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15662U - 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15662U
CN203515662U CN201320500026.3U CN201320500026U CN203515662U CN 203515662 U CN203515662 U CN 203515662U CN 201320500026 U CN201320500026 U CN 201320500026U CN 203515662 U CN203515662 U CN 203515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type
cylinder
bidirectional piston
ai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000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5000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15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15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156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其包括一提供动力的气源,多个双向活塞式气缸,多个气体回收瓶,一与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相连接转动曲轴,以及多个高压气管;所述气源、气体回收瓶,通过该些高压气管与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依次连通;多个所述高压气管内皆设有单向阀门;设置的充气机构包括高压气管,于该高压气管内设有单向阀门,所述充气机构连接所述气源与双向活塞式气缸;通过设置多个缸径大小不同的双向气缸、气体回收瓶,从而双向利用气体压降做功;设置充气机构,对气源进行充气,增加气源内的气压及气体,使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运行更高效长久。

Description

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能动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加剧,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为人们所用,而空气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被人们纳入研究对象。
传统的气动活塞式气缸,均采用单气缸做功,气缸上设置一进气口和一排气口,气体做完功后,直接通过排气口排出,导致不能充分利用压降做功,气体利用率低,使用成本高,且单气缸做功,稳定性差,振动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提供动力的气源,多个双向活塞式气缸,多个气体回收瓶,一与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相连接转动曲轴,以及多个高压气管;所述气源、气体回收瓶,通过该些高压气管与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依次连通;多个所述高压气管内皆设有单向阀门,通过该些单向阀门控制相应高压气管的气体通断以及气体流量,形成多级利用压降的工作机构;所述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还包括一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高压气管,于该高压气管内设有单向阀门,所述充气机构连接所述气源与双向活塞式气缸。
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活塞下部,设有与活塞固定连接的连杆,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通过所述连杆,与转动曲轴相连接,且多个双向活塞式气缸之间,错位排列。
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活塞下部,设有与活塞固定连接的齿条;所述的转动曲轴上设有与双向活塞式气缸等数量的飞轮机构,所述齿条通过传动飞轮机构,带动转动曲轴。
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缸径,从第一双向活塞式气缸到最后一双向活塞式气缸逐渐递增;或者由两个小缸径的双向活塞式气缸相并列,作为相适配大缸径双向活塞式气缸的等效替换。
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上部以及下部皆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上、下部进气口通过高压气管与气源或上一气体回收瓶相连通,上、下部排气口通过高压气管与相应气体回收瓶相连通。
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上部以及下部皆设有进/排气口,所述上、下部进/排气口由相应的进气支路与排气支路组成,其中进气支路通过高压气管与气源或上一气体回收瓶相连通,排气支路通过高压气管与相应气体回收瓶相连通。
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充气高压气管及吸气高压气管,所述充气机构连接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上部及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多个缸径大小不同的双向气缸,以及设置多个与双向气缸相连通的气体回收瓶,从而双向利用气体压降做功,其比单向利用气压做功更加的科学合理,而且效率更高,进一步避免气压的浪费。采用多个气缸,使得气体能量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使用成本,且多缸在同轴上做功,稳定性好,振动小;通过设置充气机构,将使用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的机器在下坡等情况下,对气源进行充气,增加气源内的气压及气体,使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运行更高效长久。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源,2.转动曲轴,3.高压气管,4.第一双向活塞式气缸,5.第一气体回收瓶,6.第二双向活塞式气缸,7.第二气体回收瓶,8.第三双向活塞式气缸,9.第三气体回收瓶,10.第四双向活塞式气缸,11.第四气体回收瓶,12.第五双向活塞式气缸,13.第五气体回收瓶,14.活塞,15.连杆,16.齿条,17.飞轮机构,18.上部进气口,19.下部进气口,20.上部排气口,21.下部排气口,22.上部进/排气口,23.上部进气支路,24.上部排气支路,25.下部进/排气口,26.下部进气支路,27.下部排气支路,28.充气高压气管,29.吸气高压气管,31.单向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其包括一提供动力的气源1,多个双向活塞式气缸,多个气体回收瓶,一与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相连接转动曲轴2,以及多个高压气管;所述气源1、气体回收瓶,通过该些高压气管与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依次连通;多个所述高压气管内皆设有单向阀门31,通过该些单向阀门31控制相应高压气管的气体通断以及气体流量,形成多级利用压降的工作机构;所述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还包括一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高压气管,于该高压气管内设有单向阀门31,所述充气机构连接所述气源1与双向活塞式气缸。
