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28297U - 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 - Google Patents

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28297U
CN203528297U CN201320583950.2U CN201320583950U CN203528297U CN 203528297 U CN203528297 U CN 203528297U CN 201320583950 U CN201320583950 U CN 201320583950U CN 203528297 U CN203528297 U CN 203528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gear
branch unit
axle
co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839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国生
王建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yua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NG QUNLO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NG QUNLO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YANG QUNLO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8395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28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28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2829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包括电机分总成、变矩器分总成、差速器分总成和带半轴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变矩器分总成包括变矩器壳体、变速机构和变矩器端盖,变矩器壳体安装在电机前端盖上,转子轴通过传动机构与变速机构输入端连接,变速机构输出端固定在差速器分总成壳体上,差速器分总成输出B端安装在变矩器端盖上,差速器分总成输出A端与转子轴同轴;转子轴内设有同轴传动轴,同轴传动轴一端插装在差速器分总成输出A端内,另一端安装在电机后端盖上;轴管一端与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连接,另一端与外联桥壳一端连接,外联桥壳另一端安装在电机后端盖或/和变矩器端盖上,一根半轴与同轴传动轴连接,另一半轴装在差速器分总成输出B端内。

Description

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驱动桥,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动车辆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使用空间要求越来大,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一般电动车辆的驱动形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电机驱动传动箱,再由传动箱通过传动轴连接驱动挢进行行走作业,这种驱动形式存在底盘占用空间大,不利于车辆动力电池布置的问题;同时,相对地也减小了动力电池的占空比,从而使电动车辆续航里程变短,直接导致电动车辆的经济性下降和使用环境受限;
另一种是通过电机直联传动箱,再由传动箱连接驱动挢进行行走作业,由于这种驱动形式将电机和传动箱都安装在驱动桥壳体上,所以其结构联接部位多,安装悬置复杂,工艺成本高;而且,由于车辆在行驶使会上下颠簸,所以电机和传动箱会绕着驱动桥上下摆动,从而导致整车的平衡性差。
综上述可知:一般的驱动桥都不带动力,需配合电机和传动箱才能形成驱动总成,这样就会导致整个驱动总成存在占空比大或平衡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底盘占用空间小且平衡性好的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包括电机分总成、变矩器分总成、差速器分总成和两个带半轴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所述电机分总成包括电机壳体、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两端的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上的转子轴,所述变矩器分总成包括变矩器壳体、变速机构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前端的变矩器端盖,所述变矩器壳体后端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上,所述转子轴前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同轴布置;所述转子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子轴内设有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所述同轴传动轴一端插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内,所述同轴传动轴另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上并向外延伸;还包括外联桥壳和轴管,所述轴管一端与所述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固定连接,所述轴管另一端与所述外联桥壳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联桥壳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或/和变矩器端盖上,一根所述半轴与所述同轴传动轴传动连接,另一根所述半轴插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内。通过转子轴将电机分总成的动力经变速机构变速变矩后传输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上,传输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上的动力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传递到前端的所述半轴上,将动力从本驱动桥的前端输出,另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传递到所述同轴传动轴上,并由所述同轴传动轴传递到后端的所述半轴上,将动力从本驱动桥的后端输出,由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同轴布置,所以从本驱动桥的前端和后端输出的动力也是同轴的,从而实现了将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从本驱动桥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而且,由于所述变速机构和差速器分总成集成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内,并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上,所以本驱动桥结构紧凑,底盘占用空间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子轴前端的输入齿轮和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上的第一中间轴齿轮;所述变速机构包括第一变速齿轮、活动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上的第二中间轴齿轮和第二变速齿轮,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为内外双联齿结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为内齿盘形结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转子轴前端的端头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的盘侧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壳体上;所述输入齿轮通过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内齿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外齿圈通过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与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传动连接。当然,所述变速机构也可为一级变速机构或三级变速机构等,具体变速变矩级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一端通过同轴定位轴承安装在所述转子轴前端的端头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另一端通过差速器同轴悬置轴承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上。这样,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轴孔起到了定位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的作用,保证了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的同轴度。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同轴定位轴承和差速器同轴悬置轴承之间设有隔套和挡圈,所述挡圈定位安装在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轴孔内,所述隔套安装在所述挡圈的一侧。所述隔套和挡圈起定位所述同轴定位轴承和差速器同轴悬置轴承的作用。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的定位机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和第二中间轴齿轮的数量可根据传输的力矩大小、速度高低和力传递的平稳性等因素设计。