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74637U - 旋转型编码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型编码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74637U CN203574637U CN201320673920.0U CN201320673920U CN203574637U CN 203574637 U CN203574637 U CN 203574637U CN 201320673920 U CN201320673920 U CN 201320673920U CN 203574637 U CN203574637 U CN 2035746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track
- signal
- rotated conductors
- angle 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16—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resistance
- G01D5/165—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resistance by relative movement of a point of contact or actuation and a resistive track
- G01D5/1655—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resistance by relative movement of a point of contact or actuation and a resistive track more than one point of contact or actuation on one or more track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24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 G01D5/249—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using pulse code
- G01D5/2497—Absolute encod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24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 G01D5/245—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using a variable number of pulses in a trai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24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 G01D5/245—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using a variable number of pulses in a train
- G01D5/2451—Incremental encoders
- G01D5/2452—Incremental encoders incorporating two or more tracks having an (n, n+1, ...) relationship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24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 G01D5/249—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using pulse code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12—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H03M1/22—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pattern-reading type
- H03M1/24—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pattern-reading type using relatively movable reader and disc or strip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12—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H03M1/22—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pattern-reading type
- H03M1/24—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pattern-reading type using relatively movable reader and disc or strip
- H03M1/26—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pattern-reading type using relatively movable reader and disc or strip with weighted coding, i.e. the weight given to a digit depends on the position of the digit within the block or code word, e.g. there is a given radix and the weights are powers of this rad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型编码器。旋转型编码器具备旋转导体、第一信号触点和第二信号触点。旋转导体具有在作为以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的轨道上滑动的第一接触件和配设在相对于第一接触件错开的角度位置而在轨道上滑动的第二接触件。第一信号触点配设在轨道上,且以与旋转导体的相对于中心点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信号。第二信号触点与第一信号触点电气独立地配设在轨道上,且以与旋转导体相对于中心点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信号的方式构成。该旋转型编码器能减少轨道的数量,因此,能小型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各种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使用的旋转型编码器。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为了进行各种功能的设定、调整,广泛使用绝对式的旋转型编码器。
图10是以往的绝对式的旋转型编码器500的剖视图。在旋转型编码器500中,从主体部1向上方突出有以能旋转的方式被保持的操作部2。主体部1具备绝缘树脂制的壳体3和设于壳体3的上方的轴承4。轴承4具备向上方突出的圆环状的圆筒部4A,在圆筒部4A的根部分设有与壳体3的上表面大致相同形状的凸缘部4B。凸缘部4B配设于壳体3的上表面。以覆盖凸缘部4B的方式配设的金属罩5的腿部5A在壳体3的下面侧被凿密,将壳体3与轴承4一体地固定。操作部2从轴承4的圆筒部4A内向上方突出,通过圆筒部4A的内壁被保持成能够旋转。
壳体3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凹部。凹部在俯视看时具有大致圆形状。在凹部的底面构成有绝对式的编码器用的触点图案6。在操作部2下方的圆板部的下表面凿密保持有具有弹性的旋转导体7。旋转导体7是由薄板金属等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构成的弹簧。
图11是旋转导体7的俯视图。设于旋转导体7的接触件8、9A~9D与凹部底面的规定位置弹性接触。
在操作部2的圆板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呈放射状延伸的凹凸。该凹凸与凿密固定于轴承4下方的棘轮弹簧弹性接触,从而在操作部2旋转时,能获得与规定旋转角度相应的喀哒节度(click feel)。