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活塞14下部,设有与活塞14固定连接的连杆15,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通过所述连杆15,与转动曲轴2相连接,且多个双向活塞式气缸之间,错位排列。
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活塞14下部,设有与活塞14固定连接的齿条16;所述的转动曲轴2上设有与双向活塞式气缸等数量的飞轮机构17,所述齿条16通过传动飞轮机构17,带动转动曲轴2。
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缸径,从第一双向活塞式气缸4到最后一双向活塞式气缸逐渐递增;或者由两个小缸径的双向活塞式气缸相并列,作为相适配大缸径双向活塞式气缸的等效替换。
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上部以及下部皆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上、下部进气口18、19通过高压气管与气源1或上一气体回收瓶相连通,上、下部排气口20、21通过高压气管与相应气体回收瓶相连通。
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上部以及下部皆设有进/排气口,所述上、下部进/排气口22、25由相应的进气支路与排气支路组成,其中进气支路通过高压气管与气源1或上一气体回收瓶相连通,排气支路通过高压气管与相应气体回收瓶相连通。
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充气高压气管28及吸气高压气管29,所述充气机构通过所述充气高压气管28连接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上部及下部。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依次为第一、二、三、四、五双向活塞式气缸4、6、8、10、12,对应多个所述气体回收瓶,依次为一、二、三、四、五气体回收瓶5、7、9、11、13。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流程如下,打开气源11,高压气体通过高压气管3从第一双向活塞式气缸4的上端进入缸体上部,对第一双向活塞式气缸4实施进程做功,与此同时,缸体下部的气体被挤压,通过高压气管3进入第一气体回收瓶5;紧接着,高压气体通过高压气管3从第一双向活塞式气缸4的下端进入,对第一双向活塞式气缸4实施返程做功,与此同时,缸体上部的气体被挤压,通过高压气管3进入第一气体回收瓶5;第一双向活塞式气缸4做完功的气体通过高压气管3进入第一气体回收瓶5,然后进入第二双向活塞式气缸6,对第二双向活塞式气缸6实施进、返程做功,气体做完功后,进入第二气体回收瓶7,然后进入第三双向活塞式气缸8实施进、返程做功,如此直到最后一个双向活塞式气缸和最后一个气体回收瓶,完成一轮气体对双向活塞式多缸的做功驱动;当气源1不断提供气体时,双向活塞式气缸不断循环工作。在高压气体对双向活塞式气缸实施进、返程做功时,相应端的阀门处于相应的开或关状态。
当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的机器在下坡等无需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对机器做功的情况下,机器利用自身重力做功,此时,充气机构启动,对气源1进行充气,具体步骤为,转动曲轴22转动,带动双向活塞式气缸的活塞14运动,双向活塞式气缸的活塞14在双向活塞式气缸上下运动,运动的过程中对双向活塞式气缸内的空气进行压缩,压缩后的空气通过充气高压气管28进入到气源1中,实现对气源1的充气,压缩空气后的气缸通过吸气高压气管29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双向活塞式气缸内。
通过该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其带动转动曲轴2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参见图1、2,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活塞14下部,设有与活塞14固定连接的连杆15;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通过所述连杆15,与转动曲轴22相连接,且多个双向活塞式气缸之间,错位排列。第二,参见图3、4,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活塞14下部,设有与活塞14固定连接的齿条16;在所述的转动曲轴22上设置与双向活塞式气缸等数量的飞轮机构17,所述齿条16通过传动飞轮机构17,带动转动曲轴22。
所述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参见图1、3,第一,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上部以及下部皆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上、下部进气口18、19通过高压气管3与气源1或上一气体回收瓶相连通,上、下部排气口20、21通过高压气管与相应气体回收瓶相连通;当双向活塞式气缸实施进程做功时,上部进气口18开启,排气口20关闭,下部进气口19关闭,排气口21开启,当双向活塞式气缸实施返程做功时,下部进气口19开启,排气口21关闭,上部进气口18关闭,排气口20开启。参见图2、4,第二,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上部以及下部皆设有进/排气口,所述上、下部进/排气口22、25由相应的进气支路与排气支路组成,其中进气支路通过高压气管与气源1或上一气体回收瓶相连通,排气支路通过高压气管与相应气体回收瓶相连通;当双向活塞式气缸实施进程做功时,上部进/排气口22的进气支路23开启,排气支路24关闭,下部进/排气口25的进气支路26关闭,排气支路27开启,当双向活塞式气缸实施返程做功时,下部进/排气口25的进气支路开26启,排气支路27关闭,上部进/排气口22的进气支路23关闭,排气支路24开启。