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为双联齿结构,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的一端与所述输入齿轮常啮合,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内齿圈常啮合。当然,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也可为单齿结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半轴与所述同轴传动轴之间通过传动套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套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机后端盖、电机前端盖和变矩器端盖各自的内外连接面上分别设有内置静密封组件的合装止口。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密封结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子轴与所述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的连接处分别设有旋转密封组件。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密封组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外联桥壳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桥壳的小头端与所述轴管焊接,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桥壳的大头端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或/和变矩器端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转子轴将电机分总成的动力经变速机构变速变矩后传输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上,传输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上的动力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传递到前端的所述半轴上,将动力从本驱动桥的前端输出,另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传递到所述同轴传动轴上,并由所述同轴传动轴传递到后端的所述半轴上,将动力从本驱动桥的后端输出,由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同轴布置,所以从本驱动桥的前端和后端输出的动力也是同轴的,从而实现了将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从本驱动桥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
2、由于所述变速机构和差速器分总成集成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内,并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上,所以本驱动桥结构紧凑,底盘占用空间小;
3、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轴孔起到了定位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的作用,保证了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的同轴度;
4、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和第二中间轴齿轮的数量分别为三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这样动力传递更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所述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从所述转子轴经输入齿轮传递到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上;然后,动力再由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经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传递到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上;接着,动力再由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经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传递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上;最后,动力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传递到前端的所述半轴上,将动力从本驱动桥的前端输出,另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传递到所述同轴传动轴上,并由所述同轴传动轴传递到后端的所述半轴上,将动力从本驱动桥的后端输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一方面由于所述电机分总成、变矩器分总成和差速器分总成三者的动力传输均在同一轴线上,所以本总成的平衡性好;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变速机构和差速器分总成集成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内,并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上,且动力直接从本总成的两端输出,所以结构紧凑,便于整车的底盘布置且底盘占用空间小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机分总成1,电机壳体1a,转子轴1b,电机后端盖1c,电机前端盖1d,合装止口1e,旋转密封组件1f,变矩器分总成2,变矩器壳体2a,变速机构2b,第一变速齿轮2b1,第二中间轴齿轮2b2,第二变速齿轮2b3,同轴定位轴承2b4,差速器同轴悬置轴承2b5,隔套2b6,挡圈2b7,变矩器端盖2c,差速器分总成3,传动机构4,输入齿轮4a,第一中间轴齿轮4b,同轴传动轴5,传动套5a,外联桥壳6,外联止口6a,轴管7,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半轴8a,外联传动防护壳9,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10,等速传动轴10a,悬架分总成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包括电机分总成1、变矩器分总成2和差速器分总成3,所述电机分总成1包括电机壳体1a、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1a两端的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上的转子轴1b,所述转子轴1b为中空结构;所述变矩器分总成2包括变矩器壳体2a、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内的变速机构2b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前端的变矩器端盖2c,所述变矩器壳体2a后端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内,所述转子轴1b前端通过传动机构4与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和输出B端与所述转子轴1b同轴布置。通过转子轴1b将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经变速机构2b变速变矩后传输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上,传输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上的动力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直接输出,另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输出,并可在所述中空结构的转子轴1b安装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相连接的传动轴将动力从电机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由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1b同轴布置,所以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输出的动力和从电机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的动力也是同轴的,从而实现了将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而且,由于所述变速机构2b和差速器分总成3集成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内,并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上,所以结构紧凑,底盘占用空间小。