接着,详述旋转型编码器500的动作。图12是表示旋转型编码器500的触点图案6与接触件8、9A~9D的位置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使旋转型编码器500的操作部2旋转时的触点图案6和接触件8、9A~9D的位 置的示意图。图14表示与旋转型编码器500的操作部2的角度位置相对应的输出编码。
与操作部2的旋转动作相应地,旋转导体7的接触件8、9A~9D分别与凹部内的触点图案6接触分离,从而与触点图案6进行规定的导通,能从自壳体3侧面导出的信号端子12A~12D获得与操作部2的角度位置相应的规定的输出信号。
壳体3以使配线基板13的上表面从凹部底面露出的方式通过镶嵌成形来形成配线基板13。在从该凹部露出的配线基板13的上表面形成有规定的触点图案6。
触点图案6由配设于凹部中央的公共触点14和包围公共触点14的信号触点15A~15D构成。公共触点14被设定为公共电位且具有规定宽度的圆环形状。信号触点15A~15D彼此电气独立,具有以公共触点14为中心沿周向延伸的大致马蹄形状。如图12所示,配设于凹部底面的触点图案6由供公共触点14和信号触点15A~15D沿着而延伸的五条圆形轨道514、515A~515D构成。圆形轨道514、515A~515D为同心圆。信号触点15C、15D、15A、15B沿远离配设于凹部中央的公共触点14的放射方向依次排列。信号触点15A~15D与规定的角度位置相应地具有放射方向的宽度较宽的宽幅部和放射方向的宽度较窄的窄幅部。
公共触点14和信号触点15A~15D利用配设于配线基板13的配线图案引出到配线基板13的外缘部,分别与自壳体3的侧面导出的金属板制的公共端子11和信号端子12A~12D相连接。
在配线基板13中,配线图案被保护层覆盖,配线图案未从配线基板13的上表面露出。即,在壳体3的凹部底面处的配线基板13的上表面,仅构成触点图案6的公共触点14和信号触点15A~15D露出。
旋转导体7的接触件8、9A~9D沿壳体3的凹部的圆形状的直径排列。图12示意性地表示旋转导体7的接触件8、9A~9D的配置。在触点图案6的公共触点14、信号触点15C、15D、15A、15B的圆形轨道514、515C、515D、515A、515B上分别配设有接触件8、9C、9D、9A、9B。在以配设于信号触点15A的圆形轨道515A上的接触件9A的角度位置为基准即0度的角度位置时,接触件9C、9D配设于以配线基板13为中心 相对于接触件9A错开大致180度的角度位置。接触件9B配设于与接触件9A相同的角度位置(0度)。需要说明的是,与公共触点14接触的接触件8配置于相对于接触件9A错开大致180度的角度位置。图12表示操作部2位于方位No.0(0度位置)时的公共触点14和信号触点15A~15D的配置。
使操作部2旋转时,被操作部2保持的旋转导体7一起旋转,旋转导体7的接触件8、9A~9D分别沿着圆形轨道514、515A~515D在公共触点14和信号触点15A~15D上滑动。沿着圆形轨道514在公共触点14上滑动的接触件8在整周与公共触点14的上表面接触,除此以外的沿圆形轨道514A~514D分别在信号触点15A~15D上滑动的接触件9A~9D在信号触点15A~15D的宽幅部上滑动,在窄幅部不与信号触点15A~15D接触。由此,与操作部2的规定的角度位置相应地,公共触点14与信号触点15A~15D电气地接触分离。
在以往的旋转型编码器500中,操作部2能无限旋转,每旋转一圈,在方位No.0~15的16个角度位置周期性地获得输出信号。彼此相邻的角度位置之间的操作部2的旋转角度设定为22.5度。
图13示意性地表示使操作部2从图12所示的方位No.0绕顺时针旋转一个方位(22.5°)而位于方位No.1的角度位置时的、旋转导体7的接触件8、9A~9D的配置。在方位No.1,接触件9A与信号触点15A接触,接触件9B~9D与信号触点15B~15D均不接触。由此,仅信号触点15A与公共触点14为相同电位,信号触点15B~15D开放,在旋转型编码器500中,通过信号端子12A~12D能获得“0001”的输出编码。
图14表示与操作部2的角度位置相对应的输出编码。旋转型编码器500具有四条信号触点15A~15D,能获得从第1位到第4位的四位输出编码,能检测操作部2的方位No.0~15的角度位置。在图14中,输出编码的第1位到第4位分别与来自信号端子12A~12D的输出信号相对应,将信号触点15A~15D分别与信号端子12A~12D接触而信号端子12A~12D的电位成为公共电位的状态用“1”表示,信号端子12A~12D处于开放的状态用“0”表示。在旋转型编码器500中,第1位是输出信号的最低有效位,第4位是输出信号的最高有效位。例如,图12所示的操作 部2位于方位No.0时的输出编码是“0000”,图13所示的操作部2位于方位No.1时的输出编码是“0001”。在编码器500中,通过操作部2从图13所示的方位No.1进一步绕顺时针旋转,能向与方位No.2~15的输出编码相对应的位置依次变化。
与操作部2的方位No.2~15的角度位置相应地,信号触点15A~15D分别与接触件9A~9D接触分离,获得图14所示的输出编码。
如以上所述,设于旋转导体7的接触件9A~9D通过沿着圆形轨道515A~515D在信号触点15A~15D上滑动,从而与操作部2的角度位置相应地与信号触点15A~15D接触分离,从信号端子12A~12D获得具有与操作部2的角度位置相应的输出编码的输出信号。
该输出编码是从信号端子12A~12D获得四位的二进制数,是分别与方位No.0~15中的任意相邻的角度位置相对应的输出编码的四位中的值变化的位数为一个的葛莱码。
与旋转型编码器500类似的以往的旋转型编码器例如记载于日本特表平10-511183号公报、特开平8-31330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第一方案的旋转型编码器具备:旋转导体,其具有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第三接触件和第四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在第一轨道上滑动,该第一轨道是以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接触件配设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件错开大致180度的角度位置,且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滑动,所述第三接触件在第二轨道上滑动,该第二轨道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四接触件配设在相对于所述第三接触件错开大致90度的角度位置,且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滑动;第一信号触点,其配设在所述第一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一信号的方式构成;第二信号触点,其与所述第一信号触点电气独立地配设在所述第一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二信号的方式构成;第三信号触点,其配设在所述第二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三信号的方式构成;第四信号触点,其与所述第三信号触点电气独立地配设在所述第二 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四信号的方式构成,以使在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相对于所述旋转导体的角度位置为偶函数的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的范围内,所述第四信号相对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为奇函数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信号触点、所述第二信号触点、所述第三信号触点和所述第四信号触点。
第二方案的旋转型编码器以第一方案为基础,其中,所述第一轨道具有:第一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一接触件滑动;第二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二接触件滑动,所述第一信号触点和所述第二信号触点均配置在所述第一子轨道和所述第二子轨道的双方上。
第三方案的旋转型编码器以第二方案为基础,其中,所述第二轨道具有:第三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三接触件滑动;第四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四接触件滑动,所述第三信号触点和所述第四信号触点均配置在所述第三子轨道和所述第四子轨道的双方上。
第四方案的旋转型编码器以第一方案为基础,其中,所述第二轨道具有:第一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三接触件滑动;第二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四接触件滑动,所述第三信号触点和所述第四信号触点均配置在所述第一子轨道和所述第二子轨道的双方上。
