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29773U -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29773U
CN203529773U CN201320459621.7U CN201320459621U CN203529773U CN 203529773 U CN203529773 U CN 203529773U CN 201320459621 U CN201320459621 U CN 201320459621U CN 203529773 U CN203529773 U CN 203529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walking
crossbeam
harbour
upper str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596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迎九
郭树旺
秦春雷
郑雪峰
刘涛
皮岩峰
杜蔚琼
黄福安
李庆建
王小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596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29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29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297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包括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摆渡桥(2)和钢结构场桥(3),摆渡桥(2)与钢结构场桥(3)连接,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的尾部位于摆渡桥(2)的上方。并通过带电梯的双层岸桥起吊并转运集装箱、摆渡桥转运集装箱和钢结构场桥堆放集装箱的工艺流程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将集装箱的装卸效率大幅提高,具有高效和安全的优点,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属于工程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货船的不断增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传统的集装箱装卸工艺和装卸设备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集装箱装卸作业程序(以卸船为例):起升小车用吊具从船上抓箱起升、水平运动、下降,交给船边等待的集卡,然后吊具起升、水平运动、下降、抓取下一箱,于此同时,集卡将集装箱转运至堆场,随后机械堆垛设备将集装箱放入堆场(装船为卸船的逆过程),整个流程效率较低。
为了提升效率,曾有人研发了双箱吊具,即:使用一个吊具同时抓取2个集装箱,这样就将集装箱的装卸效率提高了一倍,虽然装卸效率与传统工艺相比有明显提升,但是仍无法满足现实的使用需求,仍需研发一种更高效更安全的集装箱装卸系统及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它能够将集装箱的装卸效率大幅提高,具有高效和安全的优点,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包括带电梯的双层岸桥、摆渡桥和钢结构场桥,摆渡桥与钢结构场桥连接,带电梯的双层岸桥的尾部位于摆渡桥的上方。
前述的这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中,所述带电梯的双层岸桥包括门架式支腿、上层行走大梁、上层行走轨道、下层行走大梁、下层行走轨道、升降电梯A、升降电梯B和岸桥起吊小车,上层行走大梁和下层行走大梁均固定安装在门架式支腿上,下层行走大梁设置于上层行走大梁的下方,上层行走轨道设于上层行走大梁上,下层行走轨道设于下层行走大梁上,升降电梯A和升降电梯B分别设置在上层行走大梁和下层行走大梁的两端。
前述的这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中,所述升降电梯A包括升降电梯架体、升降卷扬机、轿厢、连接轨道和电梯导轨,升降电梯架体的底部与下层行走大梁固定连接,升降电梯架体的中部与上层行走大梁固定连接,升降电梯架体内设有四条竖直方向上设置的电梯导轨,轿厢上设有与电梯导轨相配合的限位导轮组,轿厢的底面上设有连接轨道,升降卷扬机设置在升降电梯架体的顶部,升降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端部固定在轿厢的顶面上;所述升降电梯B的结构与升降电梯A的结构完全相同。
前述的这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中,所述上层行走大梁的两侧分别设有辅助梁,上层行走大梁与辅助梁之间通过水平三角支撑梁连接,辅助梁与下层行走大梁之间通过斜三角支撑梁连接,上层行走大梁与下层行走大梁之间通过竖向支撑加固梁连接。
前述的这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中,上层行走大梁与下层行走大梁之间的间距为8m~13m;下层行走大梁与水面的距离为35m~45m。
前述的这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中,所述摆渡桥包括摆渡桥支撑架、前端水平横移小车和后端水平横移小车,摆渡桥支撑架上设有顺岸方向布置的横移小车行走轨道A和横移小车行走轨道B,前端水平横移小车设置在横移小车行走轨道A上,后端水平横移小车设置在横移小车行走轨道B上;其中前端水平横移小车位于带电梯的双层岸桥的尾部的下方;前端水平横移小车上设有转运小车。
前述的这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中,所述钢结构场桥包括钢结构架体、转运小车行走短轨、场桥起吊小车和集装箱疏港区域,钢结构架体的顶部设有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场桥起吊小车设于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上,转运小车行走短轨设置在钢结构架体与摆渡桥连接的一端,转运小车行走短轨与后端水平横移小车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转运小车行走短轨位于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的下方;集装箱疏港区域设置在钢结构架体的中部;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的下方均为集装箱堆放区域。