上述传动机构4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子轴1b前端的输入齿轮4a和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上的第一中间轴齿轮4b;所述变速机构2b包括第一变速齿轮2b1、活动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上的第二中间轴齿轮2b2和第二变速齿轮2b3,具体地,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通过圆柱定位销定位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上,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为内外双联齿结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b3为内齿盘形结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转子轴1b前端的端头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b3的盘侧部分通过罗双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通过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b3和变矩器端盖2c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内;所述输入齿轮4a通过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内齿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外齿圈通过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与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b3传动连接。当然,所述变速机构2b也可为一级变速机构或三级变速机构等,具体变速变矩级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上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一端通过同轴定位轴承2b4安装在所述转子轴1b前端的端头处,所述同轴定位轴承2b4与所述输入齿轮4a的端面相抵,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另一端通过差速器同轴悬置轴承2b5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上。这样,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轴孔起到了定位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作用,保证了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1b的同轴度。
上述同轴定位轴承2b4和差速器同轴悬置轴承2b5之间设有隔套2b6和挡圈2b7,所述挡圈2b7定位安装在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轴孔内,所述隔套2b6安装在所述挡圈2b7的一侧。所述隔套2b6和挡圈2b7起定位所述同轴定位轴承2b4和差速器同轴悬置轴承2b5的作用。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的定位机构。
上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和第二中间轴齿轮2b2的数量可根据传输的力矩大小、速度高低和力传递的平稳性等因素设计。
上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为双联齿结构,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的一端与所述输入齿轮4a常啮合,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内齿圈常啮合。通过采用双联齿结构的第一中间轴齿轮4b提高了减速比,从而提高变矩变速效果。当然,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也可为单齿结构,对应地,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也可为双联齿结构。
上述转子轴1b内设有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5,所述同轴传动轴5一端通过花键插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内,所述同轴传动轴5另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上并向外延伸。通过在所述中空结构的转子轴1b内加设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5,实现了将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动力从所述电机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从而使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且无需另外加设传动轴将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动力引出。为减小所述电机分总成1的电磁场对所述同轴传动轴5高速自转的影响,可采用磁透性材料制造所述同轴传动轴5。
上述同轴传动轴5的延伸端通过花键套装有传动套5a,所述传动套5a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上。这样,动力直接可以通过所述传动套5a向外传输,无需加设额外的动力输出机构。
上述电机后端盖1c、电机前端盖1d和变矩器端盖2c各自的内外连接面上分别设有内置静密封组件的合装止口1e。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密封结构。所述转子轴1b与所述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的连接处分别设有旋转密封组件1f。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密封组件。
还包括带外联制动器轮毂的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其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外联桥壳6、轴管7和带半轴8a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所述轴管7的直径与带半轴8a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的连接端口直径相配合,所述轴管7一端与所述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固定连接,所述轴管7另一端与所述外联桥壳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联桥壳6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安装的外联止口6a,所述外联桥壳6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或/和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
上述外联桥壳6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桥壳6的小头端与所述轴管7焊接,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桥壳6的大头端与所述电机后端盖1c或/和所述变矩器端盖2c相连,所述外联止口6a布置在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桥壳6的大头端。
具体装配时,先将所述带外联制动器轮毂的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的半轴8a插装在所述传动套5a内,然后再通过螺栓将外联桥壳6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或/和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即可。
当然,上述带外联制动器轮毂的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也可替换为外联制动器轮毂与等速传动轴的组合结构,其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外联传动防护壳9和带等速传动轴10a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10,所述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10连接端口处的防尘罩套装在所述外联传动防护壳9的一端,所述外联传动防护壳9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安装的外联止口6a,所述外联传动防护壳9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或/和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
上述外联传动防护壳9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传动防护壳9的小头端与所述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10相连,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传动防护壳9的大头端与所述电机后端盖1c或/和所述变矩器端盖2c相连,所述外联止口6a布置在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传动防护壳9的大头端。
