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52803U - 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及其所使用的线盒 - Google Patents
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及其所使用的线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52803U CN203552803U CN201320588454.6U CN201320588454U CN203552803U CN 203552803 U CN203552803 U CN 203552803U CN 201320588454 U CN201320588454 U CN 201320588454U CN 203552803 U CN203552803 U CN 2035528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core
- line
- type
- line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37/00—Manufacture of rings from wi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及其所使用的线盒,能够顺利地抽出侧线。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具有:线芯旋转机构(10),其使环状线芯(1)沿周向旋转;第一线盒移动机构(20),其使线盒(50)向环状线芯的环外侧和环内侧移动;以及第二线盒移动机构(30),其在线盒位于环状线芯的环内侧时,使线盒从环状线芯的旋转轴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在线盒位于环状线芯的环外侧时,使线盒从环状线芯的旋转轴的另一侧向一侧移动。在线盒(50)中,在从卷盘(51)的旋转轴(D)方向观察时,引导孔(53a)与卷盘(51)的旋转轴(D)相比,位于线盒(50)远离环状线芯(1)的方向的这一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及其所使用的线盒。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知有一种将侧线以螺旋状卷绕在环状线芯的周围而得到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造装置中,在线盒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绕出孔,将侧线从该绕出孔向环状线芯的卷绕点引出。
在该制造装置中,使线盒向环状线芯接近而移动至环状线芯的环内侧,从环状线芯的旋转轴的一侧通向另一侧,远离环状线芯而移动至环状线芯的环外侧,从环状线芯的旋转轴的另一侧向一侧移动,在重复上述一系列的动作的同时将侧线卷绕在环状线芯上。在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线盒向环状线芯接近的方向称为前方,将线盒远离环状线芯的方向称为后方。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57599号公报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绕出孔与卷盘的旋转轴相比设置在前方侧。但是,如上所述,如果绕出孔与卷盘的旋转轴相比设置在前方侧,则有时无法从线盒顺利地抽出侧线,或者由于绕出孔导致侧线意外地发生打卷而无法获得期望形状的线。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顺利地抽出侧线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及其所使用的线盒。
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具有:
线芯旋转机构,其使环状线芯沿周向旋转;
第一线盒移动机构,其使收容有侧线的线盒向环状线芯的环外侧和环内侧移动;以及
第二线盒移动机构,其在所述线盒位于环状线芯的环内侧时,使所述线盒从环状线芯的旋转轴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在所述线盒位于环状线芯的环外侧时,使所述线盒从环状线芯的旋转轴的另一侧向一侧移动,
在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中,使所述线盒向沿周向旋转的环状线芯的环内侧和环外侧移动,将从所述线盒引出的侧线以螺旋状卷绕在环状线芯上而制造环状同芯绞合线,
该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线盒具有:卷盘,在其外周上卷绕侧线;以及壳体,其以所述卷盘可旋转的方式收容所述卷盘,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引导孔,该引导孔将从所述卷盘抽出的侧线引导至环状线芯,
在从所述卷盘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孔与所述卷盘的旋转轴相比,位于所述线盒远离环状线芯的方向的这一侧。
另外,本实用新型是用于上述制造装置中的线盒。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其即使在线盒位于环状线芯的内侧时,也能够顺利地抽出侧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进行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的线盒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通过第一线盒移动机构而相对于环状线芯进行移动的线盒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线盒位于环状线芯的环内侧时的侧线的动作的示意图。
标号的说明
1:环状线芯
2:侧线
10:线芯旋转机构