前述的这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中,所述集装箱疏港区域设有集疏港起吊小车和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固定在钢结构架体上,集疏港起吊小车设置在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上。
前述的这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中,所述带电梯的双层岸桥包括门架式支腿、上层行走轨道、下层行走轨道、升降电梯A、升降电梯B和岸桥起吊小车,门架式支腿上设有两根左右对称布置的实腹梁,两根实腹梁的内侧均设有上层行走轨道和下层行走轨道,上层行走轨道设于下层行走轨道的上方,升降电梯A和升降电梯B分别设置在两根实腹梁的两端
前述的这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中,两根实腹梁的内部均设有固定间距的加强肋板,用来确保实腹梁的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电梯的双层岸桥,能够实现多辆岸桥起吊小车循环交替工作,采用这种结构比传统的岸桥的装卸效率至少要提高2倍以上,采用钢结构场桥取代传统的集卡车转运,极大的提高了集装箱的堆放效率,而且由于取消了集卡车,无需人工操作,实现了全自动控制,减少了事故率,提高了集装箱的堆放效率和运输安全。为了使钢结构场桥的对方速度能够与岸桥的装卸速度保持一致,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自主研发的摆渡桥,实现了一对三的结构形式,即一个岸桥对应三个场桥,既能够节省岸桥的投资成本,还能够保证集装箱的装卸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带电梯的双层岸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升降电梯A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5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6是摆渡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钢结构场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集装箱疏港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升降电梯A的俯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带电梯的双层岸桥,2-摆渡桥,3-钢结构场桥,4-上层行走大梁,5-上层行走轨道,6-下层行走大梁,7-下层行走轨道,8-升降电梯A,9-升降电梯B,10-门架式支腿,11-升降电梯架体,12-升降卷扬机,13-轿厢,14-连接轨道,15-电梯导轨,16-限位导轮组,17-辅助梁,18-水平三角支撑梁,19-斜三角支撑梁,20-摆渡桥支撑架,21-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2-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3-横移小车行走轨道A,24-横移小车行走轨道B,25-钢结构架体,26-转运小车,27-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8-场桥起吊小车,29-集装箱疏港区域,30-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1-集装箱堆放区域,32-集疏港起吊小车,33-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4-岸桥起吊小车,35-竖向支撑加固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包括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摆渡桥2和钢结构场桥3,摆渡桥2与钢结构场桥3连接,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的尾部位于摆渡桥2的上方。
如图2所示,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包括门架式支腿10、上层行走大梁4、上层行走轨道5、下层行走大梁6、下层行走轨道7、升降电梯A8、升降电梯B9和岸桥起吊小车34,上层行走大梁4和下层行走大梁6均固定安装在门架式支腿10上,下层行走大梁6设置于上层行走大梁4的下方,上层行走轨道5设于上层行走大梁4上,下层行走轨道7设于下层行走大梁6上,升降电梯A8和升降电梯B9分别设置在上层行走大梁4和下层行走大梁6的两端。
如图3和图9所示,升降电梯A8包括升降电梯架体11、升降卷扬机12、轿厢13、连接轨道14和电梯导轨15,升降电梯架体11的底部与下层行走大梁6固定连接,升降电梯架体11的中部与上层行走大梁4固定连接,升降电梯架体11内设有四条竖直方向上设置的电梯导轨15,轿厢13上设有与电梯导轨15相配合的限位导轮组16,轿厢13的底面上设有连接轨道14,升降卷扬机12设置在升降电梯架体11的顶部,升降卷扬机12上的钢丝绳端部固定在轿厢13的顶面上;所述升降电梯B9的结构与升降电梯A8的结构完全相同。
如图4和图5所示,上层行走大梁4的两侧分别设有辅助梁17,上层行走大梁4与辅助梁17之间通过水平三角支撑梁18连接,辅助梁17与下层行走大梁6之间通过斜三角支撑梁19连接。上层行走大梁4与下层行走大梁6之间的间距为8m;下层行走大梁6与水面的距离为35m,上层行走大梁4与下层行走大梁6之间通过竖向支撑加固梁35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摆渡桥2包括摆渡桥支撑架20、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和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摆渡桥支撑架20上设有顺岸方向布置的横移小车行走轨道A23和横移小车行走轨道B24,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设置在横移小车行走轨道A23上,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设置在横移小车行走轨道B24上;其中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位于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的尾部的下方;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上设有转运小车26。