第五方案的旋转型编码器具备:旋转导体,其具有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在轨道上滑动,该轨道是以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接触件配设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件错开大致180度的角度位置,且在所述轨道上滑动;第一信号触点,其配设在所述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一信号的方式构成;第二信号触点,其与所述第一信号触点电气独立地配设 在所述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二信号的方式构成,以使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相对于所述旋转导体的角度位置为偶函数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信号触点和所述第二信号触点。
第六方案的旋转型编码器具备:旋转导体,其具有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在轨道上滑动,该轨道是以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接触件配设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件错开大致90度的角度位置,且在所述轨道上滑动;第一信号触点,其配设在所述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一信号的方式构成;第二信号触点,其与所述第一信号触点电气独立地配设在所述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二信号的方式构成,以使在所述第一信号相对于所述旋转导体的角度位置为偶函数的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的范围内,所述第二信号相对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为奇函数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信号触点和所述第二信号触点。
第七方案的旋转型编码器具备:旋转导体,其具有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在轨道上滑动,该轨道是以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接触件配设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件错开规定角度差的角度位置,且在所述轨道上滑动;第一信号触点,其配设在所述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一信号的方式构成;第二信号触点,其与所述第一信号触点电气独立地配设在所述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二信号的方式构成,所述第一信号触点位于所述轨道的所述规定角度差的范围的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信号触点位于所述轨道的与所述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上,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双方在所述第一信号触点和所述第二信号触点上滑动。
第八方案的旋转型编码器以第七方案为基础,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触点不位于所述轨道的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二信号触点不位于所述轨道的所述第一部分上。
第九方案的旋转型编码器以第七方案为基础,其中,所述规定角度差是180度。
第十方案的旋转型编码器以第七方案为基础,其中,所述轨道具有:第一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一接触件滑动;第二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二接触件滑动,所述第一信号触点和所述第二信号触点均配置于所述第一子轨道和所述第二子轨道的双方上。
该旋转型编码器能减少轨道数量,因此,能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的旋转导体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的示意图。
图5表示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的输出编码。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型编码器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旋转型编码器的示意图。
图8表示实施方式2的旋转型编码器的输出编码。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旋转型编码器的示意图。
图10是以往的旋转型编码器的剖视图。
图11是以往的旋转型编码器的旋转导体的俯视图。
图12是以往的旋转型编码器的示意图。
图13是以往的旋转型编码器的示意图。
图14表示以往的旋转型编码器的输出编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的剖视图。旋转型编码器1000具备主体部23和从主体部23突出的操作部24。主体部23由绝缘树脂制的壳体21和轴承22构成。操作部24利用轴承22的圆筒部22A以能够以中心轴1000C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被保持。金属罩25覆盖凸缘部22B。金属罩25的腿部25A在壳体21的下表面侧被凿密,从而将 壳体21与轴承22固定成一体。
在壳体21上具有俯视大致圆形且在上方开口的凹部21A。在凹部21A的底面21B配置有绝对式的编码器用的多个触点图案26。
在操作部24的下部设有呈圆板状突出的凸缘部24A。在凸缘部24A的上表面形成有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凸状部24B。在轴承22的下方凿密固定有棘轮弹簧。多个凸状部24B与棘轮弹簧弹性接触,从而在使操作部24以中心轴1000C为中心旋转时,能获得与规定的旋转角度相应的喀哒感。在操作部24的下部通过凿密保持而固定有旋转导体27。
图2是旋转导体27的俯视图。旋转导体27由金属薄板等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构成,具有基部27A和从基部27A延伸的接触件28~32。接触件28~32分别与触点图案26的规定位置接触分离而在操作部24的规定的角度位置与触点图案26导通,并从信号端子34A~34D输出规定的输出信号。旋转导体27的接触件28~32是相同电位。
接着,关于触点图案26和旋转导体27的接触件28~32的结构、与操作部24的旋转相应地输出的输出编码进行说明。图3和图4是旋转型编码器1000的触点图案26的示意图。
操作部24的旋转的中心轴1000C与凹部21A的底面21B在中心点21C相交。配设于壳体21的凹部21A的底面21B上的触点图案26具有公共触点36和多个信号触点37A~37D,以使公共触点36和信号触点37A~37D从凹部21A的底面21B露出的方式镶嵌成形。公共触点36配设于包含中心点21C的中央位置。从壳体21的侧面导出有公共端子33和信号端子34A~34D。信号触点37A~37D配设于向比公共触点36更远离中心点21C的放射方向扩展的外侧位置。公共触点36和信号触点37A~37D彼此电气独立,由薄板金属等的导电构件构成。公共触点36具有以中心点21C为中心的规定的宽度的圆环形状。公共触点36和信号触点37A~37D分别与公共端子33和信号端子34A~34D相连接。
触点图案26由以中心点21C为中心的3条同心圆的轨道T1~T3构成。轨道T1~T3配置为依次远离中心点21C。在轨道T1~T3中的最接近中心点21C的轨道T1上配设有覆盖整个轨道T1的具有圆环形状的公共触点36。在仅次于轨道T1接近中心点21C的轨道T2上配设有具有规 定宽度的信号触点37C、37D。信号触点37C、37D彼此电气独立。在仅次于轨道T2接近中心点21C即最远离中心点21C的轨道T3上配设有设定为规定宽度的信号触点37A、37B。信号触点37A、37B彼此电气独立。信号触点37A与以中心点21C为中心的角度位置相应地具有宽幅部137A和窄幅部237A,宽幅部137A在放射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窄幅部237A在放射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宽幅部137A在放射方向上的宽度。