11:框体
12:夹持部
13、14:夹紧辊部
15:按压辊
20:第一线盒移动机构
23:线盒支撑部
30:第二线盒移动机构
50:线盒
51:卷盘
52:壳体
53:引导块
53a:引导孔
54:狭缝
A:卷绕点
B:环状线芯的旋转轴
C:环状线芯的旋转面
D:卷盘的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并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为,
(1)一种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其具有:
线芯旋转机构,其使环状线芯沿周向旋转;
第一线盒移动机构,其使收容有侧线的线盒向环状线芯的环外侧和环内侧移动;以及
第二线盒移动机构,其在所述线盒位于环状线芯的环内侧时,使所述线盒从环状线芯的旋转轴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在所述线盒位于环状线芯的环外侧时,使所述线盒从环状线芯的旋转轴的另一侧向一侧移动,
在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中,使所述线盒向沿周向旋转的环状线芯的环内侧和环外侧移动,将从所述线盒引出的侧线以螺旋状卷绕在环状线芯上而制造环状同芯绞合线,
该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线盒具有:卷盘,在其外周上卷绕侧线;以及壳体,其以所述卷盘可旋转的方式收容所述卷盘,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引导孔,该引导孔将从所述卷盘抽出的侧线引导至环状线芯,
在从所述卷盘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孔与所述卷盘的旋转轴相比,位于所述线盒远离环状线芯的方向的这一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引导孔与卷盘的旋转轴相比位于线盒远离环状线芯的方向的这一侧。因此,即使线盒位于环状线芯的环内侧,也能够确保侧线卷绕在环状线芯上的卷绕点与引导孔之间的分离距离。由此,侧线不会在引导孔处发生弯曲,而是从线盒向卷绕点直线地抽出,因此,侧线能够顺利地被抽出。
(2)也可以是在从所述卷盘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将所述卷盘的旋转轴和所述引导孔连结而成的线段和与所述线盒通过所述第一线盒移动机构进行移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为大于或等于0度而小于90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由于能够确保使得引导孔与卷绕点之间的分离距离较大,因此,能够从引导孔更加顺利地抽出侧线。
(3)也可以是所述壳体具有狭缝,该狭缝与所述引导孔相比位于所述线盒远离环状线芯的方向的这一侧,该狭缝用于将从所述卷盘引出的侧线朝向所述引导孔抽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侧线在狭缝处能够变得松弛,因此能够将侧线高精度地卷绕在环状线芯上。
(4)也可以是所述引导孔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狭缝的开口面积。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由于将引导孔设定得较小,因此能够从线盒中的固定点抽出侧线。因此,在线盒通过第一线盒移动机构及第二线盒移动机构进行了移动时,在从卷绕点观察时,侧线始终重复固定动作。由此,能够将侧线向环状线芯进行规则的卷绕,能够得到卷绕精度高的环状同芯绞合线。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为,
(5)用于上述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中的线盒。如果将上述的线盒用于上述的制造装置中,则即使在线盒位于环状线芯的内侧时,也能够顺利地抽出侧线。
<整体构造>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下面简称为制造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正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具有:线芯旋转机构10,其使环状线芯1沿周向旋转;第一线盒移动机构20;第二线盒移动机构30;以及线盒50,其收容有侧线2。
(线芯旋转机构)
线芯旋转机构10以圆环状的环状线芯1的中心轴B朝向水平方向的姿态,使环状线芯1旋转。即,环状线芯1如图1所示,在正视观察时处于呈环状的姿态,以旋转轴B为中心逆时针沿周向旋转。线芯旋转机构10具有框体11、夹持部12、两对夹紧辊部13、14和按压辊15。
夹持部12安装在框体11上。夹持部12在环状线芯1的最高位置处与环状线芯1接触,夹持部12具有两个辊12a、12b,它们的旋转轴朝向上下方向,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在该辊12a、12b之间插入有环状线芯1及侧线2,从线盒50引出的侧线2与环状线芯1合流。在下面的说明中,将该夹持部12与环状线芯1及侧线接触的点称为卷绕点A。
夹紧辊部13、14在彼此分离的位置处,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框体11上。夹紧辊部13、14分别具有内侧辊13a、14a及外侧辊13b、14b。内侧辊13a、14a由辊驱动电动机18驱动。内侧辊13a、14a与环状线芯1及侧线2接触,使环状线芯1及侧线2旋转。外侧辊13b、14b与环状线芯1及侧线2接触,随环状线芯1及侧线2的旋转而旋转。
在框体11上可旋转地安装有臂部16。在臂部16的一端可旋转地安装有按压辊15。臂部16的另一端经由弹簧17而支撑在框体11上。该按压辊15在下侧的夹紧辊部14的下方处与环状线芯1接触。按压辊15抑制环状线芯1在旋转中产生的振动。
(第一线盒移动机构)
