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58062U - 一种轨道多用车以及专用轨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多用车以及专用轨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58062U
CN203558062U CN201320755245.6U CN201320755245U CN203558062U CN 203558062 U CN203558062 U CN 203558062U CN 201320755245 U CN201320755245 U CN 201320755245U CN 203558062 U CN203558062 U CN 203558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track
railway
integrat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552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7552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58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58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580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子领域,提供一种轨道多用车以及专用轨道,所述专用车包括:轨道车本体,轨道车本体包括:金属车身、下接轮部件、上轨轮部件、车窗和车门;其中,所述下接轮部件包括有至少四个轨轮;所述上轨轮部件由两个凸起组成,所述凸起的侧面为一平面,所述凸起的顶面和底面为弧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避免道路交通车辆拥堵的优点,另外,其还能够使用新能源保护环境还可以脱离轨道在马路上行驶,所以其具有双向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多用车以及专用轨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多用车以及专用轨道。
背景技术
1890-1920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出现。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申请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所以,1886年1月29日被认为汽车的诞生日。几乎同时,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也成功研制成一辆公认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材料方面,1900年,金属车身获得专利,但主体结构仍是木材和连接它们的钢材。二十世纪初,创建了美国钢铁公司,为迅速成长的汽车工业提供充足原料,1914年发明了全金属车身,同年道奇公司生产了第一辆全金属汽车。1918年意大利蓝旗亚公司也开始生产全金属汽车。非承载式车身向承载式车身转变,汽车不再是底盘和车身的简单叠加,而是成为整体。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到二战结束的20年,是汽车设计向现代化转变的重要时期,由美国人独占鳌头的汽车设计领域也加入了欧洲人,欧洲在流线型设计方面走在前面,意大利giuseppe merosi1913年为count ricotti公司设计的汽车是流线型的最早期作品,paul jaray第一次开始了风洞实验并获得了美国专利。
流线型在30年代几乎就是时尚的代名词,车头变宽,将轮胎包入,前大灯陷入车头,挂在车尾的独立式行李箱也与车尾融为一体,奠定了现代三厢轿车的雏形,完全摆脱了马车的影子。1934年克莱斯勒airflow采用了更轻的承载式车身,达到了54:46的前后轴质量分配(当时同类产品为30:70)大幅提高了操控。但习惯了浮夸风格的美国人并不甘心完全屈从于空气动力学,因为这让车看起来过于相似,不利于刺激消费,到了40年代,流线型潮流如时装一样褪去,以别克J job为代表的新型汽车拥有了高高隆起的鼻子和向下的车尾,成为船型车身。
这段时间中,欧洲制造商却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雪铁龙在三十年代就将独立式前悬架和前轮驱动技术大规模应用于轿车traction avant.为了降低自重,它还采用了来自赛车的承载式车身。19世纪末,汽车的最高速度达到了50km/h,开放式车身向封闭式车身过度。20年代是美国汽车产业的第一个爆发期,为了刺激消费,通用汽车在1924年第一次推出了"年度改款",这在现在几乎被所有的大型汽车厂商使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现代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更加追求个性,更加挑剔,思想更加多元化,这也导致多种风格同时涌现。其中之一经典主义,其中又包含多种层次.一层是设计师本身对于过去经典的缅怀与尊敬,另一层是设计师力图在原来的经典车型中赋予自己的色彩,还有试图使用经典车型为公司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各自代表分别为大众新甲壳虫,mini,和克莱斯勒PT漫步者。