接着,说明旋转导体27的接触件28~32的位置。伴随着操作部24以中心轴1000C为中心旋转,旋转导体27以中心点21C为中心旋转,随之接触件28在轨道T1上弹性接触而滑动,接触件29、30在轨道T3上弹性接触而滑动,接触件31、32在轨道T2上弹性接触而滑动。图3和图4示意性地表示旋转导体27的接触件28~32在轨道T1~T3上的位置。接触件30配设于相对于接触件29错开大致180度的角度位置。接触件31配设于与接触件29相同的角度位置。接触件32配设于与接触件31错开大致90度(落后90度相位)的角度位置。接触件28配设于与接触件29、31相同的角度位置。
当使操作部24以中心轴1000C为中心旋转时,固定于操作部24的旋转导体27一起旋转,旋转导体27的接触件28~32以中心点21C为中心在同心圆的轨道T1~T3上滑动。在轨道T1上滑动的接触件28在整周与公共触点36的上表面接触。在轨道T3上滑动的接触件29、30在规定的角度位置与信号触点37A的宽幅部137A和信号触点37B接触分离。在轨道T2上滑动的接触件31、32在规定的角度位置与信号触点37C、37D接触分离。
接触件28与旋转导体27的角度位置无关而始终与公共触点36接触。分别与信号触点37A~37D相连接的信号端子34A~34D通过旋转导体27即接触件29~32与信号触点37A~37D接触而与公共触点36短路,从而与公共触点36成为相同电位,通过与接触件29~32分离而自公共触点36开放。在实施方式1中,信号触点37A~37D分别与公共端子33即公共触点36短路而输出输出编码“1”,通过自公共触点36开放而输出输出编码“0”。将信号端子34A的值设定为最低有效位(LSB),将信号端子34B、34C的值设定为更有效的位,将信号端子34D的值设定为最高有效位 (MSB),从而自信号端子34A~34D输出四位的输出编码。
使具有图3所示的接触件28~32时的旋转导体27的位置为作为基准的方位No.0。当使操作部24从方位No.0绕俯视顺时针旋转规定角度增量即22.5度的一个方位时,接触件28~32移动至图4所示的方位No.1的位置。如图4所示,在方位No.1的位置,接触件29与信号触点37A接触,接触件30、31、32与任一信号触点都分离,从而仅信号触点37A与公共触点36成为相同电位,其他信号触点37B~37D开放,从信号端子34A~34D输出输出编码“0001”。
当使操作部24的角度位置从图4所示的方位No.1的位置进一步绕顺时针旋转22.5度的一个角度增量时,操作部24的角度位置为从作为基准的方位No.0旋转了45度的方位No.2,在接触件29与信号触点37A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接触件30新与信号触点37B接触,接触件31、32与任一信号触点都分离。由此,信号触点37B也与公共触点36成为相同电位,从信号端子34A~34D输出输出编码“0011”。
每使操作部24以中心轴1000C为中心从方位No.2旋转规定的角度增量即22.5度,旋转导体27的接触件29~32与方位No.3~15的位置的操作部24的角度位置相应地与信号触点37A~37D接触分离。
图5表示在操作部24的方位No.0~15的角度位置输出的输出编码。图5所示的输出编码具有作为LSB的第1位、仅比第1位更有效的第2位、仅比第2位更有效的第3位和仅比第3位更有效的作为MSB的第4位这四位。关于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将信号端子34A~34D与公共触点36为相同电位而输出输出编码“1”的状态用斜线单元表示,将信号端子34A~34D从公共触点36开放而输出输出编码“0”的状态用自色单元表示。即,在图3所示的方位No.0的操作部24的位置,输出图5所示的方位No.0的行中示出的输出编码“0000”。同样地,在图4所示的方位No.1的操作部24的位置,输出图5所示的方位No.1的行中示出的输出编码“0001”。同样地,通过使操作部24位于方位No.0~15,而输出图5所示的输出编码。该输出编码是葛莱码。
在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中,基于葛莱码的规则性,在一个轨道上配设有两个信号触点,通过两个信号触点共用轨道,能实现旋转 型编码器1000的小型化。接着,说明葛莱码的规则性。
如图5所示的白色和斜线单元所示,在葛莱码中,除了作为最高有效位的第4位(信号端子34D的端子输出)以外的第1~第3位,对于方位No.7和方位No.8之间的分界的角度位置、即将16个方位No.0~15二等分的中央角度位置1000D,白色和斜线的单元的图案呈镜像地彼此对称。作为最高有效位的第4位的单元在中央角度位置1000D之前的方位No.0~7,全部为白色单元,在中央角度位置1000D之后的方位No.8~15,全部为斜线单元。
将图5所示的输出编码的各位的值“0”置换为“-1”而用函数表示上述的图案时,从最高有效位以外的第1位到第3位的信号触点37A~37C即信号端子34A~34C输出的信号相对于旋转导体27的角度位置是以中央角度位置1000D为原点的偶函数,从作为最高有效位的第4位的信号触点37D即信号端子34D输出的信号相对于旋转导体的角度位置是以中央角度位置1000D为原点的奇函数。
就第1位及第2位而言,方位No.8~15的值的顺序与方位No.0~7的值的顺序相同。即,在方位No.0~15中,重复方位No.0~7的值。
基于该规则性,如图3和图4所示,在从中心点21C数起为第3条的轨道T3上配设有分别与第1位和第2位的输出相对应的信号触点37A和信号触点37B。即,在轨道T3的前半部分的方位No.0~7的位置,配设有设定为图5所示的信号端子34A的端子输出的方位No.0~7的图案的信号触点37A。另外,在轨道T3的后半部分的方位No.8~15的位置,配设有设定为图5所示的信号端子34B的端子输出的方位No.0~7的图案的信号触点37B。
另外,在轨道T3上滑动的旋转导体27的接触件29、30的角度位置彼此错开大致180度即8个方位的量。
通过做成为以上的结构,在方位No.0~7的位置,接触件29在轨道T3的配设有信号触点37A的部分滑动,从而从信号端子34A输出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A的方位No.0~7的输出编码。在方位No.8~15的位置,接触件30在轨道T3的配设有信号触点37A的部分滑动,因此,从信号端子34A再次输出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A处的No.0~7的输出编码。
端子输出34A的方位No.8~15的输出编码直接重复方位No.0~7的输出编码,因此,从信号端子34A输出与方位No.0~7的位置相应的输出编码。
另一方面,在接触件29在轨道T3的配设有信号触点37A的部分滑动时,在方位No.0~7的位置,接触件30在轨道T3的配设有信号触点37B的部分滑动。由此,从信号端子34B输出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B的方位No.0~7的输出编码。而且,在方位No.8~15的位置,接触件29在轨道T3的配设有信号触点37B的部分滑动,因此,从信号端子34B再次输出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B的方位No.0~7的输出编码。
端子输出34B的方位No.8~15的输出编码也直接重复方位No.0~7的输出编码,因此,从信号端子34B输出与方位No.0~15的位置相应的输出编码。
利用以上的结构,与第1位的输出相对应的信号触点37A和与第2位的输出相对应的信号触点37B能配置于同一轨道T3上。
即,在将圆形状的轨道T3二等分而获得的前半部分位置的方位No.0~7的位置,配设有设定为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A的方位No.0~7的图案的信号触点37A。另外,在将轨道T3二等分而获得的后半部分位置的方位No.8~15的位置,配设有设定为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B的方位No.0~7的图案的信号触点37B。通过使在轨道T3上滑动的接触件29和接触件30的角度位置差错开大致180度即8个方位的量,能在一个圆的轨道T3上配置两个信号触点37A、37B。
接着,说明第3位和第4位的输出编码的规则性。如图5所示,就分别与第3位和第4位对应的端子输出34C和端子输出34D各自而言,在方位No.0~15,八个斜线单元连续,除此以外的方位为白色单元。另外,第4位(最高有效位)的输出编码与第3位(仅次于最高有效位的有效的位)的输出编码向前进方向偏移了四个角度位置量的输出编码相同。
就由n位(n为2以上的自然数)构成的葛莱码而言,作为最高有效位的第n位和第(n-1)位具有上述的规则性,(2n/2)个斜线单元连续,其他的单元成为白色。第n位的输出编码与第(n-1)位的输出编码向前进方向偏移了(2n/4)位的量的输出编码相同。
在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中,基于该规则性,在从中心点21C数起为第2条的圆形的轨道T2上配设有信号触点37C、37D。
