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43737U - 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43737U
CN203543737U CN201320578793.6U CN201320578793U CN203543737U CN 203543737 U CN203543737 U CN 203543737U CN 201320578793 U CN201320578793 U CN 201320578793U CN 203543737 U CN203543737 U CN 203543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vertical body
lower house
guidepost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787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银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aimay Automotive Interior Co ltd
Shanghai Daime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AIMAY AUTOMOTIVE INTERI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AIMAY AUTOMOTIVE INTERI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AIMAY AUTOMOTIVE INTERI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787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43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43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437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它包括前壳体、后壳体、下壳体、头枕杆、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矩形推动框、复位弹簧、推动按钮,所述矩形推动框的一侧设有带齿槽的前后移动齿条;所述后壳体的下方中部设有门型槽,所述门型槽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卡嵌在所述齿槽内的定位块;所述矩形推动框上设有弹簧定位柱,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弹簧支承柱,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被所述弹簧定位柱、弹簧支承柱固定;所述推动按钮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右侧,且推动按钮从外向内穿过所述下壳体的右侧与所述矩形推动框相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推动机构实现头枕上、下、左、右的四向移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头枕,特别是公开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
背景技术
由于乘客对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座椅头枕发展迅速,为满足不同身高乘客的需求,现在的汽车座椅都能实现位置调节,从而使不同身高的人获得满意的舒适性。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是两方向头枕,该种类型的头枕可沿头枕杆进行上下两方向的调节。但不能进行前后方向调节,仍不能满足乘客对舒适性的要求。基于两方向头枕,市场上又出现了两种结构的四方向头枕。一种头枕是能过旋转泡沫体,将头枕可沿头枕杆泡沫的顶部朝前移动,从而达到了前后调节的目的,但该结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四方向头枕,这种头枕向前调节后,乘客头部只与头枕的前部接触,使得接触面积大减小,不能完全满足乘客的舒适性要求。另外一种头枕则避免了旋转头枕与乘客头部接触面积小的缺陷,该头枕将头枕泡沫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为泡沫部分,后部为支撑部分,整个头枕可沿头枕杆作上下方向调节,同时头枕前部又可沿支撑部分作前后调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四方向调节功能。但是,该头枕结构太过复杂,成本太高,体积太大,致命的缺陷是可调节范围太小以及耐冲击强度较弱,可靠性和耐久性较差。再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带按钮能上下移动的汽车座椅头枕,如专利申请号为201220281721.0,名为《一种带按钮能上下前后移动的汽车座椅头枕》,这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相对简单,整个头枕泡沫体能沿头枕杆作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移动,但是这种头枕机构庞大,使得整个头枕的尺寸太大,造成资源的浪费,造成了汽车空间的浪费,同时为保证功能的前提下不能保证美观,给外观设计带来不少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所占空间小、装配简单、调节范围大、耐冲击强度更高的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包括前壳体3、后壳体1、下壳体10、头枕杆2、推动机构;所述头枕杆2由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二竖向杆体212、第三横向杆体213组成,所述第三横向杆体2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的顶端、第二杆体212的顶端相连,所述头枕杆2的正面形状为倒“U”形,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二竖向杆体212上分别设有头枕杆槽19;所述下壳体10呈开口向上的盒体,所述下壳体10套在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和第二竖向杆体212上,所述头枕杆2的上部位于所述前壳体3、后壳体1之间,所述推动机构、前壳体3的下端、后壳体1的下端位于所述下壳体10内;所述前壳体3、后壳体1的两边分别设有导向柱移动孔13、所述导向柱移动孔13内设有可沿导向柱移动孔13滑动的导向柱4,所述导向柱4的两端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0上,所述导向柱4分别与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三横向杆体213在空间上互相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矩形推动框7、复位弹簧6、推动按钮11,所述矩形推动框7套在所述第二竖向杆体212上,所述矩形推动框7的一侧嵌有带齿槽20的前后移动齿条5,所述前后移动齿条5与所述导向柱4相互平行;所述后壳体1的下方中部设有门型槽14,所述门型槽14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卡嵌在所述齿槽20内的定位块9;所述矩形推动框7上设有弹簧定位柱15,所述下壳体10上设有弹簧支承柱21,所述复位弹簧6的两端被所述弹簧定位柱15、弹簧支承柱21固定;所述推动按钮11位于所述下壳体10的右侧,且推动按钮11从外向内穿过所述下壳体10的右侧与所述矩形推动框7相接触;当所述推动按钮11按动时,所述推动按钮11带动所述矩形定位框7向左移动,所述复位弹簧6被迫压缩,由于所述前后移动齿条5固定在矩形推动框7上,因此所述前后移动齿条5也随矩形推动框7向左移动,使得所述定位块9脱离所述齿槽20;当所述推动按钮11复位时,所述复位弹簧6复位,所述矩形推动框7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向右移动,所述前后移动齿条5随矩形推动框7一起向右移动,使得所述定位块9卡入所述齿槽20内。