如图1所示,第一线盒移动机构20具有:连杆机构21;移动机构驱动电动机22,其与连杆机构21的一侧连接;以及线盒连结部23,其固定在连杆机构21的另一侧。通过电动机23的旋转,连杆机构21的另一侧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在正视观察时,使线盒50向环状线芯1的环外侧和环内侧移动。
(第二线盒移动机构)
如图1所示,第二线盒移动机构30设置在线盒连结部23的上部。
图2是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线盒连结部23相对于环状线芯1的旋转面C而设置在环状线芯1的旋转轴B的一侧和另一侧。在上述一对线盒连结部23上分别设有第二线盒移动机构30。第二线盒移动机构30使线盒50相对于环状线芯1的旋转面C而从环状线芯1的旋转轴B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以及从另一侧向一侧移动。在第二线盒移动机构30上设有向对方侧凸出的销24。通过该销24使得线盒50以相对于第二线盒移动机构30不能旋转的方式受到支撑。
(线盒)
如图1所示,线盒50具有:卷盘51,其外周上卷绕有侧线2;壳体52,其收容卷盘51并覆盖侧线2的外周侧;以及引导块53,其设置在壳体52的外周上。在引导块53上设有引导部53a,卷绕在卷盘51上的侧线2受到该引导部53a引导而向环状线芯1侧引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引导部53a形成为通孔。
在壳体5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设有狭缝54。在该狭缝54中贯穿有从卷盘51向引导部53a延伸的侧线2。
(制造装置的动作)
如上述所示构成的制造装置使线盒50向沿周向旋转的环状线芯1的环内侧和环外侧移动,将从线盒50引出的侧线2以螺旋状卷绕在环状线芯1上而制造环状同芯绞合线。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进行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首先,在图3(a)的状态中,线盒50在环状线芯1的环外侧,位于环状线芯1的旋转面C的一侧。此时,通过夹持部12使侧线2沿着环状线芯1的外周。通过夹持部12的旋转的辊使环状线芯1旋转,并将侧线2从线盒50引出而引入至环状线芯1侧。
从图3(a)的状态开始,通过夹紧辊部13、14使环状线芯1沿周向旋转,并通过第一线盒移动机构20使线盒50向环状线芯1的环内侧移动。由此,成为图3(b)的状态。
并且,从图3(b)的状态开始,使环状线芯1沿周向旋转,并通过第二线盒移动机构20使线盒50向环状线芯1的旋转面C的另一侧移动。由此,成为图3(c)的状态。这样,在夹持部12中,侧线2螺旋状地以半周卷绕在环状线芯1上。
并且,从图3(c)的状态开始,使环状线芯1沿周向旋转,并通过第一线盒移动机构20使线盒50向环状线芯1的环外侧移动。由此,成为图3(d)的状态。
并且,从图3(d)的状态开始,使环状线芯1沿周向旋转,并通过第二线盒移动机构20使线盒50向环状线芯1的旋转面C的一侧移动。由此,成为图3(a)的状态。这样,在夹持部12中,侧线2再次螺旋状地以半周卷绕在环状线芯1上。由此,侧线2绕环状线芯1卷绕了一周。
如果重复图3(a)至(d)的工序,在使环状线芯1旋转的同时使线盒50进行移动,则侧线以螺旋状卷绕在环状线芯1的外周上。此外,通过根据情况而逆向重复图3(a)至(d)的工序,从而能够沿与依次重复(a)至(d)的工序而得到的绞合方向相反的绞合方向,将侧线2卷绕在环状线芯1上。例如,可以沿正方向重复图3(a)至(d)的工序而将第一层的侧线2以S卷绕的方式卷绕在环状线芯1上,沿反方向重复工序而将第二层的侧线2以Z卷绕的方式卷绕在环状线芯1上。
(线盒的详细结构)
图4是线盒50的纵剖视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图4中将右侧定义为一侧,将左侧定义为另一侧。另外,将接近卷盘51的旋转轴D的这一侧(图4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称为内周侧,将远离卷盘51的旋转轴A的这一侧(图4的上下方向的端部)称为外周侧。
如图4所示,卷盘51在外周部形成有卷绕凹部51a。在该卷绕凹部51a上规则地排列并卷绕有侧线2。卷盘51的内周部相对于壳体52可转动地进行安装。
壳体52具有内周部61、外周部(罩)62、一侧的侧壁部63、另一侧的侧壁部64。在由内周部61、外周部62、一侧的侧壁部63、另一侧的侧壁部64包围而成的内部空间S中可旋转地收容有卷盘51。
外周部62覆盖在卷盘51上所卷绕的侧线2的外周侧。在内周部61的外周侧经由轴承65可旋转地安装有卷盘51。由此,卷盘51相对于壳体52可旋转。
另外,在内周部61上以向卷盘51的旋转轴D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两个支撑孔66。线盒连结部23的销24可分别插入上述支撑孔66中。如上所述,线盒50两点支撑在线盒连结部23上,因此,线盒50不能相对于线盒连结部23进行相对旋转。
在壳体52的内部空间S中,在与旋转的卷盘51不发生干涉的位置处设有磁铁67。该磁铁67固定在一侧的侧壁部63上。在卷盘51的另一侧固定有磁体68。磁铁67和磁体68通过磁力而彼此吸引,由此,卷盘51的一侧的面51b按压在壳体52的一侧的侧壁部63的内壁面63a上。由此,能够对卷盘51相对于壳体52发生的相对旋转施加制动力。此外,也可以将该磁铁67安装在卷盘51上,针对金属制的壳体52作用与卷盘51的旋转相对的制动力。
图5是图4的V-V线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壳体52的外周部62上设有引导块53和狭缝54。引导块53在从卷盘51的旋转轴D方向观察时,与卷盘51的旋转轴D相比,设置在远离环状线芯1的方向的这一侧。更具体地说,引导孔53a设置在如下位置,即,在从卷盘51的旋转轴D方向观察时,将卷盘51的旋转轴D和引导孔53a连结的线段和与线盒通过第一线盒移动机构进行移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θ为大于或等于0度而小于90度。
狭缝54与引导块53相比设置在远离环状线芯1的方向的这一侧。另外,引导部53a的环状线芯1侧的开口面积s1小于狭缝54的开口面积s2。
(线盒的详细结构)