详细地说明,在轨道T2的前半部分的方位No.0~7的位置,配设有设定为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C的方位No.0~7的图案的信号触点37C。另外,在轨道T2的方位No.8~11的位置,配设有设定为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D的方位No.8~11的图案的信号触点37D。
在轨道T2上滑动的旋转导体27的接触件31、32的角度位置彼此错开大致90度即四个方位的量。
通过做成为以上的结构,接触件31在方位No.4~7的位置与信号触点37C接触,因此,从信号端子34C输出与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C的四个连续的斜线单元相当的输出编码。在方位No.8~11的位置,接触件31与信号触点37C分离,但取而代之接触件32与信号触点37C接触,因此,从信号端子34C输出与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C的四个连续的斜线单元相当的输出编码。由此,从信号端子34C输出与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C所示的八个连续的斜线单元相当的输出编码。即,利用上述结构,从信号端子34C输出图5的端子输出34C所示的方位No.4~11的八个位置量都为斜线单元的输出编码。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在轨道T2上滑动的接触件31、32的角度位置差为比90度小下述角度的角度地错开,上述角度是指比与一个方位对应的角度小的角度,即,也可以使接触件31、32的角度位置差为稍小于90度的角度地错开。由此,在从方位No.7的位置向方位No.8的位置变化时,接触件31、32双方与信号触点37C接触。因此,信号触点37C与接触件31、32的接触稳定地切换,能防止从方位No.7的位置向方位No.8的位置变化时的输出编码的变动。
另外,在方位No.8~11的位置,接触件31与信号触点37D接触,从信号端子34D输出与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D的方位No.8~11的四个连续的斜线单元相当的输出编码。另外,在方位No.12~15的位置,接触件31与信号触点37D分离,但取而代之接触件32与信号触点37D接触,因此,从信号端子34D输出与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D的方位No.12~15的四个连续的斜线单元相当的输出编码。
即,通过做成为上述的结构,能获得在图5所示的端子输出34D的方位No.8~15的八个角度位置都成为斜线单元的输出编码。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接触件31、32的角度位置差为比90度小下述角度的角度地错开,上述角度是指比与一个方位对应的角度小的角度,即,也可以使接触件31、32的角度位置差为稍小于90度的角度地错开。由此,在从方位No.11的位置向方位No.12的位置变化时,信号触点37D与接触件31、32的接触稳定地切换,能防止从方位No.11的位置向方位No.12变化时的输出编码的变动。
从图10到图14所示的以往的旋转型编码器500需要用于构成信号触点15A~15D的四条圆形轨道和配置有公共触点14的圆形轨道共计五条同心圆的圆形轨道。因此,触点图案6的俯视尺寸变大,难以将旋转型编码器500小型化。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能利用葛莱码检测操作部24的16个角度位置。在触点图案26中,在最接近中心点21C的圆形的轨道T1上配设有公共触点36,在最远离中心点21C的圆形的轨道T3上配设有信号触点37A、37B,在从中心点21C数起的第2接近的圆形的轨道T2上配设有信号触点37C、37D。这样,由于共用同心圆的轨道T1~T3地配设信号触点37A~37D,因此,能使轨道T1~T3的数量少于以往的旋转型编码器500,能获得触点图案26的尺寸小的小型的绝对式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
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输出四位的输出编码,但也可以检测2n个角度位置而输出n位的输出编码(n为2以上的自然数)。在检测2n个角度位置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中,输出的葛莱码的最高有效位(第n位)以外的位,相对于将2n方位二等分的中央角度位置,白色和斜线单元的图案对称而成为镜像。最高有效位的第n位的端子输出的图案以中央角度位置为界,前半部分的方位全都为白色单元,后半部分的方位全都为斜线单元。
将输出编码的各位的值的“0”置换为“-1”而用函数表现上述的图案时,最高有效位以外的位是以中央角度位置为原点的偶函数,最高有效位是以中央角度位置为原点的奇函数。需要说明的是,自然数n可以为奇 数也可以为偶数。
即,成为四位以上的n位的绝对式的旋转型编码器具有用于获得与各位相对应的输出信号的独立的信号触点。这些信号触点中的、与某位和与该位相邻的更有效位这两位相应的信号触点配置于与最低有效位的信号触点为同心圆的一条轨道上。配设于错开大致180度(2n/2方位的量)的角度位置的两个接触件在该轨道上滑动。
优选为,从配设有信号触点(37A~37D)的同心圆的多条轨道(T2、T3)中的最远离中心点21C的外侧的轨道T3起,按顺序从最低有效位的信号触点起依次配设更有效的位的信号触点,在最接近中心点(21C)的轨道(T2)上配置最高有效位的信号触点。就葛莱码等的二进制编码而言,更低有效位更频繁地变化,因此,更低有效位的信号触点以中心点21C为中心的角度宽度更窄。更低有效位的信号触点配置于更远离中心点21C的轨道上,从而能增大该信号触点的轨道的周向长度,能将信号触点的较窄的角度宽度设定为高精度。
在自然数n为偶数的情况下,用于获得最高有效位的第n位和第(n-1)位的输出信号的两个独立的信号触点如上所述配置于一条轨道上,配置于错开大致90度(2n/4个方位的量)的角度位置的两个接触件在该轨道上滑动。
如上所述,从最低有效位的信号触点起依次各配设两个信号触点在一条轨道上。因此,在自然数n为奇数的情况下,最高有效位的1个信号触点配设于一条轨道上,因此,一个接触件在该轨道上滑动。
在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的触点图案26中,在以中心点21C为中心的圆形状的轨道T1上配设圆环形状的公共触点36,接触件28在轨道T1上滑动并在公共触点36上滑动。在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中,公共触点36也可以具有包含中心点21C的极小面积的圆形状。或者,代替公共触点36、接触件28,旋转导体27也可以经由轴承22、包围凹部21A的侧壁等其他部分始终与公共端子33导通。由此,能获得更小型化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
在配置于轨道T3上的信号触点37A、37B上滑动的接触件30配设于相对于在信号触点37A、37B上滑动的接触件29错开规定角度差A1(在 实施方式1中为180度)的角度位置。信号触点37A位于轨道T3的规定角度差A1的范围的部分T3A。信号触点37B位于轨道T3的与部分T3A不同的部分T3B。接触件29、30双方在信号触点37A、37B上滑动。信号触点37A不位于轨道T3的部分T3B。信号触点37B不位于轨道T3的部分T3A。
根据以上情况,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能减少同心圆的轨道的条数,因此,能使从在上方开口的凹部21A之上观察到的尺寸小于以往的旋转型编码器,能获得小型化的n位的绝对式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
如上所述,旋转型编码器1000具备旋转导体27和信号触点37A~37D。旋转导体27具有接触件29~32。接触件29在以中心点21C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的轨道T3上滑动。接触件30配置于相对于接触件29错开大致180度的角度位置而在轨道T3上滑动。接触件31在以中心点21C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的轨道T2上滑动。接触件32配设于相对于接触件31错开大致90度的角度位置而在轨道T2上滑动。信号触点37A配设于轨道T3上,且构成为与旋转导体27的相对于中心点21C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信号。信号触点37B与信号触点37A电气独立地配设于轨道T3上,且构成为与旋转导体27的相对于中心点21C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信号。信号触点37C配设于轨道T2上,且构成为与旋转导体27的相对于中心点21C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信号。信号触点37D与信号触点37C电气独立地配设于轨道T2上,且构成为与旋转导体27的相对于中心点21C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信号。以使在从信号触点37A~37C输出的信号相对于旋转导体27的角度位置为偶函数的旋转导体27的角度位置的范围内,从信号触点37D输出的信号相对于旋转导体27的角度位置为奇函数的方式配置信号触点37A~37D。