所述前后移动齿条5上设有2~5个齿槽20,形成2~5个前后方向上的移动档位。
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二竖向杆体212上的头枕杆槽19分别为2~6个,形成2~6个高度调节档位。
所述复位弹簧6为螺旋弹簧柱。
本实用新型是在专利申请号为201220281721.0,名为《一种带按钮能上下前后移动的汽车座椅头枕》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简化,降低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并保证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前、后、上、下的四向移动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矩形推动框作为传动件之一将推动机构、前壳体、后壳体发生动作,使本实用新型头枕在前、后方向作移动调整,还能通过头枕杆下端部的头枕杆槽与座椅的配合,使头枕能向上、下方向发生动作,操作简单,制造方便,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更简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壳体与定位块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推动机构位于前后方向的最前移动档位时,与头枕杆、下壳体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推动机构位于前后方向的最后移动档位时,与头枕杆、下壳体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后壳体;2、头枕杆;3、前壳体;4、导向柱;5、前后移动齿条;6、复位弹簧;7、矩形推动框;8、螺钉;9、定位块;10、下壳体;11、推动按钮;13、导向柱移动孔;14、门型槽;15、弹簧定位柱; 16、导向柱安装孔;19、头枕杆槽;20、齿槽;21、弹簧支承柱;22、限位通孔;211、第一竖向杆体;212、第二竖向杆体;213、第三横向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5,本实用新型包括前壳体3、后壳体1、下壳体10、头枕杆2、推动机构。所述头枕杆2由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二竖向杆体212、第三横向杆体213组成,所述第三横向杆体2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的顶端、第二杆体212的顶端相连,所述头枕杆2的正面形状为倒“U”形,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二竖向杆体212上分别设有头枕杆槽19;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二竖向杆体212上的头枕杆槽19分别为2~6个,形成2~6个高度调节档位。
所述下壳体10呈开口向上的盒体,所述下壳体10上设有左右两个限位通孔22,所述下壳体10套在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和第二竖向杆体212上,即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二竖向杆体212分别插在所述限位通孔22中,且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二竖向杆体212与下壳体10之间能沿限位通孔22发生前后相对移动;所述头枕杆2的上部位于所述前壳体3、后壳体1之间,即所述头枕杆2的上部被所述前壳体3、后壳体1包覆在内,所述推动机构、前壳体3的下端、后壳体1的下端位于所述下壳体10内;所述前壳体3、后壳体1的两边分别设有导向柱移动孔13、所述导向柱移动孔13内设有可沿导向柱移动孔13滑动的导向柱4,所述下壳体10上设有导向柱安装孔16,所述导向柱4的两端置于所述导向柱安装孔16内并通过螺钉8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0上,所述导向柱4分别与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三横向杆体213在空间上互相垂直。
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矩形推动框7、复位弹簧6、推动按钮11,所述复位弹簧6为螺旋弹簧柱。所述矩形推动框7套在所述第二竖向杆体212上,所述矩形推动框7的一侧嵌有带齿槽20的前后移动齿条5,所述前后移动齿条5与所述导向柱4相互平行;所述后壳体1的下方中部设有门型槽14,所述门型槽14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卡嵌在所述齿槽20内的定位块9;所述矩形推动框7上设有弹簧定位柱15,所述下壳体10上设有弹簧支承柱21,所述复位弹簧6的两端被所述弹簧定位柱15、弹簧支承柱21固定;所述推动按钮11位于所述下壳体10的右侧,且推动按钮11从外向内穿过所述下壳体10的右侧与所述矩形推动框7相接触;当所述推动按钮11按动时,所述推动按钮11带动所述矩形定位框7向左移动,所述复位弹簧6被迫压缩,由于所述前后移动齿条5固定在矩形推动框7上,因此所述前后移动齿条5也随矩形推动框7向左移动,使得所述定位块9脱离所述齿槽20;当所述推动按钮11复位时,所述复位弹簧6复位,所述矩形推动框7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向右移动,所述前后移动齿条5随矩形推动框7一起向右移动,使得所述定位块9卡入所述齿槽20内。所述前后移动齿条5上设有2~5个齿槽20,形成2~5个前后方向上的移动档位。
本实用新型移动原理如下:在静止状态时,所述定位块9卡在前后移动齿条5的齿槽20中,当需要将实用新型头枕作前、后移动调节时:按动推动按钮11,带动矩形推动框7向左运动,从而带动前后移动齿条5向左移动,镶嵌在后壳体1上的定位块9与前后移动齿条5解锁,即定位块9脱离前后移动齿条5上的齿槽20,用手移动头枕就能在前/后方向作移动调整,前后移动齿条5上设有5个齿槽20,头枕就能在前/后方向作5个档位的调节;释放推动按钮11后,前后移动齿条5在复位扭簧6的作用下回位,使定位块9卡到所需的前后移动齿条5的齿槽20内,使头枕定位在所需位置。当本实用新型头枕需上/下移动调节时:调整与座椅的配合,就能使头枕在上下方向根据头枕杆槽作上下档位的调节,使头枕定位在所需位置。