图6是表示通过第一线盒移动机构20而相对于环状线芯1进行移动的线盒50的情况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中,从卷盘51抽出的侧线2从下侧穿过远离环状线芯1一侧而朝向上侧通过狭缝54、引导孔53a,并到达至与环状线芯1合流的卷绕点A。
在上述制造装置中,引导孔53a在从卷盘51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与卷盘51的旋转轴相比位于线盒50远离环状线芯1的方向的这一侧。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中,在从卷盘51的旋转轴D方向观察时,将卷盘的旋转轴D和引导孔53a连结的线段和与线盒50通过第一线盒移动机构进行移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F所形成的角度θ为大于或等于0度而小于90度。
在线盒50位于环状线芯1的环外侧的情况下,卷绕点A和引导孔53a的距离远。因此,从卷盘51抽出的侧线2的方向在引导孔53a中难以变化,侧线2从引导孔53a顺利地抽出至环状线芯1侧。
然而,在线盒50位于环状线芯1的环内侧的情况下,卷绕点A和引导孔53a的距离近。因此,从卷盘51朝向卷绕点A的侧线2在引导孔53a中可能发生较大的弯曲。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中,引导孔53a设置在远离卷绕点A的位置处。因此,即使在线盒50位于环状线芯1的环内侧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引导孔53a和卷绕点A之间的分离距离较大,侧线2从卷盘51朝向引导孔53a的路径、和侧线2从引导孔53a朝向卷绕点A的路径难以发生大的变化。因此,从卷盘51抽出的侧线2能够直线地朝向卷绕点A。由此,侧线2在引导孔53a处其方向不会极端地变化,能够朝向卷绕点A顺利地抽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中,在线盒50的壳体52上设有狭缝54,其用于将从卷盘51引出的侧线2朝向引导孔53a抽出。该狭缝54与引导孔53a相比,设置在线盒50的远离环状线芯1的方向的这一侧。因此,从卷盘51引出的侧线2能够在狭缝54中变得松弛,能够相对于引导孔53a以较小的进入角度进入。优选该狭缝54的开口s2相对于卷盘51的旋转轴D形成为大于或等于20度的大小,以使得侧线2能够足够松弛。
另外,优选引导孔53a的开口面积s1小于狭缝的开口面积s2。由此,能够始终从线盒50中的固定点(引导孔53a)抽出侧线2。因此,如果线盒50通过第一线盒移动机构20及第二线盒移动机构30进行移动,则在从卷绕点A观察时,侧线2始终重复固定动作。由此,能够将侧线2向环状线芯1进行规则的卷绕,能够制造卷绕精度高的环状同芯绞合线。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效果)
使用图7对上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图7是表示线盒50位于环状线芯1的环内侧时的侧线2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7(a)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中的侧线2的情况,图7(c)表示使用与(a)所示的制造装置中所使用的线盒相比直径较大的线盒50A时的侧线2的情况。图7(b)表示参考例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中的侧线2的情况,图7(d)表示使用与(b)所示的制造装置中所使用的线盒相比直径较大的线盒50A时的侧线2的情况。
如图7(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中,引导孔53a与卷盘51的旋转轴D相比,位于线盒50远离环状线芯1的方向的这一侧。因此,在引导孔53a中侧线2的方向难以发生较大变化,能够将侧线2从卷盘51朝向卷绕点A直线地抽出。由此,能够顺利地抽出侧线2。
与其相对,在图7(b)所示的参考例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中,引导孔53a相对于卷盘51的旋转轴D设置在靠近环状线芯1的这一侧。因此,在线盒50位于环状线芯1的环内侧时,卷绕点A和引导孔53a的距离近,从卷盘51抽出的侧线2的角度在引导孔53a处发生急剧地变化。由此,侧线2与引导孔53a发生强烈的摩擦,可能导致侧线2无法顺利地从线盒50抽出。并且,可能由于引导孔53a导致侧线2意外地发生打卷,使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卷绕形状变差。
上述问题在线盒50为小型的情况下,通过使线盒50位于远离卷绕点A的位置处而能够解决。但是,在如下面使用图7(c)及(d)进行说明所示,在使用大型的线盒50的情况下,在参考例的结构中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所要制造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种类,需要在环状线芯1的外周卷绕大量的侧线2。在此情况下,为了收容很长的侧线2而必须使用直径较大的线盒。如果使用直径较大的线盒50A,则如图7(c)和(d)所示,在从卷盘51的旋转轴D方向观察时,卷盘51的旋转轴D向卷绕点A靠近。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中,如图7(c)所示,引导孔53a与卷盘51的旋转轴D相比位于卷绕点A的相反侧。因此,能够确保卷绕点A和引导孔53a之间的分离距离,在引导孔53a中侧线2不会发生较大的弯曲,能够顺利地抽出侧线2。