(实施方式2)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型编码器1001的示意图。图7是旋转型编码器1001的示意图。图8表示旋转型编码器1001的输出编码。在图6至图8中,对与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实施方式1的绝对式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输出表示16个角度位置的输出编码。实施方式2的绝对式的旋转型 编码器1001输出表示12个角度位置的输出编码。
实施方式2的旋转型编码器1001代替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的触点图案26和信号端子34A~34D,而具有配设于绝缘树脂制的壳体21的凹部21A的底面21B的触点图案42和信号端子44A~44D。关于触点图案42的结构和由此获得的12个角度位置处的输出编码等进行说明。
如图6、图7所示,当以中心轴1000C为中心对操作部24进行旋转操作时,通过凿密保持而固定于操作部24下方的旋转导体27一起旋转,形成于旋转导体27的接触件28~32和触点图案42与旋转导体27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进行规定的接触分离,从白壳体21的侧面导出的信号端子44A~44D输出图8所示的四位的输出编码。
在实施方式2的旋转型编码器1001中,操作部24能无限旋转,输出与12个角度位置相应的输出编码,每1个方位的角度增量为30度。
图8所示的输出编码(第1位~第4位)和端子输出(44A~44D)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表示从信号端子44A~44D获得的输出编码。关于输出编码,将信号端子44A~44D与公共端子33为相同电位的状态用“1”表示,端子输出(44A~44D)用斜线单元表示。将信号端子44A~44D从公共端子33分离而开放的状态用“0”表示,端子输出(44A~44)用白色单元表示。
图8所示的12个角度位置的输出编码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方位No.0~15的16个角度位置的输出编码中减去在方位No.3、4、11、12获得的输出编码。换言之,图8所示的方位No.0~11的输出编码依次分别与上述的图5的其余方位No.0、1、2、5、6、7、8、9、10、13、14、15的角度位置的输出编码相对应。图8所示的输出编码也是在向操作部24的彼此相邻的角度位置变化时变化位数仅为一个的葛莱码,具有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葛莱码相同的规则性。
即,最高有效位的第4位(与图6所示的端子输出44D相当)以外的位,相对于将12个角度位置二等分的分界即方位No.5的角度位置和方位No.6的角度位置之间的中央角度位置1001D,白色单元和斜线单元的图案对称而呈镜像。而且,作为最高有效位的第4位的单元以中央角度位置 1001D为界,在前半部分的方位No.0~5全都为白色单元,在后半部分的方位No.6~11全都为斜线单元。
将图8所示的输出编码的各位的值“0”置换为“-1”而用函数表现白色单元和斜线单元的图案时,最高有效位以外的位为以中央角度位置1001D为原点的偶函数,且最高有效位为以中央角度位置1001D为原点的奇函数。
另外,关于第1位及第2位,方位No.6~11的值的顺序与方位No.0~5的值的顺序相同。即,在方位No.0~11中,重复方位No.0~5的值的顺序。
关于第3位和第4位的输出编码的图案的规则性,第3位和第4位在方位No.0~11的角度位置中6个斜线单元连续,在除此以外的角度位置为白色单元。另外,第4位的输出图案与第3位的输出图案向前进方向偏移三个角度位置的输出图案相同。
根据以上的规则性,判断12个角度位置的旋转型编码器1001如图6、图7所示那样也通过在同心圆的一条轨道上配设多个信号触点而能实现小型。
关于触点图案42,在最接近中心点21C的同心圆的轨道T1上的整周配设有圆环状的公共触点36。
在最远离中心点21C的轨道T3上配设有信号触点47A、47B。在轨道T3的前半部分位置的方位No.0~5的位置,配设有设定为图8所示的端子输出44A的方位No.0~5的图案的信号触点47A。另外,在后半部分位置的方位No.6~11的位置,配设有设定为图8所示的端子输出44B的方位No.0~5的位置的图案的信号触点47B。
在从中心点21C数起第2远离的轨道T2上配设有信号触点47C、47D。在轨道T2的前半部分位置的方位No.0~5的位置,配设有设定为图8所示的端子输出44C的方位No.0~5的图案的信号触点47C。另外,在后半部分的方位No.6~8的位置,配设有设定为图8所示的端子输出44D的方位No.6~8的位置的图案的信号触点47D。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轨道T3上的方位No.0~5的位置,接触件29在轨道T3的配设有信号触点47A的部分上滑动,从而能获得图8所示的端 子输出44A的方位No.0~5的输出编码。而且,在方位No.6~11的位置,接触件30在轨道T3的配设有信号触点47A的部分上滑动,因此,能再次以图8所示的端子输出44A的方位No.0~5的顺序获得输出编码。如上所述,端子输出44A的方位No.6~11的输出编码的顺序与方位No.0~5的输出编码的顺序相同,因此,能获得图8所示的方位No.0~11的端子输出44A的输出编码。
同样地,在方位No.0~5的位置,接触件30在轨道T3的配设有信号触点47B的部分上滑动。在方位No.6~11的位置,接触件29在轨道T3的配设有信号触点47B的部分上滑动。由此,图8所示的方位No.0~5的输出编码以相同的顺序重复,能获得方位No.0~11的端子输出44B的输出编码。
在从中心点21C数起第2条的同心圆的轨道T2的方位No.3~5的位置,接触件31在信号触点47C上滑动,能获得图8所示的端子输出44C的方位No.3~5的3个连续的斜线单元的输出编码。在方位No.6~8的位置,接触件31与信号触点47C分离,取而代之,接触件32在信号触点47C上滑动,从而能获得图8所示的端子输出44C的方位No.6~8的3个连续的斜线单元的输出编码。
接触件31在方位No.6~8的位置在信号触点47D上滑动,因此,能获得与图8所示的端子输出44D的3个连续的斜线单元相当的输出编码。而且,在方位No.9~11的位置,接触件31从信号触点47D分离,取而代之,接触件32在信号触点47D上滑动,因此,能获得图8所示的端子输出44D的3个连续的斜线单元的输出编码。由此,能获得图8所示的端子输出44C的6个连续的斜线单元的输出编码。
根据以上情况,共用同心圆的轨道T3地配设有信号触点47A、47B,且共用轨道T2地配设有信号触点47C、47D,能实现能利用四位的输出编码区别12个角度位置的绝对式的旋转型编码器1001。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在从中心点21C数起为第2条的轨道T2上滑动的接触件31、32的角度差为比90度稍小下述角度的角度地错开,上述角度是比与一个方位对应的角度增量小的角度,从而在从方位No.5的位置向方位No.6的位置变化时,接触件31、32双方能与信号触点47C接触, 信号触点47D与两接触件31、32的接触稳定地切换。在从方位No.8的位置向方位No.9的位置变化时也同样地,信号触点47C与两接触件31、32的接触稳定地切换。由此,在上述变化时,能防止输出编码的变动。
在实施方式1、2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1001中,触点图案26、36通过将薄板状的金属镶嵌成形于壳体21而形成。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配设有触点图案的配线基板、导电膏剂的印刷等其他方法形成。
实施方式1、2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1001是操作部24能向一个方向无限旋转的周期性的绝对式的旋转型编码器,但不需要限定于此,操作部24也可以不无限旋转而以小于360度的角度进行旋转操作。在该情况下,轨道T1~T3是以中心点21C为中心的圆的一部分。即,在实施方式1、2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1001中,轨道T1~T3是以中心点21C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
(实施方式3)