具体装配时,先将所述带外联制动器轮毂的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的等速传动轴10a插装在所述传动套5a内,然后再通过螺栓将外联桥壳6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或/和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即可。当然,所述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10还需悬架分总成11定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子轴1b将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经变速机构2b变速变矩后传输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上,传输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上的动力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传递到前端的所述半轴8a上,将动力从本驱动桥的前端输出,另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传递到所述同轴传动轴5上,并由所述同轴传动轴5传递到后端的所述半轴8a上,将动力从本驱动桥的后端输出,由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1b同轴布置,所以从本驱动桥的前端和后端输出的动力也是同轴的,从而实现了将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从本驱动桥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由于所述变速机构2b和差速器分总成3集成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内,并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上,所以本驱动桥结构紧凑,底盘占用空间小;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轴孔起到了定位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作用,保证了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1b的同轴度;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和第二中间轴齿轮2b2的数量分别为三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这样动力传递更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所述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从所述转子轴1b经输入齿轮4a传递到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上;然后,动力再由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经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传递到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上;接着,动力再由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经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b3传递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上;最后,动力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传递到前端的所述半轴8a上,将动力从本驱动桥的前端输出,另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传递到所述同轴传动轴5上,并由所述同轴传动轴5传递到后端的所述半轴8a上,将动力从本驱动桥的后端输出。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由于所述电机分总成1、变矩器分总成2和差速器分总成3三者的动力传输均在同一轴线上,所以本总成的平衡性好;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变速机构2b和差速器分总成3集成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内,并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上,且动力直接从本总成的两端输出,所以结构紧凑,便于整车的底盘布置且底盘占用空间小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包括电机分总成(1)、变矩器分总成(2)、差速器分总成(3)和两个带半轴(8a)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所述电机分总成(1)包括电机壳体(1a)、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1a)两端的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上的转子轴(1b),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矩器分总成(2)包括变矩器壳体(2a)、变速机构(2b)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前端的变矩器端盖(2c),所述变矩器壳体(2a)后端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上,所述转子轴(1b)前端通过传动机构(4)与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1b)同轴布置;所述转子轴(1b)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子轴(1b)内设有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5),所述同轴传动轴(5)一端插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内,所述同轴传动轴(5)另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上并向外延伸;还包括外联桥壳(6)和轴管(7),所述轴管(7)一端与所述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固定连接,所述轴管(7)另一端与所述外联桥壳(6)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联桥壳(6)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或/和变矩器端盖(2c)上,一根所述半轴(8a)与所述同轴传动轴(5)传动连接,另一根所述半轴(8a)插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子轴(1b)前端的输入齿轮(4a)和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上的第一中间轴齿轮(4b);所述变速机构(2b)包括第一变速齿轮(2b1)、活动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上的第二中间轴齿轮(2b2)和第二变速齿轮(2b3),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为内外双联齿结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b3)为内齿盘形结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转子轴(1b)前端的端头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b3)的盘侧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输入齿轮(4a)通过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内齿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外齿圈通过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与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b3)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一端通过同轴定位轴承(2b4)安装在所述转子轴(1b)前端的端头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另一端通过差速器同轴悬置轴承(2b5)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定位轴承(2b4)和差速器同轴悬置轴承(2b5)之间设有隔套(2b6)和挡圈(2b7),所述挡圈(2b7)定位安装在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轴孔内,所述隔套(2b6)安装在所述挡圈(2b7)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至少为一个。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为双联齿结构,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的一端与所述输入齿轮(4a)常啮合,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内齿圈常啮合。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8a)与所述同轴传动轴(5)之间通过传动套(5a)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套(5a)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上。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后端盖(1c)、电机前端盖(1d)和变矩器端盖(2c)各自的内外连接面上分别设有内置静密封组件的合装止口(1e)。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1b)与所述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的连接处分别设有旋转密封组件(1f)。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联桥壳(6)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桥壳(6)的小头端与所述轴管(7)焊接,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桥壳(6)的大头端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或/和变矩器端盖(2c)上。
CN201320583950.2U 2013-09-22 2013-09-22 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28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3950.2U CN203528297U (zh) 2013-09-22 2013-09-22 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3950.2U CN203528297U (zh) 2013-09-22 2013-09-22 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28297U true CN203528297U (zh) 2014-04-09