如图7所示,钢结构场桥3包括钢结构架体25、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场桥起吊小车28和集装箱疏港区域29,钢结构架体25的顶部设有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场桥起吊小车28设于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上,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设置在钢结构架体25与摆渡桥2连接的一端,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与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位于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的下方;集装箱疏港区域29设置在钢结构架体25的中部;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的下方均为集装箱堆放区域31。
如图8所示,集装箱疏港区域29设有集疏港起吊小车32和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固定在钢结构架体25上,集疏港起吊小车32设置在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包括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摆渡桥2和钢结构场桥3,摆渡桥2与钢结构场桥3连接,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的尾部位于摆渡桥2的上方。
如图2所示,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包括门架式支腿10、上层行走大梁4、上层行走轨道5、下层行走大梁6、下层行走轨道7、升降电梯A8、升降电梯B9和岸桥起吊小车34,上层行走大梁4和下层行走大梁6均固定安装在门架式支腿10上,下层行走大梁6设置于上层行走大梁4的下方,上层行走轨道5设于上层行走大梁4上,下层行走轨道7设于下层行走大梁6上,升降电梯A8和升降电梯B9分别设置在上层行走大梁4和下层行走大梁6的两端。
如图3和图9所示,升降电梯A8包括升降电梯架体11、升降卷扬机12、轿厢13、连接轨道14和电梯导轨15,升降电梯架体11的底部与下层行走大梁6固定连接,升降电梯架体11的中部与上层行走大梁4固定连接,升降电梯架体11内设有四条竖直方向上设置的电梯导轨15,轿厢13上设有与电梯导轨15相配合的限位导轮组16,轿厢13的底面上设有连接轨道14,升降卷扬机12设置在升降电梯架体11的顶部,升降卷扬机12上的钢丝绳端部固定在轿厢13的顶面上;所述升降电梯B9的结构与升降电梯A8的结构完全相同。
如图4和图5所示,上层行走大梁4的两侧分别设有辅助梁17,上层行走大梁4与辅助梁17之间通过水平三角支撑梁18连接,辅助梁17与下层行走大梁6之间通过斜三角支撑梁19连接。上层行走大梁4与下层行走大梁6之间的间距为11m;下层行走大梁6与水面的距离为41m,上层行走大梁4与下层行走大梁6之间通过竖向支撑加固梁35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摆渡桥2包括摆渡桥支撑架20、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和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摆渡桥支撑架20上设有顺岸方向布置的横移小车行走轨道A23和横移小车行走轨道B24,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设置在横移小车行走轨道A23上,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设置在横移小车行走轨道B24上;其中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位于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的尾部的下方;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上设有转运小车26。
如图7所示,钢结构场桥3包括钢结构架体25、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场桥起吊小车28和集装箱疏港区域29,钢结构架体25的顶部设有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场桥起吊小车28设于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上,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设置在钢结构架体25与摆渡桥2连接的一端,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与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位于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的下方;集装箱疏港区域29设置在钢结构架体25的中部;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的下方均为集装箱堆放区域31。
如图8所示,集装箱疏港区域29设有集疏港起吊小车32和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固定在钢结构架体25上,集疏港起吊小车32设置在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包括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摆渡桥2和钢结构场桥3,摆渡桥2与钢结构场桥3连接,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的尾部位于摆渡桥2的上方。
如图2所示,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包括门架式支腿10、上层行走大梁4、上层行走轨道5、下层行走大梁6、下层行走轨道7、升降电梯A8、升降电梯B9和岸桥起吊小车34,上层行走大梁4和下层行走大梁6均固定安装在门架式支腿10上,下层行走大梁6设置于上层行走大梁4的下方,上层行走轨道5设于上层行走大梁4上,下层行走轨道7设于下层行走大梁6上,升降电梯A8和升降电梯B9分别设置在上层行走大梁4和下层行走大梁6的两端。