另一方面,在如图7(d)所示的参考例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中,引导孔53a越过了卷绕点A。因此,侧线2在从卷盘51抽出而通过引导孔53a后,要以折返的方式发生弯曲而朝向卷绕点A。如上所述,在参考例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中,侧线2在引导孔53a中发生较大的弯曲,侧线2无法顺利地抽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中,即使在使用直径较大的线盒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引导孔53a和卷绕点A之间的分离距离,能够从线盒50顺利地将侧线2抽出至环状线芯1侧。由此,即使对于侧线2的卷绕量大的环状同芯绞合线,也能够以高卷绕精度进行制造。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例示,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示出,并且,包含在与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等同的内容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引导孔53a和狭缝54一起设置在线盒50上的例子进行了举例说明,但在线盒50中,也可以仅将狭缝54设置为在从卷盘51的旋转轴D方向观察时,与卷盘51的旋转轴D相比位于线盒50远离环状线芯1的方向的这一侧。如上所述,即使不设置具有引导孔53a的引导块53,只要狭缝54远离卷绕点A,则在卷绕点A和狭缝54之间侧线2不会发生较大的弯曲,能够顺利地从线盒50抽出侧线2。
尤其是,如果引导孔53a和狭缝54均设置在线盒50上,则在从引导孔53a至卷盘51之间,侧线2能够在狭缝54处发生较大的弯曲。因此,即使在使线盒50移动至环状线芯1的环内侧的情况下,通过在卷绕点A和引导孔53a之间直线地抽出侧线2,在引导孔53a和卷盘51之间使侧线2发生较大的弯曲,从而能够始终顺利地从线盒50抽出侧线2。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通过第一线盒移动机构20使线盒50以直线状平行移动的例子进行了举例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一线盒移动机构20也可以使线盒50如钟摆那样以描绘出圆弧状的轨迹的方式进行移动。
Claims (7)
1.一种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其具有:
线芯旋转机构,其使环状线芯沿周向旋转;
第一线盒移动机构,其使收容有侧线的线盒向环状线芯的环外侧和环内侧移动;以及
第二线盒移动机构,其在所述线盒位于环状线芯的环内侧时,使所述线盒从环状线芯的旋转轴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在所述线盒位于环状线芯的环外侧时,使所述线盒从环状线芯的旋转轴的另一侧向一侧移动,
在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中,使所述线盒向沿周向旋转的环状线芯的环内侧和环外侧移动,将从所述线盒引出的侧线以螺旋状卷绕在环状线芯上而制造环状同芯绞合线,
该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线盒具有:卷盘,在其外周上卷绕侧线;以及壳体,其以所述卷盘可旋转的方式收容所述卷盘,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引导孔,该引导孔将从所述卷盘抽出的侧线引导至环状线芯,
在从所述卷盘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孔与所述卷盘的旋转轴相比,位于所述线盒远离环状线芯的方向的这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卷盘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将所述卷盘的旋转轴和所述引导孔连结而成的线段和与所述线盒通过所述第一线盒移动机构进行移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为大于或等于0度而小于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狭缝,该狭缝与所述引导孔相比位于所述线盒远离环状线芯的方向的这一侧,该狭缝用于将从所述卷盘引出的侧线朝向所述引导孔抽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狭缝,该狭缝与所述引导孔相比位于所述线盒远离环状线芯的方向的这一侧,该狭缝用于将从所述卷盘引出的侧线朝向所述引导孔抽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孔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狭缝的开口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孔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狭缝的开口面积。
7.一种线盒,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26007A JP5743292B2 (ja) | 2013-06-14 | 2013-06-14 | 環状同芯撚りコードの製造装置それに用いるカセット |
JP2013-126007 | 2013-06-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52803U true CN203552803U (zh) | 2014-04-16 |
Family
ID=50470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88454.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52803U (zh) | 2013-06-14 | 2013-09-23 | 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及其所使用的线盒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43292B2 (zh) |
KR (1) | KR102056220B1 (zh) |