另一分支是新经典主义,传统是要遵循的,但更多的还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创新,90年代末宾利和劳斯莱斯分别被大众和宝马收购,随后在全新设计团队的操作下推出的欧陆GT和幻影虽然有着全新的面貌,但是依然有着对传统的尊重,这才换来其能够继续壮大。更为重要的,边锋主义和流线主义,他们虽然各有特点,但是设计中却摆脱不了对方的影响,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边锋主义(newedge)设计理念被普遍认为从福特GT90开始,宽大的曲面,尖锐的圆角,过渡凌厉,线条果断而富有张力,区别与圆润流畅的造型风格,设计上更注重线条层次感,这种对于线条强调的设计在视觉上会让人感觉车型尺寸更为宽大,针对小型车设计来说非常合适,所以颇受厂家欢迎,代表车型奔驰A级,可以看出,边锋主义的实施过程中依然摆脱不了流线主义,如果没有流线,设计出来的小型车只能是箱子一块,缺乏美感,当然,在边锋主义的影响下,流线主义的设计更为运动和时尚,这在90年代末出现的一些跑车上可以看出,比如第一代奥迪TT,福特雷鸟等,车型充满了气势和冲劲。
进入21世纪后,从现在的汽车设计趋势来看,最后边锋主义还是战胜了流线主义,不管是在内饰还是外部线条都追求极其硬朗的线条,这种线条可以让汽车看起来强劲有力,很安全,但缺点是它迫使汽车变得更长更宽更高,这可以从小车越做越大的状况上体现。
现有的汽车无论其如何改进,其均避免不了接触地面的运行方式,对于现在交通来说,尤其对于中国,日益增多的车辆对国内的交通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改变这种交通拥堵的状况,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代表的政府出台了限号政策,通过限制发放牌照来控制汽车的数量,此种方式的长期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以北京为例,短期效果来说,具统计,北京在去年的上下班高峰时期,其交通拥堵指数绝大部分时间达到8以上,甚至有过半的时间交通拥堵指数达到了9以上,针对日益增加的车辆,交通拥堵成为各个城市以及各级政府所需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多用车以及专用轨道,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方案交通拥堵严重的问题。面向未来发展化。
一方面,提供一种轨道多用车,所述轨道多用车包括:轨道车本体,轨道车本体包括:金属车身、下接轮部件、上轨轮部件、车窗和车门;
其中,所述下接轮部件包括有至少四个轨轮;
所述上轨轮部件由两个凸起组成,所述凸起的侧面为一平面,所述凸起的顶面和底面为弧面。
可选的,所述凸起的底面还设置有可伸缩的上轨轮。
可选的,所述金属车身的顶部还设置有伸张板。
可选的,所述金属车身的中部还设置有平衡轮。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轨道多用车的专用导轨,所述专用导轨包括:上接轨和下接轨;其中
所述下接轨包括:两个轨轮槽;所述上接轨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两个凹槽;其中所述凹槽的顶面和侧面为一水平面,所述凹槽的底面形成一弧面。
可选的,所述上接轨的中部还设置有平衡槽。
可选的,所述专用导轨为多层结构,每层导轨均包括:上接轨和下接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轨道多用车以及专用轨道,该轨道多用车以及专用轨道是够实现多层运行,其将改变现有的单纯的地面运行的特点,其能够实现多维多空间的运行,所以其具有减少拥堵的优点,另外,能够使用新能源保护环境,还可以脱离轨道在马路上行驶,所以其具有双向优点,另外上述多用车还应配备智能科技系统。为行车保驾护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多用车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多用车的另一结构图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多用车的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轨道多用车,该轨道多用车如图1、2所示,包括:轨道车本体,轨道车本体包括:金属车身11、下接轮部件12、上轨轮部件13、车窗14和车门15;
其中,下接轮部件12包括有至少四个轨轮121;上轨轮部件13由两个凸起131组成,凸起131的侧面为一平面,凸起131的顶面和底面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多用车通过上下两个轨道将车辆固定,下面的轨道主要在直线行驶时定位使用,上面的轨道主要在转弯时限位,这样使得整个车辆能够顺利的行驶,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的轨道多用车处于上、下两个轨道之间,这样只要设计成多层轨道就可以使得车辆在多层轨道中行驶,从来解决了由于地面限制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的问题。
可选的,上述凸起131的底面还设置有可伸缩的上轨轮1311。该上轨轮1311在车辆转弯时,向下伸出,这样上轨轮1311就可以压紧上接轨,从而能够使得车辆平稳的转弯,当转弯完成后,上轨轮1311缩回凸起131的底面,这样减少车辆在平直路面的摩擦。
可选的,上述金属车身11的顶部还设置有伸张板110,该伸张板110在车辆不在轨道行驶时,形成一闭合空间,这样将两个凸起131封装在金属车身内,此时和普通车辆没有什么区别。
可选的,上述金属车身11的中部还设置有平衡轮118。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轨道多用车的专用导轨,该导轨如图1所示,包括上接轨21和下接轨22;其中
下接轨22包括:两个轨轮槽221;上接轨21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两个凹槽211;其中凹槽211的顶面和侧面为一水平面,凹槽211的底面形成一弧面。
可选的,上接轨的中部还设置有平衡槽。
可选的,上述专用导轨为多层结构,每层导轨均包括:上接轨21和下接轨22。
轨道多用车在专用导轨的运行示意图如图2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轨道多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多用车包括:轨道车本体,轨道车本体包括:金属车身、下接轮部件、上轨轮部件、车窗和车门;
