尺寸也较大,机油泵通常设置于油箱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油箱的开孔设置于另一端,在重型机车爬坡的过程中,在重力的影响下,油箱内的润滑油会发生倾斜,润滑油的液位会低于进油管的进油口,如此机油泵将不能泵入润滑油,会致使机油泵发生抽空现象,多余的气体进入发动机会致使发动机润滑效果差,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型车及其润滑油系统,可以不间断向发动机提供润滑油,保证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润滑油系统,包括油箱,所述油箱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油口,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油口;还包括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其中所述第一油路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一油路用于将所述第一端的润滑油输送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油路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二油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端的润滑油输送至待润滑部件。
优选的,还设置有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机油泵,所述机油泵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泵润滑油的工作腔,每个所述工作腔均设置有齿轮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工作腔用于与所述第一油路相连通;剩余的所述工作腔用于与所述第二油路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机油泵包括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设置有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的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工作腔设置有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通过传动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组相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的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通过主动轴与所述传动齿轮相连接。
优选的,位于同一齿轮组的齿轮的齿轮参数相同,至少两个所述齿轮组中齿轮的齿轮参数不同。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机油泵和第二机油泵,其中所述第一机油泵组与所述第一油路相连通,所述第二机油泵与所述第二油路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油路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相通,且所述第一油路出油口与所述油箱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油路进油口与所述油箱底部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还包括集滤器,所述集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油路进油口。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重型车,包括润滑油系统,所述润滑油系统为上文所述的润滑油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润滑油系统,包括油箱,油箱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在油箱的长度方向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油口,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油口,第二油路的进油口与第二油口相连通,第二油路的出油口与待润滑部件相连通,如此,第二油路用于将油箱内的润滑油输送至发动机,对发动机进行润滑,此外还包括第一油路,第一油路的进油口与第一油口相连通,其出油口与第二端相连通,如此,通过第一油路能够将第一端的润滑油输送至第二端。
如此设置,重型车在爬坡或下坡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油箱内润滑油的液面会发生倾斜,第一端的润滑油的液面较高,第二端润滑油的液面较低,由于第一油路的进油口与第一油口相连通,且其出油口与第二端相连通,如此,第一端的润滑油会经由第一油路输送至第二端,经由第一油路的出油口流出的润滑油会提升第二端润滑油的液位,保证第二油路的进油口始终位于润滑油的液面下,进而可以保证通过第二油路能够不间断的向发动机提供润滑油,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第一油路,将第一端的润滑油输送至第二端,提升第二端的润滑油的液位,可以保证第二油路的进油口始终位于液面下,可以不间断向发动机提供润滑油,保证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重型车,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润滑油系统。其所能得到的有益效果同上文中润滑油系统所能得到的有益效果相同,两者的推导过程相类似,故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润滑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润滑油系统的局部结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机油泵的局部结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机油泵的局部结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重型车及其润滑油系统,可以不间断向待润滑部件提供润滑油,保证待润滑部件的正常使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润滑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润滑油系统的局部结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润滑油系统包括油箱1,油箱1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在油箱长度方向包括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其中第一端11设置有第一油口,第二端12设置有第二油口,第二油路进油口3-1与第二油口相连通,第二油路出油口3-2与待润滑部件如发动机相连通(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以发动机为例进行描述),如此,第二油路3用于将油箱1内的润滑油输送至发动机,对发动机进行润滑,此外还包括第一油路2,第一油路进油口2-1与第一油口相连通,第一油路出油口2-2与第二油口相连通,如此,通过第一油路2能够将第一端11的润滑油输送至第二端12。
如此设置,重型车在爬坡或下坡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油箱内润滑油的液面会发生倾斜,第一端11的润滑油的液面较高,第二端12的润滑油的液面较低,由于第一油路进油口2-1与第一油口相连通,且第一油路出油口2-2与第二油口相连通,如此,第一端11的润滑油会经由第一油路2输送至第二端12,经由第一油路出油口2-2流出的润滑油会提升第二端12润滑油的液位,保证第二油路进油口3-1始终位于润滑油的液面内,进而可以保证通过第二油路3能够不间断的向发动机提供润滑油,进而可以保证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油路出油口2-2与第二油口相连通,当然,也不排除在第二端单独设置安装孔,保证第一油路出油口与第二端相连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油箱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分别指油箱1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端部,对油箱1端部的再命名只是为了便于描述,用于与第一油路进油口2-1相连通的端部即为第一端,则另一端则为第二端。