如图3和图9所示,升降电梯A8包括升降电梯架体11、升降卷扬机12、轿厢13、连接轨道14和电梯导轨15,升降电梯架体11的底部与下层行走大梁6固定连接,升降电梯架体11的中部与上层行走大梁4固定连接,升降电梯架体11内设有四条竖直方向上设置的电梯导轨15,轿厢13上设有与电梯导轨15相配合的限位导轮组16,轿厢13的底面上设有连接轨道14,升降卷扬机12设置在升降电梯架体11的顶部,升降卷扬机12上的钢丝绳端部固定在轿厢13的顶面上;所述升降电梯B9的结构与升降电梯A8的结构完全相同。
如图4和图5所示,上层行走大梁4的两侧分别设有辅助梁17,上层行走大梁4与辅助梁17之间通过水平三角支撑梁18连接,辅助梁17与下层行走大梁6之间通过斜三角支撑梁19连接。上层行走大梁4与下层行走大梁6之间的间距为13m;下层行走大梁6与水面的距离为45m,上层行走大梁4与下层行走大梁6之间通过竖向支撑加固梁35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摆渡桥2包括摆渡桥支撑架20、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和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摆渡桥支撑架20上设有顺岸方向布置的横移小车行走轨道A23和横移小车行走轨道B24,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设置在横移小车行走轨道A23上,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设置在横移小车行走轨道B24上;其中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位于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的尾部的下方;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上设有转运小车26。
如图7所示,钢结构场桥3包括钢结构架体25、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场桥起吊小车28和集装箱疏港区域29,钢结构架体25的顶部设有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场桥起吊小车28设于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上,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设置在钢结构架体25与摆渡桥2连接的一端,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与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位于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的下方;集装箱疏港区域29设置在钢结构架体25的中部;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的下方均为集装箱堆放区域31。
如图8所示,集装箱疏港区域29设有集疏港起吊小车32和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固定在钢结构架体25上,集疏港起吊小车32设置在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包括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摆渡桥2和钢结构场桥3,摆渡桥2与钢结构场桥3连接,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的尾部位于摆渡桥2的上方。
所述带电梯的双层岸桥包括门架式支腿、上层行走轨道、下层行走轨道、升降电梯A、升降电梯B和岸桥起吊小车,门架式支腿上设有两根左右对称布置的实腹梁,两根实腹梁的内侧均设有上层行走轨道和下层行走轨道,上层行走轨道设于下层行走轨道的上方,升降电梯A和升降电梯B分别设置在两根实腹梁的两端。两根实腹梁的内部均设有固定间距的加强肋板,用来确保实腹梁的刚度。
升降电梯A8包括升降电梯架体11、升降卷扬机12、轿厢13、连接轨道14和电梯导轨15,升降电梯架体11的底部与实腹梁的下部固定连接,升降电梯架体11的中部与实腹梁的上部固定连接,升降电梯架体11内设有四条竖直方向上设置的电梯导轨15,轿厢13上设有与电梯导轨15相配合的限位导轮组16,轿厢13的底面上设有连接轨道14,升降卷扬机12设置在升降电梯架体11的顶部,升降卷扬机12上的钢丝绳端部固定在轿厢13的顶面上;所述升降电梯B9的结构与升降电梯A8的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摆渡桥2包括摆渡桥支撑架20、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和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摆渡桥支撑架20上设有顺岸方向布置的横移小车行走轨道A23和横移小车行走轨道B24,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设置在横移小车行走轨道A23上,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设置在横移小车行走轨道B24上;其中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位于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的尾部的下方;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上设有转运小车26。
钢结构场桥3包括钢结构架体25、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场桥起吊小车28和集装箱疏港区域29,钢结构架体25的顶部设有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场桥起吊小车28设于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上,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设置在钢结构架体25与摆渡桥2连接的一端,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与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位于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的下方;集装箱疏港区域29设置在钢结构架体25的中部;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的下方均为集装箱堆放区域31。