其中,所述下接轮部件包括有至少四个轨轮;
所述上轨轮部件由两个凸起组成,所述凸起的侧面为一平面,所述凸起的顶面和底面为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底面还设置有可伸缩的上轨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车身的顶部还设置有伸张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车身的中部还设置有平衡轮。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所述轨道多用车的专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导轨包括:上接轨和下接轨;其中
所述下接轨包括:两个轨轮槽;所述上接轨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两个凹槽;其中所述凹槽的顶面和侧面为一水平面,所述凹槽的底面形成一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轨的中部还设置有平衡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导轨为多层结构,每层导轨均包括:上接轨和下接轨。
CN201320755245.6U 2013-11-25 2013-11-25 一种轨道多用车以及专用轨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58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5245.6U CN203558062U (zh) 2013-11-25 2013-11-25 一种轨道多用车以及专用轨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5245.6U CN203558062U (zh) 2013-11-25 2013-11-25 一种轨道多用车以及专用轨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58062U true CN203558062U (zh) 2014-04-23

Family

ID=50507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5524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58062U (zh) 2013-11-25 2013-11-25 一种轨道多用车以及专用轨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5806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6429A (zh) * 2016-01-26 2016-06-22 广州道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上下平行双轨交通工具
CN105711598A (zh) * 2016-01-27 2016-06-29 广州道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上下平行双轨交通工具及布局方法
CN106476842A (zh) * 2015-12-15 2017-03-08 郭继会 飞速动车设计方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6842A (zh) * 2015-12-15 2017-03-08 郭继会 飞速动车设计方案
CN105696429A (zh) * 2016-01-26 2016-06-22 广州道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上下平行双轨交通工具
CN105711598A (zh) * 2016-01-27 2016-06-29 广州道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上下平行双轨交通工具及布局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58062U (zh) 一种轨道多用车以及专用轨道
CN104890529B (zh) 一种代步电动汽车
CN205768453U (zh) 一种汽车用四通道双层气室互联空气弹簧系统
CN203005582U (zh) 机动车辆的风向调节系统
CN205930049U (zh) 轮胎花纹
CN104859389B (zh) 一种汽车转向架
CN208328604U (zh) 一种地下车库入库路面转弯防滑装置
CN205311244U (zh) 一种轮胎的花纹结构
CN202965981U (zh) 一种舒适型车辆仪表板
CN209617142U (zh) 一种新型动车内风挡
CN203666299U (zh) 中型客车用无支撑臂结构的独立空气悬架
CN205768374U (zh) 汽车前轴横梁结构
CN205185775U (zh) 一种沙滩车后悬挂结构
CN206344936U (zh) 一种前两轮电动三轮车
CN208069304U (zh) 一种美观实用抓地力强的轮胎胎面
CN204587091U (zh) 一种公共自行车存车桩
CN201597644U (zh) 翻转式后轮翼子板
CN203268168U (zh) 一种客车车身头部减阻结构
CN201559479U (zh) 铝合金自行车车圈
CN202703700U (zh) 一种机动车车顶骨架
CN201610181U (zh) 前置发动机二级踏步客车车架前悬
CN202020915U (zh) 玩具车盘
CN203496578U (zh) 硬地形使用的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203157757U (zh) 一种新型电动四轮车
CN202743417U (zh) 一种改进的电动车前叉避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411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