CN (1) | CN20355280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63506A (zh) * | 2014-09-03 | 2017-05-1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线对搓捻机和绞合电线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23391B2 (zh) * | 1973-02-23 | 1979-08-13 | ||
CN1671540A (zh) * | 2002-08-20 | 2005-09-21 | 有限会社丹羽商工 | 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和制造装置 |
JP3657599B1 (ja) * | 2004-06-01 | 2005-06-08 | 住友電工スチールワイヤー株式会社 | 環状同芯撚りビードコ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JP4058703B1 (ja) * | 2006-12-11 | 2008-03-12 | 住友電工スチールワイヤー株式会社 | 環状同芯撚りビードコ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JP5833374B2 (ja) * | 2011-08-11 | 2015-12-16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ケーブルビード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装置 |
-
2013
- 2013-06-14 JP JP2013126007A patent/JP5743292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9-23 KR KR1020130112724A patent/KR10205622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9-23 CN CN201320588454.6U patent/CN20355280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63506A (zh) * | 2014-09-03 | 2017-05-1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线对搓捻机和绞合电线的制造方法 |
CN106663506B (zh) * | 2014-09-03 | 2018-04-27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线对搓捻机和绞合电线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145919A (ko) | 2014-12-24 |
JP2015000522A (ja) | 2015-01-05 |
JP5743292B2 (ja) | 2015-07-01 |
KR102056220B1 (ko) | 2019-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522463U (zh) | 绕线装置 | |
CN103985894B (zh) | 卷绕装置 | |
CN105379082B (zh) | 线圈安装方法以及线圈安装夹具 | |
CN101952916B (zh) | 扁绕绕组的卷绕方法和扁绕绕组的卷绕设备 | |
CN102823082B (zh) | 旋转连接器装置 | |
US4340186A (en) | Flyer-type coil winding machine | |
US9624070B2 (en) | Cable b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CN203552803U (zh) | 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及其所使用的线盒 | |
CN203552801U (zh) | 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及其所使用的线盒 | |
CN110315001A (zh) | 排管剖面加工装置 | |
CN102385969B (zh) | 螺旋线圈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3589960U (zh) | 绕线装置 | |
CN107735191A (zh) | 螺旋弹簧制造方法以及螺旋弹簧制造装置 | |
CN104773316B (zh) | 双轴承电气柜集线束胶带缠绕系统 | |
CN105122610A (zh) | 旋转电机用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 |
CN106059218B (zh) | 绕线机的绕线和绝缘带包扎连续同步作业方法及装置 | |
CN209322178U (zh) | 一种光电开关生产用光纤绕线装置 | |
CN204203309U (zh) | 一种显示屏可旋转电表 | |
CN203503389U (zh) | 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 | |
CN203552802U (zh) | 环状同芯绞合线的制造装置 | |
CN103542845B (zh) | 四极性对称光纤敏感线圈缠绕装置及缠绕方法 | |
US20150217361A1 (en) | Bending Device and Spring Manufacturing Machine | |
CN202265259U (zh) | 一种防重叠络筒箱体 | |
JP2014241237A (ja) | シールド電線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ルド電線製造方法 | |
JPH0540694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