集装箱疏港区域29设有集疏港起吊小车32和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固定在钢结构架体25上,集疏港起吊小车32设置在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以卸船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带电梯的双层岸桥起吊并转运集装箱,岸桥起吊小车34抓取船上的集装箱后一边提升集装箱,一边沿着下层行走轨道7向摆渡桥2的方向行驶,当岸桥起吊小车34行驶至摆渡桥2上的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的上方时停车,并将集装箱卸至停放在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上的转运小车26上,空载的岸桥起吊小车34通过升降电梯A8被送至上层行走轨道5,并沿上层行走轨道5朝升降电梯B9的方向行驶,并通过升降电梯B9送回到下层行走轨道7上,准备起吊下一集装箱,此时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此步骤中,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上的岸桥起吊小车34至少为2个。
步骤2,摆渡桥转运集装箱,摆渡桥2上的转运小车26接到集装箱后,沿着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和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最终行驶到钢结构场桥3上的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上后停车;
此步骤中,摆渡桥2上的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与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相配合,负责接收岸桥起吊小车34运来的集装箱,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随着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的移动而移动;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负责将转运小车26送至不同的钢结构场桥3,实现转运小车26进入不同的钢结构场桥3。
步骤3,钢结构场桥堆放集装箱,场桥起吊小车28将停放在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上的转运小车26上的集装箱吊起后,沿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将集装箱运输至指定集装箱堆放区域31,空载的转运小车26原路返回至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上;
此步骤中,集装箱的疏港过程为:使用场桥起吊小车28将目标集装箱从集装箱堆放区域31运输至集装箱疏港区域29,集疏港起吊小车32沿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运行至目标集装箱的上方后抓取集装箱并将其提升,再沿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运行至集卡车或火车的上方,将目标集装箱卸下。
装船为卸船的逆过程。

Claims (7)

1.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摆渡桥(2)和钢结构场桥(3),摆渡桥(2)与钢结构场桥(3)连接,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的尾部位于摆渡桥(2)的上方;所述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包括门架式支腿(10)、上层行走大梁(4)、上层行走轨道(5)、下层行走大梁(6)、下层行走轨道(7)、升降电梯A(8)、升降电梯B(9)和岸桥起吊小车(34),上层行走大梁(4)和下层行走大梁(6)均固定安装在门架式支腿(10)上,下层行走大梁(6)设置于上层行走大梁(4)的下方,上层行走轨道(5)设于上层行走大梁(4)上,下层行走轨道(7)设于下层行走大梁(6)上,升降电梯A(8)和升降电梯B(9)分别设置在上层行走大梁(4)和下层行走大梁(6)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电梯A(8)包括升降电梯架体(11)、升降卷扬机(12)、轿厢(13)、连接轨道(14)和电梯导轨(15),升降电梯架体(11)的底部与下层行走大梁(6)固定连接,升降电梯架体(11)的中部与上层行走大梁(4)固定连接,升降电梯架体(11)内设有四条竖直方向上设置的电梯导轨(15),轿厢(13)上设有与电梯导轨(15)相配合的限位导轮组(16),轿厢(13)的底面上设有连接轨道(14),升降卷扬机(12)设置在升降电梯架体(11)的顶部,升降卷扬机(12)上的钢丝绳端部固定在轿厢(13)的顶面上;所述升降电梯B(9)的结构与升降电梯A(8)的结构完全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行走大梁(4)的两侧分别设有辅助梁(17),上层行走大梁(4)与辅助梁(17)之间通过水平三角支撑梁(18)连接,辅助梁(17)与下层行走大梁(6)之间通过斜三角支撑梁(19)连接,上层行走大梁(4)与下层行走大梁(6)之间通过竖向支撑加固梁(3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上层行走大梁(4)与下层行走大梁(6)之间的间距为8m~13m;下层行走大梁(6)与水面的距离为35m~4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渡桥(2)包括摆渡桥支撑架(20)、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和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摆渡桥支撑架(20)上设有顺岸方向布置的横移小车行走轨道A(23)和横移小车行走轨道B(24),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设置在横移小车行走轨道A(23)上,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设置在横移小车行走轨道B(24)上;其中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位于带电梯的双层岸桥(1)的尾部的下方;前端水平横移小车(21)上设有转运小车(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场桥(3)包括钢结构架体(25)、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场桥起