Family

ID=50414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8395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28297U (zh) 2013-09-22 2013-09-22 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2829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39611A1 (zh) * 2013-09-22 2015-03-26 格源动力有限公司 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
CN104842781A (zh) * 2015-06-17 2015-08-19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一种具有驱动力分配功能的中置电动机一体式电动桥
CN107914704A (zh) * 2017-12-14 2018-04-17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装置的一体式集成控制方法
CN109109640A (zh) * 2018-07-10 2019-01-01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式独立电驱桥及电动汽车
CN110319168A (zh) * 2018-03-28 2019-10-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电动驱动单元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39611A1 (zh) * 2013-09-22 2015-03-26 格源动力有限公司 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
CN104842781A (zh) * 2015-06-17 2015-08-19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一种具有驱动力分配功能的中置电动机一体式电动桥
CN107914704A (zh) * 2017-12-14 2018-04-17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装置的一体式集成控制方法
CN107914704B (zh) * 2017-12-14 2023-12-22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装置的一体式集成控制方法
CN110319168A (zh) * 2018-03-28 2019-10-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电动驱动单元
CN109109640A (zh) * 2018-07-10 2019-01-01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式独立电驱桥及电动汽车
CN109109640B (zh) * 2018-07-10 2023-12-29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式独立电驱桥及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8540B (zh) 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
CN203528297U (zh) 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
CN103475152B (zh) 带一级变速的同轴电机
CN203594767U (zh) 汽车驱动桥主减速器总成
CN203528296U (zh) 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
US10557525B2 (en) Coaxial output motor
CN203528298U (zh) 带独立悬架的同轴电机驱动桥
CN203537161U (zh) 带一级变速的同轴电机
CN201833879U (zh) 车辆动力取力器装置
CN105150827A (zh) 一种轮边电驱动系统
WO2015039611A1 (zh) 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
CN203528293U (zh) 外联制动器轮毂与等速传动轴的组合结构
CN104088979B (zh) 行星齿轮式四轮驱动车辆用轴间差速器
CN211468151U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传动系统
CN203532654U (zh) 变矩差速器
CN210416222U (zh) 一种带三级传动齿轮箱的电动汽车后桥总成
CN106314034A (zh) 双电机驱动桥结构
CN203528205U (zh) 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
CN211390928U (zh) 一种集成式电驱动系统
CN205033933U (zh) 一种轮边电驱动系统
CN203766728U (zh) 一种汽车驱动桥总成
CN204004278U (zh) 行星齿轮式四轮驱动车辆用轴间差速器
CN106740086A (zh) 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
CN209925555U (zh) 一种双流变速箱
CN215059228U (zh) 一种偏置减速器及电驱动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UHAN KLUBER NEW ENERGY POWE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IANGYANG QUNLONG AUTO PART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03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ANG JIANDONG

Effective date: 201407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441003 XIANGFAN, HUBEI PROVINCE TO: 430074 WUHAN, HUBEI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03

Address after: 430074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Hongshan District YouKeYuan Road No. 99, block 38 A Zi song Garden District 21 floor, No. 2101

Patentee after: Wuhan Krupp new energy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7 No. 441003, Xinfeng Road,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Xiangfan

Patentee before: XIANGYANG QUNLONG AUTOMOBILE PARTS CO.,LTD.

Patentee before: Wang Jiandong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EYUAN POWE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UHAN KLUBER NEW ENERGY POWE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9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12

Address after: 430074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Hongshan District YouKeYuan Road No. 99, block 38 A Zi song Garden District 21 floor, No. 2101

Patentee after: GEYUAN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4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Hongshan District YouKeYuan Road No. 99, block 38 A Zi song Garden District 21 floor, No. 2101

Patentee before: Wuhan Krupp new energy power Co.,Ltd.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Zhe

Inventor after: Wang Jiandong

Inventor before: Yue Guosh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ndo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YUE GUOSHENG WANG JIANDONG TO: CHEN ZHE WANG JIANDO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