Claims (4)

1.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包括前壳体(3)、后壳体(1)、下壳体(10)、头枕杆(2)、推动机构;所述头枕杆(2)由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二竖向杆体(212)、第三横向杆体(213)组成,所述第三横向杆体(2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的顶端、第二杆体(212)的顶端相连,所述头枕杆(2)的正面形状为倒“U”形,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二竖向杆体(212)上分别设有头枕杆槽(19);所述下壳体(10)呈开口向上的盒体,所述下壳体(10)套在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和第二竖向杆体(212)上,所述头枕杆(2)的上部位于所述前壳体(3)、后壳体(1)之间,所述推动机构、前壳体(3)的下端、后壳体(1)的下端位于所述下壳体(10)内;所述前壳体(3)、后壳体(1)的两边分别设有导向柱移动孔(13)、所述导向柱移动孔(13)内设有可沿导向柱移动孔(13)滑动的导向柱(4),所述导向柱(4)的两端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0)上,所述导向柱(4)分别与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三横向杆体(213)在空间上互相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矩形推动框(7)、复位弹簧(6)、推动按钮(11),所述矩形推动框(7)套在所述第二竖向杆体(212)上,所述矩形推动框(7)的一侧嵌有带齿槽(20)的前后移动齿条(5),所述前后移动齿条(5)与所述导向柱(4)相互平行;所述后壳体(1)的下方中部设有门型槽(14),所述门型槽(14)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卡嵌在所述齿槽(20)内的定位块(9);所述矩形推动框(7)上设有弹簧定位柱(15),所述下壳体(10)上设有弹簧支承柱(21),所述复位弹簧(6)的两端被所述弹簧定位柱(15)、弹簧支承柱(21)固定;所述推动按钮(11)位于所述下壳体(10)的右侧,且推动按钮(11)从外向内穿过所述下壳体(10)的右侧与所述矩形推动框(7)相接触;当所述推动按钮(11)按动时,所述定位块(9)脱离所述齿槽(20),当所述推动按钮(11)复位时,所述定位块(9)卡入所述齿槽(20)内。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移动齿条(5)上设有2~5个齿槽(20),形成2~5个前后方向上的移动档位。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杆体(211)、第二竖向杆体(212)上的头枕杆槽(19)分别为2~6个,形成2~6个高度调节档位。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6)为螺旋弹簧柱。
CN201320578793.6U 2013-09-18 2013-09-18 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43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8793.6U CN203543737U (zh) 2013-09-18 2013-09-18 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8793.6U CN203543737U (zh) 2013-09-18 2013-09-18 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43737U true CN203543737U (zh) 2014-04-16

Family

ID=50461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78793.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43737U (zh) 2013-09-18 2013-09-18 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4373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2679A (zh) * 2015-05-19 2015-07-29 沈阳金杯江森自控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新型汽车座椅模块化头枕
CN108698528A (zh) * 2016-10-27 2018-10-23 岱美北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头枕组件
CN112040811A (zh) * 2018-08-06 2020-12-04 岱美北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减少bsr的锁定构造的头枕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2679A (zh) * 2015-05-19 2015-07-29 沈阳金杯江森自控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新型汽车座椅模块化头枕
CN104802679B (zh) * 2015-05-19 2017-01-18 沈阳金杯江森自控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模块化头枕
CN108698528A (zh) * 2016-10-27 2018-10-23 岱美北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头枕组件
CN112040811A (zh) * 2018-08-06 2020-12-04 岱美北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减少bsr的锁定构造的头枕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0442A (zh) 一种带按钮能上下前后移动的汽车座椅头枕
CN203543737U (zh) 一种能四向移动的简易汽车头枕
CN202128137U (zh) 椅背升降装置的改良结构
CN103042952A (zh) 车辆座椅
CN205010042U (zh) 一体式双边解锁头枕导套及汽车座椅
CN203283068U (zh) 一种汽车前座中央扶手
CN202623994U (zh) 一种带按钮能t型向后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
CN202006741U (zh) 车辆座椅
CN201718832U (zh) 座椅电动扶手升降机构
CN202764750U (zh) 汽车座椅的旋转腿托机构
CN102001313B (zh) 托架部件在汽车中的支承
CN202686031U (zh) 一种头枕高度可调的车用儿童安全座椅
CN206213641U (zh) 一种位置可调的扶手装置
CN204915354U (zh) 一种实现多种形态变化的适调座椅机构
CN202703347U (zh) 一种带按钮能上下前后移动的汽车座椅头枕
CN202753830U (zh) 一种可调节头枕高度的汽车座椅
CN203623438U (zh) 一种四向调节汽车前头枕骨架
CN203727217U (zh) 一种车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头枕高度调节装置
CN204161179U (zh) 汽车座椅头枕支撑管结构
CN215621580U (zh) 一种适用性广的车驾安全头枕
WO2007028891A3 (fr) Siege automobile pour enfant
CN204726263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头枕高度调节机构
CN204750035U (zh)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CN202764741U (zh) 汽车座椅腿托骨架
CN204915363U (zh) 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头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9

Address after: 201204 No. 1299 Lin Xi Road, North Cai,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DAIMAY AUTOMOTIVE INTERIOR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Daimei Auto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4 No. 1299 Lin Xi Road, North Cai,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DAIMAY AUTOMOTIVE INTERIOR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