图9是实施方式3的旋转型编码器1002的示意图。在图9中,对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在图9所示的旋转型编码器1002中,作为以中心点21C为中心的同心圆的轨道分别具有半径不同的两个子轨道。具体而言,轨道T2具有子轨道T21、T22,轨道T3具有子轨道T31、T32。子轨道T21、T22、T31、T32是以中心点21C为中心的同心圆。
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旋转型编码器1002中,接触件31在子轨道T21上滑动而不在子轨道T22上滑动,接触件32在子轨道T22上滑动而不在子轨道T21上滑动。另外,接触件29在子轨道T31上滑动而不在子轨道T32上滑动,接触件30在子轨道T32上滑动而不在子轨道T31上滑动。这样,仅一个接触件在一条子轨道上滑动。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型编码器1000中,两个接触件31、32在一条轨道T2上滑动,两个接触件29、30在一条轨道T3上滑动。与此相对,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旋转型编码器1002中,一个接触件在一条子轨道上滑动,因此,能降低接触件29~32的滑动引起的信号触点37A~37D、壳体21的凹部21A的底面21B的磨损、变形。通过使子轨道T21、T22的间隔和子轨道T31、T32的间隔极小,从而能使凹部21A 的底面21B的面积不太增大,能配设这些子轨道,且能将旋转型编码器1002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子轨道T21、T22、T31、T32也能应用于实施方式2的旋转型编码器1001,具有同样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型编码器,其中,具备:
旋转导体,其具有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第三接触件和第四接触件,
所述第一接触件在第一轨道上滑动,该第一轨道是以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二接触件配设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件错开大致180度的角度位置,且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滑动,
所述第三接触件在第二轨道上滑动,该第二轨道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四接触件配设在相对于所述第三接触件错开大致90度的角度位置,且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滑动;
第一信号触点,其配设在所述第一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一信号的方式构成;
第二信号触点,其与所述第一信号触点电气独立地配设在所述第一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二信号的方式构成;
第三信号触点,其配设在所述第二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三信号的方式构成;
第四信号触点,其与所述第三信号触点电气独立地配设在所述第二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四信号的方式构成,
以使在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相对于所述旋转导体的角度位置为偶函数的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的范围内,所述第四信号相对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为奇函数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信号触点、所述第二信号触点、所述第三信号触点和所述第四信号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编码器,其中,
所述第一轨道具有:
第一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一接触件滑动;
第二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二接触件滑动,
所述第一信号触点和所述第二信号触点均配置在所述第一子轨道和所述第二子轨道的双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型编码器,其中,
所述第二轨道具有:
第三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三接触件滑动;
第四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四接触件滑动,
所述第三信号触点和所述第四信号触点均配置在所述第三子轨道和所述第四子轨道的双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编码器,其中,
所述第二轨道具有:
第一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三接触件滑动;
第二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四接触件滑动,
所述第三信号触点和所述第四信号触点均配置在所述第一子轨道和所述第二子轨道的双方上。
5.一种旋转型编码器,其中,具备:
旋转导体,其具有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
所述第一接触件在轨道上滑动,该轨道是以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二接触件配设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件错开大致180度的角度位置,且在所述轨道上滑动;
第一信号触点,其配设在所述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一信号的方式构成;
第二信号触点,其与所述第一信号触点电气独立地配设在所述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二信号的方式构成,
以使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相对于所述旋转导体的角度位置为偶函数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信号触点和所述第二信号触点。
6.一种旋转型编码器,其中,具备:
旋转导体,其具有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
所述第一接触件在轨道上滑动,该轨道是以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二接触件配设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件错开大致90度的角度位置,且在所述轨道上滑动;
第一信号触点,其配设在所述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一信号的方式构成;
第二信号触点,其与所述第一信号触点电气独立地配设在所述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二信号的方式构成,
以使在所述第一信号相对于所述旋转导体的角度位置为偶函数的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的范围内,所述第二信号相对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为奇函数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信号触点和所述第二信号触点。
7.一种旋转型编码器,其中,具备:
旋转导体,其具有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
所述第一接触件在轨道上滑动,该轨道是以中心点为中心的圆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二接触件配设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件错开规定角度差的角度位置,且在所述轨道上滑动;
第一信号触点,其配设在所述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一信号的方式构成;
第二信号触点,其与所述第一信号触点电气独立地配设在所述轨道上,且以与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角度位置相应地输出第二信号的方式构成,