吊小车(28)和集装箱疏港区域(29),钢结构架体(25)的顶部设有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场桥起吊小车(28)设于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上,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设置在钢结构架体(25)与摆渡桥(2)连接的一端,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与后端水平横移小车(22)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转运小车行走短轨(27)位于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的下方;集装箱疏港区域(29)设置在钢结构架体(25)的中部;场桥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0)的下方均为集装箱堆放区域(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疏港区域(29)设有集疏港起吊小车(32)和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固定在钢结构架体(25)上,集疏港起吊小车(32)设置在集疏港起吊小车行走轨道(33)上。
CN201320459621.7U 2013-07-30 2013-07-30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29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59621.7U CN203529773U (zh) 2013-07-30 2013-07-30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59621.7U CN203529773U (zh) 2013-07-30 2013-07-30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29773U true CN203529773U (zh) 2014-04-09

Family

ID=50416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59621.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29773U (zh) 2013-07-30 2013-07-30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2977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7900A (zh) * 2013-07-30 2013-11-27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及工艺
CN106348036A (zh) * 2016-11-17 2017-01-25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棒材转运方法及装置
CN112158710A (zh) * 2020-09-22 2021-01-01 福建纬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高效堆高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7900A (zh) * 2013-07-30 2013-11-27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及工艺
CN106348036A (zh) * 2016-11-17 2017-01-25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棒材转运方法及装置
CN112158710A (zh) * 2020-09-22 2021-01-01 福建纬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高效堆高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74072B (zh) 解决自动化集装箱码头agv与岸桥互等的装卸方法及岸桥
CN103407900B (zh)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及工艺
CN107500143B (zh) 一种用于u型泊位的集装箱起重机
CN103010767B (zh) 一种新型集装箱装卸系统
CN106627603B (zh)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控制系统
CN203740624U (zh) 一种新型的岸边集装箱装卸岸桥和摆渡桥组合系统
CN201092515Y (zh) 新型高效集装箱装卸桥
CN203529773U (zh)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
WO2019057186A1 (zh) 一种集装箱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
CN103466459B (zh) 跨海集装箱装卸工艺及带有跨海栈桥的集装箱装卸系统
CN203359820U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装卸的双层岸桥
CN204778459U (zh) 一种双小车集装箱岸桥
CN203529772U (zh) 带有双层跨海栈桥的集装箱装卸系统
CN203529469U (zh) 升降式双层大梁岸桥的集装箱装卸系统
CN103395699B (zh) 一种带垂直升降装置的双层岸桥
CN203359826U (zh) 具有三套小车的岸边起重机
CN203877524U (zh) 一种高效的岸边集装箱转运系统
CN203461543U (zh)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及转运装置
CN208265646U (zh) 一种用于u型泊位的集装箱起重机
CN203568713U (zh) 可升降大梁三小车岸桥
CN101020540A (zh) 一种新型集装箱装卸工艺
CN203306934U (zh) 一种小型集装箱起重机
CN203461541U (zh) 一种带水平移动装置的摆渡桥
CN203461715U (zh) 一种带垂直升降装置的双层岸桥
CN103466460B (zh) 一种带有跨海栈桥的集装箱水平循环装卸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805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