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缸径,从第一双向活塞式气缸4到最后一双向活塞式气缸逐渐递增;或者由两个小缸径的双向活塞式气缸相并列,作为相适配大缸径双向活塞式气缸的等效替换。例如,第二双向活塞式气缸6为了适应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的压降,其需要增大缸径,以达到其输出的压力和上一个双向活塞式气缸一致。但,作为增大缸径的一种等效方式,其可以由两个小缸径的双向活塞式气缸同时工作,同样也能适应压降,达到压力输出的一致。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装置,而得到的其他用于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提供动力的气源,多个双向活塞式气缸,多个气体回收瓶,一与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相连接转动曲轴,以及多个高压气管;所述气源、气体回收瓶,通过该些高压气管与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依次连通;多个所述高压气管内皆设有单向阀门;所述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还包括一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高压气管,于该高压气管内设有单向阀门,所述充气机构连接所述气源与双向活塞式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活塞下部,设有与活塞固定连接的连杆,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通过所述连杆,与转动曲轴相连接,且多个双向活塞式气缸之间,错位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活塞下部,设有与活塞固定连接的齿条;所述的转动曲轴上设有与双向活塞式气缸等数量的飞轮机构,所述齿条通过传动飞轮机构,带动转动曲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缸径,从第一双向活塞式气缸到最后一双向活塞式气缸逐渐递增;或者由两个小缸径的双向活塞式气缸相并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上部以及下部皆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上、下部进气口通过高压气管与气源或上一气体回收瓶相连通,上、下部排气口通过高压气管与相应气体回收瓶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上部以及下部皆设有进/排气口,所述上、下部进/排气口由相应的进气支路与排气支路组成,其中进气支路通过高压气管与气源或上一气体回收瓶相连通,排气支路通过高压气管与相应气体回收瓶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充气高压气管及吸气高压气管,所述充气机构连接所述双向活塞式气缸的上部及下部。
CN201320500026.3U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5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00026.3U CN203515662U (zh)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00026.3U CN203515662U (zh)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15662U true CN203515662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74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0002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5662U (zh)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156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7168A (zh) * 2017-08-03 2017-11-24 冯袖幅 气电动力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7168A (zh) * 2017-08-03 2017-11-24 冯袖幅 气电动力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67789U (zh) 一种减速带能量回收发电装置
CN203381763U (zh) 气动自行车
CN201511776U (zh) 车用液压减震能量转换装置
CN203515662U (zh) 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CN204851524U (zh) 震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2062126B (zh) 一种气动动力装置
CN105179148A (zh) 震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7842395A (zh) 一种两级活塞式膨胀机
CN201461830U (zh) 能量收集式减震器
CN203515665U (zh) 一种平衡压力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CN203570358U (zh) 活塞式多缸空气能动力车
CN204754884U (zh) 自控式油井套管气回收装置
CN103437816A (zh) 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方法及装置
CN203515666U (zh) 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CN203515663U (zh) 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CN206771505U (zh) 一种风能供暖系统
CN204877828U (zh) 磁力液压气动引擎
CN202431428U (zh) 一种清洁电能生产装置
CN103437817A (zh) 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
CN203515676U (zh) 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的压力平衡系统
CN203515668U (zh) 一种空气能齿条飞轮驱动机构
CN204783120U (zh) 气循环动力设备
CN203515664U (zh) 自动充气式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CN103437818A (zh) 空气能动力装置
CN202252838U (zh) 一种液压式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8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