此外,请参看图3和图4,图3为图1所示机油泵的局部结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机油泵的局部结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保证润滑油的流量和压力满足要求,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与驱动装置相连通的机油泵4,机油泵4设置于油箱1的顶部靠近第一端11的位置,同时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也设置于油箱1的顶部,该机油泵4包括第一工作腔5和第二工作腔6,其中第一工作腔5设置有第一齿轮组,第二工作腔6设置有第二齿轮组,第一齿轮组的第一主动齿轮7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二齿轮组的第二主动齿轮9通过传动轴13与第一齿轮组的第一从动齿轮8相连接,如此,当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主动齿轮7转动时,第一从动轮8在第一主动轮7的带动下转动,进而通过传动轴13带动第二主动齿轮9转动,第二主动齿轮9带动第二从动齿轮10转动。
其中,第二工作腔6与第一油路2相连通,第一工作腔5与第二油路3相连通,如此,在齿轮组工作过程中,经由第一油路进油口2-1流入的润滑油在第二齿轮组的作用下泵入第二工作腔6并经由第二工作腔6的出油口泵出,最终经由第一油路出油口2-2流入第二油口,以提高第二端12润滑油的液位;第一工作腔5与第二油路3相连通,润滑油经由第二油路进油口3-1被泵入与第二油路3相连通的第一工作腔5,润滑油经过第一工作腔5加压后泵出,最终经由第二油路出油口3-2流入发动机中,对发动机进行润滑。
如此设置,润滑油在第一齿轮组或第二齿轮组的作用下,可以提高油压并保证润滑油的流量,能够满足润滑系统中对润滑油的油压和流量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机油泵4只设置有第一工作腔5和第二工作腔6,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分别设置于第一工作腔5和第二工作腔6,当然,在满足齿轮组与工作腔一一对应设置的前提下,根据泵体的体积也不排除设置其他数目的工作腔和齿轮组,保证至少有一个工作腔与第一油路相连通,剩余的工作腔与第二油路相连通,分别对不同的待润滑部件进行润滑。
还需要说明的,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机油泵4结构的紧凑性,第二主动齿轮9通过传动轴13与第一从动齿轮8相连接,第二主动齿轮9在第一从动齿轮8的带动下转动,保证润滑油经由第二工作腔6进行传输。当然,也不排除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要求,而采用其他的设置形式,如可以将第二主动齿轮通过传动轴直接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或第二主动齿轮通过传动轴与第一主动齿轮相连接等。
此外,当齿轮式机油泵设置其他数目的齿轮组时,为了保证各个齿轮组均能转动,相邻的齿轮组之间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通过传动轴相连接。
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传动齿轮14,传动齿轮14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一主动齿轮7通过主动轴与传动齿轮14相连接。如此,驱动装置为传动齿轮14的转动提供动力,在传动齿轮14的带动下,第一主动齿轮7转动,并带动第一从动齿轮8转动,从而可以带动第二齿轮组转动,保证润滑油顺利经由第一工作腔5或第二工作腔6泵入和泵出,并进入与工作腔相连通的油路。
此外,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主动齿轮7的齿轮参数和第一从齿轮8的齿轮参数相同;第二主动齿轮9的齿轮参数与第二从动齿轮10的齿轮参数相同,即位于同一齿轮组的齿轮的齿轮参数相同,如此可以保证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使用周期是相同的,便于维护。为了保证第一工作腔5和第二工作腔6能够满足润滑油系统的用油需求,第一工作腔5单位时间的出油量和第二工作腔6单位时间内的出油量不同,当流入第一工作腔5和流入第二工作腔6的润滑油的压力和流速相同时,为了保证两个工作腔的出油量不同,需要保证第一齿轮组中齿轮的齿轮参数与第二齿轮组中齿轮的齿轮参数不同,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齿轮参数不同具体是指齿顶圆直径、基圆齿距、齿轮中心距、齿宽中的至少一项不同。由于齿轮的齿顶圆直径、基圆齿距、齿轮中心距、齿宽这几项齿轮参数将会影响机油泵4的出油量或出油压力,因此这几项参数中任一项参数的不同均会影响机油泵4的出油量或出油压力,以保证机油泵4的第一工作腔5和第二工作腔6的出油满足润滑系统的用油要求。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两个机油泵,其中第一机油泵与第一油路相连通,第二机油泵与第二油路相连通,如此可以通过利用第一机油泵将润滑油经由第一油路泵入第二端,提升第二端润滑油的液位,保证第一油路润滑油传输的不间断性;通过第二机油泵将润滑油经由第二油路泵入发动机,对发动机进行润滑作用,如此可以保证进入发动机的润滑油的油量和油压满足发动机的润滑需求。
在上文中对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的工作过程进行了介绍,下面将介绍第一油路出油口2-2和第二油路进油口3-2的设置方式。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油路出油口2-2与第二端12的第二进油口相连通,且第一油路出油口2-2与油箱1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油路进油口3-1与油箱1底部之间的距离,且在油箱1处于水平状态时,保证第一油路出油口2-2位于润滑油液面的上方,第二油路进油口3-1位于液面的下方。
如此设置,当第一油路进油口2-1位于液面之上时,如果第一油路出油口2-2位于液面之下,空气会经由第一油路2涌入润滑油,在润滑油中形成气泡,携带有气泡的润滑油会进入第二油路3对发动机等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因此第一油路出油口2-2设置于液面之上,可以避免润滑油产生大量的气泡,保证发动机等正常工作。
此外,为了保证进入第二油路3的润滑油的清洁性,第二油路进油口3-1还设置集滤器,通过集滤器的过滤作用,可以将润滑油中的杂质,保证进入发动机的润滑油的清洁性,可以避免杂质对发动机的造成影响。
同时,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重型车,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润滑油系统。