所述第一信号触点位于所述轨道的所述规定角度差的范围的第一部分上,
所述第二信号触点位于所述轨道的与所述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上,
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双方在所述第一信号触点和所述第二信号触点上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型编码器,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触点不位于所述轨道的所述第二部分上,
所述第二信号触点不位于所述轨道的所述第一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型编码器,其中,
所述规定角度差是18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型编码器,其中,
所述轨道具有:
第一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一接触件滑动;
第二子轨道,其是以所述中心点为中心的圆,供所述旋转导体的所述第二接触件滑动,
所述第一信号触点和所述第二信号触点均配置于所述第一子轨道和所述第二子轨道的双方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38660 | 2012-10-30 | ||
JP2012-238660 | 2012-10-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74637U true CN203574637U (zh) | 2014-04-30 |
Family
ID=50542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67392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4637U (zh) | 2012-10-30 | 2013-10-29 | 旋转型编码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12935B2 (zh) |
JP (1) | JP6171174B2 (zh) |
CN (1) | CN203574637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201664B2 (en) | 2013-02-19 | 2019-02-12 | Novo Nordisk A/S | Dose capturing cartridge module for drug delivery device |
WO2015075136A1 (en) | 2013-11-21 | 2015-05-28 | Novo Nordisk A/S | Rotary sensor assembly with axial switch and redundancy feature |
JP6534666B2 (ja) * | 2013-11-21 | 2019-06-26 | ノボ・ノルデイスク・エー/エス | 空間効率の良い設計を有する回転センサアセンブリ |
EP3724607B1 (en) * | 2017-12-12 | 2022-08-10 | Raytheon Canada Limited | Rotary switch or other encoder having non-sequential unique bit pattern and method for design |
JP7033747B2 (ja) | 2018-02-21 | 2022-03-1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変位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操作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66180A (ja) * | 1983-09-21 | 1985-04-16 | Seikosha Co Ltd | 報時時計 |
JPS60224084A (ja) * | 1984-04-20 | 1985-11-08 | Seikosha Co Ltd | 時刻検出装置 |
US5739775A (en) | 1993-07-22 | 1998-04-14 | Bourns, Inc. | Digital input and control device |
JP3822922B2 (ja) | 1995-05-19 | 2006-09-20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ロータリエンコーダ |
JPH09236429A (ja) * | 1996-02-29 | 1997-09-09 | Asmo Co Ltd | 移動体の位置検出装置 |
JP3941603B2 (ja) * | 2002-06-25 | 2007-07-0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回転型エンコーダ |
JP4039251B2 (ja) * | 2003-01-16 | 2008-01-3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回転型エンコーダ |
JP2003214901A (ja) * | 2003-02-19 | 2003-07-30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ロータリエンコーダ |
-
2013
- 2013-10-08 US US14/048,870 patent/US921293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0-17 JP JP2013215969A patent/JP617117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0-29 CN CN201320673920.0U patent/CN20357463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212935B2 (en) | 2015-12-15 |
JP6171174B2 (ja) | 2017-08-02 |
US20140115910A1 (en) | 2014-05-01 |
JP2014112080A (ja) | 2014-06-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574637U (zh) | 旋转型编码器 | |
EP0800725B1 (en) | Digital input and control device | |
CN101231916B (zh) | 复合开关 | |
US4135065A (en) | Coding switch | |
JP4622879B2 (ja) | 回転操作形エンコーダ | |
JP3941603B2 (ja) | 回転型エンコーダ | |
US6856261B2 (en) | Rotary encoder | |
CN100367429C (zh) | 旋转型电部件 | |
JP2005128002A (ja) | エンコーダ | |
JP2005072300A (ja) | 可変抵抗器 | |
CN102693858B (zh) | 布线基板和具有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 | |
US4267412A (en) | Electrical switch | |
CN102017037A (zh) | 操作开关及电子设备 | |
CN107430954B (zh) | 旋转式电子部件以及旋转编码器 | |
JP3985441B2 (ja) | 抵抗素子の製造方法 | |
CN202304851U (zh) | 防抖动旋转编码器 | |
CN204537786U (zh) | 长寿命开关式精密中空电位器 | |
DE4002869C2 (zh) | ||
US3935568A (en) | Universal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using the same information disc for different output codes | |
JP3988242B2 (ja) | インクリメンタル式回転操作型エンコーダ | |
JPH017947Y2 (zh) | ||
JP4241354B2 (ja) | 回転操作形エンコーダ | |
CN202058623U (zh) | 一种fpc开关 | |
JP2003217910A (ja) | 回転型エンコーダ | |
JPH01258328A (ja) | 接点式ロータリエンコー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