在上文中对润滑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故在本文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以对发动机提供润滑油为例进行的阐述,当然也不排除第二油路出油口与其他的需要润滑的部件相连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重型车及其润滑油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润滑油系统,包括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包括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第一端(11)设置有第一油口,所述第二端(12)设置有第二油口;还包括第一油路(2)和第二油路(3),其中所述第一油路进油口(2-1)通过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油箱(1)相连通,所述第一油路(2)用于将所述第一端(11)的润滑油输送至所述第二端(12);所述第二油路进油口(3-1)通过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油箱(1)相连通,所述第二油路(3)用于将所述第二端(12)的润滑油输送至待润滑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机油泵(4),所述机油泵(4)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泵润滑油的工作腔,每个所述工作腔均设置有齿轮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工作腔用于与所述第一油路(2)相连通;剩余的所述工作腔用于与所述第二油路(3)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4)包括第一工作腔(5)和第二工作腔(6),所述第一工作腔(5)设置有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的第一主动齿轮(7)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工作腔(6)设置有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通过传动轴(13)与所述第一齿轮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组的第二主动齿轮(9)通过所述传动轴(13)与所述第一齿轮组的第一从动齿轮(8)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的传动齿轮(14),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通过主动轴与所述传动齿轮(14)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条所述的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齿轮组的齿轮的齿轮参数相同,至少两个所述齿轮组中齿轮的齿轮参数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机油泵和第二机油泵,其中所述第一机油泵组与所述第一油路相连通,所述第二机油泵与所述第二油路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出油口(2-2)与所述第二油口相通,且所述第一油路出油口(2-2)与所述油箱 (1)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油路进油口(3-1)与所述油箱(1)底部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滤器,所述集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油路进油口(3-1)。
10.一种重型车,包括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条所述的润滑油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573108.0U CN203604007U (zh) | 2013-09-16 | 2013-09-16 | 一种重型车及其润滑油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573108.0U CN203604007U (zh) | 2013-09-16 | 2013-09-16 | 一种重型车及其润滑油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04007U true CN203604007U (zh) | 2014-05-21 |
Family
ID=50716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73108.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04007U (zh) | 2013-09-16 | 2013-09-16 | 一种重型车及其润滑油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0400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28586A (zh) * | 2015-03-27 | 2015-06-24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机油泵 |
CN105402392A (zh) * | 2014-09-04 | 2016-03-16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主动式机电电枢组件 |
CN112302757A (zh) * | 2020-11-04 | 2021-02-02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发动机 |
-
2013
- 2013-09-16 CN CN201320573108.0U patent/CN20360400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02392A (zh) * | 2014-09-04 | 2016-03-16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主动式机电电枢组件 |
CN104728586A (zh) * | 2015-03-27 | 2015-06-24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机油泵 |
CN112302757A (zh) * | 2020-11-04 | 2021-02-02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发动机 |
CN112302757B (zh) * | 2020-11-04 | 2022-04-26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油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发动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16945U (zh) | 具有电机和传动组件的驱动电动机 | |
CN201495057U (zh) | 绞车传动系统润滑装置 | |
CN203604007U (zh) | 一种重型车及其润滑油系统 | |
CN106662237B (zh) | 立式齿轮马达行星齿轮润滑系统 | |
EP2503194B1 (en) | Lubrication device for directing lubrication fluid to a meshing area in a gearbox | |
US20170108109A1 (en) | Lubricating apparatus for rotating shaft | |
WO2009084259A1 (ja) | 歯車回転伝達装置 | |
CN103133673A (zh) | 用于电动汽车的电子无级变速器的润滑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
CN201621256U (zh) | 轧钢减速机润滑装置 | |
CN203035538U (zh) | 一种五柱塞乳化液泵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 | |
CN104100698A (zh) | 变速箱润滑油循环系统 | |
CN101963224B (zh) | 汽车驱动桥轴间差速器强制润滑装置 | |
CN202301883U (zh) | 变速器用冷却润滑系统 | |
CN202074012U (zh) | 一种带有防漏油装置的渐开线齿轮减速机 | |
CN206129539U (zh) | 一种轻型环卫车用空压机自润滑装置 | |
CN201620342U (zh) | 一种振动压路机钢轮压力循环润滑系统 | |
CN202280823U (zh) | 钻机分动箱强制集中润滑结构 | |
CN204026102U (zh) | 一种吸油装置及稀油站 | |
CN107076293B (zh) | 用于机动车的动力设备 | |
CN209164547U (zh) | 一种具有高效润滑结构的汽车减速器 | |
CN102442733B (zh) | 转刷式曝气机大扭矩锥-摆减速器 | |
CN208935344U (zh) | 一种工程车辆分动箱润滑结构 | |
CN201933498U (zh) | 振动锤的强制润滑装置 | |
CN103470939A (zh) | 一种润滑油系统及其齿轮式机油泵 | |
CN201944525U (zh) | 小齿轮油浴润滑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